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部职能及规章制度

2024-06-24

文艺部职能及规章制度(共6篇)

文艺部职能及规章制度 篇1

部门职能

一、对于校级组织:

1.组织学院同学参加校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和比赛,如“纺大之声”等,加强校级的文艺交流、组织、协调,做好优秀节目的选送与汇演工作。

2.协助校艺术团负责人搞好日常训练和活动开展,组织排练、编排节目。负责管理好学生会的学生文体活动场所及相关器材、演出道具、服装。

二、对于自身:

1.负责文艺部工作计划的制定、检查、落实;每学期末,对本部门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以及负责提出对本部门成员考核计划。

2.积极配合我院分团委、学生办公室以及学生会各部门作好各项工作。

3.主办学院计划内的大型文艺活动(如迎新晚会);承办全院性质的大型特色活动(如啦啦操)。

三、对于学生会内部:

1.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演出、联欢活动等并筹备、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

2.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文艺工作的宣传,发挥文化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配合其他部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对于活动的开展:

1.定期督促各班班长、文艺委员开展工作,推动和指导各班文艺活动的开展。

2.充分了解同学对文艺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不断改善设施及条件,改进工作方法,推动文艺工作的开展。

3.发动和组织同学参加课外文艺活动,发现和培养文艺活跃分子,挖掘院内文艺特长人才,为大型文艺活动及对外文艺交流做储备。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文艺骨干作用,组建有特色的文艺队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部门规章

一、部长职责

文艺部长领导在文艺部中,领导着各干事文艺工作的展开,控制着整个文艺工作的运行。负责队上的一切文艺活动,完成院学生会安排下的节目,是文艺工作顺利进行的中坚力量。1.负责文艺部工作计划的审计、检查、落实;负责对本部门成员分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及工作制,大胆改革创新。

2.根据学校对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院的特点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形式。

3.负责召开本部门的工作例会,并协调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4.负责对干事的考核工作及培养指导,提高文艺部干事工作水平和能力。

5.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开拓创新,遵守有关规定,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全力支持团委和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并应在学期初递交本部门工作计划在每项活动结束后及时递交工作总结

二、干事职责 文艺部干事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能力与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班文艺委员的关系,认真负责的完成部长交给的任务。要树立全面观念,服从安排,在文艺部举办的活动中应积极参与,勇挑重担,不回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应具备协调配合精神,同舟共济,互相帮助。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组织纪律,秉公办事。

文艺部职能及规章制度 篇2

摘 要: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等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社会面貌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市场的安定提出了挑战。构筑和谐稳固的劳资关系,工会被认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的工会可以借鉴德国工会的经验,弹性的发挥职能,在劳资关系中担当信息沟通和情报交流、降低劳资间的不信任,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劳动者收益。

关键词:新常态;工会;劳资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31-03

良好的劳资关系不仅有利于生产的有序进行,也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安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劳资关系体系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处于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企业中的劳资纠纷出现多发性、群体性、暴力性的新动向。随着“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被写入十八大报告,预示着党和政府今后将更加重视劳动者的诉求、劳动政策的制定、和谐劳资关系的发展。如何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缓和劳资冲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在社会主义框架内构建和发展和谐劳资关系,专家学者在路径选择上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其中的一种代表性意见认为我国可以对德国合作型劳资关系模式中工会的发展路径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思辨,借鉴其成功经验构建我国的劳资关系。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劳资矛盾渐成增加和紧张之势,劳资矛盾由隐性化转为公开化、外在化。其主要原因之一被认为工会组织在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纠纷上没有很好的发挥利益协调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给国民创造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第一任经济部长、后又担任联邦德国总理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主持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该制度强调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功能,主张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尽可能减小对价格和工资的直接影响力,通过提高消费者机会、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广范围的劳资自主交涉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中的各种力量的功能。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引领下,联邦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以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经济复苏。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中,“维护社会的公正”作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保护在市场经济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而德国工会主导的德国型劳动协约交涉制度就是这一构成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以具有鲜明德国特色的二元性劳资交涉制度为研究内容,深入探索德国劳资交涉框架内工会的效力,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为我国工会的发展探索有意义的途径。

一、德国二元性劳资交涉制度

在德国,围绕劳动条件而进行的劳资交涉有着鲜明的二元性的特征。即在企业外部进行的产业工会和经营者组织之间的交涉,以及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基层企业委员会与经营者之间的交涉。劳资双方启动劳动条件的谈判时,首先是由产业·地区的工会和经营者组织对基本的劳动条件进行交涉,并缔结产业劳动协约。其次,以产业劳动协约为基准,基层企业委员会对企业内的社会、人事以及经济事务拥有参与和发言的权力。基层企业委员会的设置原理虽然与产业工会相异,但是事实上,基层企业委员会通常是作为产业工会在企业内的分支机构而发挥功能的。同时,法律也认可产业工会对基层企业委员会的活动拥有绝对的限制权力。并且,基层企业委员会所拥有的权力也由《基层企业组织法》(1952年颁布,并于1972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明确规定。如果产业劳动协约中没有订立“开放条款”,基层企业委员会没有缔结劳动协约的权力。甚至,《基层企业组织法》也禁止基层企业委员会参与劳资纠纷,要求劳资纠纷应该由仲裁委员会解决。德国法律赋予产业工会强力控制基层企业委员会活动的权力。基层企业委员会的席位也通常全部被产业工会的干部占领。基层企业委员会的权限也被法律明文化和具体化,即基层企业委员会如果染指法律规定以外的权力,例如与经营者交涉并制定产业劳动协约的权力,或者在劳资冲突时行使申诉权等都是违法行为。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德国工会职能的弹性变化

