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第一课时

2024-10-01

1草原第一课时(共12篇)

1草原第一课时 篇1

1、草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3、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三、教学难点

学习老舍表达感情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

板块

一、激发兴趣、质疑问难

1、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你想唱就跟着一起唱,想欣赏就静静的欣赏。欣赏歌曲齐读课题。

2、孩子们,学贵质疑,你们猜猜,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哪、景物、情感)

3、介绍作者和参观内蒙(注意多音字)古草原的大致位置,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辽阔的草原景色如此迷人,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踏着伟大的人民艺术的老舍的足迹,一同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

4、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孩子们我们一般出去旅行,旅行团要什么?今天这个旅行团不要钱。这个旅行团的通行证是——生字。请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学习生字的办法,选两个生字说记住生字的方法,并听写。板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舍先生和别的导游不一样,一般的导游都是拿着话筒,给我们介绍要去参观、访问的地方,告诉我们这个地方风景和民风民俗,可是老舍先生却是给每位游客一本书说: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访问地的景物和民风名俗。孩子们,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带我们参观访问的地方风景有什么特点,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是什么样的?(出示: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书风景美,人情美。板书美、风景、人情)板块

三、品味语言,汇报交流

1、孩子们,按照老舍先生的安排,我们要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请大家资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达出草原美的关键句。(出示:勾画关键句)学生交流自己找出的关键句。(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说说老舍都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物,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景物。)

2、出示老师找的关键句,请大家自由读读我找到的关键句。

3、这段话语言给你的感觉时什么?(美!)语言优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这段语言太美了,我就选了几句做成了“美的语言卡”。孩子们要是让你从第一自然段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中,选一句做成的“美的语言卡”你会选那一句,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一句?(出示:美的语言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勾勒,渲染、翠色欲流、一碧千里、流入云际等词语。让孩子们交流草原有哪些景物,体会感情,学习老舍是借景抒情和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法。此时可以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鼓励指导语言,朗读要口中读出感觉,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

板块

四、课堂小练笔

1、老舍先生用美的语言描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自己惊叹、兴奋、陶醉、热爱大草原的感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还能坐在车里吗?我们现在就从这里下来了,呼吸草原上新鲜的空气,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拿起笔来,像老舍先生那样,写写自己看到的草原风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来表自己表达此刻自己美好的心情和感受。(课件出示:我来表达美)

2、数分钟之后,大家分享、欣赏、交流表达美的语言,学习他人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他人抒发的感情。板块

五、小节拓展、激发兴趣

1、草原在你们的笔下比老舍先生笔下更美,更吸引人。能体会到草原如此迷人的景色,深深的吸引我们,我们都不想走了。可是老舍先生不仅看到了草原的美景,被美景吸引,还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善良友好。如果说,草原的风景是草原的外在美,那么草原上蒙古族人民的善良、质朴,热情好客就是草原内在美。内外兼美乃是美的极致,正是这种景美、情更美极致之美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老舍先生在文末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课件出示这一诗句)

2、孩子们,看看咱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孩子们祖国西部有许多景色,远比我们今天欣赏的草原更美!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西部都包括哪些省市吗?祖国的西部都有那些民族?这些民族都有着什么样的民族服装和风俗?这些民族有哪些有特色的美食?那我们该怎么知道这些资料呢?我们放学回到家里,请你打开电脑,百度搜索——祖国的西部,你就能欣赏到祖国西部更多的迷人风光,了解更多的民族、民俗、民风。孩子们,我们下节课了再一起交流西部的民族民风,要是你等不到下一节,欢迎你加入班级群和同龄朋友一起随时交流!

