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2024-10-09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通用9篇)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1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旺盛  繁盛  兴盛  昌盛

【反义词】:衰落  败落  萧条  衰败

【解释】:

衰落: shuāi/cuī lu/là

①由强而弱;失去盛势;没落:文教衰弱,风俗靡靡|《西方的衰落》。②无线通信中,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出现时强时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由于电波循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点的电波相位不一,同相位使振幅相加,反相位则振幅相减。在短波通信中,电波主要靠电离层反射来传播,而电离层的高度、厚度和离子密度一直在变,故衰落现象特别明显。

衰败: shuāi/cuī bài

1.衰落败坏。

繁盛: fán/pó shèng/chéng

①繁荣兴盛:这个城市越来越~了。②繁密茂盛:花草~。

败落: bài lu

衰落;破落:家道败落。

兴旺: xīng/xìng wàng

1.兴盛﹐旺盛。

兴盛: xīng/xìng shèng/chéng

1.兴旺发达。

萧条: xiāo tiáo/tiāo

①凋零;冷落:村落萧条|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②指经济衰退,不景气:生意萧条|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旺盛: wàng shèng/chéng

1.炽盛。  2.兴旺。  3.谓情绪强烈﹑高涨。  4.繁茂,生命力强。

昌盛: chāng shèng

1.盛多﹑繁集貌。  2.兴隆;兴盛。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2

1 概念关系反义词与《老子》辨证思想解析

老子抛出“道”这一命题以支撑自己的哲学思想, 并进而成为其休系的核心内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 虚无, 因应变化于无为, 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1]其内涵之深刻, 让后人可从多角度阐释与剖析。它关乎历史, 又联结文学;不疏离美学, 更与哲学的辨证法密切相关。

2 从“无”到“有”

在《老子》中“有”和“无”是相对反义词。它们相反相成, 变化多端。“有”和“无”用以指称宇宙生成刹那间物质前后的不同状态。“无”是指宇宙生成前云气般的初始物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存在状态。而“有”则是指万物生成的状态和方式以及人们对它们的看法。

道 (无、气) →天地→万物 (有、气贯穿始终) 。“有”和“无”是一对描写宇宙生成的相反概念。道是无, 万物是有。从生物学上来讲,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古迄今, 从精神到物质, 都表现为一种形影不离的依赖性和契合感, 水乳交融, 不可分离。古语云:“人穷则反本。”此“本”字, 从广义上讲,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自然”, 人类生存之根, 万物成长之源。

“老子第二章说‘有无相生’, 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 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 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实的, 人怎么住进去呢?”[2]此处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无”不是“空”, “无”是不可见而“以为无”, 而其“统众”、“统物”之用固在, 也就是“道”的规约性不以其不可见而不在。[3]

人们要体认大道有无之际, 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 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在形而下的情况下, 要体认形而上道, 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

3. 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老子谈“道”并非凭借空想, 而是源于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独立见解, 这源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神秘的直观感觉。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无言观注, 自然成为了建构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不同形式或内容的对立统一, 同时矛盾对立的双方没有一方能独立存在。

不管学者们对于“道”的阐释有多么与众不同, 唯一达成共识的是, 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哲学不容置疑的特征。老子意识到, 世界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轨道中, 事物从产生到消亡, 有其必然规律, 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正如我们从来不会看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事物拥有自身的对立面, 二者相辅相成, 并以对立的方面形成存在的前提条件, 没有“大”就无“小”, 没有“圆”就无“方”;反之亦然。其实, 此种反面论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讲的“相反相成”。

“相生、相成、相形”等, 是指因为有了比较, 所心出现存在的价值, 相依而生, 只是用不同的对立概念, 来诠释的不同动词。老子举出音声、前后、庞辱、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 是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生动体现。他揭示出万物包括人都无法孤立存在, 必然有所依托。这足以证明, 他的确看到了, 在客观和主观现象中, 矛盾普遍存在, 并于一切过程之中挥之不去。人们关注表面现象, 必然会忽视最本质的东西, 而其恰恰隐藏在深层和整体之下。《题西林壁》诗中有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之所以流芳千古, 正是由于它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种种哲理的思考, 它具有的强大启迪性, 与老子的辨证法辞异而意同。老子在试图告诉我们正因为有了对立, 所以要全面地认知事物, 观察两端, 从正面去发现负面, 对于负面的把握, 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 正面与负面, 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 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曲”藏匿着“全”的道理, “敝”遮不住“新”的意蕴。

