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领说课稿(共11篇)
我的本领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我设计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授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内容,学习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过程和结果。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学会本课7个生字:本、碰、自、己、巧、脱、强。理解“正巧、谁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体会,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同过情境创设,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培养和提高学生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风和太阳一开始谁也不服谁,两个人物都非常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赢得比赛,以及在第一次比赛中风和太阳不同的表现。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识字写字,体会人物感情,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因为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应创设不同的、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兴趣的情境。本课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让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中如动画再现、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为让学生投入良好学习状态创造条件。
二、朗读体验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强,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因而本文采取以读为主的学法,求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图文对照,边读书边思考,在朗读中,要善于抓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自己学过的语言文字,如给“正巧”换个词,“没想到”可以用哪个词语表示等等。总之,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通过读,让学生自已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人物介绍,导入故事
首先,出示风和太阳的图片,快和他们打声招呼。以图片引出课文中人物,这个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因此学生很积极参与课堂。接着:老师要考考大家,他们两个分别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风和太阳不同的本领,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那他们两个谁的本领大一些呢?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课题,并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解决第一个生字“本”的教学。这样的设计,符合随文识字的特点。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先做第一件事,读读绿线格和田字格里的生字。
第二件事: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三件事情:图文对照,读、想:课文讲了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事。他们一共比了________次,每次比赛的结果怎样?
三次朗读,每次都有不同目的,并且层层深入,一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接着反馈学生朗读情况。检查课文讲了风和太阳比本领一共比了_两___次,第一次太阳获胜,第二比风获胜。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接着,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今天这节课学习风和太阳的第一次比本领。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体会人物感情。
1、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交流:风和太阳为什么要比本领?“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引导学生抓住“都”、“自己”等词语,体会风和太阳的自信,他们谁也不服谁。并展开想象说说“风会怎么说?太阳又会怎样说?”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丰富人物形象。
接着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太阳和风比第一次比本领的方式: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本自然段词语中帮助学生理解“正巧”这个词,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太阳怎么会想到要比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正巧,前面来了个孩子”接着让学生找找正巧的近义词,“正好、碰巧”等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2、面对太阳的挑战,风害怕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就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进入文本,自读感悟,读中体会。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风面对太阳的挑战,态度是怎样的?他怎么说?谁来学风自信地说一说?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风的自以为是。
为了能更真实具体地再现课文情景,我还运用动画演示孩子在风呼呼的吹刮下,孩子冷得将外衣裹得更紧,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懂得了风的自大和愚蠢。
这一自然段重点理解“谁知”一词,我是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风呼呼吹的结果,他原先有没有想到?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谁知”这词的意思。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太阳此时的心情,并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太阳的得意洋洋的神态。接着再学生读书后交流风的做法和结果:发出强烈的光,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这样,不难看出,太阳“脱下那孩子外衣的本领”要比风大。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的不同做法和结果,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领悟文章含义。
第四环节、巩固复习。
在学生读生字词的基础上,根据课标理念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游戏,调动学生兴趣,比如:
1、听意思猜字。
A、木下加一短横,什么字?本
B、“说话”的“说”去掉言字旁,换上月字旁,什么字?脱
2、变戏法(出示今天要学习的7个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闭上眼睛,老师要变戏法了,把己换成了已经)让学生观察老师变了什么戏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区别,一起总结出“自己”的“己”不封口,“已经”的“已”半封口。
