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24-06-10

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共6篇)

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1

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前一阶段工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2007年以来,市编办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编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调整、规范管理、监督检查为主线,围绕服务做文章,苦练内功抓规范,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机构编制工作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全面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一是制定方案,有序部署实施。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起草《扬州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反复修改完善,并依法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逐级呈报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于2010年2月9日,市委下发了《扬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并于2010年2月10日召开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全面启动实施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二是严格审核,科学开展部门“三定”工作。坚持把好“三道关”。①把好部门职责理顺关。全面梳理部门职责,做到部门之间职责调整符合本地实际,相互衔接。②把好“三定”职责对应关。做到“主要职责”与“职责调整”相互对应;内设机构职责与“主要职责”相互对应。③把好文字表述准确关。要求“三定”规定不照搬照抄省“三定”规定,在保证基本职责不漏项的前提下,文字表述一定要切合本地实际,做到定性、定位准确,理解上不产生歧义。三是密切协作,督促落实。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以市委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严明纪律切实保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通知》,以确保改革期间干部情绪稳定、单位秩序井然、工作正常交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指导和督查,先后6次组织召开全市编办系统政府机构改革业务工作会议,做好政策宣传,指导组织实施,督查工作进度,对各地改革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提出答复意见,确保全市按照省规定的时间进度完成改革任务。经过改革,共取消、下放、转移行政审批管理事项40余项,调整市直相关部门职能33项。撤销议事协调机构2个,政府工作部门综合设置为39个,较改革前精减25%。

(二)认真指导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一是严格审批各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市编办研究拟订了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经市编委领导同意后,指导各地研究拟订了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赴省编办汇报,征求意见后,进行了修改和完善。5月16日,各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在报省编办备案后,由扬州市委批复实施。批复的方案中,我市认真执行了省有关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结合扬州实际,合理确定机构限额。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的政府机构均按24个设置,邗江区按22个设置,广陵区、维扬区按20个设置,改革后,县(市、区)的政府机构总数从213个精减到158个,精减比例达到25.8%。二是规定时限,保证进度。要求各县(市、区)编办明确“三定”序时进度,加强对各部门“三定”工作的督查,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工作任务。各县(市、区)2010年底前均已批复了各部门的“三定”规定。

(三)稳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根据区域自身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将乡镇划分为不同类别,确定不同的机构编制标准。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职能,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将乡镇事业机构综合设置为“五大服务中心”。同时,鼓励乡镇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将所有的行政、事业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进入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服务。二是以编定岗、编岗分离。在重新核定各乡镇人员编制的基础上,预留5-10%编制数用于今后乡镇事业单位补充人员,优化结构。在人员的录用上,采取业务考试、业绩考核和民主测评“三结合”的人员竞争上岗办法,按综合得分的先后顺序确定录取人员。三是规范操作过程,多渠道分流人员。对改革的全过程进行公示,与每一位分流人员及时签订分流安置协议书,防止“分而不流、流而不走”。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同志,由本人申请、组织同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对有一技之长、愿意自主创业的同志,给予政策扶持,享受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实际落聘分流走人的同志,落实分流补偿相关规定。经过改革,全市53个乡镇的行政编制从原核定的3499名,精简为3150名,在2001年的基础上精简10%。乡镇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七站八所”,规范设置为五大中心(1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镇增设一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机构数由2001年改革前的784个精减为281个,减少503个。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由2001年改革前核定的6358名,精简为3461名(含各乡镇的畜牧兽医、水利机构编制),减少2897名,精简46%。

(四)积极做好政府机构评估工作。2011年2月份,召开全市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布置会,全面部署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自查和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总体执行情况评估工作。3月份,按照省编办要求,完成市政府39个部门的自查自评工作,扎实推进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评估。各部门自查自评后,市编办分别对市经信委等8个部门进行“三定”规定执行情况抽查评估,测评满意率达95%。4月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顺利通过省编办检查验收,机构改革评估各项工作得到省编办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组织领导得力,把握政策准确,推进稳妥有序,工作开拓创新,有效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五)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是吃透政策精神,开展清查摸底。采取专题讲解和以会代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央和省文件进行传达学习,根据地方实际,印发《关于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多渠道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认真核查,为清理规范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规范操作标准,稳慎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实施,各工作小组共同对接研讨方案、领导小组界定审核方案、领导小组审定方案。三是清理规范并重,建立长效机制。以清理为手段,以规范为目标,把落脚点放在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上,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清理规范,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数由2821年减少为2594个,降幅为8%,事业编制数由84247名减少为81291 名,降幅为3.5%,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范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六)认真做好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部署的教育、医药卫生等相关体制改革工作。一是强化规划监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参与修改制定扬州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研究解决市医改工作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责配置和机构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编制规划为重点,扎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工作,全市县(市、区)共核定人员编制6497名。认真做好相关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调整工作。二是坚持优化重组,推进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化。通过书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形成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定编标准建议。顺应城市发展规模和层次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初步实现了区与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目标。三是推进文化等行业体制改革工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转企改制工作。做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深化商贸流通领域改革,推动了全市商贸服务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积极参与《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意见》修订完善和《扬州市境外驻点招商暂行办法》修改颁行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招商引资体系建设。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 制机制保障。

