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精选9篇)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篇1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规范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在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放射、B超、心电图)、手术室、储血室或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
(三)其他:医务科(含病案室、统计室)、护理部、感染办。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护师占护理人数30%以上。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各专业科室负责人均为相应专业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中临床科室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麻醉科至少有1名从事麻醉专业工作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五)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5%,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60%。
(六)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
四、建筑、设施与环境
医院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境。
(一)医院应有独立楼房,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2公里。
(二)业务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 床位数×100(平方米)。每床平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30平方米,病房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占地面积至少达35%,每100床位至少配有30个停车位。
(三)各诊室相对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四)医院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压力容器(如消毒炉、高压氧等)、电梯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验收合格。
(五)建筑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功能作系统、科学规划,人、物流向合理,同一层的平面无障碍设置,医疗区应辅设防滑、防噪音的地面,病房及走廊墙面使用方便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墙角防尘设计。
(六)急诊科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回车道,开放式的抢救环境,急救设备齐备。
(七)ICU的位置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及净化的人工环境控制。
(八)手术室的位置应处于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的地方,远离有细菌感染的部门,每间手术间使用面积至少25平方米,分区及通道设计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九)消毒供应室符合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
(十)住院、门诊药房面积各不少于50平方米,中、西药库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其他按业务要求另行设置。
(十一)住院检验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门诊检验室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十二)医院应有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临床诊疗设备: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胃镜、妇科检查床、冲洗车、裂隙灯、牙科治疗椅、牙钻机、银汞搅拌机、500MAX光机、彩色B超、冷冻切片机、紫外线灯。
临床检验设备: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分析天平、离心机、接种器具、钾钠氯分析仪、尿分析仪、石蜡切片机、CO2培养箱、厌氧培养箱、生化分析仪、酶标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光电比色计、超净工作台。
供应室设备:按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配置。
(二)病室配备供氧、吸痰、呼叫系统和多功能病床,病区配有病床消毒器。
(三)病床平均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痰杯)1个,病员服3套。
(四)药剂科配备和提供与药学部门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
(五)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开展产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手术、医疗美容、性病、传染病、精神病、颅脑外科、心脏外科、医疗介入手术等医疗项目的,应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批准。
七、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八、注册资金到位,平均每床位不少于50万元。
注:一级专科医院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可以根据以上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一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洗胃器 电动吸引器 呼吸球囊 妇科检查床 冲洗车
气管插管 万能手术床
必要的手术器械 显微镜
离心机 X光机
电冰箱 药品柜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设备
紫外线灯 洗衣机
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张
床垫 1.2条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条
床单 2条
枕芯 2个
枕套 4个
床头柜 1个
暖水瓶 1个
面盆 2个
痰盂或痰杯 1个
病员服 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普通诊所设置规范
一、科室
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
二、人员
(一)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以上医院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至少有1名护士,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房屋
(一)诊所相对独立,医疗用房与生活用房分开。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0.5公里。
(二)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各室必须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三)诊所的地面和墙面要使用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要有经验收合格的消防和污水处理设施,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消毒供应室应有合理的工作流程。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给氧装置、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出诊箱、体温计、污物桶、压舌板、处置台、注射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密闭式无菌物品存放柜。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不得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医疗美容、性病、戒毒、精神病诊疗服务,不得开展任何手术治疗。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并不少于5万元。
口腔诊所设置规范
一、牙椅
至少设有牙科综合治疗椅1台。
二、科室设置
能开展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的部分诊治工作。
三、人员
(一)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以上医院从事口腔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至少有1名护士,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房屋
