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2课时

2024-06-29

1散步2课时(精选6篇)

1散步2课时 篇1

1、散步(2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一、自主学习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

因为()水波lín lín()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 ...

再读课文,初悟文情

1、一家人散步遇到了怎样的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

2、用自己的话叙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二、合作探究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4、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三、即时训练

(一)基础题

1、为下面加点的多音多义字注音。

⑴散()步一盘散()沙 ..

⑵随意地铺()着店铺()..

⑶强()壮勉强()..

⑷严重()重()新 ..

2、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粗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中的两个加点的“我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

4、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

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⑵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⑶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⑷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5、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课文中写得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的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的内容,请用下面例句的格式,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例句: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提示:可以是用词生动的句段,句式精美的句段,辞格丰富的句段,描写细腻的句段,情感丰厚的句段,意蕴深刻的句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2)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拓展题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啰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电话,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

1、多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2、读了《散步》和《北风乍起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你自己会怎么做?

四、评点总结

1散步2课时 篇2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氯气能部分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气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动手做实验,培养其表达、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制订实验方案、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同学们对身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与水反应后产物的检验。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对图片作简单解释。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单质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二体积氯气。

[过渡]氯气溶于水中是和氧气溶于水一样,还是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会有一部分生成碳酸类似呢?

[学生小组实验]利用桌上的试剂和仪器装置完成P42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并记录现象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得出结论: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漂白性。学生通过实验推出可能具有漂白性的是一种新的物质。

[叙述]这种未知的物质就是HClO,我们叫它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能够使一些有机色素褪色,还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很多地方使用的自来水就是用氯气消毒的。

[设问]既然氯气和水能够发生反应,为什么新制的氯水还会是黄绿色的呢?

[思考与讨论]猜测可能的原因。

[叙述]氯气在与水反应的同时,它们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会反应重新变成氯气和水,像这样的化学反应,我们叫它可逆反应,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把“等号”改写成“可逆符号”。

[板书]氯气与水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渡]生活中一般不会直接使用氯气或次氯酸进行消毒。

[媒体]氯水光照分解的实验录像。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于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多用次氯酸盐和碳酸、盐酸等发生反应制取次氯酸。

[过渡]如何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猜测将氯气与碱固体或溶液反应,或其他。

[板书]氯气与一些碱溶液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叙述]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就是我们熟知的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漂白粉的。

[设问]我们夏天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就是用漂白粉消毒的,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能够杀菌、消毒。这些次氯酸盐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变成次氯酸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猜测次氯酸盐转变成次氯酸的可能途径。

[板书]漂白粉生效(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三)氯气的用途

[叙述]氯气的用途,呼应开头。

[过渡]现在大家可以为自己解释氯气为何能与水处理建立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

[思考与讨论]根据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该问题。

[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养鱼的人都是把自来水盛放在容器中,放置几天,甚至是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是为什么呢?

2.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相同吗?

[练习]

1.如果我们在做实验时,或工业生产中,由氯气作为尾气排除,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可用碱液进行吸收。

2.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②④ )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3.下列微粒中,能起漂白的作用的是( D )

A .Cl■ B.Cl- C. HCl D.HClO

4.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应使氯气通过( A )

1散步2课时 篇3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⒉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⒋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⒌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⒈ 通过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的设计,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⒉ 通过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及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⒊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⒈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⒉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演,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重点】

⒈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⒉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教 师:

⒈ 自制多媒体课件;

⒉ 准备人教版教学录像光盘

⒊ 演示实验准备:试管2支、花生油、新鲜动物胆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一、谈话式课堂复习:

师:前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谁能告诉我(期待、鼓励状):

①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②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备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什么?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④佝偻病是缺什么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什么引起的?

生:(纷纷举手,答略)

二、漫画式新课导入:

师:(示自制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一胖子和一瘦子对一堆食物的情境画面)

生:(兴奋状,议论纷纷)·

师:(示生安静,提出任务一,大屏幕展示,要求生思考回答)你能帮找找原因——为什么一位那么瘦?一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那么胖?

生:(纷纷举手)

生1:那个瘦的,可能胃肠有问题,消化吸收不好;而胖的那个,可能吸收功能太好了。师:那也就是说与消化吸收有关,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三、任务式新课学习:

师:(大屏幕展示任务二,请生先了解探究任务)师:(播放录像,请生带着探究任务观看思考)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

师:(关闭录像,返回任务二,请生据录像试回答任务二中的问题,鼓励状)生:(答略)

师:(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大家再看看消化系统图,忆忆看录像时的印象,看看能不能说清每个结构名称及作用。

师:(以幸运搜索形式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生:(激动状,答略)

师: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呢? 生:(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班上交流)

师:同学们的方案基本跟课本的相似,我想请同学们据我们已学过的科学探究来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有几组对照实验?由哪几支试管组成?实验对象分别是什么?最终我们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结论是什么?

