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共12篇)
《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 篇1
《蚂蚁做操》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在学习《蚂蚁做操》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养成教育。由谜语引出蚂蚁做操图后,让学生在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让学生动手操作,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算法与算理。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做铺垫。学生动手圈一圈,尝试独立解答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你是怎么圈的?
生1:10个一圈,圈了4次,4个10,也就是40,剩下的4个2也就是8,所以有48只小蚂蚁。
生2: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6×4=24,两份24+24=48;
生3: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8份6×8=48;
生4:把12分成10和2,一部分用有4个10,4×10=40,一部分用2×4=8,两部分合起来40+8=48。师追问:一共有48只蚂蚁,那除了用圈一圈、数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小蚂蚁的只数?可不可以尝试下用竖式来完成呢?小组探究讨论。
生5:我是用表格法完成的。
生6:我是用列竖式法完成的。
思考: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算的过程是怎样的?算的过程要注意什么?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顺序回答。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所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竖式的方法。
《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 篇2
1.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概要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自身前后情况的对比,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一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本课的重点。
(2)教材处理安排
《蚂蚁和蝈蝈》教学课时分为两课时。本文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微课程教学法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任务单上的达成目标,自主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阶段:课堂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自学检测、协作创作、展示活动,会用“有的……有的……个个……”写话,会正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结合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支架”,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参与活动等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1)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包括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旨在让学生明确达成目标,知道学习方法,知晓第二阶段课堂学习的大致情况。其中,最关键的是提炼达成目标。
本课的达成目标是学习过程目标管理的主旨。达成目标的发掘必须依据课标,从教学实际出发,这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以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与达成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把教学重难点与微视频和任务融为一体,以任务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究,从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
(3)困惑与建议
这是一个反馈信息的栏目,学生可以把自主学习中的困惑与建议写下来,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录制微视频
(1)任务分析
教师设计任务单,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视频,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上任务的学件。
微视频的设计要以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为依据,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支架。学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也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体现。
(2)微视频内容
本节课把动词的认知和课文的朗读做成微视频。
由于一年级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弱,很多环节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我在微视频中先设计了一个“招手”的动作,用来激发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学习的兴趣,再进行动词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会主动和家长一起完成任务,然后跟读课文,完全按照自己的认知程度来独立学习。生动的画面、真实的语言,会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设计课堂检测和课堂协作创作任务
(1)设计课堂检测
检测的目的在于:首先,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其次,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课堂检测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因为学生在这一环节,能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设计课堂协作创作作业
协作创作环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由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教练,回答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的问题,参与小组学习,与学生一起解决共性问题。本节课协作创作的作业是让学生找找蚂蚁还会用哪些办法搬粮食,然后小组分工练习读一读、演一演。这不仅能延伸微视频中关于动词的知识点,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过程与反思
第一环节:自学检测
课初,对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内容进行检测。检测的任务一是给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注音。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但他们很乐于接受课前自学检测的挑战。
