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赏析

2024-06-15

黄庭坚书法赏析(共9篇)

黄庭坚书法赏析 篇1

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乾隆,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的意思,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赏析 -诗词大全

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

作者:乾隆朝代:清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

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

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

宋元差可寻,翰墨出亲手。

机暇戒宴安,时或游艺薮,

就中名迹夥,唯爱鲁直叟。

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

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

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

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

伊余有深意,笔谏曾谨守,

好尚苟不端,丧德良已厚。

所爱汲黯戆,裁诗铭座右。

黄庭坚书法赏析 篇2

这首诗的作者黄庭坚 (1045—1105) ,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 他与苏轼同命运、共进退, 屡遭新党打击。他最后被贬到偏远的宜州 (今广西宜山) , 死于贬所。在诗歌创作上, 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他虽不如苏轼那样才华横溢, 却同苏轼一样想象丰富, 学问渊博;他对诗艺所下的工夫比苏轼更深细, 因此成为宋代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最鲜明地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元丰五年 (1082) 秋, 黄庭坚在太和 (今江西泰和) 县令任上已经三年。快阁在县城东, 前临赣水, 风景绝佳。这首诗描写他登阁所见的秋日黄昏美景.表现其胸襟品格, 抒发其思乡怀友、弃官归隐之情, 是山谷的七律名篇。

诗的首联, 痴儿, 犹言痴人, 呆子。公家事, 指官事。了却公家事, 即办完官事。这两句说, 我这个呆子办完了公家的事, 登上快阁, 时而东时而西, 倚栏观赏傍晚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色。起句不直写登阁, 而先写“了却公事”, 是侧笔逆入, 借“了事”的快意自然引出登“快阁”, 使上下句巧妙联接。黄庭坚作诗, 讲究谋篇结构严密奇巧, 擅长运用典故, 刻意烹炼字句, 追求以俗为雅, 以故为新, 语言精警, 诗意含蓄丰厚。这一联诗, 多是俗字俗词, 接近口语, 乍看是诗人脱口而出, 涉笔成趣, 其实诗句中活用了历史典故与前贤诗句。

《晋书·傅咸传》记傅咸性刚直, 每上书言事, 执政杨骏恶之, 骏弟济与咸友善, 作书对咸说:“江海之流混混, 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 非可稍了, 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 了官事, 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 复为快耳。”此诗首句七字, 即出自这个典故。朱自清先生分析说:“鲁直用‘生子痴, 了官事’一典, 却有四个意思:一是自嘲, 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 也想大量些, 学那江海之流, 成其深广, 不愿沾滞在了公事上;三是自放, 不愿了公事, 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快, 了公事而登快阁, 更觉出‘阁’之为‘快’了。” (《诗多义举例》) 一句七字, 竟表现出四种情思, 堪称言简意赅。

次句的句法与字法, 也是从唐人的诗句中脱胎而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 (《缚鸡行》) , 李商隐有“西楼倚暮霞” (《闲游》) 、“高楼倚暮晖” (《即日》) 、“人间重晚晴” (《晚晴》) 。黄庭坚点化杜甫与李商隐上述诗句, 融铸出新警之句。“倚晚晴”三字搭配奇特, 使入和环境融为一体。缪钺先生说:“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 如果用‘赏’字, 就显得呆板了。” (《宋诗鉴赏辞典》, 599页) 评赏精切。“倚晚晴”的意象组合, 还使我联想到唐代“好奇”诗人岑参的“孤灯燃客梦, 寒杵捣乡愁”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 甚至想到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蝙蝠翅膀下闪出了黄昏, 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 (《场园上的夏晚》) 。这些诗句都是用具体实在的动词同抽象的或虚无缥缈的情景搭配, 从而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具象, 加强了主观的感受和感情, 使诗句富于想象力, 新奇、警拔, 意味隽永。

