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2024-07-18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共7篇)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1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开发秋冬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区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201*年,我区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诸多困难,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油菜生产大县(区)、全省“双低”油菜品牌创建县(区)和冬种马铃薯示范县(区),以及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良好机遇,把大力发展油菜、突破性发展蔬菜当作秋冬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了秋冬农业开发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区完成秋冬播面积50.19万亩,超规划0.19万亩,比上年扩大0.6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97万亩,油菜面积35.37万亩,粮食作物面积5.29万亩,其它作物面积0.56万亩。

一、明确责任,促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抓住国家和省政府对油菜、马铃薯、蔬菜生产优惠政策增多的机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大力开发秋冬农业。一是落实领导。区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办场和区直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秋冬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乡镇组织专班、区直部门落实包保,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加强了秋冬农业开发的领导。二是落实规划。区委、区政府提早谋划秋冬农业开发,早在8月份就出台《关于切实做好201*年全区秋冬农业开发的意见》,之后就紧锣密鼓地相继召开了区、乡、村三级秋冬农业开发动员会,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将秋冬农业开发规划落实到农户、到田块。三是落实示范。以大办示范样板片为抓手,带动农民开发秋冬农业。明确要求区四大家领导带头在包保乡镇办百亩以上秋播示范片,区直包保单位在包保村办50亩以上油菜育苗示范片,乡镇主要领导办50~100亩育苗示范片。据统计,全区办各类示范样板片74个,面积23290亩。四是落实督办。由区“两办”督办室牵头成立了两个检查督办专班,重点检查生产地点、面积落实、生产质量、技术服务、开发进度等,及时通报检查督办结果。同时还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抓督办,先后召开现场督办会2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秋冬农业开发。

二、强化服务,推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把加强信息、政策服务作为秋冬农业开发的重要手段来抓。在信息服务上,我们主要抓了秋冬农产品的销售,使农产品种了能销,卖到好价钱,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积极联系区内、区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二是区政府、区农业局在信息网上推介农产品;三是培植营销大户下千家万户收购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培植了农产品营销大户近千户。在政策服务上,我们一是落实了秋冬农业开发扶持奖励政策。区乡两级从财政列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民开发秋冬农业,变冬闲为冬忙。区政府安排了110万元资金,统一采购5万斤优质油菜种子,免费提供给农民种植;安排了30万元资金支持蔬菜示范片建设,整合资金40万元发展钢管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00亩;对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所需种薯每公斤补贴1元;整合30万元资金购置12台油菜直播机械,支持各地开展油菜直播。据统计,全区共投入秋冬农业开发资金500多万元。二是落实了对干部实行奖惩政策。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级住村干部进村抓秋冬农业开发,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实行检查通报制度,对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行动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诫免,让干部真正有压力。两项政策的落实,既解决了群众投入困难,又促使干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推动了全区秋冬农业开发。

三、引进大户,带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把引进老板、大户发展蔬菜、马铃薯生产作为秋冬农业开发的亮点来抓。201*年成功引进10个老板落户咸安,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大棚延秋蔬菜、水生蔬菜和马铃薯,面积超过5000亩。如引进广东惠州辣椒种植专业户郑俊华在杨仁村发展辣椒生产,亩产辣椒1.5万斤,亩收入超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杨仁村金塘畈3个组200余农户积极发展连片辣椒基地500亩,并组建成立了蔬菜合作社,计划今年兴建冷冻库和蔬菜打包场,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力争用三年时间打响金塘辣椒品牌。在引进大户的带动下,我区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了突飞猛进。一是基地布局大体形成,初步形成了“四扩四建”态势,即扩建向阳湖镇、官埠桥镇现有基地,实现基地集中连片10000亩以上;扩建双溪桥镇现有基地,实现基地相对连片5000亩以上;扩建温泉办事处、马桥现有基地,实现基地连片3000亩以上;扩建高桥镇现有基地,基地沿高桥河实现集中连片9000亩。新建横沟桥镇冬种马铃薯、藜蒿等季节菜基地1000亩,横沟桥镇无公害精品菜基地1000亩,双溪桥镇油菜“一菜两用”菜苔生产基地1000亩,奶牛场杨排州酱菜原料生产基地1000亩。二是发展模式基本定位,形成了“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建立相对集中连片基地,由基地带动周边农户,从生产到销售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三是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巳建成蔬菜生产基地面积2万亩,其中精细菜生产基地6000亩,延秋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000亩,设施保护地蔬菜基地2000亩,特色蔬菜白水畈萝卜生产基地2000亩,无公害精品菜生产基地2000亩,油菜“一菜两用”菜苔基地2000亩,酱菜原料基地1000亩。

四、科技入户,助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农技部门积极搞好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开发秋冬农业。一是成立了专家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专班,统一指导全区秋冬农业开发,并落实了农技人员包保乡镇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服务到村,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务质量。二是组织召开蔬菜种植大户和销售代表参加的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座谈会,针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进行探讨,既解决了当年发展的问题,又为来年蔬菜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抢得先机。三是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5000多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份,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万余份,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2万亩。四是区、乡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根据时节及时指导农民抢育“两菜”苗、抢抓油菜移栽、直播和播栽蔬菜。同时结合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落实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五是积极开展秋冬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在双溪、横沟、汀泗、向阳湖四个镇建立了万亩油菜、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重点推广应用油菜、马铃薯集成技术,力争实现油菜亩产200公斤、马铃薯亩产2000公斤的目标。同时,还在双溪浮桥村落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0亩,力争实现亩产菜苔175公斤、菜籽150公斤,亩产值达900元以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2

