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选8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1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因为家庭或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相信假以时日每个孩子都会取得进步。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三)阅读教学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四)口语交际教学
交际目标要明确。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一是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二是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五、学困生辅导计划
学困生基础都比较差,有着较多的知识缺陷。而且这几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不强,自我的管理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他们都表现为较强的惰性,在平常的作业中也常会出现不按时按量完成的情况。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往往这几个学生都缺少一种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针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我制定了如下的辅导计划:
首先,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将每周找特定的辅导对象进行谈心、聊天。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家的一些时间上的安排情况。还有一些对于作业量的看法以及作业难易程度的情况问询。同时也了解辅导的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在开学初给于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为了更好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我让学生可以给我写小纸条,或者是手机短信给我发信息。及时的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调整对学生的辅导计划。
其次,我在每一节课里面及时、特别的关注这些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每天的学习情绪。从作业态度开始,从作业习惯开始强化。
再次,注意收集学生中的错例,在上课当中逐渐渗透有关学生的错例。让学生在错误的寻找中逐渐对该知识有更深的掌握。同时也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学生给于特别的待遇,特别是在堂上的一些练习多展示这些学生的作品或者说是他们的练习完成情况,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将自己放在课堂里可有可无的角色里面。我还会让他们在一些评讲错例中有更多讲话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上课的乐趣,知道自己也是学习的一分子。
最后,我还会定期得组织个别辅导,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6
2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6
3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5
4 8*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6
5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国庆节放假 3
6 国庆节放假
11唯一的听众 2
7 12*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6
8 13只有一个地球
14*大瀑布的葬礼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6
9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17少年闰土 7
10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5
11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5
12 综合性学习:叩响诗歌的大门 13
13
14 21老人的海鸥
22*跑进家门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6
15 24*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6
16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6
17 28*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6
18 期末总复习(备注:机动时间一周) 15
19
20
课时总计 109
-9-1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2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3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篇4
班级姓名成绩
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zī xún liú lǎn
kāng kǎi
miǎo xiǎo
mãi tǐ()()()()(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6分)处理(chǔ chù)提供(gōng gîng)扁舟(biǎn piān)磅礴(bï
bã)尘埃(āi ái)滥用(làn luàn)皮薄(bï báo)慰藉(jì jiâ)歼灭(jiān qiān)誊写(juàn tãng)胚胎(pēi pãi)老叟(sǒu xiǔ)狩猎(shǒu shîu)玉屑(xiâ xuâ)
三、辨一辨,组词(8分)
堵()
眠()
记(岷()
纪()
矿()择()脉()岷()瞻()泽()咏()眠(dàn shēng)
())
旷()
檐()睹())
四、在下列词语中填上一对反义词,使之组成成语(8分)
化()为()居()思()
前()后()大()无()南()北()瞻()顾()
()惊()怪 七()八()照样子,写词语
1、小心翼翼 得意洋洋()()()
2、化难为易 大公无私()()()
五、将下列词语按要求归类(6分)
恐惧 凝神 清秀 苍白 清幽 微笑 吃惊 紧张 伤心 白皙 潮湿 僻静 生机勃勃 趾高气扬 面如土色 描写心情: 描写外貌:
描写环境:
六、选择正确答案(在正确的序号上打√)。(5分)
1、我从心里知道,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破折号表示 ①转折 ②解释说明 ③声音延长)
2、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正确标点是①!,,。
②,,,。③,,、、、。)
3、中队长去办公室取来作业本发给同学们。(①有两个连续动作 ②有三个连续动作)
4、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5、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①设问 ②反问 ③疑问)
七、改写句子,使原句意思不变。(4分)
1、老师的这番话不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2、一群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被评为了校三好学生。”
4、强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广阔的田野。
八、选词填空(4分)
简单 简朴 简约
1.李老师家里只有几件日常的普通家具,陈设极其()
2.总理的生活十分(),睡衣总是补了又补。
只有„„才„„
既然„„就„„
哪怕„„也„„ 1.()刻苦学习,()能取得好成绩。2.你()不甘落后,那()应该奋起直追。
九、给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喜爱桂林的山,()喜爱桂林的水。
2、()我们没有去过张家界,()在课本中我们领略了索溪峪的美。
3、()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一定能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4、()没有太阳,地球上()没有光明和温暖
十、连线(5分)
《墨梅》 陈 淼 迅猛地 摸进 《一夜的工作》 毛泽东 精心地 射击 《长征》 王 冕 悄悄地 分析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赵 明 认真地 发展
《桂林山水》 何其芳 疯狂地 保护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巴金
《鸟的天堂》 孟郊
《游子吟》 辛弃疾
《第一场雪》 巴德舒尔伯格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峻青
十一、理解填空(14分)
1、青山(),()东流去。
2、冬天(),来年()睡。
3、春风(),明月()。
1、《长征》中的“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经历的()。()则使人感受到红军蔑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诗中表现红军把种种艰险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的诗句还有()。()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4分)
2、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多么()。”这段话表达了作者()。(4分)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为什么这样比喻,你对“母亲”怎样理解?(3分)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对同一篇文章的评价,它们矛盾吗?
