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2024-11-07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共9篇)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1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分类:小学语文六年级

2010-11-25 12:15阅读(4909)

六上第三单元测试卷1

A基础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找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侍候(shì sì)攥紧(zuàn zhuàn)拎起(līn līng)

鼻涕(dì tì)膳食(sàn shàn)豌豆(wān wǎn)

2.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Tān huànyāo hemiǎn tiǎn

()()()

Jǐn shènchuí dǎxù dāo

()()()

zī yá liě zuǐbào nù wú cháng

()()

3.辨字组词。

描()誊()迪()版()

瞄()誉()笛()板()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短文中的错误。

星期天,来到山上,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同到山上采映山红。一眼望去,盛开的映山红有红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非常美丽。我被这美丽的花海吸引住了。

正当我看得出神,突然,一个小伙伴大声嚷到:“喂,你还呆在那里干什么?这么美的花,你还不多采些回去?”我赶紧采起花来,这才回过神来。不一会儿我就采了一大捆。

二、读读背背

1.填一填,背一背。

为人子,方少时。——,——。能温席,——。——,——。能让梨,——。——,——。——,须继承。——,——。

2.读一读,背一背。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

三、想一想,写一写

本单元课文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真挚的亲情。结合课文想一想,这些文章的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把你的感悟像丫丫同学一样写一则日记。注意书写格式。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2

师: (提起鸟笼) 你们看这只小鸟, 它的名字叫相思雀。

生:老师, 它会叫吗?为什么不发出一点声音呢?

师:相思雀在听到同伴的召唤时, 才会鸣叫, 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 特别动听。现在,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只小鸟, 想一想它此刻在想什么, 或者想说什么, 写成一段话。 (生写作, 师巡视、指导, 十分钟后)

师:谁先来读一读?

生:天啊, 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来了这么多会说话的大树, 太恐怖了!小鸟害怕地想。这时, 有一只大手伸到它的头顶上, 小鸟颤抖着翅膀, 想要冲出牢笼。

师:写得真有趣!小鸟不知道人类是什么, 还以为是会说话的大树呢, 充分地表现了小鸟恐惧的心理。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老师说, 这只棕色的小鸟叫“相思雀”。它在笼子里蹦来蹦去, 它一定是在想:为什么要把我关起来, 我要出去, 去找我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们。人类啊, 快放我出去!唉, 可爱又可怜的小鸟。

师:你写得很好, 结尾与第一句话还递进了。猜到小鸟的想法后, 就从可爱的小鸟变成了可怜的小鸟。你的组织安排能力真强。

生:出口在哪里, 那通向自由的出口在哪里?小鸟在笼子里飞着, 撞得头都晕了。只要生命的火焰还在燃烧, 我就不会放弃。黄金做的牢笼也不如葱郁大树上树枝搭的房子, 大自然才是我的家。小鸟积蓄力量, 又一次向笼子撞去。

师:这个片段写得太好了。我们大家看到小鸟在笼子里跳, 都知道它想要出去, 可这名同学却没有直接写小鸟想要出去, 而是用一句“出口在哪里”代替了这句话, 并且逐步加深语气, 又强调出口是通向自由的出口。虽然并没提一句小鸟想要出去的话, 但这一段里的每句话都能表现出小鸟渴望自由。

师:同学们, 你们瞧, 我们不是小鸟, 却能听到小鸟的心里话,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生:不神奇, 只要仔细观察, 从小鸟的样子上就能感受到一切。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山雀》, 作者也听懂了小鸟的话,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细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师:课文读完了, 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有什么含义吗?

生:没什么含义呀, 不就是写小鸟的对话吗?

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思考, 这篇课文可有深刻的含义呀。在总结含义之前, 你们先回答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听懂小鸟之间的对话呢?

生:和我们一样, 作者认真观察后, 根据实际情况猜测的。

师:你说一说, 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生:用望远镜看的。我是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知道的, 他观察了很久。

师:你很细心。你们谁能说说, 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久呢?

生:文章中有好几个地方写到作者等了很长时间, 所以能看出他观察得久。

师:对。还可以从哪些话看出来?

生:原来大树上没有洞, 但小鸟为了找虫子, 把大树啄出了洞, 可见是花了一些时间的。

师:你回答得对。啄出一个把整个身子都能藏进去的洞, 至少也要半个来小时, 作者一直都在举着望远镜耐心观察。

生:从小鸟飞走这一现象也能看得出作者观察得久。小鸟都飞走了, 他还在看。

师:说得对。只有这么长时间地观察, 这么认真地感受, 才能知道小鸟在说什么。可是, 为什么作者能有耐心观察这么久呢?

生:因为他喜欢小鸟, 热爱大自然。

师:用一个字来说, 就是爱。因为爱, 所以作者眼里的山雀已经不是鸟, 而是一种人了。请你们仔细阅读两只山雀的对话, 想一想山雀是哪种人?

