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燕子(2课时)

2024-10-13

3、燕子(2课时)(精选8篇)

3、燕子(2课时) 篇1

3、燕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主要讲小燕子的形象。课文先讲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黑色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轻快的翅膀;然后讲它的性情特点──活泼机灵。“凑”,是几个方面合起来的意思。“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句话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领起,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自然段讲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作者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各色鲜花,描绘出了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象。“蒙蒙”“细”写出了春雨如丝、如烟、如雾,滋润万物的特点。“微风”是讲春天的风轻柔和煦,“吹拂”是说轻轻地、缓缓地吹动。“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是讲柳叶初长时的情景,一是柳叶的颜色,黄绿色的,是那样的鲜嫩醒目;二是柔柳的样子,细得像丝,随风轻扬,是那样的柔美多姿。“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赶集”这里表示争先恐后、积极的状态。“聚拢”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写出了各色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迅速生长。全句用人的动作形容青草、绿叶和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光彩夺目”是春光美景的真实写照。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燕子是侯鸟,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飞翔,使春天更显得美丽、生气勃勃。第三自然段讲燕子的飞行。这段就一句话,是个长句子,讲了燕子飞行的各种姿态和特点。“斜着身子”指飞行的姿势,说明身轻,灵活,飞起来自由自在;“掠过”是讲飞行的速度快;“唧唧地叫着”指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有的„„有的„„”写出了有众多燕子在春光中、湖面上飞行,联系上一段可以看出,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这湖光山色增添了生趣,使这早春美景更生气勃勃,更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讲燕子的停歇。飞行中的燕子是优美的,歇息中的燕子也是优美的。一个“落”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一个“痕”字,写出了电杆之间连着的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是淡淡的“几痕细线”。在几痕细线上歇息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可以想象:蓝天作衬,细线作谱,停着的燕子远远望去多么像黑色的音符,一个自然天成的巨大曲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多么令人惊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的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如“俊俏、赶集、烂漫无比、生趣、荡漾”等。

3.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如“俊俏、赶集、烂漫无比、生趣、荡漾”等。

3.初步理解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初步理解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设计意图:谈话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读题:(板书“燕子”)(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设计意图:指导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从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 感知。)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课文中体会,只有抓住了特点来写才能写得生动形象。)

2、指导朗读(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2)、练读:(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4)、齐背。

(设计意图:只有理解了让能背诵,通过看图,结合课文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对燕子外形的描写。)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这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圈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逐渐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A、出示小黑板。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4)、指导背诵

A、理思路: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柔柳怎样?青草怎样、绿芽、鲜花怎样?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1)、理解内容:

A、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B、指名读,评价——齐读。(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来描写燕子飞行特点的。)

3、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外形上,它有着——(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设计意图:总结课文是怎样描写燕子的,再一次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羽毛 乌黑光亮 外形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

3、燕子 春天赶来

飞行 快,轻

休息 电线——五线谱

燕子——音符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3、燕子(2课时) 篇2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 再加上叙述平实, 语言浅显, 三年级的学生读完一遍后, 都能囫囵地说出一个大致的意思:瑞士人非常爱鸟, 我们要保护动物。如何让这“爱”鲜活起来, 让学生能触摸到这生动的感人的“爱”, 让这“爱”在学生的心间流淌?本人在执教《燕子专列》时, 抓住爱的表现形式———“快”, 让瑞士人们爱鸟的情感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抽象的“爱”, 可以真实地触摸, 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语言和精神上的双赢。

设计理念

“燕子能飞为什么要用专列送?”从此处设疑, 然后解疑, 重点研究快速救助燕子的多个层面, 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实践, 在与文本的多次接触中感悟政府、人们对燕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博大的爱, 让学生充分享受人与动物之间营造起来的这一种温馨、和谐、生态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 理解“骤降、呼吁、濒临”等词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3.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对燕子令人感动的救助行为, 激发学生爱护燕子的思想情愫。

教学实录

一、复习爱的事件

师:孩子们, 你知道有哪些牌子的衣服是适合我们穿的?

