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登的读后感(共10篇)
李荣登的读后感 篇1
李荣登的读后感
读《雪豹悲歌》有感 一只小雪豹要被放生了。在它放生的过程中,作者――沈石溪和猎人――强巴教它许许多多的打猎方法,可每次都失败了。最后,贪婪而自私的它死在豺群口下。这就是可怜又贪心的雪豹 ――雪妖。 为什么说它贪婪和自私呢?因为,在教它捕猎那段时间里,雪妖遇到了它的母亲――北斗母豹。可雪妖为了能让北斗母豹长时间照顾它,就把北斗母豹刚生三个月的孩子杀死了。北斗母豹很痛心,就离开了家乡。 若雪豹不杀它母亲的`孩子,它还能抵住寒冷,和北斗母豹一起度过寒冬。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差不多,这是我的观点。动物一样有自私、有贪心、也有后悔。动物不能长时间待在人类生活中,比如豹子,因为有些豹子是在人类抚养中长大的所以很难成为真正的豹子。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的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最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希望人类收起猎枪,让动物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2
王学香
假期我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也受益匪浅。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容许有半点的闪失。如果说医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么教师就是在铸就人的灵魂。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很强大也可以很脆弱,而这一切的改变可能就在教师的一个眼神里,教师的一句真诚的鼓励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可教师这股神奇的力量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怎样肩负起这项神圣的职责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学习与反思的问题。
记得我曾经因为个人情绪化,打过一个学生,以至于到今天我还对自己的行为而悔恨。直到我开始阅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从书中感受到:在实践中成长的老师将要经历那样多的磨砺,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是多少点滴的累积,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又是多少岁月里的呕心沥血。我开始思索:假如没有爱与责任,仅凭满腔的热情,我最终将收获什么?
我从书中感受到:在实践中成长的老师将要经历那样多的磨砺,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是多少点滴的累积,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又是多少岁月里的呕心沥血。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实实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6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最后,我想引用附录中的一段话: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3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让学生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个样呢?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今天,我在李老师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权威转化。
李镇西老师认为,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是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如何做到“权威转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导集体。就是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作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如开学初,对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既然每个同学都有这个愿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已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
二、利用集体。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与教师权威一致的积极因素,利用这种积极因素来抑制集体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这些积极因素是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又与教师意愿不谋而合,因此它虽然蕴含着班主任地教育意图,却使学生觉得这是集体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权威。如对于少数违纪的学生,李老师从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让学生自己摆违纪现象,论违纪危害。这样,对违纪学生来说,他们受到的惩罚,并非班主任的“铁腕”,而是来自学生集体的谴责与制约。
三、规范集体。李老师常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法规,以此作为一种制度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级法规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不仅提出纪律要求,同时有相应的强制办法,明确“违反了纪律要怎么办”。既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也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受李老师的启发,我也在班级中实行了班规法制,从提出到制定,从制定到实施,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班级的违纪行为也明显下降。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我的启迪和感悟还不仅仅于此。他的师爱也令我十分感动。如李老师对爱的坚持可以是和学生一封封充满感情的书信;可以是和学生一次次真情的对话;可以是向学生发自内心真诚的道歉;可以是坚持不懈地给学生读一些优秀的小说名著……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李孟斌范文 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名叫《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家中练琴的时,父亲和妹妹对我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一个白痴”。于是,“我”再也不在家里练琴了,就到了楼区后的树林上练琴。“我”在练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教授,她为了让“我”找回自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称自己是一个聋子。最后,在老教授的鼓励和关心下,“我”成为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
这篇课文写得十分动人。当我读到“我想你一定拉的很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时,我知道了这是老教授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老教授之所以说自己的耳朵聋了,是因为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教授听出“我”拉小提琴曲并不是非常好,更从“我”的举动中发现了“我”缺乏自信,于是,出于对“我”的爱护,老教授才会撒这个善意的谎言。从这里,我看出了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研究生,他在读大学第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奶奶在故乡去世了。为了不让他悲伤,他的父母和他的亲戚朋友就没有让他知道这个消息。这个消息隐藏了三年,直到他考上了研究上回家报喜时,才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责备他的家人,相反,他很感谢他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是为他着想。
