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小学数学教案

2024-07-14

鼎尖小学数学教案(精选7篇)

鼎尖小学数学教案 篇1

鼎尖教案

一、积累和运用。

1、当我们回忆母爱,报答母恩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词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小明已经四年级了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心思成天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当我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 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后两句诗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快乐岛。

(一)课内阅读。

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做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1、“花圈如海,泪水如雨”说明叶欣的离去使人们悲痛欲绝。

2、怎样理解“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这句话?

尽管叶欣去世了,但是她真诚的笑容没有逝去,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3、课题为什么用《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不用《永远的白衣天使》?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叶欣在与非典型肺炎搏斗的过程中像一名战士,她面对危险和死亡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死忘生。

(二)课外阅读。

拐弯处的回头

①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②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③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处。

④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安慰(安抚)

依然(仍然)经意(经心)

笃定(坚定)

给3自然段画横线的地方加上标点。

2、短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一切”指的是什

3、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处。浓浓的父爱。

假如让你来打个比方,你觉得父爱像什么?

4、父爱犹如 大海,辽阔深远。

三、《“番茄太阳”》一文中多次出现“番茄太阳”,分别写出它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番茄太阳”就是指太阳,只不过加上了明明的想象。

2、看着他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的笑脸在我眼中成了“太阳”,她的乐观感染了“我”。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让独在异乡的“我”感到分外温暖。

三、重点文段品读。

有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高兴的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的拉住我的袖子说: “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 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 :“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的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只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

2、给文中空缺处加上标点。

3、用“____”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4、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明明的妈妈高兴的原因是: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番茄太阳”指的是:明明美好的童心,“我”流泪的原因是被明明的善良所感动。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明明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孩子。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光明磊落,很是难得。

2、本单元,我们认识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神机妙算、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光明磊落的祁黄羊,清正廉洁的公仪休。

3、《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请再写出一个出自这部名著的故事,它的故事名《草船借箭》《望梅止渴》。

五、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提供词语:张冠李戴

囫囵吞枣

不甚了了

寻根问底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天道酬勤

熟能生巧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叙述,有点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苹果里的五角星》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2、《最佳路径》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最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3、《人类的“老师”》重点介绍了人类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老师”就是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人类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鲸)身上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从(鸡蛋)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了许多“薄壳结构”的建筑物;模仿贝壳制造了(坦克)。

4、小芳跟随爸爸去上海游玩,乘坐了一回磁悬浮列车。假如你是小芳,看到窗外一闪而过的景物,你会想到“(浮光掠影)”这个成语,还可以说“(风驰电掣)”,一词来表现列车行驶速度之快。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课题加上双引号表示特殊意义。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许多,本文列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2)科学家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6)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八、阅读快乐岛。

(一)课内阅读。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解释下列词语。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余心:我的心。余:我。将谓:就要说。

2、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打动?

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景色所打动。

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二)课外阅读。

画眉和啄木鸟

茂密的森林,茫茫无边。各种鸟儿在这绿色的国度里自由自在地生活。黄莺、杜鹃、百灵、画眉、啄木鸟……这儿,简直是鸟类的王国。

在一棵大杨树上,画眉鸟遇到了啄木鸟。

“啄木鸟大姐,我们来比一下谁的歌声更美妙吧!”画眉那富有音乐节奏的歌声的确悠扬悦耳,美妙动听。“对不起,我还要工作。再说,我也唱不好。”啄木鸟说。“唱吧,友谊比赛嘛。”画眉扬起漂亮的眉毛,十分自得。啄木鸟唱了,但是,她的歌声能与天才歌手画眉相比吗?

“我们再来比比谁的衣服漂亮行吗?”画眉更加得意。自然,啄木鸟的衣服不如她的艳丽。

“我们再来比赛……”这时,一直打盹的白杨树睁开眼皮,粗声粗气地说:“你们还是比比保护森林的贡献吧!”画眉鸟娇柔的声音戛然而止。

1.文中描写声音好听的词语有(A C E。

A.悠扬悦耳 B.得意

C.美妙动听 D.粗声粗气 E.娇柔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悦耳------动听

美丽------漂亮

奉献------贡献

茫茫无边——无边无际 娇柔——柔媚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悠扬悦耳——动人心弦

4、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茂密——稀疏

得意——失意

漂亮——丑陋

粗声粗气——细声细语

5、将文中划横线的带问号的句子,改成用句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改为陈述句)啄木鸟唱了,但是,她的歌声不能与天才歌手画眉相比。

4.你喜欢文中的画眉还是啄木鸟,为什么? 喜欢啄木鸟,因为它默默地为保护森林做贡献。没工夫与画眉比歌声、比衣服。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二三月间,我微风轻轻的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聚拢——聚集

增添——增加 生趣——生机

展开——张开

2、文中的拟人句是: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缩写成:柔柳展开嫩叶。

4、这段话通过微风、细雨、柔柳、草、芽、花等景物表现出春天烂漫无比的特点。

(二)课外阅读。

第十二块纱布

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 担任责任护士,而且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她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您只取出了十一块。”我已经都取出来了 专家断言道 手术已经 一整天 立刻开始缝合伤口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一一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泛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名鼎鼎---赫赫有名 立即——立刻 理会——理睬 冷淡——冷漠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作为责任护士,由于她的认真,对工作负责,最后被专家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的故事。

