四字成语神话故事(精选12篇)
四字成语神话故事 篇1
关键词:四字成语,中日,词形,词义,比较差异
在现代日语中有许多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藉”。本文要讨论的日语中的“四字熟藉”限定在词形、词义比较稳定的四字成语上,将日语四字成语的词形、词义与中国的四字成语做一比较。
一、本文将日语中的四字成语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日语中完全按照汉语中的四字成语的原形来使用
例如:大器晚成、半信半疑、四面楚歌、千篇一律等。上述的四字成语是原封不动地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后来,在中国和日本都基本没有改变其词形和词义。这类四字成语对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可以说,在中日同形的四字成语之中,大部分是按照原意使用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其中的一些同形成语在词义上出现了差别。
例[1]日语中的“落花流水”翻译于大辞林:落花有心随流水而去,流水有意载落花流淌之意,比喻男女之间相思相爱。翻译于大辞源:①凋落的花和流动的水。②花落在流水中的话,流水也会欣然接受并载花流淌之意。男人有心爱慕女人的话,女人也会产生感情接受男人。
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现代汉语词典: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大势已去。成语熟语词典:形容残春景象。亦比喻事物衰败或七零八落不成局面。亦作“流水落花”。
例[2]日语中的“朝三暮四”翻译于大辞林:①拘泥于表面上的差异、利害,却没注意到结果相同。②说好听的话骗人。③关系到生命的生活,生计。
汉语中的“朝三暮四”现代汉语词典: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熟语词典:①本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手法,使人上当。后常用来指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②也指数目之多。亦作“暮四朝三”。
例[3]日语中的“一刀両断”翻译于大辞林:①一刀斩成两截。②迅速做出决断,处理事物。
汉语中的“一刀两断”现代汉语词典:比喻坚决断绝关系。成语熟语词典:比喻彻底决裂。亦作“一刀两段”。
例[1]从日语辞典的解释可以推断,“落花流水”在日语和汉语中词义截然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日本人在引进我国的成语时,将其词义做了随意的解释,导致日语和中文的意思大相径庭。
例[2]“朝三暮四”在日语和汉语的词典中对原义的解释大体一致。但在日语中增添了“生活”、“生计”的意思。而在汉语中,虽然有原义的解释,但原义已经几乎不用,现在只使用“比喻反复无常”这一后来发生变化的词义。
例[3]“一刀両断”的原义日语和汉语都是“一刀斩成两截”。而中日两国各自使用的引申义却截然相悖。
第二类:由于某种原因,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在词形上略有不同(只差一字或词序不同的),而在词义上有的基本相同②,有的截然不同。
1. 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在词义上基本相同:
山紫水明—山清水秀四方八方—四面八方公明正大—光明正大等。
2. 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中的成语相比,在词形上相似,而在词义上却有差异或截然不同。
例[1]日语中的“鉄心石腸”翻译于大辞林: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铁一般的坚强的信念。
汉语中的“铁石心肠”比喻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现代汉语词典》)
例[2]日语中“換骨奪胎”翻译于大辞林:换骨取胎,为己所用之意。借用前人的诗或文章的构思、形式等,加人新意,创作出独自的作品。
汉语中的“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现代汉语词典》)
例[3]日语中的“大言壮語”翻译于大辞林:说与实力不相称的大话。也指说的大话
汉语中的“豪言壮语”气魄很大的话。(《现代汉语词典》)
日语的“鉄心石腸”是褒义词,汉语的“铁石心肠”是贬义词,而且词义有别日语的“換骨奪胎”和汉语的“脱胎换骨”都是出自道家的说法,但现在所使用的意思大相径庭。日语的“大言壮語”和汉语的“豪言壮语”在释义上大有区别。而且日语是贬义词,汉语倾向于褒义词。
二、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通常是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揉进一些极其微小的差异,而经过时间的洗涤,才发现其偏差之大。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1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文化的在传播利用的途中,难免会经过传播者的消化理解,进而使其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使用,从而出现新的观点和结论,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来中国人的误用,以讹传讹,约定俗成,导致成语与其愿意出现了偏差。
