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参考

2024-08-21

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参考(精选6篇)

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参考 篇1

2、指导各校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制订好基本功训练工作计划,督促教师落实自练方案,认真指导中青年教师练好“三字”(粉笔、毛笔、钢笔),过好“三关”(教材关、教法关、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关),学会“三课”(说课技能、讲课技能、评课技能)、会用“三机”(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

3、指导教师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本学期,本人计划认真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认真加强检查。

(四)、推进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一年级课改研究和实验工作。经常性地深入课堂进行调研、指导,并收集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碰到的疑难和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及时为实验教师排忧解难,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实验质量;要求一年级实验教师学期内要完成“三个一”(写一篇自己最满意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校内课改研究课,写一篇课改实验学期工作总结)。

2、用先进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积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引导教师继续实践“一主”“两式”“三维”“四以”“五让”的教育理念。

3、指导开展好“教学质量月”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继续围绕“学、看、做、写” 来认真指导各校开展好活动。重点抓好中心小学“教学开放周”活动,发挥教科研龙头作用,搞好包括一年级课改及字理教学等课题实验内容在内的展示课。指导各校认真积累资料,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五)、抓好图书、仪器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管理

认真指导各校“六室”管理员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学习、掌握相关管理业务,抓好常规性管理,定期做好图书、仪器、体育器材和电教设备的清洁、维修和保养,对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经常深入学校,加强检查和指导,坚持每月一至二次;加大电教设备的使用力度,切实抓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操作,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加大科研,推动教育创新。

1、加强宣传,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科研观。通过会议、培训、研讨活动和课堂教学观摩,让教师进一步明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只凭“热情+拼搏”,不能仅靠“时间+汗水”,要研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更好的方法途径抓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校、教师将科研认识上升到科研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服务、为学校发展提供目标导向和动力支持服务、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让学校领导、教师真正树立起科研兴校的观念。

2、完善制度,营造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协助领导修订好《武利镇中心校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建立鼓励教师参与科研的制度,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研讨与实践活动,营造校校重科研、人人做实验、处处有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3、带头参与,抓好课题、专题研究。认真抓好本人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立项的区级子课题《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市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实验工作。同时,加强各校申报的各级课题管理,指导开展实验研究,整理研究资料,写好阶段总结,保证按时结题,推广科研成果。加大校本课题研究的力度,指导各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专题研究。

(七)、夯实常规,规范教学工作。

1、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加强教学动态管理。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全期普检不少于三次,抽检每月不少于一次,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平时深入学校,除了做好调研指导、听课评课外,继续认真抓好“六检查”。

2、抓好听课、评课活动。经常必性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全期听课不少于40节,参与评课、专题研究活动不少于15次。

3、抓好考试质量分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认真指导教师做好平时的单元检测,做到严考严改,并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抓好学校、班科期中、期末试的质量分析,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教学动态管理。有计划地对部分学校、班级、学科的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进行抽查。

4、抓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继续搞好教研组长培训,认真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两有”(有组上活动计划,有研究课题或专题),“三学“(学先进教育理论,学先进教学方法,学各地先进老汉经验),“四定”(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五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学法和教法,研究教材重点与难点,研究教学目标与分层作业设计,研究考试质量分析)。

我的个人工作计划已落实完毕,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计划行事,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我会在过去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和思想素质。我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改进了我的家教学方法和能力,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的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知道做一个好老师是很难的,不是随口一说的问题,所以我才会这么努力的改造自己。

在课堂上我和学生时师生关系,在课下我们是朋友关系,能够做到这样的老师,我觉得才是真的好老师,真的是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才是新时代教学的目标,我相信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参考 篇2

随着经济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 以组织文化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将有利于组织的发展。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进行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 其原因在于个人-组织契合反映了工作态度与行为的交互影响。此外,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 工作投入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个人-组织契合的核心是价值观, 其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是持久而根本的, 而积极的工作态度源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高水平契合。