3、外科专家为什么向所有人宣布那个年轻的护士是他合格的助手呢? 因为这位年轻的护士不畏权威,对工作认真负责。

十、按古诗内容填空。

1、《江南春》的前两句描写了黄莺、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春色无边的画面。

2、《春日偶成》的前两句描写了春季的淡云、轻风、红花、绿柳等典型景物。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像(),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这是用了()的修辞手法。你还能把时间比喻成什么?试着写一写。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的快步走到前院。这句话中“顷刻间”是()的意思,请你再写出几个和他意思相近的词语: 一、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聚拢-()增添-()生趣-()展开-()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烂漫无比的春天。

3、文中画“——”的句子可以缩写成:柔柳展开嫩叶。

4、这段话通过微风、细雨、柔柳、草、芽、花等景物表现出春天烂漫无比、热闹的特点。

2、文中的拟人句是: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

如何应用小学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观;指导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总的看法和认识,就个体而言,是指一个人对数学及其本质的一种认识。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数学教学必然受到数学观的影响,可是它却一直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去数学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数学教学,也就是缺乏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

一、精选材料,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

如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中,笔者曾用下面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地球上的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在吼:“我受不了啦,我快要爆裂啦!”天上的玉皇大帝听到后很是惊讶,心想要是地球真的爆裂,那它上面的全部生灵将要消失,所以他决定沿地球的赤道加一道铁箍,以防地球爆裂。可是地球却又直喊:“太紧了,我喘不过气了。”于是玉皇大帝只好把铁箍松了一下,使得它处处离地球1米。可是松一下,铁丝不够长了,需要再加一段,请你帮玉皇大帝计算一下需要加多少米长的一段铁丝?这个教学材料是计算两个同心圆周长差的数学问题,它的用意包括:首先,问题以神话的形式呈现,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没有感觉在解“数学题”;其次,在出示这个材料后让学生猜,这段铁丝大该有多长?一般情况下,学生猜的数会相当大,这很正常,因为地球很大,就是一般的成人可能也会这样猜。当然也有学生说没法猜,因为没有告诉任何数据。但当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这段铁丝的长度大约是6.28米的结果后,学生就会在认知上发生极大的冲突,感到数学的神奇。最后,教师再出示下题:养鸡专业户张大伯由于养鸡数量的增加,想把圆形养鸡场的半径再增加1米,问:应该再添一段多长的围栏?通过计算后发现还是6.28米,此时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发生冲突:地球那么大,养鸡场那样小,结果却一样!上述学生的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今天这节课我学得很高兴”之类的感受。如果经常这样,学生对数学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产生好感——这源于我们对教学材料的精心选择。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是贴近生活的

大多数小学生觉得数学就是书本上的内容,只是用来考试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应用着数学,数学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2]。例如:水资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制定居民用水新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受费。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5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3.0元,某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0立方米,交水费24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解:由于10×1.5<24,所以10立方米水中有超标部分。

三、充分展现数学的开放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觉得数学封闭严谨,答案唯一,其实数学还可以是开放性的,从多角度思考的。例如:

妈妈去商店买水杯,水杯的价格有4元一只与6元一只两种。她付给售货员40元钱,售货员找回了4元。请指出妈妈买水杯的所有可能性。

解:买一种杯子:(40-4)÷4=9(只)或(40-4)÷6=6(只);买两种杯子: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或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

题目有多种可能性,答案是开放性的,有很多种情况。

又例如:民生小学原计划买6个篮球,每个36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7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

分析:可以用计划的钱数减去预知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再除以篮球单价,得到还可以买的篮球个数。

解法1:(36×6-72)÷36=144÷36=4(個)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用预知的钱数除以篮球单价,得到预支钱数可以买的篮球数,再用计划买的篮球数减去这个单数,得到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解法2:6-72÷36=6-2=4(个)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设剩下的钱可以买的篮球数为X个,然后根据剩下钱数作为等量,列出方程,求出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四、注重整体,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虽然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已不再那么抽象、严谨,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人们只不过是把“学术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而已,但从整体来看,它仍是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部分,在整个系统中不是孤立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点、线、面、体等几何知识分散在12册教材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帮助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是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点“移动”后得到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线段“移动”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移动”后得到基本立体图形的一节复习课。上述的设计是基于笔者对数学的如下认识:首先,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在几何体系的构建本身是一个由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也试图体现作为数学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中的点→线、线→面、面→体这三个环节中,当第一环节结束时,是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动”的方法,而在后两个环节中,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刚才的方法去发现规律,这是方法上的迁移运用;再次,数学也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它的一部分是由万物世界抽象而来,体现在数学的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反映在本设计中,笔尖的“动”抽象成点的“动”,而点、线、面的“动”,抽象地得到其他的一些几何形体,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当然,这些对数学的认识,是通过注重整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策略体现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藤野先生》鼎尖教案 篇3