(生阅读课文, 思考, 师板书:小孩、少年、青年、老人)

师:你们认为山雀是哪一种人?

生:少年。

师:小孩和少年这两种人不好区分。小孩的特点是天真幼稚, 少年已经懂事了, 主要特点是淘气。你们看, 小山雀只顾着吃食物, 尾巴露在外面都不知道, 等到作者走过去捂住洞口的时候, 它竟然装死, 以为用自己的幼稚骗局可以骗过高智商的人类。所以, 你们再认真读一读小鸟的对话, 更准确地说, 小鸟是哪类人?

生: (恍然大悟) 小孩!小孩都是这么天真幼稚。

师:我也觉得山雀像小孩, 而且还是小小孩。只有小孩才会有这么童稚的行为, 当危险还没解除时, 它竟然伸着小脑袋看周围的一切。

师:那你们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哪种人呢?

生: (毫不犹豫) 少年!

师: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好奇心很强, 有点儿淘气, 竟然“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 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 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师:哈哈, 说得真好, 这确实是少年的特点。

生:老师, 我认为作者可能是一位老人, 有童心的老人, 是个老顽童。因为, 少年可能没有那么大耐心来观察山雀。

师:嗯, 你想的有道理。你是把两个词组合了, 这位作者虽然是老人的年龄, 却有一颗少年的心。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的庐山真面目。 (师为生展示作者照片)

师: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创作这篇文章时, 确实已经是一位老人了。山雀被作者当成是小小孩, 而作者自己是个老顽童。现在你们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含义了吗?

生:怀念童年。

师:你再认真想一想, 这篇文章并没有怀念童年的意思。怀念童年的文章应该写到年少时难忘的事情, 对童年的留恋, 但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出现呀!

生:我认为是热爱大自然。

师:这个回答没错, 但不是很准确。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相处那么融洽呢?

生:他热爱大自然, 他回归了大自然。

师:作者把自己融入大自然, 他听得懂山雀的语言, 山雀对他也没有敌意, 老人把山雀当成小小孩, 所以这是人与自然——

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师:是的, 这就是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含义。人与动物应该共同享受大自然, 而不是看到动物就肆意捕杀, 就把它们抓来当做自己的宠物。你们瞧, 这只小鸟还在笼子里东冲西撞, 它在问:“那蔚蓝的天空, 那碧绿的树林, 那晶莹的露珠, 都在哪里呀?”我们现在就让它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让它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自由地生活。 (打开笼门, 放飞小鸟)

拓展:倾听水滴的声音

师:一篇好的文章, 虽然写的事情很简单, 但含义却非常深刻。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普里什文的作品, 他总是把大森林里的小花小草、小虫小鸟当做文章的主角, 描写生动, 语言优美,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含义, 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我为大家推荐一本普里什文的散文集《林中水滴》, 这部书里的文章都很短小。 (师为学生读两篇短小的散文并讲解, 略)

师:你们看, 再小的事物都是写文章的题材, 而且越是小的事物越有可能成为好素材。下面, 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普里什文这位作家, 我来读一篇他写的自我介绍:“我站立, 我生长——我是植物;我站立, 我生长, 我行走——我是动物;我站立, 我生长, 我行走, 我思考——我是人。”这段话开始的几个句子就很有深意, 会行走是动物, 会思考才是人类。“我站立, 我感觉:在我的脚下是大地, 整个大地。脚踏大地, 我挺起身体:在我的头顶是天空, 我的整个天空。这时, 响起了贝多芬的交响乐, 它的主题就是:整个天空都是我的天空。”“整个天空都是我的天空”这是什么意思?

生:他说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师:难道他要占领全世界吗?

生:我觉得是他热爱大自然的天空。

师:不仅仅是天空, 而是全部, 他热爱整个世界, 他把整个世界都当做自己的宝贝, 谁都不可以伤害她。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会是美好, 你的爱也会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只鸟, 每一棵树。那时候, 你将学会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对话。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 从阅读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开始, 学会倾听……

备课笔记

爱的呼唤

幼儿园里, 一个孩子哇哇大哭地跑出教室, 园长问她怎么回事, 她哽咽着说:“老……老师打……打我。”园长马上把那个动粗的老师请到自己的办公室:“你为什么打孩子?”老师一脸无辜:“我没打孩子呀!”园长扭头问孩子:“老师打你了吗?”孩子胆怯地点头。“老师怎么打的你?”“用……用眼睛打的我。”原来, 刚才这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 老师狠狠地瞪了她几眼, 把这个内向的孩子吓哭了。

这是蒙台梭利在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时候讲述的一个案例, 它让我更深地认识到了目光的力量。人们常说, 金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其实, 恶狠狠的目光对孩子稚嫩心灵的伤害, 跟杀人不见血的刀比起来, 不知要狠毒多少倍。