2观察视角的差异。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底蕴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标准和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同样的寓言故事,中日两国人民却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3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日本人在吸收汉语成语后,要对其加以利用,就必须进行消化理解,去掉成语中与本民族的特点不相符合的内容,使其符合本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中日四字成语出现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中日四字成语演变的规律性
在内容方面出现演变的成语中,由日语方面意义发生变化的居多,由中国方面意义出现变化的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汉语的成语所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单纯,通常只是表达单一的意思。汉语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若是发生改变时,一般是已经淘汰原有的含义,在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新的成语。日语则不同,经常在该次原有的意义上作进一步的引申,而且当出现新的意思后,却依旧保留、适用原有的意义,一直许多成语都具有几个意义。在比较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时,这方面的规律性明显。
四、日本近年来创作的部分四字成语及由来
“苦労長寿”该四字熟语的创作参照了“不老長寿”。创作来源于日本新实施的医疗制度年2008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了“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因为在日语中“後期”的意思是“晚期”、“末期”,所以在该制度实施的第一天便改名为“长寿医疗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因为改了名字而得到国民的赞同,日本上下对此强烈反对。由于该制度的实施,国民对日本的医疗体制和养老金问题担优不已,致使许多人心目中的“不老长寿”之梦变成了“苦劳长寿”。
“四面魚歌”该四字熟语的创作参照“四面楚歌”。“四面魚歌”是用来形容宫崎骏的新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该片讲述的是5岁的小男孩宗介和想成为人类的金鱼Ponyo之间发生的故事。与宫崎骏之前的几部作品,如《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相比,《悬崖上的金鱼姬》的世界观和主题似乎都更加单纯一些,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是片中的亲情部分却十分令人感动。在主人公小男孩宗介的身上,可以看到宫崎骏儿子宫崎吾朗的影子,影片包含着宫崎骏作为一个父亲的心意。小时候吾朗缺乏父亲的陪伴,造成后来父子二人关系不佳。宫崎骏也有意用本片疏解父子之情。
结语
四字成语是汉字语言中的精华。日语与汉语中有许多同形的或词形相似的四字成语,这无疑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它的数量庞大,再加上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这又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或障碍。目前,这个问题尚没有得到深人的研究。因此,中日四字成语的比较仍需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峰.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
[2]松村明.大辞林第2版[M].东京:三省堂,1995.
[3]松村明.大辞源[M].东京:小学馆,1998.
[4]《朱祖延.汉语成语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2.
作文慎用网络“四字成语” 篇2
而在学生交上来的暑假作文中,有一个平时作文很好的女生颇有文采地写道,暑假看过一部电视剧,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心怀好感,但因为两人差距太大,她也只能“十动然拒”。这位语文老师翻遍了词典,也没搞清楚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她把学生叫来询问,学生竟显出“你落伍了”的神情,他们万没想到老师竟连“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语,“十动然拒”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之意都不知道。
该语文老师坦言:“按照现在考试规定,作文1个错别字扣1分,1个网络四字成语就是4分啊,如果用两个这样的成语,一篇作文也就完蛋了。我很为这些学生担忧!”