(一)诊所相对独立,医疗用房与生活用房分开。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0.5公里。
(二)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各诊室必须独立,诊室每台牙科治疗椅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三)诊所的地面和墙面要使用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要有经验收合格的消防和污水处理设施,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消毒供应室应有合理的工作流程。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电动吸引器、X光牙片机、银汞搅拌器、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药品柜。
(二)牙椅单元设备:牙科综合治疗椅1台、低速牙科切割装置1套、医师座椅1个、病历书写桌1张、口腔检查器械1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不得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医疗美容、性病、戒毒、精神病诊疗服务,不得开展任何手术治疗。
七、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八、注册资金到位并不少于10万元。
医疗美容诊所设置规范
一、床位
至少设有美容治疗床2张,或手术床1张及观察床1张,或牙科综合治疗椅1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4科目中不超过2个科目。
(二)医技科室:根据开设的科目,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美容外科:至少设有手术室、治疗室、观察室。美容牙科:至少设有诊疗室。
美容皮肤科:至少设有美容治疗室。
美容中医科:至少设有中医美容治疗室。
三、人员
每一科目至少有1名具有相关专业主治医师资格以的主诊医师和1名护士。
四、医疗用房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三)手术室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或每美容治疗床、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美容外科:手术床及相应成套美容外科器械
消毒柜
吸引器
无影灯
紫外线消毒灯
电凝器
高压蒸气灭菌设备。
美容皮肤科:皮肤磨削机
离子喷雾器
多功能美容仪
激光机或电子治疗机
超声波
治疗仪
消毒柜
文眉机
高压蒸气灭菌设备。
美容牙科:消毒柜
牙科必备的消毒设备
高压蒸气灭菌设备。
(二)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具有上网功能的计算机。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并保证诊所的运营。
口腔门诊部设置规范
一、牙椅
至少有牙科综合治疗椅4台。
二、科室设置
能开展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的大部分诊治工作。不设分科,有条件的可分设专业组(室)。有专人负责药剂、化验、放射、消毒供应等工作。
三、人员
(一)门诊部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医院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台牙科治疗椅平均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至少有2名口腔执业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牙科治疗椅超过4台的,每增设1台,至少增加1名口腔执业医师。
(五)医生与护理人员之比不低于1∶1,至少有1名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不低于50%。
四、建筑、设施与环境
门诊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
就医和人文环境。
(一)门诊部相对独立,有单独通道,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0.5公里。
(二)业务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 100(基础面积)+ 牙椅数×50(平方米)。
(三)每台牙科治疗椅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并相对隔开。
(四)门诊部的地面装修应使用防滑、防噪音的材料,墙面使用材料应易于清洗消毒,各诊室相互独立,建筑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有一定的区域划分,应做到人、物流向合理,污、洁相对分开。
(五)门诊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等部门检测验收合格。
(六)消毒供应室符合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
(七)药房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八)检验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电动吸引器、显微镜、X光牙片机、全景X光机、银汞搅拌器、光敏固化灯、超声洁治器、铸造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有开展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的检验设备。
(二)牙椅单元设备:牙科综合治疗椅1台、低速牙科切割装置1套、医师座椅1个、病历书写桌1张、口腔检查器械1套。配备中高速牙科切割装置不少于牙科治疗椅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药房应配备和提供与药学部门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门诊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并不少于50万元。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篇2
1 急诊能力
急诊能力是在完成急危重病情救治时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急诊能力即为一种特殊能力。综合医院急诊能力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培养。
2 加强综合医院急诊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急诊医学有了明显的发展,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急诊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配有固定医护人员,确定了急诊科模式和急诊科功能,建立了各种急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更新了先进急救设备,改善了就诊环境。尽管如此,急诊能力建设仍是综合医院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急诊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急救水平,才能为挽救生命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绿色通道。
3 急诊能力建设实践
3.1 加强急救人员梯队建设
医护人员是急诊最重要的人力资源[1]。急诊能力由这些人员的综合能力所体现。因此,人员梯队建设是提高医院急诊能力的核心。医院及科室应制定人员梯队建设近期和长期计划,做好急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保证急诊人才在数量、质量、学历结构、综合素质、年龄段及职称的合理配置。为在职急诊医生的专业进修提供支持。鼓励有一定临床经验,热爱急诊事业,有高度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年青医生从事急诊工作,稳定现有急诊医疗队伍[2]。
3.2 成立急危重症救治小组
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的边缘学科,需要一批训练有素、具备多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并在某方面有专业特长的急救专业人员[3]。由于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各有所长和不足,所以,有必要成立急危重症救治小组。专业特长互补,协同救治。此小组包括内科急危重症救治小组和创伤救治小组,它们是医院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的核心。承担医院接收成批伤员救治工作的指导,应对集体中毒、集体外伤、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对昏迷、严重外伤等诊断不明的急危重症进行联合会诊,确保及时、有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小组成员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内科救治小组成员来自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重症监护室。创伤救治小组成员来自急诊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设立救治小组成员联系簿,保持通讯畅通和及时到岗。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科室间交流和协商。医政部门负责救治小组的管理工作,根据急诊需求及时启动救治小组成员投入救治工作。近年来,急危重症救治小组成功参与救治了大量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发创伤、集体外伤、中毒患者,以及原因不明的急危重症患者。