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老教授一样鼓励别人,关心别人。
《刷子李》读后感 篇5
这篇课文是讲刷子李的粉刷技艺十分高超,他刷过的屋子什么都不用放只坐着就好像升天一般美。有一年他收了个徒弟,徒弟亲眼见证了他的刷墙绝活的事。
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否则白刷不要钱。这是多么自信呀。再看他刷墙时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合着琴音,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而徒弟曹小三关心的白点还真没有。这是多么高超的技艺呀。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而刷子李技艺的高超,他的绝活是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这使我明白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细致,而且要下苦功夫,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水道渠成。我想到我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是吃不了苦,马马虎虎,边玩边写,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导致我的学习越来越后退。
李吉林的后感(范文模版) 篇6
聆听了李吉林老师的讲座,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李老师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给了我新的启迪。特别是李老师的四句话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抓住一个“早”。李老师认为,学习要趁早,不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人的一生中,最容易丢失的是时间,而时间又是最宝贵的,我们一定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学一些知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教师要终生学习。不读书就会落后,就做不了老师。过去的时光以无法挽回,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努力地学习。
第二,贵在一个“爱”字。李老师说:“作为一个老师,必须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我也爱自己的工作,在学校经常是最后离校,常常把学生的试卷带回家批改,家里人都说我快成劳动模范了。每当看到学生一点点进步,考出好成绩,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可听了李老师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太少了,对后进生耐心不够,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习认真不够……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我想:我们应该像李老师所说的那样,用“爱与智慧来改变人生。”
第三,注意一个“宽”字。李老师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懂一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受学生欢迎。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笔好好文章、一手好字……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我常常羡慕别人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好的文采,有扎实的基本功,光羡慕有什么用呢?再羡慕也是别人的。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我应该从现在做起,多看书读报,广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第四,重在一个“用”字。学习就是为了运用,我们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要学以致用,要学会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取得实效。
听完李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利用一切机会不断的学习,把想法化为行动,做“行动的巨人”。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文化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我所教的学科,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这是我的教学追求,我会努力为之而奋斗!
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之路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全给了小学生,不少师范生和年轻的老师常给我写信,要我传授做个好老师的“秘诀”。这秘诀就是40年磨得的一句话: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把“教师”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把“育人”与“祖国”与“崇高”联系在一起,我鄙视低俗,警惕庸庸碌碌;摒弃颓废、消沉,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热爱和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优选孩子学习课文最佳的情境,在灯下静静地想着,画着,做着各种生动的而又是最简洁的教具,一遍又一遍地摆弄着,比划着,从不厌倦;我会为了让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这些带着浓郁稚气,甚至伴随着“痴情”的个性色彩也许不少人是不理解的,但却是当好小学老师需要的情怀,这也是一个教师的思想素质,具备了这样的思想素质,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爱生乐教”。当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歌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探索的“情境教学”,运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得益于当年在师范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当教师之后,我一直注意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我是在“小学里读大学”。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晚上有计划地阅读鲁迅、茅盾等名家的著作,莎士比亚、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世界文学巨匠的一批名著,就是那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因此,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还经常练笔。这些年来,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我常常谢绝许多邀请,专心在家伏案写作。我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概括,实验成果得到许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资料来源:李吉林:《不断塑造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中国教育报》1997年1月27日。)
