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卫生的句子

2024-08-01

讲卫生的句子(共12篇)

讲卫生的句子 篇1

1) 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2) 树公共卫生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理念。

3) 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4) 食不言,寝不语。

5) 秤砣虽小重千斤,蚊蝇虽小是病根。

6)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7) 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8) 搞好爱国卫生,爱护自然环境。

9) 如果说身体要注意卫生,那么头脑和性格也是要注意卫生的。

10) 身边的医生,健康的使者。

11)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12) 人橱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13) 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完善健康管理系统。

14) 阳光是个宝,越晒人越好。

15) 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讲卫生的句子 篇2

1 社会主义运动成就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辉煌

旧中国,人民健康水平低下,被外国人讥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不长的时间里使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人群;一些曾经猖獗流行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得到控制或消灭,性病和吸毒几近绝迹;传染病死亡率、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网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新中国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深层次原因,是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分不开的。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曲折是20世纪的一大特征,尽管现在人们对其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的看法,但它深刻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卫生福利事业的发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著名学者顾准曾指出:“1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两股潮流在交叉。1917年的革命无疑对资本主义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量,没有这种冲击,西方的资本主义不见得会从帝国主义的道路上退下来,不见得会在其内部产生一股民主福利国家的潮流,至少,这股潮流不会强大到目前那种正在缓慢地改变资本主义面貌的程度[5]。”不仅如此,社会主义运动对全人类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健康权在内的福利权利说就深深地打上了它的烙印。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著名人权理论家马克斯提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哲学和政治的观点,对19世纪由于滥用第一代权利而引起的反对剥削的社会革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进步导致了一代新的人权的出现。……这是一代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是一代以国家干预而不是国家弃权为特征的权利。实际上,这种要求合理工作条件的权利、社会安全的权利以及教育权、健康权,如果没有国家的积极行动,是不可想象的[6]。”

因此,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19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公费医疗”消费过度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解体,公共卫生体系严重削弱;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回升,性病和吸毒重新流行;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人民群众多有怨言。为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我国开始了卫生改革的历程。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在卫生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就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卫生机构的效率。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同时,出于对市场化与民营化的“迷信”,从1990年代开始,医疗卫生机构被推向市场。然而,改革的结果使我国卫生保健严重不公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问题是,公平被牺牲了,效率并没有提高、反倒降低了(据统计,虽然我国人口还在增长,但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双双下降)。这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耻辱[4]。

改革是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就是“倒退”。卫生改革最根本的目标是:促进公平,提高效率,而前者应该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是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卫生事业更应该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领域的改革不同于工商企业领域的改革,如果说工商企业领域的改革可以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话,那么,卫生领域的改革就必须贯彻“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至少应坚持“公平第一、效率第二”。否则,卫生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原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李剑阁通过对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调研,在2001年底的一次内部座谈会上指出:“传染病、地方病仍然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农村卫生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得不到保证。农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农民对现状感到无助和无奈,于是勾起他们怀旧情结。农民的不满情绪在贫困地区正在日积月累,搞不好甚至会激起民变[7]。”作者所谈的意见在当时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一年半后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证明,他当时的意见乃真知灼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8]。这一新的阐述使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它要求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构建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政治力量的干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行,农村政府管理职能并没有随之改革和接续,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之衰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曾两次试图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因过分强调农民的自愿原则和主体作用,政府只是加以引导,背离了农村医疗保障公共产品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导致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恢复与重建屡屡受挫。因此,尽管国家努力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成效不大,进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1996年,卫生部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覆盖率在高收入地区达2.2%,但在中等和欠发达地区仅为1%~3%。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医疗卫生公平性评价中,把中国排在倒数第四位,其重要原因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或者说没有得到医疗保障[4]。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化解广大农民面临的双重疾病风险和负担,无法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2000年9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听取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和农业部的调研汇报,指示由体改办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参加,在调研报告基础上起草《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1年5月8日,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5月24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39号文件转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组织引导,支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建立适合农村经济状况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指导意见》还要求:“合作医疗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合作医疗的水平、形式可有所差别。有条件的地区,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民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大病风险。”《指导意见》的发布,可以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的先声。

农村卫生调研的情况,在2002年初农村工作会议的准备中进一步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2002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召开之前,李岚清副总理明确指示:农村卫生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卫生部要把农村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年内要出台力度更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村卫生的决定,并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促进农村卫生问题的解决。在国务院体改办的牵头协调下,有关部委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拟写了初稿。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召开会议,征求各省意见,共有16个省参加了讨论修改。李岚清副总理也召集有关部委商讨。2002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初稿,修改后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审阅,于2002年10月19日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9]。

这是50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农村卫生工作专门做出决定,它与1997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一脉相承,是今后若干年内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纲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10]。

