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第2课时(共12篇)
灰雀第2课时 篇1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羊角学校
张旖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吗?瞧,它们来了!(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教师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引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列宁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生:喜爱灰雀(板书“喜爱”)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一)朗读第2自然段
1、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指板书)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句子划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1)指名交流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着急呢?
(3)“找遍”是怎么找呢?师:是呀,找遍就是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每一个角落都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
(4)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5)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喜爱灰雀(指板书)
(二)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那列宁到底找到灰雀了吗?(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1、我们赶紧再读读课文3-10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请你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什么?圈一圈从哪些词语中读懂得? 好,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
3、检查交流
谁先来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媒体出示:列宁对话)
(1)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2)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3)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 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从“多好的” “可惜——” “自言自语”。这三个词能看出。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情不自禁。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能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三)灰雀去哪里了?(媒体出示:侦查任务)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让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媒体出示:男孩对话)
1、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2、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3、男孩为什么这么肯定?为什么抓走灰雀呢?(板书:男孩喜爱灰雀)
4、师:列宁喜爱灰雀,男孩喜爱灰雀,两个人的爱一样吗?(学生交流)
5、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媒体出示:11--13自然段)
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果然)
师:为什么?(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1、那个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批评他。)
师:同学们再想想,男孩错在哪里?(捉灰雀、说谎)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灰雀去哪里了?(列宁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媒体出示: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知错就改也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小结: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四、总结拓展(媒体出示:拓展)
1、听,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又在枝头唧唧喳喳的歌唱,他们好象在。(指名2—3名)
2、现在如果你是列宁、男孩或灰雀中的一个。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3、师生总结: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教师擦去板书“喜”字。
板书设计: 灰雀
喜爱 爱 捉 放 列宁 小男孩(教育诚实)
灰雀第2课时 篇2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 是一篇记实散文。结尾处“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隐藏着并不那么融洽的父子关系, 查阅背景资料得知, 实际上从1920年开始, 父子间间隙逐渐加深, 但父亲来信中“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坦诚相告, 似乎是一位英雄迟暮的父亲放下身段的软弱祈求, 终于触动了儿子忏悔和歉疚的深情, 作者理解了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的心灵世界, 更理解了父亲始终如一的父爱。作者曾说:“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 走过这样复杂的心路历程后, 作者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完成了《背影》的创作。当年, 父亲行动不变, 遭受家庭一系列变故的打击, 自己母亲离世的创痛, 中年失业的沮丧, 在作者8年后的回忆中, 更加涂抹上一层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儿子复杂心境下的回忆和父亲特殊心境下的父爱, 也许是《背影》产生亘久不衰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吧。编者将本课编入二单元, 意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 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学会关爱父母, 珍惜亲情。本课的父子深情需要学生沉潜其中, 涵咏体会, 体会后的动容更是学生写作的良好促因。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阅读量少, 阅读领悟力较低, 课前通过“互动讨论”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基本停留在以下层面:父亲给我买橘子让我很感动, 但为什么会让自己感动, 大多数同学认为就是父亲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还为“我”买橘子, 很让我感动, 至于特定情境中的“父爱”, 学生体会的不够、不深。也有学生认为, 这种感动来的有些“假”。对8年后的作者追忆父亲的心境是怎样的?同样出现了几乎一致的“声音”--感动, 但仅仅是感动么?学生对文本的这种浅层次解读是教学的切入点。同时, 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在平时不爱朗读课文, 写作中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是, 叙述粗糙, 描写僵硬, 尤其是无法很好的刻画出一个画面, 以上这些都是设计本课的出发点。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了解, 本课学习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和手段:
第1课时
细读文本, 体会深情。
1.组织阅读文本, 把握内容、情感。
2.组织反复朗读, 就质疑点、介入资料, 展开讨论。
3.组织完成相关问题讨论, 并上传第6段朗读作业 (上传到互动讨论平台) , 组织为优秀音频作业“投花”。
4.上传平台作文要求:过往生活, 点滴人情, 总会有一幅感动或触动我们的画面, 请你在e本上画下这个画面, 并描述这个画面, 让这个画面感动或触动你我。组织学生完成好作业。要求:用1-2句话交代一下画面产生的背景, 描述、刻画这个画面。
第2课时教师准备
组织学生在“互动讨论”平台上展开两个讨论话题:
1.儿子为什么会被父亲买橘子的行为感动得流泪?父亲的不易表现在哪里?
