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飞扬的话题作文

2025-01-12

让青春飞扬的话题作文(共11篇)

让青春飞扬的话题作文 篇1

青春飞扬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已走过生命中的6000多个日日夜夜,度过了17个春秋。我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难得时间使我们青春飞扬。可我总想偷得片刻闲暇,将我的青春尽情挥洒。挥洒青春,让心灵憩息在田野间。伴随着着细雨沐浴在细雨中,享受着风雨的洗礼。

追溯到香气的源泉一片黄澄澄的稻田映入眼帘,阵阵欢欣涌上心头,是那稻香让人沉醉,引人进入丰收的时刻。人们将田里的稻谷收回家,收割机的声音和着丰收的喜悦乘着飘来。小溪欢快地唱着歌奔腾而去,用心体味大自然的美丽和自然的气息……挥洒青春,让心灵憩息在荷塘间。

雨后的荷塘带着泥土的清新和花的芬芳扑面而来,给人以美感,荷塘边上,生长着几株小花,更添了一份热闹;荷塘上一碧千里的荷叶,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诗句;瞧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荷花,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让人思绪渺远。淡淡的清香使人于神清气爽中,感受圣人先贤的不屈的品格所在……挥洒青春,让心灵憩息在气势磅礴的瀑布中。伴着瀑流轰鸣,闭上双目,用心倾听这大自然的呼唤,感受大自然弹奏出的优美乐章,“哗哗”的流水声,正是它的旋律。

感受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伟气势,感受它那奏响的“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梦幻曲。一缕缕轻烟,仿佛自己置身于人间仙境样。挥洒青春,让心灵憩息在花丛中。花丛中的辛勤劳作的蜂蝶们带着阵阵欢欣收集着花蜜。缕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不由进入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生长着成片的花朵,可谓是品种齐全,徜徉于这片小天地中,感受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将烦恼与压力抛诸脑后,尽情欣赏山水间的诗画卷……

挥洒青春让心灵憩息于山水田园间。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我想这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小憩后的青春,就总有了飞扬的激情,有了蓬勃的力量。

让青春飞扬的话题作文 篇2

一、诚心交流, 尊重个性

师生相互信任, 诚心交流, 是实现作文教学个性培养的前提。学生不信任老师, 就不会写真话, 吐真情, 作文就失去个性;老师不信任学生, 则给学生设定过多框框, 让孩子的作文成为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答案。

我们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 所接受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也有着较大偏差;孩子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选择兴趣和情感体验也与我们明显不同。当前作文教学中, 恰在此时忽略这种差异, 超越孩子的写作现实, 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无奈之下, 孩子只能迎合老师的口味, 违心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机械地模仿他人的作文, 造成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大肆捏造, 失去童真、童趣, 失去丰富多彩的个性, 也失去了老师应有的信任。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孩子敞开心扉, 把心灵最深处的秘密写出来, 做孩子的唯一读者, 心贴心地交流, 让孩子相信老师。笔者通过日记, 书信甚至便条等灵活交流形式, 开通“师生信箱”, 严格攻守同盟,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无话不谈, 消除他们的戒心, 激发他们的交流欲望。

二、了解差异, 把握个性

笔者班上有几十名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家庭, 各具不同性格, 其学习能力、个性特长、志趣爱好、经历体验各有千秋。有的伶牙俐齿, 善于观察和表达;有的思想活跃, 性格外露;有的少言寡语却是内秀;有的性情温和却幽默诙谐。一切都告诉我们, 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 在作文时, 如能写出自己的话, 当然就有差异。因此, 笔者从学生不同的年龄、家庭、爱好等方面来了解学生, 找出他们的个性, 然后依据孩子的个体差异, 因人指导, 孩子写出的作文不单有丰富的内容, 更有学生的内心感受, 学生的个性也表现出来了。

三、自主写作, 张扬个性

要让孩子的作文尽显个性, 就要把作文的主动权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和素材, 凭自己的好恶大胆立意, 放飞想象, 合理虚构, 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让自己的作文个性飞扬。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只进行启发式指导, 与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 调动和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 自选题材。

传统的命题作文, 几十人一题, 不分层次, 要求单一, 孩子们没有选择余地, 有话无法说, 无话偏要说, 从而导致孩子对作文产生讨厌、恐惧心理。作文题目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材余地, 有求新、求异的广阔空间。作文题目限得太死, 选材的范围太狭窄, 孩子缺乏生活见闻, 自然不想写、不愿写, 写不出有个性的作文。因此, 作文题目应该是开放式的, 要么是半命题, 让孩子可以补上自己想说的主题;要么就是孩子自由选择, 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笔者帮助孩子回忆各自的生活经历, 捕捉生活题材, 在题材的处理上多作指导。写作素材来自孩子身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通过各种获取的信息资料。这些生活素材如何成为写作材料, 要经过孩子自己的选择。选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与外界对孩子的感官刺激, 孩子自身的语言积累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孩子在选材时以真为先, 强化感官刺激, 激活知识沉淀, 挖掘情感体验,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体验最深刻、最可能表达好的素材。

2. 大胆立意。

由于我们过于看重作文的思想性, 一味宣扬“立意要高”, 把“积极向上”作为写作立意的标准, 造成孩子的作文大话、空话的蔓延。这样既扼杀了孩子的个性, 也让孩子产生“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 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孩子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空洞, 他们已经有了自己朦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周围的一切有自己的判断, 一些幼稚的、不成熟的思想, 正需要我们时刻去发现, 大胆去肯定, 积极去引导。在指导孩子写作立意时, 笔者打破过去一件事情一个中心的僵化模式, 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可以写事情积极的正面, 也可以写不利的反面。不用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让孩子自已决定, 而不强求一律。

3. 放飞想象。

合理的想象和适度的虚构也是写作的个性体现, 我们强调孩子写真实的东西, 绝不是让孩子呆板地刻录现实生活, 相反更需要孩子放飞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孩子写作的个性空间。想象可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开阔写作思路, 丰富作文内容。另外, 想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 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孩子深层次的个性世界。