师:那么, 专门卖蓝猫品牌的商店, 我们把它叫做———

生:蓝猫专卖店。

师:在教室里, 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你幽默地对大家说, 这是你的———

生:专座。

师:每天, 奶奶骑着三轮车, 接送你上下学, 奶奶的三轮车就是你的———

生:专车。

师:你对天文学的有关知识知道得很多, 对天文现象有些研究, 老师夸你是天文学方面的———

生:专家。

师:你是一个小记者, 对你们的班主任作了一次专门采访, 我们把这次采访叫做———

生:专访。

师:前几天, 在你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知道了, 专门用于乘坐特别的人和运送重要物资的火车, 我们把它们叫做———

生:专列。

(师板书:专列)

【点评:问问学生的穿着, 谈谈学生上下学情况, 说说学生的爱好……在生活化的对话形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词语的积累训练, 专卖店、专座、专车等词语在拉家常中一个个被激活, “专列”课题的引出可谓自然流畅, 实现了从词语的形式到内涵的完全统一。】

2.师:你们瞧, 屏幕上有这么多专列 (出示下列词语) , 谁能帮老师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在没上课之前, 我们玩个游戏吧!请你注意听, 老师描述的是哪个专列?

(1) 特别为老年人提供的旅游列车———

(2) 特别为去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开设的列车———

(3) 特别为民工外出打工提供方便的列车———

(4) 为支援灾区人民, 专门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的紧要物资的列车———

(5) 特别为把煤安全送到目的地的列车———

(6) 特别为台湾同胞回家探亲提供服务的列车———

(7) 特别为让来绍兴旅游的人们提供方便的列车———

(8) 国家领导人专门乘坐的列车———

【点评:这是个游戏, 也是个思维训练。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热情, 当那么多专列集合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不难发现“专列”背后隐藏着的是对服务对象的情, 对服务对象的爱, 游戏暗示着“燕子专列”所蕴含着的瑞士人们对燕子博大的爱。】

3.师:前几节课, 我们还认识了一趟专列叫 (板书“燕子专列”) 什么叫燕子专列?谁能这样说:专门把燕子从送到的那趟列车, 叫燕子专列。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送到温暖的地方的火车。

师:老师给你提个醒, 从寒冷的什么地方?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欧洲瑞士送到温暖的地方的火车。

二、质疑爱的原因

师:围绕“燕子专列”你心里还有什么疑惑, 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燕子是候鸟, 能长途飞行, 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解决问题需要读课文, 大家读课文, 看能不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燕子专列, 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由题目质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兴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三、探究爱的疑惑

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 一边读, 一边画, 把能说明问题的相关句子用“———”画下来, 再读一读, 然后把你读懂的告诉大家, 好吗?

(生认真读课文)

师: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生:这年春天, 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 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已经非常疲劳, 再加上找不到食物,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师:大家都找到这一处了, 你们真会研究, 一下子找到了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大家一齐读句子。

(生齐读)

师:这一处讲了多个原因, 大家读读句子找找, 找到一处不错, 找到两个是聪明, 三个更是了不起, 找到四个的, 老师拜你为师。

(生读句子)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当地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你用一个字概括。

生:冷。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骤降, 说明气温是一下子降下来的。

师:降1度能叫骤降吗?降2度呢?那么, 你觉得大概降了多少度才称得上是“骤降”?

生:降了20多度吧。

师:20天时间降了20多度能叫骤降吗?那么, 多长时间内降了20多度才叫骤降呢?

生:很短的时间, 比如半天内降了20多度。

师:是的, 那才是骤降。这已经不是降温那么简单, 这已经成了一场未曾防备的自然灾害了。燕子偏偏遇上了, 此时你想说什么?

生:燕子真可怜。

生:温度一下子降下来, 人都受不了, 何况是燕子呢?

师:你在替燕子着急。能带着替燕子着急的口气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句子)

【点评:这是个关于词语理解的细节处理, 以师生对话为主要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不断思考, 不断完善对“骤降”的正确理解, 然后深刻地感受到天气情况的恶劣, 感受到燕子处境的艰难, 并通过朗读让学生寒冷着燕子的寒冷, 痛苦着燕子的痛苦。】

师:冷是原因一, 原因二, 发现了吗?

生:原因二是累。

师:你是怎么读出这个意思的?请告诉大家。

生: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已经非常疲劳。

师:想象一下, 燕子曾经飞过哪儿?

生:辽阔的大海。

生:飞过宽阔的草原。

生:飞过城市。

生:飞过农村。

生:飞过高山……

师:对, 这就是长途跋涉, 它想在春天里飞回自己的老家, 飞得真累呀。谁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点评:“长途跋涉”是个浓缩型的词汇, 四个字背后隐藏着燕子长途飞行的艰难险阻。当学生能透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燕子努力振翅高飞的姿势, 仿佛听到燕子互相鼓励的唧唧喳喳声, 那就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那就是最语文味的东西。教师巧妙地通过想象, 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具体触摸燕子。】

师:原因三呢?