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原理的强化使得德国型劳动协约交涉体制产生了松动的迹象。经营者以完全不重视企业个体的实际情况、僵硬的维持产业统一的劳动条件等理由猛烈批评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满于产业劳动协约制度的僵硬化的德国经营者开始在劳动时间的规定中引入作为补足或修正劳动协约内容的“开放条款”。一部分经营者甚至直接脱离产业劳动协约的束缚,在企业层面上与劳动者开展劳动条件的交涉。另一方面,劳动者以就业安定为优先考虑的对象,逐渐接受经营者所要求的在企业中进行关于劳动条件的谈判,德国型产业劳动协约逐步走向分散化。伴随着产业劳动协约的分散化,曾经被禁止拥有劳动协约的交涉权和制定权的基层企业委员会逐渐走向劳动协约交涉的前台,参与劳动协约的谈判和制定过程。甚至,基层企业委员会脱离产业工会的监管,直接与经营者缔结“基层企业协定”。面对基层企业委员会的这些举动,德国的产业工会一方面以弹性化的姿态应对,另一方面,产业工会也强化了对企业层面的劳动条件谈判的过程的监管力度。

德国传统的劳动协约体系中,产业工会维持产业劳动协约的基准,完全控制劳动协约市场。与美国的完全市场化的体系相比,在这种德国型劳动协约交涉体系中,产业工会占有绝对支配的地位,以自己的意志变动劳动条件的基准,而不是以市场的变化为主要依据。因此,产业工会以劳动者的利益为优先考虑,与经营者组织缔结的产业劳动协约被认为有可能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产业劳动协约的分散化基本波及了德国的所有产业,严重削弱了产业劳动协约在德国劳动协约市场的控制力。但是,产业劳动协约的分散化将会导致企业间或者企业内的劳动条件出现明显的差异吗?产业劳动协约将要失去对德国劳动协约市场的控制权吗?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有必要根据现在德国劳动市场的数据,分析曾经绝对控制劳动协约交涉市场的产业工会在现阶段是否依然是德国劳动协约市场中的有效管理者。

首先,关于工资的决定方式,如果以业绩主义为评定标准,经营者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判定主要依据劳动者所具有的专业技术和实际经验。但是在德国,产业、地区工会和经营者组织决定工资的标准主要是劳动者的职务和工作年限,而不是劳动者个人所具有的技术能力和受教育的水平。在德国,即使劳动者所拥有的技术能力有差别,但是产业内的工资水平一律保持一致,因此,企业更加倾向于雇用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劳动者。这种倾向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推高了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群体的失业率。主要发达国家中的因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引起的失业率对比,和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群体显然更加难以进入劳动市场。

其次,美国的企业如果遭遇不景气,会采取裁员或者削减工资等方式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危机。但是,美国企业对危机的对应却很难被德国企业模仿。首先,德国的法律严格限制解雇的发生,经营者签发解雇通知书的时候也必须付出高昂的解雇成本。其次,“开放条款”的引入虽然缓和了经营者对产业劳动协约的批评,但是产业工会仍然不允许企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大幅低于产业劳动协约制定的工资标准。因此,面对危机,德国企业所能采取的避险措施只有缩短劳动时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德国的劳动时间是最短的。以上的德国劳动市场的现状说明,在德国劳动协约市场中,产业工会的影响力和产业劳动协约的控制力虽然逐渐弱化,但是从现阶段的德国劳动市场的各种数据可以看出,产业工会依然有效的管理着德国的劳动协约交涉体系。

另一方面,从产业工会在劳动协约交涉体系中的影响力的现状也可以看出,德国劳动协约交涉体系的僵硬性仍然没有被彻底解决。因此,以削减经营成本和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的的转移工厂和解雇等经营者的行为也依然不会停止,产业工会也仍旧高度关注雇佣的安定性。现阶段,产业工会也认识到:僵硬的维持产业劳动协约不仅威胁劳动者的雇佣稳定,也可能进一步增强劳动者对产业工会的不信任而更加降低产业工会的入会率。产业工会因为认识到这种危机,在继续维持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的同时,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弹性处理产业劳动协约的分散化。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工会组织的发展路径探索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德国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复苏最快、失业率最低的国家,德国工会被认为在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企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而使得一部分企业的劳资关系出现了紧张状态,甚至是对立、暴力。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所带来的社会面貌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市场的安定提出了挑战。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被归纳为,第一,劳动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薪酬悬殊过大,经营者的薪酬透明度较低,而经济转型迫使经营者极力压低劳动成本,使得劳动者的工资下降。第二,劳资间的力量悬殊过大,一些经营者在劳资天平上占据绝对优势,解雇工人、关闭工厂等重大事件上经营者缺乏足够的沟通或者滥用权力、缺乏透明性,第三,工会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利益协调功能,一部分工会组织和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淡薄,降低了劳动者对工会的信任,从而降低了工会在劳资之间的调解效率。第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因为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保护而导致劳资关系恶化,破坏了雇佣市场的和谐。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德国的集体谈判制度虽然出现了谈判分散化的趋势,但是,德国工会对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且及时地调整职能,积极转变集体谈判的方式和方法,调整集体谈判制度的传统路径,缓和了劳资纠纷,降低了罢工的次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内部环境。德国工会的经验对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有着正面的借鉴作用。首先,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增强工资的透明度引入了工资谈判制度,更广泛和更深入地引入工资集体谈判制度非常必要。在工会的主导下,劳动者代表和经营者商谈工资、劳动时间等劳动条件,经营者也向工会定期通报经营者薪酬构成或者调整的原因,降低劳动者在劳动条件上的不满或者敌对状态。其次,工会应该在重大经营事件上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并积极参与重大经营事件的决定和说明,担任劳资双方的情报传递和解释工作,化解劳资双方在情报交流上的不对等,同时监视经营者的经营活动,避免出现重大经营变化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再次,工会有必要主动加强与劳动者的联系,进一步树立工会与劳动者一体化的形象,同时,工会也应该向经营者展示积极的劳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盈利的事实。最后,国家和地方层面上有必要为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力而改善法律环境,在法律上强化工会的职责和权力,利用加强工会的力量调整企业的劳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在劳资问题中有效介入,灵活且负责任地担当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领导者。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效率型路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完善和提升既有元素的功能。我们借鉴德国工会的模式,是要思辨其保持特色和效率的原因,学习其功能设计。实施十八大报告的“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路径框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基于我国的现有国情,改善主要元素的功能,例如工会、经营者、劳动者、政府等之间的合作程度才可以成功构建和发展和谐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金祥.多元化路径:我国劳资关系调整模式的反思和重构[J].社会科学研究,2011,(1):55-61.