朴素的辩证法, 是老子哲学中最具创造性的东本。千年前的老子已经看到, 事物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发生、发展、变化。对立的二者依存, 联结, 共生, 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自然转化。而这种变化, 则被其定义为自然的根本性质, “反者, 道之动也” (第四十章) 。老子的辩证法是一种以自然的有意概括, 其目的在于, 为人类找到一种合理并合规律的的生存模式。他所提出的各种对立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善恶、美丑、是非等, 而且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辩证法原理。时至今日, 我们站在时代与历史的新高度和新角度上, 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符合老子的精妙推论, 就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摘要:《老子》又名《道德经》, 全书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既是规律, 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意义。老子所讨论的“道”具有极大地包容性高度的抽象性, 其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 其语言是“正言若反”, 其辨证思维尤为突出, 文中常以两两相对的事物来说明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关键词:词义关系分类,反义词释义,辨证思想

注释

1[1]《史记三家注》.中华书局, 1959, 第2156页.

2[2]冯友兰.《老子哲学讨论集》, 第117页.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3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不料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4

【近义词】:不意 不虞

【反义词】:意外 意料 果真 料想 料及

【解释】:

不意: bù yì

没有想到;没有防备:不意竟成永诀|出其不意。

不料: bù liào

连词。表示意思转折,出乎意料:刚才天还很好,不料竟下起雨来了|原以为他上午就到,不料火车误了点。

不虞: bù yú

①意料不到:不虞之誉。②意料不到的`事:以防不虞。③没有准备:击其不虞|以虞待不虞者胜。

果真: guǒ zhēn

果然:这一次劳动竞赛二组~夺到了红旗丨~是这样,那就好办了。

意外: yì wài

1.料想不到;意料之外。 2.指意料之外的不幸事件。

意料: yì liào

1.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

料及: liào jí

〈书〉料想到:中途大雨,原未~。

料想: liào xiǎng

谣言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5

【近义词】:谎言  流言  浮名  谰言  坏话  蜚语  浮言  蜚言

【反义词】:真话  实话  谎信  谎言  假话  空话  谎话  妄言

【解释】:

蜚言: fěi/fēi yán

1.流言。多指xx。

蜚语: fěi/fēi yǔ/yù

同‘飞语’。

坏话: huài/pēi/pī/péi huà

①不对的话;不入耳的话:不能光听颂扬,好话~都要听。②对人对事不利的话:有话当面讲,不要在背后说人~。

谎信: huǎng xìn/shēn

〈方〉(~儿)荒信。

谎言: huǎng yán

谎话:戮穿~。

谎话: huǎng huà

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连篇。

妄言: wàng yán

①谎言;谬说:不信妄言|诈其民,为妄言。②随便说说: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以妄听之。③信口胡说:小的.不敢妄言|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

假话: jiǎ/jià huà

1.隐瞒真情的话。

谣言: yáo yán

1.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2.没有公认的传说。3.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如: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于谦全传》。

谰言: lán yán

诬赖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无耻~。

真话: zhēn huà

1.犹言实情。  2.实话。

流言: liú yán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飞语ㄧ~惑众ㄧ散布~。

实话: shí huà

1.符合实情的话。与假话相对。

浮名: fú míng

虚名:~虚誉ㄧ不慕~。

浮言: fú yán

1.无根据的话。  2.浮华不实的言论。  3.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  4.表面的应酬话。

空话: kōng/kng/kǒng huà

五年级上册语文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6

第一单元:

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一、词语解释

贪婪: 是指贪得无厌,不知满足。适宜: 适合,相宜。

倾盆大雨: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品味: 仔细体会,玩味。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彩,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饱览: 尽情地看。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天长日久:形容长久。

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联想。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牵肠挂肚: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二、近义词:

1、担忧——担心 贪婪——贪心

惧怕——害怕 适宜——适合

急切——迫切 隐藏——隐蔽 鼓励——激励 支撑——支持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2、困难——艰难 起码——至少 鼓励——激励 兴趣——兴致 培养——培育 建议——意见 采访——访问 喜欢——喜爱

