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宣传范文

2024-07-25

人物宣传范文(精选9篇)

人物宣传范文 篇1

新闻与宣传之典型人物的宣传

典型人物宣传,是中国新闻报道百花园里一支绚丽的奇葩,耀眼夺目。回望典型人物灿烂的星空,我们发现其生命力最长久和影响最深刻的,是那些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的典型人物。所谓亲和力,原是化学术语,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后被引进新闻学领域。典型人物的亲和力,是指典型人物与受众之间融合、互通的吸引力,反映二者心理相近的关系。

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亲和力,是实现“三贴近”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典型人物的人气指数,进而增强典型宣传的导向性,增加典型人物的社会效益。多年来,《解放军报》在典型人物的宣传上,特别注重增强其亲和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1.在主题提炼上增强亲和力。

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报道主题思想的提炼。这个主题越有时代性,越有针对性,越有指导性,其宣传价值越大。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典型人物报道的主题与大多数受众的接近性,那么则曲高和寡,典型人物就会缺乏亲和力,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也就影响了典型宣传的实际社会效果。

在新中国成立55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各媒体宣传的大大小小的典型人物多不胜数,而雷锋是真正深入人心、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典型人物。并且,雷锋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人物。雷锋宣传的巨大成功,与其报道主题思想提炼的准确、鲜明,及其与受众灵魂的接近性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点,在新时期《解放军报》典型人物的宣传上不断得到体现。

2001年,《解放军报》关于浙江省军区金华军分区政委范匡夫的宣传,在主题思想的提炼上就特别注意增强对受众的亲和力。由于主人公所处的地位和特殊环境,要想让他获得军内外大多数读者的认可,并非易事。在对范匡夫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进行策划时,采编人员提炼出了“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反腐倡廉”的主题。当今社会,人们对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非常憎恨,选择这样的主题正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的期盼。然而,过去我们宣传的一些领导反腐败的典型大多介绍了他是怎么做的,主题比较肤浅,而范匡夫的报道回答了“他为什么能这样做”的问题,这对其他领导干部很有启发。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的一个原因,是对亲属和身边的人员要求不严,而范匡夫在对子女们的教育管理和在亲友面前的做法,启人心智。

其真实可信的形象,就有广泛的亲和力。

2.在事迹选择上增强亲和力。

如果说在典型人物的宣传中,主题是灵魂,那么事迹就是其血肉,是灵魂的载体。没有血肉,一切无从谈起。

这一点,已成为媒体人的共识。但是,我们一些典型人物报道在其事迹的选择上,片面理解和强调了“典型”二字,将其事迹描述得高不可攀。即便事实是完全真实的,受众心里也难有真实感。这样的典型人物就难有亲和力。

然而,作为典型人物,他的事迹必须突出,否则他就不配当典型。这里的矛盾是:典型人物的事迹不突出不行,突出得离奇了也不行。怎么办?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握好典型报道事迹选择的原则:既要突出“典型”,高于一般,又能让一般人觉得自己也能够做得到。对那些“典型”得出奇的事迹,或是忍痛割爱,或是别把话说过了头,或做些适当的说明,这样就能增强其可信度。

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尤其是在特殊岗位上的军人们付出的牺牲和作出的奉献,有时是令和平环境中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有些事迹让一般人听来似乎是“天方夜谭”,难以令人置信。如果选择这样的事迹来宣传典型,其亲和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解放军报》在近些年的典型宣传中,特别注意对人物事迹“度”的把握。兰州军区某部班长彭光荣,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典型人物。比如,他带出27名训练尖子和骨干,全连的班长都出自他带的兵。全班连续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解放军报》在报道彭光荣的事迹时,砍掉了不少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例,选择了一些看似平平常常却又很突出的事迹。当班长3年,他给战士家里写了360多封信,与其家人一起帮助战士尽快进步。他帮助一个当兵前只上过一年学的少数民族战士每天至少认识两个字,3年使其达到初中文化水平;他为了帮一个全团的训练尖子退掉娃娃亲,发动全班的战友给那个战士的父母及女方的家人做工作,并咬破手指写血书,终于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他使一个13年来从未叫过继母一声妈的战士家庭和解;他还通过“渐进法”,让入伍前开长途车的战士戒掉多年的吸烟习惯。其系列报道发表后,在部队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军委领导给予了表扬和肯定。

由此可见,典型人物的事迹从他的生活中挖掘、筛选出来就可以,用不着拔高,更不能“塑造”。某报一位记者在报道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时,说他一次病倒在稻田里还坚持工作。袁院士当众否认了这个事实,说人病了还坚持工作是不值得提倡的。可见,这样的“典型”事例令读者生疑,连主人公自己也反感,哪来的亲和力?这个教训,值得一些记者细细品味。

3.在感情共鸣上增强亲和力。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凡典型人物报道,要增强亲和力,必须在感情上与受众产生共鸣。典型也是人,有常人的七情六欲。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典型人物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一样有父(母)子(女)情、夫妻情、兄弟情、师生情、官兵情、战士情、同学情。只是在表达这些感情时,应突出他们在个人感情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以后者为重的品格特征。这种矛盾越尖锐,主人公处理得越好,报道越能打动人。当典型人物与受众的情感能够共鸣时,其亲和力必然大增。

“台上演好戏、台下做好人”,是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曲艺队队长、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的中青年艺术家叶景林的追求,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边关、哨所和海岛为官兵演出,把满腔的真情洒在为兵服务的路上。他帮助别人,也关心家人。平时不管工作多忙,隔一两天,他都要打电话问候远在老家的老母。2000年10月,叶景林在某边防团演出结束后晕倒了,经医院检查,发现他已是肺癌晚期。在他生命最后昏迷的日子里,善于模仿不同人说话的战友邹德江照着叶景林的口气给他妈打电话:“妈,好不?缺钱不?”只模仿了几句,德江就想流泪,嗓子哽哽的,模仿不下去了,在场的人无不为叶景林的孝心和诚挚的战友真情所感动。