以往关于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 学者们均以其为自变量, 分别以离职意愿、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合作、伦理行为、压力、工作绩效等作为因变量来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对这些变量的影响。而工作投入的影响结果分别有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前瞻行为、角色外行为、工作绩效及一些组织或团体效能 (如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等) 。尽管有关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但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企业, 忽视了像学校这类非营利组织。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其组织文化反映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 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 对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 对其研究的意义体现于其独特的劳动性质和需求特点。同时, 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增高, 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关系, 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降低青年教师流动率等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内涵

个人-组织契合是指:“员工之个人特质、信仰、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策略需求、规范、目标与价值观之间的一致程度”。后来Kristof提出个人-组织契合的整合模型 (即辅助性契合和补偿性契合、需要供给契合和需求-能力契合的整合) 。这些定义都是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关于工作投入的概念, Maslach和Schaufeli两位学者从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来界定工作投入, 但各自观点有所不同。Maslach提出两极观, 将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视为完全负相关关系。而Schaufeli认为两者并非完全直接对立, 工作投入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动机状态, 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

2.2 研究模型

本文采用郑伯埙七维度模型及其构建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 (VOCS) , 涉及工作、人际关系、环境三个方面的价值观, 包含尊重员工、创新精神、外部适应、品德操守、绩效取向、团队取向及安定守成七个因子 (31个题项) 。教师具有高文化素质, 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决定了其对自尊的迫切需要, 可用尊重员工和外部适应来体现;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自身发展的稳定性驱使其必须满足组织的各种要求, 品德操守和安定守成能适当予以体现;自主研究和知识共享对科研成果的作用, 对应着绩效取向和团结合作两个维度;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讨新事物的创造感则体现于创新精神维度。因此, 本文在VOC基础上整合为29个题项,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对题项用词及表述作适当修改。

Schaufeli和Bakker等人开发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可操作性强, 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量表。该量表包含活力VI、奉献DE和专注AB三个分量表 (17个项目) 。张轶文和甘怡群就引入该量表来研究中学教师群体, 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同时, 本文两个模型量表均用Likert五点尺度计分法来测量个人所知觉的组织实际价值观和不同程度的工作投入情况。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3 实证分析

2.3.1 研究假设和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 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职称、工作年限和聘任形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文假设一是上述这些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以及工作投入产生影响。其次, Chatman认为, 个人和组织之间如果能够达成价值契合, 就比较容易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将工作投入视为工作态度的内容之一, 提出本文假设二, 即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影响。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所有研究数据。

2.3.2 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校青年教师 (指年龄40岁以下, 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 的个人-组织契合及其预测变量工作投入, 通过青年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获得相关变量的数据。采用邮寄问卷的形式历时两个月对7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 开展调研, 共发放问卷155份, 收回144份, 回收率90.9%, 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回收率87.1%, 本调研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研究要求。

(1) 项目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中, 在显著性水平0.01的情况下, 题项16 (关于人情世故) 和题项24 (关于工作短期效益) 未能通过检验, 予以删除, 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保留27个题项, 工作投入量表17个题项均通过检验, 予以保留。

(2) 效度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中, 合并品德操守维度和安定守成维度, 命名为工作取向维度 (既包括个人工作取向, 也包括组织工作取向) ;绩效取向维度的层面因子分析结果为2个因子, 但考虑必须至少包括3个题项, 所以保留其中4个题项组成一个因子。项目分析和分层面因子分析以后共删除6个题项, 最后保留23个题项再进行限定抽取6因子分析, 得到的KMO值为0.929, 总体解释程度为73.447%。同理, 工作投入量表各层面因子分析的结果都很理想, 得出的三个维度与原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有所不同, 其中活力维度包括6个题项;奉献维度包括5个题项;专注维度包括6个题项, KMO值为0.922, 总体解释程度为64.152%。限于篇幅, 上述两个总量表的题项内容未能详细列明, 留存备查。

(3) 信度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的总量表信度系数分别为0.952和0.937, 各层面信度系数均在0.70到0.80之间的可接受范围内, 总体通过问卷的信度检验。

(4) 相关分析:就整体而言, 个人-组织契合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其中, 个人-组织契合的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尊重员工、外部适应、创新精神、工作取向、绩效取向、团结合作分别都与活力、奉献、专注成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在0.3到0.5之间。