5、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同时用了两个“鸟的天堂”,是不是有些重复呢?
6、“春风又绿江南岸”改成“春风又到江南岸”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7、“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通过对邱少云外表的描述,你了解到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3分)阅读思考
九、阅读短(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文,完成练习。
春天,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苗。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的芭蕉。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许多同学跑进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 老师 老师
老芭蕉病得厉害
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 抬起头来和蔼地说
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给了小芭蕉 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吧
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们,肯定地说:“()。”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师坐在桌前批改作业,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着:“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文中空下来的老师的话应该是()(2分)
A、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B、是的,老芭蕉多么可怜啊!
C、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
D、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2、短文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3分)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哺育()茂盛()(4分)
4、联系上下文解释。(2分)憔悴:
5、“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分)
6、这篇文章以()比喻(),歌颂了()。(4分)
(二)、上 学 路 上
早上,寒冷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把雨伞,硬要送我一起去学校。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我望着那急流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却见爷爷早已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腿,抬脚就踏入了冰凉的河里。“趴在我背上。”爷爷用那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愣住了。我已经长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要背我过河?这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已使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那自在的生活充满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趟过河去。无意中,我又瞧了爷爷一眼,啊,我触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严厉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庞大的背上,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沉的爱。思考题:
1、(4分)写近义词:慈祥()严厉()写反义词:疼爱()坚定()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无微不至:
3、“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改陈述句)(2分)
4、第七自然段中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在括号里打“√”(2分)(1)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2)表示声音断断续续()(3)表示列举省略()
5、在文中划出描写爷爷外貌的句子。(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3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看这诗糟糕透了。”父亲把_______(放、摆、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_______(说、嚷、嘟嚷)着,“这不是在你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1)那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2)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________(走、冲、跑)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________(躺、扑、爬)到床上失望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为那首诗争吵着。
………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法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这种爱的力量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1.引文选自课文《________》,题目上的引号表示________.A.引用
B.着重指出
C.特殊含义
2.引文中四处横线上应从后面的括号内依次选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引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和_________.4.
引文中画的句(1)语调是_______调,句(2)语调应是________调。] 5.