进入9月,在因远镇因远社区千亩连片的菜豌豆种植区,广大烟农抢抓8、9月日照好、地表温度高的时机,一手抓好烟叶采烤,另一手抢抓节令播种菜豌豆、青玉米,争取继烤烟之后再赚一笔蔬菜钱。因远社区菜豌豆种植大户李春梅介绍说,今年资金扶持大、科技服务到位好,她家大胆栽种烟后菜豌豆60亩,8月6日播种的第一批菜豌豆9月10日就已采摘出售,昆明、玉溪的老板都下了订单,每公斤10到12元。

李春梅介绍,菜豌豆的种子是免费供应的,农科所的技术员经常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防治病虫害,现在她家种的60亩菜豌豆长势比较好,亩产值预计达到五六千元。

据悉,因远镇今年共发展秋冬农业种植21000亩,其中烟后种植菜豌豆2700亩。记者从因远、咪哩等山区乡镇了解到,今年的秋冬农业呈现出动手早、进度快、复种面积增加、农作物长势喜人的良好势头。

据因远镇农技站技术员鲁慧介绍,全镇菜豌豆扶持资金达60万元,其中每种植一亩菜豌豆政府就补助100元,栽种较早的菜豌豆目前已进入采收期。

近年来,元江县以推广作物间套种和地膜覆盖等科技措施为抓手,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和光热资源,组织山区农民抢节令,积极推广烟后菜豌豆、青玉米种植,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同时,农业部门从种子、农药、化肥、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信息上做好跟踪服务,全力助农增收。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3

推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特色农业形成产业优势。按照发展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特种水产和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以水禽、水生蔬菜、早园竹、食草畜禽业为重点的六大特色产业。圩区的水产养殖业、半山半圩区的食用菌和家禽养殖业、丘陵地区的以茶叶和早园竹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业等,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一是以螃蟹为主的特种水产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特种水产形成了以“两湖一江”(固城湖、石臼湖、水阳江)为主的三大养殖区,重点发展以螃蟹、青虾等为主的特种水产,构建了5个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和10个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建立了国家级中华绒螫蟹原种场。“固城湖”螃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同时荣获省著名商标、“中国市场公认知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殊荣。二是以食用菌为主的蔬菜业迅速崛起。食用菌实现从分散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建成了以固城、东坝、桠溪等镇为重点的生产基地。固城蘑菇生产基地已建设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06年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县还建成万亩水生蔬菜基地,以莲藕、菱角、芡实等为主的水生蔬菜面积达1.6万亩。三是以水禽和食草畜禽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加快。全县建成了以漆桥、古柏两镇为重点的百万羽蛋鸭生产基地和以淳溪、漆桥、古柏、固城等镇为重点的百万羽肉鸭生产基地。以菜鹅、山羊为主的食草畜禽业发展也较快,全县建立了年孵化30万羽苗鹅生产基地和年饲养量3500羽规模种鹅场各1个,发展规模羊场5个。四是以早园竹为主的林特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自“绿色南京”工程实施以来,至2008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1.1万亩,其中发展商品林7.9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8.7%。

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初步形成。坚持以规模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催生现代化,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机制。一是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发展螃蟹、青虾、食用菌、菜鹅、肉鸭、食用油、优质稻米、早园竹、茶叶、水生蔬菜等十大基地。2008年,基地种植面积达到62万亩;基地带动农户数占全县总农户的42%。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1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9.7亿元、利税4.48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1家,带动农户4万多户。三是名牌农产品不断增多。全县累计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固城湖”螃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著名商标,“固城”双孢蘑菇等3个产品为省名牌产品;“新邮”咸鸭蛋等14个农产品为市名牌产品。四是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建立了县水产批发市场、高淳县花庙蘑菇交易市场、天河市场和华天菜场等一批大型批零交易市场。五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着力构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农户迅速发展,2008年,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5个,带动农户4.65万户。

强化农业标准化管理,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全面提速。我县先后成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和首批省级生态农业县,全县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5个,面积达到49万亩。全面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三品(无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定认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产品57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18个。与此同时,狠抓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组织制订了15项农业标准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中省级标准2个、市级标准7个,我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成为全国生态养殖标准。目前,我县已建立了以水产品和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主导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提升科学开发经营水平,旅游农业形成特色效应。相继开发三山(游子山区、瑶池山区、花山山区)、两湖(固城湖、石臼湖)等自然资源和高淳老街、游子山真如禅寺、迎湖桃源度假中心等旅游景点,全县初步形成了乡村观光、农事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农业产业格局。一是旅游专业村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开发了瑶宕村、桥李村、新塘村、茅山村、山庄村、高墩村等农业特色专业村。同时,桠溪“生态之旅”建设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农业科技园区平台初步构建。建成永胜圩渔业科技园、团结圩螃蟹文化园、固城蘑菇生产示范园、淳溪蔬菜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在有效转化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同时,吸引了外来游客人园观光、参与农事体验。三是农业旅游品牌效应凸现。全县建成3A景点1家,2A景点4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2008年,全县旅游农业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收入3.75亿元。