某学校请我去给学生讲一堂作文课, 一位校领导先在办公室接见了我。她满脸笑容, 慈眉善目, 谈笑风生, 和蔼可亲, 就像邻居家热心肠的老大姐。讲座的时间到了, 我们一起走向阶梯教室, 刚一迈进门口, 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嗡嗡嗡”的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然后万籁俱寂。她走上讲台, 双眼迸射着寒光, 冷冷地扫视全场, 顿时, 阶梯教室仿佛变成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座的学生都变成了死路一条的犹太人。我们这位“变脸大师”就成了德国鬼子, 只不过手里没握电棍, 腰里没别手枪。她北风呼啸一般地介绍完主讲人, 鄙人顶着寒风登上了讲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用我脸上的微笑、嘴里的幽默, 逼走了袭人的寒气, 迎来了温暖的春风, 孩子们进入了情境, 不时地传来轻松愉快的笑声。可是, 每当笑浪翻滚的时候, 这位校领导就会及时地挺身而出, 用她寒光四射的眼睛怒视学生, 学生慌忙低头缩脖, 把“罪孽深重”的欢笑杀掉。

听优秀的老师讲课, 跟学识渊博的人交流, 那种令人陶醉的感觉, 叫做“如沐春风”——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春风和煦, 花红柳绿。可是, 在日常的课堂上, 孩子们能感受到多少“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春风春雨呢?即使在春天, 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的也是“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的凄惨。

雷锋叔叔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教室里的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是祖国的花朵, 让她们在温暖的春天里成长不好吗?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个“池塘之底”学校校长哈珊, 他教育学生的法宝就是两个字:惩罚!结果, 本来就淘气的孩子们越来越无可救药, 被惩罚得最狠的那个学生, 竟然点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把学校变成了火海。新来的代课老师马修, 心怀仁爱, 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们在歌声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感到春天的温暖。他们的歌词里有这样一段:“黑暗中遇上迷途的羔羊, 伸出你的援手, 带领他们开创新天地, 令他们从彷徨的深渊里, 看到希望的涌现, 生命的炽热。”若干年后, 这些像垃圾一样被家长抛弃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中, 竟然冒出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你瞧, 只要有春风的吹拂, 即使是在寒冷的黑夜, 也能听到动听的天籁之音。

最好的老师, 是那些在孩子的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老师。父母心里揣着的是责任, 关心的是孩子的未来, 他们有时因为心急, 也会给孩子一点颜色看看, 但是马上就会有一个吻飞上孩子的脸颊, 赶跑突袭的寒风。课间, 每当孩子们围着我说说笑笑, 甚至有孩子调皮地趴在我的肩头的时候, 我都会感到无比幸福, 这是花儿对春天的依恋。幸福中, 我会想起新加坡政府在给校长的任命状上写的话:你要时时刻刻意识到, 无数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3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全 篇4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

1.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

2.围绕“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感受天山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4.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作为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l、略读课文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

2、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并以此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从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以及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2.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出示天山课件。

二、明确任务,阅读课文。

1.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课件

2.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

(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

三、品读文字,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

交流预设:

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

(4)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

(5)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围绕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自学4-5段,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

四、拓展练习。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篇5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1.敕乐歌:敕乐(),()。()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疑是银河()。3.池上:

()撑()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4.夜宿山寺: 危楼(),()摘星辰。不敢(),恐惊()。5.长歌行:

(),()复西归。(),()徒伤悲。6.梅花:

墙角数枝(),凌寒()。遥知(),为有()。7.夜雪:

已讶衾枕(),复见窗户()。(),时闻()。8.悯农:

锄禾(),汗滴()。()盘中餐。()皆辛苦。9.()琢,()器。(),()。蚕吐丝,蜂酿蜜。(),()。10.()对(),()对(),大陆对(),()对(),赤日对苍穹。秋月(),晚霞(),水绕对云横,()山果落,()草虫鸣。

11.日月潭很(),湖水()。湖()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面分成(),北边像(),叫()潭;南边像(),叫()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潭。

12.初升的太阳射出()光芒。草坪上开满了()花朵。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天上飞着。啊,大自然多美呀!佳子高兴得()。

1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14.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15.我做过许多(),也做过许多()。16.他()有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17.不久,阿切尔()了邮票打孔机。18.只要肯动脑筋,()就有可能变成()。19.填上量词:

一()凉风 一()紫丁香 一()井 一()泉水 一()石碑 一()队伍 一()粮食 一()大车 一()朋友 一()启示 一()尺子 一()小马 一()老牛 一()伙伴 一()星星 一()小树 一()邮票 一()小溪 一()大雨 一()树林 一()信 一()合唱队 一()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二)20.给拼音写汉字

mei

li

ling dao

ge ming

()

()

()shen qian bing leng

zhi wu()()

()fen fang

gu niang

zhou wei()()

()ping bi

shi jin

hai lang()

()

()xi wang

tu ran

yan jing()

()