2.作者在创作《背影》时的复杂心境, 包含哪些?教师做好学情调研。
第2课时
读中悟情, 读中引趣
1.反馈学生在“互动讨论”平台上上传的朗读作业。
2.跟读名家, 体味特殊背景, 读出儿子的感动。
3.配乐朗读, 琢磨特殊心境, 读出复杂的心情。
探究背影, 深研写法
由朗读体会, 刻画背影, 形成画面, 画面传情。
由平台作文, 描写粗疏, 无法成画, 无法传情。
学写背影, 学以致用
1.例文修改, 交流总结。
2.平台修改, 分享经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深悟父爱;体味作者创作背影时复杂心境、情感。 (第二课时)
2.探究第6段感人至深的原因, 根据自己画的画面写出一段描述文字。 (第二课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话交流读出理解, 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写法, 通过平台分享写作成果--写出自己的“令人感动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父子深情, 陶冶情操。学会关爱父母, 珍惜亲情。
四、教学环节设计 (第2课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朗读作业, 上交整理朗读作业。教师上传讨论及写作话题。
【设计思想】整个教学以四个大环节展开:
环节1:体味背影, 读出味道。环节2:探究背影, 赏析写法。环节3:学以致用, 共改习作。环节4:分层作业, 上交作品。
五、教学特色说明
《背影》一课, 是一篇传统篇目, 在内容的解析上已经无过多创新点。将教学思路集中在读写结合上, 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出发点。如何做到写的有效性, 是本设计的关注点, 为此, 我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1.只有读出感动才能激发写的欲望。因而教学起始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 每次读, 都是在上一次读的基础上, 逐层体味背影的感人之处, 潜在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潜藏在“感人背影”后的写法。2.只有探究分享有效才能练的有效。因而, 在教学环节上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赏析, 一是从作者聚焦点--第六段———体会赏析画面描写可以表达出动人的情感。二是选取学生上传到平台中的问题语段, 探究如何形成画面式的描写, 实现每个学生对例文的“独特感悟、理解”。最后总结本课收获, 修改自己的习作, 使每个学生通过本课学习, 实现写作进步, 自我成长。
六、教学反思
(一) 反思设计思路
1. 基于学情:
一直在利用“写作平台”指导学生写作, 8个孩子上过《背影》, 10个上过第一课时。但都没有从写作的角度讲授过, 就想从写作入手设计教学, 这是本设计出发点。如何做到写的有效性, 我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1.只有读出感动才能激发写的欲望。因而教学起始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 每次读, 都是在上一次读的基础上, 逐层体味背影的感人之处, 潜在的艺术魅力。通过读实现了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 《课标》也重点强调了这一点。也引发学生探究潜藏在“感人背影”后的写法。2.只有探究分享有效才能写的有效。因而, 在教学环节上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赏析, 一是从作者聚焦点--第六段体会赏析画面描写可以表达出动人的情感。二是选取学生上传到平台中的问题文中语段, 探究如何形成画面式的描写, 实现现每个学生对例文的“独特感悟、理解”。最后集合本课收获, 修改自己的习作, 使每个学生通过本课学习, 实现写作进步, 自我生命的成长。
(二) 使用“电子书包”感受
1. 上传、分享音频朗读, 实现促读、互听、互评。
2. 孙道临朗读和背景音乐, 可以在平台上资源共享, 反复使用。有助于学生深化了解文意后再读。
3. 使用“中控”, 可以实现教师不用走动, 即可了解学生赏析语段的现状, 实现动态观测。
比传统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的赏析笔记可以保留, 有助于教师后续思考哪里点评不到位, 利用教师反思。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揭题,认识“隹”就是短尾巴的鸟。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小礼物,看,这是——(学生读),这种鸟名字叫灰雀。板书:灰雀。“雀”可以分成“小”和“隹”,“隹”是一种短尾巴的鸟,小隹就是小鸟,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吧。
2、这是三只怎么样的灰雀呢?围绕灰雀,俄国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号序号。
2、出示词语:
胸脯 散步 仰望 婉转 面包渣 白桦树 郊外 诚实 惹人喜爱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读准词语中几个后鼻音的字“诚”“蹦”,平舌音“散”等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自然段,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只灰雀的,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颜色:粉红 深红 动作:来回跳动 叫声:婉转
3、多么快乐、美丽的灰雀啊,谁来读一读?引导学生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升华感情。