3、熟悉——熟识 品味——品尝 欣赏——观赏 环绕——围绕

感叹——感慨 继续——持续 忽略——忽视 毫不犹豫——毫不迟疑

4、愉悦——喜悦 遭遇——遭受 悲惨——凄惨 领悟——领会 委屈——冤枉 报偿——报答 灿烂——绚烂

三、反义词:

1、担忧——放心 贪婪——知足 隐藏——公开 暂时——长久 轻松——沉重 快乐——忧伤 急切——从容

2、喜欢——讨厌 困难——容易 起码——至多 鼓励——打击

3、熟悉——陌生 欣赏——讨厌 忽略——重视 继续——中断 犹豫——果断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4、愉悦——不快 悲惨——幸福 寂寞——热闹 模仿——独创 赞誉——批评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一、词语解释

泊:船靠岸,停船。间:本课指间隔。绿:本课用作动词,吹绿。秋思:秋天的思绪。欲作:想写。复恐:又怕。

临发:即将出发。聒:声音嘈杂。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指指点点:①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②在旁边挑剔毛病。玷污:弄脏。大抵:大多;大都。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隆冬: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深冬。眷恋:怀念,留恋。古玩: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姿态:姿势。潺潺:指流水的声音。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二、近义词

6、冰凉——冰冷 爱惜——珍惜 慈祥——慈爱、慈和 稀罕——稀奇 秉性——性格 训斥——训诫 宝贵——珍贵

7、姿态——姿势 寻找—寻觅 盛开——怒放、开放 成熟——老练

8、干涸——干枯 点缀——装饰 充足——充分 舒服——舒适 悦耳——动听

浮现——出现

三、反义词:

5、无——有 聒——静

6、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稀罕——平常 冰凉——滚烫 隆冬——盛夏 训斥——夸奖 寒冷——炎热

7、盛开——凋零、凋谢 完整——残缺 成熟——幼稚

8、潮湿——干燥 凉爽——炎热 清澈——浑浊 柔软——僵硬 矮小——高大

浮现——消失

第三单元:

9、鲸

10、松鼠

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词语解释

寿命:生存的年限。比喻使用的存在的期限。乖巧:合人心意,计人喜欢;机灵,灵巧。驯良:和顺善良。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精巧细致。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企图:图谋,打算。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生息:生活;生存。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庞然:高大的样子。

二、近义词:

9、宽敞——宽阔 适应——习惯 判断——判定 凶猛——凶狠、凶恶 锋利——锐利 特征——特点

10、机警——机灵 响亮——洪亮 格外——特别 清秀——秀丽 矫健——强健

敏捷——迅速

11、陈列——陈设 特殊——特别 清楚——清晰 调节——调整 盗窃——偷窃 企图——妄图 凉爽——凉快 强烈——猛烈

12、危害——损害 削弱——减弱 稳定——稳固 单调——单一 依附——附着 性能——功能 干涸——干枯 柔和——温和

三、反义词:

9、宽敞——狭窄 安全——危险 倾斜——笔直 退化——进化 锋利——迟钝 凶猛——温驯、温顺

10、漂亮——丑陋 躲藏——暴露 勉强——自愿 敏捷——迟钝、迟缓 光滑——粗糙 强烈——柔和 干净——肮脏

11、特殊——一般 坚硬——柔软 清楚——模糊 强烈——柔和

集中——分散 珍贵——低廉 凉爽——闷热 陈列——收藏 急促——缓慢

12、分散——聚集 柔和——强烈 削弱——增强、加强 稳定——波动、动荡

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一、词语解释

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诱惑:吸引。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信赖:信任并依靠。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开辟:开拓发展。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分辨:辨别。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深幽:深而幽静。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本文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流泻:迅速流出。本文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一下子从笔端流淌出来。

二、近义词:

13、乞求——恳求 抉择——选择 争辩——争论 告诫——劝诫 沮丧——懊丧 诱惑——引诱 熟练——娴熟 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剧烈——激烈、猛烈

14、教导——教诲、教育 挑拨——挑唆 和蔼——和善、慈祥 巧妙——灵巧 垂头丧气——萎靡不振 络绎不绝——源源不断

15、爱慕——羡慕 居然——竟然 吩咐——嘱咐、叮嘱 开辟——开拓 便宜——低廉

16、亲近——亲密 信赖——信任 舒适——舒服 索性——干脆 淘气——调皮 繁茂——繁盛 立即——立刻

三、反义词:

13、简单——复杂 举起——放下 皎洁——暗淡 熟练——生疏 沮丧——得意 争辩——沉默 诱惑——劝阻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14、推迟——提前 和蔼——粗暴 巧妙——笨拙 消失——出现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络绎不绝——冷冷清清

15、便宜——昂贵 可贵——可鄙 实用——无用 居然——果然 爱慕——嫌弃

16、信赖——怀疑 美好——丑陋 伤害——爱护 舒适——难受 熟悉——陌生 享受——吃苦 淘气——乖巧

第六单元: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学会看病

一、词语解释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昔日:指往,从前。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疾步:快步行走。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绝望:毫无希望。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破烂不堪:形容很破烂。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颤抖:物体振动、抖动。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歧途:错误的道路。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二、近义词:

17、混乱——杂乱 安顿——安置 害怕——惧怕 伤害——损害 坚定——坚决 挖掘——发掘

18、瘦弱——瘦小 耽误——耽搁 连续——持续 扫视——环视 从来——向来 疲惫——疲乏、疲劳 忙碌——繁忙

19、誊写——抄写 敬仰——敬慕 歧途——岐路 赞扬——赞叹

自豪——骄傲 奇妙——奥妙 谨慎——小心 迫不及待——急不可耐

20、艰涩——艰难 磨炼——锻炼 拖沓——拖拉 虚弱——衰弱 骄傲——高傲

埋怨——抱怨 滚烫——滚热 喋喋不休——唠唠叨叨 忐忑不安——心神不宁

三、反义词:

17、挖掘——掩埋 坚定——动摇 危险——安全 漆黑——明亮

18、瘦弱——强壮 弯曲——笔直 连续——间断 疲惫——轻松 立刻——迟缓 忙碌——清闲

19、糟糕——精彩 慈祥——严历 赞赏——批评 紧张——松弛 幸运——倒霉 谨慎——粗心、马虎 自豪——自卑 敬仰——鄙夷 迫不及待——不紧不慢 20、虚弱——强壮 滚烫——冰凉 骄傲——谦虚 艰涩——顺畅 麻烦——简便 冷漠——热情 埋怨——谅解

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狠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

24、最后一分钟

一、词语解释

众星拱月: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天南海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漫游:不受拘束,随意游玩。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瑰宝:珍奇的宝物。

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勇敢有气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真挚: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光复:收复。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脊梁: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日积月累里的词语解释: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抱着无比的忿恨和愤怒。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力挽狂澜:比喻用力控制住凶猛的恶势力,使局势转危为安。

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不可侵犯的态度。豪情壮志:指有远大的情怀和志向。

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

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拨开。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励精图治:努力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二、近义词 :

21、环绕——围绕 宏伟——雄伟 瑰宝——珍宝 销毁——毁掉 笼罩——覆盖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珍贵——宝贵

22、掩护——保护 依托——依靠 豪迈——豪放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眺望——遥望 气壮山河——气吞山河 坚强不屈——坚贞不屈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23、认真——细心、仔细 热情——热忱 宽敞——宽大、宽阔 激动——感动 真挚——真诚 崇高——高尚 停泊——停靠

24、欢腾——欢跃 寂静——沉寂 崭新——簇新 缓缓——缓慢

三、反义词:

21、破坏——保护 热闹——冷清 精华——糟粕 毁灭——保存 损失——收获

22、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坠落——上升 掩护——暴露 豪迈——胆怯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23、认真——马虎 宽敞——狭窄 强烈——微弱 真挚——虚伪 崇高——卑鄙 整齐——杂乱 热情——冷淡

24、欢腾——沉闷 寂静——喧闹 崭新——陈旧、破旧 寂静——嘈杂 缓缓——快速

第八单元:

25、七律.长征

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8、毛主席在花山

一、词语解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尽开颜:全都是喜笑颜开。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擎:举。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来势凶猛,力量强大。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地看。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操劳:课文中指费尽料理(事务)。端详:仔细地看。

二、近义词:

25、等闲——平常 磅礴——盛大

26、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 鼓舞——鼓励 庄严——庄重 宣告——宣布

协商——商议 徐徐——慢慢 飘拂——飘动 招手——挥手

27、安慰——问候 踌躇——犹豫 破格——破例 眷恋——留恋

悲痛——悲哀 繁忙——忙碌

28、商量——商议 干扰——打扰 诚恳——诚挚 拘束——拘谨 端详——打量 耽误——耽搁

三、反义词:

25、逶迤——笔直

26、完毕——开始 肃静——喧哗 汇集——分散 挺立——弯曲 庄严——轻浮

27、尊重——轻视 踌躇——果断 安慰——责备

隐喻象似性与英语多义词教学 篇7

关键词:隐喻,象似性,英语多义词,教学

受到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含义的赋予,包括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是无根据的和缺乏系统性和同一性的。对于多义词的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罗列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以不同的例句加以不同的语境进行讲解。而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多也是死记硬背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揣测其相应的义项。这种机械式记忆不仅耗时,且在语境中揣测词义也只能是作为义项记忆的补充,对词汇的本身以及其各个义项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长期记忆并没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义项的发展和衍生与人的隐喻认知思维有关,义项在衍生过程中呈现出象似性特征。笔者认为,用隐喻象似性来解释多义词的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英语词汇教学中多义词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隐喻与隐喻相象似性

1.隐喻。隐喻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从那时候开始隐喻作为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被认为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关注词句本身意义和语言使用中说话者的话语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现象。

王寅指出,“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合作用到另一个概念域,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从而可获得隐喻义”。Lakoff & Johnson基于英语中大龄的隐喻现象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而隐喻的意义又远远大于语言现象的结论。他们发现人类的思维构建于隐喻之上,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的本质就是隐喻性的,隐喻使得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的、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也就是说隐喻其实可以看做是人类认识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的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隐喻投射。

2.隐喻象似性。“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自希腊时间就存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从古希腊时代起就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议,柏拉图支持唯实论,柏拉图认为语言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是唯名论的代表人物,唯名论认为语言形式与客观外界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唯名论与唯实论的相持阶段从古希腊时代持续到了19世纪末,到了20世纪上半叶,随着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与盛行,语言学中的唯名论,即语言的任意说逐渐占了上风;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中的唯实论,即语言的象似说得到承认,并且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与其所指意义之间,象似性与任意性并存。人类的认知模式是一个隐喻概念系统,与人们生活的体验有关,因此,语言表达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有着隐喻概念的对应关系,体现出象似性特征。

二、隐喻象似性与多义词教学

语言学研究中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分歧反映到教学中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主要关注语言形式,对语言的解释容易忽略语言形式与客观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解释不能深刻总结语言规律,而且使得学生也难免在困惑中过度依赖机械记忆。

多义词是一个词的两个或者多个义项表征的象似性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隐喻语言中的多义词义项是隐喻认知的载体亦是产物,并具有象似性特征。Saeed认为,多义词的词义的延伸通常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完成,所以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任意的,而且具有理据性和系统性特征。

因此,基于隐喻象似性理论的教学法尝试描述用隐喻思维来解释词义的发展和衍生以及多义词词项间的象似性关系,即我们的词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词汇的核心义项开始,到由其衍生的概念化的义项,善于总结义项间的象似性关系,即用一个熟悉的概念域的已知信息投射映合到另外一个新的概念域,从而为提高学生掌握词义隐喻机制提供基本思路,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水平。

1.多义词中的义项与核心义项。Austin指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是一个范畴,其中一个是核心义项,且义项与义项之间具有象似性关系。Dirven和Verspoor认为确定多义词的核心义项通常有三种方法:(1)经验法,即当提及某一个词时,首先想到的那个义项;(2)统计法: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3)拓展法:作为拓展其它义项的基础的义项。

2.隐喻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多义词教学。隐喻象似性理论认为多义词的语义范畴中,核心义项只有一个,其余义项从核心义项中衍生,而衍生义项还可以进一步衍生出其它义项。Taylor基于多义词的核心义项的象似性分析了“climb”的义项间的相互关系:(1) The boy climbed the tree.(2) The locomotive climbed the mountain.(3) The plane climbed to 3,000 feet.(4) The temperature climbed into the 90s.(5) Prices are climbing day by day.(6) The boy climbed down the tree and over the wall.(7) We climbed along the cliff edge.

