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精选3篇)
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篇1
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007年——2010年)
第一章
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五凤镇小凤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属浅丘村,平均海拔400米,辖1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93平方公里,常年气温16.7度。东与简阳市宏缘乡交界,南与五凤溪社区、金凤村接壤,西与金凤村相连,北与小凤村、罗坝社区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1公里。2004年12月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鸣阳、金牛村合并而成。
(二)人口状况
全村共17个组,1347户3465人,其中男性1802人、女性166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840人,其中男劳动力957人、女劳动力957人。残疾人86人,五保户18人,低保户47户。经商个体户61人,从事汽车运输48人,种植业大户5户,养殖业大户2户,营销大户2户。
(三)务工和就业情况
常年外出务工739人,其中男性348人,女性391人,省内务工165人,省外务工295人,县镇内务工279人,男性主要从事建筑业,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
(四)农民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状况
农民居住方面:目前仍有125户323人还居住在土坯房内,主要集中在4组和8组。生活用水方面:目前受干旱影响,饮水困难户数110户318人,牲畜数607头。交通方面:县级公路2.3公里,村级公路9公里,社级公路13公里,硬化路面13900平方米。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小凤村共有堰塘3口,常年蓄水1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530亩。1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7个,沟渠25公里,水井450口,沼气池102个。
(五)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有土地资源7395亩,其中农业用地2546亩(田424亩,土1849亩),林地面积1151亩,主要林种为椪柑、脐橙及苗木;水域面积2219亩,滩涂等1479亩,采掘业2006年利税额为81万元。基本农田数量1040亩,人均耕地面积0.66亩。粮食作物4066亩,产量1140吨,经济作物737亩,产量136吨。2006年生猪出栏7102头,小家畜29463只,人均占有粮食329公斤,人均纯收入4175元。
(六)社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全村有电视农户1280户,电话543户,卫生站点2个,村小学1所学生68人,幼儿园 1所23人,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占地9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2006年 2352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
(七)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党支部和团支部基本情况。共有党员76名,其中男性党员
62人,女性党员1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9 人,初中文化30人,初中以下文化37人;35岁以下5人,35至45岁10人,45至59岁26人,60岁以上35人;外出务工24 人。党支部委员会由3
人组成,刘维兵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员252人。
村委会基本情况。村委会由3人组成,肖桂木同志任村委会主任。分别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应急分队、计生协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和监督小组。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位一体”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定位:重点打造椪柑、野山椒、速生杨产业,建野山椒深加工厂一个,形成“一村一品”;建服装加工厂两个;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目标:到2010年,土地规模经营达到60%以上,农民集中居住达到90%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三章
产业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按照县委农业“五化”工作要求,着力打造椪柑、野山椒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以组建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建立新的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实行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公司运作,以此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产业规划项目
1、种植业。在沿淮罗路两侧发展椪柑1000亩,并在各组发展野山椒1000亩。
2、养殖业。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发展养殖业,抓好生猪及小家禽的养殖,2010年生猪出栏达到2600头,小家禽达到2.5万只。
3、林业。动员广大苗木积极种植各种经济苗木;增加花卉的培植;在沱江河鸣阳河段新种植1000亩的速生杨, 集中发展规模生态林和经济林。建好小凤村生态观光走廊。
4、服装业。抓好小凤村缝纫技能培训站的培训工作,为鸿翔制衣厂输送更多优秀的熟练技术工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就地就业。
5、野山椒加工业。新建年生产野山椒1000吨的加工厂一个;做好野山椒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工作,继续扩大野山椒种植面积,为野山椒加工厂提供量多质高的原材料。
(三)产业运行管理规划
1、形式。组建小凤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由公司集中规模经营,实行公司化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工作任务。由公司集中开发椪柑、野山椒、经济苗木产业,由公司为服装厂、野山椒加工厂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场地、原料及人才资源,支持、鼓励农户向二、三产业转移。
3、集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原则。集体经济壮大后,一是继续扩大开发、建设规模。二是发展社会事业。三是保证农民在公司务工中获取稳定的收入。四是在条件成熟后达到农民以股份换社保目标。五是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分红收入。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道路建设
为使村组、集中聚居点、企业等的连接更畅通、密切,2007年将新增2条硬化路面6千米,泥结碎石路9条共计5556.77米以改善目前村道道路状况。
(二)巩固水利设施建设
2008年前将完成微水池300口,新建农渠21条,改造提灌站5个,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处;通过以上工程可基本解决全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三)配强电力设施设备