与城市相比,农村难以形成有效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但对农村医疗服务却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没有政府特殊的政策支持和行政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必然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表明,党中央、国务院认识到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具体举措,是关系到执政党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大问题,因而下决心并投入政府资金帮助农民建立这种新型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可以说,政治力量的干预,即政府的决心与财力投入,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并获得农民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或地区,政治力量的介入是保证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也已认识到并重视这一点。

4 建立中国特色的卫生政治学新学科,为破解医疗卫生改革难题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共卫生专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开始对卫生改革蕴涵的政治性、对卫生政治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莱克教授指出,卫生改革是非常复杂、斗争激烈的政治过程。进行卫生政策改革不仅需要“政治意志”,更需要“政治技能”。一项卫生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要经过技术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分析和经济分析)和伦理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经过政治分析,而后者往往被政策制定者所忽视。为此,他还与人合作开发出一种“计算机辅助政治分析(CAPA)”软件,以客观评价卫生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和认识,提高卫生改革的政治可行性[11]。

英国利沃浦大学的班布拉等学者在《建立一种新的卫生政治学》一文中指出:“卫生工作具有政治性,因为它离不开权力的行使。一个国家整个人群的健康不是取决于单个的公民或单个的医生,而是取决于整个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而改变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只有通过政治和政治斗争。”作者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愿意、或者能够支持激进的卫生公平政策的全面实施。政府现有的卫生政策尽管声势浩大,其实质只不过是一些零敲碎打式的改革,即使是这种小的改革,也还打着‘分权’的旗号,将责任落在那些既无知识、又无经验的地方管理者的肩上,结果卫生改革致力于减少不公平性的目标大半又会落空。[12]”

哈佛大学雅诺什· 科尔奈教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改革,并发表了一些卫生改革专题著作。他坦率地指出,中国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相对滞后。医疗改革是最为困难的一项改革,因为它更难实施,牺牲更大,会遇到更大的抵制。它是当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当国家变得富有时,国家应该向每位公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可以拉开一定的距离。医疗改革要注重发挥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协同作用,任何单一的机制或手段在医疗领域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他说:“哪里要进行社会主义卫生部门的改革,哪里就有一部分社会主义存在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当以色列福利部门还是以公共所有和行政分配为特征时,一个经济学家问了一个讽刺性的问题:‘社会主义能否在半个国家中建立’)。哪里进行改革,哪里就立即会出现对于所有参与过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较早争论的人们来说非常熟悉的问题。……遗憾的是,那些世界范围内医疗保健争论参与者还没有参考讨论社会主义智力资源。他们还在重新认识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13]”

一头讲卫生的…… 篇3

1973年,我们天津知青11人来到天津蓟县刘家顶公社刘家顶大队插队落户。虽然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苦涩艰难,可生性豁达的我,却以苦为乐。尤其是那头酷爱干净的“卫生”猪,至今令我忍俊不住。

落户农村后,我们也买了一头半大小猪养了起来,打算养肥后卖掉赚点伙食补贴。没想到,却闹出了很多乐子。

一天吃罢早饭,一位女知青悠哉悠哉地哼着小曲端着食盆去喂猪。忽然听她“唉呦,妈呀!”一声惊叫,食盆“哐当”一声摔在地上,嘴里“猪!猪!”地呼喊着跑了回来。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都“呼”地一齐奔向猪圈,结果发现是大猪下了一窝小猪崽,一堆粉乎乎的肉蛋蛋正在那“吱哇乱叫”地争抢着拱奶吃,人们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转眼春节到了,麻烦也就来了,大家都放假回家过年,这窝猪可咋办呢?思来想去,我觉得咱是知青点的负责人,又是自己请来的“财神”,只好自己留下来陪这窝猪过年了。

为了使小猪崽安全越冬,我在我们堂屋的一角用稻草给它们絮了个窝,并从村小学借来炉子,安上烟筒生上火,把它们母子们请进屋来与我同室“共眠”。这下,我这个屋里可就热闹起来了……

头一天半夜三更,一阵门的“哐当”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机灵坐起来,莫不是来了小偷?全神贯注地侧耳一听,不像啊,就又躺了下来。不一会儿,门又有响动,我抄起根棍子蹑手蹑脚地来到堂屋一看,原来是大猪在拱门,我骂了一句,又把它赶回到窝里,可不大会儿它又闹腾起来。我纳闷了:黑灯瞎火的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便将门打开看个究竟。

只见大猪大摇大摆地哼哼着,领着它的孩子们奔向猪圈边大小便去了,完事后又返回到屋里。看到这种情形我乐坏了:原来是一头爱干净讲卫生的猪啊!从此,每天深更半夜我都得把它们放出去大小便,如果我偶尔睡过了头,它就会“咣当,咣当”地拱门把我闹醒……真是一头卓尔不群的猪啊!

