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共8篇)
高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继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以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加强各学科组建设。
4、大力推进教育科研。
5、继续抓好学科竞赛。
6、切实抓好高考备考。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三、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
(1)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发挥优秀科组的模范带头作用。曾获区级和校级奖励的优秀科组,认真总结科组工作经验,并在全校教师大会或科组长会议上作介绍。
(3)切实提高科组例会的质量。科组长要做好每一次科组例会的内容安排,以“加强科组建设”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好每一次例会。
(4)组织科组长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交流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2、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高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3、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阶段考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三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4、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7、14、20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5、狠抓早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听说能力。
6、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1)各备课组的学期教学计划,要具体到周,每堂课的教学、测练、评讲等安排都要认真研究,教学进度必须统一,教学内容的深浅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略有不同。
(2)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六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板书;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
(3)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7、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方法要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课堂活动和学生的课堂反应,讲究课堂实效,不能满堂灌。
(1)新授课做到“六要”:一要精讲,二要多练,三要得法,四要高密,五要高效,六要完整。
(2)教师上课掌握“五技能”:导入、讲课、提高、结束、板书。
(3)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精选教学内容,抓住难点,突破重点,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
8、加强对考试的管理。
完善考试制度,做好学生的成绩跟踪。规范考查制度,高三按市、区的安排实施,高一、高二采用阶段考制,一学期考查三次,分别在第7周、第14周组织校级阶段考,期末参加区(市统考)或校级联考。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平时小测由备课组组织。各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由年级行政和级长组织召开。没有达到要求的要进行补考。
9、抓好高考备考工作。
(1)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
(2)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重点突出。突出抓好艺术类考生和临界生,提高第一、二批上线人数。
(4)重视综合科。
10、开展教改专题研究。
(1)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
(2)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3)继续加强教科研工作,已立项的各级教育科研课题要加大研究力度;各科组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题申报与立项工作。
(4)落实校本培训。
(5)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说课、作课等比赛。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教研处收集和评选,并上送区教育局参评。
11、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和教育学生。
(2)努力发挥现有“名师”示范和辐射作用,如进行学科教学视导、上指导课或开展主题研讨活动等。同时,开展“校级名师”评选,为其成为新一批区级名师搭建提升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岗位培训、业余进修等推荐学习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二是参加区级举办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三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四是分三步推进校本培训:外请教育专家对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咨询和理论指导,聘请特级教师和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对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研读活动和征文竞赛等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4)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解题竞赛活动,以此促进教师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5)开展“教师互动听课”活动。重点研究教学实际问题,积极探索“有效课堂”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都要积极参加听课学习和评课活动,严格规定教师听课节数(教学行政不少于30节,科组长和“名教师”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加强听课的督察工作,落实行政领导的推门听课制度,定期邀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和指导。
(6)落实评教工作。采用生评、自评、师评、科组长评和行政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把评教内容、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成绩等归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依据。
附:里水高中教学行事历(略)
高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篇2
要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高,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环境要和谐。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容置疑, 只有学生在和谐、轻松、快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他们才会把100%的热情投入其中, 他们的思维活力才能最大化的激发。若要做到这些, 笔者的做法是从二个“激发”入手。
1.1 激发兴趣