()21.区别同音字: 沙 纱:()布 泥()芬 纷:()芳()飞 做 作:()事()业 圆 园:公()()圈 座 坐:()位()下 22.区别多音字: 好:(hao hao)正好()爱好()为:(wei wei)因为()为了()没:(mo mei)淹没()没有()兴:(xing xing)兴奋()高兴()当:(dang dang)当作()应当()藏:(cang zang)宝藏()捉迷藏()23.标点

您瞧 多好的阳光

裙子里的阳光跑到哪里去了 您为什么把它剪断呢 剪断的布还能接起来吗 爸爸 您的主意真妙

苏雅 您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24.造句:

非常: 保护: 但是: 一边……一边……:

25.把字句:

(1)大家团团围住小牛。

把: 被:(2)狂风吹散了天上的乌云。

把: 被: 29.换词:

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30.句子:

(1).(),()在公园里()。

(2).希望

十、把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8分)

1.变成的她

一只 小鸟 美丽 了

2.遇到 我们 什么 开动 事情 脑筋 都要

3.多想

冬爷爷

我 画的画 看看 呀

4.首都 我们 北京 的 是

一.熟记词语:

人山人海 名胜古迹 一眨不眨 干干净净 鼻青脸肿 不知不觉 头破血流 连蹦带跳 争先恐后 各种各样 四海为家 无可奈何 开天辟地 南辕北辙 千恩万谢 无忧无虑

专心致志 自强不息 发愤图强 聚精会神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欢声笑语 喜气洋洋 生机勃勃 万紫千红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二.照样子写词语: 1.黄澄澄:

水灵灵 红彤彤 绿茵茵 黑乎乎 白花花 亮晶晶 金灿灿 红艳艳 2.纷纷扬扬

仔仔细细 认认真真 许许多多 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整整齐齐 暖暖和和 漂漂亮亮 开开心心 大大方方平平安安 3.碧绿碧绿

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雪白雪白 冰冷冰冷 乌黑乌黑 4.又香又甜

又跳又唱 又凉又甜 又尖又细 又大又红 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又粗又壮 又说又笑 又唱又跳

5、生机勃勃

小心翼翼 金光闪闪 喜气洋洋 凉风习习得意洋洋 死气沉沉 果实累累 白发苍苍 北风呼呼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洁白)的笑脸(丰收)的季节(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弯弯)的月亮(圆圆)的太阳(浓绿)的小院(绿色)的枝叶

(盛开)的小花(金色)的光芒(鲜艳)的花朵(灿烂)的阳光

(白花花)的肥皂沫(深蓝色)的夜空(浓浓)的黑烟(洁白)的云彩(灰灰)的粉尘(晶莹)的泉水(难闻)的气味(淡淡)的芬芳(动听)的歌声(清清)的溪水(诚实)的孩子(碧绿)的树叶

(洁白)的云朵(蓝色)的贝壳

高兴地(说)飞快地(跑)

吃惊地(问)认真的(说)

难为情地(说)亲切地(说)

四.词语搭配

(穿)草鞋(戴)斗笠(送)信(挑)粮食(挖)野菜(培)土(种)树苗(过)马路(洒)水(送)礼物(系)鞋带(喝)牛奶(开)房门(穿)衣服(踢)足球(打)篮球(看)电影(扫)教室

五、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气象万千 鸟语花香 千军万马 六.反义词:

深—浅 胜—负 粗—细

破坏—保护 高兴——生气 温和—暴躁 甜—苦 温暖—寒冷 细心——粗心

七、近义词

开心——高兴 立刻——马上 连忙——赶紧 嘱咐——吩咐 美丽——漂亮 细心——仔细 专心——用心 十分——非常 突然——忽然 冉冉——缓缓 八.积累 1.象声词:

河水哗哗地流 小马嗒嗒嗒地跑 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北风呼呼地刮 小雨沙沙地下 小猫喵喵地叫 2.歇后语: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老鼠看仓,看个精光。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金秋时节 秋色宜人 果实累累 秋风习习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春兰秋菊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一叶知秋

4、描写冬天的词语

雪兆丰年 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天寒地冻 梅花盛开 北风呼呼 风雪交加 鹅毛大雪 滴水成冰

九、句子

比喻句(打比方)

1、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2、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3、圆圆的月亮像玉盘。

4、细细的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5、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洁白的雪花像羽毛一样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7、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拟人句

1、小溪乐得又蹦又跳。

2、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3、星星高兴得眨眼睛。

4、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5、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6、小雪花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十、造句

非常——今天我非常开心。

我非常喜欢吃水果。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

十分——这本书十分好看。

小红学习十分认真。

保护

我们要保护小青蛙。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我们要用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但是

爷爷虽然老了,但是坚持每天做运动。今天虽然下大雨,但是我坚持来学校。

希望

老师希望我们好好学习。老师希望我们上课认真听课。妈妈希望我快点长大。

我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我希望猎人不是打小鸟,而是保护小鸟。

我希望同学们不是乱丢垃圾,而是主动把垃圾捡起来。

有时候…有时候…

月亮有时候像玉盘,有时候像小船。这几天天气变化真大,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出太阳。

