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心近义词与反义词

2024-07-06

甘心近义词与反义词(精选8篇)

甘心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1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一单元

近义词: 震惊—震撼

悠久—久远

轻盈—轻快

激发—激励

惊叹—赞叹

凌空—腾空

保持—维持

驰名—闻名

反义词: 悠久—短暂

轻盈—笨重

浓厚—淡薄

近义词: 悠然—悠闲

消逝—消失

汇集—聚集

扩展—扩大

悲怆—悲伤 苍劲—雄劲

惊心动魄—触目惊心

反义词: 分散—汇集

喧嚣—清静

临危不惧—惊惶失措

惊心动魄—平心静气

二单元

近义词:艰辛—艰苦

突兀—高耸

奔腾—奔驰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反义词:焦急—平静

漂亮—丑陋

鬼斧神工—粗制滥造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近义词:屹立—矗立

坚固—牢固

山崩地裂—山崩地陷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反义词:宽阔—狭窄

平静—动荡

坚固—松散

风平浪静—风起潮涌

近义词: 偶然—偶尔

浸没—淹没(沉浸)

芳馨—芳香

硕大—巨大

降生—诞生

倘若—假如

抵御—抵挡

反义词: 浸没—暴露

硕大—渺小

宁静—喧闹

贫瘠—肥沃

三单元

近义词: 边陲—边疆

传递—传送

描画—描绘

焕然一新—面目一新

反义词: 贫穷—富裕

落后—领先(进步)

破旧—崭新

熟悉—陌生

焕然一新—依旧如故

近义词: 沮丧—懊丧

庄重—严肃

打搅—打扰

羞愧—惭愧

浮现—显现

尽心尽力—竭尽全力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反义词: 沮丧—高兴

庄重—轻浮

懊恼—愉快

幽静—热闹

惭愧—骄傲

慈祥—严厉

四单元

近义词:宁静—安静

喧哗—喧嚣

殷勤—热情

奇异—奇特

摇曳—摇晃

凄凉—悲凉 炫耀—夸耀

浓郁—浓重

反义词:凄凉—热闹

浓郁—淡雅

清澈——浑浊

模糊—清晰

五单元

近义词:奥秘—奥妙

保持—维持

灵活—灵巧

继续—持续

不言自明—不言而喻

新陈代谢—推陈出新

反义词:继续—间断

储存—消耗

吸收—排泄(开除)

警惕—大意

近义词:惊讶—惊奇

固执—顽固

艰苦—艰辛

沉静—寂静

轻易—容易

晶莹—晶亮 封锁—封闭

强烈—猛烈

反义词:轻易—困难(慎重)

沉静—喧嚣

固执—开朗

封锁—开放

六单元

近义词:捍卫—保卫 展示—显示 广泛—普遍 紧迫—急迫(紧急)挺身而出—奋不顾身

反义词:紧迫—从容 简便—复杂 挺身而出—畏缩不前

七单元

近义词:耻笑—嘲笑

恐惧—害怕

舒服—舒适

等待—等候

躲避—躲藏 居然—竟然

缘故—原因

反义词:懒惰—勤劳

害羞—大方

耻笑—尊重

躲避—暴露

近义词:著名—有名

宠爱—溺爱

清澈—明澈

回报—报答

环顾—环视 寻找—寻觅

懊悔—懊恼

反义词:仰—俯

喜爱—厌恶

潮湿—干躁

满载而归—一无所获

近义词:根除—铲除

畏缩—退缩

错误—过错(差错)

反义词:糊涂—明白

失败—成功

成熟—幼稚

错误—正确

畏缩不前—勇往直前

八单元

近义词:维持—维护

嘈杂—喧闹

凝视—注视

弥漫—充满

震荡—震动

威严—威信

主宰—掌握

屹立—矗立

反义词:嘈杂—安静

混乱—有序

伟大—渺小

惊慌失措—杂乱无章

近义词:持续—继续

摇曳—摇摆

镇定—沉着

厄运—霉运

绝密—秘密 严密—严谨

黯淡—昏暗

顿时—立即(立刻)

反义词:仰—俯

恶—善

熄灭—点燃

秘密—公开

厄运—幸运

九单元

近义词:热情—热忱

浓郁—浓重

娴静—恬静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出人意料—出乎意料

反义词:失败—胜利

黯淡无光—光彩夺目

出人意料—意料之中

近义词:花费—花销

温馨—温暖

兴隆—兴旺

荣耀—光荣 疲劳—疲惫

淳厚—淳朴

转瞬即逝—稍纵即逝 反义词:幸福—悲伤

陌生—熟悉

失意—得意

善良—凶恶

十单元

近义词:遥望—远望

壮观—壮丽

和蔼—和气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节约—控制

贡献—奉献

威胁—威迫

反义词:渺小—伟大(巨大)