伟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高效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有了兴趣, 他们才能主动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物理问题。为此,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使得平时的教学能更加贴近生活, 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动量和动量定理时, 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鸡蛋从相同的高度分别下落到水泥地板上和塑料泡沫上, 让他们亲自体验动量定理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例如学习静电屏蔽知识时, 我们若不做实验, 只是讲授静电屏蔽原理, 许多学生可以说“云里去、雾里来”, 可能根本想不通静电屏蔽的道理, 但是我们课上做一做相关演示实验, 学生首先会信以为真, 然后会着力思索, 最终会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1.2 激发情感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积极乐观的情感需求。首先,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一颗善良诚挚的心, 要积极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能够成为相互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 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激励学生上进的机会, 从而让学生拥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其次, 由于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尤其是高中物理,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具体情况, 要给学生确立“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目标, 这样既能达到了学习目标, 又能让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当然, 教师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鼓励、赏识、宽慰、批评等, 使学生在正、反激励中不断向更高的、新的目标前进。
2.按照新课程理念,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及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评判依据应以课堂上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主, 即“以生为本”,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应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交流探讨、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基。
2.1 创设好问题情境, 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高中物理课堂中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 在学习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 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察有趣的实验, 他们不由自主地会自己提出问题:两个等质量的钢性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一个静止, 另外一个去碰它, 为什么会出现交换速度的现象?难道两小球在碰撞的过程中某一物理量保持不变? 是不是质量不相同的两小球在碰撞中这一物理量还是保持不变?然后教师此时给出提纲, 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回答问题, 最终教师点评, 并将个别问题深化。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另一好的方法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在学习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 教师若运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 如火车转弯、小汽车过拱形桥、水流星表演等。便可使得抽象的物理规律就变得直观、形象, 学生就可以在这种情境下自然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2.2 生生交流合作、师生交流以促共进步、同发展
倡导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 “交流合作—展示”模式是学生学习最常见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相关学习目标及内容在课堂内进行讨论, 讨论包括生生讨论, 师生讨论, 并最终通过展示将讨论出的物理规律展示给大家等。比如, 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会遇到许多一题多法的题目, 笔者的经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此题有哪些解题方法, 然后要求每一小组派代表在讲桌上展示其讨论结果, 在不知不觉中, 既锻炼了展示者的各方面能力, 还让其他同学甚至教师学会了许多自己没有想出的解题技巧。从而实现了师生共进步、共发展的效果。
3.运用多种自主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有多种, 如实验、观察、类比、假设、理想化、数学推导等多种方式方法等, 能否搞好探究这一教学环节, 作为教师, 关键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也许刚开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不佳、学生不太适应, 但不过数日慢慢就会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 这是教师费时费力讲解无法比拟的。例如,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 教师可让每位学生自主探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由于学生手头有许多现成的工具, 如橡皮擦、纸等, 学生很快便会用手中的工具得到结论。还比如, 我们可以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将电场力做功、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抽象概念与学生熟悉的重力做功、高度、高度差、重力势能等进行类比, 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而且学生在无意识的学习中接受了“类比”探究方法。另外, 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 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作为教师, 有时切忌不能以成败论探究效果。
总之, 新课程的大环境下, 作为我们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 应积极不断学习新理念、面对挑战、反思自我、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让自己的教学成为独特的艺术, 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
摘要:自2010年秋学期起, 甘肃省所有普通高中按照《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全面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 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省落实好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欠发达省份高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仅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目的是让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能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让他们克服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 能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学会互动交流, 学会合作探究, 共同完成高中物理学习目标的同时, 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1.给学生提供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
要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环境要和谐。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容置疑,只有学生在和谐、轻松、快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才会把100%的热情投入其中,他们的思维活力才能最大化的激发。若要做到这些,笔者的做法是从二个“激发”入手。