〔2〕沈琴琴:全球化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变化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3):1-7.

〔3〕Roland K?stler, Das trojanische Pferd der verhandelten Mitbestimmung[J],Der Aufsichtsrat, 2009(10):137.

〔4〕Thomas Haipeter:Abriss, Umbau, Renovierung? ―Studien zum Wandel des deutschen Kapitalismusmodells―[M], VSA:Verlag Hamburg,2009.

文艺部工作职能 篇3

1、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品位,陶冶情操。如电影、音乐赏析等。

2、组织协调开展好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如校园艺术文化节、文化月等。

3、举办各种文艺讲座和演出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4、组织编排文艺节目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各种文艺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如风采之星、主持人大赛等。

5、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元旦晚会等大型庆典和节庆日庆祝活动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6、指导帮助院学生会文艺部开展工作。

7、组织文娱骨干培训活动,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搞好文艺普及工作。

8、承办学院计划内的大型文艺活动;主办全院性质的大型特色活动。

9、加强对院文艺类社团的沟通及协调;指导其完成各项文艺活动。如大合唱比赛等。

10、主动发现院内文艺特长人才,为大型文艺活动及对外文艺交流做好储备。

11、完成学校、团委和学生会主席团交办的其他工作。

长春师范学院城环学生会文艺部

部长介绍

公司法务部的职能及制度建设.. 篇4

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企业好比是一辆汽车,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和法律顾问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汽车要前进,四个轮子少一个都不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维护企业财产和交易安全。无论企业大小、企业境况如何,成熟的企业管理者总是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企业面临的现实状况。第一部分 法务部概述

一、公司法务部简介

公司法务部是公司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一般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律师或法律专家组成,它肩负着确保公司守法经营,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处理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法律问题的重大使命。

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公司的法务部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从组成人员来看,公司的法务部一般由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办案经验的律师或法律专家组成,他们负责为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提供及时、专业、详尽的法律意见和建议,确保公司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守法经营,使各类纠纷及诉讼得以及时解决。

其二、从工作方式上看,法务部并不直接经手公司的业务,只是对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详细事宜的最终落实上还是由业务部门亲自处理的,这使其与公司的业务部门的工作方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第三、从工作的范围来看,公司法务部的宗旨在于协助公司治理层依法决策,引导公司健康发展,理顺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评判和控制公司生产经营中可能碰到的法律风险,为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二、公司法务部设立的重要性

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处理法律事务的需要,目前,很多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法务部或者法律部,便于专门处理法律事务。公司法务部是确保公司依法决策,理顺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根本保障,是确保公司守法经营的重要前提,是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其一、成立或组建公司法务部是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一切都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竞争的加剧无可避免导致争议突起,要实现和维护好公司的合法权益,1

就离不开一个专长于法律知识和熟谙纠纷处理技巧的部门,这样,法律部或者法务部的组建就成了许多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

其二、成立或组建公司法务部是维护自主品牌,是维护公司知识产权的需要。品牌战略才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和竞争力。实现自主品牌,维护好公司知识产权,才能在行业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在法制建设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维护知识产权的使命无可否认地落到了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善于逻辑思维的法务部门的身上。在维护公司自主品牌的过程中,法务部应充分地把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状态,及时提供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策略,从基础注册维护到保护商标注册,从单一的品牌战略到多元化的品牌规划,及时调整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实现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良性发展和不断深化。

其三、成立或组建公司法务部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强,随着海内法治环境的逐渐完善,对于公司、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来说,最终不会存在任何理想意义上的安全港。这就要求每一个公司、企业必须不断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法务部门来控制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虽然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并把它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设立法务部门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公司法务部的职能

公司法务部的职能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公司的管理职能,体现在从正面意义上对公司的发展和管理方面,另一类是法律救济职能,体现在纠纷发生以后法务部的协调,仲裁和诉讼方面。

(一)法务部的管理职责:

公司法务部的管理职能是指,法务部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包括对公司决策的合法性分析、合同管理、员工管理及培训,合规性监控即监督公司在反腐倡廉方面的问题具体分述如下:

1、担任公司股东会、股东、董事、总经理的法律顾问,公司重大决策性事务提供咨询和法律意见书,协助公司管理层依法决策,为公司的长远规划保驾护航。

公司法务部的管理职能首先体现在,积极协同公司管理层探讨公司发展的前景的规划,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发挥团体的聪明,开放思想,发散思维,对公司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2、列席公司股东会和由公司高管组织、参加的会议,就相关法律事务提