[分析] “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李老师简朴的话语或许已经揭示了一名普通教师如何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秘诀。我国学界对于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成长历程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不断塑造自我为追求的自主发展,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核心的积极发展,是绝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成长历程的根本特征。因此,如何激励教师去自主发展,如何促进教师去积极发展,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自身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李吉林事迹学习心得
作者:libing88129 日期:2012-3-28 16:56:00
0
推
荐
李吉林老师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被她热爱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精心育人,特别是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李老师的模范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用生命诠释着的师者的崇高风范,其理想信念、思想品质、道德追求、精神境界是我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老师以学生为本,视学术为生命,用真心和大爱谱写了一名人民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学习李老师的事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学生的那句话:“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学生。”话虽短,却震撼了我的心,表达了学生对一名普通老师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认可,这是对一名教师的至高评价。
我在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力量。老师送给学生爱,学生回报老师爱。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总会发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师德的核心就是“爱”。
一、爱教育。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吉林老师从教十三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二、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种诗意的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三、爱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愿“三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师德之魂。
0
荐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让情感伴随孩子学习,李吉林用“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揭示了情境课程的丰富内涵和特点。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学生、把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未来希望之所在的教育事业。使我深受感动,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启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课堂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教书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但与李吉林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李吉林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李吉林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学习李吉林老师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李吉林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李吉林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刷子李》读后感2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刷子李》,我觉得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真是太高超了。
你看这一句“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刷子李对自己也太苛刻了,您说,这刷墙的人无论是蘸浆还是粉刷,总会掉一两滴在身上,而且又没人规定刷子李必须保持衣服干净,他还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这对一个粉刷墙壁的人,要求真是极其苛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哎呀,别说是曹小三惊得目瞪口呆,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粉刷匠在粉刷墙壁呀!明明是一位音乐大师再进行音乐表演啊!这有节奏的手臂一摇一摆地,真是像在演奏一曲交响乐,令人如痴如醉。
可事情好象并不如此,“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如黄豆大小.”难道刷子李的那手绝活是假的?他并不是那么神?枉我那么佩服他!可我总觉得事情还没完.我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声来,真是让我松了口气,原来那白点是一个破了的小洞,刷子李刚才点烟时烧的一个小洞,里面的白衬裤映衬出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白点。
刷子李那刷墙的本领真是独一无二,盖世无双。其实,像这种民间艺术还有很多,什么“泥人张”的泥人,“杨柳青”的年画,还有剪纸
艺术,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那些民间艺人的绝活,都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宝贵遗产,令人拍案叫绝!
李荣登的读后感 篇8
昨日,由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和京华时报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京华明星教师大赛”最终进入决赛阶段,精诚实验幼儿园的洪磊、冯丽娜、蔚凤珍和杨丽4位老师参与了角逐,最后取得了两个三等奖,两个优胜奖,成功登上京华明星教师榜。
精诚实验幼儿园潘家园园洪磊老师
潘家园园冯丽娜老师
据了解,京华明星教师大赛是一项公益性赛事,主要面向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师,为他们提供教学比武、展示自我的平台。本次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精诚优秀教师的报名参赛,经过初审的筛选和复赛的激烈角逐,仅学前教育组内,就有4名精诚的教师入围。
角逐中,精诚实验幼儿园潘家园园的洪磊老师作为2号选手上场,洪磊已在精诚工作七年,一直担任大班老师,她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比较了解,也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她所展示的是一场手工制作月饼的课程,这节课本是洪磊针对班级主题“快乐的节日”而设计的一次课程,旨在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文化习俗,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感受亲手制作的乐趣,以及体验成功的快乐。
杨丽老师在用图片讲故事
育慧里园蔚凤珍老师
随后上场的冯丽娜老师是潘家园园的小班老师,也在精诚工作了七年之久。冯老师讲解的是一节故事课《到底是谁丢了蛋》,她绘声绘色的表演和生动的音频展示让决赛现场乐趣不断!观众们仿佛能看到孩子们稚嫩的模样!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的发展期,他们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喜欢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精诚实验幼儿园开设早期阅读课程,就是为了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让孩子通过观察画面、讲述故事来发展幼儿的语言。”冯老师介绍了自己选择这堂课的初衷。