1.1激发兴趣
伟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高效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物理问题。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使得平时的教学能更加贴近生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动量和动量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鸡蛋从相同的高度分别下落到水泥地板上和塑料泡沫上,让他们亲自体验动量定理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实验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例如学习静电屏蔽知识时,我们若不做实验,只是讲授静电屏蔽原理,许多学生可以说“云里去、雾里来”,可能根本想不通静电屏蔽的道理,但是我们课上做一做相关演示实验,学生首先会信以为真,然后会着力思索,最终会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1.2激发情感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积极乐观的情感需求。首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颗善良诚挚的心,要积极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能够成为相互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激励学生上进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拥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其次,由于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确立“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目标,这样既能达到了学习目标,又能让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起到激励作用,当然,教师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鼓励、赏识、宽慰、批评等,使学生在正、反激励中不断向更高的、新的目标前进。
2.按照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评判依据应以课堂上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即“以生为本”,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应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交流探讨、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基。
2.1创设好问题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课堂中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学习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有趣的实验,他们不由自主地会自己提出问题:两个等质量的钢性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一个静止,另外一个去碰它,为什么会出现交换速度的现象?难道两小球在碰撞的过程中某一物理量保持不变?是不是质量不相同的两小球在碰撞中这一物理量还是保持不变?然后教师此时给出提纲,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最终教师点评,并将个别问题深化。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另一好的方法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如火车转弯、小汽车过拱形桥、水流星表演等。便可使得抽象的物理规律就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就可以在这种情境下自然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2.2生生交流合作、师生交流以促共进步、同发展
倡导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交流合作—展示”模式是学生学习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相关学习目标及内容在课堂内进行讨论,讨论包括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并最终通过展示将讨论出的物理规律展示给大家等。比如,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会遇到许多一题多法的题目,笔者的经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此题有哪些解题方法,然后要求每一小组派代表在讲桌上展示其讨论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既锻炼了展示者的各方面能力,还让其他同学甚至教师学会了许多自己没有想出的解题技巧。从而实现了师生共进步、共发展的效果。
3.运用多种自主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如实验、观察、类比、假设、理想化、数学推导等多种方式方法等,能否搞好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也许刚开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不佳、学生不太适应,但不过数日慢慢就会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这是教师费时费力讲解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自主探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由于学生手头有许多现成的工具,如橡皮擦、纸等,学生很快便会用手中的工具得到结论。还比如,我们可以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将电场力做功、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抽象概念与学生熟悉的重力做功、高度、高度差、重力势能等进行类比,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而且学生在无意识的学习中接受了“类比”探究方法。另外,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有时切忌不能以成败论探究效果。
总之,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作为我们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不断学习新理念、面对挑战、反思自我、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自己的教学成为独特的艺术,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彭益民.新课改中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究[J].物理通报,2013(11).
高中政治教学个人工作计划范本 篇4
本学期本人教学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力争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多方面搜集信息。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搜集有关教学信息。如教研组、学校资料室、图书室、互联网、市区教研活动等。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治理能力;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
3、充分做好课前预备,预备好每一堂课。
4、做好每一次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积极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的政治教学等等。
三、 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工作十多年了,我在中学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加上自己一定的专业知识,较硬的教学基本功,我相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我的工作会出成绩的。