供法律咨询和发表法律意见。

3、建立或完善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有秩序才能产出效益,任何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正是这样一种约束,正是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对公司全体员工行为的规范才使得公司中的个人、不同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运转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对公司的员工、各个部门的约束,无论是指引还是处罚,都应该是建立在成文的规章制度为前提的基础上的,只有是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才能经得起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公司法务部门的重要职能就是在合法的框架内,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4、拟定、修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

5、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公司相关领导,并有权对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6、负责公司的合同文本的制定、修改,参与公司重大合同的谈判、签订,对各类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

为争取和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法务部应积极参与到公司各部门的谈判中去,及时了解谈判事项、谈判对方基本情况、谈判进程、谈判双方的分歧,制定有利的谈判方案。必要时,法务部应通过合法的途径对谈判相对方基本情况、资信状况等予以调查,确保了解到对方的真实信息,化解可能存在的商业风险,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控制风险,实现公司争取利益最大化。

对于重大的谈判,法务部应当主导确定谈判方案,并就谈判有关事项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提前取得共识或确定一致的谈判原则,同时应对拟定的谈判方案进行讨论,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必要时,提请相关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对谈判涉及的财务、技术等事项征求各个部门意见,并最终确定谈判的思路和策略。

合同谈判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约定事宜已经水到渠成,还必须对双方签订的合同、备忘录、补充协议等予以妥善保管,并及时跟进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防范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纠纷时,可以就双方争议的事实进行验证。合同是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最直接的书面材料,是分清各方责任的重要根据,因此无论是合同评审还是合同的管理都应该谨慎对待,将可能发生的商业风险降到最低。

7、为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对公司员工进行法律培训;为相关部门日常工作提供法律建议;就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相关的法律信息。法律事务的咨询是公司各部门或个人对日常工作中的法律事宜有疑问时向法务部口头或书面提出询问,法务部及时以口头或书面答复的活动。法律事务咨

询主要是业务部门主动向法务部咨询相关事宜,包括电话、面谈或书面等形式,同时法务部也可以开展法律事务调查问卷、走访面谈等方式方式向各个业务部门了解他们所关心的法律事宜,并集中予以解答。

为提高各部门人员的法律意识,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公司法务部积极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法律培训应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进行案例风险分析和工作思路研讨,解决业务工作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重点、疑点、热点、难点问题;对新颁布或修订的和业务工作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学习、培训和探讨,做到对相关内容了然于胸,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8、全面负责公司员工违法、违纪、违反公司管理制度和损害公司利益的案件的调查、处理。

9、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

10、负责制订并审核公司的各类法律文件。

11、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并直接办理疑难应收帐款的催收。

(二)法律救济职能

1、代表公司处理各类调解、仲裁、诉讼案件。

公司法务部的救济职能是指,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其他民事主体(包括公司或个人)或行政机关发生的纠纷或诉讼。主要体现在,法务部代表公司参与上述纠纷或诉讼的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非诉纠纷,即以本公司为一方当事人,对已经发生但尚未进入到诉讼程序的纠纷,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复议等方式解决有关纠纷或争议的法律事务活动,简称非诉纠纷。与之相对的称为诉讼纠纷,是指以公司一方为一方当事人,或作为第三人,通过人民法院,采用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法律事务活动。这些诉讼案件包括:民事诉讼案件(包括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的诉讼)、行政诉讼案件、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对于纠纷的处理,法务部应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案情,理清双方的权利义务,权衡利弊得失,尽量采取协商处理方式,以降低 纠纷处理的成本。第二部分 公司法务部制度构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法务部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法务部的各项职能,做到部尽其用,不仅需要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更需要一系列内部制度的规制和引导。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法务部的专家优势,实现其肩负的各项职能,应加强以下几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定期的法律事务调研制度

法务部一般只是公司的职能部门,工作中很难接触到实务的具体操作,这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与具体的业务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对具体业务中的问题无法得知确切的信息。开展调查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了解业务部门具体哪些方面存在疑问及风险,其二是获悉具体业务操作流程,以至于提出建议完善和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因此,法律事务的调研和反馈应该是一个公司法务部的一项重要制度,并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调查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应打破传统的冰冷的问卷调查模式,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情谊活动或座谈,面对面的交流好像更能发掘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也更利于各方的真诚沟通和协调处理对策。

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逐一进行分析和归类,深入了解相关流程,洞察风险所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并跟进措施的效果,必要时应及时调整方案和策略,争取从源头上杜绝隐患,降低风险。

二、合同管理制度(见附件1)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契约经济,任何利益的实现都始于合同的签订,一份规范和完整的合同是确保合同利益实现的重要保证。要真正实现合同利益,离不开以下方面的慎重审查和执行。

(一)规范合同文本。

各个部门草拟的合同可能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合同条款及法律风险的考虑可能不够全面和仔细,因此建议合同签订前建议将相关合同提交法务部评审并对相关条款予以修正或补充。

对合同文本,法务部应根据的规定,审查必备条款是否齐全,条款约定是否合法、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表述是否恰当,规范和全面的合同文本是确保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应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谨慎和仔细审查合同,确保没有遗漏或不对等的条款,否则可能导致后续合同的执行出现难以意料的后果。

为便于业务操作,法务部应编辑常用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合同范本库;聘请法律顾问参与重要项目的前期商务谈判、招投标、合同审查等事务,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二)规范合同的签章。