3.3 提高对急诊患者分诊和判断能力
急诊患者的分诊应根据生命体征(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病情分诊,即急危重症、重症和一般患者,并进入不同的救治途径。急危重症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进行腕带识别,接受心肺复苏等救治和生命体征监护。重症患者立即开放静脉通路,监护生命体征,进行相关检查。一般急诊患者进入挂号、分诊、候诊、诊治、离院的就诊途径。急诊布局应该满足上述病情分诊的需求,标识清晰。不同救治途径安排相应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分区、分组管理。
患者的症状是来急诊看病的主要原因。医生应根据这些症状作出准确判断。不同的症状反映不同的疾病,一个症状可在诸多疾病中出现,一个疾病又可产生多种不同症状,一个症状可能反映多个系统、器官的疾病,进而涉及临床多个专业及科室。扩大对症状的临床思考是临床诊断和处理的首要前提。急诊患者多数表现为急、危、重症,且病情变化大、发展快。要求急诊医生要有敏捷的临床思维、科学的处理方法、跨学科的全科医师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急救设备和急救药物的使用。临床思维的建立来源于真实病史的采集,来源于多参加临床实践,不断总结自己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来源于医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4 建立急诊病例讨论制度
急诊医学是一门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像医学领域中所有专业学科一样,临床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专业人员来分析和总结,这是发展和提高每一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急诊病例讨论为专家介绍经验搭建平台,为年轻医生成长创造条件。将急诊病例讨论纳入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制定讨论计划,做好组织工作,每1~2个月开展一次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内容以回顾性分析急救成功或失败的病例为主,结合病理结果、手术中所见或尸解结果指导急危重症诊断方向和救治的判断,侧重启发和讨论。最后由专家点评讲解。近年来,我院组织了“根据尸解结果回顾性分析猝死患者的救治过程”、“根据手术结果分析各种腹痛病例的诊断缺陷”、“急腹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和处置”等系列急诊病例讨论。通过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强化参加急诊工作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鉴别诊断能力;强化急诊工作中的法律意识;强调依法、科学、及时、准确地救治患者。
3.5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急救知识和参加急救技能培训
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是每位医务人员应掌握的“三基”内容之一,是医院整体急诊能力的基础。医院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明确培训近期目的和远期目标,使之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充分利用医院急救人才优势,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在主管部门组织下,制订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每年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在全院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对急诊科、监护室、手术室等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高级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达到知识更新,技术娴熟。通过几年不断的培训,我院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反应迅速的急救专业队伍,是医院急诊能力的宝贵储备。
3.6 开通院内急救“120”
医院是一个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院内患者突发意外事件的抢救不仅是医院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4]。为此,医院制订了《门诊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进入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医院明确规定,由急诊科承担院内意外事件的救治工作。开通急救电话8120,急救人员24小时值守。配备外出急救包,内装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便携式氧气瓶、急救药品。专人负责维护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保持备用状态。院内任何地点发生突然晕倒等意外事件时,现场医务人员立即拨打8120,或报告门诊部,启动院内“120”。现场医务人员同时就地采取徒手心肺复苏,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待急救人员到场后协助救治。近年来,每年在门诊就诊、候诊的患者均有突然晕倒的事件发生。多为7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诊时没有家人陪同。经过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开放静脉通路等救治后,多需要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医生联合抢救。实践证明,开通院内急救“120”是医院急诊综合能力的体现,是确保院内安全的重要举措。
3.7 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
急诊工作不仅是救死扶伤,而且包含大量法律资讯。医护人员只有知法、执法,才能在救死扶伤中更好地诠释人道主义,用法律保护、尊重人类生命和健康。医院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律常识、相关条例的继续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普法,规范依法执业,吸取案例教训,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发挥法律在急诊工作的指导作用。
3.8 急诊医疗质量监管
急诊医疗质量监管是体现医院管理、确保急救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医院确定急诊工作分管部门,逐步建立急诊医疗质量监管体系,明确急诊医生准入标准,监督参加急诊工作人员资质,定期检查各科人员急诊呼叫到岗时间、首诊负责制、依法执业情况等。成立急诊医疗质量专家组,建立急诊医疗质控评价标准。依托信息化建设平台,促进急诊质量控制与管理。定期检查急诊病历及处方书写质量、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建立急诊例会制度,及时反馈急诊医疗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质量分析,集中解决主要问题,推广经验,促进整改。组织急诊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和急危重症抢救,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立急诊病患满意度调查制度,定期组织满意度调查,从患方角度客观反映急救质量及服务缺陷,有利于全面提升医院急诊能力建设。
3.9 建立医院急诊工作会议制度
急诊工作涉及全院所有相关科室,急诊能力的建设有赖于急诊科和各专科的发展和进步。医院应每年定期召开急诊工作会议1~2次,邀请主管院长、科主任共同参与医院急诊工作。总结急诊工作成效,商讨面临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制定进一步工作方案。急诊工作会议旨在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注重急诊质量、安全与服务,促进科室建设,有利学科发展。
急诊能力建设是综合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的永恒主题之一。急诊能力建设涉及医院诸多临床科室、管理部门和工作环节,体现医院的整体实力。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于学忠,郭树斌.关于建立急诊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128-130.
[2]柯蕾,严光.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06,10(12):17-20.
[3]丁颖铭.急救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8):542-543.