3、利用讲故事方法,巧记“巧、强”这两个字。
“巧强碰”这三个比较难写,需要老师范写
弓字旁写得狭长,虽:两个“口”一小一大。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三个一。
通过以上环节,力求做到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字型,学会写本课7个生字。
说板书
我力图通过简单的板书,突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便于学生背诵。
6、谁的本领大
第一次比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
做法结果
风
“呼呼”地吹
将外衣裹得更紧
太阳
发出强烈的光
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我的本领说课稿 篇2
1. 教材简析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简短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全曲为2/4拍子,五声宫调式,两段体结构。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欢快,富有韵律感,深受学生喜爱。
2. 教学目标
(1) 从听、唱西藏的歌曲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西藏的人文风俗及历史文化。
(2) 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舞步,灵活运用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 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用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
3.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节奏,学跳藏族踢踏舞。
4. 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合唱。
5.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图片、藏族的风土人情资料。
二、说教法——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情景导入法、模仿法、谈话法、示范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三、说学法——渗透学法自悟探究
小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正如有人说的:“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重模仿的焦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一种激发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四、说过程——巧设程序培养能力
遵循课改新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在充分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民歌韵味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 走进西藏,渲染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音乐课来说,能否在导入部分吸引住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此,从学生踏入音乐教室那一刻起,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一幅气势恢弘映照晚霞中的布达拉宫。学生在《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伴奏声中,踏着欢快的舞步,进入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到浓浓的西藏氛围之中。这样的情景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我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问好:“同学们,扎西德勒!你们知道我用什么语言向你们问好吗?”随后教给学生们几句简单藏族日常用语,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接着,我播放带有藏族风情的flash动画的歌曲《家乡》,让学生们在“听、看”中感受西藏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并随机提问:“歌中,家乡指的是哪里?你们知道日喀则在什么地方?说说你所知道的西藏。”
(出示照片并用语言描述)同学们,古老的日喀则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名的扎什伦布寺、江孜白居寺、抗英遗址、羊卓雍湖和帕拉庄园,以及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雄伟的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均分散在它的周围。日喀则以其古老的藏文化、恢弘的寺庙建筑、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我们来听听藏族小朋友用什么歌声来赞美自己的家乡。(板书课题)
2. 学唱歌曲,体验风格
(1) 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同时感受其欢快、热烈的情绪。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启发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接着趁热打铁,以打快板的形式让学生朗读歌词,充分感受歌词的欢快感,增强其趣味性。
(2) 体验演唱,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我将歌曲二部合唱部分的前两小节旋律,把高、低两声部旋律连成一条旋律,进行模仿回声的活动,用歌声模仿站在高山“呼喊”的感觉,解决歌曲中两声部的难点。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评价;学生体验演唱,注意换气记号的表现;师生合作以“模仿回声”的游戏形式进行二部合唱训练体验演唱方式,突破难点。
(3) 合作学习,互助提高
在教学中,我通过玩“听音乐填歌词”的游戏完成齐唱部分的学唱。同时,打破以往由教师分声部的被动模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自由选择高低声部,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声部进行学习,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4) 演唱歌曲,体验情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产生肯定情感,师生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随着音乐演唱歌曲。
3.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我运用艺术的通感,学科的综合,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体验。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踢踏舞、弦子舞的同时,与学生展开一些互动,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使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让学生在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音乐形式时,使自己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在律动中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和欢快的情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愉悦了身心,从而扩大了音乐学习领域,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人文属性,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涵。