(一)协同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一是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机构编制服务工作。认真做好2008年、2011年两次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的区划调整后的体制建设和人员编制划转工作,明确了条块职责关系,划转了相关机构编制,优化整合了资源配置。二是理顺城乡规划权责关系。实行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城乡规划工作水平。三是彰显城市发展特色。彰显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城市特色,整合划转市规划局有关处室职能,内设市政规划管理处,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管网线路、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等规划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二)探索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一是广泛调研,摸清实情。系统了解我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在体制机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实际运转等各方面情况。深入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新城西区等部门,对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方式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征求对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突出关键,把握核心。突出人才智力这一核心要素,鼓励探索与创新开发区人才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积极构筑智力平台,探索适应开发区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方式和培训管理模式,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完善园区各种管理职能,多次向中央及省编办有关领导汇报,做好争取工作,研究批复化工园区成立有关处室等多个事项,为促进园区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提供 了体制机制保障。

(三)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是认真仔细研究有关政策。专程赴江都,与当地市委、市政府就小纪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进行专题组织部署。指导江都市编办、小纪镇开展调研,起草试点方案。二是精心制定试点方案。积极研究试点过程中涉及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推动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破解城乡统筹一体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难题,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试点方案及时、逐级上报省、市政府并顺利获批。三是加强指导督查。方案获批后,积极指导其做好管理体制调整、机构组建等实施工作,为小纪镇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注重规范,科学配置,积极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创新。

(一)源头规范,着力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文件宣传和制定工作。积极开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中央编办、监察部联合颁发《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央编办发[2007]5号)等政策文件的学习宣传工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了《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与控制,严格防止机构编制增长膨胀,推进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市编委名义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全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县(市、区)机构编制报批事项、审批权限、报批程序和工作要求的通知》、《关于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源头上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根据省编办《关于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报批程序的通知》精神,对全市相当于本级人民政府市副局级及其以上级别的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批文、编制和实有人数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收集整理,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别建档,实行单独台帐管理。

(二)审核前置,扎实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编印《扬州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指南》,供各单位和工作人员学习参考。制定出台《扬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办法》,将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备案工作置于工资福利审批工作之前,增强了实名制工作的推进力度。目前,全市共有8万多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2011年办理《机构编制管理证》信息联动变更、数据库备案近3000人次。

(三)问责追究,积极提升“三责联审”实效。发挥群众的源头参与作用。通过审前公示、问卷调查、民主测评、座谈访谈、情况通报和举报受理等形式,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评判。2011年共联审10个单位,涉及机构编制责任审核的7个部门8人次。纠正机构编制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把握各个环节,掌握联审对象的履行职责、工作实绩、执行规定、规范操作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审核中发现的个别单位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混用和使 用编外用工行为,及时进行剖析纠正。

(四)强化监管,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着力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申报材料的受理、审核、核准、通知、复核等步骤,把好各个环节,规范操作流程;着力规范工作内容,为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情况的单位设计了统一的相关证明,既简化了工作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单位;着力规范工作方式,将推进登记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作为提升工作品质的重要手段,积极宣传,组织业务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登记管理工作的网上提交率一直保持在100%,年检率及年检合格率均为100%。

(五)夯实基础,全面加强编办自身建设。以全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为载体,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学习、强素质,建机制、求突破,重实践、提效能,扬正气、促廉洁,引导激励全办干部在建设“三个扬州”征程中创一流服务、争一流业绩,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全办上下形成了作风建设与业务建设良性互动、双向促进的良好态势。

回顾几年来的编办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机构编制部门的作为有待进一步发挥;扎根基层、服务部门,机构编制部门的宗旨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1]32号)文件精神,紧紧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构建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三个扬州”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统筹谋划“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

(一)找准定位,着力加强对市“十二五”规划的学习研究。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市“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三个扬州”建设,找准围绕中心、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深入研究推动“三个扬州”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紧迫问题。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深入研究省直管县试点等深层次问题。深入研究和破解制约各类经济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行业体制改革问题。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机构编制部门推进“三个扬州”建设的具体措施。

(三)立足当前,着力为项目建设推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紧扣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目标要求,切实做好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工作。研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园区发展对机构编制的新要求,努力提供机构编制服务,促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园区发展转型升级。按照市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要求,审慎细致做好职能调整、机构设置、编制核定等工作。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完善我市文化管理、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加强扬州古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按照市政府组建扬 州金融综合服务市场的决定要求,做好相关机构的职能划转、人员编制调整工作。围绕平安扬州建设的要求,做好政法部门的机构编制调整和充实,促进政法队伍建设。