虽然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企业+基地+农户或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链接仍然不够紧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具体来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六大特色产业,至2011年,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25万亩、螃蟹养殖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无公害水生蔬菜面积达2万亩;发展蘑菇种植面积6000万平方尺、珍稀菇生产5000万袋;以早园竹、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面积5.5万亩;畜牧业新增4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基地、2个年出栏80万羽无公害菜鹅基地,3个年出栏千头规模羊场;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水稻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二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稻米、双低油、特种水产、水生蔬菜、食用菌、食草畜禽、早园竹、茶叶等特色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加大固城湖螃蟹、固城牌食用菌、

淳青牌茶叶等名牌农产品保护和开发力度。办好螃蟹节等节庆活动,支持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农业博览会、展销会,不断提高我县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四是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县水产批发市场、食用菌交易市场、渔需物资市场和各类特色农贸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县农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卖经销、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促进农产品物流通畅。培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保证农民长期有效地应用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快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基地设施化,至2011年,设施渔业面积发展到2.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万亩,建成2个日产10吨的袋栽菇工厂化生产线;设施园艺面积发展到2.5万亩。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村水利体系。推进农业作业机械化,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加快特色农机普及,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推进农业信息现代化,加快“四电一站”(农村广播、电视专栏、电话声讯、电脑网络和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强化生产经营服务。调整充实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快建立村级服务站。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规范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针对我县主导农产品、名特优产品的生产特点,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的管理。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保障体系。一是制定扶持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设立奖励补助专项资金,重点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规模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质量安全建设等实施奖励补助,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农业投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扶持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争取多上项目、多引资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信贷投放。综合运用税收、补助、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争取我县特色规模农产品纳入保险业务。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4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分析入秋以来我县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和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结经验,学习和推广先进典型,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再

动员、再部署、再升温,推动各地尽快形成抓紧抓好秋冬农业生产的热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明年的工作打好基础。今天,大家实地参观了××、××、××三个乡镇的个现场,刚才,××、××、××三个乡镇作了典型发言,其他乡镇也汇报交流了前阶段工作,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将会对我县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请大家回去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这次现场会之所以选择这个乡镇的点,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来,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一些好的办法。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工作扎实。乡镇党委、政府能够把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紧抓实,××其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开拓,工作扎实,对每个项目的发展都能做到领导精力到位、工作到位一抓到底。二是思路清晰,操作性强。这几个乡镇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地特色的工作计划,如××镇定位于××,把发展××作为发展重点。这个思路就符合当地实际,易于操作,为农民增收创造好的基础。三是典型突出,特色明显。如:××。这些典型都各具特色,为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当然,各乡镇在抓秋冬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还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把各自的工作做好。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

一、正确估价形势,准确把握大局,自觉增强抓好秋冬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冬季农业工作年年抓,年年在提倡,年年也都不一样。从今年整个农业形势分析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两项指标完成情况还不够理想。在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过去我们分析××的经济形势,总认为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才是“短腿”。但从今年的形势看,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农业生产形势却十分严峻,基数大、增幅低,拖了全县经济增长的后腿。虽然有××等客观因素,但差距如此之大,重视不够、努力不够出乎我们意料。针对今年农业生产的严峻形势,县里专门召开了××会议。各乡镇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所在,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年初预定目标。二是秋冬季农业开发进展不平衡。县政府月底发了《关于切实抓好今年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通知》,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了部署,并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和督查,从而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潮,但是从上周各乡镇报送的数字看,各乡镇都有进度,但开发进度不平衡。山上、田里和种养项目开发不平衡,茶果开发进度较慢,农田、食用菌发展势头平稳,畜牧水产开发势头强劲。同时,根据我到基层了解的情况,秋冬农业开发还存在“三个不适应”,需要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重视。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不适应。我们不少干部指导经济工作的思维和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旧思维、老套路上,不善于积极主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善于利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典型示范引路、加强具体指导、搞好系列服务等方式方法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二是在工作上不适应。一些干部满足于一般性的部署工作,对推进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缺乏实质性措施,不善于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和供求关系,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开发性生产,对秋冬农业开发搞些什么项目,需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心中无数,存在着畏难情绪。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是在工作上积极去研究措施、拓宽思路、寻找办法,而是听之任之、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工作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三是在投入机制上不适应。一些地方对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主体不明确,习惯于依靠财政投入搞开发,“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总感到资金难于筹措,资金缺口大,致使秋冬农业综合开发气氛不浓、规模不大、质量不高、效益不好。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不适应”,我县秋冬农业综合开发中往往存在着只重视数量的扩张,轻视管理;只重视生产,轻视流通;只重视速度,轻视效益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充分认识抓好秋冬季农业工作的重要性。

××、要

充分认识到,抓好秋冬季农业工作,是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所在。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紧迫的重大问题。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抓农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秋冬季农业作为来年农业生产的开端,工作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秋种、冬种可以为来年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定下合理的格局,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这些工作,都是我们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和根本所在。