检测后,学生们最期待做“小老师”,因为那样可以进行小组批改订正。学生们通过合作批改订正,大大提高了识字写字的正确率。任务完成后,我用笑脸奖励给学生,既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检测的任务二是朗读课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带着任务听,主动模仿微视频读;在课上展示时,很多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微视频一模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上反复教读的时间。
第二环节:进阶作业
学生已经会读、会认本课生字了,接下来就是会写字。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看一看、写一写、找一找,让他们学会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照着写一写,然后找一找写得最漂亮的字,最后“教”老师来写。在师生共同范写时,一些要点被学生很好地掌握了。
教师所教的东西是有限的,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写好一个字到写好一类字,逐渐形成不用指导也能把生疏的字写好的能力。
第三环节:协作创作
协作创作是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协作探究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灵活变通,其目标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协作创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它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小组之间展开合作、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学习潜能,使其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围绕本课的难点展开教学,先要求学生自己填写蚂蚁们还会想哪些办法搬粮食,然后进行小组分工练习读一读、演一演。当我把学习任务抛给学生时,这仿佛点燃了学生主动协作学习的“火把”,照亮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四环节: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是把课内的知识进行拓展,把学到的句式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们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我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拨和评价。
家长问道:“老师,你用了什么魔法,让孩子追着我给他放微视频?练习读课文时,他让我不要打扰他读书。一年级的学生这么主动学习,让我还真有点不适应。”我答道:“孩子的一切转变是翻转课堂的魔法。翻转课堂,翻出了孩子乐于阅读的兴趣,翻出了孩子乐于探究的兴趣,也翻出了孩子乐于合作的兴趣。”
《蚂蚁》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这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继蜗牛、蚯蚓后,这是本单元观察的第三种小动物。对学生来说蚂蚁恐怕是观察最多的动物之一了,学生对蚂蚁都有一些观感,但是不一定具体和全面。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察、记录,而且要分析、猜测,甚至还要用到绘画,是对学生综合性技能的锻炼。走进大自然是本课的宗旨。
【学情分析】
1.上一单元《植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过一些常见的植物,学会了一些简单观察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又经过《动物》单元的前面4课,寻访了校园里的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巩固了观察方法。
2.本课的主要任务还是观察,并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情景。因为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语文学科中刚刚要求写简单的文章,所以可以和语文学科相结合,以一篇小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对走进大自然有一种自觉的冲动,观察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是他们的本性。但往往是学生兴奋地观察了半天,好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观察仔细。所以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是观察的首要任务。
4.蚂蚁的观察,并不像蜗牛和蚯蚓那么简单,蚂蚁的爬行速度比较快,个体又小,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是学生遇到的新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的习惯;如实地記录数据和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多思考,这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2.会画蚂蚁的身体,并正确把握蚂蚁各部分的位置。
【课前准备】
布置各观察小组要带上可能用到的物品:放大镜、小尺子、记录本、小食物(面包、馒头、糖块等)。可能部分学生会忘记带,所以要求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提醒组员带上观察用品。培养团队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高效完成任务,便于学生交流观察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1分钟)
教师设疑:蚂蚁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了,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回答:地上、树上、草地里、花坛、家里、墙角。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已有的对蚂蚁的了解,使得学生回顾与蚂蚁相关的记忆,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的主题上来。
【深入】(1分钟)
教师设疑:什么地方的蚂蚁最多?
学生回答:树上、窝旁边。
设计意图:这为后半节课走出教室,选择到户外实际观察蚂蚁的地点提供了参考。
【激起记忆】(2分钟)
师:你看到的蚂蚁都在干什么呀?
生1:四处乱跑找食物。
生2:搬食物。
生3:从窝里向外搬土颗粒,放在洞周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他们的回答中,蚂蚁的记忆在脑海中会越来越清晰。
【探究方法】(3分钟)
师:我相信每位同学都用各种方法接触和探究过蚂蚁,也通过看书、看电视了解过蚂蚁,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蚂蚁的知识?
生1:我用小木棍阻挡小蚂蚁的路,它能够想办法通过,有的从上面翻过去,有的从旁边绕过去,有的原路返回。
师:说明蚂蚁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这跟我们人一样,遇到问题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生2:书上说蚂蚁通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气味,它可以沿着这些气味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我用树枝在它路过的地方划了一下,小蚂蚁真的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四处乱找。
师:所以我们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千万别扰乱它们的生活,给它们增加麻烦。
生3:有的人一看见蚂蚁就乱踩。
师: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可不能这样做。
【引导指向重点】(1分钟)
师:蚂蚁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的形状?