本教学环节,我为学生合作表演,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他们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自由组合,尽情表现,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各项表演活动,各小组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器乐表演、舞蹈、独唱等,这样既能发挥集体合作的精神,又能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丰富和扩大音乐教学的内涵。
4. 小结升华,留给空间
新课标提出:“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在教学本课后,我要求学生课后发挥特长,推荐欣赏,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民族风土人情,并在下一节课中实现资源共享。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说板书———清晰明了突出重点
板书清晰明了,具有艺术性、启发性、能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说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性
《我的舞台》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培养热爱艺术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我的舞台》以“我”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乐观。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认识,但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定了以下自学目标:
1.认识理解“抻、拽、溺爱、身段、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艰辛以及不一般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神奇魅力。
现在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 心的力量。
3、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讲授。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以及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艰辛和努力,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思路、教师教路和学生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来感受其巨大的吸引力。)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特点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也可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把对前几篇课文的艺术感悟力延续到本课文,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作者。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到本文作者在音乐舞台上、文学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从而也 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作者的舞台一探究竟。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回到课文找到文章主线,打下情感铺垫,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重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交流,完成表格。这样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也扩大了交流的参与面,以点带面,学生找到了五处舞台,也就明白了吴霜的成长经历,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三)深入研读课文
由于本文为略读课文,沿着作者舞台的不断变化,我把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含义定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会分别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做为重点分析。
1.在此我以其中一个句子的分析为例。
“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通过抓住重点的词语“兴味盎然”、“憋闷”等词语来体会,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2.本文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接下来我紧扣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在舞台上炼就勇气和毅力的句子,自主学习,体会含义。紧紧抓住文章第七段,描写吴霜苦练毯子功的这一段,以及结合文中的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到练功的枯燥和艰辛。通过想象,体会暑去寒来练功的不容易,身临其境的走入吴霜的练功场地,加深对中心的体会,以此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我的名字》说课稿 篇4
《我的名字》是新教材《品德与社会》一年级课本中的课文。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受,充分体验,不断感知和领悟。围绕着“我的名字”这个主体,知道自己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了解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包含着父母的殷切希望。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明确目标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情境,导入新课,揭示主题,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先出示自己女儿的照片,让大家猜猜老师的孩子姓什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胡乱猜测,学生们找到了方法,应该先问问她爸爸姓什么,引出第一个知识点:爸爸(妈妈)姓什么,我也姓什么。学生们了解到自己姓氏的由来,以及与父母的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二、做姓名卡,体会自己名字的意义
作为一个学生,来到学校获取知识,从中享受学习快乐是他们的第一需求。作为一个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对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方法的热爱。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姓名卡,感受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初步体会到自己名字的特殊含义。基于小朋友都喜好新鲜感这一特质,我接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带来了三位小朋友,听他们介绍自己名字的意义,了解取名的方法,感到名字中包含着父母的希望。再而,回到自己的名字,用学过的方法,感知父母为自己取名时候对自己的期望,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生活模拟,发挥主动性
《我的兴趣爱好》说课稿 篇5