2、除了规定课堂教学时数外,课外我预备抓部分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本人目前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教学杂志、教辅资料、以及同事朋友间的信息,我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充实教学内容、加大自身知识容量,与教研组同事和尽量加强沟通。
4、平时的教辅资料主要有《教学参考书》、时事政治读本、网上资料、课件、报纸、杂志等。教学中使用的教辅材料有课本配套的同步练习。
5、平时的单元练习卷,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一部分筛选、改编自各类相关资料,一部分是自己命题。此类测验由学校或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
四、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每一节课都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容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电脑使用水平、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简洁、明了、清楚,形成自己的风格。
高中老师新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篇5
1、习惯教育:
(1)行为习惯及礼仪教育——通过对本级部编制的校本教材“社会实践活动手册”的学习(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以专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习习惯——加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辅导和培养(全体任课老师参与,进行专题讲座,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3)通过全体学生会及班会等方式搞好初高中阶段的衔接。包括,生活环境的衔接、学校发展史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衔接及心理发展的衔接。
(4)通过大小会议,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潜在作用教育及安全教育。
(5)及时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管理和评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6)有计划的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搞疲劳战,能使全体同学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2、搞好班级建设,营造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制定详细的《班级管理考核与评比方案》,强化学生管理,从严要求,耐心教化,细心观察,有针对性地解决和排除班级中存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加强班、团干部的建设和培训,年级组和各班将进一步优化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管理中的作用。
(3)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和人生体验的主要场所。班级的文化和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刚迈进高中校门的高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我们高一年级组各班面临新班级集体的组建,不仅每个班级都按学校的要求制定了自己的班级口号,班规等,还可以创造新的开展活动如:教室环境布置上也可以配合心理教育,设立 “有话大家说”、“我爱我班”等专栏,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困惑写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
同时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也会在这个专栏中和学生进行交流。此外,各班以爱国诚信教育为主题,也可以计划在班级中设立“我的理想”专栏,让每一位学生都来思考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又到底为什么而读书!结合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在各班开展以“爱我英中、兴我英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从而形成有创新意识、团结严谨的良好班集体,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切实加强家校联系:家庭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比学校更大,所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长会,把年级组中的有些工作拿出来和家长一起探讨,同时也可以取得家长对我们年级工作的支持。同时,对于有些家长在子女教育中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在会议中和家长进行探讨。这样利用我们家长会的时间,让家长来谈谈使家长会不再成为老师一个人的会议。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针对起始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焦虑、心理浮躁等问题,有计划地开设系列讲座或报告,及时做好疏导和引导工作。
(1)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主要是落实级部德育活动系列内容。
(2)自信心的培养和树立——利用名言警句和班会活动课进行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多种形式进行。
(二)教师的管理方面
年级组将把创设“团结、和谐、愉悦”的办公环境为已任,努力为各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最好的服务。
1、紧密联系各教研组,加强各备课组的建设,年级组对各备课组活动进行深入了解和指导。
(1)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严格落实每周一大集备,每天一小集备的备课制度,加强自备――集备――再自备的个性化教学。
(2)要求各备课组结合学科特点拟定教研课题,展开实验和讨论,不定期地检查教研课题的开展情况,及时评比 ,以促使高一年级形成一个“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使教研、教学有机结合,促使教师素质提高。
2、切实依靠各班主任,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与沟通,经常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年级工作。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当好高中班主任则更加不易。上了高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
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 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个成 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工作的重要意义。
3、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配合学校的“青蓝工程”活动,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1)老教师应主动帮助新教师,工作上热情指导,多表扬鼓励,批评时注意场合分寸,以增强新教师工作自信心;生活上多帮助新老师沟通感情,彼此信任。
(2)新老师必须完善自我听一节上一节,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多分担工作量,认真对待批评,虚心请教。
(3)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把教、听、评、考、改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不定期检查传帮带的效果。
4、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苦练内功,走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践行“六环节课堂教学法”,注重总结和反思,尊重学生主体,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做一个令学生全面服气的教育工作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突出教学中心,强化教学管理,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学年,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继续围绕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全力以赴抓质量,聚精会神促效益。