1草原第一课时 篇2

由于今年内蒙古草原的鼠害重于往年, 有些地方已形成老鼠和牛羊争牧草的局面, 饿急了的老鼠甚至咬活羊。据阿巴嘎旗草原的一位牧民反映, 他家就有10多只羊因受到老鼠的袭击而受伤。

其实, 不仅是内蒙古, 甘肃的甘南草原也遭受了10年不遇的鼠害。据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介绍, 入夏以来, 甘南藏族自治州鼠害严重区面积逼近2000万亩, 超过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50%, 鼠害已成为甘南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

别看小老鼠只有两三寸长, 其繁殖能力十分惊人, 人称“一公加一母, 三年二百五。”据专业人员监测, 每只雌鼠每年平均繁育44.5只幼鼠加入种群, 一对成年鼠可以产生1.5万只后代内蒙古鼠害最严重的草地每公顷有多只老鼠全区发生鼠害的9800多万亩草地该有多少老鼠?要繁育多少后代?它们又要吃掉多少牧草?这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据统计, 鼠害区的平均牧草损失达30%以上, 严重危害区牧草损失更高达60%以上。

小老鼠不仅与牛羊争草, 还是沙化草原的“元凶”。以爪沙鼠为例, 它的一个洞系就可挖出成吨的沙土。在甘南草原, 由于鼠害的破坏, 已形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或岛状裸地, 草原秃斑化严重。因暴露的土壤呈黑色, 被称为“黑土滩”。经初步统计, 甘南藏族自治州已有130万亩草地变成“黑土滩”, 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牧草达4.8亿公斤, 相当于23万个羊单位—年的食草量或160万亩天然草原的生产量。

目前, 一场扑灭鼠害的草原保卫战正在打响。但由于缺少资金以及人力物力和技术的限制, 灭鼠行动主要集中在鼠害严重的地区, 在内蒙古草原仅占发生鼠害面积的近20%, 其余80%草原的鼠害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实际上, 这几年草原鼠害的发生已成为一个常态, 年年灭, 年年生, 鼠患非但没有消除, 还有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

对于鼠害的根源, 业界已有共识, 主要是由于草原的退化, 而草原的退化又是由于过度放牧。说到底, 是人类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草原的生态, 酿成了鼠害, 成为“始作俑者”。因此, 要从根本上消除鼠害, 必须抑制过度放牧的行为, 变过度放牧为适度放牧。对一些破坏严重的呈现荒漠化趋势的草原, 则要封闭禁牧。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5-0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难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首蒙古民歌,学生静静地聆听)

师深情叙述: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领略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这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走进草原,情感体验

1.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师:请再次朗读课文,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感悟以下句子:

①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衣袖飞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在理解感悟这个句子时,教师重点抓住“飞”和“一条彩虹”这两个字词来深入挖掘:“飞”字不但速度很快,更让人体会到蒙古族同胞迎客的心情非常急切;“一条彩虹”象征着一座连接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的友谊之桥。

师小结:是呀,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句子呢?(急切、热情的)

②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段话时,要重点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这句话,让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反复读这句话,使学生从两个“再”字中感受草原人的热情。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思考,蒙古族人民握着客人的手时说些什么?客人们又说了什么?

(三)不舍草原,情感升华

1.师:看到草原人们这么热情,客人们也忍不住一同欢跳,最后都舍不得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件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是人们仍然在草地上依依不舍地道别)

师: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2.多层次引读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句子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升华情感,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师:当好客的主人向我们敬一杯又一杯的热酒,我们怎能不回敬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当热情的蒙古族人们唱起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我们怎能不跟着唱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当太阳已偏西,人们依然唱着,跳着,谁又肯离去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拓展延伸,感悟情谊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4

我设计本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鉴于学生没有到过草原的经历,即便是从电视上领略过草原风光的学生也很少,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读,理清线索;再读,借助幻灯图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后,在品味课文重点词句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

多幅草原风光幻灯片的播放,把学生带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草原的无边和美丽。文字幻灯片和风光幻灯片的配合使用,使学生的品味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理解和品味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学生都喜欢上了这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流畅地背诵下来。

第1课时《草原散章》 篇5

课前预习:

1.查找作者楚楚的简介、作品。2.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感受作者对大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评价任务:

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最好能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教学过程:

1: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草的特点描写的?