合同的签字盖章即意味着对所有合同条款的接受,因此应谨慎对待合同的签章,必须在完全明确知悉合同内容并对其无异议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授权才能

签字盖章。一旦签字盖章即确认对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的同意,任何违背合同规定的行为都可能遭到对方的违约索赔。

(三)规范合同的管理。

合同是确认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合同签订后,应妥善保管合同文本,并督促对方及时履行合同项下义务,若对方未能及时履行相关义务的,应及时予以书面通知并保留相关沟通的书面材料,以便日后发生纠纷作为证据使用。经双方确认一致的书面文件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双方均应谨慎遵照执行。法务部应从以上三方面积极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评审好、规范好、管理好合同是确保公司安全交易,有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重要一环。

三、法律事务电子化制度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法律事务的电子化成为可能。法律事务的电子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将法律事务中涉及的文档实现电子化备份和管理。法律事务电子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共享,而传统的纸件文档则不具有这一优势,传统的纸件文档繁杂、冗长和难以查找,如需信息共享则需要复印,不仅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成本的节约;实现文档的电子化管理,可以避免纸件文档的缺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及时方便与他人共享信息,交流处理意见,不仅简化了信息共享的模式,也提高了办案效力。也正是因为电子化文档的方便性和易于传递性,在法务工作中应对相关文档的管理及时备份,防止病毒、黑客的侵扰,对一些极为敏感的案件还应采取必要的加密等保护措施,谨防因病毒、黑客的造访导致相关机密信息泄漏,给案件的处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建立外聘律师制度,取长补短,共同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作为公司的律师或法务人员,比较认识或比较轻易了解到公司的业务情况,与公司各部门间的协调比较容易和及时,这是公司法务部的优势,对处理日常的法律事务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迅速地获得有关事务的详细信息,从而快速的对此做出应急反应,提供参考意见,以供公司的管理决策层及时做出决定。从效率方面来讲,它使得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保持通畅,反应迅捷、正确。但因法务部是围绕公司的业务所可能涉及的法律领域展开工作,其工作内容的范围受到限制,为弥补公司法务部在工作中的不足,聘请外部的律师来处理法律事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律师在执业权利的特别性和保障性方面,比法务人员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在具体案件或法律事务的处理中,可考虑聘请外部律师。

五、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做为市场主体的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迅速增加,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风险也迅速增加。法律风险管理和控制对于公司的经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合理的、有效的控制公司在决策、经营过程中可 6

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做到依法决策、经营,又能保证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是衡量公司决策、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按照公司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从公司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着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实现新的目标保驾护航。

公司法律风险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和公司法律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总体的目标应是,针对不断化的内外部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系统的识别、分析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为公司的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提供法律保障。以制度、流程建设为重点,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公司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

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是一系列制度、流程、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其整体思路是运用科学工具的方法,全面客观的识别和分析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统筹制订风险管理措施并根据措施要求建立或完善制度、流程,从而构成一个可以协调运做的有机体,即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法律风险管理涉及到公司经营的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公司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关注政策动向和司法环境,不仅是国内的,还包括国际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二是广泛研究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的相关案例,包括重视并能有效识别、评估、防范法律风险管理而取得重大效益的案例,以及忽视法律风险管理、缺乏管理程序系统而致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三是加强合同管理,从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审批、管理、纠纷解决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充分提高工作效能,确保公司对合同目的的实现具备合理预期,使公司在缔约、履约以及纠纷解决过程中保持法律优势,最大幅度地降低合同风险;四是加强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关注公司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掌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从法律上能对知识产权进行慎重考量,同时对侵犯本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应当建立侵权调查及法律追究程序机制;五是综合考查与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人员,以便做到规范管理和有效授权,加强对员工法律意识及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将法律风险管控能力纳入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范畴。

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及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1、在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收集。

在法律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方面,公司法务部应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公司相关的以下信息:

(1)国内外与本公司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2)影响公司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3)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

(4)本公司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5)本公司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6)公司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

公司法务部应对收集的法律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公司各业务部门、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3、制定风险分析战略及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法务部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臵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

4、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

公司法务部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如:要害风险指标管理、损失事件管理等)。制定公司法律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应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法律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公司法务部应以重大法律风险、重大法律事件为重点,对法律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法律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公司法务部应建立贯穿于整个法律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法律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公司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定期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法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公司法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对法律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评估,对跨部门和业务单位的法律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及时报送公司高管人员。

通过实施法律风险管理,大力加强员工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对于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法及违反道德诚信准则的行为,公司应严厉查处,使公司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稳步发展。

附件1 湖南海涵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合同管理制度》草案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合同管理,保障公司合法权益,预防合同纠纷,促进公司依法经营管理,根据《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及公司内部和外部合同的管理。

第三条 合同管理机构的设臵与职责

一、公司合同管理实行法务部管理和合同承办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由合同承办部门领导负责合同的日常具体管理工作。公司内部设立合同管理委员会。

二、成立公司合同管理委员会

1、组成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2、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合同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负责对公司内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拖欠有关资金划拨的裁决(合同管理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发出通知);

(3)负责对公司内部在履行合同纠纷时进行仲裁;

(4)负责处理外部重大、特殊合同纠纷;

三、法务部职责

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合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负责拟定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组织制定公司的标准合同文本;

4、参与公司重大合同、特殊合同的可行性研究、谈判和文本起草工作;

5、对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向公司董事长提出意见;

6、负责对合同承办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合同的履行情况;

7、参与处理对外合同纠纷、负责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合同争议的协调工作;

8、负责合同报表的统计、综合分析和报送工作;

9、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四、合同承办部门的职责

1、负责合同相对方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的调查;