4. 倾吐心语。

小学生的语言要个性化, 不是一定要形成某种语言风格, 而是要求语言真实, 能代表真情实感, 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体现趣味性。语言的个性也就是写作表达要有自己的方式,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 切勿强求。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我的理想》, 其中写道:“我的理想是变成狗, 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 怕鬼, 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 所以我想做一只狗。这样, 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这恐怕是世上“最感人的理想”。小孩子写文章并没有想感动谁, 但他的作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真”。其实, 真情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体察。

四、评改交流, 塑造个性

话题作文“青春”导写 篇3

青春是一首甜美的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激情的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鲜艳的旗,她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青春是美的,青春是最具活力,也最具有创造力的,由此可以联想到名人、伟人甚至普通人“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风采,也可以联想到那些错过了青春的人,与父母的“叛逆”行为,需要正确导航。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可以写自己的所见,也可以写自己的所感。可以写作记叙文,写青春时期的追梦过程;也可以写作散文,讴歌青春美丽;写作议论文,如何抓住美好的时光,为社会奉献青春年华。(作文题详见本刊第11期第19页)

[思路点拨]

1. 叙写名人、伟人的青春故事、峥嵘岁月、职业选择等,展现青春风采。如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马克思青年时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诗人食指在特殊的疯狂的年代,坚定人生信念,相信未来。

2. 对青春的理性思考。抒写青春的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聪明的才智和无私的奉献;表现青春对胜利的执著,对自己无比的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精神;剖析青春的轻狂和浅薄。

3. 激情讴歌青春。青春,如一帘飞瀑,在那无悔的奔流间体味生命成熟之初最纯美的色质。青春,像一个花仙子的约会,走进去,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走回来染一身不掺假的灵气。青春,没有大江大河冷静的深沉,不似老年人哲人般的理智,不像长篇巨著般的复杂,不会有夕阳古道的萧条,不会有晓风残月的凄凉。青春,就是那么洒洒脱脱,清清纯纯,活活泼泼。

4. 人生之中,少不了面对各种无法逆转的打击,也许就在青春时期花开的时节。不必气馁,不必哀怨,一样尽情地花开,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憾。鼓起所有的勇气与力量,活出自己的意义。

5. 以“花只开在春天”串联起陶潜、李白、苏东坡等失意文人的逸事,他们在各自的青春季节里尽情开花,他们的人生同样如此精彩缤纷。

6. 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六七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父母如何与这个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智?以书信的形式或与子女谈心的方式,平等地对话,理解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7. 学会规划人生。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美国作家杰西·斯图尔特感慨,过了17岁,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张洁也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在这个花样的年龄,我们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体悟人生,也应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人生的方向。

[佳作欣赏]

花开不只在春天

江苏省姜堰二中王呈晨

你曾写下“从明天开始,劈柴喂马,周游世界”,让每一个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你曾经说,你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在一个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又在哪里?当你以永诀的伤痛告别了这个的确灰暗的世界,当你将你高贵的头放在山海关冰凉的钢轨上,亲爱的海子先生,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花开不只在春天。

那段日子的确是你生活中最黑暗的日子。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你对昔日的恋人不能忘怀,精神上的痛苦日益折磨着你的身心,腐蚀着你年轻的生命。饱受相思之苦的你又遭受了事业的打击,一下子命运将你冲到了春季的彼岸,你的生命一下子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

你苦笑着,悲凉地咏出那句脍炙人口的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后卧轨自尽。一代奇才的灵魂便只能悲哀地看着彼岸春天的繁花了。

但是先生,你转转身,转一转你那瘦削的身子,你又是否看到,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那如凝脂般冰清玉洁的梅花正手执冰凌披着风雪傲然挺立?你一直追寻着你心目中的理想国,你精神上的乌托邦,然而那些如红帆一样遥不可及的柏拉图式的理想的精神世界又怎是常人所能企及。精神追求的落空残害着你的心,你固执的守着那些春暖花开的梦想等待着你生命的极致。然而春天的久候不至却让你精神崩溃,在那一瞬间,你怎么没有想到,在那天寒地冻的日子,那些挥毫着生命尽情展示着生命刚强的花儿难道就不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吗?花开不只在春天,在冬天里,花神照样眷顾人间,而在那生命的寒冬里,我们的天才诗人,你怎么就不能做一朵绽放的花儿呢?

你只是愤恨着这个世界,连笔下零星闪现的希望也只不过是一时对生的渴望,你一直在选择逃避,那又为何不做一朵梅花,向世界展示着你铁骨铮铮的男儿情怀?为何不学会傲对风雪,向世人展示你的血气方刚?你终究走不出桎梏,因为你终究未能明白,花开不只在春天。

愿你的灵魂在那暗香无度的梅花丛中安息。愿你在来日明白:花开不只在春天。

飞扬的青春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4

青春是蓝色的,像海那样蓝,像阳光那样灿烂透明。我们从不知天高地厚的笨小孩,到如今的十几岁,青春悄无声息地来到身边。青春是生命光辉的一页,不管风吹雨打,日月轮回,都无法阻挡它的热情,朝气焕发。

在青春的旅途里,有崎岖山路需要我们去努力攀爬,也许要走过之后会遍体鳞伤,也许走过之后却安然无恙。但每走过一段路之后,就会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用来解决人生中将会遇到的一些困难,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勇气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我们也会为自己的成长露出欣慰的笑容。风雨兼程,风雨无悔。

青春随着四季在天空中飞扬。在春季,雨水绵绵,小雨飘飘扬扬地散落大地;在夏季,夏火奔放地射向四方,带来挺拔苍翠的树木,也带来一支激情奋斗的歌曲;在秋天,黄叶片片,潇潇洒洒地随风飘落,带来丰收的喜讯,也带来一篇缠绵的诗章;在冬天,雪花飘飘,冬雪漫天飘洒人间,带来雅素的天地,也带给人们新的希望。不管是宅紫嫣红的阳春,还是绿荫如盖的仲夏,无论是果实累累的金秋,还是白雪皑皑的隆冬,都为青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江水东流,时间总会过去,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也会被埋葬。既然我们处于青春的年纪,那青春便是我们手中的绳鞭,放飞梦下午的起跑线,我将青春的希望融化在梦想中,荆刺丛生的路也会变得平坦。