诗的颔联紧密承接首联末三字“倚晚晴”, 展现出登阁所见的一幅江天美景。这两句说:远望无数秋山, 树叶都已凋落, 天空更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赣江在快阁下流过, 一弯初月映照水中, 格外明亮柔美。出句与对句都妙用映衬、烘托的艺术手法, 以千山落木衬出天的高远, 用一道澄江映出月的分明。这一联从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江楼夕望》“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木落寒山静, 江空秋月高”等句化出, 兼有景美、情真、格高、理深之妙。景美, 是说诗人把清秋晚晴的江天景色描绘得十分明净高远, 优美动人, 仿佛一幅妙造自然的水墨写生画。诗人琢句之精致, 用字之洗练, 令人击节叹赏。情真, 是说诗人融情于景, 我们从这幅如画的美景中, 可以感受到他在烦琐公事之馀登临远眺时的兀傲神态和畅快心惰。格高, 是说诗人在写景中表现出他的宽广胸襟、远大抱负、澄明心境, 显示出一种不受俗世红尘污染的高洁精神境界。

诗人黄庭坚既是忧国忧民、坚持仁义节操的儒士, 又曾研读庄子, 精通释典, 与江西禅门临济宗的黄龙系关系密切, 并从祖心禅师学道。他圆融儒道佛三家思想, 形成了一套内儒外佛道的人生哲学。在这一联诗中, 他又借秋月澄江景色, 含蓄地表达出佛理禅趣。正如孙海燕博士所说:“所写之景既是寓目直观之境, 又是诗人以明净禅心所体悟到的独特之境, 秋月、澄江, 两者都是清净明彻的, 交相辉映, 生发了一种水月两忘的明澈禅境。外境与内心契合统一, 心即是境, 境即是心, 融理于景, 又不落痕迹。” (《黄庭坚对传统诗歌意象的禅意化演进》, 收入拙编《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情、景、理的交融契合, 使这联诗的意境高远深邃, 给读者以涵茹不尽的审美快感与思想启迪。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称此二句为“奇语”, 张宗泰《跋张戒<岁寒堂诗话>》赞其“意境天开, 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 洵非虚誉。

清代诗人兼诗评家查慎行评此二句“极似杜家气象”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卷一) 。山谷这联诗学习、借鉴了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气象高远阔大, 却无杜诗雄浑动荡的气势和沉郁悲凉的情调, 而自有清朗澄澈、宁静澹泊的意境, 以及明心见性、观心观道的佛理禅趣。这是杜、黄两位诗人所处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他们不同的身世遭遇、思想性格、审美情趣所决定的。

诗的颈联抒发世无知音的感慨。上句, 朱弦, 指琴弦。佳人, 美人, 指知己朋友。绝, 断。这句用俞伯牙、钟子期事。《吕氏春秋·本味》载, 古时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下旬, 青眼, 用《晋书·阮籍传》事。阮籍能为青白眼, 见到讨厌的人, 以白眼对待;见到喜欢的人, 就用青眼。青即黑, 青眼就是眼睛正视, 黑眼珠子在中间, 表示对人的好感。白眼, 即翻眼睛, 露出眼白, 表示轻蔑。聊因, 姑且为了。横, 横斜着眼睛看。诗人借用两个典故, 营造出饶有诗味的典象, 生动地表白自己虽心怀大志, 但世无知己, 不愿再施展才能, 就像伯牙扯断朱弦不复鼓琴;只有见到了清樽美酒, 眼中才勉强露出喜悦的神情。律诗中间两联, 按照格律要求对仗, 对仗不仅要工稳妥帖, 还要两联在句意、句法、字法上有变化, 避免雷同。此诗颔联写景, 颈联抒慨;颔联纯用实字, 颈联用“已为”、“聊因”两个虚词呼应、转折;颔联诗句的节奏是“四三”, 颈联诗句的节奏是“二五”;颔联是“正对”, 颈联是“反对”, 但句意贯通, 似水顺流而下, 又如“流水对”。总之, 两联对仗工切匀称, 自然意远, 富于变化, 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清人吴汝纶评此诗:“意态兀傲。” (《唐宋诗举要》卷六引) 颈联的“横”字与首联的“倚”字, 都用得生新, 常字见奇, 凸显出诗人兀傲旷放的神情意态, 亦可见诗人炼字之精。