上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成长》。《我的兴趣爱好》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交流会”、“小论坛”、“故事园”和“快活林”等4个栏目组成。“交流会”通过五幅插图,介绍五种兴趣爱好;“小论坛”安排了四个小故事,分析判断兴趣爱好带来的矛盾;“故事园”讲述了我国优秀围棋手常昊成功的故事;“快活林”设计了“我演你猜”的体验游戏。每个栏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知道发展兴趣爱好有利于健康成长,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
二、学情
课前,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与分析之后,了解到大多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几项兴趣爱好,但是对培养兴趣的意义还不甚了解,有些学生即使知道也只是比较粗浅的认识。因此,通过本课学习,力求引导学生懂得培养和发展自己有益的兴趣爱好的意义,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正确的培养方法,总结、提升经验,处理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愿望、文化学习与身体健康等几种关系,真切体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健康成长,给生活带来乐趣。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一教时
1、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成长;
2、体验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能用自己的特长为集体服务。
第二教时
1、初步学会正确选择兴趣爱好;
2、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实效。
四、教法
1、媒体演示:拍摄录像直观演示兴趣活动场景,绘制“我的兴趣菜单”、“兴趣宝塔图”,通过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才华展示:学生参与展示表演,感悟什么是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把自己在兴趣爱好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体验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成长,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3、讨论辨析:选择“小论坛”中的事例,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说出心中的烦恼,找出解决的办法。
4、指导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兴趣爱好的意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五、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学生收集名人兴趣爱好的小故事,准备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特长及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交流展示。
课中,注重“合作——体验——探究”的学法,每个学生能与伙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什么是兴趣,怎样培养兴趣。通过展示个人的才艺,体验兴趣爱好给生活带来的快乐。思考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与如何培养和发展,认识已有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兴趣。
课后的延伸,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兴趣爱好,提升对兴趣爱好的理解,用实际行动努力培养和发展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六、实施
本课文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成长,体验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能用自己的特长为集体服务。
活动一 创设情境 感知兴趣
设计兴趣百花园,学生通过看兴趣活动场景录像后,了解兴趣爱好,知道兴趣爱好包含哪些方面。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的氛围中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二 填写菜单 交流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我的兴趣菜单”,学生通过填写、交流兴趣菜单,互相了解兴趣,正确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的兴趣。兴趣单可以填写已有的兴趣项目或准备培养的兴趣项目。
活动三 小组合作 展示兴趣
媒体演示“交流会”中介绍的五种兴趣,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种兴趣,说说理由。再让学生走上兴趣小舞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表演、展示,体验兴趣带来的快乐,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活动四 讨论交流 探究兴趣
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兴趣爱好的作用:有利于健康成长,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通过讨论交流、分析比较,深化对兴趣爱好的认识。
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选择兴趣爱好,持之以恒培养兴趣爱好。
活动一 名人故事 启迪兴趣
通过听《围棋迷——昊昊》的故事,懂得兴趣爱好该怎样培养,兴趣成为特长有什么好处;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名人故事,深化体验,加深理解兴趣爱好的作用,明白兴趣爱好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活动二 联系实际 辨析兴趣
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与父母的意愿不同,有时与家庭经济条件发生矛盾,有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变换兴趣。当碰到这些矛盾和烦恼时该怎么办,教材中的“小论坛”及学生身边的实例给我们启示,让学生通过辨析,畅所欲言,交流心中的烦恼,找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三 我演你猜 相互了解
精心准备,创设情境,组织“我演你猜”的小游戏,学生用语言、动作表演来表示某个同学的兴趣爱好,让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说出该同学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以便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活动四 体验成功 拓展兴趣
《老王》说课稿 篇6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有效阅读的前提。
1.“小”与“大”———本课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 写的都是“小”人物、“小”事件。尤其是本文, 让我们看到的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同情, 弱者对弱者的关怀, 还以一颗知识分子“愧怍”的心呼唤善良人性的回归, 反映的是人间“大”爱。“小”中见“大”, 足见本课在单元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2.“苦”与“善”———主人公老王的故事与人物形象
主人公老王的“苦”首先表现在“三独”“三破”。三独:独干, 无依无靠, 失群落伍;独眼, 眼拙不清, 身残客少;独居, 荒僻塌败, 孤独栖身。三破:破旧三轮, 维持生计;残破身体, 痛苦生活;破落小屋, 苦度光阴。此外, 老王还时时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因为眼瞎, 有人嘲笑他年轻时不老实, 才害了什么恶病, 进而在心灵上打击他、摧残他。
老王是如此不幸, 却有着一颗金子般善良之心。送冰, 送人, 送香油鸡蛋, 这“三送”折射出老王善良的人性之光。尤其是送香油鸡蛋, 那是老王在生命垂危之际送出的最后礼物, 展现出老王的极端善良。