我们的青春的话题作文:青春无悔 篇5

告别了小学,走进了初中。我成长了,也进步了。

来到初中的第一次月考快到了,我将为此努力复习,可不能让别人小瞧我。考试的前一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真复习,刚开始我还挺认真,可到后来我开始有些心不在焉了,一会儿摸笔,一会儿扔橡皮。后来我干脆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越看越纠结,我到底该怎么做呢。是去玩,还是去复习。马上要考试了,当然要认真复习,我的内心坚定的告诉我自己。可刚拿起书本我又想,先玩会儿吧,上学就没时间玩了。为此我坐立不安。忽然,对面小区国庆活动开始了,好多人在那玩,热闹极了,这更让我无心复习了。

这时妈妈进来询问我的情况。我马上说没问题——哪敢说有问题。妈妈笑了笑,转身走了。妈妈不笑还好,妈妈一笑,让我感到十分羞愧。妈妈对我寄予厚望,而我却一心想着玩。每个人都在努力,我为何消极。抓紧时间,复习还来的及。我把窗户关紧,把心静下来,认真读书。

一个假期完了,考试也开始了。我没有紧张,以平常的心态参加了考试。因为我努力复习过。但事实并不美好,我没有取得好成绩。我感到失望,为什么付出得不到收获呢。我把心里所有不痛快全部向妈妈诉说了。妈妈心平气和,说;“付出了,收获一定会有,只是来的不快。不管成绩怎样,你努力过,不要后悔。”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心里好受了。

是啊,不管结果怎样,至少我努力过,我不后悔。我坚信收获一定会来的。而这次考试,也使我成长了,我比以前懂得更多了,这更不用后悔。

成长岁月,青春无悔

我会在人生路上奔跑,让青春停不住步伐,不断摘取成长果实。

成长不惜,青春无悔青春就那么几年,所以说易逝。有人说十八岁之前不做一件疯狂的事就不叫青春。疯狂的事?是不做作业还是醉酒,抑或是半夜爬起来看恐怖电影?这些,好像都不太疯狂。

可是呢,这些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别在青春年华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才好。

因为青春无悔。

无悔的青春才完美。

可是我现在很后悔,因为没有好好对待初二的老师们。相处了一年或者两年的老师突然一下就换掉了,内心几乎要崩溃了。我们爱了他们一两年,甚至也讨厌了他们一两年。但是我们在一起哭了笑了,一起沉默了。我们一起为进步而欢呼,为退步而沮丧,他们出现在我们美好的世界里跟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初中岁月。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太多,对他们,我放不下更割舍不了。他们是唯一的对我们最有耐心的,最理解我们的,最包容我们的,最信任我们的人,谢谢你们,我的挚爱。

在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事,很多人。有些人热情,有些人冷漠,有些人亲和,而有些人是图谋不轨的,甚至有些人是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的。在经历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成长。但是你渐渐地发现,你好像变了,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直到,你变得连你自己都认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就会想起,你那美好的,纯洁的,易逝的,却又无悔的青春?

青春如诗,淡淡的韵味萦绕耳边;青春如画,五颜六色;青春如歌,优美而又忧伤的节奏;青春如纸,洁白无瑕;青春如玉,因为无价。

成长岁月,青春无悔。

青春路上,带着信念前行

因为信念,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小学时,学校建立了一个朗诵队,老师到各班挑选学生来参加。本来信心满满的我却由于个子比较矮而没有被选上,我很失望。可是在我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在叫喊:“我可以的,我不比别人差!”渐渐地,那声音有如窗外的“夏蝉大合唱”,叫得越来越欢了。这声浪,使我忽然想起我要参加朗诵队的决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就不会放弃;哪怕没有希望,我也要创造机会。于是我请求已入选的好友小美来帮助我。小美很乐意帮我,她利用课下时间听我背材料,还在放学后教我朗诵的统一姿势。每当我走在回家或上学的路上时,我就背材料;当我在家时,我就对着镜子练习朗诵的姿势。我不敢放松练习,生怕错过了这宝贵的机会。几天后,我已朗诵得相当好了,于是小美带我去见老师。老师见我朗诵得不错,就让我加入了朗诵队。虽然我只跟着朗诵队练习了两天,但是那次演出十分成功。我很高兴,感谢小美,更感谢那个提醒我的声音——我的信念。

因为信念,我不断挑战自我。初中生活开始后,我的视野猛得扩大,各有所长的学生在学校里展现着他们的风采。我看着这竞争激烈的表演,想起了那曾经鼓舞了很多次的信念:“奋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于是我努力学习,还努力让自己全面发展。终于,我用汗水书写了我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青春的中考话题作文 篇6

谈及青春,论及梦想,总是不乏或大或小的鸡血口号充斥着早已酷热难耐的耳道。

仿若那本应斑驳陆离的青春却少了一丢丢应有的独特,一遍遍地统一着色后便投入到这洪流之中,随波逐流,不见踪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黄昏后,讲堂上,支部老铁目视远方,激情满满的说道。

仍记得中学时代笔袋上刻着歪歪扭扭的“青春没有失败”一行字,时刻提醒自己在被挫折与磨难击溃之前不要放弃,行间字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耀眼光芒。

青春之所以没有失败,就在于我们可以在每一次失败的绝望中凤凰涅槃,重新开始。青春通往梦想的道路本就是布满坎坷与荆棘,若没有重重丝茧,何来羽翅成蝶;若没有万丈龙门,何来锦鲤鱼跃。若是一丝薄缕阻止了你飞向蓝天的冲动,若是一丈跃差使你回归黄河,梦想从此灰飞烟灭,生活从此平淡乏味,岂不可惜,岂不可叹?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心中有光芒,脚下有力量,不负韶华,炽热追梦。

此辈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时过境迁,国强民安,身处时代的浪潮,愿我们青年都能够摆脱冷气,勇敢向前,摒弃自暴自弃自卑自负之影响。踏踏实实工作,勇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发光发热,犹如点燃的火柴一般,纵然前方道路的黑暗中只有些许弱光,也不必等候炬火。如若此后没有炬火,你我青年便是这光,燃烧自己,照亮前行的路。

