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轻与重》教案

2024-07-11

小学数学《轻与重》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轻与重》教案 篇1

轻与重幼儿园数学教案

内 容

计算:轻与重

活 动目 标

1、感受轻与重的关系。

2、学习以目测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

活 动准 备

相同的小桶两个,沙子若干,笔,自制天平称一个。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 动 过 程

一、感觉比较轻重

师:今天“小豆豆”请老师帮她带来了两桶沙,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你们说说这两桶沙我们拿哪一桶给她呢?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提了一下这两桶沙,到底哪一桶重哪一桶轻呢?现在我们来做个记号,重的我们用“红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轻的我们用“黄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

二、放在天平上称一称。

师:刚才小朋友说贴红色的笑脸娃娃这个桶重,贴黄色笑脸娃娃的这个桶轻。到底是不是呢?现在我们再来做个试验。

(出示自制天平称)师:这是老师自己做的一个小的翘翘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天平称”,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来试试到底这两桶沙哪一桶重哪一桶轻。

师:为什么红色的这个会重些呢?

(将两桶沙分别放在两边,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吗?(一边沉下去了,一边翘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作业。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11页。请小朋友看这些图谁重谁轻?把重的涂上红色,把轻的涂上黄色。

小学数学《轻与重》教案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对话;对话平台;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既是一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交往的过程、对话的活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简言之,就是师生之间“有科学并有意义的互动与交流”。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有效对话存在误解,认为课堂提问与回答就是一种有效对话,无视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差异,一味地强调对话的数量、时间,形成了缺乏实效与深度的“空话”。那么,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并通过对话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收获?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立足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方法进行了思考与研究,希望推动对话理论在教学实际中继续深入和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怎么说”

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至关重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怎样开展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艺术,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围绕以下三个层面来开展对话。

1.搭建师生平等的对话平台

对于教师来说,开展有效对话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所发展与进步,因此,一切对话都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展开。要搭建师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在对话中不但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要通过有效对话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见解,也依然享有同等地位,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对话的欲望。

2.构建师生互动的对话关系

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对话简单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往往45分钟的课堂有30分钟老师都在提问,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狂轰滥炸”下,无瑕发问,更无瑕思考,回答问题往往是机械性的。这种失去互动的对话,是“无效对话”,而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因此,构建和谐互动的对话关系,是开展有效对话的关键。

3.选择问题引导的对话模式

对话,往往从一个问题、一个观点开始。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对话是发生在师生双方对问题、观点的交流讨论之中,发生在对各自不同意见、不同认识、不同见解的碰撞与融合中。因此,教师应该是问题的设计者与指导者。教师要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验证的欲望。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成为问题的构建者,不仅能及时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同时还能在答案之中反思问题、发现问题,这是开展有效对话的最终意义。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说什么”

语文的本质是语言,语言的“技能”表现是语言表达,而语言的“艺术”则是语言文学。鉴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应当以帮助学生奠定语文基础为核心,如下所示。

1.准确讲解字形音义,提高识字能力

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关键字或关键词,这些字词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用法,因此,有时仅从字的表面意思理解很容易“南辕北辙”,颠覆整篇课文的含义。如,古诗《春晓》,这首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小学生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理解这个字,就会对这句诗的意思感到不可思议,鸟的声音怎么能用鼻子去闻呢?这与他们的已有认识产生冲突,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个字的形、音、义进行准确讲解,以消除小学生的疑惑。“闻”于古代的意思并不是讓鼻子“闻”味道,而是用耳“听”的意思,因为此字本身是形声字,门声,从耳,即其本义为“听”。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听到了处处都有鸟的叫声。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还可以为小学生列举如“充耳不闻”“不闻不问”等成语,让他们感受“闻”字的多种含义。

2.用师生对话帮助学生加快汉字理解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让小学生进行字词记忆的过程,就是将让他们储存的对某些字词的形、义、音以及与其互相关联的信息,在课文所营造的特有意境中被唤醒,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理解。这个记忆过程是否能够清晰且深刻,与小学生心理状态、知识储备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在对小学生实施识字教学时,应对某些字的形义关系进行科学讲解,从字的“童年形象”进行挖掘,让学生对字的构形原理有一个清楚认识,让他们能够轻松识字,加快对诗句的理解。如,在学习《观书有感》一课时,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中“源”字的形义关系,教师可以从该字的演变过程进行解说,“源”字最早实为“原”,而“原”本会意字,构成该字的两个结构,一个“厂”貌似突出前檐的山崖,而泉字则指水,因此,该字形看似就像山崖中流出的泉水。因此,字也有泉水凝聚会平缓水面的意象,所以,又引申为平坦而宽广的地方。后来人们为了突出该字本义,故又加入“氵”演变为“源”。让小学生了解到一个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对字形、字义的理解更加准确,而他们往往会因对某个字的“顿悟”就会加快对整首诗的认知,以及对整篇诗的“诗意”的深刻感悟。

总之,课堂对话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对话内容与方式,让对话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不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范银春.平等 真诚 理解:浅谈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对话的有效平台[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21):34.