引文画横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6.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中“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是指“___________” 共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
“我努力向前驶去”和上文的________这句话相照应。综合实践
1、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许多梦想吧,你希望这些梦想变成现实吗?今天就给你的梦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吧!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400字以上。(25分,题目占2分)
2、这些天来,“禽流感”的发生,引起了全世界人的恐慌,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习作形式不限(书信、记叙文、想像作文等),要求内容完整,叙事清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字数300字以上。(24分)
一.拼音(10分)1.看拼音写词语
kāng kǎi
liúliàn
línxún
líng lïng
jǐn shân
wâi jiâ
shěn yuâ()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歼灭(jiān qiān)
目睹(zhǔ dǔ)
似的(sì shì)
挑剔(tiǒo tiāo)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成绩差(chā chà)二.按查字典要求填空(9分)查带点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在恰当的解释序号下画“—” 协商
①商量②商业③商人 ④除法的得数
举世闻名
①提出②推选③全④上托 喜出望外
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名望 ④盼望、希望
三.字词(1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6分)
开国大()________
目之所()________ 应接不()________
盛气()人_________
各()已见_________ 大公无()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3分)
稳定()
制约()
诞生()3.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4分)
惨酷()威协()急燥()辨论()派潜()
诀对()咳漱()叛断()4.照例子,把下面词语填在小括号内。(2分)错误
生活
工作
制度
品种
改正(错误)
改进()改善()
改良()
改革()四.句子(17分)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3分)
没有„„就没有„„
无论„„都„„
只有„„才„„
一旦„„就„„
只要„„就„„ ①()调查研究,()发言权。②有些东西()失去,()再也不可能得到了。③上课的时候,()同学提出多少问题,王老师()能耐心回答问题。2.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法填在括号里。(6分)
①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
()②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③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
④溪中有好多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
⑤我们能让困难下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按要求做题。(8分)A.缩写下面句子。
①深秋的香山到处飘舞着红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英勇的红军踏着没膝盖深的积雪一步步向山顶前进。____________ B.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①人们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②这次到会的只有50人左右。
C.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武松打死了老虎,这是事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E.扩写句子。天空挂着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照课文内容填空。(7分)1.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_______ 之___________ 鸿鹄________ 援________ 缴_______ 2.《竹石》一诗中,假如根会说话,那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根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做题。(12分)雨花
傍晚,雨依旧淅淅沥沥。
冬天的雨好冷,每一个雨滴就像一个冰球,硬硬地打在地上,河里,几乎还未来得及激起一朵浪花,就凝固了。
冬天的雨,好“亲热”人,不管是对闲情散步的人,还是对匆匆过客,它都亲热地拍拍你的肩,亲亲你的脸,在你的身上印上几朵小巧美丽的雨花。
当我撑起伞,将头向竖起的毛领里缩了缩,步入雨中时,我懂得冬雨的心理了,怪不得它那么“亲热”人哟。原来,它是有意在催开五彩缤纷的大雨花—伞—的盛开。
恰逢下班,远视大街,不见有人,只见一条流动的花河,变幻着奇妙的色彩。好美丽的花流啊,即便是技艺绝伦的画师,此时也要惊叹这冬雨的杰作了。
记得我上小学一、二年级,那里农村还很穷,家里能有一两把笨重的黄油而竹柄伞,就是很不错的人家了。我家有一把伞布已经发了黑的竹柄伞,还是母亲结婚时买的。因家里就我一个孩子,那把伞自然归我独占了。每逢雨天,我扛着那把还得妈妈帮我撑起来的“宝贝”,顶着雨去上学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
过了一年。我转到街上中心小学读书,看到街上的孩子在雨天里,有的带着轻便的黑布小型金属柄伞上学,心里真是羡慕极了,但我知道家里困难,不敢异思天开。后来大概是因为母亲最疼爱孩子吧,竟攒钱为我买了一把,记得我当时高兴得扛着它满街跑。
现在特别是近两年,伞的式样和色彩都空前地变化了,自动伞,自动折叠伞,还有什么可以装在小包里的旅游伞„„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而色彩和伞顶的图案是纷繁夺目。现在的雨天进入农村,哪个村姑,哪个乡女,哪家的孩子手里不握着一把小阳伞。
我这样想着走着,不觉已到了转盘路,路旁有十来个孩子围在一起,里面似乎有孩子在低声地哭。我赶忙走过去,未及到跟前,孩子们突然散开了点,接着又让开了一条路,只见两个稍大点的孩子扶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鼻子正在流血。我不知是什么原因,只听得一个小女孩说:“快带他去找吴阿姨。”他们相拥着走了。说话的小女孩把小花伞伸到那个小男子的头上,旁边又有一个小女孩悄悄地把伞伸向那个小女子,看年龄,他们大概是幼儿园的孩子,果真,他们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
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继续朝前走,望着走进门里的那群孩子带着的小花伞,心里只觉得一阵潮热,这不正是开在祖国大地上的“希望的雨花”吗?