4、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字形的
3、重点指导“胸脯”“步”“或”“敢”
4、学生描红、摹写
五、抄写句子
《一面》 第2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
2、了解鲁迅所处在的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与关心。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导入。上界课我们讲到了鲁迅的外貌给阿累的深刻印象,用以个字形容就是“瘦”。那鲁迅还给了阿累哪些深刻印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
2、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领悟问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思考,在那样一个社会,作者是以个被别人轻视的工人,而作者 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什么样人的感受?
教师介绍写作的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过渡:我是一个被别人轻视并且是个穷人,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父亲一般的爱,而作者阿累是个爱读书、关心国家的青年,课件鲁迅对像我一样的青年怎么样?这些都是阿累不知道身边站的就是鲁迅时发生的事,那么紧接着当阿累知道身边站的就是鲁迅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2、读课文画出当阿累知道身边站的是鲁迅时的心情,并且小组讨论为什么他的心情是这样的?
读课文画出句子。
思考当时我为什么是“结结巴巴”的?并且又“欢喜”呢?
既然那么兴奋见到自己崇拜已久的文学偶像,为什么“我向四周看了看,课
没有蹦出来”他的名字?小组先讨论,教师总结并介绍时代背景。看文章28节。
过渡:既然阿累和鲁迅见了一面并发生了那么多事,那么最终对鲁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3、鲁迅对作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4、讨论“鲁迅是和我们一起的”中的“我们”是谁?“鲁迅”又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概括全文中心。
我们要做香鲁迅一样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人。
四、布置课后作业。
文中以共有九处破折号,思考一下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革命
关
怀
《秋天》第2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灰雀第2课时 篇6
1.精读课文, 赏析藤萝之美;
2.品读课文, 感受藤萝的悲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大自然是美好的,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 常常引发我们的想象, 触动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为之喜, 或为之悲。一株藤萝的命运牵动了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情思。今天让我们继续品读《幽径悲剧》这篇散文。 (板书:幽径悲剧)
关于悲剧, 鲁迅先生有过怎样的论说?
生: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师:“悲剧”就是美的毁灭,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 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幽径的美丽,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说说幽径之美。
活动一:复习旧课, 说说美景。
师提示:用“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说说幽径之美。
生自主思考、班级展示。
生1: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山上小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秋末, 过一阵换一个颜色。
生2: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山上夏天一团浓绿, 人们仿佛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生3: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山上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 红枫、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生4: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林中小鸟, 枝头鸣蝉, 仿佛互相应答。
生5: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湖中夏天绿叶接天, 红荷映日, 有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师: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生6:幽径真美, 美就美在冬日山上松柏精神抖擞, 绿色浓烈。
师:美在它强烈的生命力!
……
过渡:师:幽径真美, 同学们表达得也很美。但这美丽的幽径上最美的是什么呢?