据青年报记者观察,最近这一两个月,所谓网络“四字成语”红得发紫。比如意为“细细想来,恐怖至极”的“细思恐极”,意为“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男默女泪”,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但觉得很厉害”的“不明觉厉”。人气最高的是意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人艰不拆”。
不要说语文老师看不懂“四字成语”,青年报记者将一些“四字成语”发给《咬文嚼字》杂志执行主编黄安靖看,不料,这位语言文字专家开始竟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直到听到记者的解释,语言学家才“恍然大悟”。
黄安靖告诉记者,不得不承认,网友确实具有超强的语言创造力。在过去几年中,网友也创造了大量积极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符合语言文字发展规律,被社会广泛运用,比如“给力”。但网络词汇中也有大量“游戏之作”,这些词汇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娱乐好玩,但因为不符合语言规律,所以不具备传播功能。这些网络“四字成语”就属于此列。
黄安靖明确表示,不赞同学生使用这些“四字成语”,也认为这些成语完全不值得推广,“今年上海高考已经明确规定,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汇,将等同于错别字扣分。如果放任孩子在作文中乱用网络语言,就是害了他们。”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简短成语故事四字成语 篇3
但是,叔齐可不愿意违背长子继位的规矩,他找到兄长伯夷,请求伯夷来做国君。不管他怎么恳求,伯夷就是不答应,并推辞说:“你做国君是父王的旨意,我们怎么能不遵从父命呢?这是不孝啊!”伯夷执意不继承王位,叔齐没办法,只好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叔齐又去找伯夷,没想到伯夷竟然不见了。原来伯夷见说服不了叔齐,为了让他安心地做国君,自己收拾好行装趁夜色偷偷地走了。叔齐很伤心,他知道大哥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为难而离开王宫的。
伯夷逃走了,叔齐死活也不肯做国君,他心想:我如果违背继位的规矩,天下人都会耻笑我的!他决定出去寻找大哥,和大哥一起生活,就拾好随身的衣物,悄悄地走了。
叔齐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伯夷,兄弟相见,感慨万千,他们相聚后,决定不再回孤竹国,打算找一个和平安稳的地方长期待下去。
伯夷叔齐想投奔周国,在路上正好碰上周武王率大军讨伐纣王。他们认为武王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就上前拦住武王,劝说道:“商纣王虽然统治残暴,但周国作为商朝的属国,以臣代君,以下犯上,是不仁。我们劝你还是带兵回去吧!”
武王听了非常生气,要命令随从杀了他们。这时,在旁边的姜太公说话了:“等一等!他们是仁义之人,不能杀啊!大王,请收回命令吧!”武王摆了摆手,让人把他们扶走了。
四字成语故事-扪虱而言成语故事 篇4
当过前秦宰相的王猛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那时前秦建国不久,王猛也在华阴隐居,听说东晋大将桓温率军攻打前秦,并在霸上驻守,便只身披了一件粗麻衣去见桓温。
王猛见了桓温,一面谈论天下形势,一面用手捉着身上的虱子(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桓温问他:“我奉朝廷之命,带领10万精兵北伐,为民除害。可是关中豪杰至今没有一个人前来见我,这是什么原因?”王猛道:“将军不远千里而来,大军深入敌境,长安已近在眼前,却不渡过灞水去攻打长安。百姓都摸不透你的心,自然没有人前来欢迎啦。”
原来,桓温并没有收复失地的诚意,不过利用北伐树立自己的威望而已。王猛这几句话,触及了桓温内心的秘密。
桓温为王猛敏锐的洞察力而震惊,心里很是对他钦佩,并在大军撤离之前赐给王猛车马,许以官职,并要带王猛回去。王猛虽然没有在桓温那里施展才华但却在秦王苻坚那里得以发挥他的卓越才能,只因为符坚赏识,重用他。
老不中书成语故事
【出处】《韩昌黎文集·毛颖传》: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篡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唯上所使自秦始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至,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住,上未尝怪焉。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佛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毛颖先生博闻强记,而且机敏灵活。从结绳记事的上古时代到秦氏王朝的历代史事,他没有一件不予记载。诸如阴阳、卜筮、相术、医药、姓族、山河地理、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道人事,以及佛教道家、国外传闻,他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他还精通当今的事务,凡官府文书、店栈帐纸,都听凭人们使用。
上自秦始皇帝、太子扶苏、世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下至平民百姓,都很爱重他。
毛颖先生还善于随附人的意愿,不管正直、奸邪、圆滑、笨拙的人,一概听凭使唤。有时虽被废弃,也默不作声。他唯独不爱舞枪弄棒的武士,但如果邀请,也肯前往。
毛颖先生后来升官做了中书令,与皇上更加亲近,皇上曾亲昵地称他为中书君。皇上每天都要亲自处理大量奏章,即使宫人都不准站立左右,而唯有毛颖先生和持蜡烛的侍者经常在旁边侍侯,直到皇上休息为止。
毛颖先生和绛州陈玄、弘农陶泓、会稽褚先生最为友好,彼此推心置腹,形影不离。毛颖先生和他的三位好友,有时不等皇帝诏令,就一齐前往,皇上也从不怪罪他们。
后来一次皇上召见,准备用他,轻轻一拂,毛颖先生脱帽谢恩。皇上见他发疏头秃,所书写的字画也不称心如意,便取笑地说:“中书君,您年老头秃,已经不胜任了!从前我曾称您中书,而您现在却不中书了!”毛颖先生答辩说:“我算得上是尽心竭力的臣子啊!”但皇上从此便不再召用他了。
