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通用3篇)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篇1
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吴政办〔2007〕112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省政府《关于做好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7〕77号)和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苏府办〔2007〕155号)要求,现就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
—1 —
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对于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增强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是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尤其要加强对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运河沿线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登录工作;同时,对已登记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控制单位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档案和普查报告。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新发现的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的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控制单位。
三、普查的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2007年4月至9月为第—2 —
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已发现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资料,组织参加上级文物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以各镇(区)为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材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结果。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为切实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市文广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建设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统计局、宗教局、国土局及各镇(区)的分管领导组成,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广局,主任由市文广局分管领导兼任,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镇(区)要选调精干人员充实普查机构,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使所有普查人员熟悉相关要求,并按规范进行操作。市财政部门要将所需经费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确保及时拨付到位。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对普查工作的宣传,引导公众参与,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凡在我市境内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本次普查的具体
—3 —
要求,配合普查机构按时如实填报普查信息。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普查机构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实地调查准确填报普查信息,确保普查质量。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妥善保存普查数据和资料,对普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对普查的数据、资料要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文物普查△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检察院,驻吴江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市各民主党派,市各人民团体,市工商联,存档。
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印发 打印:张育英校对:徐卫东共印:6份
—4 —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篇2
为了切实做好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调查工作,完善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信息,根据国务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及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我州实际,特制订该《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调查工作方案》。
一、调查内容
(一)古道调查:凡州境内古代开通、使用过并存有遗迹的交通道路均在本调查范围内,调查内容为各古道线路具体走向,开通及使用时间,主要功用(驿道、民间商贸通道、军事设施等)性质、保存状况、主要遗迹构成等。
(二)古生物化石点调查:凡州境曾经出土或目前发现有古代节肢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点及重要古植物化石点均在此调查范围内。
二、调查时间
(一)古道调查: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
(二)古生物化石调查,按楚文普办[201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州古生物化石点专题调查的通知》时间要求开展。
三、组织机构及人员
本专题调查由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业务办公室
组织实施,各县(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开展。调查设“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调查工作组”具体负责全州专题调查工作的组织开展。工作组人员名单及职责为:
组长钟仕民:全面负责全州专题调查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解决专题调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副组长:
王国付: 协助组长抓好全州各项专题调查的具体组织工作,兼任古道专题调查野外领队,负责组织古道专题的野外实地调查、信息采集、资料收集及整理、调查报告编写工作。
张家华:兼任全州古生物化石点专题调查野外领队,具体负责全州古生物专题调查的野外实地调查、信息采集、资料收集及整理、调查报告编写的组织工作。
组员:
杨丽美:负责古道专题调查的野外走访、文字记录、资料收集及室内整理工作,完成组长、副组长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任务;
李俊:负责古道专题调查的野外影像、视听资料及GPS数据的采集工作,配合好相关人员做好图纸测绘工作,完成组长、副组长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任务;
李田广:负责古生物专题调查的摄影、绘图、标本采
集等相关工作,完成组长、副组长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任务;
付利亚:负责古生物专题调查的野外走访、文字记录、资料收集及室内整理工作,完成组长、副组长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任务;
各县(市)调查员:【每县(市)由县文物普查办指派至少1名文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调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线索走访收集、史料查询及考证等工作,并协助调查组解决向导、食宿等后勤保障问题。
四、普查经费保障
专题调查经费由州普查业务办承担主要部份,各县(市)普查办承担次要部分。其中,州普查业务办承担下列经费:
1、专题调查食宿费用;
2、专题调查交通运输费用;
3、专题调查物资、设备费用。
4、州普查业务办调查人员出差补助;
5、专题调查民工(含向导)使用费用;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篇3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龙南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周密计划、积极行动、团结协作,全面推进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并严格按照“不漏乡村、不漏社区、不漏地块”拉网式普查,坚决避免图形式、走过场等不良现象发生,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到2009年12月25日已全面完成田野调查,全县共普查了105个行政村(含11个社区),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9处,其中新发现331处,复查28处,普查率达到100%。现将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定位,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1、加强领导,夯实保障措施。为加强对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于2008年3月份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统计局、国土资源局以及各乡、镇(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县文化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促进了文物普查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2008年度安排了文物普查经费6万元,购置了普查必要的设备,满足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需要,确保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文物普查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已到帐6万元,有效地保障了文物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科学谋划,精心制定方案。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有关文物普查文件精神,切实增强普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按照全县文物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几上几下的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龙南
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方案突出了龙南县文物的特色,把龙关公路、横黄沿线文物等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作为了此次普查工作的重点,促使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3、健全网络,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有效推进。一是建立了普查队伍。建立了由文化馆馆长、乡镇(场、管委会)文化站长组成的普查组,普查组下设由各乡、镇、分管文化的领导、一批热爱文化事业的离退休干部和部分文物爱好者组成的普查小队,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了县、乡、村文物普查三级网络;二是建立了联络员队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分别确定了一名专门的联络员,一但各级文保单位有损毁现象,联络员将一级一级层层递进,报告县文物普查办公室,有效做到了对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避免文保单位受到损毁;三是举办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班,对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并要求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文物普查取得新突破
1、普查工作取得新成效。截止目前,全县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9处,其中新发现331处,复查28处。在普查的基础上,经征求部分县政协委员、市民及有关部门意见之后,我县于2009年公布了西昌围、沙坝围、猫柜围、乌石围、杨太围、耀三围、新大围、田心围、荷恩堂等十一处为龙南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县将太平桥、玉石岩石刻申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乌石围、龙光围、沙坝围申报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批文保单位的公布是我县向文物强县跨越的重要举施。2010年,我县在全面完成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现次向县政府提出要求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扎实有效推进文物保护。随着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全面铺开,普查了解的文物点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但保存状况普遍不佳,个别的甚至面临损毁风险。我县根据普查进度,及时对普查了解到的文物点进
行了认定,公布了本区域内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纳入保护体系中,避免出现“前脚发现、后脚破坏”的被动局面,巩固好了普查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亟待保护。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大部分在乡村野外,普遍存在保存状况不好的现象。一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因认识不到文物的重要性,对普查发现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还存在有拆除破坏的想法,新发现的文物点亟待保护。
2、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前一阶段,我县虽然对文物普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也调动了社会民众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但仍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对文物普查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加强普查宣传,改善宣传措施,提高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然是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举措,完善措施,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成效
1、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体系。历史建筑是龙南现存数量最大的城市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它是构成客家文化名城的基本元素。探讨多种保护模式,并抢救性保护一批新发现的文化资源,科学建立全方位、多种模式的保护体系,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为以后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创造良好条件,并建立起龙南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数据库。
2、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2008年初,我县邀请江西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完成了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杨村燕翼围维修方案的设计工作;编制了龙关线上精品客家围屋维修设计方案,并多方筹措资金完成里仁渔仔潭围、沙坝围的维修工作。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推荐阅读: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09-01
关于积极做好文化系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10-25
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做法与成效08-26
推进我市旅游资源战略性思考10-15
保山党建网——我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总结06-04
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汇报08-08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09-28
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方案范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