明确:第一,作者抓住了草原上草的绿色,这种绿是城市人很少看到的自然的绿色,真正的绿色。不同于城市园林、内地农村污染过的、灌溉过的、移植过的、人工很强的绿色。第二,作者抓住了草原上绿没有拘束、没有限制这一与人心理相同的特点用带有散文诗意的词语来描绘草原上的绿,如“灵醒”“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生命”“跃跃欲试”等都是用来写人的词语,在这里作者赋予了草人的灵性,二者在作者的描绘下水乳交融。

教师讲解:楚楚写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是,她是带着想象的去看草的,自然而然流露出心灵深处无拘无束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情看草原的天空自然就不一样。写草原的宽广,无边无际说成是草和天空赛跑,带着孩子气的描绘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楚楚的特点率性自然。(天空会走开是黑夜)

2:详读课文第2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云矮?

明确:因为旷野显得天低,云也因此上变得矮了。这是讨巧的写法,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化为散文。

教师讲解:化用诗句是散文家常用的手法。下文的把雾形容成猫:“象收了爪子、蹲在膝前的撒娇的猫”化用了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的《雾》:“雾来了,踮着猫的细步。他弓起腰蹲着,静静的俯视 海港和城市,又再往前走。”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描绘了云?

明确:

1、从心理效果方面。说是看云看得让人要“痴”过去。这个“痴”字,和前面的看草有相近之处,很着迷,很任性。

2、抓云的特点,把自己想象成云:洁白、柔软、温情。

3、云的动态:“半推半就,半掩半露”用了拟人的手法,少了点孩子气,多了点温柔而多情的淑女气。

4、楚楚没花太多的篇幅去直接描写云。而是带着幻想。“有一群肥羊,温驯的从中间小跑过去,好像急着去与天界的神羊会合;有一群瘦马,愣头愣脑的从中间踱过去。马太重云太虚,难免“马失前蹄”,铸成一个个美丽的错误”(化用郑愁予的《错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爱情的等待,很是淑女气。楚楚笔下的云就象她向往的爱情一样,飘飘渺渺,充满了错觉,变化无常,即使沾着地面,也不化为尘泥。

4:作者带着淑女气的感觉一直延伸到下面花的描绘上,思考作者写花抓住了花的那些特点?

明确:多;无名;不论形状;没有香味;耐严寒;好养活;繁盛。草原上的花很美,美的自足,美的自信,美的有些自恋,连“香气”都觉得俗气。草原上的花生在荒野,没人欣赏时也很满足,无须装饰,总是与纯洁、善良、真诚、欢乐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

5:从这部分关于虹的描绘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楚楚怎样的特点?

明确:全是女性关注的,从外表的装饰(七彩发夹、柳叶眉)到内心(比爱情短)的期盼,淑女气质更加集中了。虽然这一切都没有脱离草原的现实环境,但是仍然以“神的一滴”,把这淑女心态诗化童话化。

6:如何理解‘小水死去了,如秋蝉走后留下一枚惨白的蝉蜕。’?

明确:小水干涸以后,将是土地的盐碱化,那是很严重很可怕的生态悲剧,蝉蜕即使惨白,也不能表现生态的丑陋和草原的命运威胁。再作者看来悲剧应该淡化才够艺术,她将悲剧淡化为哀愁,把哀愁淡化为回忆,而回忆还不能是痛苦的,而是优美的。“草原上的水,最终将变成一段回忆,让爱它的人只能隔着记忆的木窗,拓一副“小池烟雨”。唯美到了极端,显得这个淑女真有点不识人间烟火,他的诗意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7:文章的最后写到了蒙古长歌,作者写长歌是为了表现什么?

明确:草原上的牧人用歌声来抒发对草原的热爱,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8:结合前面学过的〈〈静默草原〉〉谈谈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不同?

明确:《草原散章》以柔美为主,柔中含壮;描写细腻,修辞手法多样,抒情意味重;外乡人看草原,写出了别于各地的草原奇美,别人少谈的柔美。《静默草原》以壮美为主,壮中有柔;叙述 议论凝练,富有哲理韵味;草原人看草,表达了新异独特的感受。

9:作者采取分节描述的结构形式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茫茫草原上,牛羊成群,繁华似锦,物种丰富,可以描写的内容许许多多。作者选取草原极具代表性的又为人所熟悉的六种景物,采取小标题,用分节的形式加以描绘,既集中笔墨描述了美丽的个景,又从整体上让他们群芳争艳,交相辉映,结构严谨而不拖沓,避免了繁冗杂乱之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课文主旨:

作者通过采取分节、空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草原上的动人景象:胖草、矮云、薄虹、笑花、小水就像把一副副优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很好的揭示了草原的 广阔、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的志趣和理想。

四、写作特色

1结构安排新颖巧妙

2选取人们熟悉的事物描写,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作业 完成《助学》。2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语文课文草原课文第一课时说课稿 篇6

大家好!