无私—自私

慷慨—吝啬 保护—破坏

近义词:侦察—察看

祝贺—庆贺

忧郁—忧虑

哭泣—抽泣 发抖—颤抖

营救—搭救

婉转—委婉

洁净—净洁

近义词:环绕—围绕

富庶—富饶

夸张—夸大

著称—闻名 艰苦—艰难

培育—培养

魁梧—魁伟

秀丽—秀美

反义词:魁梧—瘦小

瘠薄—肥沃

茂密—稀疏

富庶—贫穷

甘心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2

1 概念关系反义词与《老子》辨证思想解析

老子抛出“道”这一命题以支撑自己的哲学思想, 并进而成为其休系的核心内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 虚无, 因应变化于无为, 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1]其内涵之深刻, 让后人可从多角度阐释与剖析。它关乎历史, 又联结文学;不疏离美学, 更与哲学的辨证法密切相关。

2 从“无”到“有”

在《老子》中“有”和“无”是相对反义词。它们相反相成, 变化多端。“有”和“无”用以指称宇宙生成刹那间物质前后的不同状态。“无”是指宇宙生成前云气般的初始物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存在状态。而“有”则是指万物生成的状态和方式以及人们对它们的看法。

道 (无、气) →天地→万物 (有、气贯穿始终) 。“有”和“无”是一对描写宇宙生成的相反概念。道是无, 万物是有。从生物学上来讲,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古迄今, 从精神到物质, 都表现为一种形影不离的依赖性和契合感, 水乳交融, 不可分离。古语云:“人穷则反本。”此“本”字, 从广义上讲,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自然”, 人类生存之根, 万物成长之源。

“老子第二章说‘有无相生’, 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 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 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实的, 人怎么住进去呢?”[2]此处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无”不是“空”, “无”是不可见而“以为无”, 而其“统众”、“统物”之用固在, 也就是“道”的规约性不以其不可见而不在。[3]

人们要体认大道有无之际, 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 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在形而下的情况下, 要体认形而上道, 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

3. 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老子谈“道”并非凭借空想, 而是源于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独立见解, 这源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神秘的直观感觉。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无言观注, 自然成为了建构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不同形式或内容的对立统一, 同时矛盾对立的双方没有一方能独立存在。

不管学者们对于“道”的阐释有多么与众不同, 唯一达成共识的是, 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哲学不容置疑的特征。老子意识到, 世界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轨道中, 事物从产生到消亡, 有其必然规律, 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正如我们从来不会看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事物拥有自身的对立面, 二者相辅相成, 并以对立的方面形成存在的前提条件, 没有“大”就无“小”, 没有“圆”就无“方”;反之亦然。其实, 此种反面论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讲的“相反相成”。

“相生、相成、相形”等, 是指因为有了比较, 所心出现存在的价值, 相依而生, 只是用不同的对立概念, 来诠释的不同动词。老子举出音声、前后、庞辱、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 是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生动体现。他揭示出万物包括人都无法孤立存在, 必然有所依托。这足以证明, 他的确看到了, 在客观和主观现象中, 矛盾普遍存在, 并于一切过程之中挥之不去。人们关注表面现象, 必然会忽视最本质的东西, 而其恰恰隐藏在深层和整体之下。《题西林壁》诗中有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之所以流芳千古, 正是由于它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种种哲理的思考, 它具有的强大启迪性, 与老子的辨证法辞异而意同。老子在试图告诉我们正因为有了对立, 所以要全面地认知事物, 观察两端, 从正面去发现负面, 对于负面的把握, 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 正面与负面, 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 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曲”藏匿着“全”的道理, “敝”遮不住“新”的意蕴。

朴素的辩证法, 是老子哲学中最具创造性的东本。千年前的老子已经看到, 事物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发生、发展、变化。对立的二者依存, 联结, 共生, 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自然转化。而这种变化, 则被其定义为自然的根本性质, “反者, 道之动也” (第四十章) 。老子的辩证法是一种以自然的有意概括, 其目的在于, 为人类找到一种合理并合规律的的生存模式。他所提出的各种对立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善恶、美丑、是非等, 而且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辩证法原理。时至今日, 我们站在时代与历史的新高度和新角度上, 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符合老子的精妙推论, 就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摘要:《老子》又名《道德经》, 全书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既是规律, 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意义。老子所讨论的“道”具有极大地包容性高度的抽象性, 其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 其语言是“正言若反”, 其辨证思维尤为突出, 文中常以两两相对的事物来说明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关键词:词义关系分类,反义词释义,辨证思想

注释

1[1]《史记三家注》.中华书局, 1959, 第2156页.