3.“幸”与“愧”———杨绛的写作缘由与意图
杨绛先生的“幸”是相对于老王来说的, 因为她毕竟有女儿、有丈夫, 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她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 在“文革”中倍遭磨难, 在某种程度上比老王还不幸。在困境中, 她也在关心着老王。那她为什么还会“愧怍”呢?作者认为, 她所给予老王的只是同情, 只是似乎用钱可以对等交换的回赠来回报老王。她愧怍于感情付出的不对等, 愧怍于知识分子狭隘的“高贵”, 愧怍于迟到的“懂得”。作者回忆起当年的事情, 不但“愧怍”, 而且写出来让大家看到。这不仅让我们看到杨绛先生人格的高尚,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病态荒谬社会的反思, 对人性善良的肯定与呼唤。
4.“平”与“奇”———本文的写作技巧与语言特色
杨绛先生是一个平和的人, 文如其人, 《老王》这篇文章语言平淡之中流淌真情、平淡之中处处见精心。文章叙述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件事, 同样写“送”, 语言由略到详, 人物境界由低到高, 作者情感由淡到浓, 这种“渐进反复式”叙事, 既避免了重复累赘, 也使文章层次清晰, 更使语言表达上达到了“温水泡茶”愈来愈浓的效应。
二.学情分析
1.“热”与“冷”
在生活中, 学生热衷于关注有着耀眼光环的明星, 而往往忽视处在社会底层的边缘小人物, 甚至是冷漠, 这一“热”一“冷”, 发人深思。
2.“人”与“我”
现今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往往只知道一味接受“爱”, 而不懂得感恩, 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可通过本课帮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学会关注弱者、关心他人。
3.“学”与“导”
《老王》这篇文章看起来浅显易懂, 但要真正深入文本, 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些难度。因此, 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题。
三.教学设计
(一) 目标设置———“多”与“精”
本文的文本价值非常丰富, 值得探究的地方很多。湖北省教研室蒋红森先生指出, “文本价值有选择才有效益”。因此本课目标设置要处理好“多”与“精”的关系。
根据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第3点, 确立本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分析老王“苦”与“善”的人物形象, 探究作者的“幸”与“愧”, 学习本文“渐进反复式”叙事方法, 品味“平中见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方法选择与教学流程中渗透。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文本和学情分析1、2点, 确立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关心弱者,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 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最佳教学途径。确定教学重点为:分析老王“苦”与“善”的人物形象, 探究作者的“幸”与“愧”, 进而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
学生由于接触杨绛的作品较少, 难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难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把理解主旨句中的“愧怍”一词的深刻含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 方法选择———“教”与“学”
新课标强调以学定教, 因而学法决定教法。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思维特点组织教学, 才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学法:读与品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主进入文本, “读”出感受、“品”出真情。
教法:启与析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教学《老王》, 必须遵循语文阅读课的最基本的原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 感受人性的光辉。
(三) 过程设计———“畅”与“实”
“一堂好课就是一篇好文章”。本节课我通过设计“主问题”生发“问题串”, 努力实现教学流程的“畅”与教学环节的“实”的完美结合。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用一组图片语导入新课。 (图片配乐导入)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字词:骷髅 () 伛 () 滞笨 () 翳 () 愧怍 () 绷 ()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后, 我进行字词的预习检查, 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设计“主问题”
从预习中, 你能读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位三轮车夫撰文的?
【设计意图】用这样一个问题来切入本课的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感情。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前提下, 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初步知道“幸运的人”指作者, “不幸的人”指老王。
4.深入探究———生发“问题串”
探究一:老王的“苦”与“善”
问题一、请学生浏览课文, 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 一是培养学生提取、概括材料的能力, 二是让学生在概括中明白老王生活在社会底层、挣扎在生死边缘, 却那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杨绛一家, 衬托出老王的可贵。
问题二、杨绛主要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什么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更加深入的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善良和走进作者的心灵。同时, 可以让学生细读中领略“渐进反复式”叙事方法的特点。
问题三、在这些事件中, 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病中送物?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去研读8—16自然段。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 画出文中描写老王的精妙语言, 然后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
探究二:探究杨绛的“善”, 了解杨绛的“苦”
问题一、请学生跳读课文, 找出能体现杨绛“善”的文字。
问题二、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理解“苦”。 (老师出示杨绛“文革”中受批斗的图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里, 善良不只是老王, 还有作者。因此, 解读作者的情感也是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探究。学生通过文本研读, 可以感知杨绛一家对老王不仅有物质上的帮助, 还有精神上的安慰。然后,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查到的有关作者的情况, 通过出示杨绛“文革”中受批斗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的不幸在某种程度上比老王的不幸更加深重。他们是弱者对弱者的善良, 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善良。
探究三:杨绛的“幸”与“愧”
问题一、杨绛与老王对比, 她所认为自己的“幸”体现在哪里?