(5)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将六个人口统计变量都纳入回归方程, 通过显著性水平筛选变量, 以确定哪些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有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尽管性别、职称、工作年限等几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组织契合, 但从方程的来看, 各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的上述一些维度的变异解释量就很少了。此外, 聘任形式对奉献维度的影响相对显著。因此总体而言, 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具有较小的影响。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各维度变量 (自变量) 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由表1可知, 尊重员工维度对工作投入的奉献维度影响显著, 团结合作维度则对工作投入的各维度具有显著影响。同时, 尊重员工和团结合作两个变量共同对工作投入有显著影响。而个人-组织契合量表的其余四个维度对工作投入的显著性影响较小。总体而言, 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还是具有正向影响。

注:括号内数值为显著性水平P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尊重青年教师个人意见, 重视人才培养

前文提出的假设一基本成立, 但这种影响很小, 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其中聘任形式对工作投入中的奉献维度影响相对显著,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同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问题。此外, 在解释能力相对较高的尊重员工维度和工作取向两个维度中, 职称变量对其影响相对显著。也就是说, 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并获肯定, 个人感觉到的组织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越高, 而且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 其工作取向性 (品德操守与安定守成) 越高。因此,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 要尊重青年教师个人意见, 重视人才培养。具有成就导向和强自主性特点的高校青年教师, 要契合其对组织的期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 通过向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 增加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令其进一步熟识行业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让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如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等;确立持续反馈机制以消除管理沟通障碍, 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 增强凝聚力。

3.2 倡导团结合作的组织氛围

从研究结果来看, 前文提出的假设二成立, 其中团结合作维度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可见, 在人际关系上, 同事的团结、友好、互助和沟通交往, 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使其更有活力, 更乐于奉献, 工作更专注。因此, 学校在组织文化建设上应培养教师的互助进取精神, 组成各种学习型组织或工作团队, 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让教师之间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管理工作上都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学校管理者可适当授权使青年教师, 增强教师们自主性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让其在岗位上各展所长, 认同组织, 促成共同之愿景。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已有研究基础上, 得出两者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模型。在高校背景下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了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拓展了深化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研究, 并为高校管理变革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支持。

关键词:个人-组织契合,工作投入,高校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慧娟, 龙立荣.个人-组织匹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 (1) :111-118.

[2]肖玺.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12-13.

[3]Bretz RD Jr, Ash RA, DreherGf.Do People Make the Place?An examination of the Attraction-Selection-Attrition Hypothesis[J].Personnel Psychology, 1989, (42) :567-581.

[4]Kristof A L.Peron-organization fit: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J].Personnel Psychology, 1996, (49) :1-49.

[5]Maslach C, WB Schaufeli, MPLeiter.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 :397-422.Maslach C, MPLeiter.Reversing burnout:How to rekindle your passion for your work[J].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5, 3 (4) :42.

[6]Schaufeli WB, IM Martinez, AMarques Pinto, M Salanova, AB Bakker.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2, 33 (5) :464-481.

[7]郑伯埙, 郭建志, 任金刚.组织文化-员工层次的分析[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 2001:1-36.

[8]Schaufeli W B, AB Bakker.The 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J].Preliminary Manual, 2003, (1) :67-92.

[9]张轶文, 甘怡群.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3) :268-270.

小班明年工作计划教师个人 篇3

(一) 管理工作——完善制度管理,探讨人性化管理

1、继续实行“园长负责制”重点培养管理型人才。

2、完善和落实制度。为了敦促落实制度,我们将每月向全园公开1次保教工作检查登记表及奖惩记录,所有制度执行情况都与奖惩制度挂钩,每月工资发放均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3、继续民主管理。(1)开展了“假如我是园长”活动,(2)坚持园务公开。(3)根据“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各项评优工作都建立在民意调查的基础上,使评优工作起到“引领正气,激发上进”的效果。

4、抓好对外宣传、扩大招生、保证生源,组织各项在职培训,鼓励老师们参加学历进修,加强卫生保健和幼儿食堂管理,规范档案管理等。

(二)保育工作——抓常规,求突破

1、培训保育队伍,更新保育观念。

2、着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孩子能做的,都尽量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坐姿、扎辫子、衣着、摆放玩具、洗脸刷牙穿衣叠被等。