××、是要充分认识到,抓好秋冬季农业工作,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创新、栽培技术的进步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县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秋冬季农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可以说,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甚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关键还是看秋冬季的开发。秋冬季农业开发一般从月中下旬开始,到第二年月份基本结束,历时半年多,生产周期长,再加上我县秋冬季可利用的农业资源丰富,冬闲田土较多,温光水资源充沛,在作物布局、品种选择安排上回旋余地很大,可以发展的蔬菜及经济作物种类很多,可以说潜力比其它季节要大得多。切实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是当前我们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是要充分认识到,抓好秋冬季农业工作,是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乘势而上的需要。去今两年,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很好,农民收入也是近年来增幅较大的年份。这些首先得益于中央和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同时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狠抓落实的结果。分析当前农业效益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气候因素和人的努力外,不难看出,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升是最大的因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这种上升势头必将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年又是国家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第二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机遇,加强对秋冬季农业生产的引导和服务,牢牢把握全年农业丰收的主动权,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乘势而上,努力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明年农民增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是要充分认识到,抓好秋冬季农业工作,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干部应尽的职责。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政府究竟还需不需要抓农业生产?我下基层走访过,有的同志说,抓农业生产干部辛苦,群众埋怨,吃力不讨好。回顾以往的农业生产工作,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这并不是说明抓农业本身存在问题,相反,恰恰说明了我们在抓农业的方法上还存在不足,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农业工作中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长期发挥作用。如果政府不抓农业,还谈什么发展农村经济?当前的农业生产单位还是家庭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能否有效对接,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协调和服务,因为农民对市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科技、政策和市场信息,有义务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农户,为农民做好服务。另外,社会化服务、病虫测报、疫病综合防治等全局性的工作,一家一户是办不到的,也只有靠政府来组织、来协调。事实证明,农业生产抓与不抓大不一样,象××、××以及不少乡镇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都是持之以恒地抓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有利时机,充分认识和发挥政府在秋冬季农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明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目标打好基础。好范文版权所有

××、是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今年的秋冬季农业工作,我们有许多有利因素。这两年,中央和省委的号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优惠政策的推动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拉动,种植效益能够得到保证。扶持保护政策的落实,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资市场逐步规范,农产品流通活跃,价格有所回升,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

二、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动秋冬农业开发工作上新台阶

××当前,要以秋冬季农业开发为重点,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特色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千方百计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今年秋冬季农业开发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明年的农民增收打好基础。今年的秋冬季农业开发具体目标任务,县政府已经专门下发了指导性的文件。各乡镇要根据这个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对照自己的进度,创新“一个理念”,突出“五个重点”,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确保秋冬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创新“一个理念”

××在年初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针对全县改革发展的全局要求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提出了“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新思路。今年的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必须全面坚持好、认真落实好这个“工业经营”的理念。要充分认识树立“工业经营”理念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加强对工业发展规律的学习研究和科学把握,牢固树立农业农村经济“工业经营”的发展理念,自觉地加以运用,科学地发挥效能,推动秋冬农业开发的突破和更新。当前,要把秋冬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大产业,在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工业经营”,力争今年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发展思路、目标任务、规划布局、政策措施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工业经营”的理念。我们要依据市场需要确定发展方向、根据资源优势选择产业布局、借助综合手段推动资源组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发展素质、实行科学管理推动增产增效的“工业经营”要求,努力创出一个“特色带动、市场启动、龙头拉动、基地推动、干部驱动”的秋冬开发新路子。要落实好秋冬农业农村经济的产业产品,为大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业经营”,客观上还要求统筹协调好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发展,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总之,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业经营”,是新鲜事物,更是必然趋势。希望大家早思考,早研究,早推行,早见效,牢牢掌握好工作的主动权。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突出“五个重点”

××、突出产业建设重点。

××①蔬菜产业主攻订单。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记得去年的现场会上,××村就向大家展示了“公司能人、大户基地”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在各乡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而且各具特色。××乡今年就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建立起近万亩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经营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产品供不应求。关键还是要以市场化来运作,由农村种植大户、种植能人来承担、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公司提供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物质,同时提供技术,与农村种植大户、种植能人齐心协力发展。当然,订单农业也好,蔬菜基地也好,一定要以市场化来运作,政府只能起牵线搭桥作用。

××②名优果茶产业主攻标准化。现在的人消费的水平和方向都往绿色的、有机的产品方向发展。那么怎么推广呢?要向生态茶、果园方向发展,必须以无公害为基础,另外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今年全县计划建立无公害茶叶亩,有机茶基地亩。在绿茶价格行情较为疲软的情况下,通过采用茶业标准化生产仍然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③食用菌产业主攻市场。我们××的食用菌在全省也是很有名气的,对××农业的贡献非常大。这几年,发展珍稀、无公害、反季节食用菌的菇农和食用菌龙头企业更是尝到了甜头。秋冬季食用菌开发还是蘑菇唱重头戏,从月份到第二年的月份,蘑菇一般是在是上市的旺季,但是如果能够在高山栽培,实现反季节的话,至月份产品就出来了,早的甚至是月份,淡季价格不用说会很好,更不用提愁销路问题。发展珍稀无公害食用菌也是考虑到市场需求,姬松茸、杏鲍菇、茶树菇、灰树花等都是珍稀食用菌类。××公司种植的有机食用菌栽培基地,今年还向美国、欧盟等国家申请有机农产品认证,这里的产品比一般农户栽培的姬松茸价格高出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很好,诸如此类,其他乡镇也有这样的条件,关键是要瞄准市场。