生:(小声在组内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对几组对照实验的判断比较混乱,这也是老师在过去上课时没注意认真引导大家注意造成的,请大家注意,一组对照实验只有针对实验对象的变量不一样,如本实验中1和2是组对照实验,实验研究对象是唾液,两支试管中只有此不同(一支唾液,一支清水),其它一样。

师:(演示P33的演示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师:脂肪完全消化了吗? 生2:消化了。

师:注意观察,油只是被乳化了。为什么呢?请大家在书中找找答案。生:(兴趣状,纷纷翻书寻找答案)生3:因为胆汁这种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师:(大屏幕展示P33的资料分析)请大家分析消化系统中哪一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为什么? 生:(观看图片、资料,在小组内讨论,答略)

四、表演式课堂小结:

师:(大屏幕展示任务,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前面,我们通过看录像、图片、实验等,认识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呢?课本中用这幅图进行了归纳,请大家快速再看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等会儿,我们将通过一个游戏活动——“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来检测,到你那儿,别让花生消化不了了啊!·

生:(兴奋,紧张记忆状,跃跃欲试状)

师:我们准备开始,活动是这样的,我们以接力方式以拟人形式说出各器官的作用,现在假设我是一粒花生,走到你面前,你要说你是“口”,用牙齿将“我”咬碎,用舌头将粉碎的“我”与唾液混合,我就说这下“我”可粉身碎骨了,身体里的淀粉也少了„„

生:(活动过程略,众情高昂)„„

【学生学习反馈】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较自觉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花生历险记活动,表现出学生极大的潜能。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本节课内容当然最好是采取边探究实验边探究学习的方式,但我们的班生数多,课时少,而且我校实验室有限,10个班轮流,我只能先上课,再实验。

猫教学设计(1、2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师准备: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学生准备:学生自主预习,解决字词认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第一课时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猫?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加字

2、指名回答问题: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突出:“任凭……也……)

△(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屏息凝视,尽职)(突出:“非┉┉不可┉┉”)多音字:屏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6.请用学过的关联词语“既……又….”把猫的形象说一下。

7.根据板书指点: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第二段: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多音字:闷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第三段:1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1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13.点拨: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1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在结构上是总分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作业: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13猫

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成年)既胆小又勇敢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分三层来写)第四段

1.你们再看第四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释:枝折花落,生气勃勃)

多音字:折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作业:学习乐园 [板书设计]

13猫

1散步2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含义,体验、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

2.了解证明的表达格式,会按规定格式证明简单命题。

教学重点: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

教学难点:按规定格式表述证明的过程。

教学内容:

一、自主探究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常常可以探索发现一些结论,但是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数学中,探索发现的结论需要加以证明。

1.课本147页/试一试

2.课本147页/议一议

二、自主合作

1.课本148页/做一做

(1)当x=-

5、-1/2、0、2、3时,分别计算代数式x-2x+2的值,并与同学交流

(2)换几个数字试试,你发现了什么?

2.课本148页/数学实验室1题数学实验室2题

2三、自主展示

1.课本149页/练一练

2.如图,BC⊥ AC于点C,CD⊥AB于点D,∠EBC=∠A,求证:BE∥CD

证明:∵BC⊥AC()

∴(垂直的定义)

∵(已知)

∴∠A+∠ACD=90°()

∴(同角的余角相等)

又∵∠EBC=∠A()

∴∠ EBC=∠BCD,∴BE∥CD()

四、自主拓展

1.证明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真命题。

分析: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题中的已知条件、以及要证

明的结论(求证)。证明过程的具体表述(略)

注意: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依据作为推理的理由,可以写在每一步后的括号内.2.证明命题的步骤:

(1)画出命题的图形。先根据命题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

(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把命题的题设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得求证的途径,写出推理的过程。

在以上第二个

五、自主评价

作业布置:P154/1、2.教学后记:

12.2证明(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证明、定理的定义;证明的过程包括几个推理,每个推理应包

括因、果

2.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句正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

教学难点:按规定格式表述证明的过程。教学内容:

一、自主探究

1.证明命题的步骤:

(1)画出命题的图形。先根据命题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

(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把命题的题设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得求证的途径,写出推理的过程。ab

2.课本150页

已知:如图,在直线a、b、c中,求证:a⊥c,b⊥c 12证明: c

二、自主合作

1.课本151页/例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MG平分∠EMB,NH平分∠END 求证:MG//NH

EG证明:

B AM

H

N

CD

2.课本151页/练一练

F

三、自主展示

1.一般的,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

2.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只用找出一个反例,但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用推理的方法,而不能光凭一个例子。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真命题(2)素数不可能是偶数。假命题