讲卫生的孩子 篇4

那么四岁以前的孩子要使用什么方法来教孩子爱干净呢?就是让孩子在无形中形成“秩序”的概念,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慢慢感染到爱整洁的习惯,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比如当孩子在翻找玩具时,可是找不到,父母这时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跟他说“找不到玩具了是吧,我们一起找找看吧”。等找到时就要说:“如果你玩好玩具,把玩具收到盒子里,下次就不会找不到了”。这样慢慢的就会让孩子知道,如果东西收好,那么就会容易找到了。

等孩子四岁以后,大脑已经对“秩序”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父母可以从平时的潜移默化感染到教他们如何去做的过渡,让孩子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玩具盒子,家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检查孩子的玩具收拾的干净与否,给出表扬与指导,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可以让孩子们之间进行一场比赛,看谁的玩具收拾的最干净整齐,并提出奖励,这样让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尽量不要以指责进行教育,没人愿意老是被人训,所以还是以激励的方式为好,当孩子收拾不好不干净时,不要去教训孩子,可以等晚饭后或睡觉前跟孩子用商量的口气说:“东西收拾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没收拾好的”。这样慢慢的就会给孩子形成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

1大熊臭烘烘

有一只叫臭烘烘的大熊,他从来不洗澡、不刷牙,也不梳毛,他的身后总是有一阵臭味和一大群苍蝇,所以谁也不愿意跟他一起玩,他一个朋友也没有。直到有一天,大熊在一阵奇痒中醒来,他用爪子挠背,在地上打滚,在树干上蹭,可都无济于事。就在这时,另一只大熊向他伸出了援手,这是一只干净的、有着蓬松毛发的熊小姐。但臭烘烘先生身上的味道太难闻了。“为什么不洗个澡呢?”她问。“我才不需要洗澡。”臭臭的大熊回答道。就这样,两只大熊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最后,臭烘烘没好气地走下了池塘开始洗澡,毛茸茸小姐也跳了下来,帮臭烘烘挠背。这时,臭烘烘先生惊讶地发现自己身上的奇痒居然消失了!从此,他爱上了洗澡,也交到了一个讲卫生的好朋友。这是一本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绘本,能让孩子们读完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我不洗澡,就不

不讲卫生的小狗作文 篇5

我家有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狗,因为它很喜欢吃骨头,所以我给它取名叫——骨头。

它有一身洁白的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尾巴一翘一翘的,特别神奇。刚开始的时候,它特别不讲卫生,到处拉粑粑。它第一次是在沙发上拉的,念在它是初犯,我就原谅它了。可第二次,它触碰了我的底线——在餐桌上拉粑粑,那可是我一日三餐吃饭的地方。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我决定给它上课,让它改掉不讲卫生的习惯。

我先找了一根鸡毛掸子当教棒,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上课了。我先给它讲不讲卫生有哪些坏处,然后再告诉它一些应该遵守的卫生好习惯。我在那里累死累活的讲着,你在看它,它活蹦乱跳的,真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它一会儿钻到桌子下,一会儿又跑到我身边大吼大叫,一会儿······反正就是不老实,气得我牙痒痒。没办法了,为了让它老老实实地待在“座位”上,我翻箱倒柜的.找出一根麻绳,我用绳子把骨头绑在椅子上,结果它还真有模有样的听了 起来。这节课以后,它都没有乱拉粑粑。看来我的上课起作用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喜欢我家的骨头了。

预防疾病讲卫生的征文 篇6

夏天的季节天气很热,我们特想吃冰凉的食物,像冰饮料,冰水果吃进嘴里,感觉特别舒服,但是,你们有否想过,有些有毒的细菌也喜欢冰凉,它们无处不在,如果一不小心把带有有毒细菌的东西吃进去,这些细菌就会在肚子里不断的繁殖生长,会害得你肚子疼,生病。

因此我们千万要注意卫生,不能乱吃,要管住贪吃的嘴巴,要勤洗手,口渴了多喝温开水,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饭菜一定要加热后再吃。通过加热一些有害细菌就被烧 死了,吃了才安全,总之我们不要乱吃不卫生的东西,预防病从口入。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噢!