生:饿。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生:天气寒冷, 昆虫已经全都冻死了, 燕子找不到食物吃。

师:是的。还有第四个原因吗?

生:遇到了死的麻烦。

师:是死了吗?

生:是濒临死亡。

师:濒临死亡就是说———

生:快要死了。

师:为什么不说快要死了, 而说濒临死亡呢?

师:燕子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成千上万只燕子濒临死亡, 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师:燕子遇到了濒临死亡的麻烦, 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救助行动。“救”字前面还得加个条件。

生:急、快。

师:是啊, 要不我们的燕子可等不及了啊!

【点评: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多向互动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 和文本对话, 和饥寒交迫的小燕子对话, 让小燕子的遭遇打动学生善良、纯洁的心灵, 让学生在和小燕子的对话中同情燕子渺小的生命, 关心燕子脆弱的生命。】

四、触摸爱的内涵

师: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 一边读, 一边把人们救燕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想一想人们的行动快吗?

(生自读课文, 研究文本。)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我找的句子是:听到消息后,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冒着严寒, 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 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生:“纷纷”说明很多人在救。

师:读读句子, 快一点, 急一点。

(生读句子)

生:我从“四处”读懂了救得快。

师:是的, “四处”指分头寻找, 行动更快。我们也分头去寻找快要冻僵的燕子。

(生读)

师:满天飞舞的大雪, 我们的燕子可要冻僵了, 你们寻找的脚步可要快一点, 能急促一点吗?

(生再读)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听到广播后, 和爸爸妈妈一起, 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 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谁还找到了一句, 而且也感觉到快了?

生: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 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决定”这个词说明政府很关心。

师:哦, 下令快。

生:老师, 政府不是下令, 而是呼吁人们立即行动。

师:“呼吁”什么意思?

生:号召。

师: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

生:大家快来救燕子, 救一只燕子奖励十元钱。

师:你为什么想到要采取奖励的方法?

生:让人们能更多地救燕子。

师:你想的很有创意, 但是不一定有用。还能怎么呼吁?

生:燕子在我国遇到了麻烦, 快冻死了, 我们快来救燕子。

师:你把燕子遇到了什么, 要求人们怎么做说清楚了, 但漏了什么?

生:把燕子救到哪儿。

师:燕子是人类的朋友, 爱护燕子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来为燕子呼吁一下。怎么呼吁呢?先来练习练习。像小燕子一样唧唧喳喳说一说。

师:瑞士政府正在播送一则紧急消息。瑞士电视一台正在播送, 谁来担任播音员?

生: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我国境内遭到了麻烦, 它们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 寻找这些冻僵了的燕子, 把它们送到瑞士火车站温暖的空调列车上。

师:瑞士电视二台也在播音, 瑞士电视三台还在播音……

【点评:学当一回播音员, 该怎么播, 这是个情感的问题。联系课文情境学生能体会播音员播音时应该着急、沉重、大声等, 其实这情感不是虚拟播音员的, 是学生自己的感情。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着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有了这个具体的交际情境, 让人类对燕子的爱变得真实起来。播什么, 那是个内容问题, 是个语言文字的组织问题, 是对前半节课所学的反馈, 也是学生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此情境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和谐统一。】

师:这个消息你听到了吗?你怎么想?

生:赶快换身衣服, 出去寻找这些燕子, 救救它们。

师:是呀, 抢救燕子时间紧迫。

生:衣服也不穿了, 只穿内衣就去救燕子了。

师:呵呵, 救燕子要紧, 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好。

师:还有谁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怀孕的妇女, 工作中的叔叔阿姨, 贝蒂……

师: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

(指名读句子)

师:我们的燕子有救了, 有希望了。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心里很急?

生:人们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可能遇到种种困难。

师:可能遇到种种困难, 但阻挡不了人们的救助行动。

五、拓展爱的内涵

师:那么多家庭, 那么多人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 燕子得救了, 救助行动圆满结束。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把燕子的车厢布置成像森林一样的环境。

师:瑞士人们想得很周到。

师:你对刚才的奖励方法有什么看法?