① 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② 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③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④ 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ㄇ逦淖终习於量挝摹2檎矣泄芈逞傅淖柿希私馕恼碌男醋鞅尘埃钥右埃卣顾悸罚黾又痘邸?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和线索,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鲁迅的生活中,在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屡遭侮辱时,一位恩师以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永远的烙印;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不是那段往事,或许中国的医坛上会多一位著名的医生,而中国的文坛上就会少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位恩师就是藤野先生,这件往事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去认识那位令作者一直不能忘怀的藤野先生,去了解那件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往事。(或者由学生介绍查到的有关背景材料导入。)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整体感知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如果你没有读课文,假如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怎样写?,你会写些什么呢?本文的主题会是什么呢?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先介绍一下藤野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再举具体事例来加以描绘,最后点题,藤野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

是的,这样写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可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一波三折,况且是大手笔的鲁迅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藤野先生的风采,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了解那件改变了鲁迅命运的往事,去探讨文章到底是怎样写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可以听录音带、可以是教师朗读、可以是师生同读)① 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分别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② 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③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听读完课文后,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①在东京(1~3自然段)——在仙台(中间的自然段)——在北京(后三个自然段),由此可见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②本文的叙事线索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贯穿始终。(如果学生没有找出暗线,教师也不必着急,可放到学完文章后,教师点拨,学生自己悟出。若没有,教师可设一小台阶,让学生找出。)

③ 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过渡]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回忆的是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主要歌颂的是藤野先生,可开头部分那么多的篇幅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自己查阅的资料中找找答案。四人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讨论解决明确:

作者是怀着很美满的梦,东渡日本,“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留学的,可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却把学习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失望和愤懑使他决定离开东京,去寻一方学习的境地。这样既写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又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而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写仙台学校和几个职员对我的照顾,一方面是说日本人民的友好,另一方面也是从正面来衬托了藤野先生。写日本“爱国青年”的行经,则是从反面衬托了藤野先生。小结:是啊,为了救国救民,鲁迅先生怀着一腔热血选择了到来东京寻找方法和道路;可是,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却使他失望了。失望中,他苦苦寻找,他又一次选择,选择到仙台去学习医学。在仙台,鲁迅认识了这位给他留下了永远的烙印的恩师——藤野先生。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 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请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了作者到仙台的原因,本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的笔端,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与赏析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①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②你认为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③那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醒的往事是什么?请你带着感情复述一下这件往事。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 ①共记叙了四件事:

修改业慕惨濉比瘸稀⒐ぷ魅险娓涸稹⒁凰坎还?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②最让作者感动的是,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学生说完后教师小结: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处处受辱挨打,就是在日本留学,也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作者饱尝了弱国国民的辛酸,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而藤野先生却诚恳地对待这样一位弱国子民,真诚地帮助这样一位来自弱国的学生,不仅是作者,就是现在的我们,不也被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无私、热情诚恳,又毫无民族偏见的高贵品格深深地感动了吗?师恩难忘啊!

③弃医从文。学生复述完后,再请同学予以评价,重在体会作者的感情。④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结:是啊,作者又选择了,选择了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作者两次异地求学,两次展转奔波,无不贯穿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作者一段重要的感情经历。问题探讨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等)之后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者对不懂的问题、或你认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文章写了那么多的内容,却有条不紊,请认真体会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提示: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来组材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呢?——是因为文章有两条线,另一条是暗线,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贯穿始终的。)

如:怎样理解“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大清国的臣民精心打扮,招摇过市,自我陶醉,“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如:我喜欢这段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文章能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上课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人物。

可以让学生多找一些,多多感悟,教师可就要点处加以点拨。拓展延伸:

①鲁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选择,你想过吗?他的每一次选择的支点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动。尽管我们同学的年龄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次选择,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鲁迅先生比较比较,看看你选择的支点是什么?与鲁迅有什么不同? ②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和藤野先生对一段话。自主思考后交流。小结: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几件往事,在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感激之情。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来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鲁迅逝世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藤野先生看,藤野这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藤野先生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可见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是多地深切啊!布置作业:

1.将自己课堂上交流过的一段对话整理在作业本上。

鼎尖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 【学情分析】

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方面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尽人意,社会上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侵袭、影响着中学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缺乏礼貌,不懂礼貌,甚至“蛮横无礼”。现在许多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注重升学,而忽视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不忍目睹的不文明行为。同时,礼貌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系统的学习礼貌方面的常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设计思想】

“注重活动,关注认知,强化体验”是本课设计的主要思想。礼貌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使教学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同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说理、论辩,尽可能地在活动情景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②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③懂得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④知道生活中标本的社交礼仪。

2、能力目标:

①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②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仪的恰当方式;③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②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尊重他表达意见的权利;③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态度;④鄙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各种行为;⑤以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展示自己风采的态度和行为。【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音像资料,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片,或者表现人的礼貌与礼仪的录像片,收集有关礼貌与礼仪方面的小故事。【教学方法】

①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在认知上导引学生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对不同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乃至论辩。要注意活化知识,不断生成教学内容。③礼貌与礼仪生在日常生活的养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从礼貌礼仪的视角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社会实践活动】

如有时间,可搞些课外活动。如无时间,也可不搞,但要给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课外活动参考题:①不讲文明礼貌现象剖析――摆出生活中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深度提出诊治措施;②评选文明标兵――在全班同学中,认文明礼貌为指标,评选出礼貌先进个人。【教学理念】