××④畜牧水产业主攻规模。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上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畜牧水产××有特色。规模养猪就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据畜牧水产局的统计,全县已建成规模猪场多家这些规模猪场大部分是去年以来新建的,今年已发挥养殖效益。在养羊方面,××、等乡镇都很有特色,但要实现规模发展必须与种植牧草相结合,各乡镇可以结合实际抓几个点,促进种草养畜产业全面推广,特别是在冬闲田发展种植牧草,各乡镇要积极地配合,抓出成效。要实现水产规模开发,单靠发展一些养殖户是不够的,要引入一些龙头企业共同参与。

××、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年中央号文件的中心就是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秋冬农业农村工作中,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着重抓好以山、水、田、林、路、电、沼综合治理配套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树立良好形象,特别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加大项目落实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建设计划,增加投入,千方百计做大农村基本建设规模。这里我主要强调一下农村沼气池的建设。

××、突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重点。山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大县这是我们基本县情,过去,人们往往注重自然资源开发,而忽视一个最大的开发,就是人才、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人力的开发才是效率最高、最可持续的开发。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规模推动转移就业,是“三农”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大举措,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转变“重自然资源开发、轻人力资源开发”的旧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新理念,把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的力度,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转变“重单纯依靠农业就地发展、轻视文化技能培养”的旧观念,树立用城乡统筹办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联系联络,抓好权益保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新的进步。当前,要集中解决好几个问题:一要健全县乡机构,实现有人办事;二要制定好规划,乡镇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三要完善机制,解决好多元化资金投入、培训与就业对接、就业与权益保障落实等重大问题;四要依据市场需要,选准培训对象,规范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转移效果;五要搞好统筹协调,发挥了各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培训转移合力。

××、突出农产品流通重点。从总体看,我县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还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不理想。我看根本的症结在于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不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营销环节薄弱,远未形成顺畅的产销关系。打造品牌、强化营销就成为抓农业、促增收的关键问题。打造品牌是抢占市场的基础,没有过硬品牌,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要有效地抢占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没有顺畅的营销渠道和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被市场所认同。所以,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品牌打造,一手抓市场营销,双管齐下。在品牌打造上,要继续加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我县工业污染小,很多地方具备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条件。我们要立足县情,尽快建立适应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制定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艺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加工标准等一整套质量标准体系和操作规程,创造条件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格局。在强化营销上,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为抓好营销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加快县乡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及时提供生产、市场和产品供求信息,为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近几年,我们针对农产品营销制定了很多鼓励政策,要及时兑现这些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民间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营销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突出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重点。秋冬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的重大疫病,一旦形成疫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将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乡镇政府要对这项工作负总责,对重大动物疫病要实施强制免疫,防疫密度必须达到。从月份开始,县里先后召开过两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县政府和防疫部门下发了工作文件,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把精神层层传达下去,做好宣传发动,畜牧水产中心要严密监测疫情,一旦发现要及时组织扑杀,确保发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县里已经成立了秋防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各乡镇也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全部组织起来,防疫经费要保证足额到位,对强制免疫实施不力,出现大面积疫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搞好秋冬农业农村工作大合唱

××当前,天气变化很快,时间稍纵即逝。今年秋冬季农业生产时间紧,要求高,头绪多,大家肩上的担子很重。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打好当前冬季农业生产这场硬仗,为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秋冬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摆上位置,抓在手上。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具体抓,抓具体,认真负起这项工作的领导责任。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好齐抓共管与各负其责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各项工作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包、部门负责制度,并分别提出目标要求,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目前,有的地方秋冬农业综合开发搞得不好,说到底,还是领导问题,只要领导重视了,工作就会有新的局面。要建立考核评比制度,把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情况作为工作和干部政绩的考核内容,对工作扎实、完成任务好、成效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无所作为、完不成任务的,要严肃批评。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阶段性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新的形势,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要注意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着力改变用计划经济手段指导工作的作法。要扑下身子,带头深入村头田头、山头水头,调查研究,直接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总结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指导面上工作开展。要发动基层干部在秋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多动脑筋,帮助农民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行,尽力而为。对上面要讲落实,对下面要办实事,工作要讲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三要抓好典型示范。抓典型示范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样榜示范引路作用,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典型示范抓好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发现典型,群众中有很多新鲜事物,要善于总结;要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报道各地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宣传典型事例,为秋冬农业综合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乡镇也要适时召开现场会来推动。四要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抓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地要加大对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督促检查力度,检查要有针对性,要讲求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秋冬农业综合开发进展情况及时给予通报,特别是对一些工作不落实、进展缓慢的地方,要进行重点督查,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平衡发展。

×

四、未雨绸缪,理清思路,认真谋划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

××每年确定的工作目标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增加,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将会更加繁重、更加艰巨,需要我们有创新点、有新的特色、有新的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具体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要求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五个方面入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涉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全面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乡镇各部门要很好地研究中央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位置的深刻用意,深入学习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在“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深入学习,把握其精神实质,使认识更清、动力更大、措施更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会后,要求各乡镇都要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自己的贯彻意见。二要认真规划,重点部署。规划指导行动,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有好的行动,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为我们新世纪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各单位都要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自身实际,制定一个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三农”问题重点是农业问题,难点是农民问题,结合点是农村问题,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才能走向文明。因此,我们在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制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重点解决这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突出问题。三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盯住目标不放,又要从做好当前工作着手、循序渐进。抓好秋冬季农业工作,认真谋划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就是当前的工作重点,这两项工作必须尽快落实,还没有制定出秋冬农业工作意见,没有拿出明年初步思路的乡镇和部门,要在日前到位。在确定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上要坚持“有创新、有项目、有规模、体现生态”的方针,要有大的项目来引导,要有规模,上水平。已经制定明年工作思路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也要根据这次五中全会的精神进行修改完善,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的新名词也要用到,一定要在原有形成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5