讲卫生的句子 篇7

医疗设备质量不仅是医院技术发展实力的象征,也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高低和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仅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医学工程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密切联系并为之服务的纽带和桥梁。

根据“2010年总后卫生部关于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要向中心和师一级医院推广。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学工程科通过开展对成都战区云南片区野战部队卫生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进一步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推广落实到基层卫生单位。

2 国内外开展现状与分析

在欧美发达国家医院中,医学工程部门创建较早,并建立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其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标准,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ECRJ(紧急医疗研究机构)于1955年成立。1993年开发了国际医疗设备持续安全管理、预防性维护、设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对风险系数高的设备提供了更加严格的安全质量控制程序及管理制度。

2006年5月,总后卫生部组织了一支由军队医院医学工程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赴瑞典实地考察,了解到瑞典政府颁布的有关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及具体管理模式以及实际管理情况。根据相关调查,在一些大中型医院医工部门的工作量统计中,维修工作量约占55%~60%,而质量控制约占40%~45%。由此可见其质量控制所占的比重。

我国自1985年颁布《计量法》以来,国家和军队也曾相继颁布和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军队医学计量规定》、《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规定》、《军队大型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引进、使用管理、检测检定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然而,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提出和实施则是近几年军队卫生系统始创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具体如何实施也在摸索阶段[2]。

3 我院开展质控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2006年5月,我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共同受领了总后卫生部下达的“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首批试点任务。医院高度重视,科学筹划卫生装备质控工作,认真落实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截止到2010年12月,历时4年多,我院严格按总部要求认真完成了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范围。我科在出色完成了现阶段医院医学工程保障工作任务的同时,还不断创新保障模式,发挥科室人才优势。在对CT、MRI、PET-CT、大型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大型X线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自行维护,不买保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坚持以维修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将维修和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每年为医院节约经费550余万元;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使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维修向设备质量控制转变。2008年度在总后卫生部组织的全军部分师以上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检查中获得全军第一的好成绩。技术保障水平和质量控制工作技术平台处于全军领先水平。

虽然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一些师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已经逐步普及推广并将其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但中心医院及师以下的基层部队卫生单位的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基层卫生单位技术人员少,保障任务重,日常工作量大,有的设备使用率很低,卫生经费少,耗材使用量大的设备使用率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证这些卫生装备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一条适合于基层卫生单位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子。

3.1 开展医院卫生装备验收检测工作,严把设备引进质量关

为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医院下工夫在采购环节上把好关,坚持在科室申购引进、论证、技术等关键点上,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在商检检测工作中也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设备的安全指标、重要性能指标和参数严格审核,同时参照国家和军队剂量和质控标准进行严格验收,把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尽量杜绝在起始使用期[3]。

3.2 建立数字化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进行定期实时监控

质控中心设立数字影像评估系统,质控数据评价系统以及设备指标改进决策系统。工程师可以在质量控制中心随时调用医院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医学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评估数据不符合要求,则要对该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再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来对设备进行维修和调试,之后再一次进行质控检测,指标符合要求后将其图像数据传输到医学工程科的质量控制中心存档备案。同时,其他常规设备的质量控制原始数据也输入到质量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合格的设备数据备份存档,不合格的设备数据分析原因,现场检测并调试维修,持续改进,直到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为止。

3.3 协助军队基层卫生单位建立质控体系,开展质控工作

我院通过开展对云南片区野战部队卫生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对目前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卫生装备的工作现状和运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各单位卫生装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计量检定和临床应用质控检测、退役、报废技术鉴定工作,进一步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推广落实到基层卫生单位。同时,深入研究适合云南片区以至整个成都战区中心医院以及师以下基层卫生单位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新模式。

3.4 创建商检、计量、质控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新模式

以往对医疗设备、耗材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商检主要针对设备目的港提货、开箱、安装、试运行时的检验,而计量只对强检设备器具进行检定,质控只对高危设备进行检测,且检测的项目内容也差异颇大。商检、计量、质控都是卫生装备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有相同也有所不同[4]。以往的研究在管理模式上、在实施过程中是互相独立、相互分隔的,职责上有分工,内容上有重叠,因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浪费。应该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3.5 实现维修技术与质量控制的紧密结合

要开展好基层部队卫生单位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坚决落实以维修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实践证明,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以维修为基础的,没有强大的维修力量做保障,就不可能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做细。抛开维修或将设备包给大公司保修的情况来开展质量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自己通过设备维修这个过程,才能深入地了解各种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从而了解设备技术指标发生偏差的真正原因,并结合质量控制找出正确的修正方法[5]。

4 结束语

根据总后卫生部下发的《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是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实施的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包括卫生装备的采购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医学工程保障质量控制等。

为兵服务、着眼部队、为基层卫生单位做好技术保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项工作从表面看来并不是多复杂、多难的一件事,但要深入做起来却并非易事。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技术到管理技术,需要多个部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需要结合我国军地的实际,下大力气真抓实干,方能见效。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2(8):18-25.

[2]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3]汤黎明,刘铁兵.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专题三——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88-90.

[4]李怡勇,米永巍,郭赤.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0(3):4-5.