“艺术”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门较为综合性的课程,它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表达形式为一体,集中地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有机地熏陶和训练,在课程改革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地位。

一、说教材

《来自草原的故事》是教科版小学艺术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民族乐器的传说》中的一个课题。

二、说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把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确定的总的教学思路、教学定位的反映和教学效果的体现,包括对结果的预测和对教学环节的识制,以及在达成过程中的体现。

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第二,通过欣赏歌曲、乐曲及其他一些活动,使学生对马头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马头琴艺术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艺术精华。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2、让学生搜集图文资料、欣赏歌曲乐曲、听辨乐器音色,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了解蒙古族和马头琴。

3、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故事、律动、音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4、制作教学课件,课件包括音乐、图片、歌曲、风光短片等内容,有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小学艺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识马头琴

1、播放蒙古大草原的风光短片,了解蒙古族

2、观察马头琴的图片,了解结构特点

3、听音乐故事《马头琴的传说》

4、听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二胡演奏的乐曲

(二)、学唱歌曲,感受音乐

1、区辨马头琴图片

2、学唱民歌《嘎达梅林》

(三)、欣赏舞蹈、模仿表演

1、认识游牧民族的蒙古包

2、学蒙古族舞蹈

(四)、师生互动、载歌载舞

师生共同跳起蒙古舞,在马头琴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教学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表现。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迈向成功的欢乐,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

第一课时学法用法1 篇7

第一课时学法用法1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学生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帮助学生复习所学本章节知识

三、基础测验:

1.中学生小飞沉迷于网络,并通过网络结识了许多网友。在一次与网友见面时,遭到了敲诈勒索。面对不法侵害,小飞应该()

A.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B.与侵犯者硬拼到底C.避免损失,忍气吞声D.以牙还牙,打击报复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此规定属于对求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司法保护D.学校保护

某市工商部门日前查处一家制售染色馒头的作坊。据悉,该作坊在20多天内就卖出近20万个染色馒头,其中1.1万个卖给附近的一所高校。回答3—4题 3.上述案例中生产者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

①安全权②自主选择权③获得教育权④知情权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针对上述现象,国家应该()

①加大市场的监管②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③健全市场法律法规④自觉承担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父母进城务工后,少数农村家庭“留守学生”因脱离父母的管教,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恶习。对这种现象看法不正确的有()

A.“留守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B.家长应自觉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

C.学校应承担“留守学生”的一切责任D.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保护与关爱

6.2010年5月21日,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因涉黑案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体现出法律()

①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2011年5月28日,我市某中学初一级开展“思灾难学应对之道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疏散演练。这警示我们()

①青少年学生要提高防范和自救意识②这活动能杜绝一切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③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④学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有些同学知道上课时间手机上网对学习影响很大,但总是不由自主。你的做法是()

①以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②坚决不带手机到课堂,避开诱因③培养学习兴趣,联想长时间上网的危害④请老师同学帮忙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某学生小林晚上独自在家,突然,一窃贼翻窗人屋,小林愣了一下,大喊:“爸爸,你回来了。”窃贼闻

声转身而逃。这说明()

A.遭遇突发侵害,要靠智慧保护自己B.青少年没有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C.家长有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D.不法窃贼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

10.小红在QQ上新结识了一个网友“大哥”,“大哥”多次要求小红将她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告诉他。小红的正确做法是()

①加强自我防范,学会自我保护②明辨是非,谨慎交友

③远离网络,躲避干扰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我保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面对瘦肉精、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等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你赞同()A.自认倒霉,减少消费B.砸掉黑心厂家、商家和摊点 C.不干不净,吃了没病D.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假如某人要反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问题,可以采取的正确方式有()①乡人大代表反映②张贴大字报③通过媒体反映④聚众闹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四、作业(拓展题):