诗的尾联, 表示弃官归隐之意。上句, 弄, 这里是吹奏的意思。长笛, 一种六孔的竹笛。东汉马融《长笛赋》:“可以写神喻意, 溉盥污秽, 澡雪垢滓。”弄长笛, 即有写情畅神、怡志保身之意。万里归船, 暗用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与白鸥盟, 典出《列子·黄帝》, 海上有好鸥者, 每日从鸥鸟游, 其父云:“吾闻鸥鸟皆从汝游, 汝取来, 吾玩之。”次日此人至海上, 鸥鸟便不再飞下来。意思是说人无“机心” (诡诈的心思) , 鸥鸟才愿意跟他做朋友。后多用以指隐居自乐, 与世隔绝, 不存机诈之心。这两句说:我多么希望能驾一叶扁舟, 吹出宛转悠扬的长笛声, 乘风万里, 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我这颗心儿啊, 早就跟白鸥订好了盟约, 彼此相伴, 永远寄身于江湖。诗人巧妙化用了马融赋、杜甫诗, 以及《列子·黄帝》的典故, 从中汲取、提炼出“万里归船”、“长笛”、“白鸥”等意象, 组合成一幅情景优美、节奏欢快的想象图画, 将弃官归隐的心愿表达得那么淋漓酣畅, 富于诗情画意, 既使诗人自己心旷神怡, 也令历代读者为之心驰神往。反复吟味这个结尾, 笔者忽然想到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首诗的结尾, 都用想象之笔描绘情景, 喜悦之意也都一气流注于句中。黄庭坚一生写诗奉杜甫为师, 从此诗的颔联和尾联看, 他是多么善于学杜啊!

清代和现代的诗评家对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和韵律音调多有赞赏。姚鼐最早指出此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引了姚语, 并进一步阐发说:“起四句且叙且写, 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潘伯鹰《黄庭坚诗选》评:“此诗一气盘旋而下, 而中间抑扬顿挫又极浏亮。”确实, 读这首格律森严的七律诗, 使人感到像是读李白的长篇歌行, 笔势如风, 一气盘旋, 又如江河滔滔, 奔泻而下。从首联登阁到次联揽景, 再到三联怀友、末联思归, 意脉密切相连, 虽有抑扬开合, 却无大的曲折;音节声韵也和谐流丽、明快浏亮, 爽利异常。总之, 从构思、立意、格调、章法、句法、字法、用典、对仗、音韵各个方面来看, 这首诗都已达到精切自然、无一瑕疵的艺术高境。南宋吕本中《童蒙诗训》说此诗“已自见成就处”。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一也评曰:“吕居仁谓山谷妙年诗已气骨成就, 是也。”应当指出, 此诗虽在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兀傲奇崛之气, 但语言并不瘦硬, 声调也不拗峭, 全篇仅“弄长”二字拗, 其他字句皆合律, 是一首风清骨峻、兼具意境情韵之美的佳构, 堪称庭坚中年七律的代表作。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说, 太和的快阁, 经黄庭坚作诗品题, “名重天下, 前后和者无虑数百篇, 罕有杰出者”。

黄庭坚书法艺术 篇3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东坡对他有知遇之恩,曾称赞他的文章“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此声震士林。他乃执弟子礼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的诗学主张被后人所发扬,演成著名的江西诗派。他的仕途比苏轼更加坎坷,中进士后历任叶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等,以后虽曾任职于中央,但都是偏于文教的机构,并且屡次被贬,始终未能飞黄腾达。

黄庭坚既出于苏门,自与东坡同气连声,共同倡导“尚意”书风的观念。他极力标举“学养”、“胸襟”、“不俗”和“有韵”,“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为书法进一步走向文人生活的空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楷行根源东坡,又融铸《瘗鹤铭》,形成独特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而主要精力则在狂草,结构富于强烈的开合变化,用笔强调起倒擒纵的灵活运用,又有意识地引进小草的点法,丰富其笔划,章法穿插错落、节奏鲜明,在狂草的形式上贡献了许多新的创造,形成独特的个人面目。

《李白忆旧游诗卷》(现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原帖已流入日本)十分集中地体现了他在狂草上的形式开拓。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纸本、纵37厘米、横392.5厘米,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草书墨迹。洋洋洒洒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