2[2]冯友兰.《老子哲学讨论集》, 第117页.

甘心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3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好手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4

【近义词】:妙手  能手  老手  高手  内行  熟手  在行

【反义词】:庸才

【解释】:

熟手: shú shǒu

1.熟悉某项工作的人。

在行: zài xíng/háng

1.内行。对某事﹑某行业了解底细且有经验。

老手: lǎo shǒu

(~儿)对于某种事情富有经验的人:斵轮~ㄧ开车的~。

好手: hǎo/hào shǒu

精于某种技艺的人;能力很强的人:游泳~丨论烹调,他可是一把~。

妙手: miào shǒu

①技艺高超的人:绝代妙手|杏林妙手。②神奇的手段:妙手回春的一代名医。

能手: néng/nài shǒu

对某项技能或工作特别熟练的人:养猪能手|打字能手。

内行: nèi/nà xíng/háng

①平日在家庭中的操行:内行修谨。②(-háng)熟习某种业务或熟知某种事情的.始末。也指对某种业务或事情达到这种了解程度的人:养植花草,他很内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庸才: yōng cái

1.见“庸材”。

高手: gāo shǒu

近义词与反义词专题训练 篇5

【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语。近义词是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与“干枯”“宽敞”与“宽阔”。“近义词”的近义词: 同义词。

【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这类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等位置的词。如:春-秋,黑-白,高山-平地。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A、近义词

一、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推却--()迁移--()阻击--()观赏--()

支援--()惭愧--()舒服--()精美--()

粗野--()晃动--()惦念--()驱赶--()爱惜--()靠近--()闪耀--()推却--()

迁移--()阻击--()观赏--()支援--()

惭愧--()舒服--()精美--()粗野--()晃动--()惦念--()驱赶--()爱惜--()

靠近--()闪耀--()关怀--()潜伏--()

胆小--()滋味()能耐()推辞()抵御()商议()抱怨()照顾()厌倦()偶尔()

二、选词填空 惊恐 惊奇 惊讶 惊异

(1)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的眼睛。(2)那时我有点()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3)同学们一个个睁着()的眼睛,看着魔术师的表演。严密 严格 严肃

(1)父亲是个很()的人,从来不苟言笑。

(2)从老首长到普通钻工,从玉门的师傅到大庆的老乡,凡是()要求过他,启发教育过他的人,他都记着,怀念着。

(3)敌人的几十挺机枪射出无数火舌,交织成()的火网,阻挡着战士们前进。激烈 猛烈 热烈 强烈

(1)战士们窜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的搏斗。

(2)突然,飞机遇到了一股()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越结越厚。

(3)拔河比赛到了关键时刻,我的心在()地跳动着,真想冲

上去帮我们班拉一把。

(4)风()地刮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繁茂 繁荣 繁华

(1)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2)这儿原来是荒滩,现在成了()的商业区。

(3)现在正是枝叶()的季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偶然 居然 果然

(1)报上介绍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长出了一颗新的牙齿。(2)王戎说,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小伙伴们一尝()是苦的。(3)一个()的机会,使我俩成了好朋友。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近义词。

(1)王连长率领全连战士,冒着酷暑参加建造钱江二桥的劳动。()(2)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感到自己的才能确实不如诸葛亮,因而十分羞愧。()(3)这条铁路不满4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4)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B、反义词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节省()笨重()公开()粗糙()

困难()暂时()强大()诚实()高大()

渺小()庞大()弯曲()平坦()聚拢()空闲()暴露()干燥()怀疑()陈旧()

果断()消失()降低()善良()贫乏()

富裕()垂头丧气()寂静()示弱()

凉爽()苏醒()仰望()暖烘烘()深奥--()隐藏--()减弱--()便宜--()

藐视--()平坦--()湿润--()寻常--()直接--()正义--()昏迷--()输--()得--()

进()曲--()伟大--()热情--()建设--()战争--()

二、写出下列带点词的反义词

1、我们应以不讲卫生为羞耻,以讲卫生为____。

2、全面听取意见可以防止发生____的错误。

3、我不需要虚伪,我需要____。

4、打基础很重要,复杂的演算要从____的做起。

5、在广阔的草原上,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大自然多____啊!