生齐说:是一株古藤萝。
师:好, 接下来我们共赏藤萝之美。
活动二:精读课文, 赏析美景。
(1) 师提示:找出文中描写藤萝之美的文字, 赏析藤萝之美;
(板书:藤萝之美)
生:自主思考—组内交流—小组班级展示。
小组一展示:
生1:“它既无棚, 也无架, 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 盘曲而上, 大有直上青云的气概。”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出藤萝的形状, 写出它有气势的美。
生3:“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 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
生4:这里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藤萝的幽香和美丽, 藤萝的香与美引来很多蜜蜂。
生5:“在一团团绿叶中……一朵朵紫红色的花, 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生6:“绿叶、紫红色的花、万绿丛中一点红”从色彩的角度写出藤萝之美。
师:这一小组同学从不同角度赏析藤萝之美, 这样的藤萝有形有声有色, 可观可闻可嗅。
还有小组补充吗?
小组二展示:
生1:“……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
生2: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 写出藤萝的干刚劲有力。
生3:“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两三百年, 同他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生4:藤萝很善良, 奉献着自己的美丽。
师:哦, 原来藤萝外在美, 内在更美啊!
(2) 师:藤萝之美, 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可见作者对藤萝怀有怎样的感情?
生自主思考、班级展示。
生1:直到此时, 我才清晰地……, 顾而乐之了。
师:还有吗?其他学生补充。
生2:每次走到它下面, 嗅到淡淡的幽香, 听到嗡嗡的蜂声, 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 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师:由此可见, 作者对藤萝的感情是怎样的?
生3:喜爱。
师:好, 美文需要美读。接下来, 我们就带着对藤萝的喜爱之情, 读出藤萝之美。
(3) 小组朗读PK, 读出美感与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朗读要点, 尝试合作朗读。
小组一:
生1:“它既无棚, 也无架……盘曲而上, 大有直上青云气概”, “盘曲而上, 大有直上青云气概”要读出气势, “直上青云气概”重复两次, 从而体现藤萝的气势美。
生2:“绿叶”“紫红色”“万绿丛中一点红”等词必须重读, 体现出藤萝的色彩美。
生3:……我们小组首先尝试一下。
小组一齐读。
小组二:刚才小组分析得好, 但美感读得不够, 我们来挑战他们, 把美感和喜爱之情读得更浓烈些。
小组二齐读。
过渡: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 很美。这么美丽的紫藤萝按理我们应该尊重它、呵护它, 但它却逃不了悲剧的命运, 接下来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 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其被毁后惨状的语句, 品读、赏析。
总结:就是这么一株美得有神韵、美得有内涵的古藤萝被毁了, 美的毁灭就是悲剧。 (板书:悲剧) 悲剧没有人愿意它发生, 愿意看到它, 但悲剧的意义在于它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警醒。是谁酿造了悲剧?带给作者怎样的震撼?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反思:美文需要美读, 作为一篇散文, 写藤萝被毁的悲剧, 只有去充分品读有关藤萝之美和藤萝之死的文字, 两相对照, 才能让学生在品读中自然去感悟悲剧的魅力、悲剧的力量。所以本课的重点不仅在赏析, 更是在诵读。活动一:复习旧课, 说说美景, 为赏读藤萝之美、感悟藤萝悲剧作铺垫;活动二、活动三都是先赏析, 再诵读。有了精确的赏析, 才能对文本有较深刻的理解, 诵读才能有进一步升华。那样才能读出魅力, 读出味道。
第2课时 抽屉原理 篇7
抽屉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采用枚举法及假设法解决抽屉问题,通过分析、推理,理解解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2、经历“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体会比较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课本第71页的例2,练习十二第2、4题。自学要求:边学边记,认真完成“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抽屉原理例1,我们利用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谁能来举例子说明?