《解放军报》在2002年5月14日发表的《德艺双馨的文艺战士叶景林》这篇通讯时,把许多类似的感人细节报道出来,深深感动了读者,许多人边看报道边落泪。

随后,军报为满足读者希望更多了解他的愿望,又陆续刊登了45篇与叶景林相关的报道,使其成为当年军报宣传最有影响的全国重大典型之一。

4.在立体形象上增强亲和力。

凡人,总有某些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典型人物同样如此。这就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在典型报道中,我们是否可以写写典型人物某些方面的缺陷呢?回答是肯定的。

过去,媒体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受“高大全”观念的影响,报道出来的典型人物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缺,让受众觉得这样的典型“只应天上有”,反而缺乏亲和力。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对那些存在与自身相似缺点的人更容易产生亲近感,这叫“同病相怜”。这样报道的典型人物,使受众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反而容易接受。当年中国青年报记者郭梅尼报道张海迪时,大胆地写了她几次想自杀的事,结果不仅没有降低其宣传效果,反而使人物的形象显得更丰满、更真实。《生命的支柱》这篇长篇人物通讯,在全国许多关于张海迪事迹的报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篇可以流传下来的新闻名篇佳作。

《解放军报》这些年来在典型人物的宣传上,不断改进创新,努力使典型人物宣传立体化,以增强其亲和力。第二炮兵40岁的青年专家肖龙旭,10多年间共获35次高等级科研奖,荣立一等功,并相继荣获“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奖”,被评为第三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然而,他也有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毛病;有固执偏激、说话爱得罪人的缺点。因此,他在单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解放军报》在2003年6月宣传这个典型人物的同时,也讲了他存在的缺点,同时加上“编辑快语”,指出用人要用长处,并帮助他克服缺点。这组系列报道是军报这些年来报道的最成功的“立体典型人物”,宣传效果特别好,主人公被公认为是部队想现代化、干现代化的“科技练兵的标兵”。

当然,并不是报道任何一个典型时都要写他的缺点。一是版面有限,没有那个必要;二是要看典型人物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三是这些缺点必须为表现主人公性格和突出主题服务。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感,反而弄巧成拙。

5.在语言文风上增强亲和力。

任何典型人物报道,都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述。而文字的精练、质朴、生动,则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有不少反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报道,由于文字过于枯燥、呆板,读起来味同嚼蜡;有些稿件水分太多,洋洋洒洒一写上万字,信息量不足;有些稿件里大话、空话、废话太多,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语言文风上的问题,也影响了典型宣传的亲和力。

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上,如果能借助小说的语言、散文的风格、戏剧的结构,读者的兴趣就会增强。1999年春的一天,一台拉着锅碗瓢盆行李卷的卡车,载着离别家乡36年、刚刚从长春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的李守发和妻子,回到了辽宁省北部山区一个叫杏花村的地方,他要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改造山河。4年过去了,他使乡亲们脱了贫致了富。《解放军报》在2003年10月通过《青山作证》、《乡亲作证》和《党性作证》等3篇通讯,对这一典型人物进行了系列报道。其语言生动、文风质朴,读来就像一股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李守发刚刚回村时,乡亲们想不通。通讯里写道:堂堂一个副司令员竟然回乡当农民,小村里好大一个新闻传开了。回来干啥?乡亲们看不懂:蹦出这穷坑的娃,哪个还回来啊!二弟李守祥想不通:“在城里当司令,就是退了村里人也是仰头看你啊!回来土里刨食,家里老少脸上都没光。”

见劝不动大哥,二弟搬出81岁的老母亲。炕头上,娘俩一问一答:

“守发啊,放着城里的清福不享,你到底要干啥?”

“绿化祖国,建设家乡,造福子孙,实现小康。”

“出去这么多年,你说的话娘咋听不懂了,给娘说得简单点。”

“就是两个字:“栽树。”

“哦!”娘又问:“图个啥?”

“让杏花村山清,水秀,人活,家富。”

“你再说简单点。”

“钱!就是让乡亲们都有钱。”

“你有多少钱?”娘担心了。

“娘,我兜里没钱,但我想让乡亲们兜里有钱……”

在李守发事迹的报道中,都是这样的土得掉渣而又鲜活、生动的语言,带有东北地方特色。人物对话,也完全符合各自的身份。读这样的报道,谁也不会觉得累,且每一篇通讯都不超过3000字。这样的典型报道,在读者中产生良好的反响是预料中的事,大家觉得这个人物典型特别可爱可亲。李守发的典型宣传说明,清新的语言文风,有利于增强主人公的亲和力,进而增强宣传的社会效果。

人物宣传范文 篇2

正面典型人物宣传报道曾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被评价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 当今的中国, 传播媒介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仍然贯彻、执行着“以进行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因为它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以, 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 我们不难了解到大量的、各类的典型人物的高大形象与光荣事迹。这些宣传报道存在的意义正是它们可以赞扬并且积极教育、引导大众向主流价值观靠拢、看齐;正是通过塑造高大、崇高的人物形象来引导受众, 鼓舞人心, 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以往正面典型人物宣传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

(一) “神化”正面典型人物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存在过于“神化”、“高、大、全”、“假、大、空”的现象, 并且带有强烈的政治符号化的宣传色彩。然而, 很多在某个阶段高频率出现的典型报道, 却在之后被证明存在严重的失实现象, 当然这可以说是某个时代的产物。然而, 当今正面典型人物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中依然有“过度渲染”以及“神话化”的特点。有一个印象很深的例子:

2006年5月23日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上海有一个理发师每周日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 风雨无阻地坚持了14年。新闻中的女话外音提到;理发师14年来累计为21万老人免费理发, 按一个人三元计算, 就少收入了60多万元。这是十分常见的典型人物事迹, 观众被巨额的数字所震撼, 从而很少有人仔细推敲。“14年, 21万人。这个“先进”的典型每个星期天给288.4615个人理发。按给每个人理发用的时间为10分钟计算, 那就需要2884.615分钟, 2884.615分钟也就是48.0769个小时!他的一天竟然可以过48个小时!”[1]

这是典型的夸张、“神话化”的报导。这类报导严重影响了媒体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二) 过度夸大正面人物事迹, 忽视其作为自然人的属性