如何让初中生的作文文采飞扬 篇7

一、观察生活, 锤炼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阐述事物, 必须首先认识它们, 了解它们, 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可见观察的重要。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活动, 是记忆、思维、想象、表述等一系列写作活动的基础。如何在观察生活中锤炼语言?首先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心生活, 热爱生活;然后捕捉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锤炼。

(一) 留意人物语言

要求学生善于留意生活中各职业人物的语言, 感受一些语言特色。如文人的咬文嚼字、表达严谨, 商人的斤斤计较、善于言谈, 农民的粗俗、率真的交谈等;又如口语通俗、诙谐、亲切, 书面语的儒雅、准确、顺畅等。特别是关注不同性格人的个性化语言, 如势利人交谈、仗义人言谈、憨厚人对话、狡猾人狡辩等。通过观察,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记下这些人语言“闪光点”———精华。学生如果在生活中积累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写作时, 就会灵活运用, 也容易锤炼出精美语言。

(二) 关注情景语言

生活中, 大大小小的事、一个个情景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画, 在我们眼前闪现, 有的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有的透露出虚假与丑恶, 有的渗透着真诚与美好;其中有人的酸甜苦辣, 有人的悲欢离合, 有人的成败与得失等。我们让学生关注这“一幅幅多彩的画”。在关注中, 我们可以评价情景语言, 如一个小站送别的场景, 送别人说了些送别的话, 恰当吗?又如小孩玩耍的一个场面, 小孩子的口语表达怎样?转化成书面语呢?在关注中, 我们也可以锤炼语言, 例如用一句话生动地概括小孩玩耍情况;或者用几句话描绘小孩玩耍情景, 力求把情景内涵表达得贴切、生动。

情景语言, 电视剧中也有。教师要求学生在欣赏电视剧的精彩情节时, 注重品味剧中人物语言的精妙, 日积月累。在写作时, 学生写到相关的情景 (或场面) , 电视剧的情境会浮光掠影, 剧中人的话语在耳边回响, 这为学生语言的准确运用提供借鉴的材料。

(三) 推敲生活语言

生活中语言稍纵即逝, 人稍不留意, 很快就会忘记。因此除了要求学生积累生活中语言“闪光点”外, 还要进行推敲、锤炼。例如, 生活中听人讲“江西人不怕辣”。这“不怕辣”是表示对辣味的喜爱。若稍作推敲———把三个字倒换一下, 就会出现“怕不辣”和“辣不怕”两个词, 那么这两个词可替换吗?我们通过推敲, 就会知道不可以替换, 因为“怕不辣”表示了对辣味的偏嗜, 惟恐辣得不够;而“辣不怕”则表现了在“赛辣”中的拼命之态。又如, 餐馆服务员与客人对话。客人问:“有什么可吃的?”服务员说:“吃什么有什么!” (如果服务员的回答改为“有什么吃什么”, 表意就不同了。) 再如, 生活中听到“说不好”、“不好说”和“不说好”, 说话者用得是否恰当, 通过推敲, 记忆更深刻, 也是锤炼语言的好途径。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观察生活, 锤炼语言, 让学生更有文采。

二、学习技巧, 用心表达

让学生有文采, 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形象美、朴实美、鲜活美、音韵美等。

(一) 学习修辞, 生动表达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绘形效果、表意效果和审美效果, 从而增加文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例如, 善用比喻, 会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这样的文章很多, 契诃夫《变色龙》中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 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其中用了比喻 (“商店和饭馆的门”像“饥饿的嘴巴”) , 形象地写出萧条的景象, 暗示俄国人民生活贫困, 社会死气沉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也用了拟人修辞, 生动地写出市面的萧条。

又如朱自清的《春》, 是一篇优美写景抒情散文, 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赞美了春的活力以及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描绘春天的蜜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一个“闹”字, 既写了蜜蜂在百花中争喧的情景, 又写了充满生机的气氛, 给人春意盎然的感受。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也用了拟人的修辞。“偷偷”写出了小草钻的情态, 神不知鬼不觉;“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挤劲, 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二) 巧用词语, 传神表达

教材中许多典型的例子体现用词精当、巧妙, 表达准确、传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让学生体会用词巧妙, 学会传神表达。例如朱自清《背影》中“爸爸给我拣了一个靠窗的座位……”, “拣”字用得巧妙, 朴实中见真情, 传神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爱子情深。又如鲁迅《故乡》中的“他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一句话用了一系列动词 (“扫开”、“支起”、“撒”、“系”、“牵”、“拉”) , 用得准确、传神,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雪天捕鸟图”。

在遣词造句中, 巧用音节的整齐匀称和叠词、拟声词, 可以使表达更传神。在作文的句子中注意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配合, 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节奏感和语气增强。如朱自清《春》的语句———“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词语的音节由少到多, 整齐匀称, 上口顺耳。)

(三) 变化句式, 灵活表达

一篇文章如果在遣词造句方面能够富于变化, 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 灵活使用, 语言会摇曳多姿, 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短句简明, 紧凑, 明快有力;长句舒缓, 细腻, 表意严密精确;整句结构严整, 音韵和谐, 气势贯通;散句灵活自然。例如《蒲柳人家》中“何大学问人高马大, 膀阔腰圆, 面如重枣, 浓眉朗目, 一副关公相貌”。这句子讲究押韵和对偶, 多用四字句, 骈散结合, 读来抑扬顿挫, 很有节奏感。

此外, 还可以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等。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 会使文章的语言锦上添花;运用名言警句, 使文章的意义表达得更深远, 耐人寻味。历史典故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 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适时引用, 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内涵更丰富。

三、强化训练, 张扬个性

结合教材教学生一些表达规律和技巧外,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训练方式多种多样, 如赏析式、指导式、评改式、反思式等。训练的内容可以分类或者分专题, 如鲜活语言、朴实语言、形象语言、个性化语言等。训练前, 要准备充足, 选好典型材料;训练时, 采用片段作文训练效果更好。