1.根据下面各句所说的意思,分别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内。
①独一无二的,没有相比的。
()
②想法不切实际。
()
③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2.“„„我懂得冬雨的心理了。”这句话中“冬雨的心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我”把伞布已经发黑的竹柄还称为“宝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标题“雨花”有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30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5
第一单元:
1、文学常识《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山雨》作者是赵丽宏;《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2、日积月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新雷》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秋夜洛城闻笛》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道中》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 第二单元: 《詹天佑》
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怀念母亲》
作者 季羡林
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第三单元:
《穷人》 短篇小说 作者
俄国著名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唯一的听众》 作者 落雪
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采用科学小品文(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日积月累: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2.成语“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第五单元:
《少年闰土》 作者 鲁迅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四件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 周晔
这篇课文是 周晔 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深切怀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一面》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日积月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第六单元:
《我们去看海》体现了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
《致老鼠》这首诗真有趣,小诗人把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作者希望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爸爸的鼾声》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爸爸的鼾声,小作者觉得“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爹爹的鼾声停了,小作者又觉得“是不是火车到站了”。全诗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诗 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太阳的话》是中国作家艾青所作。《白桦》都是现代抒情诗,是俄国作家叶赛宁所作。必背内容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请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关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第七单元: 《老人与海鸥》
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最后一头战象》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必背内容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蹭清秋。第八单元: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月光曲》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6
邀()
俯()
瀑()
峭()躯()
津()
蕴()
侠()谧()
巷()
俏()
逗()庞()
烘()
烤()
韵()勤()挠()铲()浆()频()斑()怨()魁()霉()歉()晶()矿()胁()骏()婴()厨()窜()勉()庸()劣()岔()朦()篇()掀()梧()虑()溜()莹()赐()睹()鹰()眷()套()挽()吻()艰()惹()挚()胧()搁()唉()淋()悠()嘿()蔼()竭()嗡()潺()扭()猬()囫()施()毅()讥()寝()凄()填()裹()撕()仪()割()资()滥()鹿()脂()胯()畜()囵()
枣()
搞()
恍()
霜()详()
逝()
章()
咳()嗽()
塑()
饼()
谱()抑()
挫()
歇()
吉()营()
劈()
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7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8
[关键词]练笔 情境 续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82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感受人间真情,此组的习作内容与此呼应:写一件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可见,编者有意让学生从课文的阅读中习得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方法。
写事,必须把六要素交代清楚。这一要求,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完成。笔者认为此次习作的难点应该落在“关爱”二字上。现在的小学生,虽然大多数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但经过细心观察后还是会有写作素材的,如父母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老师的鼓励等。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将这些琐事写得感人呢?为了突破这一习作难点,我在本组三篇课文的教学中创设练笔情境,让学生从动笔中得法。
《穷人》: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的生活掀开了另一页。第二天起床后,他们面临的困难会是什么?他们将如何带领这7个孩子熬过去?请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着重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真相终于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许还会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穷人》第9自然段的写法把“我”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唯一的听众》:一切在妹妹的惊叫声中真相大白。接下来,“我”会怎么说?怎么想?请发挥自己丰富合理的想象,对得知真相的“我”进行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动作描写。
这三次练笔,我让学生先从早已掌握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练起,继而把《穷人》一文对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述迁移到“我”对残疾青年那善意谎言的无意识破后的心理描写中,接着在《唯一的听众》第11自然段的想象扩写中把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描写共冶一炉。在一系列螺旋式练笔中,学生随文想象,不断回味、拓展文中令人感动之处。
在《穷人》的续写中,虽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都有描述,但比较平淡,只是在情节安排这一点上出彩,这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善于想象。例如,有的学生想象是比较积极的:“……桑娜扶起老人的一幕,被一个富人看到了,他雇请桑娜到工厂工作。从此,渔夫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桑娜帮好几个地主织布,工作量大大增加。渔夫也每天早出晚归,捕获更多的鱼。夫妻俩经过努力,终于攒足了钱买到一张大床,总算如愿以偿。”有的学生想象得比较消极:“尽管可怜的桑娜拼命工作,速度比以前更快,但所挣的钱还是不足以填饱肚子。渔夫因为要捕更多的鱼,所以他出海的次数更多了。最终,他遇上了海难……“战争爆发了!沙皇派兵到处抓男人充军。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和四儿子,还有渔夫,都被抓走了。剩下的三个孩子都染上了疾病,相继死去。桑娜也含着泪水孤独地死去了。”这些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想象,虽然没有对错之分,但我在评讲时会告诉学生续写文章应遵循三大原则:品质不变、主线清晰、情节合理。
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续写中,学生的练笔着力点在心理描写上。如“我忐忑不安地想着:这样好像不好。唉!如果爸爸知道了会不会骂我?是我先做错,揍我一顿也好。”“我的脑袋一下子空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怎么会这样呢?那匹吃着草的马呢?”学生仿照《穷人》第九自然段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我”看到马草时的复杂心情。
以下是《唯一的听众》的续写。
续写例一:
“听到妹妹说的话,我不由得跳了起来,吃惊地喊:‘啊?不会吧?’我忐忑不安地想:天哪!我竟然说她是个聋子。我该怎么办才好呢?要不明早和她说谢谢。不,我现在就去和她说。唉!好矛盾啊!到底该怎么办呢?