6、李老师能用浅显的话说清楚____的道理。

7、解放后,动荡的社会变得____了,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8、____的人们只有提高警惕,才不会上凶恶的敌人的当。..9、我是少先队中普通的一员,不能搞____。

10、我们村跟外界联系的沥青公路长度___了,煤屑公路缩短了。C、近义词和反义词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阻挠()()轻松()()脆弱(赞扬()()朦胧()()镇定(宽阔()()敬爱()()光明()()特殊()()

二、从下列词语中找出三组近义词、三组反义词。黧黑 宝贵 鄙视 白皙 慌张 寂静 珍贵 适当 热闹 镇静 适合 藐视

近义词:()--()反义词:()--(()--()

()--(()--()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1)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2)春天对耕耘正如秋天对()。(3)夏天对炎热正如冬天对()。)()()))))

(4)勤劳对富裕正如懒惰对()。(5)轮船对大海正如飞机对()。(6)汽车对运输正如渔网对()。

苏教版语文三下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6

1.长城和运河

近义词:驾驶(驾驭yù)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奇异(奇特)曲折(弯曲)动人(迷人)创造——创新

反义词:奇异(平常)曲折(笔直)祖先—后代 出现—隐蔽 飘落—上升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近义词:辽阔(广阔)珍贵(宝贵)蕴藏(储藏)弥漫(充满)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壮观——壮丽

反义词:珍贵(低廉)辽阔(狭窄)美丽(丑陋)难以计数(屈指可数)巨大—微小清澈—浑浊 洁白—漆黑 肯定—否定 3.庐山的云雾

近义词:增添(增加)神秘(神奇)缠绕(围绕)转眼间(刹那间)飘荡(飘动)秀丽—秀美 变幻—变化 神秘—神奇 游览—观光

反义词: 增添(减少)巨大(渺小)清楚—模糊 漂浮—沉淀 变幻—稳定

神秘—寻常 秀丽—粗陋 第四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近义词:急切(着急)顿时(立刻)坚强(顽强)敬佩(佩服)探望——看望 配合——协助 荣誉——美誉

反义词:不幸(幸运)永远(暂时)坚强(脆弱)荣誉(耻辱)规戒律

开始—结束 赢—输 坚强—软弱 简单—复杂 自由—拘束 相信—怀疑

5.雪儿

近义词:忠实(忠诚)传递(传送)安心(放心)向往(神往)充满(布满)哀伤(悲伤)顿时——立刻 施展——发挥 反义词:哀伤(欢喜)忠实(奸诈)6.花瓣飘香

近义词:清晨(早晨)惶恐(惊恐)闪动(闪耀)

反义词:清晨(黄昏)飞快(缓慢)惶恐(镇定)高兴(伤心)俯——仰

7.菩萨兵近义词:同胞(兄弟)糟蹋(践踏)赶紧(赶忙)带领(率领)整治(整理)感激(感谢)尽心尽力(全心全力)反义词:糊涂(清醒、明白)糟蹋(爱惜)平平展展(坑坑洼洼)8.李广射虎

近义词: 镇守(防守)朦胧(模糊)猛然间(突然间)搜寻(寻找)警惕(警觉)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反义词:朦胧(清楚)警惕(松懈)影影绰绰(清清楚楚)9.少年王勃

近义词:缓缓(慢慢)飘荡(飘动)凝望(凝视)探望(看望)举行(举办)反义词:答应(拒绝)落日(朝阳)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近义词:谦虚(虚心)著名(有名)非常(特别)预料(预测)口吻(口气)自夸(夸耀)感触(感受)成就(成绩)

反义词:喜欢(讨厌)谦虚(骄傲)惊喜万分(万分沮丧)11.赶海

近义词:刚巧(恰巧)究竟(明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反义词:开始(结束)退潮(涨潮)喧闹(安静)三三两两(成群结队)12.荷花

近义词: 快乐(欢乐)停止(终止)仿佛(好像)破裂(裂开)赶紧(赶快)展开(舒展)

反义词:清早(傍晚)赶紧(拖拉)停止(开始)快乐(悲伤)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近义词: 贮存(储存)无边无际(无边无垠)疼爱(关爱)多亏(幸亏)足够(充足)应该(应当)

反义词:松散(紧密)俯(仰)担心(放心)闭(开)庆贺(庆祝)15.水上飞机

近义词: 降落(下降)迅速(快速)佩服(敬佩)遇难(遇险)