①注重活动,淡化说教。礼貌与礼仪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致使教学回到传统政治课的老路上去。如能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就能够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②关注认识、强化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是必要的,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分析乃至说理,论辩。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在活动情境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

③表层切入,深层领悟,礼貌与礼仪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由于青少年礼貌缺失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文明礼貌教育不能停留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教学难点: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其原因是本问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态度亲和比强硬更有力量,有悖于人们的惯性思维,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从容说课 第一框目:“礼貌是尊重”

把礼貌与尊重联系在一起是要告诉学生――礼貌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对人有礼貌是人的一种素质。课文通过两个学生在书店购书时所使用的“礼貌”与“不礼貌”的语言为线索,引导学生对礼貌问题的思考,分析礼貌与不礼貌行为给交往对象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及给自己带来的结果。在提出礼貌是尊重论点的基础上,通过“相关链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礼貌问题的认识。第二框目:“谢谢”的魅力:

以服务员“微笑服务”的案例为线索,引出礼貌的魅力所在,从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三个方面进一步展示礼貌的魅力。用“填充法”让学生找出常用的四类礼貌用语;用“图示法”让学生感受到态度新和的魅力;用“相关链接”向学生介绍举止端庄的注意事项。最后,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方法。

二、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的音像资料,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或者表现人的礼貌与礼仪的录像;收集有关礼貌与礼仪方面的小故事,穿插到讲课过程中,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礼的代价: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总部底层的大花园中,销售部经理带着孩子休息,孩子边吃边扔,旁边有一位老者跟着他们母子拣地上孩子扔下的垃圾,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像他一样做清洁工”。老人在旁默不作声„„

下午,公司召开全体中干部会议,女经理匆匆赶往会议室,推门进入,发现坐在主席台的却是上午的那位老者(他就是总裁)„„请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通过几张国外专门为中国人所设的“文明告示牌”海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礼貌是尊重(板书)(1)以公交车上的种种不礼貌的表现展开:

请同学表演公交车上常常发生的一些“无礼”的表现,如:往窗外扔垃圾,大声喧闹、抢座位等等„„

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礼的害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导演、猜想的故事中,不断感受人际交往中无礼所造成的伤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礼貌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2)礼仪之邦: 活动设计:“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公民,你所知道关于“礼”的词语或故事有哪些?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中,感受中国的“礼”文化,体会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的必要性)教师归纳小结: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人一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就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反映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着我们的风采。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对他人要尊重、宽窄、谦让、要与人为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对人不礼貌,不但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我们自己,妨碍我们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变成孤家寡人。总而言之,在日常交往中,要讲文明、讲礼貌,因礼貌是尊重„„

2、“谢谢”的魅力(板书)

引导学生从语言、态度、举止三方而来感悟和解读。(1)活动一:“变质”的牛奶。(具体的故事情节见教材P80)目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礼貌的魅力所在,明白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要求:①请学生阅读材料(可以编成小品表演,给小品编一个情节:顾客遭到有礼和无礼两个服务员),回答教材中的问题。②归纳、分析: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我们应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对人有礼貌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我们都想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那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这也 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礼貌的魅力与无礼的害处。让学生明白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2)活动二: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设计意图:在分析了什么是礼貌、人际交往中必须讲礼貌、无礼不立等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自己对礼貌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解读,从而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的目的。)

(3)活动三:评选礼貌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行为为目标和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

归纳、小结并提出问题:怎样做一个懂礼貌的人?(板书)①语言文明(板书)

在待人处事中,语言有明显的美丑高下之分,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 有天壤之别。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语言文明要求我们说话要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不说大话假话。

组织学生朗读P81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并填写表格。②态度亲和(板书)

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这样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很愉快。③举止端庄(板书)

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它反映着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诗经》也说“谦谦君子,赐我百朋。”我们做的内心真心诚意,外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我们在参加社交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相关链接”。(教师可以根据书本讲解)

3、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什么是礼貌,也知道了怎样做一个懂礼貌的人那就是要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这也是我们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让我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受大家欢迎的好学生。

让我们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树新风,知荣明耻,知书达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礼貌,以礼相待。特别是再过两年就要迎来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作为东道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彬彬有礼,诚信守礼,去迎接世界各国人民的到来,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

4、课外拓展:

校园不礼貌行为面面观

不礼貌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里时有发生,大家把这些不礼貌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行动的警戒。

①不礼貌的语言

②不礼貌的态度

③不礼貌的行为

通过对不礼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时时检验自己。【结束语】

让我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树新风,知荣明耻,知书达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礼貌,以礼相待。特别是再过两年就要迎来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作为东道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彬彬有礼,诚信守礼,去迎接世界各国人民的到来,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

四、教学反思:

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方面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深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突出其中的某些方面,即:①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考查学生对待文明礼貌的态度,如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在活动中对同学的态度等等;②通过自主设计活动,考查学生对待文明礼貌的态度,除书本上已经提供的有关活动情境之外,还可适当补充一些情境,考查与强化学生对文明礼貌的态度;③通过课后观察,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

五、板书设计:

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礼貌是尊重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礼貌显魅力