综合性医院人才建设探索 篇3
关键词:人才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48-001
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一是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较高层次人才收入相对较好,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已得到基本满足,更多关注的是发展和被尊重的需要。因此,医院党政工团要一齐努力,教育引导职工尊重人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关心、信任、理解人才,努力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温馨的环境。在富含人情味的氛围里,能让人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果。
二是营造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工作氛围。为了营造好人尽其才的工作氛围,医院自身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战略目标,让人才看到希望,感受到医院的未来。而在具体使用人才时帮助人才最大限度地让其实现自我价值,多给其压担子,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在科研立项、学术交流、进修培训方面对人才给予优惠政策,在推荐先进、晋升职称、奖励成果方面优先考虑有贡献人员,为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激发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和工作责任感。
三是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竞争氛围。这里主要指以物质刺激为手段,在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中营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人才同样关注待遇、报酬,同时,物质待遇也是对人才付出的一种肯定。因此,医院在分配过程中,要着力体现知识、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价值,使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能够反映其市场价值。即起到稳人心、暖人心的作用,又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起到榜样和激励作用。
二、建立现代人才管理机制
其一,要摒弃传统的计划模式,按照市场的要求,打破多干少干一个样的大锅饭体制,在医院建立全新的全员聘任制,克服终生制、论资排辈等旧有陋习,要以业绩论英雄,大胆启用对医院有贡献的优秀人员,搞活用人机制,这样就能够人尽其材,提高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二,通过工作制度、职业发展、内部选拔、薪酬待遇、工作环境、教育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的变革和完善,发掘人才、使用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对医院的贡献水平。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应及时分析考虑,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较好的满足,提高人才对工作的满意度,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感,增强人才对医院忠诚度,培养人才对医院的归属感,使人才愿意长期为医院服务,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开发创新,推动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其三,要注意防止制度过剩。一般情况下,医院管理者大都注意了制度短缺而忽视了制度过剩的另一个方面。事实上,因特权而产生的为小部分人谋求利益的制度以及过时的、无效的制度往往会为腐败和低效率创造空间。因此,要保证现代人才管理机制能够顺利运行,发现挖掘人才、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解决制度过剩的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实行引进培养并重的方针
首先,目前,一些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运用高薪去吸引人才,却忽视医院内现有人才。这样的做法存在相当大的弊端,其一,造成医院现有人才的心理不平衡,其二,容易造成医院现有人才外流,甚至出现集体跳槽。所以,医院管理者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切记不能忽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避免“亲外引、冷本土”。
其次,引进和培养并重,还包括人才引进后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自身综合素质的问题。现在,综合性医院大多挂靠高等医学院,因此,人才的教育培训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浏阳市人民医院,就是南华大学在省内县级医院里设立的唯一一家附属医院,我们依靠南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搞好了医务人员的再教育。教育培训可采取两个结合。一方面,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相结合。让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同时,从人才成长需要出发,合理安排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定期邀请国内外有名望的专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同时,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科带头人,前往发达地区、先进国家进修考察,了解最新医学发展动态和学术、技术水平前沿状况,接受新技术、技能的培训。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篇4
a、1.25
b、1.28
c、1.40
d、1.43
答案:c
工程预付款的主要作用是用作承包商( )。
a、采购施工所需机械
b、施工所需材料的正常储备
c、支付施工管理费用的开支
d、支付施工人员工资
答案:b
甲监理单位受乙建设单位委托对某工程项目实施监理,该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为丙设计院。在监理过程中,甲监理单位的某专业监理工程师发现丙设计院的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标准,该监理工程师应当( )。
a、要求丙设计院改
b、要求乙建设单位改正
c、报告乙建设单位要求丙设计院改正
d、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停工令
答案:c
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 )。
a、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
b、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
c、确定进度拖延应承担的责任
d、落实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篇5
一、建立会议制:
1、院感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会议,根据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遇有特殊情况时向上级汇报和向院内反馈。
2、每年举办至少2次院内感染管理知识讲座,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二、健全全项制度:全院性医院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及登记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监控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和全院职工教育制度等。
三、抓好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凡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供应室保证高压锅合格。
每锅有监测记录,人员持证上岗,每年委托朝阳区CDC为我院做院感环境细菌学监测两次。四、建立各项消毒质控标准,严格监管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每季度由院办组织进行自查,实行奖惩制度。五、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及医疗垃圾、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的无害化处理。
六、院感管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
END
一级医院考核条款归类 篇6
(31款)
1)2.2.1 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的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2)2.2.2.1职能部门及科室对履行岗位职责有督查和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有改进措施。
3)2.2.3.1对新员工,有培训考核记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个人技术档案。4)2.2.3.2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考核、晋职晋升挂钩。
5)2.3.3.1每年至少开展2次法律法规全员培训及考核。对中层干部进行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及考核。
6)2.5.1.1有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考核标准。
7)2.8.3.2 医院将“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填写质量作住院病历质控考核的组成部分。医院对临床科室与医师、对住院处均纳入考核。
8)2.9.3.1定期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监管结果纳入科室考核。
9)2.9.4.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定期进行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