(三)着眼长远,着力机构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按照市政府相关要求,主动介入,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有关事项如何科学设置建言献策,以进一步厘清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快速顺利推进。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统筹谋划“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着眼于解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明确推进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优先顺序;着眼于破解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事业发展需求这一难题,研究探索管好管住机构编制的新途径新办法;着眼于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研究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二、围绕关键环节,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稳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改革试点。根据《江都区小纪镇经济发达镇试点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积极指导组织实施,做好管理体制调整、机构组建等工作。重点围绕权限下放与承接,做好试点镇综合执法局和便民服务中心组建工作。通过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试点镇正确履行职责,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学习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关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市)试点工作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今后做好直 管县体制改革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理顺城区区划调整相关机构编制事项。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城区区划调整的统一部署,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做好市直机关、邗江区、广陵区职能、机构、编制的调整工作。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确定市直机关和调整后行政区域的功能定位,适度下放管理服务事权,适当调整机构编制配置,以利于优化政区布局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促进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做好中央、省、市部署的相关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配合做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司法机构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等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及时做好工商、质监机构调整为地方管理的相关机构编制工作。

三、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在完成清理规范工作的基础上,对清理后保留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作相应调整,对事业单位的职责、机构名称、机构规格、编制结构、领导职数等方面作重新确定,实现事业单位“三定”方案全覆盖。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并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类型。

(二)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转行政”的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做好相关改革工作。对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管理,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的事业编制只减不增。

(三)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按规定注销转制单位的事业单位法人,核销其事业编制。

(四)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法人治理结构新模式。

(五)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重点研究解决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机构编制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对照上级关于卫生、教育等机构编制标准做好机构编制核定工作。在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编的基础上,做好机构编制的跟踪和后续管理工作。协调做好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调整工作。积极适应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及时研究解决中小学校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幼教机构编制工作。

四、围绕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管好管住机构编制。

(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本 届政府不再增编,要布告周知,严格执行”的重要批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11〕22)号精神,切实加大管控力度,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行政编制,严禁在批准的行政编制规模之外搞自定编制。对部门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明确过渡时限,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化。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扬编〔2011〕6号)、《关于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扬编〔2011〕8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事项审批权限和程序。

(二)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和办法。继续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总体思路,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编制潜力,实现人员编制效益最大化。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加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调整力度,多减少增,保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需求。不断加大对编制规模、类型、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管理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省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依托省编办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做好全市编办系统接入党委专网各项工作,实现全市机构编制部门互联互通。建设全市机构编制统计与实名制信息数据库,为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丰富完善市编办网站,打造机构编制工作信息交流平台,为宣传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发布信息以及信息公开等提供支撑。

(四)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以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 作为契机,以做好登记管理工作为抓手,规范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审计、登记资格审核及印章管理;积极探索管理与登记工作并重的工作方法,以是否在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为重点,强化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管职能;加强真实性审查,逐步建立登记管理事项实地核查、年度报告书及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开制度,为全市事业单位的正常、规范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做好有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民办教育机构实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五)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基础性和把关作用,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实名制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将实名制管理是否落到实处作为“三责联审”等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单位在机构编制事项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维护实名制系统,保证实名制系统信息的鲜活有效,从而为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完整准确的参考资料。按照区划调整和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内容做好实名制系统内相关机构的调整。加强与省编办的联系沟通,实时关注省编办关于升级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安排,做好升级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相关准备工作。

(六)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加强与组织、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开展“三责联审”工作,注重评价现有机构编制能否得到科学合理使用,是否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在继续做好编制使用、职数配备、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落实等审核的基础上,深化对单位职能履行情况的审核。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构建有效严密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五、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动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

(二)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巩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成果,加大机构编制工作政策法规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政策法规运用水平。把制度建设作为机关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继续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把基本数据、基础台帐、工作制度、网络建设、调研宣传等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责任,明确要求,抓实抓好。

(三)加强沟通协作。加强对县(市、区)编办的服务与支持,加大对其的业务指导力度,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推进与各省辖市编办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横向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综合约束力。

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2

1 广州市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现状

1.1 党组织建设情况

广州市由市卫生局和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的民营医疗机构共1059家,包括65家民营医院、949个诊所和门诊部、45个民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党章》有关“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要求,截至2010年,有14家市卫生局发证的民营医院建立了党组织,包括党总支1个、党支部13个,实现了应建尽建的目标;由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应建党组织的单位有74个,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有14个,均为党支部,占18.92%,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单位有60个,占81.08%。党组织隶属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隶属于单位所在的街道党组织,占82.14%;二是隶属于所在区(县级市)卫生局或公立医院,占10.71%;三是隶属于企业或社团组织党工委,占7.14%。