(一) 赏析式, 训练鲜活语言

赏析式, 就是引导学生赏析语段, 再仿写, 然后评点, 达到赏练结合目的。例如采用赏析式训练学生鲜活、朴素的语言:先讲清怎样是鲜活、朴实的语言, 再出示范例 (语段) ———我小时候, 我觉得爷爷有个可笑的习惯。每次吃完饭后, 爷爷都要伸出长舌头把碗舔了一遍, 然后把胡子上的饭糊用手捋一捋, 再把嘴抿一抿, 最后掏出手绢把手擦一擦。我问:“爷爷你是狗变的吗?”爷爷一惊又一笑, 说:“不是。”我又问:“不是狗变的, 为啥像狗一样舔碗?”爷爷一手捋胡须, 一手摸着我的头, 仰起脖子哈哈大笑。

接着, 引导赏析:习作中, “我”以“儿童的视觉”写爷爷舔碗的习惯。爷爷舔碗动作神态在“我”的眼里是“可笑”的, 正是这舔碗细节, 再现了爷爷的形象, 表现了爷爷爱惜粮食的品质, 展现了爷孙俩逗乐的画面;也真实地表达出儿童好奇、直率的童心。语言朴素、鲜活。

赏析后, 学生练习———以鲜活、朴素的语言回忆自己小时的事儿 (写一片段) 。大部分学生写得较好, 其中一位写得最好:“小时候, 我常领着一群小伙伴到我家院子里玩, 有时还拿起一些瓶呀罐呀, 从院子的破水缸里舀水嬉戏, 和泥浆, 做泥饼, 捏泥碗、泥人……院子被我们弄得脏兮兮的。一下雨, 院子里坑坑洼洼、泥泞不堪, 好几次我摔得像个泥娃娃, 弄得妈妈哭笑不得。雨后, 妈妈经常把一些砖块填在走道上, 以免我走路不小心滑倒。”

训练中, 我让学生明白:鲜活的语言是相对“陈词滥词”而言, 要求写作恰当用新词汇, 体现鲜明时代特色, 善于用上富有生命力的词语, 巧妙运用, 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朴素的语言不是简略平淡的语言, 它往往是把原来深藏难懂的东西变得简练, 易被别人理解。朴素的语言不是垂手可得的, 它比瑰丽多姿的语言更需要功夫。

(二) 指导式, 训练形象语言

指导式训练, 就是以学生练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先给出练的要求;学生在练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练中完善自己的作品, 掌握写作技巧。例如用指导式训练形象语言。一次, 我要求学生“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 发挥想象、联想, 写一段描写日暮或夜晚的景色”。学生先自己写 (教师边提示:形象的写景语言, 用词准确, 多用修辞, 写景细腻, 多感官描写等) ;接着与同桌或邻桌交流, 自己修改;接着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作品班内交流, 点拨;然后学生继续修改、完善;最后选出典型作品分析、质疑解疑。

训练中, 学生作品完成得比较好, 有的描写细腻, 有的写景逼真, 有的情景交融、用词形象生动, 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两位学生的写景片段:

学生1:夜幕降临了, 黑蓝的天空, 像清澈的水洗过一样, 水灵灵, 净净的, 柔和安宁, 神秘庄严;没有月亮, 没有浮云, 没有萤火虫。星星眨着眼睛, 好像点缀在苍穹上一颗颗闪烁的小宝石。

学生2:大山、小河、丛林、房子……全都朦朦胧胧, 像是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黑纱, 黑得有层次:炭黑的山岭、蓝墨的丛林、淡墨的小河, 还有泛着黑灰色的房子, 美得像浓淡相宜的中国山水画。黑夜并不静, 悠扬的泉鸣, 若隐若现;蟋蟀轻唱, 柔软飘渺……天籁之音, 在神秘地飘逸着, 流动着, 变化着。

(三) 评改式, 训练个性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体现了作文的个性化, 也体现了作文个性化语言。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可以采用评改式, 训练个性化语言。

评改式, 是指教师在作文评改中, 充分挖掘学生作品中个性化语言, 分析、总结, 分别展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片段, 让学生比较、领悟, 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作品, 会区分好与坏, 从而扬长避短。例如, 一次训练中, 我选取学生作品中个性化语言片段与学生分享:

1、个性化语言———引用古诗文。“‘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春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 ‘北风吹落雪纷纷’的冬天。你无时无刻在我们的身边, 默默地守候着……”———《呵护》语段 (诗词佳句, 增加文采, 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 增强感染力。)

2、个性化语言———善用修辞。“田野里, 一碧万顷, 微轻轻地吹着, 禾苗舞动着, 似一张起伏变化的绿毯。一会儿, 下起了毛毛雨, 水汽弥漫, 禾苗贪婪地吮吸着雨露, 焕发生机, 真是一幅‘春雨润物’图啊!”———《初春》的语段 (拟人、比喻用得恰当, 生动地写出初春田野的特点。)

3、个性化语言———句式灵活。“出去走走, 我对自己说。我漫步在小溪旁, 小草抽芽, 溪水清澈, 鱼儿嬉戏;古柏的落叶堆满了溪底, 溪水缓慢地流动着, 流动着, 直到撞上了石头才不情愿地发出“咚”的一声。这是春天吗?”———《寻找春天》的语段 (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 呈现出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质朴之美。)

4、个性化语言———用词生动。“无边的云卷云舒, 庭前花谢花开, 窗外月影月缺, 哦, 原来是你, 向我传递着美好的一切。”———《传递》语段 (用上精妙、传神词语, 具有形象性, 富于表现力。)

当然, 个性化语言类型还有诗化语言、化用典故、精当用词等。同时, 上述几种语言训练形式可以灵活采用, 在训练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多彩的语言要为表达中心服务, 这才让文章锦上添花。

作为语文教师,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养成从生活中锤炼语言的习惯;同时充分活用教材, 教会学生写精美语言的规律与技巧, 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 学生会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赖德胜, 2004.

[2]、黄伟娇.生活是真实作文之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5) :70.

[3]、姚慧.如何让作文充满音乐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7) :64.