生:啊!我的财产分完了。

师:究竟有没有必要, 有没有价值, 从老师刚才送你们的礼物中就能找到。老师在你们的抽屉里放了一封信, 信里有一份资料, 读完了, 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 也许你刚才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你又会有不同的想法。 (学生读资料, 屏幕出示资料)

瑞士人爱鸟

在瑞士, 随处可见人与麻雀、鸽子同食, 相处融融, 互不侵犯。人们早晚就餐时, 都是和麻雀、鸽子一同进行的。麻雀、鸽子少则一两只, 多则五六只。这些飞禽根本不怕人, 你在吃饭, 它们就在你的脚下, 甚至踩在你的鞋上, 或懒悠悠地在桌上、扶手上走动。你给它们扔些面包渣, 它们跳过来噙住或就地吃掉, 或飞出一米半米远慢慢品嚼。在伯尔尼、卢塞恩和苏黎世, 在许多乡村小店, 处处都能看到这种现象。在伯尔尼大街, 成群的鸽子在地面上、草坪上自由自在地驻足, 没人吆喝, 更无人驱赶。鸽子也不怕人。汽车、自行车过来, 它们也只是像人一样稍稍错开让路, 然后依然觅食寻欢。瑞士人们爱鸟, 长期保护这些生灵,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去干涉它们的自由。这样, 久而久之, 飞鸟们也就视人类为朋友了。

在瑞士, 鸟类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寒冬天鹅觅食困难, 市民给它们送来面包、牛奶、饼干、鸡蛋, 并帮助它们修建窝巢, 还把病天鹅送到专设的医院里治疗。

师:读完了, 你想说什么?

生:瑞士人真爱鸟。

师:如果中国人能像瑞士人一样爱护动物, 大熊猫就可能随处可见。

生: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

师: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亲人, 对亲人, 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 需要讲价钱吗?

生:不用。

师:瑞士人们用行动救助了濒临死亡的燕子, 我们可以用一个“爱”字归纳。

【点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但中国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有时会让他们怀疑:真有这样的事吗?通过资料的拓展, 让学生能感受到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 那是人类生活最亮丽的风景。在交流中有位学生由衷地感叹:假如我们都能像瑞士人们那样, 大熊猫就不会越来越少。所以借助适当的资料适时地拓展, 对学生语言、精神的影响都是很有效的。】

六、奏响爱的旋律

师:所有的问题, 因为有一个“爱”字就全部找到了答案, 燕子被送上了列车, 列车开动了。

(出示句子齐读: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 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 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师:这趟燕子专列不仅载送着燕子, 他还装载着———

生:友情、爱心、祝福。

师:这是一趟燕子专列, 更是一趟———

生:友情专列、爱心专列、关爱专列。

师:此时, 你就在送行的队列中, 你想对这些可爱的燕子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等燕子再来的时候, 告诉它们。

生:燕子祝你平安。

生:燕子祝你幸福。

……

师:伸出你的双手, 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 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上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抖动你的双肩, 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 (齐声) :愿意。

师: (出示文字) 请爱护鸟, 爱护所有的生灵, 尊重所有的生命, 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板书:一颗爱心)

第3课时:诗词、戏剧阅读 篇3

1. 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语气语调、重音、押韵;

2. 领会词语的含义;

3. 揣摩词语的准确、生动、传神;

4. 品味句子的妙处;

5. 概括情境;

6. 分析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 戏剧阅读

1. 领会词句的含义,主要有比拟义、象征义、双关义、指代义、反语义等;

2. 结合舞台说明和对白独白,体会词句的准确传神;

3. 推知故事的背景及特定情境;

4.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5. 概括场景或故事情节;

6. 赏析场景和情节设置的艺术性;

7. 理解作品的主题。

一、 诗词阅读

1. (2012·山东省聊城市)下面《我爱你,中国》这段歌词中加点词语对表达爱国之情的作用是什么?