1、2010年我市共建成102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此后,我市18000多名留守儿童就有了一个好去处。“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易形成孤僻、厌学、叛逆等心理障碍。学校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共同的责任”演讲活动。如果你是演讲者,你的演讲词可能使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2、材料一: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食品安全法》的第一条规定: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第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材料三: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被告人田文华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法院被告单位做出一审判决。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三鹿集团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罚金4937万多元。⑴《食品安全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为依据?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篇8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毛泽东主席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 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返

时间

浪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篇9

贾家店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 闯 教学目标:

1、认识“玩、步、丫”等12个生字,会写“下、不”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视频大海,学生欣赏大海的风光)同学们,大海美吗?沙滩美吗?浪花美吗?想到海边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看美丽的大海、美丽的沙滩、美丽的浪花。(板书课题:浪花)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标出自然段。

(三)识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带拼音试读。

2、齐读,去拼音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3、交流识字方法。4、变换字的顺序,再读。5、同桌互相考一考。6、用喜欢的字组词,说句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读文,学生回答,师板书:走、挠、笑、跑、捧、淘气的娃娃。)

3、谁想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4、配乐朗读。(课件播放音乐)

(五)写字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2、提醒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描字,写字。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优秀作品。

(六)实践活动

在课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再读给同学听。

(七)、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6.浪花 走 挠 笑 跑 捧

1散步导学案第一课时 篇10

七年级语文

主备:刘欢

审核:

使用者:

时间:

课题:《散步》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的情感。知识超市:

【莫怀戚】 莫怀戚,1951年出生于重庆市,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名作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查一查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信服()嫩芽()分qí()取juã()拆散()...wěi qū()()水波línlín()()一霎时().

2、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默读课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的家庭

()的我()的母亲

()的妻子

()的儿子

3、说一说

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合作学习

1、对子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共享成果。

四、展示交流(视学情自定展示内容)

五、检测反馈

课文中的生字你都掌握了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莫怀戚()áo()过了 水波粼粼()...nân()芽 分qí()一shà()时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篇11

课文具体介绍了新近出现的几种特殊玻璃的样子、特点作用。全文共有六个自然

段。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认真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做些点拨即可,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繁烦的分析。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感情,学生对玻璃比较熟悉,对新型玻璃不甚了解,易于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儿童科普文的阅读课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兴趣。

3、学会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概括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设想】

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新型玻璃。好,一起来念一念课题,新型预备起。

看了这个课题大家来推测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板书(种类,特点作用),同学们推测到这些,可能还有更多()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否写到了大家推测的内容:

在读课文前,老师先给大家提2个要求:(多媒体出示。)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多音字。

思考课文中介绍了新型玻璃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自学:

(多媒体):这些词你能读吗?举手告诉我。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读的是否

正确:

企图 盗窃 犯罪嫌疑人 束手就擒 电源 触及 砂袋

规定 问世 阻挡 烟尘 废水 临街 藕断丝连 即使

对吗?好,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2个字。一个是临,左边是两竖,一竖长,一竖短。另一个安然无恙的恙,虽然它不是生字,但我认为也有必要提醒大家,它中间的一竖没有出头,一定要引起注意。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读了课文,那么课前你们推测的这些方面课文都写到了吗?同学们真了不起啊,未卜先知,还没有看课文,就知道课文会写些什么了。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夹丝网防盗玻璃(多媒体)请同学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句话介绍了这种玻璃的特点作用。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自读第1自然段,划出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作用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啊,是一篇科普文,所以作者在介绍玻璃时用词当准确,请同学们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划出你认为用的准确的词语。

全班交流(极细、触及、当就)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用词语或词组概括特点作用:

师:同学们,作者在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时写得很详细,我们能不能用简明的话来概括它的作用特点呢?比如说用上一个词语或词组来概括,自己再读读想想。自读思考、全班交流(金属丝网:防盗。你抓住了句中和名称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很简明也很准确。报警:你也很不错,也抓住了关键词。)随机指出用抓关键词和从名称入手是好方法。

3、小结:

你们看,我们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就能概括出这种玻璃的特点作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再一起把第一自然段来读一读。

四、概括另四种新型玻璃

课文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另外四种新型玻璃,我们能不能也学着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简明地来概括一下它们的特点作用呢?你可以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自读2~5自然段,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新型玻璃进行研究。

全班交流:

1、夹丝玻璃:

坚硬: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啊,相当于九十多斤的沙袋猛击仍然安然无恙,真够坚硬的。课文中说用一百磅的沙袋猛击仍安然无恙,谁来说说安然无恙是什么意思?是啊,文中用它来说明玻璃非常坚硬!谁有补充?

