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共6篇)
《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篇1
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吴邦腾 同志是我公司员工,现与本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原因如下:
1、合同期满:期满时间年月日
2、单位辞退:辞退时间年月日
3、本人辞职:辞职时间2011年10月11日
4、协议解除:解除时间年月日
5、企业改制、兼并、破产:时间年月日
6、其他情况:时间年月日
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2011年10月19日
离职员工签名:
年月日
备注:
1、以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原因仅选一项,多选、涂改无效。
2、本人辞职的不能申请失业保险金待遇。
3、协议解除是指由用人单位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4、企业改制、兼并、破产的应附上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5、其他情况是指死亡或退休。
6、若本人辞职,需附上辞职报告;若合同期满,需附上合同。
7、本证明一式两份。
《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篇2
1 经济补偿的法律性质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 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24种之多, 那么, 什么是经济补偿呢?它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 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其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性质:
1.1 经济补偿包括劳动贡献积累补偿、失业补
偿和其他特殊补偿。劳动贡献补偿, 是指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已经作出贡献的积累所给予的经济补偿;失业补偿, 是指劳动者因劳动合同解除而丧失原劳动合同所约定就业机会的经济补偿;其他特殊补偿, 是指对劳动合同终止时有病伤未愈等特殊困难的劳动者所给予的经济补偿。
1.2 经济补偿是国家要求企业承担的一种社
会责任。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过程中, 经济补偿可以有效缓减失业者的焦虑情绪和生活实际困难, 维护社会稳定, 形成社会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1.3 经济补偿是国家调节劳动关系的一种经
济手段。国家通过该手段, 引导用人单位长期使用劳动者, 谨慎行使解除权利和终止权利。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成本, 避免支付经济补偿, 就不会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从而达到稳定劳动关系的目的。劳动合同法基本延续了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同时增加规定:劳动合同期满, 满足一定条件的, 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劳动合同, 并支付经济补偿。这一增加规定有利于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实践中, 劳动合同一年一签的情况比较普遍, 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通过签订短期劳动合同, 待劳动合同终止时, 再结束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通过规定劳动合同终止, 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可以起到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 防止用人单位钻法律的空子。
另外, 经济补偿具有三个特点:
a.单方性。即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只要劳动者无法定的过错情形, 用人单位都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即使用人单位没有过错, 劳动者也不向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b.法定性。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采取什么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补偿, 由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当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否则,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c.有限性。用人单位在一定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的基本生活, 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 并不是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任何情况下, 用人单位都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区别
在实践中, 人们往往容易把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相混淆。劳动合同解除中的赔偿金, 是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不当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给付对方一定数量的金钱, 是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之一, 一般又称作损害赔偿或损害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从主体上看,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主体只能
是用人单位, 而赔偿金的支付主体则既可能是用人单位, 也可能是劳动者。
2.2 从性质上看,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应当
依法履行的义务, 而赔偿金则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不履行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时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2.3 从数额上看, 经济补偿金的数额是法律明
确规定的, 当事人只能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增加, 而不能减少, 而赔偿金则一般是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损失情况确定的, 其数额一般与损失额相当。与一般民法上的赔偿金不同的是某些情况下劳动法上的赔偿金带有惩罚性, 例如, 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 或者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 或者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均要承担法定的赔偿金, 除应赔偿劳动者损失外, 还应按劳动者的损失额另支付相应比例的赔偿费用。
2.4 适用条件不同。经济补偿金一般是在劳动
合同解除的情况下支付的, 这种解除一般是合法的单方解除。当然, 在协议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下也有适用的情况。而赔偿金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不当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给付对方一定数量的金钱。
那么,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二者是否可以并用呢?即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是否可以要求在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同时支付赔偿金?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 答案是肯定的。《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 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4)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因此,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未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 逾期不予支付的, 劳动者在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后, 仍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当然, 笔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二者在另一些情况下不可以并用。根据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 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了赔偿金的, 不再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 在此情形下,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不可以并用。
3 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24种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在24种情形下, 劳动者需向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3.1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种情形:
3.1.1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2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3 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4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5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损害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6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
之危, 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7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8 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强制性规定, 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9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1 0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1.1 1 劳动合同期满, 用人单位以低于到期劳动合同条件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愿意续订的;
3.1.1 2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2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种情形:
3.2.1 用人单位提出,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3.2.2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在规定的
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2.3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 仍不能胜任工作,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2.4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
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2.5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依法裁减人员的;
3.2.6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依法裁减人员的;
3.2.7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
调整, 经变更劳动合同后, 仍需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3.2.8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
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3.2.9 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
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 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2.1 0 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3.2.1 1 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3.2.1 2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从以上情形中, 我们的用人单位需注意,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前提条件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动议是用人单位首先提出, 如果劳动者出于真实意思而提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 即劳动者主动要求辞职, 此种情况下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另外, 笔者需指出的是, 《劳动合同法》为了鼓励稳定的劳动关系, 明确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 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一增加规定体现了立法者为了鼓励稳定的劳动关系的良苦用心。
4 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形:
4.1 劳动者月工资不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
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支付标准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 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在本规定中, 经济补偿没有最高年限限制, 以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为准。