(1)全面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实施好集体备课,深入开展学案导学下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努力办好实验班和特色辅导,多出名牌大学生和各类特色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严格检查教案,杜绝上课无教案现象。评价教案要看是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4)实行教师侯课制,上课铃响前,教师必须站在门口。教师不准拖堂,不能占用学生下课活动时间。
(5)要求教师准时辅导,耐心回答,严格限制争抢时间,认真足量地批改作业,对问题多者要进行面批面改。用教师耐心、爱心、诚心去打动学生,减少偏科生。
(6)严把训练质量关,实行出题人签名,备课组长签字,还要评价教师对训练后的除理。如低分生的学法指导,卷面差的学生的要求等。
(7)严明考试纪律,把提高准确率和卷面质量当做大事,常抓不懈。
(8)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课后练习和知识的巩固。
6、切实做好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力争三年后多出名牌。
要达到培养尖子生的目的,除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注意讲究方法,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培养尖子生的主要任务应是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补短扬长,发展个性,不断壮大尖子生队伍,具体措施可概括为 “早、宽、和、扬、导”5个字,谓之五大要领。
(1)早——行动早、计划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企图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培养尖子生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拨苗助长的做法是反科学的。要培养尖子生,就得加强计划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个特点决定了尖子生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个“早”字。 因此首先由年级主任牵头,备课组长、班主任参与,摸清年级优秀学生及成绩或出现偏科的学生名单,上报年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并分解到具体老师,全程进行培养及辅导。
(2)宽——宽松的环境、宽广的胸怀
①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篇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七种导入技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的时候精心准备导入,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下面介绍七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七种导入技巧:
一、 新闻导入
新闻导入是不少教师喜欢的导入方式,因为无论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关注生活,还是从高考关注时政热点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也是大多数师生都能运用的资源。
新闻导入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有的教师常年坚持每节课上课前讲新闻三分种或搞新闻发布会、时政讲坛、公民论坛等,全班学生由课代表安排,轮流上台(也有的是安排一个学生发言,举手点名一个),每次3~5分钟。当然,有时也可以教师为主。这种导入在学习《经济与生活》《政治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设计的依据: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眼前一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故事导入是教师容易准备、学生喜欢的方式。在《生活与哲学》中运用较多。
如必修4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讲故事《治驼背术》:“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医生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启示:怎样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三、 猜谜导入
比如上必修2《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时,打出两个谜面:一是冰雪皑皑满珠峰(打两个少数民族),谜底是高山族、白族;二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猜我国的三个民族,谜底是汉族、水族、藏族。还有上《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有位教师亮出谜面: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猜一类新人群,谜底是傍老族。
四、视频导入
如讲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播放一段在上海世博会的视频。纷至沓来的丹麦小美人鱼雕像、卢森堡“金色少女”像、法国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杰作,让人领略了上海世博会这个“世界文明花园”的独特魅力,也产生了无数的文明交融故事。“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沙漠之舟”沙特阿拉伯国家馆、优雅浪漫法国国家馆、朝气蓬勃非洲联合馆、“山水心灯”台湾馆、流光溢彩石油馆……徜徉世博园区,仿佛周游世界,不啻是“头脑风暴”。
五、表演导入
充分利用资源,或者根据师生的条件生成新的资源,也是一种较好的导入方式。这种方式要结合学生特点、教师特长,像利用朗诵、小品相声、唱歌、舞蹈、绘画导入,都是不错的选择。如学习《永恒的民族精神》时,深情并茂朗诵于右任的《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先生这首血泪涌注、情激山河的千古绝唱,曾令无数中华儿女裂腹恸心。通过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六、复习导入
对于前一框是重要的知识点,采用复习导入是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好办法。如学习《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花几分钟让学生复习前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提个问题: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什么?或结合体会谈谈政府的作用。
七、设问导入
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导入,能引导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学习必修1第一课第一框题时,有位教师以材料设问导入。
材料问题:
1937年至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发行量上升到47万倍。录像显示100元法币,由原来能买两头牛,到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种物资。
思考讨论探究:
1.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有哪些危害?
2.如果纸币发行过少 ,行吗?
授新问题:
在学习《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把课本88~89页看一看,找出答案。
这种以设问提出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又能抓住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效果显著。
情境问题:
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学生活动阅读牛顿的材料,思考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
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命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结为主 应用为本