2007年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新增电力线路4.2千米,实现“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目标。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环境建设 1、2008年底,完成300户农户“一池三改”工程;为14组的农户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安装自来水管网。
2、加大对市县争取力度,认真落实土坯房改造政策,2007年完成50户、2008年完成75户,2年内将125户土坯房改造成砖瓦房或楼房。
3、加强院落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统一处理,对公路沿线农户的垃圾实行集中清运。
(二)“中心村”和聚居点建设
1、建设原则。按照遵重农民自愿的原则,动员、鼓励、支持农民到“中心村”聚居点建房,集中居住。建房形式为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
2、工作要求。未来五年中,凡本村农民不得再在原地原址改建或新建农房,必须到规划的“中心村”或聚居点进行统一建房。
3、“中心村”规划地点在12组,建设期限为3年,规划规模为集中农户167户,分二期完成,其中第一期完成87户(2008年8月以前)、第二期完成80户(2009年8月以前)。聚居点两个,一个规划在4组, 建设期限为4年,规划规模为集中农户57户,在2010年8月以前完成。另一个聚居点规划在6组,建设期限为4年,规划规模为集中农户88户,在2010年8月以前全部完成。
4、在“中心村”及聚居点建设中做好供水、环境、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六章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完善集培训、教育、党员活动为一体的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多功能村级标准活动室,设置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室、文化服务站、农村便民书店、村广播室,以此为载体,加强党员、群众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和农村实用技术及农民就业的培训,培养一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队伍。
2、建立村级标准化卫生站建设,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计生服务体系,建立计生服务室,抓好“三查一治”,保持低生育水平,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3、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等群众的救助能力和水平,落实农村土坯房改造,扩大土坯房改造面。
4、切实搞好劳务培训,实现充分就业。认真做好本村劳动力调查、核实与登记工作。重点抓好以制衣为主的技能培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村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和充分就业目标。
第七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一)党组织建设规划
1、继续开展村级党组织“五个好”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配强配足村级班子,认真开展好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对个别年龄大、能力差的村干部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参谋助村作用。
3、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十六字”方针,力争每年发展一至二名新党员。
4、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抓好党员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与培训,重点加强流动党员、在外务工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以此为载体,发挥阵地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新型党员和农民队伍。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全面实行党务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继续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
(三)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经常组织文化支农助教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特别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通过努力,形成生存环境怡人、生活条件优越,文化生活丰富,家庭和睦,勤俭自强、诚信守法,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文明程度较高的新农村、新风尚,塑造农村新风貌。
附
1、小凤村村2007年至2010年新村扶贫发展规划表
附
2、小凤村产业和项目建设资金概算表
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篇2
1 高起点规划全域
聘请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系统编制《生态中心村建设规划》、《土地治理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其中生态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将白寨构筑成为“一心、一轴、一带、多区”的布局结构。“一心”:规划在用地的西南部形成一个集行政、商贸、医疗、娱乐为一体的城镇公共服务中心。“一轴”:指由沿河商业构成的商业景观轴。“一带”:指沿东风渠绿化形成的滨河特色风貌带。“多区”:以居住为主的新建现代居住示范区、旧村改造后的传统风貌居住区和特色风貌居住区。计划用5年时间, 将白寨村与周边的北油村、高庄村等13个村合并, 中心村面积2160亩、人口1.5万人, 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超市、邮政、银行、公园等服务设施。建成后, 现有13个共占地5000亩分散居住的行政村农民将集中到2160亩的功能齐全新社区, 通过土地复垦开发整理, 可净增耕地2840亩。
2 高层次谋划产业
立足于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中道公司在白寨中心村配套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发挥现代农业对农户致富的带动作用。一是中法现代环保生态养猪厂, 企业引进法国种猪繁殖、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以及沼气发电一体化技术, 年可出栏20万头生猪。项目总投资6.8亿元, 年销售收入8.6亿元, 利润1.8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900个, 并可为1500户家庭提供沼气, 被列入邯郸市“一号富民工程”、“农业产业化系统工程示范项目”。二是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 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努力使基地内粮食产量亩增产200公斤、增收300元。三是建立蛋鸡繁育基地。建立企业引导发展小型农户蛋鸡养殖的模式, 实现饲养户饲养小型蛋鸡每只每年增收1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四是绿色蔬菜种植。公司租用农民土地统一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 发展500亩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同时积极谋划拓展产业链条, 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力, 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提高农民收入。