毛颖先生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老死在管城里了。
后人用“老不中书”的这个典故揭露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冷酷无情,需要时则加官进爵,不用时则一脚踢开。
扬扬得意成语故事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是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相国,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晏婴虽然才智过人,官居高位,但他处事稳重,处处都表现得非常谦恭。
晏婴有一个车夫,他很为自己能替晏子驾车而骄傲。他每次替晏婴驾着有华丽的车盖、并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外出,都非常神气,瞧不起别人,以为自己能替晏子驾车就比别人高一等。
一次,他驾着车正好从自己家门前经过,他的妻子从门缝中看到了丈夫那种扬扬得意的样子,心中很不高兴。
这天,当车夫回家的时候,他的妻子铁青着脸闹着要回娘家,再也不回来了。车夫很惊奇,问:
“你今天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妻子哀怨地对丈夫说:
“你今天驾车路过家门口,我看到你那副扬扬自得的样子,简直令人作呕。你看人家晏婴,他是一个相国,德高望重,虽然他身长只有六尺,但坐在车子里,看上去又稳重,又谦恭;可你呢?虽然身长八尺,不过是个车夫而已,就那样神气十足,好像你比晏相国还了不起似的。因此,我觉得跟你这样的人在一起,不如回娘家去。”
车夫听了妻子的话,感到妻子的话很有道理,就向妻子认了错,保证以后改正。他的妻子也就原谅了他。
从这以后,这位车夫在驾车时一反常态,处处表现得很谦逊。他的变化,引起了晏子的注意,晏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车夫便如实地说了。
四字成语故事-一鸣惊人成语故事 篇5
【解释】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很一般,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
【出处】《韩非子·喻老》
【简介】【一鸣惊人】yi ming jing ren 《史记 滑稽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罢。)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例句: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少新手一鸣惊人,创造出良好的记录。)一鸣惊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辉成绩使世界惊异起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蓝本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炮而红、一步登天、名满天下、不同凡响
四字成语神话故事 篇6
1 文献综述
在该知网数据库 (CNKI) 输入关键词:“成语翻译”, 得483条记录 (截至2015 年6 月, 搜索时间为2015 年9 月18 日) 。其中硕士论文126篇, 博士论文7篇, 期刊论文343篇, 会议论文7篇。研究涉及英汉、越汉、俄汉、法汉, 汉泰、汉蒙、韩汉等语种之间的成语翻译;研究的内容涉及文学作品的成语研究。如《围城》、《红楼梦》、《白蛇传》、《三国演义》、《许三观卖血记》及鲁迅的小说乃至旅游宣传材料、广告材料的成语翻译;应用于成语翻译研究的理论有动态对等理论、社会符号学、关联理论、目的论、认知学等。载输入关键词“《浮躁》”、“贾平凹”, 数据为零。这说明有关《浮躁》的成语研究尚不多见。当然条件所限, 该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但根据现有的结果, 仍能发现成语翻译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一, 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四字成语, 即便是非四字成语的论文也仅限于像《牛津成语词典》等双解词典的成语研究, 与具体文学作品相联系的非四字成语研究不多;二, 成语翻译技巧研究一般局限于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套译, 归化、异化、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等, 在成语翻译技巧和策略研究方面并无太大突破, 似乎难以深入研究, 但非四字成语翻译并非如此纯粹简单。三, 对现有已成功译介文学作品如《浮躁》等的成语翻译研究略显薄弱。事实上, 不少成语研究往往难免出现以偏概全、以浅论深的问题, 缺少批判性的思考, 往往难以真实地反映译作存在的问题。虽然此次考察难以免俗, 但做一些补充性的研究分析, 澄清对葛氏翻译上的某些大而无当的认识, 也是大有裨益的。
2 从“功能优先”看葛译非四字成语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Gideon Toury (吉迪恩·图里) 教授的翻译理论专著。这本学术著作不但吸收了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之一James S. Holmes的主要学术思想, 而且深受德国功能学派研究成果的影响。描述翻译学强调翻译研究的“功能导向 (function-oriented) ”即是明证。此外, 描述翻译学还强调语境中的对比分析;翻译是有目的的活动;翻译产品、翻译过程和产品是相互依赖的。