4.2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支付标准为: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数额支付,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在上述规定中,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笔者认为, 我们还应正确理解"工资"的含义。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 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实践中, 劳动者的工资一般有基本工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之分。基本工资通常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设定的底薪, 一般未包括加班工资、津贴、补贴、福利待遇等。应发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按照法律规定应当获得的全部工资, 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实发工资是劳动者每月实际拿到的工资, 通常会被扣减一些费用, 比如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所得税, 扣伙食费、房租等, 劳动者实际到手的金额通常会比应发工资少。经济补偿的计算应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为基数, 而不是以基本工资、实发工资为基数。对此,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作了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 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从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 (二) 可以看到, 《劳动合同法》创设了一种新的补偿制度:针对高工资收入者的经济补偿进行十二个月的计算封顶, 但对普通劳动者是没有限制的, 只要劳动者月工资不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计算封顶。例如, 张某和李某同为广州某大型国有企业员工, 二人工作年限均有20年, 张某月工资为8000元, 李某由于担任公司核心技术部门的经理职务, 月工资为20000元, 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决定解除解除劳动合同, 二人同一天被解除劳动合同, 假设解除劳动合同时广州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 因张某月工资为8000元, 尚未达到广州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因此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为8000元×20个月=16万元。李某月工资为20000元, 超过广州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因此, 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为3000元×3倍×12个月=10.8万元, 比张某少了5万多元。
5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50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 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 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实践中, 有很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往往一走了之, 不履行工作交接义务, 这时候用人单位可暂不予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的时间作出规定,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当然, 如前文所述, 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已办理工作交接后, 仍未支付经济补偿的, 用人单位将要加付赔偿金。
6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用人单位在下列情形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可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6.1 协商解除:劳动者提出,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6.2 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2.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6.2.2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6.2.3 严重失职, 营私舞弊, 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6.2.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
关系, 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 拒不改正的;
6.2.5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使
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2.6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3 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终止:
6.3.1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6.3.2 劳动者死亡, 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6.3.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终止的;
6.3.4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 用人单位维持
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同意续订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综上所述, 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与个别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甚至是经济性裁员, 在进行经济补偿时, 都要懂得善用法律, 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上述行为如果不符合法定条件、法定程序, 则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 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而赔偿金的数额是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支付, 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比如一个工作15年的老职工被违法裁员, 用人单位可能需支付30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这样导致用人单位违法裁员的成本直线上升。
摘要: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令很多企业大面积地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对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及其计算标准等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经济补偿
参考文献
[1]黎建飞.劳动合同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全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黎建飞.劳动合同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全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
[3]林嘉.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讲座[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3]林嘉.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讲座[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 篇3
《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
()与我单位订立了()年(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从事()工作。现按下列第()款(终止)(解除)劳动关系。
一、双方续订劳动合同未达成一致意见,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
终止的;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三、用人单位被依法解散、宣告破产或者劳动者死亡,劳动合同终止的;
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裁(判)决终止劳动合同的;
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七、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八、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九、经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十、因其它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日期:年月日
用人单位(印章):年月日
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专题 篇4
编号: 9
你与我单位订立了(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从年月
日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内从事工作,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按下列第条款规定解除或终止你与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
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三、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四、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款规定,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七、因其它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日期:年月日
甲方单位(章):劳动者(签名):
注:《证明书》一式四联,附《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条款。
2011-4-5 发布日期:
[返 回]
版权所有:伊宁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伊宁市职业介绍所:8020589
地址:伊宁市新华东路14号原青年宾馆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篇5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同志,于年日进入本单位,最后一期劳动合同由年月日至年月日。现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条款,自年月日起与同志劳动合同。
如对本决定有异议,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注: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的终止时间应写到当月的月底或之前日期(如12月30日或31日),切不可以下月月初的日期(如1月1日)作为终止时间,否则单位要多交一个月的全部保险费用。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分为两种形式: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
A、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
B、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期内中断劳动关系; Ⅰ.此决定一式两份,一份给本人,一份存档,最好由其本人签字认可。属劳动者本人意愿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关系的,需提供个人书面辞职申请或经劳动者本人签字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Ⅱ.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应提前以书面形式告知。
1.《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不含本注内容;
2.如为合同期满或劳动者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终止合同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四十四条之规定;
3.如合同未到期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三十六条之规定;
4.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或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单位解除合同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三十七条之规定;
5.合同未到期但劳动者存在违纪行为或试用期内不符合使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之规定;
6.合同未到期但劳动者因身体或能力原因无法胜任工作,或是合同条件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发协商无果需
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四十条之规定;
7.其余未尽条款请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如有疑问请进一步咨询人事处劳资科:
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篇6
《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编号: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和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者姓名:________,工作岗位: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
入职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双方签订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是:
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本单位工作年限(含依法合并计入的年限:如组织调动等):____年____月。
现因________________(填写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原因的编号,见附后),定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单位名称:________(盖单位公章) 签收人:________(劳动者签名)
【《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推荐阅读:
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离职证明等10-01
终止解除劳动合同11-08
劳动合同解除还是终止06-29
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细则规定)01-17
慈溪市用人单位解除(终止)登记证明书05-13
合同解除终止法律08-18
租赁合同解除终止08-14
新法之下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及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况一览表12-10
变更、解除、终止合同协议书律师08-22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