问题二、杨绛为什么会“愧怍”?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 让学生理解杨绛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而言的。通过老师的点拨, 引导学生认识杨绛对待生活的从容、对待苦难的豁达。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愧怍”这个词的含义, 进而理解主题,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拓展迁移
老王是一篇文章, 我们学校的校工老徐也是一篇文章。他身体不便, 家庭困难, 长期默默地为我们服务。我们也应该关注他、关爱他。 (老师出示校工老徐的图片。)
下一课时, 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人物描写的技巧和平中见奇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生活关注老徐、关心老徐, 并以“校工老徐”为题写一篇文章。
四.教后反思
1.“得”与“失”
这节课, 我追求简洁高效课堂, 环环相扣, 通过设计“主问题”, 生发“问题串”, 思路如层层剥笋, “牵一发而动全身”, 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足表现在课堂不同环节时间的控制上。
2.“改”与“思”
我的祖国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是影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歌词。1952年10月,朝鲜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守住了阵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首歌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文既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歌,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诗歌共有六节,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1、2节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勾画出了一幅祖国美丽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第3、4小节由景转而写人,以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勾勒出一幅祖国人民朝气蓬勃、团结一心的英雄画卷;第5、6小节是对祖国山川的赞美,表达了人民热爱和平、建设强大祖国的美好心愿。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小组、集体的交流、反馈中进行探究,教师适当地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和保卫和平的美好愿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说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使学生在读中促理解,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作者相互交流。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通过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课内外知识的延伸,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跨学科的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的祖国》,用音乐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欢愉的气氛中,愉悦身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以及识字的能力。其次,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读诗歌,理解感悟
主要让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相机引导,充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在读中促理解、促感悟。如学习第1、2小节时,引导学生深情地、赞美地、怀念地朗读,从而体会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故乡深情的怀念、赞美。
说课稿我的母亲 篇8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1、《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虽然本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很关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2、《我的母亲》是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准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预习,而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文是写母爱的,作者通过四个片段来表现母亲。学习本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感受母亲形象,体会母子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由于母亲在作则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截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
四个片段其实就是四件事:(1)母亲背我元宵赏灯;(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这四件事,虽然很普通,但它们是最闪光的四个片段,作者摄取来,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3、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本文的句式一般比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刻画细腻,如“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在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中蕴含着母亲既期待儿子成才又为儿子受皮肉之苦而刺心痛苦的矛盾心情。
二、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运用“讨论”、“讲授”“活动”和“CAI辅助”四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2)活动法——实行一个“真情告白”的语文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尽诉心中情,以得到互相的体谅、理解,增强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
(3)CAI辅助教学方法——运用Power-point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发挥其自身较强的编辑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件综合使用,使课件变得生动活泼,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想学、乐学直至学会,达到CAI辅助教学的目的。
(4)讲授法——讲授法穿插在整节课,但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三、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必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就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有深一步的理解。
当然,不能单单采用这一方法,课文感情的把握、迁移和升华等必定要老师作适当的点拨,不然学生会容易失去方向,远离目标的。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名言导入。
2、整体感知
学生回忆预习课时所归纳本文写了母亲四个片段的内容和母亲的性格特征,对课文做整体的把握。
3、探究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
(1)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例细节最让你动情?
(2)母亲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时,总会热泪盈眶,挥泪痛哭一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旧社会家庭中存在怎样的弊端?
4、语文活动
(1)妈妈的真情告白(播放录影)(2)子女的真情告白(口头、书面)
5、总结全文
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来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母亲背我元宵赏灯
《猴王出世》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及课题的地位、作用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 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 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课文内容, 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 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感受其形象。!