3 高标准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规模建设的优势, 集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各路资金,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2008年12月, 富民新农村建设公司在白寨村开工建设起步区新民居项目:项目占地204亩, 总投资6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3亿元、住宅3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司自筹、农民认购、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等, 公司先期投资8000万元用于启动区新民居建设、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建设, 县财政拿出340万元硬化了三纵三横共六条街道, 高标准建设了东风渠进桥村。白寨村新民居项目列入河北省新村新民居“十百千”工程示范村, 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实施试点村”。截至目前, 近120套燕赵新民居主体全部竣工, 6栋多层单元楼180户正在有序施工。
4 培育新型农民
公司从村情实际出发, 为农户精心定制了“三个一”文化套餐 (一张卡、一份报、一个中心) 。一张卡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 由公司出资为全村群众垫付新农合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一份报就是公司为每户订阅一份报纸, 每三户为一个小组, 分别订阅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邯郸晚报, 并明确专人为组长负责组织交流学习。一个中心就是建设高标准的村民中心和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占地32亩, 总投资160万元。村民中心新建楼房两层、房屋40间, 集办公、农民素质培训、娱乐、休闲于一体, 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通过帮扶共建和定制套餐, 把民营企业先进文化、经营理念、技术项目向农村流动, 变过去的单纯帮扶送钱、送物“输血”为激活农村主体细胞、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变过去单纯送技术、送项目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从而实现民营资本、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5 创新管理体制
在实施白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曲周县富民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 租用农户土地或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使白寨村和周边共13个村的土地成方连片, 集中建设良种培训基地。公司以中法生态养猪项目为引领, 发展饲料、肉制品、防疫、运输等相关产业, 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并为他们承担市场风险, 保证农民能够稳定、持续地增收。这样一来, 曲周富民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主体, 通过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和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 实现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创业水平。
6 建好新班子
富民新农村建设公司法人王孟堂曾担任白寨村委员会主任, 有较好的群众工作基础。曲周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创新管理制, 把公司和村的带头人合二为一, 县委组织部委托乡党委任命王孟堂为兼任白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样做坚定了富民新农村建设公司的决心, 也为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公司与村支部共同谋划建设规划, 重大事项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 充分听取村民意愿和建议。现在, 全村群众逐步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形成村企共建的浓厚氛围, 为今后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摘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邯郸市曲周县白寨村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一企带一村, 联建新农村”的创新模式。主要特点:一是改造传统农村为公司化经营的新农村, 实现农村公司化;二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这一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人才缺乏关键问题, 加速市场中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社会公共服务要素向农村流动, 有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从体制上打破城乡界限,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对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3
一、基本情况
全村现有88户、313人。全村有五保户11户,残疾人1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全村共4个组,每家至少一部电话或手机,全村88户,有70户有电视,全村通了自来水,和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
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四、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一)产业建设
1、粮食生产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2、核桃建园300亩,总投资3.6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与群众自筹,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
3、种植板南根500亩,总投资1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
4、预计今年建设基本农田80亩,并且按要求改造基本农田,平整土地。
五、产业规划的调整
1、对农田进行“生态井田制”结构调整;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对村民进行建筑、果园、有机农业、环保、民俗等人才的培训。
六、公共服务
1、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订立村规民约
2、新村建立综合村民活动中心
3、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机制和村卫生院
4、建立娱乐休闲广场
七、绿化与土地恢复相结合:
1、推动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建立观光综合农业。
2、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三年的改良,逐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逐步推广以景观为主体的“生态井田制”,以果园和植被同步恢复的耕种方法,间接的稳定地下水的下沉、改变现有的耕种和人居环境。
4、全力改善基本农田硬件(主要指针对耕地的整体调整)
【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五凤镇金堂五凤古镇的游玩日记09-15
鸣凤镇初级中学办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06-15
双凤镇爱国村小学开展群防群治情况06-03
鸣凤镇二○一一年度安全工作总结工作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