1.2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由市卫生局和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的1059家民营医疗机构共有职工13 690人,党员总数为719名,仅占5.25%。但由于种种原因,民营医疗机构中不少的党员不愿意亮出身份或把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单位,所以党员统计结果不够准确。党员组织关系归属有四种情形:一是党组织关系转入了单位党组织,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二是组织关系留在原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尤其是离退休党员一般都把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参加原单位离退休支部的组织生活;三是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在街道党工委或人才交流中心的临时党组织;四是有“门袋党员”现象存在。

1.3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广州市理顺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能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开展活动,党组织和党员能发挥一定作用。

1.3.1 组建“两新”组织党工委,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比较清晰

2010年初,广州市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设在市民政局。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了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同时明确了“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统战部门、工商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和“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登记管理机关牵头、业务主管各负其责”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改变了以前“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混乱、管理职责不清的局面[1]。

1.3.2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已建立党组织的民营医疗机构能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并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重要理论学习教育内容传达给党员。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强化了责任意识,自觉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例如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多次组织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为困难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在为2008年四川汶川和2009年青海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过程中,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党员积极捐款、奉献爱心,仅广州复大医院一个单位就捐款了950万元,体现了民营医院的社会责任感。

1.3.3 党员能坚持理想信念,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党员具有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本次调研问卷统计结显示,69.6%的党员认为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好”或者“比较好”。大部分党员对自身政治身份是比较自豪的,能坚持正确的入党动机,58.8%的人员认为“当党员很光荣、很自豪”,55.6%的人员对参与党组织生活“积极主动、热情很高”,41.6%的人员“党组织有要求就参与”,80.8%的人员认为入党的主要原因是“对党的信任和向往”。

2 广州市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 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党组织覆盖面小,组织机构不健全

广州市由市、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的民营医疗机构应建党组织的有88家,已建党组织28家,占31.82%,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单位有60个,占68.18%。在部分已经建立了党组织的民营医疗机构中,也存在着党组织机构不健全、未能按时进行换届选举的情况。

2.1.2 党员流动性大,归属感比较差

民营医疗机构中党员普遍存在着关系转不来、分布广而散、流动转走快、人员组成杂等问题,对党员教育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党员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使党员较难对党组织产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日渐淡漠。

2.1.3 党务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培训和学习

广州市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务工作者都是兼职,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绝大部分既缺乏党建工作的经验,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54.8%的党员认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中最应加强的工作是“加强并改进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2.1.4 党建工作落实不够,组织生活不正常

民营医疗机构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性比较严重,党建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党建工作的时间、地点、经费、人员等方面都难以落实,42.8%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员认为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能满足需要[2]。不少单位党员组织生活不正常,36.4%的党员“偶尔参加”或“从来不参加”党组织生活,61.20%的党组织党课教育是不定期的,78.4%的党支部“不定期召开”、或者“很少召开”支部会议。

2.1.5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没有找到党建L作在民营医疗机构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与单位中心工作脱节,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没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少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员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主人翁意识不强,抱着做一天算一天、做好业务工作就行了的想法,不愿在其他方面“出头”、争当先进。

2.2 影响党建工作成效的原因分析

2.2.1 主观上存在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错误认识

民营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党建存在“淡化论”和“可有可无论”,认为民营医疗机构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最重要是发展好业务,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没必要建立党组织,打上“政治色彩”,同时怕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和制约,削弱自己的权威。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认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好党员,只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必介入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单位重大问题决策,党务人员应该兼职化、组织生活应该业余化。

2.2.2 客观上影响民营医院党建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是目标不一致。民营医疗机构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而党建工作的目标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种工作目标表面上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处于尴尬的处境[3];二是政策支持不够。虽然党和政府近年来对“两新”组织党建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对其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不够,民营医疗机构等“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职责、功能和工作目标仍然不清晰,缺乏政策上的支持;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医疗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党政工“三驾马车”的管理格局不同,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缺乏保障,对不是共产党员的经营者,党纪的束缚也无法实施,党组织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3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1.1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其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重点[4]。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做得扎实,就能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巩固党在这一领域的执政地位。

3.1.2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将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与措施。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办医体制。”同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和加快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措施。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民营医疗机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必将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3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是支持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担负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的重任,只有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团结凝聚员工积极进取,引导院方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民营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促进民营医院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

3.2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的具体方法

3.2.1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要因地制宜、大胆的创新,灵活的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常见形式建立党组织。对于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但党员人数缺乏,暂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民营医疗机构,可选派党员联络员和政治指导员,指导其开展党建工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的区(县级市),可以由区(县级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牵头、卫生局协助,建立辖区内民营医疗机构联合党工委,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6]。组建党组织的同时必须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使党建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

3.2.2 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要完善党员接转程序及工作制度,采取“进出必登,凡登必核”的工作制度,对于愿意转组织关系的,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工作单位,争取对每个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情况都能做出详细的书面记录;要建立党员名册并及时上报,最终实现在全市建立民营医疗机构党员信息库的目标,同时要定期更新党员信息的制度,及时掌握党员动态,指导党组织组建工作;要健全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收缴党费,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要做好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将业务骨干发展成为党员;要加强对党员的宣传教育,向所有党员配送学习资料;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锻炼,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员意识,增强组织归属感[7]。