天上的云朵有时候像小狗,有时候像小猫。周末,我有时候在家看书,有时候去公园玩。

十一、区别多音字: 好:(hǎo hào)正好(hǎo)爱好(hào)为:(wãi wâi)因为(wãi)为了(wâi)没:(mò mãi)淹没(mò)没有(mãi)兴:(xīnɡ xìnɡ)兴奋(xīnɡ)高兴(xìnɡ)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6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 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预习这一方面, 更大的变化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 它完全颠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有了正确的定位, 在让学生提前学习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实际学情出发, 以教材为蓝本, 适度的重组教材, 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单, 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一、微课与导学单助力全境学习

要想真正“翻转”课堂, 学生的提前学习必须是有效的, 那么在制作微课和导学单时必须理清自学目标, 知识的冲突点必须放在课堂上, 以便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六年级《扇形的认识》这节课时, 为了践行“生本理念”, 我在导学单中清楚告知学生通过自学需要达到的自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 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这两个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均能达成, 而课堂中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扇形的概念 (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及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决定扇形的面积。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自学, 单单靠理清自学目标是不够的, 必须有任务点的驱动, 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就可以解决学生不落实自学的问题。 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真正的达到全境学习, 落实“翻转课堂”的第一步。

根据该课的自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点:

练习1:

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

练习2:

下图中涂色的部分, 哪些是扇形?

练习3:

练习4:

判断:

(1) 半径大的扇形面积大。 ( )

(2)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比圆心角为15°的扇形面积大。 ( )

设计意图之一在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二在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制定课堂的冲突点, 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发现: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掌握得非常好, 没有一个学生判断错误。 那是不是说明学生对圆心角的理解就到位了呢? 课堂上如何检测这一结果呢?

2.扇形的判断出现了障碍, 对于下面这个图形, 学生的评判各占一半, 那么对于扇形的概念理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二、深度辨析助力难点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讲解浪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而“耽误”另外一部分学生, 因此缺失了有效的“辨”和“探”。

在这节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导学单呈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成课堂的辨析点: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那是否掌握了圆心角的概念了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问题, “这个角 (图1) 为什么不是圆心角?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他们通过自学对圆心角的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只有说的时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对这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了。 于是, 我指着导学单中的另一个图继续追问“这个角 (图2) 经过了圆心, 为什么你们也说不是圆心角呢? ”看似简单的追问, 其实是抓住了关键知识点在进行追问。 经过这一追问, 落实了学生对圆心角定义的理解, 顶点在圆心的角才是圆心角。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展示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此, 看似自学效果非常好的知识点, 也要经过课堂的深度辨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图3 中的阴影部分是否为扇形, 学生的判断各占一半。 这便是课堂最好的辨析点, 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层层发问, “图4 为什么不是扇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好的检验。 学生说:“两条边不相等。 ” 貌似问题已经解决了, 学生一语道破。 再追问:“图3 的两条边相等了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不是扇形?”“顶点不在圆心。”看来通过自学, 基本达到了自学目标,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认为这个是扇形的反而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说服他们的。 于是第三轮追问:“看来这个理由似乎不能说服部分同学, 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是扇形? ”“顶点只是不在这个圆的圆心, 只要两边相等就肯定是另一个圆的圆心, 那自然就是扇形。 ”一语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仿佛突然被点醒, 纷纷附和:“是扇形, 只是不是这个圆的扇形。 ”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老师去解释? 这恰恰正是让孩子“探”的机会。于是我说:“那究竟是哪个圆的扇形呢?以顶点为圆心, 边长为半径你们画一画吧。 ”这一画就发现了问题, 不是同一段弧了。 (如图4) 老师适时归纳, 圆心角和对应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通过“探”才真正理解了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是不是扇形必须放在一个圆中才能进行判断。

在有效追问的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 这些都有赖于前期的自主学习。 教师再及时地把捕捉到的信息加以过滤与整合, 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其成为课堂的深度辨析点。追问时, 或正面直击, 问在“难”处, 突破教学难点;或旁敲侧击, 问在“错”处, 加深对本质认识;或顺势一抹, 问在“深”处, 历练数学思维;抑或拨云见日, 问在“延”处, 感悟数学思想。

三、灵动练习助力思维发散

概念理清之后, 自然是要延伸应用的, “翻转”的目的也正在于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于是我设计了一道“请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的操作题。 此题灵动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画扇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先画半径为2 厘米的圆, 再去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有些孩子则更为聪明, 先画一个边长为2 厘米的100°的角, 再用圆规取边上画弧, 这就简便多了。

在处理练习3 中, 也很好的体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收获不同, 由弧与圆周的关系延伸到圆心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 进而延伸到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路下来, 学生的兴趣丝毫不减,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结束了课堂。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扇形的认识中从“模糊———清晰———深刻。 深度辨析中生生互动, 操作中“探”出究竟, 课堂出现了真正的“翻转”与高效。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7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XX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总要求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