有个别的正面报道在“度”的把握上明显太过“火候”。最为常见的就是在对正面人物的宣传报道中, 几乎一整篇都是赞美之辞, 有意无意地将典型塑造成十全十美的、高高在上的、供人顶礼膜拜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而忽略了正面典型人物作为自然人的属性。这种正面宣传报道, 难以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 很容易使受众怀疑典型人物的真实性, 甚至产生反感。也就是说, 对于任何一项宣传报导而言要讲求“度”。“韦伯定律”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 外界刺激一有增加, 感觉便随之增加。但一旦达到某个饱和点后, 外部刺激呈几何级数增加, 感觉反而会迟钝。正面宣传如果不讲究“度”, 一味追求多多益善, 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2]

世间万物都有两个矛盾的对立面, 企图掩盖或忽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能的。只着眼宣传正面人物的高风亮节, 大公无私, 可那是高高在上的神。人有七情六欲, 人都会犯错误, 所以报导丰满的人物比一味吹捧更能够打动读者。典型人物宣传上应该改变以往不科学、不严密的做法, 不应该再回避他们的不足与失误, 应该积极突破传统的典型报道有意规避先进人物的缺点、弱点的“潜规则”。在表现人物高大、光辉一面的同时, 也注意选取人物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他们作为常人、普通人的一面。深刻了解当前受众的求真、求实的心理, 从实际需要出发, 有意识也写点先进人物的弱点、缺点。这样的报道宣传虽然没有极尽赞美之辞, 但是缩短了受众和典型人物的距离, 增加了事迹的可信度。

三、报道正面典型人物的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 在正面典型人物的宣传报导中, 媒介从业人员应该时刻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 真实性。为了使新闻等其他形式的宣传报道充分引人眼球而夸大、“神话化”是坚决不允许的。毕竟, “新闻是有从业道德底线的, 不能够说自己都不信的话。”所以, 真实是一切媒体人应该秉承的基础特质。所有报道都应该基于真实的背景上。

第二, 了解受众心理。由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以及信息来源的增加, 今天的受众在解读新闻信息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心理定势有选择地接受。所以, 媒介从业人员要充分了解受众心理, 这样产生的正面人物宣传报道才能使受众更好的理解从而进行模仿、学习。

第三, 辩证地看待正面人物的缺点。在正面宣传中, 如果过分放大人物的光辉却忽视掉其人性的一面, 很容易陷入片面性的泥潭之中。所以把握宣传的方向, 适当、适量、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其进行报道, 才能使报道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从而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众媒介导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

[2]“去除“妖魔化”媒体该怎样报道负面人物?”来源《青年记者》www.XINHUANET.com2005年6月17日.

[3]戴元光, 吴信训.新闻传播新视点[M].学林出版社, 2003.

[4]李彬, 杨芳.尹丽娟.新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喻国明, 正面宣传:判别标准与操作化定义[M].复旦大学出报, 2004.

[6]申雪凤“从受众心理看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 人民网>>传媒>>研究2005年01月07日.

[7]“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 人民网>>时政>>综合报道2004年06月03日.

[8]薛国林, 庾月娥.“创新正面人物报道”新华日报传媒观, 2007-03-03.

人物宣传范文 篇3

新闻院系大学生是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先进典型人物的认知、共鸣与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闻宣传的效果。不断扩大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在新闻院系学生中的作用与影响,关系到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和巩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壮大。

为了了解首都新闻院系大学生对网络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的接触程度和认知态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课题组选取了任长霞、牛玉儒、洪战辉、丛飞、孟二冬、宋鱼水、杨业功、王顺友、许振超和郭秀明等十位先进典型人物,采用了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教室和宿舍,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五所高校的新闻院系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我们对数据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主管部门改进典型宣传、不断提高宣传效果提供参考和建议。

1、五所高校非常重视校园网络建设,效果显著,宿舍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上网地点

调查显示,新闻院系学生在宿舍上网的比重为91.39%;其次是校内公共网络设施(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其比重为5.04%;校外网吧的比重为1.19%;家里上网的比重为1.78%。

2、网络是新闻院系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约有90.83%的新闻院系学生认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的比例分别为61.83%、37.28%、30.18% 和15.38%。这表明网络是新闻院系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媒体,而广播的比重较低,位居第四,这一点与其他社会群体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宽带网络进宿舍,而电视在学生宿舍不够普及和收看时间受到限制等原因造成的(本项数据为多选题,各项合计超过100%)。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天上网浏览新闻在半小时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0.06%;其中“半小时—1小时”的占39.35%,“1小时—2小时”的占13.31%,“2小时以上”的占7.40%。数据显示,每天上网浏览新闻在一小时以内的学生比例近80%,这就要求在网络上进行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习惯,使新闻报道做到“短平快”,以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量。

3、图片报道是新闻院系大学生印象最深的网络报道形式,专题报道是最易于接受的网络报道手段

在网络报道形式中,新闻院系大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图片报道,约占47.04%。其次是文字报道,约占39.35%。之后依次是网络视频占9.17%,电子动画占3.55%,网络音频占0.89%。

图片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图片报道深受欢迎在情理之中,提高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图片报道和网络视频的比例,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既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又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网络报道手段中, 49.40%的学生认为最易于接受的是专题报道,其次是网络论坛,占20.24%。对青年学生而言,专题报道因其综合性取胜,网络论坛以其贴近性见长。先进典型人物宣传要充分发挥专题报道全面性、整体性和网络论坛互动性、人性化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把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人物形象呈现在大学生面前。

4、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尤其是影视文艺作品进行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被了解的程度较高,如任长霞、牛玉儒等,与青年学生具有贴近性的先进典型人物,被了解的程度也较高,如洪战辉、丛飞等

通过分析数据,并进行加权处理,我们以“了解程度指数”来衡量学生对十位先进典型人物的了解程度。其中,任长霞以251.64的指数成为新闻院系学生最了解的典型人物;洪战辉次之,其了解程度指数是202.11;排第三位的是丛飞,其了解程度指数为193.99。

最不被了解的依次是郭秀明、王顺友和许振超,其了解指数分别是52.60、70.61和 77.44。

5、电视和网络媒体是新闻院系大学生了解先进典型人物的主要渠道。网络媒体方面,商业门户网站影响最大。在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影响超过了广播媒体