生1:有头、身子和大尾巴。
生2:头上有触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再统一命名,不要提前规定,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提出外出观察】(1分钟)
师:我们不要只在这里说,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双眼亲自观察,获得属于自己的心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感官的观察过程,了解用眼睛的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是了解事物属性的需要,将贯穿科学课的整个学习过程。
【明确外出观察的目标】(1分钟)
师:我们这次出去观察蚂蚁,要完成几个任务:
(1)画出蚂蚁的形状。
(2)观察蚂蚁搬东西时的行为。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去完成一件任务很感兴趣。而且完成某一项任务这种要求很具体,很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内容、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
【分组】(2分钟)
师:按学习小组分组,组长负责组织好组员,安排任务。
学生的小组早已形成,小组建设已初具规范。
设计意图: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之一,科学课讲究合作,就更应该把它用好。
【检查观察用品】(1分钟)
師:组长检查本组的放大镜、记录本、笔、小食物等用品是不是准备好了,小组内评价一下,各个组员是否完成了组长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评价小组的建设成果,如果组长组织有方,就不会出现缺东少西的情况。
【安全注意事项】(2分钟)
师:观察时要注意:(1)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2)观察时要看清周围的环境,不要出现划伤手、碰到头的情况。(3)远离施工现场和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在指定的完全范围内操作。
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生活周围及大自然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教师应充分珍视并加以巧妙利用的。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科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同时易冲动、好动、好玩耍的个性心理特征常导致学生会做出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每节课都应针对所学内容或多或少地交代或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应注意哪些事项、哪些问题。
【外出观察及任务】(2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内观察。
观察任务:(1)蚂蚁活动的区域;(2)蚂蚁的种类、大小、颜色;(3)试着画出观察到的某一种蚂蚁的结构。
【课堂小结】(3分钟)
指导画蚂蚁时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向教师展示各组的实验报告,教师找出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画蚂蚁时最容易出错的是蚂蚁的身体比例、腿的生长点,其他的比较好把握。
【布置作业】(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观察报告”;(2)根据“观察报告”写一篇观察日记。(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了解蚂蚁的各种信息,下节课交流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扩展对蚂蚁的了解。
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个别学生不能积极完成,可以通过组长和组员的帮助、督促,推动他进步。
设计意图:
(1)“观察报告”中蚂蚁的身体结构的绘画,要按自己观察到的蚂蚁来画,不一定与课本中的相同,以求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课后反思】
1.这是一堂实验课,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蚂蚁,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所观察蚂蚁的情况,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2.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获取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自己动手、思考所得的。
3.在画蚂蚁的过程中,蚂蚁六条腿的位置是最容易画错的地方,这时正确的要及时表扬,错误的也要及时提醒注意。
4.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5.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6.外出户外观察,安全是第一位的。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篇4
永安小学 方 向
【教学内容】北师大第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教材分析】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在教学时要注意积是由一位数乘两位数个数的积与十位的积合成的,如13×2=3×2+10×2。这就是一位数既要乘两位数的个位,也要乘两位数的十位的根据和原因。【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逐渐转向稳定性的重要阶段。
在乘法计算方面:学生有表内乘法和整
十、整百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竖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意思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尤其是十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的含义,更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蚂蚁搬家”具体情境图,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点子图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含义,进一步体会乘法计算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交流各自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理解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头带小蚂蚁的头饰,排成4行,每行12个人,做蚂蚁操。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
(一)圈一圈,算一算——结合点子图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小朋友们做蚂蚁操的队列情境图,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做完蚂蚁操感觉怎么样啊?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蚂蚁做操》(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看,小蚂蚁们排得多整齐啊!请同学们说说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排有12只蚂蚁,有4排。(板书)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只蚂蚁?(板书)