此为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释文: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遗]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

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收藏印鉴作者简介以及释文:

项元汴 蘧庐、神品、平生真赏、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桃花源里人家等数枚。项元汴(1525—1590或1602),嘉兴檇李人,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子、墨林山人。明收藏家,筑天籟阁,广收书画名蹟。

卞永誉 式古堂书画印、卞令之鉴定、式古堂、卞氏令之、仙客等数枚。 卞永誉(1645—1702或1711),满洲人,字令之,号仙客。康熙中由福建巡抚迁刑部右侍郎。性好书画,精鑑赏。著有《式古堂书画汇考》。

安岐 安、麓村、子孙保之、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数枚。 安岐(1683—约1745或1746),清天津人,一作朝鲜人,字仪周,号麓堂,又号松泉老人。代明珠在杨州為盐商。博雅好古,收藏极富,尤精鉴赏。并好养士。有《墨缘匯观》。

孙承泽 台州市防务抵当库记 南宋官印 孙氏、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平孙氏、山中净侣

nlc202309010132

孙承泽(1592—1676),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故亦称大兴人。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明崇禎四年进士,官给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等。

祥哥喇吉 皇姊图书

祥哥剌吉( 约1283— 1331),元武宗女,下嫁駙马都尉琱阿不剌。武宗时封鲁国大长公主。仁宗即位,进号皇姐大长公主。热衷书画收藏。

清高宗 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鑑等数枚。

弘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诸帝之最。清高宗亦热爱鑑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贾似道 贾似道印、长、悦生、似道、秋壑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天台人。官右丞相,太师平章军国事。贾涉子,姊理宗时贵妃,度宗立,赐第葛岭,作半间堂,广事收蓄文玩书画。元兵逼建康摘高州练使,為郑虎臣所杀。

清仁宗 嘉庆御览之宝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清宣统帝 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鑑赏、无逸斋精鉴璽

溥仪(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号宣统。

仇英 仇英、十州

仇英(约1498—1552) ,太仓人,字实父,或作实甫,号十洲。山水风格似刘松年,尤工士女与界画,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於髮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

冯子振(海粟) 冯子振(1257—1314),字海粟,号怪怪道人。攸州人。工书法。官集贤待制。

赵巖(鲁詹) 赵巖,字鲁詹。元末时人,生卒年及爵里不详。按赵氏遗墨,多与冯子振、杨铁崖诸贤同见,足证亦元末时人。

不明印数枚

题跋作者简介以及释文: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题者不明

向冰 宣惠堂帖有涪翁所书宿虾湖诗。后云。女奴辈皆鼾寐无為和墨者。故尽用一池淡墨。又尝在湖湘间用鸡毛笔。亦堪作字。盖前辈能书者。亦有时而来兴。不择佳笔墨也。此松风阁诗乃晚年所作。笔墨虽不相副。岁久光采差退,然书法具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间。常有识者。嘉定壬申(1212)重午后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

魏必復 筑阁依山月露清。簷牙轩豁拂云平。昔人大好吟诗处。听彻松风昼夜声。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致仕魏必復敬题。

魏必復,元中叶人。官集贤侍讲士、中奉大夫。

李泂 东坡游惠州松风亭。一悟得熟歇处。涪翁於此亦云。相看不归卧僧毡。闻香击竹。同见如来。风鸣松耶。松鸣风耶。至治三年季春廿有三日。监修国史长史李泂。奉皇姊大长公主教。拜手稽首敬书。

李泂(1274—1332),滕州人,善书。

张珪 阁上风来松有声。高人胸次洒然清。当时诗笔今犹在。抚卷重看眼倍明。中书平章政事张珪敬题。 张珪(?—1327),卫州人,字公端。张弘范子。

王约 曾闻狂小子。恣意轻论量。浮云风扫去。千古说苏黄。集贤大学士王约谨题。

王约,元人。

冯子振 大苏门下士。真不愧涪翁。前日长松阁。依然謖謖风。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