礼貌待人会使人际关系和谐 “谢谢”的魅力 礼貌用语的表达

参考文献:①新教材完全解读(九年级思想品德)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4 ②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8

③新课标课课通同步探究学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2010年11月8日 附件:

(一)礼貌格言

①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蒙田

②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③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④知识必须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查里德菲尔

⑤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佚名

⑥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

⑦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洛克

鼎尖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师教学用书》《中学数学教学》

二、参考例题

[例1]已知两个命题:p:2x+3=x,q:x2x3=x,则p是q的()

22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充分又必要条件

D.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注意到本题的两个命题实际上是所表示方程的解集,因此可运用集合的观点解决.命题p就是x∈{x|2x+3=x}={-1,3},q就是x∈{x|x2x3=x}={0,3}.22则p q,又有q p,则p是q的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 [例2](1)xy>0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_______.(2)x<0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_______.分析:对于(1)要找命题q:xy>0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就是要找一个命题p满足:pq且q p,这样的命题p易找到的,且不唯一;对于(2)可仿(1)解决.(1)xy>0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x>0且y>0.(2)x<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x<2.评述:由于其答案不唯一,本例实际上是一个开放性命题.[例3]已知:p:a>2且b>2,q:a+b>4且ab>4.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a>2且b>2可得a+b>4且ab>4.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若取a=2,且b=3.则有a+b=5>4,且ab=6>4,但a=2不满足p.即: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 评述:这个问题具有典型性,学生由于形式上受:a>0且b>0a+b>0且ab>0的影响,往往出现错误:a>2且b>2a+b>4且ab>4.三、参考练习题

1.如果甲是乙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丙是乙的既充分又必要条件,那么丙是甲的()A.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题设乙甲,丙乙 则丙乙甲,即有丙甲.答案:C 2.填空:

设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是B的_____________条件.解析:由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AB,即B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 ●备课资料

一、参阅资料:《教学参考书》、《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二、参考例题

[例1]若已知A是B的充分条件,C是D的必要条件,而B是D的充要条件,则D是C的_______条件;D是A的_______条件;A是C的_______条件,D是B的_______条件.分析: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定义考虑本题条件.易知存在下面的关系:ABDC,然后再回到定义,本题可解.答案:充分 必要 充分 充要

评述: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说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相对的.[例2]已知p:|5x-2|>3,q:

1>0.则p是q的什么条件? 2x4x5分析:先确定命题p和q,然后再作判断;或者先直接判断p和q的关系,然后再判断p和q的关系.解:p:|5x-2|≤3,即:-

1≤x≤1 5q:-5≤x≤1,则pq;

而q p.则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评述:要注意准确把握一个命题的否定.特别是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的否定,在命题的条件的确定中常用.[例3]设x,y∈R,求证:|x+y|=|x|+|y|的充要条件是xy≥0.分析:充分性即证:xy≥0|x+y|=|x|+|y|必要性即证: |x+y|=|x|+|y|xy≥0.证明:①充分性

若xy=0,则有x=0或y=0或x=0且y=0.此时显然|x+y|=|x|+|y|.若xy>0,则x,y同号.当x>0且y>0时,|x+y|=x+y=|x|+|y|;

当x<0且y<0时,|x+y|=-x-y=(-x)+(-y)=|x|+|y| 综上所述,xy≥0|x+y|=|x|+|y|.②必要性

∵|x+y|=|x|+|y|,且x,y∈R

22∴(x+y)=(|x|+|y|)

2222 即x+2xy+y=x+2|x||y|·yxy=|xy|xy≥0.因此|x+y|=|x|+|y|xy≥0.故xy≥0|x+y|=|x|+|y|.评述:证明“p的充要条件是q”时,即等价于“q是p的充要条件”.也就是需证明充分性:qp;必要性pq不能颠倒证反”.注:本题也可用绝对值的概念证明:|x+y|=|x|+|y| |x+y|2=(|x|+|y|)2 x2+2xy+y2 22=x+2|xy|+y |xy|=xy xy≥0.故xy≥0|x+y|

=|x|+|y|

三、参考练习题

2(1)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一个正根和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ab>0

B.ab<0

C.ac>0

D.ac<0 答案:D 22(2)x>y是x>y的_______条件.答案: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设A、B是非空集合,则A∩B=A是A=B的_______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

32(4)已知p:x(2x+3)=x,q:2x+3=x,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解:∵p:x=-1或x=0或x=3; q:x=-1或x=3.∴p q而qp.则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2(5)设集合a={a|a+a-6=0},b={b|mb+1=0},试写出BA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m=-11(或m=)

论小学数学概念数学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87-01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

鼎尖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芳香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 2.使学生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4.通过苯及其同系物性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分子结构的关系。2.苯的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苯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以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的故事引入课题;

2.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验证探究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实验验证和类比分析得出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

投影仪、试管若干、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苯、甲苯、二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溴水、冰块、乒乓球碎片、蒸馏水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一名言的最佳实例莫过于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当他每天苦思冥想某一个问题而又不得其解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才使其豁然开朗,使问题得到较圆满地解决。他思考的问题就是关于苯分子的结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苯的知识。