让卫生间成为真正卫生的地方 篇8

我家的卫生间被装饰成了舒服、功能完善的百变空间:华美宽大的洗漱台上摆满了护肤的瓶瓶罐罐;不锈钢的多排毛巾架上搭着十多条各色纯棉毛巾,洗脸的,洗脚的,洗澡的汗发的等等。天一冷,我就赶紧给马桶套上暖垫和脚垫:就连淋浴房外的一个三角空间,我也添置了迷你晾衣架,把洗澡时顺手洗干净的小可爱们都晾在上面。

一天,我突然发现大腿根部起了很多小红疙瘩,心说我跟老公都是好人啊,什么坏事也没干,怎么搞的?第二天,我找到当医生的女友梅朵,梅朵检查了一下,给我配了点药膏说是湿疹,潮湿引起的,告诫我以后一定要勤换内裤。

我当时就傻了眼,我的内衣换得可勤了,还定期用消毒液消毒呢。梅朵想了想,问:“你们家的卫生间是不是比较潮,如果没等内裤晾干就穿,那就会……”

一回想还真是,每天早晨我都要跟老公展开抢卫生间大战,抢厕所,抢盥洗盆,抢化妆镜,顺手就会把前一晚洗过的内裤换上,甚至忽略了有没有干透,结果就把潮气捂到身体里面去了。

午休时间,我拉着梅朵向她取取经。梅朵一边吃红肠比萨一边说,卫生间是新陈代谢的地方,排泄污秽的所在,这里可以存储并繁衍大量的微生物和有害菌。空气污染这种事情,并不会因为有了马桶,就能不蔓延不扩张。高层建筑的卫生间排气通道一般都比较狭窄,自然通风的效果差,一旦遇到无风、低温天气,卫生间里的异味很难排到室外,一些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很容易附着在物品上面,比如牙刷、毛巾、绒毛脚垫里等等。当然,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拿来就用。但是在我的家里,毛巾也罢,牙具也罢,都是单独放到阳台上的,既通风,又能紫外线杀菌。

原来,卫生间里还有这么多学问啊。看来,优质生活的关键一步,就是不在卫生间里做不卫生的事。

从那以后,我彻底跟以前的卫生间习惯说拜拜了。把我护肤的瓶瓶罐罐搬到了卧室朝阳的梳妆台上,毛巾、内衣统统发配到阳台上晒日光浴,坐垫、脚垫也退出卫生间舞台,卫生间那扇漂亮的向日葵图案百叶窗也不再终日垂帘,而是高高卷起,让通风进行到底。我抛弃了如厕时捧本书的习惯,冲厕所时一定先把马桶盖子盖上。

一开始,我洗完脸举着两只湿漉漉的手去阳台上取毛巾挺别扭的,坚持提醒自己,这样卫生、妥帖的生活方式才更能给自己长久安全的呵护,观念一更新,这点举手之劳就完全自如了。

绝不做表面功夫的我,又处心积虑地找到了几处卫生间里不卫生的死角。比如,我习惯在马桶旁边放置纸篓,将用后的卫生纸扔在里边,通常两天清理一次纸篓。卫生间比较潮湿,会促使纸篓里增加细菌繁殖的速度,使卫生间变成病毒繁殖场和传染源。意识到这一点,我改变了这个细节。其实现在的马桶排污能力很强,手纸浸入水中会变得柔软易碎,一般的纸制品,尽可以放人马桶冲掉;卫生巾之类难以冲掉的纸制品,我就会自制一些方便袋,随时带出,投进垃圾箱。

周末是我的大扫除日,看到卫生间角落里堆满脏衣服的大桶我不由得皱起眉头,卫生间里湿度和温度都相对比较高,在这种环境里,这些堆放了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的带着汗渍、污渍的内衣外衣极易受到有害细菌的交叉侵扰。我想了想,又找来个大桶,把脏衣服内外有别的分开放,而且一定要放到通风充满阳光又不碍眼的阳台上去。

盯着卫生间里盥洗台上的微型仙人球和茉莉,我又琢磨上了,它们是卫生间里的不卫生分子吗?上网一查,果然,它们是喜光不喜水的植物,放错了位置。我买来几盆仙客来、蟹爪兰喜水不喜光的花卉替换掉,让卫生间里的卫生标准再上一个台阶。梅雨季节,卫生间里更加潮湿,我想起干柠檬片可以祛除冰箱怪味和吸湿的小贴士,就拿了几片散放在卫生间的各个角落。果然,不但除霉,异味也消失了。

让卫生间成为真正卫生的地方,是一个女人最优雅的认真。认真的女人才最美丽。你说呢?