反义词:迅速(缓慢)佩服(轻视)降落(上升)16.跟踪台风的卫星

近义词:舒展(伸展)仍然(仍旧)惊慌(慌张)反义词:舒展(收缩)惊慌(镇定)自豪(自卑)

近义词:允许(同意)商量(商议)坚定(坚决)赞赏(赞美)

反义词:平静(喧闹)低沉(高昂)遵守(违反)强劲(微弱)18.狼和鹿

近义词: 提防(防止)特意(特地)嬉戏(玩耍)贪婪(贪心)凶残(凶暴)大约(大概)

反义词: 凶残(温柔)消退(增长)功臣(祸首)19.放飞蜻蜓

陶(陶醉)(陶瓷cí)(姓陶)慈(慈爱)(慈祥)(慈善)舌(舌头)(舌根)(舌尖)抢(抢先)(争抢)(抢夺)

近义词:慈爱(慈祥)结构(构造)口吻(口气)入神(入迷)

反义词:慈爱(凶恶)复杂(简单)小心(粗心)入神(走神)20.恐龙

近义词: 茂密(茂盛)漫游(遨游)凶猛(凶恶)移动(挪动)照看(照料)如同(好像)

反义词:坚硬(柔软)凶狠(温顺)消失(出现)细心(粗心)21.槐乡五月

近义词:清香(芳香)醇香(浓香)俊俏(俏丽)白茫茫(白生生)

反义词:清亮(浑浊)甜(苦)咸(淡)俊俏(丑陋)22.海底世界

近义词:差异(差别)依然(仍然)宁静(安静)奇异(奇特)

反义词:前进(后退)丰富(贫乏)宁静(喧闹)普遍(特别)23.日月潭的传说

近义词:著名(闻名)传说(据说)制服(征服)转眼间(一瞬间)反义词:聚集(分散)危险(安全)光明(黑暗)潜入(浮出)24.寓言两则

近义词:巴望(希望)白费(浪费)焦急(着急)兴致勃勃(饶有兴致)

反义词: 筋疲力尽(精神饱满)兴致勃勃(无精打采)纳闷(明白)喜笑颜开(愁眉苦脸)

近义词:争辩(争论)赞许(称赞)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反义词:笨(巧)聚精会神(东张西望)赞许(批评)浪费(节约)26.剪枝的学问

近义词:能手(高手)盼望(希望)闻名(有名)疑惑(疑问)反义词:粗壮(瘦弱)疑惑(相信)充满(缺少)浓郁(清淡)综合近义词:

痛楚(痛苦)非常(特别)马上(立刻、赶快)喜欢(喜爱)口吻(口气)

自夸(夸耀)烦恼(苦恼)快乐(欢乐)著名(有名、闻名)苦闷(郁闷)

预计(估计)触动(感触)探望(看望)庆贺(庆祝)自豪(骄傲)

谦虚(虚心)快速(迅速)立即(随即)发觉(发现)救助(救援)

敬佩(佩服)消灭(消除)究竟(到底)本领(本事)遇险(遇难)

运送(输送)启示(启发)模仿(仿照)凶残(凶猛)温顺(温和)

宁静(安宁)消退(消失)降临(来临)居然(竟然)

解除(消除)

中途(半途)意想不到(始料不及)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觉察(发觉)赞赏(欣赏)允许(同意)丝毫(分毫)商量(论)

强劲(有力)防备(提防)凶恶(凶残)消灭(消除)贪心(贪婪)

特意(有意)消除(解除)凶残(凶猛)温顺(温和)宁静(安宁)

消退(消失)降临(来临)居然(竟然)解除(消除)中途(半途)

意想不到(始料不及)着急(焦急)盼望(巴望、希望)苦闷(郁闷)

商议(商量)得意洋洋(得意忘形)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反义词

生气(开心)诚实(说谎)小心(马虎)淡雅(浓重)节约(浪费)

成功(失败)

出现(消失)清楚(模糊)宁静(喧闹)普通(特别)

清楚(模糊)危险(安全)后退(前进)波涛汹涌(风平浪静)善良(凶狠)

隐喻象似性与英语多义词教学 篇7

关键词:隐喻,象似性,英语多义词,教学

受到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含义的赋予,包括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是无根据的和缺乏系统性和同一性的。对于多义词的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罗列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以不同的例句加以不同的语境进行讲解。而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多也是死记硬背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揣测其相应的义项。这种机械式记忆不仅耗时,且在语境中揣测词义也只能是作为义项记忆的补充,对词汇的本身以及其各个义项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长期记忆并没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义项的发展和衍生与人的隐喻认知思维有关,义项在衍生过程中呈现出象似性特征。笔者认为,用隐喻象似性来解释多义词的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英语词汇教学中多义词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隐喻与隐喻相象似性