生:6个鸽子飞进5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2只鸽子为什么? 生:假设先每个鸽笼放一只,还剩下一只不管放进那个笼子里,总有一只鸽笼会飞进2只。6÷5=1(只)…1(只)师:我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我们的思维已经被激活,可以进入新课的学习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抽屉原理的例2 出示第72页例2的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引导建构,探究新课
出示合作探究题。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
2、3、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
3、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
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做好汇报的准备;
2、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倾听、补充、质疑、评价等;教师适时补充、点拨、板书等。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7÷2=3本……1本(商加1)9÷2=4本……1本(商加1)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如果有125本书放在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还能用枚举法吗?
生:用假设法最好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观察发现。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3、归纳整理:
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空抽屉里,(k 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
()个物体。
解决“抽屉原理”的步骤是:找出“抽屉数”和“分放的物体数”;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关键的必须知道什么是抽屉,什么是待分的物体。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练习反馈,评价反思
目标达成
独立完成后,说出思考过程。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张叔叔参加射击比赛,5次的成绩是41环,那么张叔叔至少一次的成绩不低于9环,为什么?
3、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巩固提升 1、17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至少有一个文具盒放几枝?
2、六年级152人到常青农庄春游,安排捉鱼、攀爬、赶猪入笼三项活动,每位同学至少参加一项活动,参加相同活动种类最多的学生至少有多少人?
3、幼儿园有80个小朋友,各种玩具有330件。把这些玩具分给小朋友,是否有人会得到5件或5件以上的玩具?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抽屉原理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铅笔
(4,0,0)
(3,1,0)
(2,2,0)
(2,1,1)
4÷3=1……1
1+1=2
灰雀__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改好的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人物心情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闯关复习生字词,第一关要求学生能读字组词,领读。第二关熟读课文中的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这篇课文,请同学读课文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
(一)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从颜色,动作,歌声这三方面写出了灰雀的惹人喜爱之处。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出示)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抓住重点词语“每次”“都要”“经常”体会)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1.学习第2自然段
(1)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列宁是那样的爱灰雀,可是一只灰雀不见了,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2)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的心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想列宁都在哪些地方找过灰雀?并指导朗读)
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爱灰雀(指板书)2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1)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在体会体会列宁此时的心情。(可用铅笔写上自己的内心感受)
(2)检查交流
(3)引导出示列宁的四句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问:“会飞回来?” 引导到学生体会列宁的心情。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4)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5)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6)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会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
目的是让孩子正确理解爱的含义。
(7)列宁爱鸟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边读变体会。(出示3——10自然段)。用师导读,生接读的形式。
通过导读的方法,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灰雀到底回来了吗?
1、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2、师叙述12自然段,同学们列宁为什么不问的男孩,却问的灰雀呢?
随机出示媒体,教师引读: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想想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还有其他理由吗? 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爱!师板书
男孩承认了错误,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列宁微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要想列宁一样的尊重爱护孩子,要向小男孩一样诚实,知错就改,同时要爱护小动物,爱它就给它自由。)
五、课后作业
《日本》精品教案(第2课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本为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了解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分析日本的工业特点。
了解日本在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读图分析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情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日本的工业特点。
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特点。
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活动总结、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佳能相机、索尼相机、丰田汽车、本田汽车。你知道这些产品来自哪个国家吗?(日本)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出示图片)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因此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1.发展工业的条件(1)不利条件
①地域狭小;②资源贫乏;③火山、地震多发;④国内市场狭小。(2)有利条件 ①海湾众多
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拓展延伸:首都——东京
东京(日文:东京,假名:とうきょう,英文:Tokyo),日本国首都,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东京当选为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这是东京继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的第二次承办奥运会。
拓展延伸:横滨
横滨(Yokohama)是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位于日本关东地方南部、东临东京湾,南与横须贺等城市毗连,北接川崎市。横滨是日本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城市。