我爱你 中国

我爱你 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2 (2012·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瀑 布

洪 源

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上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滔滔江河,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1) 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简要分析。

(2) 诗歌塑造了“瀑布”这一形象,请你谈谈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二、 戏剧阅读

(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玩偶之家》中的选段,完成各题。

提示:丈夫海尔茂像对待宠物一样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她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暴露了他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 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2.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3. 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一、 诗词阅读

1. 对语气语调的把握,首先要理解诗词的情感基调。陈述、庄重、严肃、冷淡等语气用平调;诘责、愤怒、惊异、命令、号召等感情用升调;坚决、请求、心情沉重等用降调;怀疑、幽默、含蓄、讥讽、话里有话等情感用曲调。

2. 领会词语的含义可遵循如下思路:比拟义,根据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找本体;象征义,根据语境及主题,揭示其所象征的内容;双关义,既要指出显性含义,又要揭示深隐含义;指代义,可以到上文中找;反语义,把“反语”再反过来说。

3. 揣摩词语的准确、生动、传神,可分清词性来思考。例如形容词和动词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副词的作用是“准确地(恰当地)表现了……”;关联词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结构上。

4. 品味句子的妙处,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句子采用的手法。又可分为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未用修辞,是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用了修辞,则往往是“把……写活了”“化静为动”等。表现手法通常有象征、对比、烘托、曲笔、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说理、托物言志等。

(2) 表达的效果。通常有生动形象、细腻传神、鲜明突出、化静为动、平中见奇、大俗大雅、拙中藏巧、意在言外、含蓄隽永、委婉曲折、缠绵悱恻、酣畅淋漓、情景交融等。

(3) 表什么情达什么意。一般是刻画了……的场景,叙写了……的经过,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抒发了……情怀,渲染了……的气氛/心情,揭示了……的主题等。

5. 对情境的概括要精当,防止以偏概全。我们应对常见的诗词主旨有所了解,解题时可以先归大类,再不断细化、具体化。

6. 诗词结构上的特点主要有:重章复沓,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串珠成串;首尾呼应;逐层深入;总—分—总等。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对比衬托、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

二、 戏剧阅读

1. 领会词句的涵义,就是领会其比拟义、象征义、双关义、指代义、反语义等,也就是揣摩潜台词。

2. 体会词句的准确传神,要结合人物特点、特定情境、思想情感来思考。

3. 了解故事的背景及特定情境,有助于深入地理解作品,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愉悦。

4. 戏剧主要通过言语、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揣摩心理、分析形象,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语(台词,或说或唱)和动作。正面人物一般用褒义词概括,反面人物一般用贬义词概括。

5. 概括场景或故事情节时,要力求准确、全面、精要,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字数限制,如果有,可以先不顾字数地概括,写下来后再不断删改、精炼。如果要求用对对子、拟回目等形式来概括,还要在对仗工整、斟酌字句上多下工夫。

6. 场景的艺术性主要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作答。

情节设置的艺术性,有如下几条思考路径:

① 误会法。误会是矛盾冲突的导火线,误会引发矛盾,矛盾又引发新的误会。这样环环相扣,情节便波澜起伏。② 悬念法。制造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③ 铺垫法。铺垫法就如相声中的“抖包袱”,铺垫得越充分、越巧妙,“包袱”抖出来时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④ 错位法。错位,会使人物的言行产生一定的反差、扭曲,由此产生的不协调,给人的可能是喜感,也可能是悲感,还可能是似喜实悲或悲喜交加。⑤ 意外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方为精妙。⑥ 夸张法。人物言行、故事情节的夸大或缩小,都是为了突出形象和主题,使之更为典型,更为鲜明,更有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7. 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样可以先分大类,再细化、具体化。戏剧常见的主题有:表现成长历程及人生感悟;表现亲情、友情、爱情;表现爱国思乡;传承历史文化,颂扬民族传统;表现人际关系;探究人与自然、科学与人伦的关系;表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热点;等等。

一、 诗词阅读

(2012·湖北省黄石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的问题。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1. 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

2. 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戏剧阅读

(模拟试题)阅读剧本《暗算》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背景概述: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然而,中共中央迫切需要上海、南京等地的地下党组织提供可靠的军事情报,以应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决定派特使前往上海,重振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力和威力。不幸的是,特使即将到上海的消息暴露了。而此时,蒋介石的亲信特使、军统头目之一的代主任对打入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并担任了总破译师的中共地下党员钱之江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只是苦于找不到证据。而钱之江在被软禁的同时,几番努力都没有能够将“敌人已经知晓特使即将到上海”这一重要情报传递给组织,最后他决定自杀,用自己的遗体传递情报。钱之江在自杀前夕,和代主任有如下一段对白。

代主任 钱总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

钱之江 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佬喜欢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 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①

钱之江 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叉,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 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哪!