积累,让学生的作文激情飞扬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之所以一直以来成为中学生难以跨越的“门槛”,主要在于作文与其他知识不同,它既没有明显的系统性,也无法做到量化。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想要得到提高,写出精彩文章并非朝夕之功。但是普遍来讲,一篇“杰作”的产生无非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应较为完整,二是文章应该有深刻的“内容”。所谓深刻的“内容”,是以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深厚的写作功底为基础的。丰富的素材从何而来,是从中学生日常积累而来。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几点做法,希望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一、在生活中捕捉“真实”的素材

很多中学生虽然“身”在生活之中,但却缺少一颗观察、采集生活的“心”。用心聆听、感受、体验、观察生活,才能够在一些极为平凡且普通的小事中发现“亮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要从多种角度去重新审视生活、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之中的“有心人”,即使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抹淡淡的思绪,一个小小的景物,都能够拨动心弦,成为自己作文的一个切入点和写作契机。很多学生在下笔时都会有一些“写什么”的困惑,教师要教会他们写自己最动情和最熟悉的东西。如在写某件事时,学生们总是会发出类似于“我们的生活两点一线如此单调,有什么可写的”的感叹,这时可以以《背影》为例给学生们讲解应如何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我们几乎每天也会看到自己父母的背影,你们有观察过父亲或者母亲离你而去的身影吗?思考过在他(她)转身的瞬间心情是怎样的吗?你与父母相处时可也曾经有过动情之时?在平凡的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是否发生过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你却没有认真体会?生活无疑是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大课堂,教师要教会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去捕捉那些精彩瞬间,善于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多思考,勤练笔,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将生活融入笔端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尽情品味生活之美,享受写作之乐。

二、在阅读中收获“广博”的素材

很多教师往往将阅读狭义的理解为读书,书籍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一本好书可以将学生开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在多种媒介并存的今天,仅仅让学生进行一些经典书籍或者是精编作文来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青少年更需要成熟化的阅读来收获“广博”的素材。如引导他们定期阅读一些较为规范的影视杂志,让他们学会每天定时收看新闻,对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都有所了解,还有一些非常好的电视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等,都可以成为中学生“阅读”的对象。教师还可以定期的在课堂上举办如“新闻播报”“汉字英雄”等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养成自觉的、有目的的去阅读的习惯。如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之后,有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科海泛舟”。这时可以让学生们以“我熟悉的一位科学家”为题进行写作,学生们可以提前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采集,可以是书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等,将自己收采的资料经过整理与筛选后,先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将他认为最精彩的部分讲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然后将这些素材进行再次删减和调整,最终形成文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学会通过不同渠道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素材,既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让他们体验到了网络、电视、杂志这些渠道真正的利用价值。

三、在实践中积累“个性化”素材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应该有它独具的细节,真切的感受和务实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应注重积累“个性化”的素材。很多“个性化”素材是来源于人的真实活动,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思考、去积累更多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等等。如在学习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后,有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种课题既是让学生进行议论文练笔的机会,也是对学生施以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调查我班同学都怎样消费”的活动,然后以《一张钞票的旅程》为题进行写作。学生们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但可以反思和考察现代中学生消费观与生活观是怎样的,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对比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同样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的思路会更加开拓,文笔也更加流畅,而在他人与自己的对比之中,观点也更加独特和新颖,有的同学就写出“我爱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精彩句子。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要求,同样的写作,为什么有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就味如嚼蜡,而有的则口齿生香?其关键在于一篇文章的境界与立意。而这种境界与立意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积累才能够“与众不同”。

应该说,凡学生眼中所看,耳中所听,心中所想都能够成为写作的素材,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应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想,更不知道应该怎样有意识的去进行积累。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去积累素材,并运用这些素材让自己的作文变得更有生命,更有激情。

青春的初中话题作文 篇9

成年?多么沉重的词语,阳光般的面容上有一丝惊惧,是的,十八岁意味着我们可以脱离父母的羽翼自由的翱翔了,这是多么容易而又困难的。习惯了父母保护的我们看到广阔的天空,仍有一丝眷恋与不舍,十八岁,意味着我们要承担起责任了,不能再任性,顽皮的像个孩子,必须换一种方式严肃的思考问题了,要对自己做过的每件事认真负责起来,十八岁意味着我们已经脱去孩子般的童稚,可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了。十八岁的我们要承担的太多太多,改变的太多。一时反而有些不适应。

十八岁,也饱含兴奋与期待,小时候经常会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什么时候才可以摆脱缚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那个时候是多么的期待呀!仿佛在昨日仍懵懂的幻想自己美好的未来,转眼却已十八岁了,变成了小时候羡慕的大哥哥大姐姐的摸样。嘻嘻哈哈的对身边的同伴说:“我已经不是那个小屁孩啦!咱长大啦~”未来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掘去创造,当然也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这对于十八岁洋溢着青春光芒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刺激与挑战呢?自己亲手解决困难后的那种愉悦心情是难以比拟的,或许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体味十八岁的甜蜜与辛酸吧?十八岁,人生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事业腾飞的季节,面对一年后的高考,紧张却又期待着,信心满满在心中刻下理想。

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篇10

酸甜苦辣咸都是营养。——题记

壁橱里放着一瓶大大的调味品,名曰:青春“五味瓶”。我想知道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却不小心打翻了,“青春五味”一股脑儿都跑出来,奥——原来是……

花季雨季的年龄,象丁香花一般,带着酒的芬芳,雨的迷茫,雾一样的朦胧,在我们情窦初开的心中盛开。校园里面经常散布着一些让我们这个年龄想入非非的流言蜚语,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我的心底荡起层层涟漪,让我懵懂的心蠢蠢欲动,结果,经常的胡思乱想打乱了我静如止水的生活,在一次考试中,让我跌的头破血流。痛定思痛,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如果过早的摘青苹果的后果,我决定把它丢掉。

青春的味道真酸呀,如果少有不甚就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理清了自己的思绪,有一种超脱的感觉,头脑清新了许多,数学书中的各种公式、定理终于都听话了一会,一道道难题终于被我破解,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也都十分驯服地从嘴里迸出,大段的“之乎者也”也全部被我搞定。老师课堂上一句句的夸奖,同学们啧啧的赞叹声,以及各种考试的小试牛刀,都成了我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我的心里涌动着甜甜的滋味。

青春的味道好甜,我要争取更多。

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会永远写满青春的天空,青春的天空有时也会出现乌云风雨。进入初中,各种考试就如秋天的牛毛细雨下个不停。面对堆的如山的书籍,如雪片飞来的试卷,冥思苦想不得其解;考卷上一个个红红的错号,就象一把把剪刀剪得我的心要流血,比繁重的作业更让人烦恼;天天从早晨被大音量的闹钟吵醒飞奔到学校,一直到晚上傍着星星回家……

不记得谁说的“空的米袋子是无法站立的”,我认为这“米袋子”是用苦填充起来的,我相信乌云过后的阳光更加灿烂。青春苦点我无怨无悔!