②海运便利
日本因四面环海,所以海洋运输十分便利。③科技发达
出示图片:松下相机、会做饭的机器人、三菱汽车 拓展延伸:日本一些汽车品牌标记
NISSAN 丰田 五十铃 讴歌
铃木 本田 雷克萨斯 三菱 ④劳动力丰富
日本总人口约1.27亿,亚洲排名第七位。2.工业特点
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如煤、石油、铁矿石,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特点。
拓展延伸:视频:日本食品工业展“机械厨师”各显神通 3.工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1)问题
①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 ②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
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日本大约会有100万左右的百岁翁。③环境污染
例如:在1956年日本水俣(yǔ)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日本东京大气污染。
④土地紧张
中国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日本总面积约37.7万平方千米,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
⑤国内需求减少(2)对策
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
利用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3)投资建厂的对象
日本投资建厂的对象主要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例如,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已达到1万亿美元,雇佣了近7万美国人,涉及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部门。
4.工业区分布及原因
活动: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1.读图,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
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2.下列框图可以用来解释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将代表下列内容的符号填入框图中,使框图完整。
左侧:B D; 右侧:A C 【课堂练习】
1.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D)A.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B.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D.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2.日本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的国内原因有(A)A.劳动力价格提高 B.资金匮乏
C.技术落后 D.需求增加,发展加快 3.下列属于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A)①日本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日本水力资源丰富 ③日本矿产资源丰富 ④日本领土狭小,平原面积广大 ⑤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4.日本缺乏(C)资源
A.人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力资源
5.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B)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日本在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下,进口原料和燃料,积极利用本国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作业布置】
1.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2.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日本的工业特点。【板书设计】
日本(第2课时)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发展工业的条件 工业特点
工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工业区分布及原因 【教学反思】
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篇10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能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路;掌握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情感目标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与人交流合作和学习反思的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灵活运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基本教学思路.教学思路:知识梳理──习题选讲──训练巩固──应用提高.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你已经获得了哪些经验? 二.典型例题
例1 某军加油飞机接到命令,立即给另一架正在飞行的运输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的过程中,设运输飞机的油箱余油量为Q1吨,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的余油量为Q2吨,加油时间为t分钟,Q1、Q2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中装载了多少吨油?将这些油全部加给运输飞机需要多少分钟?(2)求加油过程中,运输飞机的余油量Q1(吨)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式;
(3)求运输飞机加完油后,以原速继续飞行,需10小时到达目的地,油料是否够用?说明理由. 解(1)由图象知,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中装载了30吨油,全部加给运输飞机需10分钟.(2)设Q1=kt+b,把(0,40)和(10,69)代入,得
40b, 6910kb.解得k2.9,b40.所以Q1=2.9t+40(0≤t≤10).
(3)根据图象可知运输飞机的耗油量为每分钟0.1吨. 所以10小时耗油量为:10×60×0.1=60(吨)<69(吨), 所以油料够用.
练习1: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8.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传播的猖獗时期.为了预防疾病,•某学校对学生宿舍每周进行一次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烧完结,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0.75x,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8;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毫克)63O8x(分)y48(x8);x(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宿舍,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 30 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宿舍.(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的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病毒,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长为12分钟,因此此次消毒有效.生:合作探究,并解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解题策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解题的过程和结果.解:(1)由图象可知(燃烧过程中):线段AB经过坐标系原点,•因此可设其解析式为y=kx,由于点A(8,6),在图象上,得k=3=0.75,所以线段AB解析式为y=0.75x.4k1 ,因为点A(8,6)在双曲线上,得k1=48,所x(2)由于燃烧后,y1与y2成反比,因此可设其解析式为y1=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1=回到宿舍.4848 ,当y1≤1.6时, ≤1.6得x≥30,因此,•学生在燃烧药物后30分钟,才能xx(3)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包含两个过程,即药物燃烧过程和燃烧后含药量逐渐消失的过程,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间应该是这两个时间的差.•在燃烧的过程中,有0.75x≥3,得x≥4;在燃烧后的过程中,有48≤3,得x≤16;•时间差为12分钟.x例2 :k在为何值时,直线2k+1=5x+4y与直线 k=2x+3y的交点在第四象限.