6个语文百花园。

3学习链接、阅读链接、指南针。

二:教学目标、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本册的16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的语言特点。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三:教学重点

认识138个字,会写164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的识字能力。

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4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四:教学难点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XX-XX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教学活动

时数

备注

稻草人2语言两则

3卖火柴的小女孩

4*刺猬汉斯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一

6开国大典

7*望大陆

8明天更辉煌

9山海关10*太阳与士兵

语文百花园二

国庆放假

1永远的歌声12秋天的怀念

3“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4*花边饺子里的爱

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语文百花园三

0

6古诗三首

7詹天佑

8*文天祥

9怒吼吧,黄河

20*一句话

语文百花园四

21奇异的琥珀

22*表里的生物

23自然之道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25*最佳路径

语文百花园五

26将相和

27*奴隶英雄

28赤壁之战

29老人与海

30*鲁滨孙造船语文百花园六

期考复习

期考复习

期末考试

清风实验学校电子教案模块

课题

导言课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重新适应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暑期生活,做好新学期计划

教学难点

让学生收心

一、总结暑期生活

1、互相在四人小组中交流暑期生活中的见闻感受。

2、推荐组内代表发言。

3、生评价。

二、小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自己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

三、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带来的益处。

四、制定个人新学期计划。

教后反思

清风实验学校电子教案模块

课题

稻草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稻草人的图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叶圣陶。

、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结合资料,介绍作者。

3、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读一读。

2、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明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仪进行再强调。

(3)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稻草人看到一只飞蛾飞到主人的稻田里,并产下了子儿。稻草人很着急,想把情况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他为主人感到很悲伤。)

4、指名反馈:文中的稻草人长得什么样呢?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第一自然段)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

6、指名反馈。(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

7、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加深感知。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教师导读:课文主要给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稻草人,一个就是稻草人的主人——老妇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和老妇人形象呢?

2、指名反馈:再读课文后,稻草人和老妇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的稻草人;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3、教师导读: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悲惨、孤单、可怜、穷苦的?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稻草人的尽职和善良的?

4、集体反馈。

5、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语句,学生一起读一读。

(2)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教师导读: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老妇人啊!所以善良的稻草人很想帮助老妇人,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有多着急呀!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稻草人焦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教师小结: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稻草人

稻草人

老妇人

(善良)焦急、担心、愤恨、悲伤

(可怜)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你喜欢稻草人吗?谈谈自己的理由。

把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8

授课教师:沈阳市实验学校臧宇指导教师:任海宁马岩

今天我阐述的教学设计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永远的歌声》第二课时。

一、简述教材

爱是无形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爱是永恒的,能使我们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常常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作者邹德学在《永远 歌声》一文中讲述了老师病了,学生们不顾安危为老师采药、捉鱼的故事,表达了师生间浓浓的真挚的情感。

拿到这篇文章时,我先要思考的是:我要做什么?有哪些知识是我可以教给学生的呢?于是,我反复地阅读教材,从中提炼课文所承载的语文要素。首先我提炼出了“淙淙、龇牙咧嘴”等10个应知应会字词。然后提炼出了8段作者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表达情感额精彩语句。接着是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最后是一个典型事例的选择。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会发现几乎全篇都是可以教学的语文要素,这在一课时中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最终我选择了“精彩语句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为我的教学内容。

二、明确依据

然后,我要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这么行不行?如果不行就必须重新选择语文要素。于是我开始查找依据,首先我查找了削断课标要求: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就是最常见基本的表达方法之一。接着我又明确了本单元训练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这和课标一同印证了我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又分析了本班学情:感谢前任老师打下的良好基础,也感谢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坚持不懈,我班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准确找出带有作者明显情感的精彩语句,并且能做出较为恰当分析和理解,但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真情实感的呢?也就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是不能准确把握的。因此根据以上三个依据,我确立了“精彩语句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为我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及教师的点拨,理解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体会间接抒情的不同表现手法。

三、概括流程

根据已确定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我概括了8步教学流程。检测字词——回顾导入——明确学习任务——自学批注——小组互学——汇报交流——教师助学提升——课堂总结。

除了教师助学提升这个环节之外的7个环节,和大多数老师的描述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我重点要解决的是帮助学生揣摩作者是

如何利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也就是我要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我要怎么做?