10)2.10.3.1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新员工培训考核内容,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全院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
11)2.12.3.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12)2.13.1.1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监管与考核机制。13)2.13.2.1有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记录。14)3.2.1.1有医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有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量化的考核标准、院科级质量控制指标
15)3.2.2.1有院科两级监督、考核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记录,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16)3.2.4.1有根据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制度、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
17)5.1.7.1病历书写,有实施培训与训练的完整记录、考核资料。18)5.5.4.1对麻醉复苏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19)6.1.1.1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
20)6.1.3.2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21)6.2.1.1职能部门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22)6.3.9.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及时完善修订,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护理管理部门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核记录。
23)6.4.6.1职能部门定期进行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24)6.4.7.1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培训与考核,记录详实。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25)6.5.1.1对新入职手术室护士有考核;手术室护士培训能体现内容与资质要求相符合。26)7.1.2.1院感,有培训责任部门,有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并有考核记录。27)7.1.9.1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
28)8.3.1.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9)8.3.1.2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
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30)8.3.1.7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落实到每名医师。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落实到每名药师。
医院自助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策略 篇7
在我国传统的门急症就诊模式中,普遍存在着患者看病“三长一短”的问题,而且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患者在就诊过程70%以上时间消耗在排队挂号、多次划价缴费、取检查结果等方面。为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使医院实现电子化就诊,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院务管理,使患者享受“一卡在手,通行全院”的便利,急需建设一个强大的综合自助系统。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是全国十强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型医院,也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大型医院,日门(急)诊量高峰时期可达1.2万人次。医院在现今门诊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医院的管理服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为了满足医院当前和今后的服务及管理需求,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改革服务创新及管理模式,同时加强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建设,从而增进西京医院的整体诊疗服务满意水平[1]。
1 现有状况以及期望解决的问题
在西京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下,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设了包括网络系统、HIS、LIS、PACS、财务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医院门户网站等等,相关科室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各业务系统之间也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但在西京医院现有实际就诊环节中,对于初诊患者需要排队进行挂号、诊断、检验缴费、检验、药品缴费、取药等多个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人工处理,而且医院的服务窗口有限,排队现象非常严重,付费人工窗口涉及金额核对、账目核对、找零等等,业务时间长且存在管理成本高、场地要求高、扩展能力差等问题。据调查:如按患者每次排队平均时间为20 min来统计,患者完成一次就诊流程平均的排队时间为2 h以上。
为了优化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诊,医院已经对整个门诊进行了“一卡通”和“预交金制度”的改造。在门诊的每个楼层都设有“一卡通”办卡点,并部署了自助挂号机,患者可以办理院内诊疗卡,凭卡充值、挂号、纠正、检查化验、取药和治疗。但是除了挂号系统的自助服务之外,其他的流程还需要通过人工窗口进行人工办理,排队现象还是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尝试采用自助操作的方法实现诊疗卡发放、银行卡绑定、现金充值、银行卡充值、挂号、预约挂号/取号、缴费、查询和凭条打印、检验报告打印、门诊/住院费用清单打印等应用的自助操作,将服务进行延伸,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就诊效率和服务质量。
2 综合自助服务系统的工作方式
为了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整体影响力和社会形象,医院领导决定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就诊卡“一卡通”和预交金医疗费用支付系统为突破口,实现从门诊自助挂号到一次支付多次扣费(检验扣费、处方扣费)的医疗过程[2]。通过这样的综合自助服务系统建设,从而达到对整个门诊就诊流程进行优化的目的,同时针对就诊卡发放、挂号、充值、缴费(检查/药品)几个需要大量时间等待的可优化就诊流程节点进行自助服务系统改造[3]。
2.1 自助综合服务系统架构
自助综合服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就诊卡发放和充值
患者第一次来医院就诊时可通过自助终端办理就诊卡,当患者使用自助终端办卡时,需要在终端上刷二代身份证,然后输入自己的联系电话,并且在建卡成功后对卡片密码进行设置并对卡片进行充值,当以上操作全部完成之后,自助终端吐出就诊卡,并打印凭条[4]。
自助系统采用实名制建卡,诊疗卡为不可复制的IC卡,仅供本人使用,可挂失。在保护患者资金安全的同时,HIS中也建立了该用户的个人信息,当患者完成建卡后,患者的姓名、缴费情况、诊疗信息也都可通过HIS进行查询[5]。同时,系统采用第二代身份识别技术、伪钞识别技术、电动发卡技术、三合一读写技术、密码加密技术,并在服务器端记录了所有的用户操作步骤,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已有就诊卡的患者可以到自助终端上进行现金充值,具体操作方式同银行卡充值。在插入卡片后,选择“现金充值”,放入一定额度的现金后系统自动冲入可识别数量的金额后,吐出多余现金和卡片,并打印凭条,完成整个充值过程。
2.3 挂号
患者在医院挂号区级门诊科室的自助设备上进行自助挂号。患者通过插入医疗卡,选择“挂号”功能,在通过输入诊疗卡密码进行验证后,系统将显示可挂科室、专家等信息供患者选择。患者挂号之后,自助挂号系统将信息发送给HIS,由HIS从该患者诊疗卡账户中扣费,并进行号源分配[6],最终形成打印给患者的挂号条和导诊单,并提示患者相关就诊信息。
2.4 自助缴费(检查/取药)
现有的缴费模式分为诊室缴费和人工窗口缴费2种。一旦诊室缴费出现问题,人工缴费窗口的缴费压力增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在自助设备上对医生提出的诊疗费或药品用进行扣款,并打印凭条,检查医师通过确认凭条即可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无需在人工窗口排队收费扣款[7]。
2.5 查询和评估
根据患者在医院产生的实际消费信息开发对应业务的数据接口,实现阶段系统间业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患者只要在自助终端设备上插入就诊卡,就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查询所有的院内就诊信息,如个人账户查询、本院就诊情况查询、门诊费用查询等。
自助系统统计管理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医院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医院各个科室的就诊量、各个检查室的检查量、患者就诊趋势进行归纳和预测等[8],帮助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运营进行决策。
2.6 系统运行效果
整个自助系统操作流程简单,具有清楚易懂的分步导航显示和语音提示,人机界面友好,患者可以像在银行ATM机上那样插入就诊卡,读卡器会自动吸入卡片,患者操作非常简单。。