高中政治课具有课时少、知识点多、考点灵活性强等特点,如想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让学生收获最大效益,我认为结束所有新课之后,不要盲目地开始复习,而是首先给学生一个复习的总体思路,或者集思广益,从学生中征集复习的思路,学生在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之后,或多或少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条理,有的甚至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系统化程序,借鉴他们学的体会,结合自己教的`经验,我进行了综合,以下就是我将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达成共识后梳理出来的,多次运用于复习实践修改后形成的复习三步法:
一、 条理性简化,形成知识体系
面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有序的知识体系,是综合复习三年学习内容的第一步。一般老师都会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组织构建体系,但我的做法正好相反,通常是从面中抓线、线里寻点,自上而下将所有的知识点囊括到系统中。
如可以将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生活”的知识分为四大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可视为“经济生活”这棵树上的四大枝丫。在“消费”这根枝丫上,我引导学生逐步插上商品(含义、属性)、货币(本质、纸币、信用工具和外汇)、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消费(类型、结构、心理、影响消费的因素、正确消费原则)等细枝,其中括号中的内容就是细枝上的树叶,这样,就像制作圣诞树一样,我们将经济生活的知识体系一步步完善,于是学生看到了一棵层次分明、构造清晰的形象的知识树。
这种顺序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高中政治的“经济知识”有一个总印象,然后在增加细节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知识整体性的感受,因为画的是知识树,所以会眼中先有树,再有枝,最后加叶,这样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有知识点及其所在位置,并且便于运用,运用时也要遵循这个顺序,顺藤摸瓜来查找相关知识点。
二、有步骤梳理,理清答题思路
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有了完整的知识点以后。第二步还要理清答题思路,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理清的过程我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讲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先读题,然后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再引导学生面对这个要求,我们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做好题后还要归纳一下,这是什么题型,答题思路是什么;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就把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打印成一张表格,做题的时候让学生一步步照着去答,用反复训练的方式让他们熟悉、记忆,最后分析解题思路是怎样来的。总归到考试前,一定要回归到分析答题思路的来源上,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答题思路的来历。
三、回顾整体,灵活教学,安排详略得当
做好以上两步,基本上学生做题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最后需要做的是,回顾所有的知识点与思路,寻找自己最薄弱的环节进行补救,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缺漏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备课时就不能像上新课一样,依据教材明确重难点,而只能根据学生作业或学生的提问,发现比较集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然后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因此复习课的备课对象应该是学生和考试说明,学生和考试说明就是这时的教材,复习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两者展开,学生认为困难的就是教学难点,考试说明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最后阶段按照这两点进行安排,才能为高考复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高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 年颁发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文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三位一体的特色。个人成长工作坊是顺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 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设定主题的情况下, 借鉴心理剧扮演、心理扩展训练等形式开设本课。个人成长工作坊既丰富了理论授课, 同时也是对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和创新。
1 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 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意志、情感、态度和行为全部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整个学习过程和形式由教师设计、指导;学习效果呈现在学识层面上的增加和个体能力、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改变上。
体验式教学建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美国, 研究历史可以直接追溯至杜威、勒温、荣格、罗杰斯等人。1934 年, 科翰 (Kurt Hahn) 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并把这一教育思想应用到人员培训和户外学校 (Gordonstoun School) 上, 目前, Outward Bound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 (David A. Kolb) 阐述体验学习应该包括学习者的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 它涉及到学习者的情感、知觉、思维和行为。其中1989 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表一个面向全体美国人的计划, 强调亲身体验学习的重要性, 其中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有布鲁纳发现教学 (Jerome S.Bruner) 、罗杰斯 (Carl Ranson Rogers) 的非指导性教学、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 (Suchman) , 马夏拉斯与考克斯 (Masha, and Cox) 的社会探究模式。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 (John Dewey) 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为依据进行教学创新, 提出“在做中学”。杜威从社会角度观察教育, 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在于教育;社会的组成是因为人们互通的意识、情感、目的和信念, 经由人们的交际和联系实现;而教育是实现有效交际和联系重要渠道。无论是何种教育, 都是在进行经验的改造;由于经验改造和生活紧密相联,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而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他反对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活动为中心, 经验为中心。