分析 此题中已知两直线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实际上就是知道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在第四象限,因此如何求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及第四象限点应满足的条件就成了解此题的关键.另外因为涉及待定系数k的值,所以要先求它们的交点,其中交点的坐标是可以用待定系数k来表示,最后再确定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解 由题意得: 则 5x4y2k1, 2x3yk.2k3x,7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k2y.7因为它们交点在第四象限,所以x>0,y<0,2k330,k,7即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2 k20.k2.7由以上可知当3k2时,两直线交点在第四象限. 2y8x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 例3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
解(1)把xA82代入y中,得yA4.
x所以点A的坐标是(-2,4).
8把yB2代入y中,得xB4. x所以点B的坐标是(4,-2). 把A、B的坐标代入y=kx+b中,得
42kb, 24kb.解得k1,b2.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2)当y=0时,0=-x+2,得x=2,所以M(2,0),即OM=2.
SAOBSAOMSBOM112422 226.三.学习小结
方法归纳:1利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认识问题本质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然后利用相应函数的图形和性质解决问题.2.待定系数法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方法,要结合它在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的应用.
四.课外作业:
1.某单位在“五.一”期间,组织36名员工到黄山旅游,可租用的小车有两种:•一种每辆可坐8人,另一种每辆可坐4人,要求租用的小车不留空位,也不超载.①请你设计出不同的租车方案(至少三种);②若8人座的车每辆租金是300元/天,4人座的车每辆租金是200元/天,请你设计出费用最小用的租
车方案,并说明理由.(设租用4人座的小车x辆,8人座的y辆,则4x+8y=36,且x、y均为自然数,由y8•≤36得y≤4,由此得出租车共有费用最小为1400元).2.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的一家签定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是y2元,yl、y2分别与工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下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的费用相同?(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公司的车比较合算? 3.小李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西瓜到市场去销售,在销售了部分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卖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问小李至少赚了多少钱?
4.直线5种方案:9,0;7,1;5,2;3,3;1,4.设租车总费用为
w(元),则w=300y+200x=300y+200(9-2y)=-100y+1800,由于w随y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y值取大值4时,费用最少,y2x2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是原点. 3(1)求△AOB的面积;
(2)过△AOB的顶点能不能画出直线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能,可以画出几条?写出这样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
五.板书设计
《比一比》第2课时教案 篇11
萧山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方卫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学会书写生字“小、少”。认识1种新笔画“竖钩”和1个新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儿歌韵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偏旁卡片(提土旁)、笔画卡片“竖钩”、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词语重现,复习导入
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来到美丽的农家小院,那里有许多新鲜美味的水果,还生活着一些可爱的动物,老师带来了它们的名片亲热地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情景图,开火车带读)
2、揭示课题
这些动物水果朋友们欢聚在小院里,原来它们要来(比一比),一位小朋友还把这比赛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赶紧来读读吧!
(二)理解韵文,指导朗读
1、初知大意
把书本翻到90页,大声读读课文,想想它们是在比什么?(学生自读两遍)
2、交流反馈 预设一:比大小 一、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 小
2、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是谁和谁在比大小呢?