靖边县东坑镇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6万亩,有水浇地19万亩,有农业人口5.2万人。全年降雨量395㎜,干旱少雨,年均无霜期121天,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无污染,有利于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 “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主要手段。2010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0.8亿元,较2005年末的3.8亿元,年均递增25%;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较2005年末的3.12万吨,年均递增8%;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94元,较2005年的3058,年均递增20%;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总量较2005年的3000万元,年均递增20%,2010年全镇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达31680元,土地产出率达52520元。特别是我镇伊当湾、东胜两村已有35%的农户,户均突破10万元大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75400元,土地产出率达79500元。2007年以来,我镇连创全国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八项全国单产记录。以上几组数据表明,我镇“十一五”开始发展现代农业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生活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现代产业化发展理念引导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只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的新技术化,而是融合了生产资料、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

二、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硬件建设。“十一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资金、引项目,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打深井456眼,建成水厂15座,建成蓄水池12座,解决了3.9万人的饮水工程,新建淤地坝5座;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全镇的农网改造,安装各类变压器358台,架设高压线120余公里,架设低压线115公里,解决了867户的照明用电难题,建起 了110KV变电站一处,解决了农业灌溉轮电问题;在道路交通建设上:沥青化通村道路120余公里,沙石化道路80余公里,铺设东坑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道路12公里,在通讯设施建设上:建起移动通讯架8座,联通通讯架3座,架设电信网络120余公里。

三、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科技引领。首先,我们集中精力,用现代化的农牧业装备设施武装“菜、蓄、薯”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逐步形成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序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1.2万亩,积极发展种植30亩水地以上,饲养30—80头(只)家畜,种养殖互助型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型农牧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试验示范推广的典范。2011年全镇发展棚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温棚0.4万亩,拱棚0.8万亩),发展夏马铃薯5万亩,秋马铃薯3万亩,发展大田蔬菜5万亩(红萝卜3万亩、大田杂菜2万亩),全镇生猪羊子存栏量达37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子存栏22万只,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5%以上;其次,我们通过多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外出考察调研,邀请外、本地养殖大户、蔬菜专业大户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第三我们注重科技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保障。我们采取上聘“洋专家”、引进“土专家”、内育“小专家”的办法,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撑。同时,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新型农民和镇村两级干部培训班,加快新型干部群众的培训步伐。五年培训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 第四我们狠抓新品种新技术革命,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进企业做示范、扶助合作组织带农户、规模标准化生产连市场”的运作模式,引进了十余家种养殖公司,建起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各一处,向农户推荐新品种、传递新技术。五年来,扶持建起合作组织30余家,发展起农民经济人500余人,通过合作组织的组织协调,构筑起了连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新桥梁。

四、提升产业化水平,狠抓市场营销。一方面我们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制冷保鲜库、肉联厂、包装厂,为“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贮藏、保鲜、交易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引进了蔬菜脱水、饲料加工等十二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努力把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为一支对外立体式的销售网络组织,现在全国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特别是我镇的夏马铃薯、红萝卜、辣椒远销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地,全方位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前进

(一)注重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实行干部管理“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留守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三分之一的干部外出学经验、跑市场、争资金、引项目,组织新农村建设。同时,成立了产业办,专门为农户提供农资、农经、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种养殖决策难、技术难、组织资金难和产品销售难的“四难”问题。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和现代化的理念,特别是要求村支两委负责人具有现代化的产业理念来组织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为此,镇党委通过积极调研深入研究,决定将党组织与产业链相联系,创造性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将各村在外能人、企业家吸引回村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使其用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是将各村种养殖大户发展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再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支两委成员或是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业经济人。再一方面是要求每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年联系培养本村30户种养殖示范户。截至目前我镇黄家峁、伊当湾、东胜、四十里铺、小桥畔等12个现代农业重点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全部是吸纳各村 在外能人、企业家担任,全镇30余名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80%以上,全镇500余名农业经济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50%以上。

(三)注重配套运作,强化产业发展后劲。我们重点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订单,通过“订单农业”,调节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入股,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真正投身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6

何翔凤

嘉禾县是全省25个重点产烟县之一,是郴州市第二大产烟区。嘉禾“神龙叶”是国家级注册商标,是全国县级烟草行业中第一家注册的烟叶品牌。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烟叶质量为核心,以优化产业布局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一、坚持科技兴烟,扩面积、上规模

一是打造基地单元,示范带动。以2011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现场会为契机,大力推进普满基地单元建设,建成了科技示范园区、精准农业示范区、万亩育苗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烘烤工场等五个区,完成基地单元烟田整理4000余亩,构建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涝能排、旱能灌、树成行”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实现了基本烟田保护率100%、烟田水利工程覆盖率100%、烟田机耕路覆盖率90%以上、密集烤房烘烤90%、雹区防雹网络覆盖率100%、机械化作业率80%以上,大棚育苗率100%。目前,全县种植烤烟50亩以上的种植户达到了150多户,规模化种植达到70%以上。二是组建专业合作社,烟农互动。引导烟农组建专业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实行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完成向服务型和市场化的转变,实现抱团发展。三是加快流转土地,集约推动。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经营权”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完善土地流转新机制、新办法、新模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流转方式,引导农民耕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能人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推进烟叶种植规模经营。目前,全县流转土地21000多亩,扩大烤烟种植6500亩。四是深化舆论宣传,广泛发动。