新闻院系大学生对典型人物的了解,约有67.41%来自电视,67.40%来自网络,59.09% 来自报纸 ,28.72% 来自杂志 ,18.66%来自其他(如组织传播、人际传播途径等),9.45%来自广播(本项数据为多选题,各项合计超过100%)。

他们获知先进典型人物的信息,从网络媒体来看,主要来源于四种类型的网站。这些信息,66.17%来自于商业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等),20.17%来自于传统主流媒体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7.12%来自于其他网站(如都市类媒体网站),5.93%来自于校园网,0.59%来自于党和政府机关网站。

先进典型人物是各条战线学习的榜样,学习宣传先进典型,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一件严肃而重大的事情。传统主流媒体网站因其权威性、公信力,理应在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缩短与商业门户网站之间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影响超过了广播媒体的影响,因此,在针对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要注意党团组织活动和辅导员的作用。

6、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刻意拔高,缺乏可学习性”,在形式方面主要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手段综合运用程度不够”

内容方面,62.13%的学生认为媒体对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刻意拔高,缺乏可学习性”;50.59%的学生认为存在“脸谱化,千人一面,缺乏亲近感”的问题;30.47%的学生认为先进人物刻画“不够全面,导致人物形象不可信”;26.04%的学生认为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事实报道有余,相关评论不足”。(本项数据为多选题,各项合计超过100%)。

形式方面,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手段综合运用程度不够”,二是“后续跟踪报道较少”(本项数据为多选题,各项合计超过100%)。

7、五所高校对在校园网上宣传先进典型人物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学生乐意接受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宣传手段和方式

调查显示,五所高校在校园网上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不是特别重视。学生认为校园网对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频率“非常多”仅占1.78%,“比较多”占19.82%,二者相加约占1/5;对校园网上的典型人物报道“非常满意”仅占0.30%,“比较满意”占19.29%,二者不足1/5。

调查显示,45.99%的学生乐意“学校邀请典型人物与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互动”,40.06%的学生乐意“开辟BBS设立专门讨论区”,39.17%的学生乐意“通过网络收看先进典型人物的影视作品”。(本项数据为多选题,各项合计超过100%)。

对新闻院系大学生进行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的建议

1、加强对商业门户网站的引导和管理,借助其传播力量壮大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

调查显示,新闻院系大学生对先进典型人物的了解,从网络媒体角度来看,有66.17%来自于商业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雅虎等),而商业门户网站属于体制外媒体,政府对其管理相对松散。为了扩大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其渗透力,有必要加强对商业门户网站的引导和监管,抓好这块阵地。

相比而言,主流媒体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等)及党和政府机关网站在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方面似有不足。可以考虑在今后的典型人物宣传中,主流媒体网站以及党和政府机关网站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整合自身的政治优势和商业门户网站的品牌优势,集结宣传力量,扩大宣传攻势,以达到最佳效果。

2、重视改进新闻宣传方法,使先进典型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调查显示,62.13%的学生认为先进典型人物的刻画具有“刻意拔高,缺乏可学习性”的缺陷,50.59%的学生认为存在“脸谱化,千人一面,缺乏亲近感”的不足。

先进典型人物的形成与其所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把对人物的分析放入特定的环境中去考量,人物刻画才显得客观和真实。当前的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对人物所处环境的挖掘大多不足,将先进典型人物刻画成“高大全”式的“完人”,对他们生活或工作中普通人的一面甚少报道,因而导致人物形象在整体上不够丰满,不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增强典型宣传的实效,需要记者深入采访,在报道中努力做到让客观事实说话,让身边群众说话,使典型宣传生动、平实、感人。

3、加强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后续追踪报道,使受众在潜移默化的宣传中领会精神、学习榜样、取得实效

调查显示,50.30%的学生认为先进典型人物的“后续跟踪报道较少”,典型人物报道显得突兀,经过一段时间不同媒体的“狂轰滥炸”之后,典型人物的报道量又急剧减少。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报道方式,有违人们的认知习惯,不符合宣传教育的规律,难以达到持久的声势和预期效果。先进典型人物的产生、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追踪报道对他们的产生、成长过程进行客观反映,不仅能深化典型报道,强化人物的典型性,而且能增强报道的总体感和立体感,使时代精神与时代特征更加突出,更富于感染力。

4、利用整合传播的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和舆论强势

近年来,先进典型报道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选择多元化,一篇报道、一家媒体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不再出现。以往,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主要是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事情,现在的典型宣传还应该包括新闻网站、都市类报纸、手机等新兴媒体。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和特长,使不同媒体各展所长、各显其能,综合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是信息社会有效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先进典型报道也是如此。

调查中,52.38%的学生认为先进典型人物宣传还存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手段综合运用不够”的问题。任长霞和牛玉儒的较高知名度与电影、电视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但是在“给人印象最深的网络报道形式”中,网络视频仅占9.17%的比例,如果进一步挖掘网络多媒体的特点,网络视频在宣传典型人物方面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如把影视文艺作品移植到网络视频,以增强注意力,扩大影响力)。

任长霞先进事迹报道中,中宣部在组织中央新闻采访团时首次吸纳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中青网等六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网民对此反响热烈,形成了新的舆论热点。

一些影响较大的都市类媒体,也被组织参加了先进典型报道,在不改变媒体特色、不改变受众定位、不改变叙事风格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了先进典型的影响。

网络和手机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现在,网上访谈、手机短信已经引入先进典型报道,吸引了大量受众参与。先进典型报道不仅在网络上与网民形成互动,而且通过报网互动,将网民对先进典型的热爱崇敬之情刊登出来,形成了更深刻的影响。在许振超先进事迹的报道中,读者反应、网民评论还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新闻院系大学生对先进典型人物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大众传播媒介,但是也不能忽视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例如他们对先进典型人物的了解就有18.66%来自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超过了广播媒体的影响(9.45%)。这就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学校应注意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的宣讲作用之外,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明星版主、名人博客等形式,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对网络讨论内容进行议程设置,以加强引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5、加大校园网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着力培养新闻院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从调查数据来看,典型人物宣传进校园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具体措施可分为:

(1)由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建立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数据库(类似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永远的丰碑”系列专题报道),并在校园网及相关网站上开辟专栏,定期推出一位先进典型人物,持久宣传,形成品牌。

(2)创新宣传的形式和手段,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比如学校邀请典型人物与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互动、开辟BBS设立专门讨论区、通过网络收看典型人物的影视作品等。 今后的典型人物宣传可以考虑选择以上方式。

(3)将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的经典案例引入课堂。调查显示,新闻院系学生对典型报道的反应是:51.93%的学生看完就算了,只有6.53%的学生愿意学习榜样。数据反映了当前新闻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考虑将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的经典案例引进课堂,开设案例赏析课程,寓思想教育于专业学习中,在此过程中帮助新闻专业学生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课题组指导老师:张文祥雷跃捷沈浩辛欣刘朝霞;

成员:尹伟欣王晓群甘丽娅司丽李永强李斌宋玉玲 吴昊张殷红赵玉亮徐柯葛晶晶雷柯;

感动校园人物(范文) 篇4

我叫XXX,是XXXX中学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艰苦的家庭生活使我从小就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身为班级的劳动卫生委员,我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感染同学,以刻苦学习的精神带动同学,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服务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中极有口碑。

一、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

学习中,我建立自身的坐标,明白学习是人一生的要务。我的成绩并不是让我很满意,一向不服输的我怎会甘心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为了提高成绩,我抓紧点点滴滴的学习时间。每年有四季更相交替,每月月有圆缺变更,每天天有冷暖变化,但是我的这一切从未改变。

二、认真负责 创新工作

三年来的初中生活,造就了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八年级三班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我看到了班主任刘老师开导同学时的耐心,看到了他为我们班的工作忙碌的身影,更听到了他激励的话语。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于是我振作起来,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一直相信真诚的付出必定会在心灵上得到可喜的回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谐温馨的三班有我一份执着的投入。

作为劳动卫生委员,我为班里同学的利益,为班级的健康成长,付出更多的行动:大扫除时,我主动承担最脏最累的工作;有同学遇到困难,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参加集体活动,我积极协助班主任组织。最近这段时间肚子经常疼,经医院检查阑尾炎,需要立刻做手术,一想到临近放寒假,我必须坚持为大家服务,并且紧张有序地进行期末复习,我决定拖到假期在进行手术。集体需要时,我挺身而出,做好本职工作。

三、正视自我 懂得感恩

作为卫生委员,我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界人士的热心资助及社会的帮助,让我感觉到了人间的真爱。我时刻铭记感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我享受着阳光,沐浴着关爱,感受着温馨,品尝着幸福。但我深知还有很多同龄人,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但对我而言,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磨砺的体味和良知。

无论在哪里,我都时刻牢记“雷锋精神”,我和同学们努力着,我们用汗水谱写青春的欢歌,用勤奋诠释奋斗的含义,用行动歌颂感恩的篇章。

XXX:我在班级中担任卫生委员一职,平时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每天都亲自帮助同学打扫宿舍卫生,检查宿舍,毫无一句怨言,因为我觉得作为班干部就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自己的班级和同学尽上自己的一份力。因此我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我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宿舍卫生一直较好。

我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为了在校体育运动会中我们班能取得好成绩,我利用体育课和周末时间加强训练。同时我还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从不乱丢垃圾,找校园中有时看到垃圾我会主动捡起扔进垃圾箱。

2018年写作素材人物范文 篇5

▼黄大年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祖国高于一切。黄大年带着“一定要回来”的信念,放弃英国伦敦的高级别墅,以及同妻子共同购置的两个诊所,毅然回国。

为了实现我国在30年到50年内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领跑世界的目标,他冲锋在前,从零开始,带领科研团队自己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装备,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谓居功至伟。

作为海外生活多年的科学家,黄大年有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作为老师,他有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作为共产党员,他还有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南仁东

“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生前常说的话。为了给“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台址,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几乎踏遍了贵州大山里的所有洼地,这一找就是12年。从选址到项目启动再到设备启用,“天眼”是南仁东最大的牵挂,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仍在坚持参加FAST的工程例会。

而今,将青丝熬成白发的“天眼之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但他倾尽毕生心血的“中国天眼”正屹立在祖国西南,睁大眼睛望向人类未知的浩渺宇宙。

▼吴文俊

国际数学界不乏年少成名的奇才,但很少有人能时隔数十年再创辉煌,更罕有人能在晚年开宗立派,劈开一个世界前沿的全新领域。吴文俊做到了!

而立之年负笈海外,他引发了拓扑学的“地震”,“吴公式”为现代数学武器库再添神兵;花甲之年躬耕中土,他开拓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吴方法”为人工智能走出低谷点燃了指路明灯。

吴文俊用98载光阴,书写了一段享誉世界的中国数学家传奇。▼廖波

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只有4年,短短数年,他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2011年,廖俊波仅任职1年,政和县在福建省县域经济中的排名就提升35位。

在群众眼中,廖俊波是那个随身带着各种图纸的“一线总指挥”;是平易近人、一视同仁、真诚待人的老大哥;是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能同大伙坐一条板凳的自家人。政和人绵延的思念,诠释了廖俊波的“无憾人生”。

▼朱英国

半个世纪以来,朱英国院士像一只“水稻候鸟”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秋风乍起,他奔赴广西;寒冬来临,他又转战海南岛;次年春天,他才揣着希望的种子返回湖北。一年又一年,朱英国马不停蹄地追逐田野的春天。

如今,这只“候鸟”静静地停下了脚步,永远告别了他所挚爱的杂交水稻事业。先生虽逝,风骨永存。

▼姜妍

压缩机是乙烯生产设备的“心脏”,有着“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的说法。在西方跨国垄断巨头的眼里,大型乙烯压缩机是他们怀里的宝贝,是国家间较量的砝码,核心技术一直秘不外宣。

外表看似柔弱的姜妍,却成为打破外国垄断的“终结者”,她不仅主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还是我国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彻底终结了我国乙烯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奏响了“大国重器”绝不假手于人的科技强音。