从体验式教学发展历史来看, 它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厚, 国外研究成果较多。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体验式教学起步较晚。体验式教学在我国受到重视并得到规模性发展始于20 世纪90年代中期。1999 年, 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其重点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式教学, 重点强调“在体验中学习”的教育思想;2001 年,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 各学科进行教学目标和体验目标的描述。另外, 从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发表文献数量上, 可以得出体验式教学逐步受到重视。在心理健康康教育领域, 更多的是把心理工作坊作为一种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培训手段, 或是进行团体辅导的实证性研究, 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综述和问题提出方面。
2 个人成长工作坊的开展缘由
工作坊 (workshop) 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哈普林 (Lawence Harplin) 将“工作坊”的概念应用到不同人群的相互交流中, 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工作坊当中有不同的角色分类, 一般有三种: (1) 参与者如学生, 一般10~20 名左右, 他们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群体, 在本课题研究中, 参与者均是在校大一学生, 他们问题相近, 心理需求相差不大, 为同质群体。 (2) 专业者如指导教师, 一般是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指导老师, 对参与主题工作坊的学生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每次主题由一名老师主导, 其他两名老师辅助。 (3) 促成者指一般的工作协助人员或观察者, 促成者既可以具有专业的心理学背景, 也可以是其他人员, 没有严格要求, 但其作用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及时地协助学生探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工作坊以10~20 名左右的成员在某领域专业领导者的引领之下, 通过活动、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活动形式。由于其趣味性强、人群的易接受性、效果显著性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短期的心理培训中, 成为一种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个人成长工作坊是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形式, 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 围绕该主题设计、组织活动, 让参加人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促进他们的思考, 获得个人成长。
目前, 关于本课教改的呼声很高。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 年颁发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文件明确地将本课定位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据所查资料显示, 目前有少数学校用个人成长工作坊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个别学校开设了类似的选修课, 而将其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形式, 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体现“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这一特色, 本研究尝试将在心理培训中常采用的个人成长工作坊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在设定主题的情况下, 借鉴心理剧扮演、心理扩展训练等形式开设本课。在实际教学中, 本课题计划用个人成长工作坊形式开设两期选修课作为试点, 并将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与个人成长工作坊式的教学效果做对比研究;除此之外, 试图探索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 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 为将来全面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 个人成长工作坊实际应用
在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 成长工作坊开设两期“个人成长”选修课作为试点, 每期四个主题, 每个主题两次课, 时常八周。为了便于整体活动、分组活动和分组对抗活动的开展, 设定每期32 人;选修同学为2 年级的本科生, 根据学校男女生比例设定为1: 4, 他们在一年级都上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情况、自身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以及文献查阅等几方面来源发现, 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方面存在问题比较突出, 心理需求比较强烈;因此我们设计四个主题:人际交往, 心灵成长, 放松减压和情绪管理。这四个主题根据授课循序渐进的情况进行排课:首先是随机分成四个小组, 让学生相互认识、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基础上, 进行自我探索;由于放松也可以作为管理情绪的一种手段, 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情绪管理之后;情绪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认知, 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体验, 之前的活动能够很好地为这一课程做铺垫, 根据这点把它放在最后讲述。
个人成长工作坊以学生体验为主旨, 通过借鉴团体活动、心理剧、角色扮演、放松训练等活动形式, 进行主题设计、组织活动。每次课正式开始之前会有一个5~10 分钟的热身活动, 比如放松减压课堂用到的“为你按摩”——其中一个学生背对另一名学生, 后面的学生为前面的学生按顺序从头部到肩部一直到双臂, 开始用指尖为对方按摩;这一热身活动既可以让大家打破僵局、活跃气氛, 又能体验到放松的感觉。主题活动是围绕每一次的主题进行设计的活动, 比如情绪管理课当中使用到的心理剧扮演。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设定好剧本, 比如课上用到《镜子》——李明一心想当学生干部, 却一直未能如愿, 为此, 心情越来越坏, 时逢学生会干部改选, 每每与同学交谈, 他总是指责批评某某同学想当“官”, 令其他同学十分反感;最终, 在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开始反思, 最终走出情绪的魔窟。
每一次课程都会涉及到体验、分享、交流和整合环节, 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 能通过活动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 期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有所收获, 并把这种行为改变应用到生活当中。
4 存在的难点、问题与建议
本课题试图遵循体验式教学的理念:结合人才成长规律, 注重“做-学”结合的思想, 利用个人成长工作坊式的体验教学, 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启发学生把课堂所学迁移到日常生活当中。个人成长工作坊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 在开展的过程对学校师资、学生的考核以及规模性的推广都存在一定的要求:
通过总结两学期的开课实践, 发现个人成长工作坊作为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的尝试。它充分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境为中介, 以经验为起点, 以活动为核心, 以过程为中心, 以合作为主线”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原则。通过学生反馈发现, 学生在工作坊当中不仅增强了自信, 体验了快乐, 还满足了需要, 塑造了行为, 获得了成长。个人成长工作坊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 只有学校全员学生参与其中, 才能使个人成长工作坊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金华, 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6) :143-145.