3、将探索精神渗透在保育工作之中。主体探究课程可以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的做法有:

(1)在玩耍中探索。(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3)创造幼儿参加劳动的条件。孩子的生活区域和学习区域都在一起,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各方面的管理必须细致周到,认识不到位,或一时疏忽,或管理不科学严密,就不可能真正让家长都满意,甚至出现大问题。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课程改革——优化园本课程,实现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完美结合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而预先设计,生成是孩子在探究

活动过程中自己引发的话题,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完全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就会忽视孩子的兴趣点,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跟着幼儿走。“主体探究课程”要有恰当的预设,更要重视幼儿的生成活动,灵活进行探究教学。

2、双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的关系。

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精髓)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如果一味地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幼儿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讲英语”,就不可能落实幼儿的主体性,就改变不了“幼儿跟着教师走”的局面。

3、计划与随机的关系。

“主体探究课程”强调“大课程观”,包含幼儿每天的所有活动和环境,并不是每周几节的探究活动(这还是分科教学)。我们在计算活动中、识字教学中、音乐活动中;在户外活动时、洗澡时、进餐时、绘画时……任何时候,任何活动都可以体现新课程的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周计划中的内容可以灵活安排,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主体探究活动可以灵活延长或缩短学习时间,但不能影响一日作息秩序。户外活动有5分钟的弹性时间。

(三)主体探究课程的管理策略

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育实施各环节上的自由度,取决于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措施有:

1、改革教师工作程序,增加教师的自主权。

过去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开学初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周六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工作计划 → 上交助理办检查书面教学计划 → 教师按照书面的教学计划开展一周的教育活动,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对计划不能修改。

新的工作程序是:教师在了解当前本班幼儿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上一阶段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制定下一阶段教育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需要与兴趣,教师可以落实或调整教育内容 → 通过实地观摩教师教育实施的情况,依据实际情况给教师灵活执行计划的空间,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 → 教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反思,将教育计划和教育实施的具体效果结合,评价教育计划制定得是否适宜。分析幼儿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兴趣、需要,并以此作为下一活动的依据。

2、改革教学检查与评价。教案允许实际活动与备课内容不同。教学质量检查坚持两个原则:重教师引导,更重幼儿主体,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

3、灵活组织探究学习。A)取消教师配课制。B)灵活延长、调整教学时间。C)灵活组织集体教学和分组教学。D)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新的工作程序基本改变了计划的制定和检查过程,将“在前检查”改为“在后检查” !目的是放手让教师随着教育过程中幼儿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计划。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师制定计划的自主性、针对性,也增强了教师执行计划的灵活性,使教师心中有教育目标,眼中有孩子。

4、减少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控制,给予教师创设环境的自由度。

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改革了环境创设的评价标准,由原来的注重美观、统一,改变为注重幼儿的参与,注重童趣。我们首先明确了幼儿参与率:小班60%,中班80%,大班100%。另外,不强求内容的.统一,表现手法鼓励创新,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实际开展的探究议题设计、创作,让物质材料积极地适应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5、减少全园统一行动的时间,允许教师灵活安排一日活动。

具体做法有:

(1)让孩子开放学习。主要措施有:一是开放幼儿学习时间。把

教学时间延长,一个主题(议题)在几天、一周内甚至于一个月内进行探索,让幼儿深入进行主体探究学习。二是开放教师的教学时间,允许教师随机支配活动时间,实现随机教育。三是开放教学的空间。全天候开放所有的功能室,为幼儿的学习打开所有关闭的门。功能室每天8:00 ~ 11:00,14:30 ~19:00开放,各班可以随时组织孩子入内活动。

(2)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每次探索前、探索中或探索后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同时注意避免幼儿制作活动的单一化,不能只让幼儿画画,而忽略了其他更加有创意的制作活动,比如可以让幼儿制作鞋子、书本、汽车、衣服等等。二是为每一位幼儿准备笔和本子,便于幼儿随时做好观察记录。