3.2.3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一方面要结合民营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变大呼隆式的大张旗鼓的行动为潜移默化的行动,变大型集中的活动为小型分散的活动,甚至可以尝试网上宣传教育等形式,坚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8]。另一方面是要将党建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要通过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引导民营医疗机构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倡导技术革新、岗位技能竞赛,加强对技术骨干的培养,提高职工的医疗技术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发挥党员模范示范作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为单位建设贡献力量,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找到有利于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参与各种公益性质活动,利用行业优势服务群众,努力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9]。

3.2.4 建设党务干部队伍

全面开展民营医疗机构等“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调查登记,通过公开招募、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督促配优配齐党务工作者;各级社会组织党工委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指导,帮助民营医疗机构党务工作者转变角色、熟悉业务,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培训相结合和以行业为单位培训相结合,以论坛讲座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务工作者开展轮训,培训合格颁发资格认证证书,促进党务干部专业化;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和考核,使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有关要求将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通过对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党员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掌握其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医疗机构,党建,研究

参考文献

[1]许艳明,丁杰民.姜堰市民营医院党建工作探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6):442-443.

[2]陈允钰,王庆民.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再认识.实事求是,2002,1:26-28.

[3]孙锦善,张建军.加强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建议.企业党建,2010,11(3):27-28.

[4]杨爱兵.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思考.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0,1(21):89-90.

[5]柳杨.基层医院党建工作现状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7.5 (9):34-36.

[6]孟令国,高飞.民营企业党员组织观念探析.鸡西大学学报, 2008,8(2):75-77.

[7]张雪娇.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24-27.

[8]杨久华,郑伟.论私营经济党建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制度建构.理论学刊,2008,(1):27-30

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3

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县编委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基本方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部门工作高效推进和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我办突出这一工作重点,按照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明确要求和统一部署,结合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了实处。

(一)构建良好的工作机制。针对机构编制系统理顺的实际,年初,我办及时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编委办主任对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分管副主任对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股室和每名党员、干部根据职责分工,对各自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从而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党政齐抓共管、各股室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二)认真落实工作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县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办机关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党风廉政状况。结合编委办实际,认真制定了县编委办2011 -1-

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我办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了各股室,逐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部门一把手,既是单位的法人代表,同时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纠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重大问题能做到亲自过问、亲自抓,能够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分管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执行党内监督和党务公开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凡重大事项,都能做到集体研究再作决定。同时,严格管理干部队伍。一是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入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名党员干部认真做好对照检查;二是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作为干部年终考核、后备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三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作为每周干部例会的必讲内容,认真组织干部学习相关文件和纪律规定。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我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能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坚持从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入手,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一是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制定了学习计划,建立了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集中学习,抓好形势和政策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必胜的信心。二是积极开展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活动。

按照镇纪发„2011‟9号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知识测试活动。三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我们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等法律法规和领导讲话精神。同时,为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结合编委办工作实际,组织全体干部重点学习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每名干部敲响了警钟。在学习方式上,我们采取领导干部讲党课、干部集中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等方式,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我们坚持把抓制度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落实年”活动,着力抓好新颁布的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十项制度”,主要领导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带头执行并管好班子成员、管好干部队伍和亲属子女,为广大干部职工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今年以来,我办未出现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的现象;二是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出发,通过健全制度,切实规范干部言行,筑牢警示训诫防线。自编委办独立运行以来,先后建立了定期谈话制度、党风廉政

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等、财务管理制度、失职责任追究制度、效能投诉和考评制度等9项制度,切实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了工作运行;三是进一步完善其他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程序、简化机关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努力,机关工作纪律得到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部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我办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少数同志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领导的事,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廉政教育方面,由于部门刚刚独立,人少事多,我们主要采取自学的方式进行,抓学习的方式不够灵活,廉政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办工作实际,抓好工作任务的再分解、再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理论的引导和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与宣传,全面理解和把握政策法规,增强全体干部依法行政、自觉遵守纪律的理念。三是积极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在严格执行中省市县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一套适合部门特点,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4

各区、县级市党委、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中共广州市委交通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二○○一年八月九日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中共广州市交通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广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字„2001‟4号),保留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简称市交委);保留中共广州市交通工作委员会(简称市交通工委);与市交通委员会合署办公,负责本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和干部管理工作。市交委是市政府主管全市交通行业的工作部门;市交通工委是市委的派出机构。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的职能

原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承担的城市公交、出租车、轮渡等行政管理职能。

(二)转变的职能

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解除与所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再直接管理所属企业。