2、负责所承办合同的谈判;

3、负责按照公司标准合同文本起草合同文本,保证合同的可行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4、负责合同的履行,解决履行中出现的问题;

5、按时按要求向法务部报送合同统计报表及有关资料,反映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6、负责本部门合同档案的管理。

五、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

1、学习、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习并推广其它单位合同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收集合同管理方面的资料,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2、了解掌握本部门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3、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制度;

4、负责本部门合同文本的保管及使用。

第四条 合同的审批

一、严格履行合同审批制度,重大合同和特殊合同文本,应在总裁办、财务部、管理咨询部等部门进行必要的专业审查后,送合同管理部审查核定,由董事长审批同意,方可签订。

二、合同承办部门的审核内容包括:

1、合同的经济性:

(1)市场需求情况属实;(2)市场需求预测可靠合理。

2、合同的技术性:

(1)工程技术依据真实、可靠;(2)技术措施完备可行;

(3)技术标准参数科学、真实、可行。

3、合同的可行性:

(1)整体项目技术具有可靠性;

(2)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具有真实性;(3)具有可操作性。

4、合同的安全性:

(1)涉及的知识产权已采取相应的保护或限制措施;(2)无损本公司商誉、商业秘密及其他利益。

三、财务部门审核的内容包括:

1、资产、资金使用效果的财务可靠性;

2、投入产出核算标准经济准确;

3、资金结算、酬金支付方式明确、具体、合法。

四、法律部对合同的审核内容包括:

1、合法性:

(1)主体合法,签约双方具有签约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内容合法,签约各方意思表示真实、有效,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3)形式合法;(4)签约程序合法。第五条 合同的签订

一、合同由公司董事长签订,或由公司董事长书面委托的公司有关人员代理签订。签订合同应由签约人签字,注名日期,并加盖合同专用章或公司公章。代理公司董事长签订合同的,签约人应持公司董事长签发并加盖公司公章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并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

二、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后,方可签订合同。

1、对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

2、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

3、我方能否承诺对方的要约;

4、对市场进行预测和调查;

5、合同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三、对资信不明或资信状况不好,又无可靠担保单位的,不得与之签约。

四、合同签定时,应验证对方相关证明文件,核对无误后方可正式签订合同,对方交验的证明文件要妥善保管。

五、合同文件的各项目要认真填写齐全、明确,特殊要求应在备注中注明,字迹要清楚,形式符合法定要求。

六、公司对外所签订的合同要一式二份,相对方一份,我方一份(原件归档,总裁办、法务部、财务部、合同承办部门各复印一份)。

七、合同盖章时需双方同时进行,因特殊情况与对方不能同时盖章时,需在对方盖章后,并查对无误的情况下我方才可盖章。

八、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公司认为需要公证的合同,应当办理公证手续。

第六条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签订后,公司应全面履行合同。在合同履行中,如出现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时,合同承办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同时汇报法务部和总裁办,并加强与对方沟通和协调,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若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合同承办人员应汇报法务部和总裁办,再采取相应措施或按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二、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应达到95%以上,(履约率是已完成合同的金额与应完成合同金额的比率)合同执行中如有问题应征得对方同意和谅解。

第七条 合同文本及用章的规定

一、公司对外签订的所有合同必须统一使用合同文本,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合同文本。

二、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活动也要签订经济合同。内部合同文本格式要统一、规范,由法务部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公司内部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印制。

三、合同专用章必须专人负责、保管。

四、对公司未出台的相应标准合同文本或合同条款,应经董事长审批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 合同归档

一、建立合同管理档案,对已签订的合同要逐份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并装订成册。

二、合同手续完毕,合同承办人员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及时将合同材料(如:合同文本、附件及分合同文件、合同评审记录、审批文件、合同变更或解除协议、合同纠纷仲裁或判决结果等与合同有关的资料),交给本部门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三、对已执行完毕的合同要注明“存档”标记,并注明日期,按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

四、建立健全合同台帐。

五、建立合同档案、台帐借阅手续。

六、合同为长期保存。

第九条 合同纠纷的解决

一、内部合同发生纠纷,合同承办人无法解决时,由法务部负责协调,合同承办部门应积极配合。若协调无效,由公司合同管理委员会仲裁。

二、对外签订的合同发生纠纷,合同承办人员无法解决时,应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单位领导应及时向法务部和总裁办汇报。

三、向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递交的申请书、起诉书或答辩书等材料必须经董事长审阅同意。

四、合同纠纷解决后,合同承办人员应将发生纠纷的原因、承担的责任以及今后防范的具体措施写成书面报告存入档案。对于关系重大的,通过各种方式在公司内公告。

第十条 合同承办人员必须经过合同法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应当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掌握有关业务知识。

合同承办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遵守纪律,积极履行合同义务,严禁各种不正之风,维护公司的利益。

第十一条 奖励与惩罚

一、公司对在合同管理中成绩显著和为公司避免、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或一定奖励。

二、相关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本制度规定、保密协议等,在签订、履行合同和合同管理中失职、渎职或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公司利益的,应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公司法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长审批通过后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湖南海涵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法务部

文艺部职能及规章制度 篇5

一、联席会议目的

组建联席会议是为了协调好护理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提供交流平台,使信息畅通,对医院涉及护理与其他部门之间问题共同商议、决策、实施。

二、联席会议组建

由分管护理的院领导专门负责,护理部牵头组织召开。负责人:分管护理副院长

成员:护理部、人力资源部、院办、工会、财务科、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工程部以及临床科室、门诊、供应室、医技科室负责人、护士长。