▼何刚

为一位农民举办追思会,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位农民叫何刚,名字听上去是那样的普通,但他将自己在家中发现的19件文物全部上交国家,这位普通的河南农民身上闪耀着令人折服的人性光辉。

22年前,何刚挖到的那堆“宝贝”中有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在一些人眼中,何刚一定会留一部分文物用来“生财”,于是曾有文物贩子拎着一袋子钱“登门拜访”。但家境困难的何刚却始终不为所动,先后3次往返故宫博物院,将文物全部交出。也曾有个别乡亲觉得何刚太“傻”,但何刚却说:“文物全部上交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李浩

48岁,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在即将到龄的“老飞”李浩心中,却多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他并非觉得军旅生涯留有缺憾,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足以为他的飞行员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他也并非为日后的生计发愁,飞过6种有人机机型、安全飞行3000多个小时,拿着这样漂亮的“成绩单”,他可以轻易找一份高薪工作。只不过,李浩最放不下的还是那些陪伴他的“战鹰”,最痛苦的还是再也不能刺破苍穹、鹰击长空。

因此,当2010年李浩听闻空军组建无人机部队时,他不问待遇、不问去哪,只有眼中闪烁的兴奋,只有心中无比的喜悦。7年来,李浩在人民空军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上没有半点停歇,他的飞行航迹也在不断延伸。

▼黄大发

在贵州遵义平正仡佬族乡,有一条绕过了三重大山,穿过了三道绝壁,绵延数公里的人工渠,当地人称之为“大发渠”。自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作为村大队长,带领着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除了修渠,几十年来,黄大发还带领当地群众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大发渠”,犹如一条系在悬崖绝壁上的玉带,汩汩清泉从中顺流而过,滋养着沿线的父老乡亲,也见证着小小村庄脱贫致富的点点滴滴。

▼图布巴图

一个人退休了会做什么?可能有人会回答“休息”“旅行”。但如果你要把问题抛给图布巴图,他只会回答两个字:“还账!”用图布巴图的话说,过去自己忙着抓牧业税入库,忙着伐木烧炭、粮食自给,欠下了不少生态“账”。退休后,他便把植树治沙作为自己人生“下半场”的唯一选择。

经济人物特刊宣传方案 篇6

宣传方案

按照市委要求,由XXXXXXX传媒集团主办的,2013“影响xxxx”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已告一段落。活动在经过宣传发动、部门推荐、媒体展示、网络投票、评委评选等各个环节,历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后,从推荐的近50名参选者中,最终评选出20名在xxxx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行业示范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经济人物。根据活动安排,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发xxxx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xxxx日报、新闻网近期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对20名经济人物进行集中报道。

一、新闻宣传

在《xxxx日报》开设“经济人物风采”专栏,以通讯形式在一、二版集中刊发20名获奖人物的典型宣传报道,稿件要求鲜活生动,字数控制在1200字以内,配图。xxxx新闻网同时发布。

二、特刊宣传

拟于3月底前出版“年度经济人物纪念特刊”,为每个企业刊发至少一个版的企业形象展示。特刊主要分两部分,一是颁奖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刊登王良书记等市领导讲话,配发为经济人物颁奖画面;二是企业形象展示部分,每家企业至少刊发一个版,内容包括核心专访、文化理念、企业剪 1

影、光荣榜、发展愿景等栏目。

特刊内容:封面设计要求大气厚重;封二刊登20名企业家的核心提示,字数在100字以内,可配一张小图;3版刊登新闻发布会消息,配图片,刊登王良书记等领导的讲话;4-24版为企业形象展示版面。

三、任务分工

前期所有参选人物的事迹展示,我们集中在日报免费进行了刊发。这次集中宣传,考虑到印刷、发行等成本问题,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每个企业收3万元(包括人物风采及特刊专版费用)。扣除印刷发行费用后,抵顶分工部室经营任务,提成费率按考核办法执行。

1、稿件部分:组织日报所有采访部室骨干记者采写稿件。特刊第一部分的稿件,由特别报道组、视觉中心负责;20家企业的新闻稿及特刊版稿件由分工部室负责(分工名单附后),会后分工部室要立即与分工企业对接洽谈特刊事宜,安排记者进行采访,并及时将记者名单提供给总编室。

2、版面部分:所有版面由总编室统筹调度协调,根据记者分工名单安排编辑、校对;封面、封

二、内页模板、报眉等内容设计由总编室具体负责。封

三、封底画刊由视觉中心负责招商。

人物宣传范文 篇7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并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人物外貌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好,不仅能揭示人物性格,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起到烘托作用。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虽然接触过写人的文章,对人物外貌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但不知道人物外貌描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进行描写。在描写人物时往往是千人一面,不能很好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而这恰恰是学生以后进行写人记事习作时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外貌。

2、尝试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3、培养学生现场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领会人物外貌描写的其本要领,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要描写的人物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首先我给他们讲故事:古代有一个县令下令要抓小偷,于是贴了张告示,告示上这样写着: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晴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而后提问:根据告示上的提示能抓到小偷吗?孩子们都说告示上没有抓住人物特点写,抓不到小偷。由此我轻松地导入到课题--外貌描写。

通过这种方法导入,让学生感到有趣、轻松,进而产生学习的冲动,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竞猜人物

“说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环节,我出示了几个描写人物的精彩语段,让同学们猜出描写的人物是谁,并说说为什么能猜出来?孩子们都说描写抓住了人物特点,于是我又让孩子们看看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体型、长相、衣着、神态等方面去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到底什么是外貌描写,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大家一起来支招

这一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饭方法才能写出人物外貌的特点,才能把人物外貌写得生动、逼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貌描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人物外貌描写的四大方法“

1、抓住特征

2、要有顺序、凸显性格、巧用修辞。相机出示范文引路,为后面的课堂习作做铺垫。

(四)你来写大家猜

让学生观察在场同学并用文字给他们或自己画肖像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白地说要写作文,但学生已经在写了,面且是兴致盎然地写。写好后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到与自己相关的特点就站起来,如果没有按要求写的,全班交流,共同修改。由于形式比较活泼有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也因此感受不到写作文枯燥,所以学生写起来也有话说,这样既强化了教学重难点,又让孩子们想写,喜欢上了写作文。