充分利用大小会议、公开信、广播电视、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烤烟价格、优惠扶持政策,和农民算清种烟的比较效益帐,激发群众种植积极性,使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要我种烟”转变为“我要种烟”。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连年递增,已从2010年的3万亩扩大到了今年的4.2万亩。五是严格督查考评,奖惩促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将烤烟生产任务分解到10个产烟乡镇,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具体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奖罚措施,加强督查督办,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二、坚持基础先行,强支撑、增后劲

一是大力推进烟水配套工程。整合涉农项目建设资金向烟区倾斜,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烟水配套工程建设。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000万元,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8个;建设排灌沟渠106条65千米,建设机耕路69条38千米,整修水库、山塘2座,改善灌溉面积1.86万亩。同时,建立烟水工程建后管护制度,县财政每年划拨50万元作为烟基管护基金,并从烟叶税中提取6%作为烟基发展、管护基金,明确专人负责管护,确保烟水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大力推进三百蹬水库建设。在舂陵河上游的南岭麓南面规划建设三百蹬水库,项目总投资约1.89亿元,分水库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引水渠道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四个部分建设;设计为小Ⅰ型水库,库容为560万方;可增加和改善灌溉水田7.3万亩,新增水田2600亩,扩大烟叶种植面积1.6万亩。目前,已完成项目论证、规划设计、项目勘察和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争资立项,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着力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烟叶种植。2010年以来,全县争取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个,累计投入1200万元,完成土地整理4000 亩,扩大烟叶种植面积1200亩。

四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烤房建设。投入5600万元,新建大型卧式密集型烤房1890座,大型密集烤房全面推广余热共享、叠层装烟、推车与烟夹等先进烘烤示范技术,全部按四层装烟进行规划设计和修建,并采用固尘脱硫、烟尘尾气集中回收处理等生态环保技术,有效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五是大力推进基层站点建设。以完善收购服务体系为重点,整合基层烟草站资源,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标准化烟站建设。目前,全县建成两个基地单元烟草站,拥有收购线14条,可承担烟叶收购12万担,有效增强了烟草站服务功能。

三、坚持重点扶持,育产业、壮实力

一是完善补贴扶持政策。严格实行烟用物资“套餐制”供应,按420元/每亩的标准收取,对烟农缴纳有困难的,实行银信部门贴息贷款;对实行稻草覆盖的,补贴20元/每亩;对优化烟叶结构补贴75元/每亩;对实行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的给予50元/担的补贴;对种植大户异地承包土地的补贴150元/亩土地流转费。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对购买专用农机具的按实际购机价的80%给予补贴,购买通用农机具的按实际购机价的30%给予补贴;烤房群建设的“三通一平”和电力设施安装,给予2000元/座的补贴。同时,严格落实国家上调20%的烟叶收购价格。二是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县政府和县烟草公司拨出专项经费,对种植30亩以上的烤烟生产大户给予投保农业生产保险,增强烟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今年,全县共投入42万元,为所有烟农进行农业生产保险。三是推行烟叶生产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烟叶生产激励机制,提取烟叶发展基金,对完成任务数的,乡镇按20%分成,超额完成的乡镇按超额部分的80%分成,乡镇按烟叶发展基金所得的10%补贴到村;对村级完成种植收购任务的进行奖励,即生产阶段奖励5元/担,收购阶段奖励给予2元/每担;设立

1000-10000元的特别贡献奖,对种烟乡镇和村以及种烟大户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抓烤烟生产的积极性。

四、坚持服务至上,严管理、提质效

一是科学化育苗。围绕打造“优质、安全、生态、环保”烟叶的目标,大力推广选用优质品种,大力推行“集中育苗、统一管理、合作社(村组)经营”运作模式,全面实行漂浮育苗、大棚育苗,采取精量播种、机械装盘、精准育苗和机械剪叶等科学方式,育壮苗、育足苗。目前,全县建成育苗工场6个、育苗大棚35座,可供种植面积 4.2万亩。二是精细化管理。组织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服务队,为烟农提供科学生产,提高烟叶质量。建立灾害防治体系,大力推广太阳能诱蛾灯,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增强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严格标准化生产流程,加强烟田管理,确保了烟叶产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加强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着力提高烟农烟叶生产水平。三是规范化收购。严格按照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实行一证一卡、约时定点收购,收购前安排人员逐家逐户发放预约单,并对预约烟叶进行初检。收购时全部实行封闭式密码电脑收购,有效杜绝了收购“人情烟、关系烟、面子烟”,确保烟农种出好烟都能卖好价钱。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篇7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促进 农民增收

1.敦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敦化市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主导产品已经确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

1.1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市场调整,全市初步形成了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大豆为主的豆类产业,面积达到12万公顷,其中大豆110320公顷;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面积达到11260公顷,其中人参1639公顷;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栽培达到2.3亿袋,其中木耳2亿多袋;以烟叶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面积达到17649公顷,其中,烟叶2420公顷;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产業,黄牛存栏量达到21万头,出栏5.4万头。