(3)让孩子充满问题。各班设立“孩子的疑问和发现”专栏,专门记录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探究后获得的答案以及探索成果(作品)。

4、实施新的评价制度,让教师体验成功与快乐。

课程方案在提出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同时,也提出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在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应得到快乐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调整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遵循灵活、可变性原则, 避免生硬的“一统性”,鼓励教师的灵活变通,支持教师的求异思维,对教师工作运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多角度:评价教师工作不只评价其对教育计划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意见。多层次:对不同水平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新加入的教师和老教师的评价有所区别,即每位教师要在自己的层次水平上接受评价,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5、开发和物化课改成果,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文章。积累大量的优秀案例和经验总结,可以培养善于思考的创新型教师,还可为我园省级科研课题的最后结题审定做好充分的积累。期末要求每位幼儿教师撰写一篇经验总结(论文),每个班级上交一个教学案例,准备于下学期初编辑出版《幼儿园主体探究课程的体会与案例》。

6、开展经验交流活动。(1)开展每周教学观摩活动,这是我园落实学校要求组织“推门课”的具体形式。(2)组织“主体探究课程”展示活动。(3)在我园网站设立“优秀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学论文”栏目。(4)教师论文交流活动。

7、搞好幼小衔接。在继续发扬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段教师的反馈意见,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握笔、坐姿、阅读、发问等良好习惯。

(四)工作体会——清醒认识,正视问题

1、如何把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中的“情感”与“制度”?

制度与情感的投入,分寸很重要。情感多了,人心会松散,制度太严了,会造成恐惧和压抑,把握不好,走极端,都会影响管理质量。今后还要多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创造团结和谐的情感环境,尽可能地调动全园教职工的积极性。

2、如何提高幼儿园的保育管理水平?

保育工作不等于不出事故,不等于卫生干净,它还包括自理能力、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个性发展、心理辅导等深层次的内容。今后,我们还要把“保育”当作科研课题,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上一层楼。

3、如何实现园本课程的最佳效果?

4、确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幼儿教育的竞争越来越大,家长的选择多了,要求也高了,如果不加快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果不继续改革创新,坚持“特色求生存,质量求发展”,我们就不可能长足发展。

小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4

转眼一学期结束了,回顾走过的日子,好像很忙碌,但是却感到很充实而有意义。特别是这学期对我来说很特殊,换了一个新的班级,从老师到班主任,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有压力同时也有了工作的动力,要求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有更多收获,现在一学期结束了,回头看看,也不免有一些感慨。

一、和孩子的相处,看孩子的成长:

这学期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42个可爱的孩子,我们从陌生到熟知,从他们一开始对你不服不依,到现在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偷偷说给你听,感到自己终是“付出得到了回报。”虽说我们班孩子是有过半年托班班经历的孩子,但是开学初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好久没来的幼儿园,面对家长的离开,还是有好多幼儿忍不住掉下眼泪,“哇哇”大哭起来,特别是我们班的栩森,他是我们班年龄较小的孩子,就因为如此,所以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大,孩子也不太适应一来幼儿园就哭鼻子,而且哭起来可蛮了,但是我和贺老师决心用爱感化孩子,耐心说教,细心照顾,现在的岚岚懂事多了,也坚强多了,愿意来园了。还有我们班的于晨从一开始朋友很少到现在拥有了许多自己的朋友,;以前文静内向的静宇也变活泼开朗了好多。

对待孩子要细心耐心有爱心,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我们班也是如此,王振声便是一个让我头痛的孩子,他很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不善和同伴相处,经常给我惹“麻烦”,有时真的很生气,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啊,所以我总是耐下性子,跟他讲道理,用爱感化孩子。我想孩子会明白老师的用心的,我会继续下去……

二、真诚相待,家长将心比心:

42位孩子与其有关的却不止42位家长,如何处理好家长的关系很重要,特别是我和贺老师都是比较年轻的老师,开始接触家长是在孩子报名时,那时从家长的眼神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担心和不信任,于是我和贺老师便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对孩子的爱。渐渐家长的眼神变了,送幼儿来时叮咛少了,信任多了。我们班的孙启航的爸爸妈妈在工作,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本身性子比较耐,做事不是很快,冬天来了,吃饭穿衣更成了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怕她吃冷饭,怕她着凉,于是总是多提醒她,并且能跟她奶奶沟通,在家多给她提供机会,提高她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她奶奶一碰面总能很感谢地对我们说:“我们带一个孩子已经很累,你们那么多,真是太辛苦了!真是不容易……”听到这样的话,我们苦点、累点算什么呢?值得!