就诊流程如图2所示。
自助发卡功能的建设将缓解人工建卡窗口的压力,患者使用自助设备挂号、缴费,可对挂号缴费窗口进行分流,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医环境,提升社会效应。自助打印报告单功能既可解决取报告单排队问题,又能并解决报告单错拿、丢失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患者隐私。通过自助查询系统,既方便患者了解自己的就诊及扣费情况,又实现了国家要求的公开医疗信息的目的。通过自助付费系统的服务减少了患者的排队次数,节约就诊时间50%左右。同时医院可根据患者排队情况减少人工窗口的设置或优化多功能窗口,从而达到减员增效以及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目的。而自助综合服务系统的目标就是在尊重患者诊疗习惯的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提供便捷的就诊通道,减少患者的排队次数并缩短其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医。
在使用自助设备之后,医院无需增加额外的窗口缓解排队压力,甚至可以通过增加自助设备的方法,建设人工窗口的设置,或者将其优化为其他功能的窗口。
3 结语
医院综合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将明显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就诊时间,从而为解决医院的“三长一短”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9]。同时这些系统的使用对于医院来说不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提高自身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这些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但方便了患者就诊,减轻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医院的公益形象以及综合竞争实力,而且最终为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0]。
参考文献
[1]谢新鹏.医院综合自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48-50.
[2]汪涛.基于J2EE架构的医疗自助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3):340-342.
[3]刘敏超.医疗自助服务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01,104.
[4]干振华,杨国斌,袁波,等.医院医疗自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0):77-79.
[5]杨广黔.浅议信息技术的医疗自助服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11,20.
[6]陈赵炅.RFID在医疗自助设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1,24(5):6-10.
[7]仲晓伟.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自助服务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79-80.
[8]刘杰.开始体验NCR医疗自助服务[J].中国医院院长,2008(8):74-75.
[9]朱朝阳.数字医院自助收费站的开发及其推广价值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8):38-40.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54-02
一级医院是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为了解一级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由各片区卫生局组成了由卫生局领导、医疗专家、护理质控中心专家等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对城区9所一级卫生院医疗护理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对策。
1 资料
检查9所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2所,镇卫生院7所)的护理工作。结果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合格分90)以上1所,平均70分,基本抢救技能操作(简易呼吸器使用)(合格分90)以上无,平均50分。
2 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管理分配制度不完善
一级卫生院现有床护比为1:0.20~0.27.,还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1:0.4的配置标准。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医院考虑的更多是有无技术含金量,而忽视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与工作时间,导致护士心里不平衡,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培养出来的护理骨干陆续离开,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因而离职率较高。
2.2 护理质量的隐患问题
一级医院院领导不熟悉护理专业的特点,不愿意多聘用护士,有的卫生院仅有2~3名护士,病房护士还要从事门诊治疗、手术室护理、供应室消毒等工作,护理工作难以正常安排、运转,一旦病人有病情变化,很难在第一时间观察和处理。临床护士数量的不足,影响护理质量稳定和提高。
2.3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护士是初级以下职称、中专以下学历,护士继续医学教育和进修无计划、无安排、无保证、无有效的激励措施;护士“三基三严”训练不严格、不系统、流于形式,因而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
2.4 抢救室管理薄弱
抢救室、抢救车未做到“五专管理”,药品无固定数量、位置,无交接记录本,已消毒物品过期,简易呼吸器不完整,一次性物品和急救药品过期,急救器材有积灰,连接管霉变,护理人员对急救器材使用不熟练。
2.5 安全管理意识欠缺
(1)老年住院病人床单元未配置床栏,对高危病人无防坠床、防跌倒知识的宣教。(2)床头牌无病人信息,少数医院病人输液瓶签上无床号、姓名标识,无法进行确认与查对。(3)部分医院的住院病人没住在指定的床位上,病人一览表不能及时更新,错误信息导致护士在治疗、护理时无法查对,因而易发生护理差错。
2.6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体温单、医嘱单填写项目不规范,不完整,病人病情发生变化,不书写护理记录,或不按新的书写要求进行书写,仍延用原旧的书写格式。
2.7 消毒隔离和院内感染方面存在问题,如无菌物品无消毒日期、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和處理不当、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医疗废物处理不正确等。
2.8.护理质控工作不到位
护士长基本为兼职,不能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无护理质控工作计划,临床中仅仅是被动的完成治疗任务。
3 加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稳定护理人员队伍
领导重视院领导应当重视护理工作,改变患者重医轻护的观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对临床护士予以一定倾斜,领导应关注和重视护士作为人的需要提供人文关怀,为护士争取应得利益[1]。
3.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
按区厅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级医院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较严密的管理系统,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杂,如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会出现很多漏洞和差错。
3.3 加强护理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护士长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严格考核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CQI,提升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2]。
3.4加强护理技能的训练
卫生院护理工作只限于完成日常性的事务,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很难执行,有些操作根本就不会,无菌技术观念淡化。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方法,邀请上一级医院资深护理人员亲自到医院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护士技能水平。因为护理工作是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性工作,有效的护理对拯救患者生命,加快疾病恢复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3.5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乡镇卫生院护士的知识结构偏低,院领导应转变观念从多方面给护理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进修、参加学术会及培训班和继续教育等),加强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丰富和更新护理知识,改变护理观念,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我市护理质控中心通过每年对一级医院进行质量检查和督导,发现一级医院护理质量的薄弱点,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如:举办一级医院护理管理培训班(要求院长参加),技能操作培训及比赛,理论知识竞赛等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我市一级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2] 郝冰,程倩,修雪莲.腕带识别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院信息,2011,24(8):5073-5074.