图里认为, “However, under the semiotic perspective we have adopted throughout, functions should be regarded as having at least logical priority over their surface realizations (also called ‘carriers’, or ‘functors’) ……. Since translating is a teleological activity by its very nature, its systemic position, and that of its future products, should be taken as forming constraints of the highest order…… To be sure, the principle of interdependency, as well as the priority of functions over their carriers, were already pronouncements of a theoretical nature.” (Gideon Toury, 2001:14-15) 由此可知, 翻译的产品、过程和功能是相互依赖的, 但是功能最重要, 功能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 决定了翻译文本能否在目标语系统中被读者接受, 从而融入目标语文化体系之中, 获得一定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 成语言简意赅, 使用得当, 可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 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根据百度成语百科的解释: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 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从字数上看, 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 但也有三个字的, 如“莫须有”、“落水狗”, 有五个字的, 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 有六个字的, 如“既来之, 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 有七个字的, 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 孰不可忍”, 有八个字的, 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也有九个字, 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
下面就以该理念为依据, 探讨《浮躁》非四字成语的翻译问题。
倘若按照“信、达、雅”的传统翻译标准来衡量, 葛氏对非四字成语的翻译会产生很多争议。从上述对比分析来看, 葛氏一直在忠实于与原文和背离原文之间徘徊, 以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拿汉语读, 用英语写”对译文进行调整, 使得译文可读性强、可接受性强, 但也在准确性上打了折扣, 文化内涵几乎丧失殆尽。
3 结语
“拿汉语读”是葛氏翻译的初始阶段, “用英语写”的背后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诸如编辑、赞助人、市场等等各种力量斡旋与共谋。译文的诞生绝非轻而易举。但是, 但从描述翻译学“功能优先”的视角来看, 译者翻译行为之外的其他因素并不加以考察。“功能优先”着重强调的文本信息功能的传递。文本功能逆向决定了葛氏采取当下之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 2010 (6) .
[2]贾平凹.浮躁[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
[3]图里.描述翻译学及其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张耀平.拿汉语读, 用英语写——说说葛浩文的翻译[J].中国翻译, 2005 (2) .
四字成语故事-羊入虎口成语故事 篇7
羊入虎口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人们纷纷起来反对暴政。刘邦也带领自己的人马参加起义,不久他就打算攻打首都咸阳。当刘邦的军队路过陈留县的时候,有个叫鄙食其的人来劝说:将军的人不足10万,且训练不够,如果现在攻打咸阳,好比将羊送到虎嘴里,一定会战败的。鄙食其说:不如拿下这个县,招兵买马,训练部队后再攻打咸阳。刘邦接纳了他的提议。后来人们就用羊入虎口比作人们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后果不堪设想。
百战百胜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闭门思过成语故事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
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
这天,韩延寿推脱有病,不再处理公务,独自一人呆在馆舍的一间房间里,闭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闭门思过)。
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化。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
四字成语故事-回天之力成语故事 篇8
贞观四年,唐太宗准备东去巡视,下诏兴修洛阳乾阳殿,大臣张玄素极力劝阻。
张玄素在上书中说:“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后,本想将皇帝的尊位传之万世,但却只传到他的儿子便亡了国。原因就在于他尽量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上逆天道下害百姓。可见统治天下不能凭暴力,应务求节俭,少收赋税。做君王的更要身体力行,戒绝豪侈,天下才能太平。”张玄素还一连列举了兴修洛阳皇宫的五个“不可”,指出唐太宗过去厌恶奢靡如今喜欢豪侈,必将令天下百姓失望。何况国库本来并不充实,兴建宫室会使财空库虚;百姓刚刚经历了离乱之苦,君王此举势必加重百姓负担,后果很严重。最后张玄素还说:“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阿房宫建成,秦国解体;乾阳宫修毕,隋朝灭亡。如今陛下若沿袭前朝的弊病,恐怕就比隋炀帝的过错还严重!”