Taylor指出(1)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为人“从低往高、使用四肢和向上攀爬”之意。我们从余下的(2)、(3)、(4)、(5)、(6)和(7)的含义中也不难看出,余下的各个义项都与1)有相似之处。例如2)中火车“向上”,(3)中有飞机“向上”飞、(4)有温度刻度“往上”增长以及(5)有价格“向上”涨之意,这四个义项表示计量数据“往上”增长,没有涉及到“人”的概念,此处可以理解成为核心义项通过隐喻衍生; 虽然(6)和(7)中的climb没有“往上”的意思,但它们都与1)有“使用四肢”的象似性。

隐喻象似性解释了词义衍生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深刻反思客观外界、人的认知体验以及语言表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在多义词学习中隐喻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隐喻衍生义项习得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8

摘 要:元语言哲学激发了一种释义研究的新视角——以元语言切入同义词专题。本文综述了释义元语言研究方面的成果情况,对同义词释义(如元词统计等)进行了尚属零星式的“自我发明”,归纳了专书同义词典的释义元词,尝试进行了元语言理论与同义词释义的结合研究。

关键词:元词 元语言 释义元语言 同义词词典

近年来,元语言研究已经成为了词典学领域特化的方向。“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相对应,是相对律理论中对于主客关系的一对称名。词典学研究中,诠释语与被诠释词的关系与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关系也相对应。基于同样存在的对应关系,结合关联理论的视角,词典学界将哲学的元语言视角引入到词典学研究当中,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

一、近期元语言研究综述

近年以来,汉语词典的元语言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综合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建构元语言的计算模型

1996年,清华大学张津、张昌宁提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使用数学模型的建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词语与义项进行分析,提取得出3856条“定义元语”;同时,寻求元语词汇在义类词典的义类结论,参照《同义词词林》进行义类标注,探索出了计算机语言的元语界定,成为我国学界释义元语言的第一项报告成果。[1]宋文辉(2011)《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它“基于语料库调查确定元语言词汇”“使用义类词典来验证元语言词汇的义类分布”,因此“能够体现汉语的基本义类,从而起到语义区别特征的作用。”[2](P40)

(二)说明元语言的规则层级

武建宇、宋文辉(2009)指出:“合理的释义元语言词汇应该能适合具体辞书的编纂情况和释义目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释和区别词典所收目的词义,说明词目词的用法。”[3]宋文辉(2011)《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1]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三类词(名词、形容词、动词)的释义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李葆嘉(2002)[4]、安华林(2005)[5]注重层级研究,设立了词典释义元语言类型。李尔钢(2007)指出了释义元语言要追求“简明”,释义实践要遵循三个步骤:“①清理现有的词典元语言,删除生僻词、非必要词,保留常用词、必要词,形成筛选优化后的元语言词汇表;②选择释义语言中的人工符号,设定结构性人工符号,建立词典元语言人工符号表。之后,整合①②,呈现完整的词典元语言。”[6]

(三)提取典范词典的释义元词

苏新春(2005)《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指出:“释义元语言就是一种语言中对其他的词汇成分进行解词释义所使用的一套用词用语系统。”[7](P324)安华林(2005)《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对释义给予分块,量化并极力简化词典释义,对《新华字典》(第10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得出元词(基元词),对释义用词进行了比较。[5](P23~24)

综合而言,可将上述成果图示如下:

二、同义词词典元词的初步提取

分析上述成果可以发现,在已经完成的元词数据中,元词的提取数值与所用采样的对象直接相关,提取所得元词的数量与词典的规模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提取的是单平面的小型词典,那么,所得元词的数据会很小,说服力不足;如果想要提取高曲度的大型词典,工作平台一时难以建立,词典的编纂队伍庞大,提取元词的工作需要重归词典编纂的人员队伍来完成,这就使得研究的计划难以实现,一再搁置。大型词典的元语言研究还没有展开,元语言研究的工作因为语料的规模问题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广度。为此,考量元词提取的可行性与应用性,我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对中型词典加以考察,对应用广泛的专题词典先行建立释义的元词集。本文首先选择了语文词典的典型代表——同义词词典为语料来源,统计其中的元词,为这一应用型极强的词典编纂提供元词数据,也为专题的释义工作提供参考。