‘哥哥!’
‘干……干吗吓我!’我被妹妹吓了一跳。
‘哥哥,我都叫了你三次了,你都没反应,还说我吓你!’妹妹大声说道,‘哥哥,我问你,那个老教授,你是怎么认识的?你知不知道很多人都想跟她学?’
我不安地想:不会吧,那她教我,我要不要给报酬?
我把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妹妹。妹妹说:‘原来是这样!’她叹了口气,‘那你有没有说谢谢?’
‘没有。’我紧张地答道。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说?’
‘明天吧!’我擦了擦额角上冒出的冷汗。
‘哦,随便你吧!’妹妹说完就一蹦一跳地出了房间。”
续写例二:
“我听了妹妹的话后,大吃一惊:‘可是……可是……’我的话就像卡在了喉咙里一样,怎么说也说不出来。我心潮起伏,原来这位‘耳聋’的老奶奶这么厉害。她虽然是教授,但是对我好似锯床脚一样的琴声,不但没有不屑一顾,反而静静倾听,给予我肯定与支持……她为我付出那么多,我一定要回报她。我十分激动,立刻开始行动!练琴,练琴,再练琴!我的手磨出了茧子,磨出了血泡,但我不在乎!每个夜晚,只有一间房还亮着灯,一阵又一阵的琴声悠然飘向远方。
一个晴天,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提着小提琴便往小树林走去。天,慢慢地亮了。鸟,欢快地唱着。这一切,仿佛在为我加油、鼓劲。
老教授来了!我在远处一眼就认出她的身影!于是,我架起琴,立起弓。欢快的乐曲从小提琴里流出来,飘向老教授的耳朵里了。此时,我看到了她脸上的惊喜。一曲终了,我终于忍不住了:‘老奶奶,谢谢您!’老教授的嘴圈成了‘O’形。”
学生通过一系列螺旋式的练笔后,在续写《唯一的听众》时,可以灵活自如地将环境描写及人物描写的方法融合起来,为完成单元习作打下了基础。
在《用心灵去倾听》的课文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材。不少学生在课堂的教学引导中,也尝试着从日常小事中选材。
“因为我是男孩,所以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我单独睡觉。记忆中,每次临睡前,父母都要到我床边帮我盖好被子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而此时,我最喜欢从被子里露出眯着的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缝渐细,透入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然后消失。记忆中,爸爸关门特别轻,妈妈关门特别慢,怕惊扰我的美梦。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是假装睡着的,好让他们早点休息。”
“一次,我和‘贪吃鬼’弟弟去麦当劳……我从洗手间出来,看见我的汉堡包和小吃全没了。我问他:‘我的包和小吃呢?’他爽快地说:‘吃完了。’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生气地揪着他的耳朵。自从那天后,弟弟越来越喜欢去麦当劳,而且胃口越来越大。我觉得十分奇怪。一天,我和弟弟一如既往地去麦当劳。弟弟吃完一个套餐后,说:‘姐姐,我还没吃饱。’我拿钱给他自己买,故意说我要上洗手间。其实我没去洗手间,而是躲在墙角。原来,他买了一个套餐,给了门口的乞丐,然后若无其事地坐回原来的位置上。弟弟呀,你之前为什么不告诉姐姐呢?我悄悄地把眼角的泪花擦掉,然后径直向弟弟走去。”
学生们用一双慧眼,找到生活中那些互相关爱的瞬间,用心定格,便能感动常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米”,把单元习作“煮成一锅香喷喷的米饭”,还难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推荐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11-27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作文07-1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07-2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05-27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11-1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12-0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形近字组词练习12-2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08-2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生字组词06-2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