1.2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敦化市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思路,重点狠抓速冻食品、食用菌、参药、中药饮片、乳业及粮豆深加工等项目。

1.3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依据敦化市自然、环境及资源特点,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把16个乡镇划分为“四区”,即山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区、半山区牧业养殖基地区、河谷平原粮豆种植基地区和城市蔬菜基地区。通过建设产业基地,使分散产业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1.4专业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几年来,敦化市把培育和建设专业市场作为拉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载体,相继建立了康惠蔬菜批发市场、长白山特产交易市场。随着市场功能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商户入驻逐年增加,市场交易日益活跃。

1.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创新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2. 敦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2.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敦化市在认真理清调整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优质化上做文章。在种植业上以优质大豆、药材、特色原料作物(如蓝莓、五味子)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高产高效产品种植规模;在养殖业上,黄牛、生猪、特种经济动物繁育、禽产品饲养等已经由简单的提供初级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随着“美丽健乳业”、“众达禽业”等屠宰加工企业的逐步发展,畜牧产品附加值逐步增加,农民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2.2明确主导产业,加大基地建设,促进上规模上水平 根据敦化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确立了一大基础产业和五大主导产业。一大基础产业即优质大豆,四大主导产业指食用菌、蔬菜、中草药材、畜禽业。围绕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重点开发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主导产品和生产基地。

2.3加强品牌建设,依靠品牌优势闯市场敦化市各地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实践中,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开发,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一些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壮大,龙头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

2.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订单农业”发展迅速随着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和广大经纪人队伍日益活跃,农民也将农业生产和企业加工需求紧密结合,促使 “订单农业” 迅速发展。通过订单农业,不但减少了农民生产的盲目性,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2.5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培育农副产品市场敦化市立足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拓和建设农副产品市场,并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6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供从良种、良法、信息到加工、包装、运贮、营销等一整套系列化的新技术服务。积极组织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结合我省粮食增产百亿斤工程目标,敦化市向上级争取实施高产创建项目,有效地提高粮食产量;积极组织对农民的培训教育。通过阳光工程、农村职业学校、乡镇农技科教培训等阵地,加强了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系统教育,并定期举办科技乡镇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训,提高他们掌握适用新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在全市16个乡镇和299个村都建立了信息服务点;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长春、北京等地的农博会和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参展,2009年全市共签订意向性农副产品贸易合同24项,金额超过2300万元。

3. 敦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有效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带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总的来看,敦化市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农产品企业受影响较大。个别特色产业如菊花产业,因价格上涨,而国际色素市场价格不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企业无法提高收购价格,比较效益下降,造成播种面积急剧减少,企业生产面临原料短缺的困难。

3.2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不强 敦化市现有的4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大、效益好的都是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使用的原料大部分从外地购进,利用本地原料生产的比重小,与敦化市用药企业规模形成强烈反差,企业与农户的关联度弱。而其它的龙头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产品知名度相对较小,市场不稳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

3.3基地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化基地规范化建设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但从敦化市产业化基地建设现状来看,没有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主要表现在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没有全面普及和推广,有些农产品不按标准生产,质次价廉,难以进入市场。高残留的农药还没有得到完全禁止,各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化基地,规模效益不明显。

3.4各类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全市现有各类涉农行业协会507个,多数是农民自发组建,受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信息获取手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协会作用只能局限在生产环节中的互相交流和互助上,在市场开发、平抑价格、销售网络等功能上还处于低水平运行。其次是协会发展的区域窄,现有协会中多数是在本乡镇甚至是本村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企业、龙头公司与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诚信度低,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4. 敦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4.1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敦化市优势,突出抓好一大基础产业和五大主导产业。一大基础产业即粮食生产。以品种优质化为目标,争取在未来几年,提高优质良田面积,使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力争达到人均吨粮目标,即粮食产量达到48万吨。五大主导产业即优质大豆、中药材、食用菌、经济作物、畜禽业。将在产业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实现农民效益增加。

4.2下大力气抓好基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连片生产,实行“一村一品”,数村一片,发挥规模效应。

4.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要把上级相关发展龙头企业政策宣传发放到每个龙头企业,多为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

4.3.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中央和省、州農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树立市场经济产业协作、开放经营的观念,实现部门协作,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3.2 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抓好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结合长吉图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发展商贸流通、加工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应与市场紧密相连,应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做到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采取“改、招、盘、聚、创”等办法,建设好龙头企业。“改”,就是通过技改,把现有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到科技含量高、起点高、避免低水平重复;“招”,就是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市外资金、人才、技术,兴办各类独资、合资龙头企业;“盘”,就是把一些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中的有效资产,通过重组,盘活存量,将其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聚”,就是采取鼓励措施,吸纳民间投资,创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创”,就是由政府各个部门筹资、领办、创办龙头企业。

4.3.3 发展社会化服务,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推动作用,提供组织服务。协调理顺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培育一体化经营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构筑市场体系。规划引导市场建设,扶持发展购销队伍,努力建设开放式、全方位、大跨度的购销信息网络,建立市场法制秩序,规范市场行为;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突出抓好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官引民办”、“官扶民办”;搞好科技服务。稳定农技队伍,加强农村服务组织建设,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强化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园,把示范园建成品种开发、新技术推广的基地;围绕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加强农田水利、道路、电力、通讯信息入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上一篇:刘谦的励志座右铭下一篇:电捕配电柜起火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