三、联席会议职责

(一)在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贯彻执行《护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全院护理工作。

(二)研究讨论护理工作计划和有关护理工作的决策:针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护理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组织对各科室贯彻执行护理工作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护理工作开展状况,共同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

四、联席会议要求

(一)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护理部负责人负责召集,问题涉及到的联席会议成员参加,必要时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二)联席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和议题由护理部拟定并请示负责人后通知参会人员。

(三)护理部负责日常联络工作,并抓好落实联席会议做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

(四)各联席会议成员必须按时参会,因故不能参加应提前向负责人请假并安排适合人员代替参加。

五、联席会议内容

(一)通报:各成员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情况等。

(二)议题:需要医院或其他委员会、其他部门协助支持的工作,会前由护理部拟定,在会议上宣布;征求其他部门意见,部署、协调相关工作。

(三)总结:护理工作情况、质量持续改进情况。

(四)互动:针对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大、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商议解决方案;各成员提出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意见,共同协商、改进。涉及重大事项或部门之间协调解决不了的,要及时按程序向分管领导请示汇报,不能延误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协调好护理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7月5日上午,我院护理部牵头召开了“护理部与相关科室及职能部门联席会议”。

会议由陈芷青副院长主持,护理部全体成员、院办、党办、医务科、总务科等各职能科室人员以及科护士长参会,副院长施晓健列席了此次会议。

护理部施锦芳主任回顾总结了2013年护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各相关科室对护理部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施主任说,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工作牵涉面较广,经常会与全院各个科室联系较多。为了加强与各相关科室的沟通,避免因交流或沟通不到位产生误解,故利用这次机会与各科室进行沟通协调。

会上,大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护理部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促进了护理与医疗、医技、职能科室之间的交流协作,从而使得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3年护理部与相关科室联席会议

3月7日下午,我院在门诊楼5楼小会议室召开了护理部与相关科室联席会议,旨在协调解决护理部在二级中医院评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院长***及相关科室主任共18人参加,会议由***副院长主持。

会上,护理部主任***与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等级医院评审中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保障及协调配合方面相关工作展开了讨论,对需相关科室互相配合与支持的重要工作进行了有效沟通。护理部为使优质护理向更深处推进,示范病房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要求添置一些必要的物品,与设备科进行了有效地沟通,同时要求病房内的医疗器械要定期维修、维护。每月医务科安排中级以上医生讲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实习生和护士参加听课。

***副院长针对护理部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了协调,能解决的,责成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不能立刻解决的,由护理部写出书面报告上报院长办,由医院尽量协调解决。陈院长指出,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护理管理二级体系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即主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病区/单元护士长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护理工作及检查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层层考核、层层把关。

***院长指出,护理的迎评工作不仅要盯住问题,更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在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敢于担当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把存在的问题具体化,并限时整改、落实。二是护理工作要体现持续性整改。***院长还肯定了护理部的迎评工作,认为工作思路是清晰地,同时其他相关科室要加大与护理部的配合力度,加强协作,细化分工,共同将护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理。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护理工作及检查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层层考核、层层把关。

***院长指出,护理的迎评工作不仅要盯住问题,更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在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敢于担当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把存在的问题具体化,并限时整改、落实。二是护理工作要体现持续性整改。***院长还肯定了护理部的迎评工作,认为工作思路是清晰地,同时其他相关科室要加大与护理部的配合力度,加强协作,细化分工,共同将护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努力,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工作全面推开。护理部联席会议记录

2012年12月26日下午,在三楼会议室就护理工作院部与其他相关部门召开了联席会议。冯宣付院长出席了会议,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护理部葛珺总长主持 护理部葛珺总长在会上提出二甲复审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就所遇困难及问题向院部汇报,对所需其他部门配合工作于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就护理部葛珺总长提出的问题,表示全力配合

冯宣付院长就二甲复审工作做了详细的分工,提出二甲复审工作迫在眉睫,是目前工作中重中之重。希望大家全力配合院部二甲复审准备工作,争取迎检工作顺利进行。2012年1月19日下午,我院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护理部与相关科室联席会议,旨在协调解决护理部在等级医院复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院长冯宣付及相关科室主任参加。会议由葛珺总长主持。会上,护理部主任葛珺与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等级医院评审中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保障及协调配合方面相关工作展开了讨论,对需相关科室相互配合与支持的重要工作进行了有效沟

通。冯宣付院长指出,护理的迎评工作不仅要盯住问题,更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在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敢于担当的基础上做到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把存在的问题具体化,并限时整改、落实;二是护理工作要体现持续性改进 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全力配合院部二甲复审准备。冯宣付院长肯定了护理部的迎评工作,认为工作思路是清晰的,同时,要求护理部尽快将需院方解决的问题汇总、梳理,以便进一步落实解决。同时,其他相关科室要加大与护理部的配合力度,加强协作、细化分工,共同将护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护理部联席会议记录

2012年6月28日下午,我院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护理部与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冯宣付院长出席了会议,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葛珺总长主持。护理部负责人葛珺总长就护理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工作所遇阻力及困难与相关科室进行了探讨,就相关支持工作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全力配合护理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工作。冯宣付院长指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工作是个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优质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为病人考虑。护理部把困难问题汇总,院部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其他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加强协助,大家共同努力,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工作全面推开。护理部联席会议记录

2012年12月26日下午,在三楼会议室就护理工作院部与其他相关部门召开了联席会议。冯宣付院长出席了会议,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护理部葛珺总长主持 护理部葛珺总长在会上提出二甲复审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就所遇困难及问题向院部汇报,对所需其他部门配合工作于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就护理部葛珺总长提出的问题,表示全力配合