有关讲卫生的演讲比赛稿 篇9

让我们把文明带向社会吧。在呼和浩特市的街道上曾经有一道另类的风景:在主要街道交叉口上,都设有交通岗亭和红绿交通灯。每当红灯亮起来的时候,自动播音系统播放着“现在是红灯,现在是红灯,请您停在停车线以外;现在是红灯,现在是红灯,请您停在停车线以外;交警谢谢您的合作”如果我们不能用自觉凸显红绿灯的存在,有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被迫出现这样的“风景”,难道不让我们感到脸上发烧、血流加快?

只有维护了简单的“绿灯行,红灯停”,才能维护我们大家的生命。

文明的维护又何止是交通规则,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合,我们是否告别了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是否告别了随手乱扔废弃物,是否告别了买东西交款不排队,是否告别了上车时乱挤上车后抢座。用安静来彰显内心的纯洁,用卫生来展示个人的修养,用谦让来传递少年的文明。须知,我们少年文明了,国家也就文明了。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辅以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我们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习惯,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

编写童话故事不讲卫生的 篇10

一天下午,黑黑和好朋友去草坪边玩“你跑我追”的游戏。黑黑玩得最起劲了,也没注意看旁边的泥巴,只听“嗵!”的一声,黑黑变成了泥巴猪,伙伴们也不小心被溅到了一身泥巴。“哈哈哈哈……”伙伴们在嘲笑黑黑。过了一会儿,伙伴们跑了,黑黑以为他们不跟他玩了,转身就走。后来伙伴们找到了他,让他去洗一下。他想:洗这么干净干嘛?回家不还是要洗吗?然后,不管伙伴们,独自回家了。妈妈看见他还是这么脏,就说“黑黑,你不能再这样了,不然肚子会疼的。”但他不听。

一天,他的肚子真的疼了起来,疼得他捂着肚子直叫。兔医生一检查,原来是他不讲卫生造成的。兔医生说:“这是你不讲卫生造成的,好好吃药,再勤洗手,肚子就不疼了。”

讲卫生的句子 篇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5类事件: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医源性感染爆发,药品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死亡事件,严重威胁/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集体急性中毒事件,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发生异常,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超过1例死亡,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很大,突然发生,单一原因,导致人员不同程度的伤害,社会恐慌,如果不控制,将迅速扩散,产生较大的社會影响,也可能会形成次生灾难,将会导致危险继续扩大的事件。有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导致社会危机的产生。

1 从以往的突发事件看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流行,短短几个月,波及24个省直辖市,266个县市,发病8000多例,死亡700多例,部分地区隔离检疫达3月之久,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购药风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十余 县市受灾,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工厂毁损,6.9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37万人受伤,至百万群众大转移。

从这些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还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滞后、应急机制不健全、对病原体的争论,协调机制的缺乏,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不足,公共卫生系统的不完善,使在SARA第一轮遭遇战中坐失良机,比较被动。这些问题产生的后果就是疫情蔓延,国民经济遭受损失。因此,我们还有待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纽带,建设的重点是预防和应对,预防第一,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就需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高科技信息化的、高效可持续性的公共卫生队伍。

2 社区卫生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中,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在疫情发生时,社区卫生服务所在地常常是第一现场,获得的是第一手资料,全科医生将运用全科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初步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他们要对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态的扩大,疾病的流行;要对受累的人员进行救治、处理,为伤残人员的恢复打下基础;还要保护好现场,有待上级部门的取样、调查、研究。在疫情中,不仅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部门做好诊治、隔离工作,而且要完成大量的清洁、消毒、善后工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预防工作做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不发生或者减少减轻发生。

3 社区卫生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预防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要有充分的应急预案,充足的物资、得力的措施,为确保社会的安定做好基础工作。

一级预防措施:1、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建立社区养生医疗保障系统和社区公共卫生应急体制系统。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网络体系,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可以互相通报,共同研究,若有疫情发生,就可以综合信息,向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4、通过物业公司加强社区公共卫生的防护工作,除进行必要的消防演习以外,还定期进行社区防疫演习。5、加强社区的基层教育宣传工作。6、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所需的药品、试剂、疫苗、医疗器械、救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7、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技术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院前院内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进行急救演习。

二级预防措施:当社区内出现可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启动网络程序、人力资源,积极掌握第一手流行病学资料,控制现场,避免扩大,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灭在萌芽中。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

三级预防措施:当公众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全力以赴,主动出击,并且如实上报,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迅速控制局面,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将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底限度。根据突发事件的进展和新发生的情况,及时按程序进行后续报告。建立特别的通道、特别的诊室、特别的病房,对前来就诊的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接诊治疗,不得推诿、拒绝;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病人,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对需要转诊的病人,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发生后,依法做好医疗废物、隔离控制区内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运送、贮存、消毒、处置工作, 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蔓延和复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改革