[板书]第五节

芳香烃

[实物展示]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苯

[生]观察苯的颜色状态: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补充演示]在一干净的试管中倒入少量的苯,将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当试管从冰水混合物中拿出时,液体变成无色固体。[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时能将苯由液体冷却为固体,表明苯的熔点高于0℃。

[补充演示]在一试管中加入1 mL 苯,另外加3 mL 水,振荡之后静置。

[生]观察现象:振荡时溶液混浊,静置后分层,在液面下1 mL 处有一明显界面。[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苯不溶于水;所加的1 mL 苯在上层,3 mL水在下层,又表明苯的密度比水小。

[师]由于苯是有毒的,所以才没让大家嗅闻其气味,苯具有特殊的气味,由此可见,苯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生]归纳总结: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大于0℃。

[板书]

一、苯的物理性质

[补充演示]将一些乒乓球碎片置于由固体已恢复成液体的苯的试管中(培养学生节约药品的良好习惯)[生]观察现象:片刻后碎片溶解。[设疑]苯有哪些重要用途?

[生]自学,结合苯溶解乒乓球碎片的事实,归纳总结: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地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等,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板书](附于物理性质之后)(一、苯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师]苯的分子式为C6H6,请大家根据所学的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通式,分析苯该属于哪种烃?具有什么样的结构?

[板书]

二、苯的结构

[生]分别用CnH2n+

2、CnH2n以及CnH2n-2试探,均不符合,而且从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来看,苯中的碳远没有达到饱和,故苯应该属于与烷烃、烯烃、炔烃不同类的另一种不饱和烃。

[问]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有哪些? [生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生乙]补充说明:还能使溴水褪色。

[师]苯是否能发生不饱和烃的这两个特征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由一名学生完成)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苯,然后向一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向另一试管中滴加溴水,振荡试管,静置观察:两试管中溶液均分层,滴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无色的苯,下层为紫色的KMnO4酸性溶液,另一试管上层苯中呈橙色,下层变为无色。

[设疑]两支试管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苯和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层变为橙色? [生]两试管中的颜色均没有褪去,说明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既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也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不符合不饱和烃的特点。至于溴水和苯混合后苯层变为橙色是由于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的结果。

[师]从分子组成上看苯应该为一种不饱和烃,但苯又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以及溴水褪色,这和烷烃的性质比较相符,那么苯分子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这也正是困扰了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很长时间的一个难题,我们已经知道,他后来从一次梦中得到启发意识到苯分子应该是一个环状结构。下面就是经过演变后的凯库勒提出的苯的结构式。

[师]这种结构式称为凯库勒式。那么这种结构式是否能真实地反应出苯的结构呢? [生]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思考:如果苯分子真如凯库勒式这样的结构,那么就应该能使两种溶液褪色,很显然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凯库勒式不能真实地反应苯分子的结构。

[师]可以肯定,苯分子为环状结构,这也正是凯库勒的贡献,但碳原子之间不是以单、双键交替结合的,那么又是怎样结合的呢?

[生]自学、讨论、归纳:对苯分子结构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这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模型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师]不难看出,苯分子里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为了表示苯的分子结构特点,常用下列结构式表示苯分子。

[设疑]什么叫芳香烃?芳香烃真的芳香吗?

[生]自学、归纳后回答:芳香烃是指分子里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简称芳烃。芳香烃只是沿用名而已,因大多数芳香类的化合物并没有芳香味,因此该名称没有实际意义。

[过渡]我们经常强调结构决定性质,那么苯分子的这种环状结构会使苯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

三、苯的化学性质

[师]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明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表明一般情况下也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化学性质比烯烃、炔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苯也能发生一些化学反应。首先,苯如大多数有机物一样可以燃烧,即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副板书]苯的氧化反应

[问]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生]计算:由分子式C6H6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12×100%=92.3%。

61261[问]这么高的质量分数会导致苯燃烧时有何现象?

[生]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浓烈的黑烟。因为碳的质量分数大,燃烧不充分。[师]请大家写出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生]书写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演:2C6H6+15O212CO2 +6H2O。[师]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使得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因此使其具有了和烷烃相似的重要性质——取代反应。

[板书]1.取代反应

(1)苯与溴的反应

[投影显示](1)苯与溴的反应 反应物:苯和液溴(不能用溴水)反应条件:催化剂、温度(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

[师](说明)在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溴应为纯的液态溴,溴水不反应;②要用催化剂。另外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在上述条件下,一般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取代。在催化剂存在时,苯也可以与其他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设疑]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溴苯中溶解了溴时显褐色,那么如何除去溴苯中溶解的溴?

[生]用NaOH溶液洗涤,然后用分液漏斗分液,下层液为较纯的溴苯,上层液为NaOH吸收了溴的混合液。

[板书](2)苯的硝化反应 [投影显示](2)苯的硝化反应 反应物:苯和浓硝酸(HO—NO2)反应条件:催化剂浓硫酸,温度55℃~60℃

[设疑]反应所需的55℃~60℃如何实现?

[生]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控制,当然需用温度计来指示。

[问]在往反应容器中添加反应物和催化剂时,顺序有无要求?应该怎样加? [生](讨论、分析后回答):有。添加试剂的顺序应该是浓硝酸、浓硫酸、苯。

[师](提示)苯应等到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液冷却后再逐滴加入,以防浓硫酸溅出,且可以防止副反应发生。

[问]NO2、NO

2、—NO2有何区别?