文艺部职能及规章制度 篇6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同步

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换,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已成为财会界的热点话题;如何取消“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争论,也在逐渐升温。笔者注意到,这些争论和探索大多集中到政府会计改革的技术性和业务性本身,从更高视角、更大范围去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的理念和观点并不多,不利于从根本上把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政府会计改革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才能有方向、有出路、有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说到做不到。

一、问题提出的依据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必须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主要依据如下。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现状是政府职能现状的真实反映

政府会计工作是直接为政府履行职能服务的,因此政府会计制度必须与政府职能相适应,服从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这是某一种会计制度能够生存的全部理由和根基所在。早在改革开放前、乃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政府的职能都始终处于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政府是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那时的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全能角色,那时的会计制度采用单轨制,政府和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没有分得很清楚,界限还不十分鲜明。直到1988年,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及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开始逐步脱离对经济的直接指挥和经营),才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了又一次的重要改革,采取了“双轨制”的办法,将预算会计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其中单位预算会计通用于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此后直到1998年,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之后,根据政府逐步向绩效型、服务性职能转变的需要,又将预算会计制度改为“三制一则”,主要做法是将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区别开来,由此形成了新预算会计的三大部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但由于政府向真正绩效型政府转变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政府的职能还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所以仍将“收付实现制”作为政府会计的运行基础,这是符合现行政府职能实际需要的。目前之所以出现如何改革“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争论,正是由于政府的职能正在逐步发生改变,旧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弊端正在逐步显现,才呼唤和推动着政府会计制度实行改革,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会计制度的现状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真实反映。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直接制约和决定着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

现行的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国家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活动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和预算治理的需要。那么为什么又要对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呢?关键是现阶段政府正在逐步肩负起“委托”的责任,政府的职能正在逐步向“绩效型”、“服务性”转变,现行的会计制度逐渐不能适应这个转变的需要,无法准确核算公共商品或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无法准确地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综合考核等,所以必须实行改革。实际上,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已逐渐渗透了权责发生制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直接制约和决定着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对于如何取消“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一个误区,就是往往仅就“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制度的孰优孰劣去比较、去争论,去设计改革,殊不知政府职能转变才是设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才是决定因素。因为政府会计是政府财务的真实反映,政府的职能界定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范围至关重要,政府会计制度不能包容一个职能“无限”的政府,只有政府的职能清晰且相对稳定,政府的会计改革和设计才有一个大的前提和基础。当前考虑如何取消“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基点也在于此。政府会计改革的步伐缓慢,会影响政府职能的实施,太快则会走到政府转变职能的前边,形成制度的空置和虚设,这样的会计制度即使再先进也是枉然,甚至会贻误大事。所以,我们考虑和设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和基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去控制和调整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和走向,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正是由于政府职能对政府会计的制约,所以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要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步进行。为此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一)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采取渐进式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得到很大转变;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回答。但从现实看,由于现行政治体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政府职能转换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特别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强化“责任委托”意识等新理念提出后,政府职能转换显得更加任重道远,改革发展没有止境,政府职能转换就会一直进行下去,这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问题是在今后一个较长的阶段内,我们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应怎样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才是一个最符合实际的做法。实际上,我们现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中就已经存在着“权责发生制”的影子。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其中规定中央财政总预算对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对政府采购中出现的跨年度付款和大型项目在保修期结束后支付的跨年度尾款等等。这些实践充分说明,这种逐步推进式的改革既能满足政府履行现有职能的需要,又避免了因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大起大落,降低了改革成本,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现实需要。

(二)根据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选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政府会计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庞大而又缜密,对其改革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必须突出重点,根据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去选准突破口。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现行会计制度的主要弊端在于以下方面:一是无法准确核算公共商品或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不利于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衡量。预算会计只是以在会计期间内款项是否发生了实际收付作为基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费用的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预算会计的记录便无法准确地反映当期所发生的真实费用支付,对应的也就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商品或公共服务的成本与费用。二是无法准确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目前是根据“以拨作支”的理念确定财政资金收付的发生,即将对预算单位的拨款额作为支出数额在收付实现的环节进行总额核算,但对于预算单位收到预算拨款以后的后续使用与否、使用进度却不再详细核算。这样,总预算会计的支出信息事实上已经失真。三是不利于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综合考核。以收付实现制为标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关于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认定和处理过于简单,在事实上往往无法详细、全面地反映预算单位资金运动和资金运作的真实情况,从而难以反映相关单位的工作业绩,更无法提供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考核所必须的透明性、全面性、时效性的会计信息。以上的弊端只是相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而言,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政府会计改革只能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应解决的重点问题,选准突破口,逐步推进,使会计制度不断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强化人大对政府财务管理的监督,保证会计制度改革成果的落实

由于政府面临任期内绩效考核的压力以及当前政府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政府在对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人为的因素(如政绩工程、隐性负债),阻碍和妨害了会计制度改革成果的落实。因此,必须不断强化人大对政府财务管理的监督,才能保证会计制度改革成果的落实。要增加人大机构中财务人员的比例,防止对政府年度财务报告的审查走过场,流于形式;要强化人大对政府财务监督的法律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切实保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到政府财务管理的实际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刍议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亟需处理的若干问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

2.沈才.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J].中国商界,2009(11).

3.杨曼.对我国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4.刘炳江.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9(2Z).

5.张琦,王森林,李琳娜.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0(8).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上一篇:ca证书认证诚信承诺书下一篇:财务工作也要绷紧“安全”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