(三)增加的职能

负责我市各类停车场及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的行政管理职能。

(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1.保留审批的事项:(1)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立项;(2)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3)市内道路客运班线;(4)市管地方公路工程项目的报建及开工报告;(5)公共交通线路调整。

2.保留核准的事项:(1)汽车摩托车维修岗位培训资格;(2)机动车加强员培训业经营许可证;(3)汽车摩托车维修行业技术审查合格证;(4)联运经营许可证;(5)营业性道路运输车辆投放额度;(6)跨省际、省内道路客运班车线路;(7)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8)公共交通驾驶员服务资质;(9)公共交通车辆营运条件;(10)公共交通企业经营资质。

3.保留审核的事项:(1)路桥收费项目立项设站、收费标准及价格调整;(2)地方公路网规划;(3)公路建设从业单位资信登记;(4)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及服务业;(5)公路工程(交通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资质;(6)国道、省道公路工程项目开工报告。

4.转移的事项:开办的交通工种等级培训业务,转移到市劳动局。

5.取消的事项:(1)港口、车站无主货物处理;(2)公共交通运力调整;(3)公共交通站场配置;(4)公共交通车辆广告设置及幅面;(5)出租小客车经营权转让、变更及抵押登记。

二、主要职责

(一)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交委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邮电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订全市交通行业和协调制订邮电行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并组织或监督实施。

2.制订全市交通行业和参与制订邮电行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重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港口、航道、公路、道路客货运站场、城市公交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3.组织、协调广州地区综合运输的衔接和重点物资运输、重大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运输。

4.会同物价管理部门研究制订交通行业的收费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国家有关交通规费和国家代征税的征收及稽查工作。

5.负责广州地区城市公共交通、公路运输、搬运装卸、运输服务业、汽车租赁、营业性客货运输站(场)、各类停车场及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机动车维修业及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的行业管理。

6.指导、协调广州地区港口、公路路政、水路运输、邮电行业管理工作。

7.审核全市公路收费站的设置、公路建设从业单位资信和公路工程(交通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资质。

8.组织制订我市交通行业和协调制订邮电行业的科技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交通系统和协调邮电行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开发、环境保护;组织、协调交通系统的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审定工作;管理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管理道路、水路交通无线电通信。

9.组织、协调交通系统企业改革,引导交通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10.组织、协调交通系统各单位的外经、外事工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业务的合作与交流。

11.管理、指导交通系统的安全工作;协调海事部门管理好水上交通安全。

12.受市政府委托管理广州地区交通战备工作。

13.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市交通工委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本系统的工作任务,提出党的工作规划及工作安排。

2.负责本系统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

3.负责本系统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管理工作;协助市委管理本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市管干部。

4.负责本系统直属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5.负责本系统统一战线工作。

6.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这些组织依据法律、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7.承办市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交委、市交通工委设14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工委办公室(合署办公)

负责组织、协调市交委、市交通工委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市交委、市交通工委重要活动的组织和重要文件的起草;负责文秘、政务信息、提(议)案、地方志、办文督办、档案、机要、保密工作;负责机关后勤和行政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负责指导、监督广州地区交通、邮电系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邮电的法律、法规、规章;组织草拟或审查地方性交通、邮电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组织或监督实施;指导广州地区交通、邮电系统的法律事务、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承办委机关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负责市交通、邮电系统的普法和调研工作。

(三)规划建设处

拟订我市交通行业和参与拟订邮电行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交通专项资金使用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交通基建行业规章、标准、规范、定额;审查大中型交通建设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含概算)和预算;组织大中型交通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综合协调、检查、督促工程实施并组织竣工验收;负责市管地方公路工程项目的报建及开工报告;负责审核公路路桥收费项目立项设站、收费标准及价格调整、地方公路网规划、公路建设从业单位资信登记;负责审核公路工程(交通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资质;负责国道、省道公路工程项目开工报告;协调市公路局做好路政管理工作。

(四)运输协调处

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公共客运交通、轨道交通、管道运输的衔接;组织重点物资、紧急客货运输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运输;会同铁路部门管理铁路专用线和铁路道口;指导、协调、监督港口、航务管理部门做好广州地区港口、码头(泊位)的行业管理工作;协调市航务管理局做好水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

(五)综合处

指导交通系统的企业改革和管理工作;负责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行业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交通行业的收费标准;负责交通、邮电全行业的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预测工作。

(六)客运管理处

负责草拟广州地区道路旅客运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审批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公路客运、公用型客运站(点)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核准从业人员的资格;负责公共长途客运车辆投放额度和线路开行(调整)、班车入站的核准或审批;核准公共交通车辆营运条件;负责客运专项经营权的组织实施工作;审核外商投资道路客运业及服务业;管理和培育道路客运市场。

(七)货运管理处

负责草拟广州地区道路货物运输、物流及联运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审批道路货运、搬运装卸、货运服务、各类停车场、物流业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核准从业人员资格;核准联合运输联运经营许可证;核准道路货物运输车辆投放额度;负责货运专项经营权的组织实施工作;审核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业及服务业;管理和培育道路货物运输市场。