(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课后引导学生分层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提升。

教材解读: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难以面对,难以解决;又必须得面对,必须得解决。写作是一个大概念,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在这一册课本里,有习作训练2的描写卡通人物;习作训练6的自我介绍,在这两个习作训练内容里都会涉及到人物外貌的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身材、容貌、装束等方面的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得好,不仅能揭示人物性格,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较之三年级的学生习作能力而言,会处于一个半懵半懂的状态。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在语言词汇的积累以及观察的顺序上仍有很大的欠缺,有的孩子对于人物的“外貌”这个定义和范围甚至界定不清。加之很多孩子认为习作一事对自己来说犹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在他们看来写作是一件会让自己相形见拙的事,自卑的心理导致自己不敢动手写作。其次很多孩子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往往不知该从何着手,写什么?要怎么写?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年级孩子习作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

教学目的:

1、创设习作情境,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观察描述人物的外貌;

2、让学生仿照范文学习按照“先整体后局部,要想深刻抓特征”的方法描写人物的外貌;

3、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自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观察描述人物的外貌;

情境准备:上课了,老师正在跟同学们作自我介绍,这时有人来通知孙老师到校长室有事急议。其间,从教室外进来一位阿姨,气喘吁吁地问学生: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呢?我有急事找她,她上哪去了?”学生说:“老师去校长室了”阿姨说:“时间来不及了,我就不等她了。这样子,待会孙老师回来你们马上告诉她下午去局里开会。记得啊!千万别忘记了!谢谢你们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给我打电话”说完,她匆匆离去。过了一会儿,孙老师回到教室。教学流程: 一.话题导入 师:对不起,这样中途离开教室、离开大家。刚才我不在,教室里没发生什么事吧? 学生将阿姨的话进行转达。老师紧接着追问:下午几点到什么地方开会? 预设: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2.回忆观察,再塑人物形象

孩子们,别着急啊。这不怪你们,不过你们一定可以帮老师回忆一下,那位阿姨长什么样子?根据你们的提示指不定我就能知道她是谁了。

3.学生纷纷交流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归类板书。个头、体型、肤色

发型、五官、衣着打扮、神态„„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而情境的创设意在让学生在这种生活的需要中学会观察与表达。使习作教学做到雁过了无痕,润物细无声。】 二.老师引导学生梳理观察的顺序。

1.师:你们说得太乱了,我没办法在脑海中形成这个人物的形象。其实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外貌(板书课题:如何观察一个人的外貌)应该要有一个顺序,先从整体观察,看她的个头、体型、神态。(师板书:整体—个头、体型、肤色)其次才是局部,包括人物的发型、五官、衣着打扮等。(板书:局部--发型、五官、衣着打扮、神态„„)

2.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以“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顺序重述学生描述的人物外貌。【帮助学生梳理观察顺序,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形象。强调观察人物的外貌应条理有序,掌握观察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过渡:嗯,我大概猜到来找我的那个人是谁了。这样,为了更保险些,老师写了一段话来形容这个人的外貌,你们来帮我看看那个阿姨是不是长这个样子的?

【例文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学生可以以此建构起言语形式、文体结构的模型。可以说,例文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支架”,学生借助它可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搭建起属于自己“言语大厦”。】

范文:这位阿姨中等身高,体型较为匀称,不胖也不瘦,皮肤白皙。只见她留着一头中长发,乌黑的头发扎成一条短辫子,服服帖帖地垂在了肩上,发尾还别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双眼睛不算很大,眼尾处有几条隐约可见的鱼尾纹,但眼睛里仍然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还有蒜头鼻下那张丰润的嘴唇,就这么组合在了一张鹅蛋脸上,一看就像是特有学问的人。这位阿姨身上还穿着一条条纹打底衫,外披一件红色的短袖外衣,下身搭配一条黑色的喇叭裤,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优雅大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阿姨那暖暖的笑容:一笑起来眼睛弯弯像月亮,嘴角一上扬便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让人感觉很亲切。

师:你们看,我写的这个人像刚才来找我的那个人吗?有不相符或遗漏的地方吗?同学们相互议一议。

人物宣传范文 篇8

教学内容:如何把人物写“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五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使用的四种实用方法,明确习作中要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2、能恰当地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四种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恰当地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四种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你好!欢迎你学习这个微课,说到写记叙文,肯定离不开叙事和写人,你也许可以把事情写具体,可是写到人物,就觉得力不从心。今天,我就以五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人物为例,向你传授写“活”人物的四种实用招数。学完后你就会明白,其实要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并不难。

二、传授四招,描绘人物

1、第一招:描写外貌,惟妙惟肖

师:描写人物的外貌是描写人物的手段之一,描写好人物的外貌特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分析《金色的鱼钩》片段: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第二招:刻画语言,如见其人

师:描写人物语言要力求显示他们各自的特征,让不同的个性的说自己的话。

分析《金钱的魔力》片段:那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3、第三招:紧抓动作,细致描摹

师:高尔基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分析《临死的严监生》片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的,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4、第四招:把握内心,理解人物

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想办法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就能展示人物形象。

分析《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作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人物宣传范文 篇9

活动简报

2016年3月27日星期日

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分院

近日,我们开展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学生讲台的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我们组介绍的人物是李鸿章,下面是介绍: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

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

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演讲稿如下

中国的现代化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近代史诸多英雄人物各领风骚,一次次失败后的重新探索,一次次侮辱下的奋起反抗,才争取到中国的日渐富强。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也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不可不提的一个人,他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称它为历史的钉子户,作为一位历史钉子户,他还身兼大清装修工。但他坚守一辈子,装修了一辈子,却没有获得美誉。他也自嘲自己为“裱糊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终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休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在他去世后,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他的一生:吾敬先生之才,吾惜先生之识,吾悲先生之遇。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此所谓敬其才。只看到外国船坚炮利的表象,而不知制度才是其富强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耳。梁启超言其“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源”,此所谓惜其识。生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妇人当政,满朝宵小,外忧内困,鞠躬尽瘁却得卖国贼之骂名,此所谓悲其之遇。他就是李鸿章。我们在高中课本中一定见过这样一幅图,西方十一国威胁清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最右边这个人就是李鸿章,作为大清重臣兼外交官,他代表大清帝国签下许多不平等条约,这使他背负重重骂名,成了清政府最大的替罪羊。在1901年签订完辛丑条约后不久,李鸿章变去世了。