三、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多收获:

古话有云:“学海无涯苦做舟”,对呀,教师更应该如此,中心幼儿园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有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于是对自己提出了几点要求:要虚心,要有苦心,对事情要有恒心。因为刚来春雨,所以很多事情都得从头开始学,我虚心向别的教师请教班级管理的心得,认真对待每次的教学调研,请骨干教师修改教案,上试教,争取上好每节活动。特别是作为唯一的一个小班里面的半日活动开放,这是对家长的第一次对幼儿园活动的一个展示,所以我认真地准备,因此得到了家长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肯定。

小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5

1、以平常心来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幼儿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也总是在说,要做好一名幼儿老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有爱,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面对孩子我总感觉人好象上了弦一样,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有些时候会忽略孩子的一些感受。记得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去操场户外活动。几个孩子争着来拉我的手,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心烦的摔开了他们的手,一个人往前走。当我再次回头时无意间发现刚才伸手的孩子噘着嘴巴,低着头,脸上没有了最初的笑容,我突然被孩子们期盼的脸所震动。好象给我有些麻木的神经重重的一击。我连忙招呼:“快来,快过来,我们一起去!”也正是这件事这让我明白,孩子们时刻都需要老师的爱。老师要以自己一颗平和的心、温暖的手,慈母的爱,把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每一个孩子,不要因为外界的一些干扰而伤害了他们的心。

2、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使每个幼儿都有所提高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兴的时候,在他们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我开始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一次,我发现在益智区玩拼板的孩子们总是不能安静下来,于是我在一旁进行观察,原来孩子们一直在争论拼图的位置。“是不会摆放,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也在问自己。后来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我发现:因为拼板太小拼的图片太大,在拼搭时会出现位置不准确的现象,因此孩子们会相互争执。当时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去发脾气,贸然的停止他们的游戏。

3、关注孩子的个性教育,让家长满意、放心

教师怎样在小班语文教学中提问 篇6

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数少,教师能照顾更多的学生。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还是有几个学生总是不发言。那么怎样使小班化课堂充满生机,提高课堂效率呢?我听过一些语文常态课,发现有些课之所以不成功,很大的原因是教师的提问出了问题。原因一:教师的提问不清或是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原因二:问题的答案书上现成的,无须,启发不了学生的思考;原因三:教师提问过于琐碎,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思考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尝试,采取了以下措施,我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一、提问要有梯度

这里的梯度不仅指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合理,而且指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把握。

教师的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这样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思维能向知识纵深发展。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的提问要双向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提问,有学生质疑,师生互问,共同研讨,达到理解掌握;也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形成双向、多向的课堂提问交流模式,才会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互动中的提问既让学生主动学习,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考虑到全体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同一问题,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这样,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思维能不断拓展。

3. 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

给学生学习的时机,有思维的过程。一提问题就让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说出正确答案,教师便心满意足的简单课堂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是镜花水月。课堂提问不是学习的目标,得到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要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的短暂停顿,可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提问中“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尴尬局面。

二、联系学生实际提问

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巧妙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备课,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随口而出,而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教师还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扬起他们思维的风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将学生的“脑袋”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三、抓住时机提问

教师抓住时机是指把握“期待时间”。“期待时间”指提出问题到回答这个问题之间的时间,或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的过渡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实践表明,若“期待时间”过短,教师就提问别的学生或别的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立即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机会。我将“期待时间”延长到4—6秒,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主动发问。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教师要步步紧逼,穷追不舍,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要把学生复杂的答案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浮浅的纵深化,使学生的回答完善化。对于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或者分化瓦解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去探讨。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指出错误,可将错就错,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或者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论中长见识,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

上一篇:行政撤诉申请书下一篇:校园及周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