(八)车辆技术管理处

负责草拟广州地区汽车摩托车维修、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道路运输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立项审批;核准汽车摩托车维修行业技术审查合格证和岗位培训资格;建立和实施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广州市机动车检测、维护制度。

(九)科技管理处

负责草拟广州地区交通、邮电系统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或监督实施;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及对科技成果项目的立项审批;协调管理交通、邮电行业的环保、技术标准、技术专利、质量、节能工作;负责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指导、管理交通行业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组织管理道路、水路交通无线电通信。

(十)安全监督处、保卫处、武装部(合署办公)

负责指导、监督、检查交通、邮电安全生产管理和“三防”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负责道路、水路运输安全整治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组织、指导协调交通、邮电系统的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小区);指导市交通、邮电单位的武装、保卫工作;组织、协调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武装、保卫工作;拟订民兵、预备役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征兵工作。

(十一)财务处

负责管理交通规费及专项资金;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经费支出管理工作;对市各区、县级市交通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业务监督和指导;筹集、管理、运用交通建设资金。

(十二)宣传教育处(机关党委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

负责指导本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政治思想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协调本系统事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本系统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配合有关部门抓好纪律教、法制教育,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务和政治工作;领导和指导直属单位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负责抓好本委计划生育工作。机关党委办事机构设在宣传教育处。

(十三)组织处、人事处(合署办公)

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福利、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工作;负责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任免工作;会同宣传教育处组织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办理出国、出境手续;办理港澳航线船舶船员配额审批船员证政审;指导本系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协助管理本系统属于市委管理的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直属单位的领导人提出考察、使用意见;负责审核本系统直属单位党总支、支部的设置;负责党员发展工作;会同宣传教育处组织系统基层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统战、侨务、对台工作。

(十四)纪工委办公室、监察室(合署办公,挂审计处牌子)

负责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和信访工作;指导、协调交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审计监督各种交通规费、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负责直属单位的内审工作;指导交通系统的审计工作。离退休干部管理处

负责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和参加政治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休养和用车等服务的安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离退休干部的丧葬和善后处理事宜;负责对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进行检查指导,并转发和传达有关文件;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事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交委、市交通工委机关行政编制94名。其中主任1名(兼工委书记),副主任4名,工委副书记1名,纪工委书记1名;正副处长(主任)31名。

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12名。

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9名。其中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正副处长3名。

五、其他事项

(一)广州市公路管理局由市交通委员会管理,受市政府委托行使公路路政管理职能。

(二)广州市航务管理局由交通委员会管理,受市政府委托行使水路运输管理职能。

20220409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256号 2006年10月12日)

各银监局(西藏除外):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陈年旧案得以集中暴露,1-8月全国案件自查发现率达到76%。但是,各地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持续高发,重大、特大案件频发,案件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各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第九次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现将当前需要落实的几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大力度,在深挖陈案的基础上严控新案

各银监局要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时传达贯彻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第九次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治理措施到位,案件查处到位。各地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排查案件,充分暴露陈案,坚决控制新案,加大查处问责力度,着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各地要认真组织完成案件专项治理大检查,对重点地区、重点机构实现自查、省联社交叉检查、监管部门抽查“三覆盖”。督促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年末前,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陈案充分暴露。各地要把防范新案作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抓出成效。银监会将加强对新案高发省份的督查和考核。

二、集中治理,采取针对性措施

各地要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查防措施和办法。一是针对信用社主任作案较多的情况,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明确权责,对主任形成有效制约;实行异地交流;实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实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逐步推行全员岗位资质认证制度,实行主任持证上岗。二是针对信用社干部职工因黄、赌、毒、炒股、经商办企业等引发案件较多的现状,可采取排查“九种人”(见附件)的方式,全面掌握干部职工队伍状况,加强对干部职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不良行为处理办法,对干部职工参与赌博、经商办企业或为家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等违规行为一律严肃处理。三是针对假冒名贷款案件较多的现状,完善由借款人本人在柜台领取款的流程,严格会计、出纳人员的职责,建立贷款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发挥制衡监督作用。四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引发案件的现状,建立精细化管理流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可推行外科手术式作业检查方式和“格式化、作业式”(见附件)监督检查及处罚办法,建立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对会计、出纳等重要岗位要坚持定期轮岗、强制休假;建立一般账务定期内外核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库碰库和重要凭证管理制度等。

三、彻查严处,加大问责力度

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银监局实行局长负责制;省联社和省级农商行、农合行实行理事长(董事长)、主任(行长)负责制。对案件高发、频发省份的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高管人员实行问责。