每天早晨随着早操铃的一阵响,我们都会围着操场不停的跑上个三千米,然后是蛙跳、单腿跳,每次都汗流浃背,然后拖着脚步回到座位上,软绵绵的瘫坐在那里,浑身血液沸腾,火辣辣的,这不就是青春的感觉吗?为了有个强健的体魄,这样火辣辣的感觉我喜欢,我甘愿努力。

不知唉,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怎的,有时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涌上心头,接着不争气的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出眼眶,流进嘴里,咸咸的。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怎么能被这种情绪困扰呢?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的呀。

如何让初中生的作文文采飞扬 篇11

一、观察生活,锤炼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阐述事物,必须首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可见观察的重要。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活动,是记忆、思维、想象、表述等一系列写作活动的基础。如何在观察生活中锤炼语言?首先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然后捕捉生活中的“语言”积累,锤炼。

(一)留意人物语言

要求学生善于留意生活中各职业人物的语言,感受一些语言特色。如文人的咬文嚼字、表达严谨,商人的斤斤计较、善于言谈,农民的粗俗、率真的交谈等;又如口语通俗、诙谐、亲切,书面语的儒雅、准确、顺畅等。特别是关注不同性格人的个性化语言,如势利人交谈、仗义人言谈、憨厚人对话、狡猾人狡辩等。通过观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记下这些人语言“闪光点”——精华。学生如果在生活中积累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写作时,就会灵活运用,也容易锤炼出精美语言。

(二)关注情景语言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一个个情景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画,在我们眼前闪现,有的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有的透露出虚假与丑恶,有的渗透着真诚与美好;其中有人的酸甜苦辣,有人的悲欢离合,有人的成败与得失等。我们让学生关注这“一幅幅多彩的画”。在关注中,我们可以评价情景语言,如一个小站送别的场景,送别人说了些送别的话,恰当吗?又如小孩玩耍的一个场面,小孩子的口语表达怎样?转化成书面语呢?在关注中,我们也可以锤炼语言,例如用一句话生动地概括小孩玩耍情况;或者用几句话描绘小孩玩耍情景,力求把情景内涵表达得贴切、生动。

情景语言,电视剧中也有。教师要求学生在欣赏电视剧的精彩情节时,注重品味剧中人物语言的精妙,日积月累。在写作时,学生写到相关的情景(或场面),电视剧的情境会浮光掠影,剧中人的话语在耳边回响,这为学生语言的准确运用提供借鉴的材料。

(三)推敲生活语言

生活中语言稍纵即逝,人稍不留意,很快就会忘记。因此除了要求学生积累生活中语言“闪光点”外,还要进行推敲、锤炼。例如,生活中听人讲“江西人不怕辣”。这“不怕辣”是表示对辣味的喜爱。若稍作推敲——把三个字倒换一下,就会出现“怕不辣”和“辣不怕”两个词,那么这两个词可替换吗?我们通过推敲,就会知道不可以替换,因为“怕不辣”表示了对辣味的偏嗜,惟恐辣得不够;而“辣不怕”则表现了在“赛辣”中的拼命之态。又如,餐馆服务员与客人对话。客人问:“有什么可吃的?”服务员说:“吃什么有什么!”(如果服务员的回答改为“有什么吃什么”,表意就不同了。)再如,生活中听到“说不好”、“不好说”和“不说好”,说话者用得是否恰当,通过推敲,记忆更深刻,也是锤炼语言的好途径。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观察生活,锤炼语言,让学生更有文采。

二、学习技巧,用心表达

让学生有文采,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形象美、朴实美、鲜活美、音韵美等。

(一)学习修辞,生动表达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绘形效果、表意效果和审美效果,从而增加文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例如,善用比喻,会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这样的文章很多,契诃夫《变色龙》中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其中用了比喻(“商店和饭馆的门”像“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萧条的景象,暗示俄国人民生活贫困,社会死气沉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也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地写出市面的萧条。

又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写景抒情散文,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以及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描绘春天的蜜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一个“闹”字,既写了蜜蜂在百花中争喧的情景,又写了充满生机的气氛,给人春意盎然的感受。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也用了拟人的修辞。“偷偷”写出了小草钻的情态,神不知鬼不觉;“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二)巧用词语,传神表达

教材中许多典型的例子体现用词精当、巧妙,表达准确、传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体会用词巧妙,学会传神表达。例如朱自清《背影》中“爸爸给我拣了一个靠窗的座位……”,“拣”字用得巧妙,朴实中见真情,传神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爱子情深。又如鲁迅《故乡》中的“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一句话用了一系列动词(“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用得准确、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雪天捕鸟图”。

在遣词造句中,巧用音节的整齐匀称和叠词、拟声词,可以使表达更传神。在作文的句子中注意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配合,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节奏感和语气增强。如朱自清《春》的语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词语的音节由少到多,整齐匀称,上口顺耳。)

(三)变化句式,灵活表达

一篇文章如果在遣词造句方面能够富于变化,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灵活使用,语言会摇曳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短句简明,紧凑,明快有力;长句舒缓,细腻,表意严密精确;整句结构严整,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灵活自然。例如《蒲柳人家》中“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句子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此外,还可以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等。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使文章的语言锦上添花;运用名言警句,使文章的意义表达得更深远,耐人寻味。历史典故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适时引用,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内涵更丰富。