[生]讨论后请代表回答:NO2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可以独立存在;NO2是亚硝酸根原子团,带一个负电荷;—NO2是一个中性的原子团,不带电,但不能独立存在。

[师]由于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所以称为硝化反应,当然在上述条件下,硝基也只取代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硝化反应符合取代反应的定义,因而也属于取代反应。

[板书](3)苯的磺化反应 [投影显示](3)苯的磺化反应 反应物:苯和浓硫酸(HO—SO3H)反应条件:温度70℃~80℃,不必加催化剂

[生]由于H2SO4属于二元强酸,两个H均可以电离为H,而—SO3H中还有一个H,因此它还可以电离出一个H+,表现一元强酸的性质。

[师]硫酸分子中的—SO3H原子团叫做磺酸基,由磺酸基取代了苯分子中氢原子的反

+

应称为磺化反应,同样在上述条件下苯分子也只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磺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与溴苯、硝基苯相比,苯磺酸易溶于水且显酸性。

[过渡]我们从苯分子的结构可以知道苯环上的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C—C单键和CC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既然它能像烷烃那样发生取代反应,那么它也应该能像烯烃那样发生加成反应。前边已经证实其不能使溴水发生化学褪色,即一般不易加成,但在特殊的条件下,苯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板书]2.苯的加成反应 [投影显示]苯的加成反应 反应物:苯和氢气

反应条件:催化剂镍、温度180℃~250℃ 反应产物:环己烷(C6H1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环己烷的结构特点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由一名学生板演于板书2.下面:

[师]从结构上不难看出,环己烷像烷烃一样饱和,故其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苯的化学性质:易燃烧,但其他氧化反应一般不能发生;易取代、难加成。

[投影练习]将溴水和苯混合振荡,静置后分液分离,让分离出的苯层置于一试管中,加入某些物质后可以在试管口产生白雾。这种物质是

A.亚硫酸钠

B.溴化铁

C.锌粉

D.铁粉

[思路分析]苯萃取了溴,分离出来的上层是溴和苯的混合物,只要加入催化剂FeBr3或Fe(会与Br2反应生成FeBr3)即可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HBr放出,遇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产生白雾。

[答案]BD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苯的物理性质,了解了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苯分子中碳碳原子结合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所以其化学性质就既能像烷烃那样易发生取代反应如与溴的取代、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也能像烯烃那样发生加成。大家在学习时应重点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与苯的结构的关系。

[作业]P135~136

一、1、2;

二、1、2、3;

三、1;

四、1、2、3。●板书设计

第五节

芳香烃

一、苯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二、苯的结构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2.苯的加成反应

●教学说明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对于苯的物理性质要靠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印象都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中将苯放入无色试剂瓶中,让同学们亲自观察:实践后得出苯的物理性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从能力上也得到发展。苯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做演示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每一个性质前先给出相关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通过设疑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苯分子的结构教学中结合了凯库勒探究苯分子结构的动人故事,使同学们在了解苯的结构特征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参考练习

1.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硝基苯和酒精

B.溴苯和溴

C.苯和水

D.硝基苯和水 答案:CD 2.比较下列化学键①烷烃中的C—C ②烯烃中的CC ③炔烃中的CC ④苯环中的碳碳键,其键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答案:C 3.某烃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两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碳碳三键,它的分子式可能为 A.C9H1

2B.C17H20

C.C20H30

D.C12H20

答案:B 4.能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事实是 A.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答案:B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苯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苯的同系物的相关知识。

[板书]

四、苯的同系物 [复习提问]什么叫芳香烃?

[生]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芳香烃。[问]苯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生]苯是一种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比水高。[问]苯分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苯分子是一个环状结构,在苯环中碳碳原子之间以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结合,且苯分子里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问]苯分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由于苯环中碳碳原子间的这种独特键,使其能像烷烃那样发生取代反应,如可以与溴取代、可以发生硝化反应、可以发生磺化反应等,加成反应虽不如烯烃那样容易但在特殊条件下也能进行加成,如与氢气的加成。当然作为有机物,苯还易燃烧,但会有浓烟,而其他氧化反应不易进行,如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问]什么叫同系物?

[生]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师]苯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芳香烃,按照同系物的定义,若在苯分子中增加一个CH2和两个CH2原子团,其分子式将会变成什么?

[学生活动]将一个CH2加在苯分子式C6H6上,分子式变为C7H8;将两个CH2加在C6H6上,分子式变为C8H10。

[问]分子C7H8和C8H10与苯应该为什么关系? [生]互为同系物。

[师]不错。甲苯的分子式就为C7H8,二甲苯的分子式为C8H10,它们分子里就都含有一个苯环结构,它们都是苯的同系物。当然由于同分异构体的因素,二甲苯的分子式为C8H10,但分子式为C8H10的物质不一定为二甲苯,如乙苯的分子式也为C8H10,也是苯的同系物,那么苯的同系物存不存在一个通式呢?