钱之江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地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地面对舞台,无人喝彩。

代主任 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 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②

代主任 好口才!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 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 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 不见棺材不掉泪。

(有改动)

1. 细读两人的对白,请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他们各自表述的主要意思。

钱之江:

代主任:

2. 你最欣赏钱之江身上哪些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请选取两点并依据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适合纹样(2课时) 篇4

授课班级:高一(5)(6)班 时间:第一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概念。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适合纹样,并能自己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图形式。教学难点:适合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课前准备: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适合纹样的概念:

所谓适合纹样,即将纹样的组织较完整地安置在一定的外轮廓之中,因此它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适合纹样所采用的外形一般有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圆(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各种多边形等。

在民间,工艺品常取自然物的外形或形状,作为适合纹样的外轮廓,如桃子形、石榴形、梅花形、海棠形、扇形等等。适合纹样虽然被安置在特定的外轮廓之中,但纹样的形象却不会使人觉得生硬和勉强,这就要求纹样做到布局得当,穿插自然、主题突出、宾主呼应、结构严谨、疏密均匀,使纹样充分适应各种特定的形状和空间。适合纹样组织得好坏,与其构成的方法关系十分密切。一般的结构都采用均齐的构成法则,其处理比较灵活自由。虽然也有采取平衡式的形式,但在构成处理上却比较规则和严谨。从图案的装饰形式出发,如何将纹样安排在一定的外形之中是十分重要的。纹样可根据设计意图安置在各个区划面内。区划面可用多种方法设置。例如正方形,可以采用轴心线、对角线、并行线划分,使之产生各种区划面。

2、适合纹样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平衡式和均齐式两类。

平衡式:平衡式适合纹样在构成上是根据力和量的均衡作用,使纹样取势平衡和稳定。这种格式在构成上比较灵活自由,形象生动活泼,效果较好。

均齐式:均齐式适合纹样结构较为严谨整齐,纹样布局一般采取左右、上下、多面对称格式,这种格式容易取得稳重统一的效果,但应避免呆板单调的弊病。均齐式适合纹样的格式概括起来可分为直立式、辐射式、回旋式和多层式四种。

①直立式:纹根分别处在在画幅中轴线二侧,均齐对称。这种纹样容易取得整齐统一的效果,但也容易产生单调呆板。因此在形象处理和枝叶的穿插上要力求多样变化(直立式中又可分独立、对立、背立三种)。

②辐射式:纹样是由几个(或几组)形象、姿态相同的基本单位所组成。单位纹样的方向比较明确,它可以由中心向外伸展(远心),也可以由外向里伸展(求心),还可以由外向里和由里向外交叉形成构成(远心与求心结合)。纹样的组织布局可以有聚有散,有收有放。这种格式结构整齐划一,又丰富多变。③ 回旋式:图案的构成格式是在辐射状的基础上使各种纹样顺着一个方向作弧形伸展,形状犹如磨盘或风车运转。纹样的方向可以由内向外、由外向里和里外结合。这种纹样具有旋转运动效果。

④ 多层式:图层式适合纹样即在一个适合形外轮廓里、外层里有二种以上的纹样协调组织,这种构图形式富有层次变化。但要防止不协调。

3、角隅纹样

角纹样是装饰角平面的一种纹样,一般也称为角花。它的组织方法基本上与适合纹样种的三角形适合纹样相似,所不同的是,只要其中的二边相适合,另一边要适合于整个布局的意图。角纹样应用得也很广,有的用来装饰一角,有的是装饰对角,也有的是装饰邻角。角纹样有单独、偶饰,也有饰物的边缘纹样组合应用。这种角与边组合构成的纹样,有的称之为轮廓纹样。角纹样的构成格式、对称或局部对称等几种形式。

4、填充纹样

所谓填充纹样,即把资料(纹样)的局有选择地填入一定形状的空间之中,从表面上看,似乎和适合纹样一样,因为它们都具有一个外形轮廓,但实际上有一定区别的。适合纹样要求较完整地安置在特定的外轮廓之内,而填充纹样的组织布局可以不必受外轮廓的限制,也不必讲究组织完整及章法。这样的布局有清醒活跃的感觉,但也要注意结构严谨,避免组织散乱和无中心。

5、边饰纹样

是一种适合于外形周边的装饰纹样。它随着外形轮廓而变,这种纹样对圆形边、方形边以及其各种边形均能适应。边缘纹样多数是处于陪衬的地位,用以衬托中心花纹,也有的边缘纹样是起单独装饰作用的。边缘纹样应用得也是很广的。边缘纹样的组织构成有平衡、对称和连续三种形式,它可以不象二方连续那样,依靠一个以上的基本单位,向左右二方进行连续,也可以采取二方连续的形式,主要看整体装饰效果而定。