对已发案件,案发单位必须全力以赴彻查,在案情清楚、厘清责任的情况下,适时追究作案人、相关人员和领导人员的责任。对新发案件,要严厉查处,从重处理。对重大案件,上追两级领导人员的责任。凡发生百万元以上大案、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开除直接责任人,其中票据诈骗案件主犯和从犯一律开除,绝不姑息。凡2005年及今年上半年发现的案件,要多做工作,争取在十月底之前查处完毕;今年七月份以后发现的案件,原则上要在三个月内查处完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引进管理责任承诺制,因管理原因造成重大案件的,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引咎辞职。

四、强化内控,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健全制度体系,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从内部约束机制上消除引发案件的内在因素。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特点,要着重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配套与联动:一是基层信用社主任定期异地交流制度与会计主管的委派制并行与联动;二是建立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上挂下查的稽核监督体系,规范稽核工作流程,与加强对审计问责制度建设的配套和联动;三是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制度,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召开公开处理大会、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联动;四是严格问责,实行行政处分与经济处罚联动,但要防止以罚代惩;五是加强员工管理,推行领导对员工的“家访制”、与家属签订承诺书等办法,实行对员工8小时以内的管理和8小时以外的行为监督联动;六是对员工不良行为的排查与企业文化建设联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五、依法行政,切实加大监管力度

企业办公室工作计划及工作思路 篇6

2011年公司办公室继续以提高素质,强化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公司的工作中心,狠抓工作作风和工作质量,努力争创学习型科室、服务型科室。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党建工作计划

1、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每个支部至少2名。

2、做好党员发展对象的推荐、测评、培养、政审等工作,完成全年党员发展计划。

3、进一步完善基层党支部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保证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4、抓好党校建设,做好党员培训工作。

5、“

七、一”期间开展一次以歌颂党、弘扬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

6、制定方案,开展好“党员先锋岗”活动。

二、宣传工作计划

1、理顺公司宣传报道网络,加强领导和管理,使宣传内容更加丰富,贴近员工,提高《xx新闻》的水平。

2、结合公司实际,强化公司形象宣传工作。重点理顺公司内部的标语、宣传口号、标牌、宣传栏、公告栏等使用公司统一色、统一尺寸等。

3、通过专业协会和其他媒体等渠道做好产品、企业形象宣传工作。

4、配合公司其他部门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如:公司重大活动、题材的新闻报道策划;联络、接洽公司外新闻单位来公司采访、选材;归口管理各部门对外宣传报道的宣传口径等。

三、群团工作计划

1、制定计划措施,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使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

三、八”、“

五、四”、“

十、一”期间各组织一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3、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制定方案,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先锋”等活动,做到覆盖面广,效果显著。

1、从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入手,结合公司实际,在组织好研究、探讨的基础上,成立公司治安保卫大队,健全、完善公司安全保卫系统。

2、做好安全保卫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思想、业务素质,维护好公司办公秩序、生产秩序。

3、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健全组织,开展好工作,加强综合治理目标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做好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场所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注意发现治安隐患,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整改。

5、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制定消防器材的配备计划,定期检查、落实消防器材的使用、更新工作。

五、档案管理 工作计划

1、对档案室及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整顿,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统一管理公司的文书、科技、会计等各类档案,并督促、指导各归档部门按规定进行立卷归档。

3、组织学习档案管理业务,不断提高兼职档案员的业务能力。

六、环境卫生管理 工作计划

1、重新 规划公司绿化区域,并组织实施。做好公司内绿化带、青草、灌木和树木的管理工作,定期浇水、施肥、喷药及修剪树木。

2、重新划分公司内卫生区域,制定标准和考核办法,按现场管理要求进行管理考核。确保公司内公共场所清洁卫生,保持地面清洁、无积水、无杂物、无堆积物。

七、后勤管理工作。

1、对卫生室、伙房、招待所、水炉、宿舍等继续进行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员工。

2、管理维护好公共设施,确保公共设施不被损坏。

3、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对自行车、摩托车、及外来车辆等,实行定置管理,保持车棚卫生清洁,车辆摆放整齐。

4、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结合季节特点,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办公室主要负责公司公务用车的日常管理和调度工作,公司用货物运输车辆的租用工作。2011年主要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车辆规范化管理,建全台帐,合理调度,制定详细的车辆使用消耗定额,并进行严格管理。

2、做好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确保行车安全,文明驾驶。

3、做好公司货物运输车辆的租用.工作。重点根据市场价格与物价部门修订好租用运输车辆价格,做到与市场接轨。

九、办公室其它工作计划

1、推行“5s”管理,制定标准和措施,按现场管理要求进行管理考核。

2、做好行政公文的编号、打印、复印及收发、登记、呈批、传递、催办、清退、立卷、归档工作。

3、服务热情,细心周到地搞好接待工作。保持办公室、会议室卫生清洁。

4、抓好通讯费用管理,根据公司具体

情况修订定额,落实到部门。

5、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对各分公司、部室办公用品经费实行定额管理,纳入考核体系。

上一篇:二年级品德与法制总结下一篇:经济开发区企业2010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