[3] 包家明,李平,林莎.努力创造现代继续护理教育管理模式.中国医院管理,1998,18(10);436.
作者简介: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篇9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总结我国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和创建“文明医院”活动的经验,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十一省、市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的。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各级医院基本标准:本标准是各级医院都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医院开业资格的认定标准。基本标准单独考核评定,与分等标准考核打分分开。如达不到“基本标准”的要求,不予通过,定为不合格医院,新申请开业的医院则不予批准。
2.各级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任务和功能的不同,把医院分为三级,即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还根据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并参照必要的设施条件,分别划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3.评审判定标准:在数学模型评分办法建立前暂采取千分制办法评定。在评审中,合格医院按所得总分的分数段来评定等次。甲等:分等标准考核须达900分以上(含900分)。乙等:分等标准考核须达750分至899分。
丙等:分等标准考核在749分以下。(含749分)
三级特等医院除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外,还必须达到医院所必备的条件。.医院评审申请书:是医院向评审委员会申请的必备手续,也是评审委员会认定医院评审资格的主要依据。要求各医院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逐项填写、申报。
5.标准的其他有关附件:是标准的具体指标,要求和考核检查要点等的说明。
这次所形成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还很不完善,只能作为草案在全国试行。希望各地在试行中对本标准提出修订意见,使之逐步完善。卫生院、基层医院(一级医院)标准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在我国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障”全球目标的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一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才能参加等级评审。基本标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数不得少于20张。如果不足上述限度,必须做出合理解释。2.病房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要求(见附件六)。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1.4。
5.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之比为80-85%(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技术工作。)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级医院应承担本社区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和一定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一)预防保健
1.做好社区卫生防疫工作,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寄生虫和地方病防治,在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2.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妇女、婴幼儿多发病的普查普治,开展婚、育、产系统保健,推广科学接生等工作。3.做好计划生育手术和技术指导工作。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危害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二)医疗服务
1.完成社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住院(含家庭病床)诊治任务,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维持生命体征的救护,并组织转诊。2.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技术,院内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3.根据条件开展社区康复医疗、精神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三)卫生行政管理
1.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助制定和实施社区的初级卫生规划。2.配合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逐步改善社区卫生状况。3.贯彻执行国家各种卫生法规,对社区内有关行业实行监督管理。
4.负责村级卫生组织和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培训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制度、措施、监督、考核与评价。有人分工负责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必备制度
根据1982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1.医院工作制度。除一般医院工作制度,应包括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家庭病床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等工作制度。2.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3.各项技术操作规程。4.职工继续教育制度。
(二)信息管理
1.按卫生部《卫生统计工作制度(试行)》的规定配合综合信息管理专(兼)职人员。2.对信息及时收集、储存、分析、反馈与利用,且有成效。3.有图书管理制度,订有适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
(三)财务管理
1.设有财务机构或专职财会人员。
2.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符合会计制度。3.建立会计档案和管理制度。
4.会计监督审计制度健全,严格遵守财经、物价纪律,不准乱收费。
(四)设备管理 1.设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全院设备进行管理。
2.有医疗设备保管、使用、保养、定期维修制度,保证医疗工作的需要。3.对重要设备建立的档案。(五)总务管理
1.一般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2.主动、及时为全院服务,保证水、电、被服、膳食供应,各种设施及时维修。
(六)建筑管理
1.医院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对旧建筑有维修制度,对不合理建筑有改造计划。2.不得使用危房,尤其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四、质量管理
(一)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逐级质量保证体系。
(二)有全院质量管理方案,并认真落实。
(三)院内感染的控制:
1.控制感染组织应符合1988年卫生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
3.建立严格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与无菌操作规定。
4.有院内感染控制教育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法。
6.有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分娩室等)的保治措施。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定有关思想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计划,并组织实施。2.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3.认真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开展和坚持岗位前教育制度。4.建立群众监督制度。
5.根据调查,患者、社区或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规定。6.有健全的廉洁行医措施。
六、医院安全
1.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并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2.制订平时的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定期检查。
3.有对高压力系统、手术室、放射室、配电室等高危设备与区域的特殊安全管理措施。4.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