由此,我设计了3个循序渐进的解决策略:

之一:红蓝对比,指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文本感受 出示3组红蓝对比的精彩语句。同学们,老师为大家选择了这三组语句,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呢?(模仿师生对答)(生1:我发现,蓝句都比红句短,而且没有红句子好玩儿了。师:你很勇敢,如果能把语言好好组织一下,会更厉害。生2:我来补充,刚才生1的发言给了我启发,第一组蓝句把红句的3个好改成了1个好,我体会不到学生觉得老师越来越好,程度越来越深的情感了。第二句转换了句式,并且去掉了修饰动作的词语,虽然意思没变,但学生们的勇敢,明知山有狼,偏向狼山行的气魄感受不到了。第三句只是换了标点,我觉得相拥而哭不可能戛然而止,用句号没了想象的空间,没了情感。因此,我认为蓝句都没有红句形象生动,有情有意。师:你分析的很详细,但老师发现你都是从蓝句如何不好的角度去理解的,这不利于我们总结方法,能换个角度了思考吗?生3:我来吧,通过对比,我发现第一个红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就是加强语气,程度愈深的作用,所以这3个好是循序渐进的,有情感的。第二个红句里有问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描写的越生动,我就越能感受到学生们为了给老师采药治病而奋不顾身的深情厚谊。第三个红句的省略号起着省略下文的作用,这篇课文里一共有6出省略号,作者一定是想借助标点符号来抒发情感,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我和生2的观点一致,红句要比蓝句更精彩。)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甚至于标点符号都能够帮助作者表达真情实感。这些简单而直白的就叫做直接抒情,这些借助不同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就叫做间接抒情。学生这就领悟了精彩语句中的抒情方式。可是,这些抒情方式是不是仅限于我们举例的句子呢?我又跟进了第二个策略。

之二:群文阅读,指导学生体会间接抒情如何表达不同情感 群文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题材,课内课外的5个例句。我们不难看出:

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人民的无比激动。

2、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表达出作者对颜色鲜艳,外形可爱的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通过语言描写和标点符号,表现出我的轻生和母亲的无奈。4和

5、通过对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山一样的父亲。这样学生对间接抒情的表现方式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俗话说:打铁要趁热。立即使用下一个策略。

之三: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利用间接抒情抒发个性情感 请你根据这节课的情形,写一小段能表达的情感的文字。其中一名学生写到:今天,臧老师给我们讲授《永远的歌声》这一课。当讲到“我”、二牛、二兰、石花和老师相拥在一起的时候,教师里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都能听得见。我心中默念“我们的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每天和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真的真的希望这节课的下课铃声不要那么快响起……

到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文字略显生涩,但对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学生在领悟,理解的基础上已经能够模仿着运用了。这样,我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就一并完成了。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板书的框架除有特殊要求外常年不变,这样,学生就牢牢的记住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习文章了。

五、教学反思

六年级s版上册复习题 篇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二)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三)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二)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让同学齐读,之后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设计这个问题,实际是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诸如:我想知道“将”和“相”是谁;我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和好等;教师可以适时激趣。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再给他们谈论的时间,然后教师再给一些时间让同学们读一遍书,不认识的字标出来,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1.指导读准字音。本课的生字虽然不多,只有7个,但有好几个都是学生特别容易读错字音。允、颇、侮:

2.指导认清字形。本课有许多生字的字形都容易错,可采用“以熟带生”的方法掌握字形。如“璧”与“壁”相近,“壁”是熟字,墙壁,与“土”有关,所以是“土”字底。而“璧”是一种宝玉,是无价宝,所以下面是“玉”。如“允”与“充”相近,“侮”与“悔”相近,“颇”与“波”相近,教师一定要指导同学进行区分,从而记住字形。

3.理解词意。因为书后有一道题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词意的,所以教师可以提出让同学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词意。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理屈——理亏。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推辞——谦让不干。抵御——抵挡,抵抗。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耐——技能,本领。攻无不克——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 详细历史背景

(四)三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读完之后,找人回答这几个问题:“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本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可以用“完璧归赵”来概括。第二个: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第三个: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

(五)统观全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六)学习第三大段。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随后教师检查、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一大段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他们的什么事?文章这一段主要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写了他们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事情的起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总想寻机羞辱蔺相如。事情的经过是:蔺相如处处避让,并对下人讲清了避让的原因。事情的结果是:将相和好。

(3)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从蔺相如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找到他避让廉颇的原因很简单:秦王比廉颇厉害得多,但蔺相如都不怕,他也就更不会怕廉颇。因为他深深地知道,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将相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乘机攻打赵国。蔺相如避让廉颇,完全是为了赵国的利益。通过反复朗读蔺相如的话,让学生体会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好品质。

(4)“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从词的本意上讲,“负荆请罪”就是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赔礼道歉的意思。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廉颇的这些举动,我们也不难看出,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也同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好思想。

(5)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让学生体会到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的品质,接着找出“同心协力”一词,让学生理解词意,最后说出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6)这个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标题?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负荆请罪。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抄写字词。

2.想一想每个小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找人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

2.再请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段。

(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通过读书,学生马上知道这是在向我们交待时代背景。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后面三个故事的总起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通过默读,学生知道: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3.再默读这一大段。同时思考:

(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同学联系文章的第一句去思考,“秦国最强”中的“最强”是最为强大的意思,“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说明秦国以强欺弱,非常专横。然后再让同学想一想赵王为什么着急。同学们如果认真读书就会发现第3自然段直接介绍了赵王着急的原因。因为赵王深深地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是假的,只不过想把无价宝骗到手,如果赵王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像信上说的那样把15座城给赵王,只能是白白吃亏,轻易地就让秦王占到了便宜。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说的那样去做,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派兵进攻,到时遭殃的还是赵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赵国的群臣才束手无策,赵国因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对策才着急。