1901年,清政府把这个78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北京去处理烂摊子,去直面八国联军的威逼。这个人当时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了。他一边忍着胃出血导致的濒临死亡的大吐血,一边指挥着下级官员,与联军谈判。经过努力,将联军方面一开始提出的赔款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这已经是走到生命尽头的他能够为国家尽的最后一份力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来时,他还在病榻上与俄国公使签字。与此同时,国内的舆论还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他,说他:“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为了国事耗尽了生命的他,成了清政府最大的替罪羊。李鸿章的一生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少年科第,中老栋梁 镇压起义,死忠朝廷 洋务运动,运筹帷幄 甲午风云,老臣残梦 师夷长技,诟病颇多 身后蒙冤,千古骂名。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其中: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表达了他立志要水击三千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当时20岁的李鸿章就立志“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而这些有道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他一生中的贵人,也是他的恩师——曾国藩。1845年李鸿章正式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在此后京师备考的日子里,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一在于诗文词章、治学方法;二在于学习曾的经世义理之学。之后,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天国。不久,李鸿章再次投奔了老师,当了他的幕僚,而曾国藩也对其倾囊相授,教诲有加。很多年后,当李鸿章再次回忆这段历史时,非常庆幸在自己人生道路的开始,就遇到了曾国藩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关键人物,愿意教他带他,使他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860年闰三月,清政府赖以抵御太平军、屏障苏沪的江南大营被攻破,绿营军主力瓦解。于是湘军便成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清政府继续整顿军备,重建江南大营,任务落在曾国藩头上,在组建新军的人选上,他斟酌再三决定给李鸿章一次机会,让他回家乡招募新勇。李鸿章回到家乡合肥后,尽心竭力,快速就组建了一支由团练为主的武装。因为这支队伍主要是从淮河流域招募的,所以叫“淮勇”(“勇”以区别于清朝国家的正规军),史称淮军。

1862年4月至6月间,他又用英国商船将淮军分批全部运抵上海,淮军开始了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镇压。他和淮军就此崛起,逐渐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一支势力。同治年间,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史称“同治中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洋务运动”。这段时间正值李鸿章四十岁年龄段,一直在苦心经营他的根基,消灭天平天国之后,他不仅煞费苦心的保存了淮军使其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一支军队,还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先锋和领袖。期间有一大批有志之士依仗李鸿章的影响力,团结在他周围,为其尽心尽力共创这亘古未有的改良事业。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至此,李鸿章进入政治中心的同时,开始勤勉的全心致力于自己圈层体系的构架。据不完全统计,从1870年到1911年,李鸿章统帅的淮军中先后出任总督、巡抚、尚书、侍郎等要员共有38人,而在淮军和北洋海军量大军事系统中担任过提督、总兵以上的将领多达1300余人,尊其为老师者举不胜举。正因为他的提携和支持,这些人中很多都成为了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稍加考查就会知道,中国的现代化军事、机械制造、近代的采矿、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纺织等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信息企业,无一不同李鸿章和其门生弟子的推动有关。而在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洋等方面也有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50多岁的李鸿章正是因为桃李满天下,门生遍朝野,形成强大的势力,才成就了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梁启超 语)之功。

当他到了位极人臣地步时,他遇到了瓶颈。他面对着一个从软件到硬件都落后于世界,而且落后到无法和周遭对话的中华。顶头上司是个不无才华、御下有方,但同时悍辣固执,拒绝与世界交流的老泼皮。所以他很难用正常的方式来促进一切。只好用尽各类方式,委婉、迂回、偶尔不免卑鄙、甚至为虎作伥地,推进着宏图大业。一点点试图让中华纳入与世界其他国家对话的轨道上。他当时中华仅有的几位,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做现代外交的人——在他掌权之前,中国掌权的大多是些会乱杀使臣、关税白送、把他国都当藩属的土鳖。他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可以算得上外交家的现代政治家。做了及倡导无数的实业。经过他、曾、左、胡这一群人的努力,使汉人大臣们逐渐有了话语权,考虑到袁世凯是他的人,简直是他完成了反清复明啊„„最后他还是在夹缝之间,保留了一些火种,在大乱之间,为中华争取了尽量多的利益。某种程度上,在实际的领袖已经昏聩了的情况下,他是中华最后一缕现代文明的火焰。而且他想法子,在举国被**分子(嗯,我说的是义和团)祸乱的情况下,还保留着一丝清明。在本该灭国的时刻,最后争取了点东西(辛丑之乱,虽然赔款数额巨大,但没有割地)。

纵观李鸿章一生,进行了一场半推半就的改革,签署了几张不得不签的条约,前者以失败告终,后者以凄凉收场。与陆秀夫相比,李鸿章面对的不是一个“已死之国”,而是“将死之国”,他还需要把国家治理好,所以他不能像陆秀夫一样杀身成仁的殉国,去做一个纯粹的忠臣。与张居正相比,他没有凌驾于孤儿寡母之上,反而受制于孤儿寡母之下,而且他还面临着严峻的外交压力,所以他不能像张居正一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做一个纯粹的能臣。1901年11月7日,深秋的北京贤良寺,晚清肱骨之臣,洋务运动领袖,一代名相李鸿章在萧条、惨淡和悲凉中走完了他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去世前,他还挣扎着全部的力气,口述诗道:“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此刻的他一定想起了58年前,20岁入京赶考提笔抒怀而作的“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诗句,从傲娇的“觅封侯”,到无奈的“吊民残”,耗尽了李鸿章几近一生的宦海时光。

最后我想用李鸿章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结尾: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谢谢大家

最后,活动圆满成功。

参与者:钱晨 王静怡

上一篇:自行车赛事稿件模板下一篇:16母鸡优秀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