3. 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石猴勇敢自信、为大家利益着想、聪慧机敏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重点词句感悟石猴的特点;难点是体会半白话文的特点, 增强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小组合作及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中, 我共分为五个探究步骤:
(一) 借助多媒体, 新课导入
1. 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西游记》的片段, 随着人物精彩的动作, 让学生进入状态。
【设计意图:用精彩, 生动的课件, 让学生“神入”课堂情景, 使学生的上课情绪兴奋起来】
2. 多媒体出示介绍作者及名著《西游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对名著《西游记》及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初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利用多媒体出示阅读课文的要求, 学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初步启发学生熟悉课文, 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主整体的认识】
(三) 品读课文, 分析形象
多媒体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一、二段, 并用笔勾画, 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石猴?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 使学生锻炼默读速度, 在小组讨论中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预设:
1. 四面更无树木遮阳, 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 每受天真地秀, 日精月华, 感之既久, 遂有通灵之意。
2.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 食草木, 饮涧泉, 采山花, 觅树果, 与狼虫为伴, 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猕猿为亲;朝游峰洞之中, 夜宿石崖之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石猴的出世就与众不同, 他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那么, 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请大家接着默读三、四自然段, 并用笔勾画, 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猴王?
学生默读, 快速浏览, 勾画重点词句, 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小组内讨论, 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预设:
1.他瞑目蹲身, 将身一纵, 径跳入瀑布泉中, 忽睁睛抬头观看, 那里边却无水无波, 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告诉学生这一句是写石猴入洞的情景,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 不伤身体者, 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进出出, 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 各享成家之福, 何不拜我为王?”
本段先描述众猴的胡闹, 再介绍石猴一本正经地对众猴说了这番话, 将众猴的胡闹与石猴的冷静与清醒进行对比, 突出表现了石猴聪慧机敏, 有心计, 敢作敢当。
小结:请同学们概括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预设的问题的讨论, 解决了本文的重点;反复地去“读”, 解决了本文的难点】
(四) 课外拓展
开展语文活动, 把自己从书中读到或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 讲给大家听。课外积极地读《西游记》原著, 适时举行一次讲西游记的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欲望。】
我的中国心说课稿 篇10
安阳县二中附中 杨艳芳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中国心》。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说教材】
《我的中国心》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歌词三首中的一首。这首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主题词“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它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歌词语言平实,感情强烈而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和推敲歌词中精炼形象的语言。3.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深情歌唱歌曲。教学重点:
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说教法和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合作学习、比较研读、深情歌唱、朗读背诵、赏析品味来完成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听一听:(放录音)
三. 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确定该歌词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情、真挚。深情范读歌词(配乐)
1、歌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点题)
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根源)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也就是心中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对祖国一片深情。
2、“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祖国与我血脉相连
3、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4、“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代表祖国,“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5、“澎湃”是指什么?