唐太宗听了虽然很生气,但忠言逆耳,不可不听,于是下令取消修建乾阳殿。以忠直敢言著称的大臣魏徵(zhēng)也非常佩服张玄素,叹息道:“张玄素真是仁人之言,有回天之力啊!”
含义及用法:古时称皇帝为“天子”,“回天之力”本指正确的意见力量之大,能使皇帝改变态度。后人用这个典故形容某种巨大的力量能够改变本已极难挽回的势态。
再作冯妇成语故事
传说有这么个故事:晋国有个善于和猛虎搏斗的勇士名叫冯妇,后来成了不杀生的善人。有一天他在郊外行走,看见很多人在迫赶老虎,虎背着山的一角,面向众人站着,这样再也没有谁敢逼近它了。虎看见了冯妇,便很快地迎着他跑来。冯妇持起袖子,伸出臂膀,走下车,将虎打死。众人都很喜欢他的勇为劲头。可是那些所谓的“士”却在讥笑他改不了邪恶,做不了善人。
故辜出于《孟子·尽心下》,文中载:‘(虎)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幸者笑之。”原意是在紧要情况下,再干自己原来决心不再干的事。成语“重操旧业”和“再作冯妇”意思相近,沿用了原意。
夸父追日成语故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有一位名叫夸父的英雄人物,他决心追赶上太阳。于是便和太阳赛跑,追了很久很久,终于进入了太阳的光圈,可是太阳灼热的光烤得他口渴难忍,他想找点水喝,低头见汹涌的黄河和涛涛的渭水,便一头扎下去痛饮一阵。但是喝干了黄河和渭河水资觉不妹澡又奔向北边大泽,可惜还没走到,就半路上渴死了。死的时候,他扔掉手杖,手杖便生长出一片茂密的树林。
四字成语故事-如胶似漆成语故事 篇9
“后汉书”有一个故事:在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学问很的朋友,一个叫雷义,一个叫陈重。他们一块到京城去考试,结果雷义上榜了,陈重却名落孙山。雷义觉得陈重的学问其实比他好,却没有考中,很替朋友不平,就向刺史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让给陈重。刺史当然不会答应;雷义就躲在家中装疯,不去上任,刺史只好把他除名解职了。过了几年,雷义和陈重又去考试,这回两人同时都考中了,而且一起被皇帝选为尚书郎,而成为同事。当然,乡人见到两人的友谊深厚,都赞叹的说:“胶和漆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十分的牢固,但却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情谊呀!”
知心朋友是非常难得的,保持这种珍贵的友谊,更是重要。胶和漆投在一起,它的坚牢是不可言而喻的,雷义和陈重深厚的友谊,比胶漆还要坚牢,实在是令人羡慕!于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胶漆相投”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友谊的牢固,如胶似漆,不能分离,就像古诗中曾经说道:“把胶投到漆中,有谁还能把它们分开呢?”