(3)黄皮肤和黑皮肤的人都是中国人。假命题

(4)有两个外角(不同顶点)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假命题(5)若y(1-y)=0,则y=0。假命题(6)若2x+y=0,则x=y=0;

(7)若∠1与∠2是同位角,∠2与∠3也是同位角,那么∠1与∠3是同位角.(8)任何偶数都是4的倍数。

四、自主拓展

1.对于命题“三线两两相交,必有三个交点”你认为是假命题还是真命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

如:。

2.请用反例证明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是假命题。

如:或或

等。

3.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①若ab<0,则a>0,b<0。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③如果n是整数,那么2n 是偶数。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它们不相等。⑤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五、自主评价

作业布置:P154/1、2.教学后记:

12.2证明(3)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定理、及它的推论的证明

教学重点:三角形定理、及它的推论的证明

教学难点:按规定格式表述证明三角形定理、及它的推论。教学内容:

一、自主探究

1.复习回顾:

真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A

二、自主合作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C

三、自主展示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已知:

求证: 证明:

3.课本154页/例

2已知:如图,AC、BD相较于点O 求证:∠A+∠B=∠C+∠D 证明:

D

B

A

C

四、自主拓展

1.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counter example)。

2.判断命题“若x+y=0,则x=1,y=-1”的真假,并给以证明。3.举反例说明命题“一个角的余角不小于这个角的补角”是假命题。

4.已知如图,在△ABC中,CH是外角∠ACD的角平分线,BH是∠ABC的平分线, ∠A=58(1)求∠H的度数.(2)若∠A=n,求∠H的度数.B

五、自主评价

1、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证明的含义

《画风》(第2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学会“画风”。

2.让学生通过读、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画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让路。)

(学生猜谜语。)

你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词语或句子呢,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春风拂面、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寒风刺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们知道的真多!风姑娘都迫不及待地跑来和我们打招呼呢!大家听一听!(播放风的声音)是呀,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说出来,可是,风可以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画风》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新课,并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继续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生字,巩固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的时候,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今天这三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读一读?

(指名读词语)出示:乌云、旗杆、雨丝、斜斜的、忽然、眨眼、转动、呼呼的

学生开火车练读词语。(注意易读错的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以文中的小朋友带来的生字词语朋友的形式,进行开火车练读,使枯燥无味的读生字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巩固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给画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用波浪线标出三个人画风的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3.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有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谁画风的句子?(点名回答)

板书:赵小艺——旗子飘动(画)

你找的真准确,大家看,(开窗)流动红旗随风轻轻地飘着,好像也在夸奖我们呢!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自豪)那谁愿意来当聪明的小艺,用高兴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这段呢?(点名读)刚才小艺读得多自信呐!

我们从宋涛的话中可以知道,赵小艺画出了风,是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我们再来说说,还有谁把风给画出来了?

4.学习宋丹画风的句子。

原来是宋丹不甘示弱,有谁找到了宋丹画风的句子吗?(指名朗读)

板书:宋丹——小树弯腰 (画)

瞧!小树正在风中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老师都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呢!现在请大家站起来,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老师读,你们来做动作。

(师范读,合作表演)

5.学习宋涛画风的句子。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男生宋涛是怎么画风的呢?(指名朗读)

我找一位同学来当宋涛,到黑板上来画一画!(请生上台)我们轻轻地读,他来画。

(生齐读,指名画)

你画的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了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可是为什么雨丝会是斜的呢?(有风)

板书:宋涛——雨丝斜下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空中,多美啊!请漂亮的小女生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吧!(女生读)

读的真好听,现在三位小朋友都把风给画出来了,画完了吗?有谁又画出了风吗?

6.学习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

赵小艺真爱动脑筋,她又画出了风,有哪位同学来读读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

(指名读)原来啊,赵小艺又画了个风车,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有风呢?(转字)

板书:赵小艺——风车转动

风一吹,风车立刻就转起来了,多神奇啊!课文中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大家能模仿一下吗?(呼呼!)

听!转得多快啊!那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呼呼”要读的重一点,用力一点!在座的小男子汉们,我知道你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请你们读一读吧!(男生读),读的真给力!

7.读完了课文,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呢?为什么?

8.这三位小朋友都非常聪明可爱,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几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自信,更自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明白了三个小朋友通过不同的方式“画风”,更懂得了事物之间的联系,遇到事情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会画吗?假如你是一位小画家,你要怎么来画风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播放音乐,师朗读启发灵感)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它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发挥想象,动笔画一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画风》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学生谈收获。)

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三位小朋友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终于把画风的问题解决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向这三位小朋友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畅谈收获,既巩固了新知,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在总结中提升。】

(六)作业超市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风或声音、气味。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设计意图: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在课后得到延伸。】

上一篇:NMET97听力试题详细介绍下一篇:供热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