三、强化训练,张扬个性

结合教材教学生一些表达规律和技巧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赏析式、指导式、评改式、反思式等。训练的内容可以分类或者分专题,如鲜活语言、朴实语言、形象语言、个性化语言等。训练前,要准备充足,选好典型材料;训练时,采用片段作文训练效果更好。

(一)赏析式,训练鲜活语言

赏析式,就是引导学生赏析语段,再仿写,然后评点,达到赏练结合目的。例如采用赏析式训练学生鲜活、朴素的语言:先讲清怎样是鲜活、朴实的语言,再出示范例(语段)——我小时候,我觉得爷爷有个可笑的习惯。每次吃完饭后,爷爷都要伸出长舌头把碗舔了一遍,然后把胡子上的饭糊用手捋一捋,再把嘴抿一抿,最后掏出手绢把手擦一擦。我问:“爷爷你是狗变的吗?”爷爷一惊又一笑,说:“不是。”我又问:“不是狗变的,为啥像狗一样舔碗?”爷爷一手捋胡须,一手摸着我的头,仰起脖子哈哈大笑。

接着,引导赏析:习作中,“我”以“儿童的视觉”写爷爷舔碗的习惯。爷爷舔碗动作神态在“我”的眼里是“可笑”的,正是这舔碗细节,再现了爷爷的形象,表现了爷爷爱惜粮食的品质,展现了爷孙俩逗乐的画面;也真实地表达出儿童好奇、直率的童心。语言朴素、鲜活。

赏析后,学生练习——以鲜活、朴素的语言回忆自己小时的事儿(写一片段)。大部分学生写得较好,其中一位写得最好:“小时候,我常领着一群小伙伴到我家院子里玩,有时还拿起一些瓶呀罐呀,从院子的破水缸里舀水嬉戏,和泥浆,做泥饼,捏泥碗、泥人……院子被我们弄得脏兮兮的。一下雨,院子里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好几次我摔得像个泥娃娃,弄得妈妈哭笑不得。雨后,妈妈经常把一些砖块填在走道上,以免我走路不小心滑倒。”

训练中,我让学生明白:鲜活的语言是相对“陈词滥词”而言,要求写作恰当用新词汇,体现鲜明时代特色,善于用上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巧妙运用,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朴素的语言不是简略平淡的语言,它往往是把原来深藏难懂的东西变得简练,易被别人理解。朴素的语言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比瑰丽多姿的语言更需要功夫。

(二)指导式,训练形象语言

指导式训练,就是以学生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先给出练的要求;学生在练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练中完善自己的作品,掌握写作技巧。例如用指导式训练形象语言。一次,我要求学生“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发挥想象、联想,写一段描写日暮或夜晚的景色”。学生先自己写(教师边提示:形象的写景语言,用词准确,多用修辞,写景细腻,多感官描写等);接着与同桌或邻桌交流,自己修改;接着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作品班内交流,点拨;然后学生继续修改、完善;最后选出典型作品分析、质疑解疑。

训练中,学生作品完成得比较好,有的描写细腻,有的写景逼真,有的情景交融、用词形象生动,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两位学生的写景片段:

学生1:夜幕降临了,黑蓝的天空,像清澈的水洗过一样,水灵灵,净净的,柔和安宁,神秘庄严;没有月亮,没有浮云,没有萤火虫。星星眨着眼睛,好像点缀在苍穹上一颗颗闪烁的小宝石。

学生2:大山、小河、丛林、房子……全都朦朦胧胧,像是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黑纱,黑得有层次:炭黑的山岭、蓝墨的丛林、淡墨的小河,还有泛着黑灰色的房子,美得像浓淡相宜的中国山水画。黑夜并不静,悠扬的泉鸣,若隐若现;蟋蟀轻唱,柔软飘渺……天籁之音,在神秘地飘逸着,流动着,变化着。

(三)评改式,训练个性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体现了作文的个性化,也体现了作文个性化语言。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采用评改式,训练个性化语言。

评改式,是指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充分挖掘学生作品中个性化语言,分析、总结,分别展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片段,让学生比较、领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作品,会区分好与坏,从而扬长避短。例如,一次训练中,我选取学生作品中个性化语言片段与学生分享:

1、个性化语言——引用古诗文。“‘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春天,‘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北风吹落雪纷纷’的冬天。你无时无刻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守候着……”——《呵护》语段(诗词佳句,增加文采,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增强感染力。)

2、个性化语言——善用修辞。“田野里,一碧万顷,微轻轻地吹着,禾苗舞动着,似一张起伏变化的绿毯。一会儿,下起了毛毛雨,水汽弥漫,禾苗贪婪地吮吸着雨露,焕发生机,真是一幅‘春雨润物’图啊!”——《初春》的语段(拟人、比喻用得恰当,生动地写出初春田野的特点。)

3、个性化语言——句式灵活。“出去走走,我对自己说。我漫步在小溪旁,小草抽芽,溪水清澈,鱼儿嬉戏;古柏的落叶堆满了溪底,溪水缓慢地流动着,流动着,直到撞上了石头才不情愿地发出“咚”的一声。这是春天吗?”——《寻找春天》的语段(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呈现出一种整齐错落之美,质朴之美。)

4、个性化语言——用词生动。“无边的云卷云舒,庭前花谢花开,窗外月影月缺,哦,原来是你,向我传递着美好的一切。”——《传递》语段(用上精妙、传神词语,具有形象性,富于表现力。)

当然,个性化语言类型还有诗化语言、化用典故、精当用词等。同时,上述几种语言训练形式可以灵活采用,在训练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多彩的语言要为表达中心服务,这才让文章锦上添花。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养成从生活中锤炼语言的习惯;同时充分活用教材,教会学生写精美语言的规律与技巧,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学生会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赖德胜,2004.

2、黄伟娇.生活是真实作文之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70.

3、姚慧.如何让作文充满音乐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7):64.

4、李增源.让演讲的语言生动起来.[J].阅读与写作,2009,(8):36.

上一篇:给同事诚挚的生日祝福下一篇:建设工程结算审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