3.全班读题,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生:12×4(板书)
4.学生尝试口算,反馈时说说是怎么算的,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5.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结合点子图说说计算过程。交流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圈法做合理的解释。
重点指导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圈的,又是怎样算的,将每一步口算过程与点子图中圈画的点子对应起来,借助点子图直观理解这种口算方法。分成两部分,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
●●●●●●●●●●
●● ●●●●●●●●●●
●● ●●●●●●●●●●
●● ●●●●●●●●●●
●●
活动
(二)试一试,说一说——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1.试着用竖式计算12×4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2.展示学生的做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乘法竖式;(幻灯展示)(1)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沟通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3)说说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的不同点和共通之处。方法二:简写后的乘法竖式。(幻灯展示)(1)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对比乘法竖式完整形式的区别和联系,感受简写形式的简便。(3)全班一起学习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3.把应用题的作答补充完成
活动
(三)算一算,说一说——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用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计算213×3(课件出示)1.口算。2.竖式计算。1 3 × 3 =
3.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巩固竖式方法。4.小结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三、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巩固对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及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圈一圈,并结合点子图竖式计算。(课本53页练一练第1题)
2.想一想,算一算,加强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本53页练一练第4题)
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
1.回顾总结自已的收获。
2.计算36×3你想用口算还是竖式计算,让学生产生竖式计算的必要性。
【板书设计】
蚂蚁做操
小雨为啥不做操教学反思 篇5
小雨是刚人园两个月的小男孩,长得白白净净,穿衣服特漂亮,看上去可帅气了,很讨人喜欢。可唯一令人头疼的是他的脾气很倔,不,应该是特倔,开学至今已经有两个月厂,但他从不做操,每次听到做操排队的音乐时他就会默默流泪,僵硬地站在椅子边不肯排队。为了鼓励孩子排队,缓和孩子不快的情绪,我总是轻轻地在他耳边说:“小雨快排队,小雨不做操。”听到这样的特殊优待,小雨总算抹干了眼泪,跟着出门。
来到操场外,小雨就静静地看别的小朋友做操。每每此时,一直牵挂着小雨的外婆总会准时站在围墙外看小雨做操。由于小雨的举动特殊,外婆很是着急。“小雨,快做操。”“小雨别站着不动。”“小雨,做呀……”外婆的声音在小雨的耳边回响,原本平静的小雨又开始哭泣。
为了让小雨愿意动手做操,我也着实想尽了办法。
鼓励――做操前,我给小雨贴上了大苹果,“大苹果最喜欢小雨,只要小雨做操,再奖励你两个大苹果,好吗?”小雨点点头,可是出去后,小雨仍然一动不动。
帮助――为了让小雨的手动起来,音乐出来时,我就站在小雨的身边,拉着他的手一起跳,可是小雨一点都不配合,小手硬拽着自己的裤兜就是不肯动一动。
诱惑――了解到小雨喜欢拍照,我又想出一招。出操前,我特意借来照相机:“小雨,老师给你拍做操的样子。然后将照片放到电脑上,让爸爸妈妈都看到,好吗?”看到照相机,小雨有点心动,盯着相机点了点头。可当我将镜头对着小雨时,小雨就又呆若木鸡了。
强制――每天放学时,小雨的外婆总要对小雨不做操的事情深感遗憾,心急的外婆生气地说:“明天小雨再不做操,外婆就不来接你了。”也许是出于外婆的压力,站在操场上时,小雨的两眼紧紧地注视着围墙外,尽管身边的同伴那么兴奋地跳着,尽管我们极力地暗示,可他仍然无动于衷。
冷处理――看来鼓励、压力对小雨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我便和他外婆交流,暂时淡化小雨做操的`事情,不要给小雨太多的关注,顺其自然,也许会有奇迹发生的一天。就这样,在一天天静静地等待中,小雨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安慰和惊喜。两个月下来,小雨不做操似乎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怎么办?是什么原因让小雨不愿意做操?尽管我问了又问,得到的回答仍然是沉默。我仔细回想着小雨这两个月来的表现:吃饭总是最后一个洗手,睡觉总是最后一个上床,连入厕小便也要等小朋友离开后才愿意去,而且不需要我们的帮助。据他外婆反映,小雨是个非常爱干净、自尊心强、很爱面子的孩子,其实,从他每天的表现来看,他是属于那种追求成功、害怕失败的孩子,他不敢轻易尝试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是没有把握的事情。我忽然想起,在我们教新操的时候,他正好生病没有来,也就是说他没有学到新操。因为他不会做操,所以他不敢做操,这就是小雨从不做操的真正原因。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小雨不做操是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是因为孩子离开外婆想家的情绪所致,是因为小雨的倔强个性所造成的。我根本就没想到小雨不会做操,因为在我看来,小班孩子做操是不需要特别去教的,只要孩子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做就行了。但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庆幸终于找到了小雨不做操的真正原因,使我有了对症下药的希望。于是,我赶紧找来小雨,轻轻地在他耳边问道:“小雨,你学过我们的新操吗?”小雨摇摇头,“哦,没关系,那老师来教你吧。”小雨轻轻地点点头。
就这样,我将做操的音乐播放给小雨听,将一个个动作教给}小雨,小雨呢,倒也学得很认真,因为他的聪明和投入,很快就学会了表演的动作。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又在班内让小雨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还大大表扬小雨做操的动作优美。为了让孩子更熟练地掌握动作,我将音乐录制下来,让他外婆回去和孩子一起练习。就这样,在家长和我们的双向努力下,小雨对做操有了兴趣,两个多月来,小雨第一次跟着音乐拍起了小手,围墙外的外婆喜极而泣。小雨终于愿意做操了,看到他洋溢着欢笑的脸蛋儿,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终于如释重负,两个月来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我们的小雨终于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做操了。
《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2、尝试体验用舒缓连贯的方法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通过呼唤远方的好朋友,练习气息和发声。
师:老师今天带来的好朋友就在远方的森林里,让我来问问他
——“喂!你在哪里啊?”