5.有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6.照明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安全的替代光源,保证应急的需要。
七、医院环境.重视医院清洁卫生,有保洁制度及措施,有专人负责。2.门诊、病房等医疗区禁止吸烟。
3.重视院内绿化,有与医院占地相适应的绿化面积(包括室内外花木种植、立体绿化)。4.对污物、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符合卫生学标准。5.门诊噪音不高于50分贝,病房、手术室噪音不高于38分贝。6.手术室一般照明为100米烛,工作面积综合照明2000-3000米烛。
一级医院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一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应与一级医院的功能、任务和社区实际需要适应。
1.临床科学:应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室。有条件的设儿科、五宫科、中医科,家庭病床科(组)等。
2.医技科室:应设置药剂室(含调配室)、化验室(检验中心有统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病案统计室、图书室等。3.行政科室:设置院办公室(负责医疗、护理、人事、秘书、保卫、财务、后勤工作等)。4.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卫生防疫室、妇幼保健室(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二、人员配备
要达到基本要求中病床与人员的比例。其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如下表: 各 种 人 员
行政工勤人员15-20 % 卫生技术人员80-85 % 其 中 各 类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中西医师(士)38% 护理38 % 检验4% 放射4% 药剂8 % 其它8% 其中分工从事预防保健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5%以上。
三、技术水平
技术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能开展社区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护服务。基本要求:
(一)医疗 1.急诊医疗:
对社区内急诊病例能24小时应诊(包括出诊)。2.内、儿科:
正确处理常见病,并能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与转诊。
能对循环、泌尿、呼吸系统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诊断并进行维持生命的抢救处理。掌握当地传染病的治疗和消毒隔离技术。3.外科、妇产科:
能对外科急腹症做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理。
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病理产科的处理及剖腹产手术。4.五官科:
能诊断治疗本科常见病及部分急症。开展防盲、防龋、防聋工作。5.中医科:
能辩证施治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与部分疑难杂症。开展针灸、按摩等。6.护理
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正确书写五种护理表格(体温单、医嘱单、医嘱记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7.医技科室:
能开展心电图、超声波检查。
能开展血、尿、便常规检验和部分生化检验。(检验中心化地区,有关安排要有合同)能开展透视、摄片、一般胃肠道造影等检查。
(二)预防保健
1.能开展计划免疫、疫情处理,对“两管五改”进行技术指导。2.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掌握计划生育四项技术。
3.能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社区康复医疗。
(三)教学
1.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进行培训。2.能接受卫校学生部分临床学习。
四、医院管理
1.院长应熟悉一级医院的管理,经过医院管理专业短期培训。2.医院有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3.医院职工对院领导工作满意度≥80%。
4.社区、合同单位和病人对医院满意度≥80%。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登记合格率≥95%,漏报率≤0.5%。
做好医院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掌握社区人口、生命、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动态资料,及时分析和提出对策;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成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逐步按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管理,要求门诊有病历,住院书写完整病历;按标准书写,甲级病历≥80%,杜绝丙级病历。
五、主要科室基本设备详见(附件七)。
六、各项统计指标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门诊转诊率≤20%
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5.单病种病死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6.单病种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7.住院病人转院率≤3%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9.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次数:0 10.院内感染率≤3%
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
12.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3.常规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
14.病床使用率≥60%
15.年病床周转次数≥32次
16.平均住院日6天
17.门诊处方合格率≥98%
18.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19.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8%
20.甲级X光片率≥40%
21.护理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85%
22.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 0
23.设备利用率≥80%
24.特殊诊断设备检查阳性率≥20%(主要指B超)
25.0~7岁儿童建卡率 农村≥98% 城市≥100%
26.麻疹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7.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8.白百破疫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
29.卡介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30.四苗全程覆盖率 农村≥85% 城市≥92.5%
31.妇女病查治率 农村≥60% 城市≥90%
32.围产儿死亡率 农村≤20% 城市≤90%
33.产前检查率农村≥80% 城市≥95%
34.新法接生率≥95%
35.产后访视率农村≥70% 城市≥80%
36.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8.基础护理合格率≥80%
39.一级护理合格率≥80%
一级医院分等判定标准
医院应对其建设、管理、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文明服务、成本效益等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地(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质量按本标准进行院外评价。根据评审结果将一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个等次。
一、一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结合水平,经考核达到900分及以上。二、一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综合水平经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一级丙等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辅导:综合能力考点11-16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防火分隔物07-23
一级医院设置规范10-05
一级医院医保考核11-17
一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07-22
一级临床医院改革方案09-10
一级医院院感考试07-05
一级医院管理规章制度10-20
一级医院 检验科规章制度08-31
医院网络的综合建设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