任人唯贤成语故事
“任人唯贤”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用人只凭德才。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于。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同舟共济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止戈为武成语故事 篇10
公元前5,晋国为了救援被楚国围困的郑国,派出以苟林父为首的军队前去与楚国作战。晋国大军刚刚到达黄河边,郑国因抵挡不住楚国的围攻而投降了。此时,晋国内部出现了分歧。以中军主帅苟林父为首的一部分将领认为应撤军回国,避开楚国锋芒;以中军副帅先毅为首的一部分将领认为应维护晋国霸主地位,与楚国交战。苟林父约束不住先毅,先毅单独率领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准备与楚军决战。苟林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恐怕要吃败仗;退,就等于把先毅送进虎口,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司马韩厥说:“先毅如果失败,主帅您的过失就大了。既损失了
不寒而栗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历史学家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
井底之蛙成语故事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四字成语故事-业精于勤成语故事 篇11
业精于勤成语故事
【出处】后晋·刘等《旧唐书·韩愈传》。
韩愈在文学方面很有名,但在仕途上却多有波折,因他直言敢谏开罪了皇帝,也使一些奸臣怀恨在心,以除之而后快,一次被贬到边远地方去当一个小县令,多年以后,才当上国子监博士。
韩愈上任后,认真地教育他的学生。一天,他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启发学生们说:“年轻人啊,学业的精深,决定于勤奋,游荡懈怠就会荒废;事业的成功,在于独立思考,随波逐流就要失败。这是我多年来亲身的体会,这叫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生中有人大胆地提出了问题,说:“老师,据我们所知,您名满天下,学业可算得精深,学问好,朝廷并没有重用您,直言进谏,反而被贬到边远地区去了。你现在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你的学问并没有为你带来权势和财富,那么学与不学又有何妨,只不过清高罢了。”
韩愈严肃地说:“你说错了!做人难道就为了升官发财?读书、做事难道只是为了让妻子儿女过上富裕的生活?古时司马迁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受了酷刑,仍然坚持完成《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屈原是个对国家大事能够独立思考的诗人,他被流亡直到自沉汩罗江,还是关心着楚国的兴亡。他们是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们充实,仍不满足现状,从未停止对真理的探求。”
出人头地成语故事
“出人头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高出人一头。形容高人一等或超出别人之上。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苏轼传》:苏轼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人头地。”
苏轼,字子瞻。他十岁时,其父苏洵出门游学,他便在母亲程氏的辅导下读书识字。二十岁时,苏轼已博古通今,便前往京城参加科举。
当时,翰林学士欧阳修是主考官。那时候,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欧阳修对此极为不满。当他看到《刑赏忠厚论》一文时,非常高兴,便想取其为第一。可是他以为这篇文章是其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便将其取为第二名进士。
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轼。他卓越的才学在这次考试中得以显现,以后他又在殿试中得中。苏轼很佩服主考官欧阳修,后来又请他为自己的几篇文章给予指点。
欧阳修这才知道曾巩并不是《刑赏忠厚论》的作者,这篇文章原来是名不见经传的苏轼写的,而自己居然让他屈居第二,因此心里觉得十分对不住他。后来他又看到苏轼的其他几篇文章,篇篇才华横溢,更加赞叹不已。他写信给当时的文坛名宿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真的很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时人听了,都觉得他言过其实,后来看了苏轼的文章后,他们才心悦诚服。
苏轼后来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果然出人头地。
出言不逊成语故事
“出言不逊”逊:谦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说话傲慢,没有礼貌。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快军败,出言不逊。
张郃,原是三国时袁绍手下的一员战将。
一次,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东北)大战。淳于琼奉袁绍之命督运粮草,屯积于乌巢。曹操便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郃劝谏袁绍,要他不要小看曹操的兵士,派重兵保住乌巢。而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却反对张郃的意见,力主先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张郃坚决反对。最后,袁绍还是采用了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队救援淳于琼,用重兵攻打曹军大本营,却未能将其攻破。曹操却取得了袭击乌巢的成功,烧掉了袁绍的粮草。于是,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