冯子振(1257—1314),攸州人,字海粟,号怪怪道人。

陈顥 涪翁词翰气横秋。自古如君能几箇。高阁一诗四远闻。知音自有松风和。前集贤大学士陈顥敬题。 陈顥,清州人,字仲明。曾為元仁宗潜邸说书。

陈庭实 涪翁胸次海漫漫。兴在松风高阁间。苏子沉泉无復见。空餘此老独躋攀。儒学提举陈庭实载拜书。

陈庭实,元时人。官儒学提举。

孛朮鲁翀 晨鐘暮鼓镇匆匆。虫鸟春秋各自雄。何似道人高阁上。萧萧双耳听松风。中书右司员外郎孛朮鲁翀赋盥手书。

孛朮鲁翀(1279—1338),本隆安人,后家顺阳,字子翬。官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黄太史书。自谓得江山之助。此诗与书皆其得意处。涪翁人品如此。诗什又如此。书法又如此。宜其為内家之珍玩也。翰林侍读学士李源道拜观。

李源道 李源道,关中人,字仲渊,号冲斋。元延祐中,官云南行省参政知事。

袁桷 谓松有风松不知。谓风入松风无形,声繇形始成。言六书者取焉。肇於无名。入於有名。万化之始。吾未始以妄听。松动风动。当於混沌以得之斯可矣。翰林直学士袁桷敬题。

袁桷(1267—1327),鄞县人,字伯长。

邓文原 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息尘根。笔端悟得真三眛。便是如来不二门。集贤直学士邓文原敬题。

邓文原(1259—1328),绵竹人,字善之,号匪石,流寓钱塘。

柳赞 豫章一再变。八体乃纯如。晚将鸡毛笔。大倣茧纸书。松风阁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脚。清标能起予。国子博士柳赞敬题。 柳赞,元人。

赵巖 凉风高阁响鐘笙。老墨犹思翠笏横。寄语分寧黄太史。何如紫极听秋声。

赵巖 赵巖,字鲁詹。元末时人。

黄庭坚的书法特点介绍 篇4

黄庭坚主要的书法是草书与行书。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正是在笔法的抑扬顿挫上,以体现庭坚自己与旁人不同的特点,十分注重一个“新”字。黄庭坚的.书法是结合了各个学家的所长,又将各个学家的缺点加以改正,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最初是周越为榜样,后来又以怀素等人的书法为榜样,黄庭坚所书写的字体结构上有着怀素的痕迹,然而在笔划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变化迅速,以追求书法的新境界,黄庭坚使得书法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便是庭坚草书的书法特点。而行书则是每个字的中心都似乎围绕着一个圆心,打破了一直以来以方正、匀称为特点的字体,展现了一阵自然的特点。

黄庭坚诗词赏析 篇5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何等的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据任渊所作黄庭坚诗谱,此二诗手迹有跋云:“崇宁之元(元年,1102)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阳),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出了四川,次年(即崇宁元年),又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这时,他已被贬七年,流转在四川湖北一带,环境非常恶劣,又到了对于古人来说算是高龄的五十七岁。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是读者所应当注意的。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集绵

★ 黄庭坚

★ 黄庭坚传

★ 清平乐黄庭坚

★ 浅谈黄庭坚草书

★ 黄庭坚书法欣赏

★ 黄庭坚 砥柱铭

★ 黄庭坚开玩笑惹祸

★ 水调歌头黄庭坚赏析-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

黄庭坚 木兰花令赏析 篇6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诗人黄庭坚在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心中的牢騷不平。全诗如下:

木兰花令

【作者:黄庭坚】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

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

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赏析】

崇宁元年六月作者赴太平州(治所今安徽当涂),初九到任,十七日即罢官,一共只做了九天官。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事件,使他感慨万千,一次宴会上写成了这首词。

词从当涂的名胜古迹写起。凌歊台,“城北黄山之巅,宋孝武大明七年,南游登台,建离宫。”姑孰堂,“州之清和门外,下临姑溪。”(王象之《舆地纪胜》)开头两句概括了当涂的山川风物。缀以“青青麦”三字,不由逗起人“黍离麦秀”的联想。《史记。宋微子世家》写到殷商旧臣“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遂作《麦秀》之诗,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青青麦”字面上又是用《庄子。外物》所引的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高台离宫,而今麦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姑孰本是当涂县的古名,姑孰溪流贯其中,姑孰堂凌驾溪上,颇得山水之胜。所谓“馀翰墨”,实即感叹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这两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无尽感慨,无论是称雄一世的`帝王,还是风流倜傥的词客,都已成历史的陈迹,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远。