1.隐喻。隐喻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从那时候开始隐喻作为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被认为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关注词句本身意义和语言使用中说话者的话语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现象。

王寅指出,“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合作用到另一个概念域,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从而可获得隐喻义”。Lakoff & Johnson基于英语中大龄的隐喻现象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而隐喻的意义又远远大于语言现象的结论。他们发现人类的思维构建于隐喻之上,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的本质就是隐喻性的,隐喻使得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的、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也就是说隐喻其实可以看做是人类认识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的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隐喻投射。

2.隐喻象似性。“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自希腊时间就存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从古希腊时代起就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议,柏拉图支持唯实论,柏拉图认为语言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是唯名论的代表人物,唯名论认为语言形式与客观外界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唯名论与唯实论的相持阶段从古希腊时代持续到了19世纪末,到了20世纪上半叶,随着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与盛行,语言学中的唯名论,即语言的任意说逐渐占了上风;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中的唯实论,即语言的象似说得到承认,并且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与其所指意义之间,象似性与任意性并存。人类的认知模式是一个隐喻概念系统,与人们生活的体验有关,因此,语言表达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有着隐喻概念的对应关系,体现出象似性特征。

二、隐喻象似性与多义词教学

语言学研究中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分歧反映到教学中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主要关注语言形式,对语言的解释容易忽略语言形式与客观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解释不能深刻总结语言规律,而且使得学生也难免在困惑中过度依赖机械记忆。

多义词是一个词的两个或者多个义项表征的象似性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隐喻语言中的多义词义项是隐喻认知的载体亦是产物,并具有象似性特征。Saeed认为,多义词的词义的延伸通常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完成,所以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任意的,而且具有理据性和系统性特征。

因此,基于隐喻象似性理论的教学法尝试描述用隐喻思维来解释词义的发展和衍生以及多义词词项间的象似性关系,即我们的词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词汇的核心义项开始,到由其衍生的概念化的义项,善于总结义项间的象似性关系,即用一个熟悉的概念域的已知信息投射映合到另外一个新的概念域,从而为提高学生掌握词义隐喻机制提供基本思路,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水平。

1.多义词中的义项与核心义项。Austin指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是一个范畴,其中一个是核心义项,且义项与义项之间具有象似性关系。Dirven和Verspoor认为确定多义词的核心义项通常有三种方法:(1)经验法,即当提及某一个词时,首先想到的那个义项;(2)统计法: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3)拓展法:作为拓展其它义项的基础的义项。

2.隐喻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多义词教学。隐喻象似性理论认为多义词的语义范畴中,核心义项只有一个,其余义项从核心义项中衍生,而衍生义项还可以进一步衍生出其它义项。Taylor基于多义词的核心义项的象似性分析了“climb”的义项间的相互关系:(1) The boy climbed the tree.(2) The locomotive climbed the mountain.(3) The plane climbed to 3,000 feet.(4) The temperature climbed into the 90s.(5) Prices are climbing day by day.(6) The boy climbed down the tree and over the wall.(7) We climbed along the cliff edge.

Taylor指出(1)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为人“从低往高、使用四肢和向上攀爬”之意。我们从余下的(2)、(3)、(4)、(5)、(6)和(7)的含义中也不难看出,余下的各个义项都与1)有相似之处。例如2)中火车“向上”,(3)中有飞机“向上”飞、(4)有温度刻度“往上”增长以及(5)有价格“向上”涨之意,这四个义项表示计量数据“往上”增长,没有涉及到“人”的概念,此处可以理解成为核心义项通过隐喻衍生; 虽然(6)和(7)中的climb没有“往上”的意思,但它们都与1)有“使用四肢”的象似性。

隐喻象似性解释了词义衍生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深刻反思客观外界、人的认知体验以及语言表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在多义词学习中隐喻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隐喻衍生义项习得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甘心近义词与反义词 篇8

摘 要:元语言哲学激发了一种释义研究的新视角——以元语言切入同义词专题。本文综述了释义元语言研究方面的成果情况,对同义词释义(如元词统计等)进行了尚属零星式的“自我发明”,归纳了专书同义词典的释义元词,尝试进行了元语言理论与同义词释义的结合研究。

关键词:元词 元语言 释义元语言 同义词词典

近年来,元语言研究已经成为了词典学领域特化的方向。“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相对应,是相对律理论中对于主客关系的一对称名。词典学研究中,诠释语与被诠释词的关系与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关系也相对应。基于同样存在的对应关系,结合关联理论的视角,词典学界将哲学的元语言视角引入到词典学研究当中,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