三、课堂小结

板书:

1、适合纹样的概念

2、适合纹样的分类

3、角隅纹样

4、填充纹样

5、边饰纹样

教学反思:

空竹教案.第2、3课时 篇5

授课教师:郭书房

授课地点:操场

时间:2014年9月 24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抖空竹,使学生对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初步掌握抖空竹的“起范”的技术要领。

3、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学习抖空竹 教学重点:空竹上杆动作

教学难点:上杆后平衡调整技术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站队。

2.检查服装,报告人数。

3.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达成目标。

●●●●●●●●

●●●●●●●●

◆◆◆◆◆◆◆◆

◆◆◆◆◆◆◆◆

要求:做到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慢跑两圈 ●●●●●●●● ▲

●●●●●●●●

要求:跑步过程中不得讲话,掉队,注意安全。

2、徒手操8节2×8拍(1)扩胸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俯背运动、(5)正压腿运动、(6)侧压腿运动、(7)活动手腕脚踝、(8)膝关节运动、教法:教师带领做。学法:认真模仿教师动作。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舒展有力度。

三、基本部分:

(一)、器材的使用和要求。1.抖竿:(1)长度:35cm-40cm

(2)直径:1cm-1.3cm

2.抖绳::(1)规格:18支纱——24支纱,纯棉线绳

(2)使用长度:以本人双臂伸展开从虎口至虎口的长度为标准长度。

(量长短口诀:抖空竹用棉线,平展双臂量长短,左虎口到右虎口,两竿悬在虎口边。)

3.皮碗:橡胶空竹是以台湾引进的技术,多为双轮空竹,最大的好处不受到场地和时间限制,不发声不扰民,使用皮碗空竹特别安全,尤其是对初学者和小学生。

4.系绳方法:先将线绳的两端打个死结(小疙瘩),然后盘个活套,套在杆头:绳放槽内,拉紧系牢。

5.握竿方法:双手呈握拳式,大姆指压在竿的上面。竿的后端露出手撑外约一厘米。

6.抖空竹的要领和平衡方法:

(1)基本要领:特别是对初学者尤为重要。

口诀:一对正,二对齐,右手用力向上提,左手配合不用力。必须牢记,有三种启动法1.滚动拉提启动法2.原地提拉启动法3.定位手旋启动法。

(2)掌握平衡时关键,细心观察空竹,不能出现前后翘起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用右手绳及时调整,将空竹始终保持平衡。(3)学会三种启动法:

a.滚动提拉启动法

b.原地提拉启动法

c.定位手旋启动法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技术要领并示范 学习“抖空竹”的“起范”技术

(1)教师讲解并示范“起范”技术要领,使学生明确用力方向。要领:两脚并拢,两手持抖杆将空竹置于脚前,首先向右侧拉动空竹,然后向左侧拉动空竹,当空竹滚动到左肩垂直面时,右手迅速向上提拉空竹,左手顺势放送,使抖绳与空竹中轴磨擦,从而使空竹旋转起来。

重点:抖绳在拉动中要绷直 难点:左右手的收放配合

注意:空竹轴面的方向(有轴的只能像一个方向运转),用力方向和发力手,左右手收放的协调配合。

(2)地面平稳拉绳滚动空竹,找动作感觉。(3)“起范”练习

发力手借助滚动的速度惯性顺势提拉后,左右手协调配合抖动。2.学生集体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2).分组练习

(3).找两名练习好的同学示范(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A 左右手配合不协调

B 抖绳没有绷直 C 空竹左右晃动 纠正方法:

A 两臂放松,上臂靠近身体,两小臂上下拉绳 B 注意收放抖绳时机

C要让空竹的轴面始终朝向练习者身体 D找做的好的同学表演。要求:(1)仔细观察

(2)说说你的发现,有什么优点或者有什么缺点?(3)互相帮助

3、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

四、小组进行小比赛

1、看看那个组抖的最好,不会的有几个。

2、完全掌握三个动作的同学有几个。

五、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小结下课

3、布置课后作业

第3课时

授课教师:郭书房

上课地点:操场 时间:2014年10月 9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抖空竹,使学生对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初步掌握抖空竹的“起范”的技术要领。