一是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主要是落实好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举办费用和发展费用由政府负责,运行费用通过服务收费和多渠道补偿承担。同时,改革编制管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实际工作量核编定岗,实行动态调整,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固定的编制流动的人,编制数只作为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以及确定政府补偿依据。

二是建立竞争性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身份界限,实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

三是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挂钩,实行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建立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新的招标采购办法主要包括六个环节: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招生产企业,主要确定中标企业是责任主体,对药品质量和配送统一负责。

五是建立长效性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两个渠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部分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足额补助。

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群众基本用药得到较好保障,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已经开始运行。

参考文献:

[1] 肖淑敏 西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21-24

讲卫生的句子 篇12

1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1 系统性不强

基层医疗系统作为卫生服务体系的子系统,要促使其发展,不能只看到该系统本身,而必须考虑其与医院系统之间的关系,从构建医疗服务体系的高度和整体进行思考。

我国医疗服务系统的资源结构呈“倒三角”模式,医院系统集中了绝大部分医疗服务资源。这种“倒三角”结构及医院系统自身的优势,使医院系统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通过市场调节,在争取卫生资源配置时都比基层医疗系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加之在现有机制运行的惯性及居民就医观念的影响下,卫生资源仍将大量流入医院系统,推动其扩张。如果仅注意加大对基层医疗系统绝对额的投入,而忽略对其投入占卫生资源配置的比例大小,忽略或低估医院系统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已有的优势,就会很容易出现基层医疗系统的卫生资源增速比不上医院系统的增速,基层医疗系统所占卫生资源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比重下降的局面。

注:(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数字,本表未包含该数据。

注:(1)其他包括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临床检验中心(所、站)。

从表1、表2可见,尽管政府提出要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但基层医疗系统的总资产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总资产的比例并未呈稳步上升态势,而是有所反复。在新医改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2009年基层医疗系统总资产比例比2008年提高3.2%,幅度较大,但2010年,又下降了2%。此外,还有不少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获准在同一座城市开设分院,有的甚至在同一所城市有2~3家分院。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乃至新医改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卫生资源配置的过程。如果基层医疗系统与医院系统的卫生资源总量差距不断扩大,其卫生资源总量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卫生资源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那么基层医疗系统的人才流失将加剧,从而导致其医疗水平与医院系统间的差距愈演愈烈,更多的患者将涌向医院,医院系统将获得更多卫生资源,并将进一步扩张,而扩张过程中的基建项目、设备购买等的成本又将引发更多、更大的诱导需求,推动医疗费用的进一步上涨,而基层医疗系统将进一步萎缩,给改革增加更多困难。

1.2 增量配置和存量优化的效率有待提高

各地在基层医疗系统的卫生资源配置上都采取增量和存量调整的方式,但效率有待提高。以医疗设备为例,据医改方案《实施方案》,2009~2011三年内重点建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增医疗设备中的一部分由地方主管部门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置。但这些由财政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的医疗设备平均20%被闲置。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委托做的一份以血细胞分析仪为主的调研显示,调研的北京地区80家乡镇医院每家配一台,装机率100%,但其中21台闲置;社区站自采装机15台,集中配备13台,总装机率47%,其中有5台闲置,占18%[2]。另一方面,大中型医院中也有不少医疗设备闲置,这些医疗设备是否有进入到基层医疗系统并被有效利用?对这一问题,有些地方采取对口医院帮扶的方式,有些地方采取由政府收回重新进行调配的方式。如,江西省卫生厅制定的《江西省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设备闲置半年以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调剂使用。”但这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其成效取决于政府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医院主动上报闲置医疗设备积极性不高。因此该方式成本高,但有效性不高,使得医院中这些闲置的医疗设备未能有效进入基层医疗系统[3]。

2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的建议

2.1 理顺医院系统与基层医疗系统的关系,增强卫生资源配置的系统性

各级政府不仅要重视对基层医疗系统投入的绝对额,还要重视提高基层医疗系统卫生资源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卫生资源中的比重,协调好各个子系统的关系,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进行卫生资源配置。

2.1.1 对医院系统建设的着力点应是其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的改良,而非卫生资源投入的扩大

公立医院在医院系统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讨论医院系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讨论公立医院。根据2011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年,公立医院数量占医院系统数量的66%,其中,三级公立医院占三级医院的98%,二级公立医院占二级医院的94.3%,一级公立医院占一级医院的58.5%。可见,公立医院具有市场垄断地位(见表3)。

医院系统,尤其是公立医院建设的关键并不是对其加大资源,而是改革其运行的制度环境使其逐步回归公益性。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并不是加大财政投入、医药分开、推行法人治理所能消除的。尽管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数额并不高,但在目前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下,公立医院自身具有很强的自我配置能力,说白了就是公立医院有能力、有渠道赚钱。