[学生活动]运用数学思想,将分子式中碳原子数设为n,观察、分析,讨论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中氢原子数与对应碳原子数(n)的关系,并得出氢原子数为2n-6。因此,苯及其同系物的通式为CnH2n-6。

[师]作为苯的同系物分子中必须含有苯环,这就意味着碳原数n必须不小于6即n≥6。

[板书]1.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为CnH2n-6(n≥6)

[师]从形式上看苯分子里的1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副板书)

,若2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那么大家从同分异构体的角度分析,二甲苯的结构是不是唯一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得出:如果1个甲基取代1个氢原子,由于六个氢原子的位置是等同的,所以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而2个甲基取代2个氢原子时,两个甲基的位置就有差异了,有相邻、相间、相对三种位置关系,所以二甲苯的结构有三种。由一名学生板演三种

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师]这三种不同结构的二甲苯是什么关系? [生]互为同分异构体。

[师]何以区分不同的二甲苯呢?

[生]根据两个甲基的位置关系来区分,处于邻位关系的称为邻—二甲苯;处于间位关系的称为间—二甲苯;处于对位关系的称为对—二甲苯。

[投影显示]

二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沸点:144.4℃

沸点:139.1℃

沸点:138.4℃ [师]从甲苯以及二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可以看出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有何特点? [生]分子中都含有一个苯环,侧链的取代基为烷基。[板书]2.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特点

[师]苯的同系物分子与苯相比,分子中增加了侧链,且全为烷基,那么这些侧链对其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共同分析。

[演示实验5—10](由三名同学操作)每一位同学各取一支试管,其中一个加2 mL 苯,另一个加2 mL 甲苯,第三个中加2 mL 二甲苯,然后各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用力振荡,然后面向大家展示,观察现象:在苯中酸性KMnO4溶液未褪色,在甲苯、二甲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问]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甲苯、二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师]这表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使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应该注意甲苯、二甲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被氧化的是侧链,即甲基被氧化。类似的氧化反应,都是苯环上的烷基被氧化,这也是苯环对烷基影响的结果。

[板书]3.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设疑]甲苯、二甲苯能否燃烧?燃烧有何现象?

[生]易燃烧,燃烧时现象也应与苯相似,因其碳元素质量分数也很大,故燃烧时一定会火焰明亮且伴有浓烟。

[问]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现象有何用途? [生]可以用来鉴别苯的同系物和苯,或者苯的同系物与烷烃。

[师]苯的同系物分子中,通过上述实验表明苯环对侧链上的烃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其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我们知道作用是相互的,反过来侧链上的烃基对苯环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侧链烃基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氢更容易被取代了,如甲苯易发生硝化反应。

[板书](2)取代反应

[学生活动]自学、讨论有关甲苯发生硝化反应的情况。反应物:甲苯和浓硝酸

反应条件:催化剂浓硫酸,加热 主要产物:三硝基甲苯

化学方程式(由一名学生板演)

[问]三硝基甲苯,按系统命名法应叫2,4,6—三硝基甲苯,它的俗名是什么?有何重要用途?

[生]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是一种淡黄色的晶体,不溶于水,它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开矿、筑路、兴修水利等。

[师]苯的同系物也能像苯那样发生加成反应,但较困难。[过渡]上边我们了解了苯及其同系物的主要性质,下面就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的一些应用通过几个典型例题来进行分析。

[板书]

五、典型例题分析

[投影显示]例1.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SO

2B.苯

C.丙烷

D.甲苯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在所提供的物质中,SO2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使其褪色。苯的同系物甲苯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苯和丙烷不与之反应,不能使其褪色。(回答)应选B、C。

答案:BC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投影显示]例2.分子式为C10H14的芳香烃,在它的分子中只有一个烷基。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12种,则此烷基的结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生甲]由于为芳香烃,且只有一个烷基,其烷基的化学式为—C4H9,这种烷基可能的结构为:

每种烃基连接在苯环后,苯环上有3种一溴代物,则共有12种,故烷基的结构有4种。[生乙]还可根据每一个烃基使苯环上有3种一溴代物计算,其烃基数为12÷3=4。[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答案:C [投影练习]下列各烃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后,生成的一氯取代物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共

有三种的是

A.丙烷

B.戊烷

C.2—甲基丙烷

D.邻—二甲苯

答案BD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在复习苯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究了苯的同系物的通式、结构特点及主要的化学性质,认识了苯环与侧链的相互影响,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关系。

[作业]P135~136

一、3、4;

二、4;

三、2、3;

四、4。●板书设计

四、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的通式:CnH2n-6(n≥6)2.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特点 3.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取代反应

五、典型例题分析 ●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系统学习了苯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在教学中先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回顾了苯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启发学生由同系物的概念过渡到苯的同系物的知识,通过实验验证、比较分析等手段使同学们了解了苯的同系物——尤其是甲苯和二甲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同时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参考练习

1.结构不同的二甲基氯苯的数目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n≥6)B.从苯的分子组成看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它应能使溴水褪色

C.由于苯分子组成的含碳量高,所以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明亮并带浓烟的火焰 D.己烯和乙苯都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C 3.已知二甲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1

B.2

C.3

D.4 答案:C 4.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上一篇:怎样做好团队建设下一篇:招生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