3、出示黄牛小猫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朗读指导,怎样读出黄牛的“大”,小猫的“小”。(出示句子)
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个桃。
1、还有谁和谁也在比大小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这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指名正确朗读。
3、学习生字“颗”,比较“棵”。
4、总结,“颗”一般表示像红枣这样比较小的颗粒状的东西。再读“一颗枣”,读好整句话。预设一:比多少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1、板书“多、少”,说说你在哪见过这两个字,生活识字。
2、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句子,正确朗读。(交流“边”,还学过哪些类似的字)
4、讨论从哪个词看出“鸭子”和“杏子”很多,引出“群”和“堆”,交流识记方法,学习新偏旁“提土旁”。
5、比较量词“群”和“堆”,出示图片选择,6、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多”的语气。
(三)找找规律,创编儿歌
1、赛读儿歌。
2、找找有什么规律,再读。
3、看图也来编儿歌。(出示图片)
4、欣赏儿歌,读读《每日所诵》。
(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1、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接下来我们也要比一比谁是今天的写字小能手。
2、出示生字“小、少”,观察有什么相同的提防?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写生字“小”。A、说说“小”字的笔顺,认识新笔画“竖钩”。
B、你觉得在田字格里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C、教师范写。D、学生在书上练写。
E、评价:点评个人——同桌互评
4、同种方式学写生字“少”。
第2课时 少年有梦-教案 篇12
2018 年 月 日
星期 一
主备人 吴金荣
课题:少年有梦
【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
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
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情景导入: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已的梦想,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少年有梦”的学习。听音乐《梦想起航》
二、自主预习1.什么是梦想? 2.少年梦想有什么特点? 3.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有梦就有希望
1、名人故事引入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2、师生讨论。
教师小结:
(1)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的,虽然美好,但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实中有很多事情的发生就是从梦想开始的。你们猜:“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能实现吗?(2)梦想为“莱特兄弟”飞翔成功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对照课本9--10页)生:.......教师小结: 师展示课件:
(1)实现了。因为兄弟俩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此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美国的莱特兄弟。
(2)它能够让莱特兄弟坚持飞翔的正确方向不动摇、不断的激发莱特兄弟飞翔的热情和勇气,激励着莱特兄弟激发自己的潜能,一又一次的进步和发展。欣赏:杨利伟、刘翔的图片 教师小结:
我们共同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个人的梦与与祖国的梦、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携手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的机会。欣赏:杨利伟、刘翔的图片
探究二:努力就有改变
梦想不能仅是一张小小的纸片,我们更不能让梦想只是一个梦而已,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师展示课件:《莱特兄弟的真实故事》
莱特兄弟自幼对飞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先是伏在山坳里观察老鹰是怎么飞的,然后把它一步一步画下来。按照老鹰飞翔的样子,兄弟俩在1900年10月,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滑翔机。1896年莱特兄弟从发明家兰莱,飞行失事牺牲中深受影响,仔细研究兰莱飞机的部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试验,这次他们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的木头轨道,把飞机放在上面,弟弟维尔伯坐上去,发动飞机。飞机在轨道上滑行后,就嗖地一下升上天空了。“啊,终于成功啦!”话音还没落,飞机突然坠落下来。“到底什么原因呢?”兄弟俩又开始思考起来。他们试着把轨道从斜坡上拿下来,放在平地上,再次试飞。这回飞机一下子飞到三米多高,而且能水平向前飞。飞机飞行了30米左右后,稳稳地落到地上。莱特兄弟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抱在 一起,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莱特兄弟从收到爸爸的怪礼物到研制飞机成功总共用了26年,失败了无数次,试飞的时候,莱特兄弟也多次摔伤。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成功的呀。
莱特兄弟终于圆梦了,他们的法宝是什么?
生:是坚持不懈、是执着追求、是梦想、是不断的努力进取..........师总结:是不懈的努力。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从头再来的勇气,对坚定信念和美好的不懈追求。
1、努力,需要立志。早理智,立大志,立长志。把自己的志向融入到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多大的绊脚石也会变成垫脚石。
3、努力需要方法。方法对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想法。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己就改变自己落后的一面!面对未来的人生我们要有努力改变自己的勇气,还要有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具备了这些,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一个有活力的人生!
(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
(2)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答案提示:此活动两问,可以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
四、课堂小结
【灰雀第2课时】推荐阅读:
灰雀第一课时说课稿07-22
部编版灰雀第一课时07-23
5灰雀课时教案10-02
三上语《灰雀》第一课时教案10-06
山雀第2课时07-11
垂线教案第2课时07-02
2单元第2课时导学案06-11
耳和听觉第2课时06-13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07-31
《诫子书》精品教案(第2课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