郭图知道正是自己的计策才导致了这次失败,便恶人先告状,诬陷张郃说:“您打了败仗,而张郃竟然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张郃听说后,生怕袁绍迁怒于自己,于是立即投奔曹操。他告诉曹操:“郭图对袁绍说我幸灾乐祸,出言不逊,我只能来投奔您了。”
曹操说:“你来投奔我,就像韩信投奔刘邦一样正确。”
四字成语故事-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12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韩魏两国交战一年有余,但仍分不出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这件事,于是召集群臣征求意见。大臣们众说纷纭,秦惠王一时难以决断。楚国的陈轸便给秦惠王讲了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一次,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撕咬一头牛,就想拔剑刺它们。旅店中的伙计劝阻他说:‘现在这两只老虎正在吃牛肉,吃得香时一定会为食物争斗起来。相斗之后,必有死伤,那时再刺那只受伤的老虎,这样你就有杀死两只老虎的结果了。’卞庄子觉得他说得很对,便停手静观事态发展。结果,果然如店伙计所说,于是卞庄子一下杀死了两只老虎。”
陈轸其实是以两只老虎来比喻韩、魏两国,建议秦国等韩、魏元气大伤之后,再出兵,那样就会像卞庄子刺虎一样,得到最后的胜利。秦惠王听后对陈轸大加赞赏,并采取了他的建议,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后再出兵。
束氏狸酹成语故事
【出处】《龙门子凝道记》: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狸,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以去。狸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奋掷而出。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他对世间的东西都不喜好,就是爱养猫。猫,是捕老鼠的动物,他养了一百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都被捕完了。猫没吃的了,饿得整天嚎叫,束氏只好每天到市上买肉给它们吃。猫生了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经常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得到肉吃,吃完了肉就安闲舒适地走走,非常欢欣愉快。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中正遭鼠患,老鼠成群结队的出来乱窜,甚至跌落到水瓮里去,他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猫看见老鼠有两只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象黑漆一样贼亮,有红色的胡子,唧唧吱吱地乱叫,便以为是什么怪物呢,所以只是沿着老鼠走过的路慢慢地爬,不敢下去捕捉。这读书人生气极了,就把猫推到老鼠堆里去。猫害怕极了,只对着老鼠嚎叫。过了一会儿,老鼠估计它没有什么本领,就去咬它的脚,猫吓得奋力一跳,返身逃跑了。
作者的本意,原在讽刺宋末“冗官冗兵”的腐败现象,说“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哉!”军队过分地享乐腐化,是打不了仗的,所以一旦遇到民族危难,就束手无策,丧权辱国。然而这则寓言的形象意义大于作者的创作思想。
后人用这则寓言说明凡是过分享乐、久处舒适环境,就会消磨和改变人们的战斗意志──矛盾的双方依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着。在这里,“条件”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君王末路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管蔡世家》:楚灭蔡三岁,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立之,是为平侯。是年,楚亦复立陈。
楚灵王正在饮酒作乐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名叫郑丹的臣下,慌慌张张地跑到他跟前,说:“公子干做了国王,这里的人也散了一大半!”楚灵王听了,焦急如焚,一时也没了主意。不多久,又有人来报告:“新王派遣蔡公带领大队人马朝乾奚杀过来了。”楚灵王只好勉强统领着剩下的兵马,往郢都的方向迎上去。将士们跟着楚灵王来侵犯别的国家本来就已经不大愿意,现在又要他们去攻打本国人,不满的情绪当然更高涨。楚灵王拔出宝剑,当场砍了几名打算开溜的小兵。没想到这么一来,逃跑的人更多了。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士兵。楚灵王看大势已去,长叹一口气,摘下帽子,把外衣也脱下来,挂在河边的一株柳树上,打算独自逃跑。郑丹说:“咱们还不如混进郢都去,探听探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楚王沮丧地叹口气,说:“唉!全国的人都变了,还去探听什么?”郑丹说:“那么,暂时先躲到别国去,慢慢再想办法吧!”楚灵王说:“哪个诸侯不恨我?何必自讨没趣呢?”郑丹知道跟着他也没指望了,就溜了。
【四字成语神话故事】推荐阅读:
四字成语故事09-06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05-21
四字寓言故事成语12-07
四字成语故事-出口成章成语故事10-23
四字成语故事-克绍箕裘成语故事11-17
四字成语故事天罗地网成语故事12-01
四字成语故事-如火燎原10-16
四字成语故事-华而不实成语故事05-29
四字成语故事-甘拜下风成语故事08-03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