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探析 篇8
【摘要】高中教育 教学管理 工作分析
藏区中学普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管理采用的是硬性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规章制度有力的控制教师与学生。对硬性管理不能简单的把它概括为好或者坏,但这种管理模式对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来说,过多的管理和限制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硬性管理模式下,教学质量的评价仅以学生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新时期推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注重师生的发展与需求,注重综合评价,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目标相符合。
1、高中教学管理开放性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高中教学致力于追求升学率,久而久之形成了较为封闭的系统,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处在封闭环境下的学校,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新时期对高中教学管理改革的要求不相符。
2、高中教学管理民主性不足
传统高中教学管理比较注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被管理者,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师有着明确的层级。这种结构下,从纵向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上下级的领导关系;从横向看教师之间各自担当自己的责任,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塑造,也不利于解决共有的问题。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对严格的纪律有着天生的叛逆精神,在这种体制下,他们的兴趣、目标常常被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致使学生的行为影响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很难实现教学管理的目的。
二、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教学管理质量
1、要时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端正态度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教学,而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普通高中始终把道德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出发点,本着良好教学的原则努力实现教育管理体系的三化(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这样既为国家培养了优秀人才又可以普遍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学工作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乃至唯一的途径,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应当给与重视,其他工作应该积极配合并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务处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规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教务处相当于学校的一个指挥中心,它负责着学校各项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作为学校的一个核心部门,对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务处不但要负责组织监督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运行,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为学校教育体系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2、更新管理观念,建立体制推动学校的发展的多样化
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中的教学课程应该积极推进改革,以便更好更快的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正赶上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高中课程的教学工作基本能决定一个学生未来个人性格的基本走向,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丰富有意义的活动或课程例如研究性课题、社会实践、义务劳动服务等等,为学生个性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指导学生身心学习的全面发展。
高中可以针对有个别方面特长的学生开展一个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体制,这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优势进行专项培养,全面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发掘和培养不同方面的人才,或者增加一些职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校养成具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这就使学校逐渐发展成为职业型教育机构。
3、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只要是机构就有管理体制,就必须按照程序和等级制度进行管理分配。”这是马克斯?韦伯在预测到行政在相关部门的扩张时说过的。那么教育工作者或者说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呢?一方面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说服和约束他人,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具备管理他人的能力,这可以在以后长期的管理职位上表现出来;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掌握有管理主体的权利,权利是一个管理者的外在武装,他们制约管理和控制别人,但权利必须和责任配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约束,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上面提到的培养专业的教育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个是上岗之前就接受培训;另一个是在职期间边任职边培训。
4、老师、学生和管理者三者应该相互统一协调发展
我们可以认为老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教育管理者是监督人员,他们三个相互依存,相互监督。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这个位置决定着整个教育系统的兴亡,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严加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而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一切的教育活动和实践都是为学生而展开,他们的受教育的真实情况也决定着各项方案和计划的执行。教学管理者把学生和老师联系起来,他们在教育体系中一直在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也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而学校的各种约束学生行为和规定教师职责的规章制度都是由管理者来制定的。这三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教育体系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提前认清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真正了解他们工作性质的本质,这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基本任务。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严格明确他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活动,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教育的平稳而高效的发展下去。最后,我们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三者多進行一些合作,这样更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合作性和凝聚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金碧.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J].教学与管理,2004(11):17-19.
[2] 罗洁.高中新课改正向我们走来――对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改面临问题的分析[J].北京教育,2007(6):4-5.
【高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个人总结11-10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述职总结06-04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08-29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个人总结12-03
高中数学教学的个人反思06-10
教师个人高中工作计划07-19
个人高中语文工作计划08-30
高中个人学习行动计划07-18
高中教师工作个人总结10-07
高中学校个人工作总结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