3、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复习抖空竹 教学重点:空竹上杆动作

教学难点:上杆后平衡调整技术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站队。

2.检查服装,报告人数。

3.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达成目标。

●●●●●●●●

●●●●●●●●

◆◆◆◆◆◆◆◆

◆◆◆◆◆◆◆◆

要求:做到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慢跑两圈 ●●●●●●●● ▲

●●●●●●●●

要求:跑步过程中不得讲话,掉队,注意安全。

2、徒手操8节2×8拍(1)扩胸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俯背运动、(5)正压腿运动、(6)侧压腿运动、(7)活动手腕脚踝、(8)膝关节运动、教法:教师带领做。学法:认真模仿教师动作。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舒展有力度。

三、基本部分:

(一)、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技术要领并示范

1.学习“抖空竹”的“起范”技术

(1)教师讲解并示范“起范”技术要领,使学生明确用力方向。要领:两脚并拢,两手持抖杆将空竹置于脚前,首先向右侧拉动空竹,然后向左侧拉动空竹,当空竹滚动到左肩垂直面时,右手迅速向上提拉空竹,左手顺势放送,使抖绳与空竹中轴磨擦,从而使空竹旋转起来。

重点:抖绳在拉动中要绷直 难点:左右手的收放配合

注意:空竹轴面的方向(有轴的只能像一个方向运转),用力方向和发力手,左右手收放的协调配合。

(2)地面平稳拉绳滚动空竹,找动作感觉。(3)“起范”练习

发力手借助滚动的速度惯性顺势提拉后,左右手协调配合抖动。2.学生集体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2).分组练习

(3).找两名练习好的同学示范(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A 左右手配合不协调 B 抖绳没有绷直 C 空竹左右晃动 纠正方法:

A 两臂放松,上臂靠近身体,两小臂上下拉绳 B 注意收放抖绳时机

C要让空竹的轴面始终朝向练习者身体 D找做的好的同学表演。要求:(1)仔细观察

(2)说说你的发现,有什么优点或者有什么缺点?(3)互相帮助

3、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

(二)、学会三种启动法:

a.滚动提拉启动法

b.原地提拉启动法

c.定位手旋启动法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小结下课

3、布置课后作业

新课标Unit 2 第3课时 篇6

3、燕子(2课时) 篇7

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X k B 1.c o m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练习课

3、燕子(2课时) 篇8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嵩明县嵩阳一中

陈永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 和结论;

2.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反例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教学难点: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反例的作用.三、教学过程

问题发现

感受新知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学生分析、比较发现:这些语句都是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命题的概念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作命题。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

它就不是命题.如:画线段AB=CD.实战演练 运用新知

例1 判断下列四个语句中,哪个是命题,哪个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1)邻补角互补吗?(2)画一条线段AB=5cm;(3)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解:(3)(4)是命题,(1)(2)不是命题.理由如下:(1)是问句,故不是命题;(2)是做一件事情,也不是命题.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

命题↗题设: 已知事项。↘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

项。

题设(条件)结论

实战演练 运用新知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等角的余角相等.解: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真命题与假命题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命题1:“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命题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命题1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2是一个错误的命题.特别规定: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实战演练 运用新知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用“√”,假的用“×” 表示.(1)同旁内角互补(×)

(2)一个角的余角小于这个角(×)(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4)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6)同角的补角相等(√)

(7)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证明与举反例

公理的概念: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定理的概念:有些命题是基本事实,还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证明的概念: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作证明.实战演练 运用新知

例2 已知:b∥c,a⊥b .

求证:a⊥c.

证明: ∵ a ⊥b(已知)

∴ ∠1=90°(垂直的定义)

b ∥ c(已知)∴ ∠2=∠1=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 c(垂直的定义).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举反例

思考:如何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呢?

例如,要判定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可以举出如下反例: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1=∠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即可.巩固新知 深化理解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D)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对顶角相等

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D)

A.若a·b>0,则a>0,b>0

B.若a·b<0,则a<0,b<0

C.若a·b=0,则a=0且b=0

D.若a·b=0,则a=0或b=0 3.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2)若ab=0,则a+b=0.解:(1)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内错角,这两个角不

是对顶角,但是它们相等;

(2)当a=5,b=0时,ab=0,但a+b≠0.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能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吗? 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

六、作业布置

1、课本21页练习题.(做书上)

2、课本22页练习题.(做书上)

上一篇: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免费下一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