藕断丝连: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意思呢?是啊,藕掰断了,里面的丝还连着,文中指玻璃碎了仍粘在一起。所以它的特点作用应该是坚硬、藕断丝连缺一不可。

安全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真了不起,用了句子中的一个词语就把它的特点作用都概括出来了。很完整也很准确!

师:好,我们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夹丝玻璃的特点作用。

2、变色玻璃:

反射:有补充吗?变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同学们注意还这个字,说明除了反射这个特点,还有变色这个特点,你看作者在用词的时候是相当准确的,那么我们在概括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调节光线,可以的,也抓住了关键词。

3、吸热玻璃:

吸热:你抓住了名字中的关键词。张老师有疑问了,要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吸热那这种玻璃谁会买啊?看来我们要给它换个名字了。你们想换个什么名字呢?我想到一个,用隔热代替吸热,冬天的时候,它把热空气隔在室内,夏天的时候,它把热空气隔在室外,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有不同说法吗?

冬暖夏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真了不起。用四个字就把它的特点作用都概括出来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这里出现了一个新词问世,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吃音玻璃:

吃音:恩,你从名字入手来概括,可以的,但在这里老师要提醒你和大家,用吃音的话,吃上一定要加双引号,因为它不是真能吃噪音而是打比方、比喻,可别漏下了。还有别的说法吗?

消除噪音:有不同意见吗?减弱,现在出现了两种建议,我们来读一读看谁概括得更准确。有意见了,张老师认为应该用减弱,你看在课文中它是有特定的环境的闹市区临街的建筑物上,因为噪音实在太大了,所以只能减弱不能消除,而前面消除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超过了范围就只能减弱了。消除呢,也包含在减弱里,所以减弱更妥当!

五、小结

第1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1.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unit is the tenth unit of the book.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abilities.To attain”four skills”request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students’ daily life, so students will feel interested in it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2.Teahing aims and demands:(1)Knowledge objects: A: Students know how to use the modal verb “can” ,Yes 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B: Students can use the news words “dance, swim, sing, play chess, paint, speak English, play the guitar”.C: Fnish som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2)Ability objects: A: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B: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of working in pairs and communication by learning the useful structures.(3)Moral objects: Students can be active in class and show themselves to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in Eglish learning.3.Teaching keys and difficult points: Key points:1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commmunicate with others.2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study and finish the task in groups and co-operation.Difficult points:Modal word “can” 4.Teaching aids: Flash cards ,tape recorder and test paper.5.Teaching procedure Step1: Warm-up

Sing “Good morning” song.Step2: Presentation

T shows the flash cards and teaches the new words one by one.(sing, dance, swim, play chess, paint, play the guitar ,speak English)

After the new words learning T: I can speak English,can you speak English? Student1: Yes, I can.T;How about you? Student2: No, I can’t.T: Can he speak English? Student3: No, he can’t.T: Can she speak English? Student4: Yes, she can.Step 3: Practice First play a game,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and guess the words.Then ask them to play a memory game.Ask four or fiv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abilities, at last, let’s see which students can remember all the students’ abilities.Use the sentence : I can…… He can……

She can……

Then play the tape, finish 1b,2a and 2b.Step 4: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2b and 2c, teacher gives the students some tasks to make similar dialogues without repetion and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more dialogues.Group work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and show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front.Student1: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Student2:I want to join the ……club.Student1: Can you ……? Student2:No, I can’t.Student1:Can you……? Student2: Yes I can.Step 5:practice Hand out the five minutes’ test paper.The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five minutes and teacher checks them.Step 6: Homework: 1.Remember all the new words learned.2.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2c.Blackboard design

上一篇: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阅读答案下一篇:双十星争创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