(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联系上文,同学们知道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的时候,先抓住“想了一会儿”这个词,使同学们理解他在想什么,其实他不是在想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能不给秦王发兵制造机会。接着让同学反复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抓住“愿意去”。体会出蔺相如的勇敢。然后分析了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动作。“如果真的……换,就给……”、“如果不肯……一定……送回”,这两句话运用了两个复句,都是假设关系的,说明他把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对策也设计好了。“一定”一词让我们看出了蔺相如的胸有成竹。最后体会“理屈”,就是“理亏”的意思。这也是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种局面,迫使秦国不能出兵,也使赵国由现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转成主动的局面。这些地方充分说明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表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

(4)轻声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在指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体会出秦王是怎样喜欢和氏璧的。通过读第8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学生马上会找出“双手捧”、“一边看一边称赞”这说明和氏璧的确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连见多识广的秦王都这样爱不释手,更可知它的价值。“绝口不提”一词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再体会一下,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一下子暴露在我们面前。这也是在蔺相如动身前大家早就估计到的。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蔺相如才会有下面的表现。看到秦王无意拿城换宝,蔺相如想出了宝玉有瑕的办法把玉要回。他先是“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一言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秦王听他这么一说,也就把和氏璧又交给了蔺相如。这时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这一部分要抓住“捧”、“退”、“靠”、“站”这几个动词,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接着再读蔺相如的话,先抓住“理直气壮”,让同学理解他的勇敢;他的一番话,又表现了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在秦王假意应允以城换宝以后,相如又是怎么做的呢?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几句话我们就知道了,他要求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把和氏璧交出来。针对第一道小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思、议、品味重点词句。如三次说话:第一次,假借指“毛病”要回玉,说明他机智;第二次,“理直气壮”揭穿骗局,说明他勇敢;第三次,“大大方方”讲明原因,说明他机智勇敢。另外,抓住“捧、退、靠、举、撞”等动词,去理解其机智、勇敢的品质。

②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他要求举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种就是真的造成这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目的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宝及时送回国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蔺相如的认识。

③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得很被动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是想让同学们了解到蔺相如勇敢、机智,而秦王则理屈、贪婪,所以处处被动。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帮助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宝碎,假意答应让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读了第10自然段,同学马上回答出:“完璧归赵”。这时教师板书这个成语,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是什么意思。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先读课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通过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故事。

(四)学习课文第二大段,默读,思考。

1.这段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事情的起因是:赵王赴秦王之约,去渑池相会,并带相如一起赴约。事情的经过是:渑池会上,相如勇斗秦王。事情的结果是:他们顺利返回赵国,赵王封相如为上卿。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让学生弄明白秦王约见赵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上文,同学们马上可以想到,秦王是想借约见之机占赵国的便宜。赵王和大臣们正是看清了秦王的这个阴谋诡计,所以才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决定不下。去,怕有危险;不去,又显得太胆怯,怕日后被世人传为笑柄。此时,蔺相如审时度势,他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时时以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为重,看出他品格的高尚。赵王让相如随行,蔺相如欣然应允,表现了他的勇敢精神。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赵王因为惧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辞。“推辞”的意思就是谦让不干的意思。于是为秦王鼓了瑟。而秦王却得寸进尺,还让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很显然,这说明同为大王,秦王与赵王是不平等的,秦王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指挥赵王,而赵王的地位就低于秦王,这对赵国当然是个奇耻大辱。因此,在这关系到国家荣辱的关键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准描写蔺相如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学生理解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可抓住“生气极了”、“跟您拼了”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出蔺相如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抓住秦王怕死的弱点,以死相拼,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粉碎了秦王的阴谋,表现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秦王又没有占到赵王的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只好放赵王回去了。

(3)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渑池之会。赵国又占了上风,蔺相如又立新功,封为上卿,这是渑池之会的结果。这里蔺相如当然起了决定作用,但廉颇的功劳也不能忽视。因为在背景介绍时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廉颇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他为赵国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王之所以放赵王回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万一有什么情况,廉颇会拼力杀过来,保护赵王的,到时危险的是秦王。因此说,赵王安全回国,廉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4)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教师可告诉学生,加小标题,可以把故事高度概括成2个字,也可用故事发生的地点来概括,因此这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渑池之会”。

(5)教师小结:过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说是“矛盾”,也可能说是“不和”,于是教师随机板书“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内部矛盾中,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从中能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

(五)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总结,揭示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六)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相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七)复述“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

学生在复述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列个提纲,然后再给出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运用的好的语句,最后让学生进行复述。最后教师小结: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的梗概进行。

(八)作业

1.熟读课文,学习人物的精神。

上一篇:五年级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的话题作文400字下一篇:读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