在医院能够进行诱导需求的制度环境未有改变之前,盲目扩大对医院系统的投入并不能使医疗费用下降,因为作为理性经济人,公立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并不会拒绝诱导需求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相反,公立医院会因为财政投入的加大而获得更多卫生资源,扩张速度加快,而扩张必然牵涉到基建项目和购买医疗设备,为了尽快收回这过程产生的利息成本、人力成本等等,诱导需求又将增加[4]。医院系统的扩张必将进一步压缩基层医疗系统的空间,倒三角的结构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对医院系统建设的着力点应当是其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的改良,而非卫生资源投入的扩大。

2.1.2 基层医疗系统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公立医院改革和其公益性回归涉及体制性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为庞大而强势的既得利益者,公立医院并没有动力去进行此种改革,反而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理想切入点是基层医疗系统。一是基层医疗系统自身较薄弱,改革阻力小。二是其发展后,利于引导更多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进而逐渐削弱公立医院的市场垄断地位,同时,在这过程中,通过组合拳引导医院系统医务人员流入基层医疗系统,通过此消彼长,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更易取得成功。

2.2 提高卫生资源增量的利用率,优化卫生资源存量

2.2.1 积极探索一、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的多种形式

目前,不少地方的二级医院已不能实现其在三级医疗网络中的功能,且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首先,在医疗资源的竞争上,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完全处于劣势,门诊量与三级医院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病床设备也无法相比。但在评级上又要保持相当比例的人才配备,设较全的科室,要引进设备,政府补贴又很少,造成二级医院发展成本很高。再有,新医改已明确将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如果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和双向转诊,那二级医院的服务量将更少[5]。另一方面,受制于财政能力,单纯依靠新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方式是无法快速、高质的完成这一任务的。应当将一、二级医院纳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二级医院的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水平可以迅速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力量。

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区以二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周边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纵向医疗卫生联合体,并将村卫生室纳入了公共卫生体系,转化为联合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派出机构。组建纵向医疗卫生联合体后,外高桥医疗卫生联合体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市七院专家下社区810人次,查房、诊治约2500人次,培训与指导1525人次。同时,联合体中的社区医院门急诊人次显著增长,2008年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资源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凌桥社区提高了67%;高桥社区收治的康复病人占住院人数的70%。有的地方如辽宁、福建、南京、银川,计划将部分一、二级医院直接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这些都是利用存量卫生资源的有益尝试,应当对这些方式进行追踪以进行经验总结。

2.2.2 提高已投入财政资金利用率及新投入财政资金利用率

基层医疗系统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应从提高已投入财政资金利用率及新投入财政资金利用率两个方面着手。以医疗设备为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短缺与医疗设备闲置并存。对于闲置的医疗设备,应通过多种方式将其盘活,使沉淀下来的资金流转起来,并设计出自下而上的方式让医疗机构愿意披露和拿出自己闲置的医疗设备,建议参考家电以旧换新的做法盘活闲置医疗设备。以旧换新,能给有闲置设备的医疗机构带来利益,可以调动其积极性。对新配置的医疗设备,加强配置环节的论证工作,将采购论证工作和闲置情况纳入对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的考核内容。一刀切的方式容易导致新配置的设备不符合医疗机构的需求而被闲置,并且要注意单纯使用财政资金配置的方式易引发“不要白不要”的道德风险。建议借鉴家电下乡政策的做法,重点结合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确定财政补贴下基层的医疗设备的种类,对于购买补贴范围内的医疗设备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这种方式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医疗设备配置的选择权,避免一刀切。此外,采用政府补贴一部分费用的方式可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论证的科学性,降低道德风险[2]。

2.2.3 制定政策引导人力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居民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是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双向转诊制度顺利运行的的重要原因之一。政策上要引导人力资源下沉到基层。除了继续推行目前的对口支援、培训、定点培养医学生的政策之外,还可以返聘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以及考虑将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满一定年限作为医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7]。

摘要: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该体系自身,必须处理好其与医院系统间的关系,认识到医院系统已有强大的自我配置优势,避免出现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投入,但其在整个医务服务体系资源的比重却不断下降的局面。建议以基层医疗卫生服体系为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处理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院系统间的关系,重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比重,提高卫生资源增量的利用率和优化卫生资源存量。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系统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王丽平.如何避免闲置和浪费?—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白知朋访谈[J].中国卫生产业,2009(7):59-62.

[3]陈小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短缺解决方案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7):495-505.

[4]罗力.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关注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邢少文.定位尴尬二级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03月15日02版.

[6]南京主城区二级医院将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EB/OL].(2011-05-22).[2011-12-27]http://www.gov.cn/jrzg/2011-05/22/content_1868933.htm

上一篇:初一打架检讨书怎么写下一篇:商场物业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