《轻与重》评课稿 篇3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目标定位明确,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物品进行比较轻重,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探究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不仅把握了教学的起点,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情境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具体评析以下两点:

1、注重情境创设,引发认知冲突。

通过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是这节课突出的一点。在引入部分,陈老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屏幕上“海宝的礼物”( 2个盒子)的轻重,学生会认为大盒子重,接着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的2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陈老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让学生进行体验,很自然地引出了用手来“掂一掂”的方法在这里比较简单合理。同时,在组内为学生准备了四样物品:苹果、梨、水、气球,让学生自己选择两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在反馈交流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物体的轻重不但与它的大小有关,还和它的材质有关。同样在引出“吊一吊”、“拎一拎”两个教学环节时,层次非常分明,陈老师创设了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两个物体(一个梨、一个苹果)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比轻重;两堆物品(一堆梨、一堆苹果)又如何比较轻与重;五件物品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等等。在一系列的情境设置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掌握了判断轻重的方法。

2、注重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

本节课中,陈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例如,在“掂一掂”中,学生自己选择两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在个别学生尝试了“拎一拎”后,让所有的学生拎一拎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比一比轻重。在这些体验活动之后,陈老师又设计了要“比较五样物品的轻重怎么办?”的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把“吊一吊”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好方法,有学生提出“掂一掂”的方法,陈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回答(较好关注了教学细节),通过实践、使学生发现用“掂一掂”太烦,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操作体验用“吊一吊”的方法来判断最好(学生的小组活动较有序,体现出平时的训练),这一过程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较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面向了全体学生。

那些不能承受的轻与重作文 篇4

父亲那边的家人,一向亲情淡薄。

离了家乡,忘了乡音。只身漂泊,十八岁的父亲与故土渐行渐远。三十年,是时间,斩断了父亲与故土的牵连,而我只见过爷爷奶奶寥寥数面,对那片土地的情感仅限于父亲的回忆,一遍又一遍,伴我入眠。

一切汹涌的`情感,源于一张照片。去年,久病的爷爷去世,在父亲自家乡打来的电话里,他的声音平静:“收拾老头东西的时候,他床头还摆着你的照片,咱俩十年前在‘畅春园’照的那张,他竟然还留着。”

我似乎记得那张照片,应该是早春,北京的天空从未那么蓝,带着暖意的阳光照在父亲肩头,我还那么小,站在滑梯上,勾着父亲的脖子,与父亲头碰头,一起笑的灿烂。照片中的我应该还顶着男孩一样的短发,而父亲仍带着可笑的框架眼镜――我从不知道那个和我除了血缘外近乎陌生的爷爷将远在北京的孙女看的那么重。

震惊,愧疚,困惑,不安。一个近乎素不相识的人去了,我却怅然若失。

我今生只见过爷爷一面,只记得他是个黝黑,矮小的老人。我亦曾在爷爷去世前数月踏上我的首次回乡之途,却在久病的爷爷独居的土屋前却步,屋内很黑很静,竟不似住了沉疴的老人,父亲拦住我,说“算了吧”,我和爷爷的缘分,从此止步于那一面。

父亲爱和我提他的家乡,提四时作物,提家禽牲畜,提他的学校友人,提奶奶做的美食,提他年少时的劳作与经历……唯独难从中找到关于爷爷的只言片语。父亲亲手教我填邮局寄包裹的单据,教我爷爷奶奶家的地址,带我去买药,买北京特产寄回故乡,他从不忘叮嘱我长大后也要心系故土,却鲜少在包裹中留下自己关怀的话语。父亲回乡时竟说不出当地方言,他却喜欢向我“卖弄”他记忆只仅存的零星词语,他仍然在回忆,他仍然在想念,他仍然在努力记住与句连,可他再也无法回到心中的家乡。

一张照片,磨损了边角,泛黄的旧照,承载的是三个人,三段情,三种愁,我一向认为爷爷对我漠然而视,而那张照片,那些回忆,竟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世间又一个爱我的人,在我尚未意识到的时候,永远的离开了,我甚至不能记清他的声容笑貌。

那张在黑暗屋子里沉睡的照片,承载了我难以承受的重量。我不敢想象爷爷卧病时都在看着什么在想着什么,我只是体会到,有些遗憾终不能弥补,有些失去终不能偿还。

轻与重不是黑与白 篇5

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现在的汽车技术无论是材料领域还是车联网领域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企业碳排放量的要求,车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要更注重节能减排。内燃机技术目前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不会再有革命性的技术大幅降低油耗,那么轻量化的课题就变得越来越引人注意,但是国内很多消费者还是把车重作为衡量汽车安全的一项标准,认为钢板厚一点就更安全,为此多费点油也认了。实际上国家标准规定汽车外覆盖件的钢板厚度在0.8-2mm之内都算合格,而这个范围之间造成的车重差距其实很大。有两个比较普及的数据,整车质量每降低100kg,百公里油耗可以减少0.3-0.6升;车重如果降低10%,汽车的燃油效率更可以提升6%-8%。所以汽车轻量化是今后实现低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减少钢板厚度到底是不是可取,对安全有无致命的影响,目前业内还没有绝对权威的论断,不过很多厂家早已不在钢板上做文章了,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中其他的金属成为探索的重点。其中目前最成熟的就是铝,它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而且回收率要比普通钢铁高很多。奥迪是在这方面发展很快的品牌,还记得前段时间A3的电视广告吗?两个成年人就能轻易地抬起A3的铝合金车身。本田也早在90年代初的NSX跑车上采用了全铝车身,只是那款车还没等到被大众认知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除了铝,碳纤维车身也是很好的选择,刚刚上市的宝马i3就采用了这种材料,材料密度甚至比铝合金还要小,而且可塑性极强,局部修补能力也优于金属。镁合金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青睐的材料,比如奔驰SLK的折叠车顶,通用GMC皮卡的车身面板等等。

轻量化带来的另一项革命是对汽车结构的改变,因为以前是钢铁时代,各种防撞钢梁、笼式车身等等都是在弥补钢板的强度不够。当采用了新材料后,局部强度也会得到加强,会影响到比如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等很多部分的结构革命。目前发动机和变速器由于采用了铝合金而使得结构趋于简单,重量降低,这个变化也很快会在车身上发生。

上一篇:政府党组及办公室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体工作总结下一篇:鼠害虫害防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