《李司法的冬暖夏凉》观后感 篇9
通过公司组织观看影片《李司法的冬暖夏凉》后感触颇深,电影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基层一线30年如一日,为人民解决困难,勤恳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故事。
电影里的主人公李培斌的故事都来自于其真实的事迹,李培斌是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他在政法基层一线坚守28年,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李司法”。电影以帮教刑满释放人员、调处邻里矛盾纠纷、帮助村民合法维权等典型故事,成功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令人感动、让人敬重、给人力量的政法英模形象,塑造了他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忘我工作的光辉形象。李培斌每天的工作就是往来于各家各户,处理调解各家各户的矛盾,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当我看到他把自己家建房子的木料拿出来给更困难的群众时,我不禁热泪盈眶。李培斌不但对女儿、妻子和老妈的情感深切感人,而且为乡里人民的真真正正的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让我感动。
李培斌每天辛勤工作,处理镇里的各种纠纷事物,终于在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0岁。工作的30年里,李培斌开展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帮助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子女不孝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失足青年改邪归正,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重新做人,他时刻把“人民的事情无小事”记在心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李培斌同志去世后,中央政法委、山西省委均作出向李培斌同志学习的决定,中组部追授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宣部确定李培斌为面向社会重点宣传推广的“时代楷模”,司法部追授其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李培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正能量我们要发扬下去,传达给更多人。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 篇10
在学校要求的自学专著中,我选了《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来读,并不是想盲从名师,而是想使自己在教学中又更大的进步,在小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介绍李吉林老师的文章,也对她所创立的情境教育还没有更深认识,所以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带着对李吉林老师的欣赏与敬仰之情来阅读此书的。而读完这本李老师自己编写的专著,在了解了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以及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后,我能够真切地感受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诗意人生。穿越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你会深深地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惊叹于李老师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创造中迸发的四射激情,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可贵童心。《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读完此书,感动、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一、童心永驻,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
在李老师的眼中,孩子们就好比羽翼未丰的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他们渴望插上一对坚硬的翅膀,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儿童,成了李老师心灵的牵挂和寄托。为了儿童的发展,李老师开始了情境教育的探索。李老师开创的情境教学,总是那么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轻松、愉悦,课堂成了孩子们灵性自由舒展的空间。岁月的流逝,流不走、也冲不淡李老师那颗律动的童心。在同行的眼里,李老师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嬉戏玩耍,一起去野外踏青,一起去草地上摘野花、捉蝴蝶,校园内外,到处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童心永驻心间,李老师用童心去感受童心,用童心去感染童心,用最美的歌喉鸣唱着心中理想的教育之歌。与李老师相比,我们最欠缺的或许就是对孩子历久不变的真爱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二、激情四射,谱写教育事业的精彩乐章
李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其实也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父亲的早逝,家庭的贫穷,一方面给李老师的童年抹上了灰暗的色彩,另一方面也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催促了她的成长。师范毕业时,带着挣钱养母的想法,李老师放弃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走进小学,走进孩子们之间,一边钻研教学边自学大学课程,从此开始了小学里的大学生涯。十年浩劫,李老师也不幸成了受害者。望着曾经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李老师不禁潸然泪下。但身心两方面的双重打击并没能把李老师击垮,她在彷徨、哀怨、愤怒、憧憬中苦苦等待了十年。劫后余生的岁月,李老师倍感珍惜,她成了教育改革大海中的弄潮儿,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二十多年不停地耕耘,李老师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教育事业的精彩乐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忙碌不止。李老师对自己的事业始终充满探索精神,动力从何处而来?动力就源自于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对教育改革的主动热情和勇攀高峰的执著追求。李老师身上所弥漫的对孩子、对事业的激情,正是最打动我们,也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胸怀宽广,开辟教育的美好明天
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老师精深的学术造诣,还能感受到李老师丰富的人性和宽广的胸怀。她为了身边年轻人的茁壮成长,为了开辟教育的美好明天,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毅然承担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从她一手创办的情境教育研究所里,走出了一个个同样激情洋溢、迅速成长的青年教师,他们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教育改革的行列,播种着情境教育的希望,收获着情境教育的快乐。
【李荣登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李吉林书籍读后感05-22
夜店的李春天的春天观后感07-15
俗世奇人之刷子李读后感07-20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08-09
重塑心灵李中莹读后感09-13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李良宾11-14
李镇西观后感09-26
李司法的冬暖夏凉司法机关党员干部观后感07-20
三李精神观后感05-12
李智华演讲观后感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