一、近期元语言研究综述

近年以来,汉语词典的元语言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综合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建构元语言的计算模型

1996年,清华大学张津、张昌宁提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使用数学模型的建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词语与义项进行分析,提取得出3856条“定义元语”;同时,寻求元语词汇在义类词典的义类结论,参照《同义词词林》进行义类标注,探索出了计算机语言的元语界定,成为我国学界释义元语言的第一项报告成果。[1]宋文辉(2011)《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它“基于语料库调查确定元语言词汇”“使用义类词典来验证元语言词汇的义类分布”,因此“能够体现汉语的基本义类,从而起到语义区别特征的作用。”[2](P40)

(二)说明元语言的规则层级

武建宇、宋文辉(2009)指出:“合理的释义元语言词汇应该能适合具体辞书的编纂情况和释义目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释和区别词典所收目的词义,说明词目词的用法。”[3]宋文辉(2011)《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1]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三类词(名词、形容词、动词)的释义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李葆嘉(2002)[4]、安华林(2005)[5]注重层级研究,设立了词典释义元语言类型。李尔钢(2007)指出了释义元语言要追求“简明”,释义实践要遵循三个步骤:“①清理现有的词典元语言,删除生僻词、非必要词,保留常用词、必要词,形成筛选优化后的元语言词汇表;②选择释义语言中的人工符号,设定结构性人工符号,建立词典元语言人工符号表。之后,整合①②,呈现完整的词典元语言。”[6]

(三)提取典范词典的释义元词

苏新春(2005)《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指出:“释义元语言就是一种语言中对其他的词汇成分进行解词释义所使用的一套用词用语系统。”[7](P324)安华林(2005)《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对释义给予分块,量化并极力简化词典释义,对《新华字典》(第10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得出元词(基元词),对释义用词进行了比较。[5](P23~24)

综合而言,可将上述成果图示如下:

二、同义词词典元词的初步提取

分析上述成果可以发现,在已经完成的元词数据中,元词的提取数值与所用采样的对象直接相关,提取所得元词的数量与词典的规模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提取的是单平面的小型词典,那么,所得元词的数据会很小,说服力不足;如果想要提取高曲度的大型词典,工作平台一时难以建立,词典的编纂队伍庞大,提取元词的工作需要重归词典编纂的人员队伍来完成,这就使得研究的计划难以实现,一再搁置。大型词典的元语言研究还没有展开,元语言研究的工作因为语料的规模问题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广度。为此,考量元词提取的可行性与应用性,我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对中型词典加以考察,对应用广泛的专题词典先行建立释义的元词集。本文首先选择了语文词典的典型代表——同义词词典为语料来源,统计其中的元词,为这一应用型极强的词典编纂提供元词数据,也为专题的释义工作提供参考。

(一)语料概貌——关于《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朱景松主编的应用型学习词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2009)[8]为例,收录了同义词1950组,以二项式同义词辨析为主,释义元词体系显明。以此为元语言研究样本,依据元词(含兼类的词)的实际使用情况,可对元词进行初步归类。根据同义词群的构成情况,按照词群成员的数量,本文将包含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词语的同义词分别称为二项式、三项式和多项式,统计了释义的元词情况。具体如下:

(二)释义辨析

《同义词词典》收录同义形容词333组,分为:二项式305组、三项式28组。二项式中,单音节词3组,双音节词300组,三音节词2组,其中,收录二项式同义形容词305组,分析了词的用法与意义差异。

1.概念义的辨析。“词的概念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9](P43)“概念义”也称理性义,是词语的基本意义。词典二项式的概念义辨析692例,是同义辨析的重心。

(1)薄弱/脆弱【辨】“薄弱”表示意志等方面经不起考验、经不起风浪等。“脆弱”表示思想感情上经不起挫折。

(2)斑白/花白【辨】“斑白”多表示头发,较少表示胡须的颜色。“花白”可以表示头发,不过更多用于表示胡须的颜色。

2.附属义辨析。附属义是词在实际语境中体现出的附加义。

首先是语体色彩的差异辨析。例如:

(3)赤诚/真诚【辨】“真诚”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赤诚”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可以(也可以;只)在……里使用”,用于解释语体差异。

其次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辨析。例如:

(4)明显/显著【辨】“明显”没有褒贬色彩。“显著”多用于褒义。

“没有褒贬色彩”“多用于褒义”,用于解释感情色彩差异。

3.语法义辨析。语法义是词在句子当中的功能情况。

(5)放肆/放纵【辨】“放肆”可以单独作谓语,或用于斥责。“放纵”没有这个用法。

“可以单独作谓语”和“没有这个用法”指出语法上的不同。

(三)元词的提取

“释义元语言是语言中有着特殊功能的一个群体。它有着高频使用、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特点。”[7](P326)元语言具有高频性,《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中,以达到总词数8407的10%为界(出现10次以上),组成高频性的词语100例。其中,名词51例,动词18例,形容词9例,副词7例,介词6例,助词5例,连词4例。以实、虚为总类,本文对释义元词做了逐一统计。如下所示:

1.名词

名词51例,1596次。最高频词为“事物”,92次。例如:

(6)诧异/惊异【辨】2.“诧异”表示人对外界事物、状况的反应。“惊异”表示某种事物或状况引起人的反应。

(7)洒脱/潇洒【辨】3.“洒脱”常表示事物,描写自然物或人造物,展现其形态或样式。“潇洒”表示的事物多与人的活动或动作有关,以展示人的气度或状态。

2.动词

动词18例,501次。最高频词为“使用”,137次。

(8)标致/俊俏【辨】3.“标致”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俊俏”多在口语里使用。

(9)灿烂/璀璨【辨】3.“灿烂”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璀璨”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3.形容词

形容词9例,185次。最高频词为“抽象”,32次。例如:

(10)饱满/丰满【辨】2.“饱满”还表示抽象事物的充足。“丰满”表示事物各部分健全。

(11)陈腐/陈旧【辨】2.“陈腐”表示思想观念等抽象事物。“陈旧”表示具体事物式样过时,不再时兴等。

4.副词

副词7例,427次。最高频词为否定词“不”,207次。例如:

(12)坚定/坚决【辨】1.“坚定”表示拿定主意、不动摇。“坚决”表示下定决心、不犹豫、不迟疑。

(13)苦闷/苦恼【辨】1.“苦闷”表示烦恼郁结在心中,心情不舒畅。“苦恼”表示有麻烦或问题不能解决而伤脑筋。

5.介词

介词6例,293次。最高频词为“在”,164次。例如:

(14)赤诚/真诚【辨】2.“真诚”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赤诚”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6.助词

助词5例,690次。最高频词为“等”,179次。例如:

(15)丰厚/丰硕【辨】2.“丰厚”表示经验、知识、美德、利润、待遇、学识等抽象事物。“丰硕”多表示成果、收获等抽象事物。

7.连词

连词4例,320次。最高频词为“或”,186次。例如:

(16)沉稳/持重【辨】2.“沉稳”表示人的行为举止,或安睡的状态。“持重”表示人的端庄态度。

三、元语言与同义词的结合研究

以上从一般语文辞书研究中分离出了同义词研究专题,提取了元词,初步集合了可供同义词释义参考的释义元词,是该专题释义元语言研究的第一步。在语文辞书学整体进步的促发下,同义词专题词典研究需要发端建立释义的“元词集”,使得元词的功能在此分领域内显见功能,进一步能够建立起同义词释义的元语言。元语言观已经深刻地启示了学界的研究,实质地推动了辞书研究的进程。本文对同义词释义的思路还属于零星式的“自我发明”,因为,在同义词研究中,元语言研究的良好走势还未呈现。但可预见,在多渠道沟通和借力下,元语言的视角与同义词释义相结合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元语言比对象语言丰富,这是在元语言中构造出关于对象语言中真理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10](P274)考察封闭性的语料——同义词词典的结果说明,因为词义差异主要在于概念义的辨析,高频的释义元词分布于各个词类,建立起可供释义参考的释义元词,并使得所使用的元词、元语言与对象语言在逻辑上紧密关联,才能使得同义词元词集的建立切实可行,具有实用性。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形容词性同义词群的基本词与释义元语言研究”[11CYY047]、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的整合描写与同义形容词释义研究”[HB14YY016]、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汉语同义词释义问题”[BJ201408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津,张昌宁.从单语词典中获取定义原语方法的研究及现代

汉语定义原语的获取[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1996.

[2]宋文辉.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武建宇,宋文辉.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J].辞书研究,2009,

(4).

[4]李保嘉.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其应用价值[J].南京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安华林.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9.

[6]李尔钢.建立高质量的释义元语言[J].辞书研究,2007,(1).

[7]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朱景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9]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吴学谋.泛系:万悖痴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下一篇:老鼠是猫的天敌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