(一)语料概貌——关于《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朱景松主编的应用型学习词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2009)[8]为例,收录了同义词1950组,以二项式同义词辨析为主,释义元词体系显明。以此为元语言研究样本,依据元词(含兼类的词)的实际使用情况,可对元词进行初步归类。根据同义词群的构成情况,按照词群成员的数量,本文将包含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词语的同义词分别称为二项式、三项式和多项式,统计了释义的元词情况。具体如下:

(二)释义辨析

《同义词词典》收录同义形容词333组,分为:二项式305组、三项式28组。二项式中,单音节词3组,双音节词300组,三音节词2组,其中,收录二项式同义形容词305组,分析了词的用法与意义差异。

1.概念义的辨析。“词的概念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9](P43)“概念义”也称理性义,是词语的基本意义。词典二项式的概念义辨析692例,是同义辨析的重心。

(1)薄弱/脆弱【辨】“薄弱”表示意志等方面经不起考验、经不起风浪等。“脆弱”表示思想感情上经不起挫折。

(2)斑白/花白【辨】“斑白”多表示头发,较少表示胡须的颜色。“花白”可以表示头发,不过更多用于表示胡须的颜色。

2.附属义辨析。附属义是词在实际语境中体现出的附加义。

首先是语体色彩的差异辨析。例如:

(3)赤诚/真诚【辨】“真诚”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赤诚”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可以(也可以;只)在……里使用”,用于解释语体差异。

其次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辨析。例如:

(4)明显/显著【辨】“明显”没有褒贬色彩。“显著”多用于褒义。

“没有褒贬色彩”“多用于褒义”,用于解释感情色彩差异。

3.语法义辨析。语法义是词在句子当中的功能情况。

(5)放肆/放纵【辨】“放肆”可以单独作谓语,或用于斥责。“放纵”没有这个用法。

“可以单独作谓语”和“没有这个用法”指出语法上的不同。

(三)元词的提取

“释义元语言是语言中有着特殊功能的一个群体。它有着高频使用、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特点。”[7](P326)元语言具有高频性,《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中,以达到总词数8407的10%为界(出现10次以上),组成高频性的词语100例。其中,名词51例,动词18例,形容词9例,副词7例,介词6例,助词5例,连词4例。以实、虚为总类,本文对释义元词做了逐一统计。如下所示:

1.名词

名词51例,1596次。最高频词为“事物”,92次。例如:

(6)诧异/惊异【辨】2.“诧异”表示人对外界事物、状况的反应。“惊异”表示某种事物或状况引起人的反应。

(7)洒脱/潇洒【辨】3.“洒脱”常表示事物,描写自然物或人造物,展现其形态或样式。“潇洒”表示的事物多与人的活动或动作有关,以展示人的气度或状态。

2.动词

动词18例,501次。最高频词为“使用”,137次。

(8)标致/俊俏【辨】3.“标致”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俊俏”多在口语里使用。

(9)灿烂/璀璨【辨】3.“灿烂”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璀璨”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3.形容词

形容词9例,185次。最高频词为“抽象”,32次。例如:

(10)饱满/丰满【辨】2.“饱满”还表示抽象事物的充足。“丰满”表示事物各部分健全。

(11)陈腐/陈旧【辨】2.“陈腐”表示思想观念等抽象事物。“陈旧”表示具体事物式样过时,不再时兴等。

4.副词

副词7例,427次。最高频词为否定词“不”,207次。例如:

(12)坚定/坚决【辨】1.“坚定”表示拿定主意、不动摇。“坚决”表示下定决心、不犹豫、不迟疑。

(13)苦闷/苦恼【辨】1.“苦闷”表示烦恼郁结在心中,心情不舒畅。“苦恼”表示有麻烦或问题不能解决而伤脑筋。

5.介词

介词6例,293次。最高频词为“在”,164次。例如:

(14)赤诚/真诚【辨】2.“真诚”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赤诚”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6.助词

助词5例,690次。最高频词为“等”,179次。例如:

(15)丰厚/丰硕【辨】2.“丰厚”表示经验、知识、美德、利润、待遇、学识等抽象事物。“丰硕”多表示成果、收获等抽象事物。

7.连词

连词4例,320次。最高频词为“或”,186次。例如:

(16)沉稳/持重【辨】2.“沉稳”表示人的行为举止,或安睡的状态。“持重”表示人的端庄态度。

三、元语言与同义词的结合研究

以上从一般语文辞书研究中分离出了同义词研究专题,提取了元词,初步集合了可供同义词释义参考的释义元词,是该专题释义元语言研究的第一步。在语文辞书学整体进步的促发下,同义词专题词典研究需要发端建立释义的“元词集”,使得元词的功能在此分领域内显见功能,进一步能够建立起同义词释义的元语言。元语言观已经深刻地启示了学界的研究,实质地推动了辞书研究的进程。本文对同义词释义的思路还属于零星式的“自我发明”,因为,在同义词研究中,元语言研究的良好走势还未呈现。但可预见,在多渠道沟通和借力下,元语言的视角与同义词释义相结合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元语言比对象语言丰富,这是在元语言中构造出关于对象语言中真理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10](P274)考察封闭性的语料——同义词词典的结果说明,因为词义差异主要在于概念义的辨析,高频的释义元词分布于各个词类,建立起可供释义参考的释义元词,并使得所使用的元词、元语言与对象语言在逻辑上紧密关联,才能使得同义词元词集的建立切实可行,具有实用性。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形容词性同义词群的基本词与释义元语言研究”[11CYY047]、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的整合描写与同义形容词释义研究”[HB14YY016]、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汉语同义词释义问题”[BJ201408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津,张昌宁.从单语词典中获取定义原语方法的研究及现代

汉语定义原语的获取[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1996.

[2]宋文辉.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武建宇,宋文辉.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J].辞书研究,2009,

(4).

[4]李保嘉.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其应用价值[J].南京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安华林.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9.

[6]李尔钢.建立高质量的释义元语言[J].辞书研究,2007,(1).

[7]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朱景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9]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吴学谋.泛系:万悖痴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兴旺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9

近义词: 凝望——凝视 呼叫——呼唤 吟诵——吟咏 蕴含——蕴涵 奥秘——奥妙 恩泽——恩赐 良久——许久 静谧——僻静 勤勉——勤奋 迷惑——疑惑 蕴藏——埋藏 快活——欢快 缘故——原因 温习——复习雕琢——雕刻 比美——媲美 崇尚——高尚 真挚——真诚 爱慕——仰慕 沉静——沉寂 凄凉——凄惨 沮丧——懊丧 薄暗——昏暗 舒适——舒服 顾惜——爱惜 抱怨——埋怨 照顾——照料 蜷缩——畏缩 均匀——匀称 显然——明显 忧愁——忧虑 神圣——圣洁 隆重——盛大 庄重——郑重 均匀——匀称 幽静——僻静 介意——在意 羞愧——惭愧 首席——第一 割舍——丢弃 和谐——协和 着迷——入迷 悦耳——动听 召唤——呼叫 的确——确实 谋面——见面 声望——名望 遨游——漫游 慷慨——大方 枯竭——枯槁 遥望——眺望 美丽——漂亮 如同——好像 感叹——感慨 保护——爱护 渺小——微小 哀悼——悼念 特殊——特别 生存——生活 圣洁——神圣 浓密——茂密 圣洁——纯洁 滋润——湿润 家景——家境 眷恋——留恋 低微——微小 逝世——去世 莽撞——鲁莽 踌躇——犹豫 颓唐——颓丧 扭身——转身

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 寝不安席——夜不能寐 永流不息——川流不息 依然如旧——依然如故 永流不息——川流不息 反义词: 短暂——长久 扩大——缩小 奇异——平凡 坚硬——柔软 迎接——欢送 粗壮——细弱 人工——天然 崇高——卑劣 真挚——虚伪 爱慕——讨厌 沮丧——振作 舒适——艰苦 僵硬——柔软 严肃——活泼 嘶哑——洪亮 魁梧——矮小 慷慨——吝啬 璀璨——暗淡有限——无限 破坏——爱护滋润——干燥 神圣——平凡伟大——低卑 情愿——不甘摇摇晃晃——稳稳当当

枯竭——茂盛 浓密——稀疏 清澈——浑浊 渺小——巨大 亲切——生疏 伶俐——笨拙

上一篇:团员无偿献血倡议书下一篇:《女生日记》读后感读书体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