——“喂!你是谁啊?”
2、要求幼儿嘴巴张圆,声音圆。
(二)学习歌曲
1、出示课件小树叶,激发幼儿兴趣,通过让幼儿唤醒熟睡的小树叶,从而学习和理解歌词。
⑴提问:小树叶在干什么?
我们把他叫醒吧?
⑵请幼儿试着来叫醒小树叶
⑶讨论:你想和小树叶做什么呢?
师:让我们一起把小树叶叫醒,和我们一起来做做操吧!
2、教师清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师:小树叶每天都是森林里的小鸟唱歌把他叫醒的,我们来试一试!“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小树叶醒来)
4、出示很多睡觉的小树叶,让幼儿通过唤醒,不断地练习歌曲。
师:小树叶还有很多的伙伴还在睡觉,你们能帮它把他们都叫醒吗?
(三)游戏:快乐的小树叶
师:小树叶都被我们叫醒了,让我们和小树叶一起来跳个舞吧!
随着音乐《小树叶》的歌曲,快乐地舞蹈。
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上天的蚂蚁》的教学反思 篇7
不过,这次讲课也有一些不足。
1.授课内容的主次不清晰,在环节的安排上没有好好把握,复习导入,在词语复习占时太长。
2.齐读的环节太多,没有顾忌到不同层次的孩子,缺乏学生个人的体验。
3.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学生没有发挥出他们本应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蚂蚁》教学反思 篇8
在本周四上午的《蚂蚁》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得到了刘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许多不足,通过刘老师的点评,我也看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会对我在教学工作上得到更大的发展。现在我把在本课中的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第一对学生的常规训练应该得到加强,在教学中靴们回答问题和举手提问的热情都很高。但是他们的倾听的能力和习惯都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同情况下保持不同音量的习惯做到大声发言、小声交流、无声倾听。
第二要注重学生在观察实验活动中的规范操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对蚂蚁在收集和在移动中的安全重视不够,这对蚂蚁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险。今后在科学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教材中的各种操作规范,也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安全操作和重视生物生命安全的意识。
第三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在本课的教学中,关于蚂蚁的身体结构以及相关绘图的知识点没有讲透。当然我准备的课件中是安排了相关内容的,但是由于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导致重要的知识点没有完成好,以后再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好相关教学任务。
《蚂蚁》教学反思 篇9
一、内容更简约。这是一篇结构很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钻教材,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了取舍,最终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对于前面的内容只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和“连连告退”这个词,感受上天有多么困难,为后文理解小蚂蚁的精神作一个铺垫。在教学中,我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整体把握。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读完描写树高的单个句子后,我把这四个句子放进故事情境中,师生合读,再次感受树的高。指导读好小蚂蚁的话后,全班分角色读完8至13段,最后再将课文通读一遍。既做到了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取舍适度。
二、环节更简便。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第二个版块通过师生对话,巧妙地理解了“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
三、方法更朴实。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上完课以后,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够主动,在引导学生想象:“你认为小蚂蚁和巨人比较,谁更容易爬到树顶”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局限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这一环节的矛盾冲突不够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让教真正做到为学服务,这我需要要思考、努力的方向。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10
接下来,我让学生做一回小演员,表演故事。学生爱表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演好蚂蚁和蝈蝈这两个角色。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提前给每一组设了一名组长,负责分配角色,指导表演的任务,避免出现分组表演时候因为角色不清,或者几个学生争演某个角色而出现的混乱。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表演的几条评价标准,给学生表演和评价提供了依据。第一组表演完,我让观看的学生做评委,提出改进意见,我给学生及时总结这些不足:比如,第一自然段虽然只讲到蚂蚁,但是蚂蚁在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已经到大树下乘凉了,他们是同时的;蝈蝈在嘲笑蚂蚁的时候,蚂蚁应该继续背着粮食往前走,不应该停下来;做旁白的学生也应在适当的地方停一下,给小演员自己发挥的空间,把蚂蚁和蝈蝈的对话加进去。接着,又针对这些意见进行小组练习。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表演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请一组学生上来表演,这一次比第一组有了进步。