接下来两句写出知太平州。经过迁谪的动荡磨难,忧患馀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称为“管江山”、“分皂白”。“管江山”实际是“吏隐”的代称,亦即把做官作为隐居的一种手段,不以公务为念,优游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隐。

苏、黄诗文中常用此说。《东坡志林》卷四《临皋闲题》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而所谓“分皂白”亦即“分是非”之意。再加上一个“暂”字,一个“稍”字,更突出了这种淡然超脱的态度。

下片开头两句概括了九日罢官的戏剧性变化,与上两句适成对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来,山川形胜,碧天浮云,着一“空”字,是因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来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诸公”的客人了!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运用当句对,一句之中既构成今昨主客的鲜明对比,语气斩截,强调了变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叹、不平、讥讽、自嘲,内涵颇为丰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

谁要勉强把主客分个一清二白,那就去问江边的“新妇石”吧!“惺惺”,此处意谓清醒、明白,“新妇石”即望夫山,刘禹锡有诗云:“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显然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人世沧桑,但见人间的升沉荣辱都只如过眼烟云,本无须有是非彼此之分。“谁分宾主”句,看似作者劝大家无分宾主,尽欢一醉,深乃用“万物之化,终归齐一”的老庄哲学来作自我解脱。

张志升书法艺术赏析 篇7

现任联合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华书画艺术家协画副主席、中国北京紫光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家机关美术报河南编辑部艺术总监、中国名人会馆馆长、中国将军书画院河南分院执行院长、华夏张姓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庄子文化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皇家寺院白云禅寺民族慈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意象榜书协会副会长、河南轩辕文化书画院副秘书长、金龙文化传媒书画名家联合会副会长、国际ISQ9000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

张志升曾在国内外诸多城市成功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 反响强烈。在十八大期间, 给新一届常委分别题写冠名横幅;并为其他部分委员书写赠品;多幅作品被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收藏悬挂。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邮政、中国电信联合为其推出专题邮册、邮票、纪念册、明信片、电话卡、纪念币等, 其作品还曾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诸多拍卖公司成功上拍, 其价位逐年攀升, 并多次为希望工程、慈善机构捐赠作品。

黄庭坚《满庭芳·茶》翻译及赏析 篇8

【原文】

满庭芳·茶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赏析】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圭方璧圆,以喻茶饼形状。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

黄庭坚书法赏析 篇9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

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

②属玉:即鸀鳿,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

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赏析】

首联写滞留之原因及小城之状况,次联写雨中水鸟的姿态,兼寓身不由己之苦及对自由的向往,三联以对比手法,写自己抱定与世无争之念,尾联归结到屏弃名利,潜心读书.全篇写得空灵,而又潜气内转,语言也善于出新,洗尽铅华.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评道:“起句顺点.次句夹写夹叙.三、四以物为兴,兼比.五、六以人为兴.收出场之妙.此诗别有风味,一洗腥腴.”所论很精辟.诗的颈联用了《淮南子·说林》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原意是不能光有愿望而不去实践,到了作者手里,却一反其意,以临渊而不羡鱼,表达他对荣利既不动心,更不汲汲以求,自甘贫贱,安于淡泊的思想感情.

在表现方法上看,这就是翻案之法,是黄庭坚所擅长使用的.如苏轼曾写《泗州僧伽塔》一诗,其中说:“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认为在同一时空里,人们的愿望不同,造物主不可能全都满足.针对此,黄庭坚在《宫亭湖》中却写道:“左手作圆右手方,世人机敏便可尔.一风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

认为造物主在同一时空内完全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愿望.翻案法显示了诗人的`机智,以及对宇宙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从思想渊源上看,与禅宗也有一定的联系.“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禅宗所要求的打破偶像,不拘成法,独任性灵,正是二者互相联系的内在机制.

上一篇:充值开具增值税发票委托书下一篇:爱要大声说出来六年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