——热血澎湃,从内心呼喊出:我的中国心。
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结合各自所学和所知列举优秀代表人物,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心。(如贝聿铭)
五、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六、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七、拓展探究
根据这首歌词的形式创作一段歌词,表达你对学校、班级、集体„„等的深情。
最后在音乐中让几位学生朗诵他们的歌词,让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在本课教学的尾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和“引领”的功能,把爱国情感落实到平常的事情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篇1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选自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第五版 上册),为教材第五单元的精讲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自然之景,意图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情趣,同时,让学生领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致妙旨。散文阅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实施中应重视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能力,重视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美育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不少散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散文的研读还有待加强,以形成对散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实际情况这一契机,运用现代大语文观念,适时开展大散文教学。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德育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当今社会,物质欲望在膨胀,精神在萎缩,社会在发展,自然在失落,事物两极正日益失去和谐统一。受此影响,高职生和中职生的身心发展尤其值得关注。在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有必要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来为之矫正,有必要用象征精神家园的课题来引导和熏陶,从而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探究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3.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散文自身的特点及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疑点。
A.重点:如何理清文脉;如何从语言入手鉴赏本文意境之美。
B.难点:在初中散文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领会散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及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
C.疑点:作者是在逃避或超脱现实,还是在拥抱现实?有何理由。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采用情境陶冶、启发式、探究式、朗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依据: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重点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故用情境陶冶法;高职和中职学生尤其重视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发挥其自主性作用,故用启发式教学;本文语言富于诗的韵律之美,从培养学生语感角度,故采用朗读式教法。
三、说教学过程
拟定两课时
(1).第一课时教学设想:通过情境导入、释题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而理清文脉,领会托物言志表现手法,把握写景状物技巧。
(2).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确立探究专题如:语言特色、修辞格、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明确探究的对象、目的、意义并建立课堂评价制度。设题要有开放性、层次性、适度性。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
1.用“温故知新”联想导入法创设情境
以初中所学的《陋室铭》作为切入点,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陋室铭》解读出作者达观而又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来为《我的空中楼阁》的解读作了预设和铺垫。
2.释题(一语双关),简介作家、作品。(背景、风格)
3.配古典音乐朗读,(配制反映优美自然风光的幻灯片,以增强直观感);因语言富于诗的韵律,故采用男女声组合朗读,按句读(dòu)换读。
(1)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
(2)标出疑难语句
第二步: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达成 1.理解文脉
“我的空中楼阁”是偏正短语,重点在“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概括:
提示:山脊小屋悬空而立 林间小屋凌空而起
开放性院子作领空 山路作空中走廊
夜间小屋是空中楼阁(至此重点突破)2.赏物
(1)实写 小屋点缀了山(远观全景)树点缀了小屋(由近及远)
(托物言志第一阶段)领空、围墙 空气、光线、环境
(2)虚写 山路、山坡 夜晚的小屋成空中楼阁
(托物言志第二阶段)
解析: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想像,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3.明志
齐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解析:作者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外(引述陶诗),为我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托物言志第三阶段,至此难点突破,德育目标实现)4.谋篇布局即构思
本文在构思上独具匠心,具有一种整齐美和变化美。请试作分析。5.表现手法
本文状物言志融洽无间和抒情也浑为一体,请作点具体分析。
6.写景状物的角度
(1)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角度变化多端。请举例说明。
(2)归纳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A.时空变换(远近、内外、局整、晨昏)B.多种感官,联想、想象综合运用
C.运用辩证法(小大、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虚与实)
解题思路:
①引述苏轼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激发思考。
②回忆比较初中第四册蒲松龄《山市》写作特点:a.悬念起笔b.以情衬景c.由粗到细d.动静互变
(至此难点突破,能力目标实现)
第三步:知识的迁移与扩展
A.附上“课堂跟踪反馈”练习,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组织原则是:基础题与能力题交叉,协作分工。旨在随机检测与反馈教学成果,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提供参考答案,掌握反馈信息,为下一课时提供参考,以便调整课的具体环节。B.小结本堂课所学知识。
第四步:布置作业
1.诵读文中优美语段语句;
2.布置下节专题任务:语言特色(由第一、二组全作完成);
修辞特色(由第三、四组合作完成)。(也可选“教学疑点”作为专题研究)
依据:作业,旨在巩固本节教学成果,并适时向第二节内容过渡,以便完成余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四、说教具准备
根据直观、实用,增加课堂容量等原则选用教具。多媒体可制作风景图片(含课件)
五、说板书
依据:
1.直观、简洁,有助于理清文脉。
【我的本领说课稿】推荐阅读:
我的本领学生作文09-08
公开课教案我的本领大10-19
幼儿园教案我的本领大06-13
教学本领10-21
勤学练就过硬本领06-04
本领作文300字06-09
中班科学:飞机本领大08-27
我拿手的本领日记06-03
生来本领强大的动物06-11
《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