蚂蚁和蝈蝈的表演同时进行,表演中也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语言。说明刚刚的学习是有效的。在表演过程中,我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学生伴着音乐进行表演,兴致颇高。在表演中体会到夏天,蚂蚁和蝈蝈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以及冬天他们不同的结局。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1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平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习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平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习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平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2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插入云霄、身材魁梧等词,并领会对比手法的妙用。
2.通过朗读、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明白困难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教学重点:
认识再大的困难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领悟课文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上天的蚂蚁》,今天,课文里勇敢的小蚂蚁跑出来挑战我们啦!它带来了很多字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小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开到这里来!(复习生字词)
二、探究课文,训练朗读
(一)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1.《上天的蚂蚁》讲了谁和谁都想上天?结果怎么样?请你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贴出巨人图、小蚂蚁图)2.(指着黑板上的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在学生汇报中相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描述巨人。又高又大、强壮有力、力大无穷、肌肉发达、结实、顶天立地、膀大腰圆等)像刚才你们说的又高又大、强壮有力,我们就说是身材魁伟。(出示词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课件出示补白,生:身材魁伟的巨人)文中还有一个词,跟它的意思差不多,哪一个?(出示身强力壮的词语)跟着老师读两遍。这是一对近义词,再读两遍。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课件出示补白,生:身材魁伟的巨人;身强力壮的巨人)3.巨人身材魁伟,小蚂蚁呢?用文中的词概括(生:很小很小,出示小蚂蚁图片)4.巨人比小蚂蚁更有实力,可他却没有上天,是他不想上天吗?自读1至3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巨人想上天? 是啊,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你们想到天上去看看吗?你想到天上去看什么?(生畅所欲言:看神仙、嫦娥、玉兔、神州七号、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飞翔的鸟儿、浩瀚的太空等)天上这么神奇,这么美丽,我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你呢? 巨人也是这样,他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出示: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谁能读出巨人的强烈愿望?(指导朗读)读得真不错,他把重音落在多么这个词语上,真有自己的理解!5.巨人这么想上天,又这么有实力,可为什么没上天呢?自读1-7自然段,请你们边读边想,画句子,找依据。
汇报交流:预设一,因为巨人跑掉了,害怕了,没信心。师追问:是啊,巨人因为害怕、没信心,所以跑掉了。那么,巨人为什么要跑掉?为什么害怕?为什么没有信心呢? 预设二:因为树太高了,所以巨人没上天。师追问:是啊,因为树太高了。那这棵树到底有多高呢?(学生找出描写树高的句子,教师出示句子: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师出示课件,一边画,一边口头描述: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连白云都要抬头仰望它了。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它的高?自己先试一试,练一练。(学生展示朗读,生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6.多高的树啊!现在让我们都来到树脚下,抬头仰望,我们能看到飞翔的鸟儿,散步的云儿,就是看不到树尖。(让学生跟做抬头仰望的姿势)孩子们,再往上看,一直往上看,我们看到了刺眼的阳光,就是看不到树尖。仰望了这么久,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眼睛看花了;脖子仰酸了等)是啊!巨人来到树下,(引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太高了,(引读:)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摇摇头和根本,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个小朋友起来表演巨人摇摇头的样子。(请一生表演摇摇头)你们从他的表演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7.是啊,巨人完全丧生了信心,这时,老爷爷鼓励他了,他说: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练习朗读,一会儿来鼓励鼓励巨人。)(创设情境)现在我是巨人,你们来鼓励鼓励我吧!(生鼓励)你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我一次又一次地后退,不行,不行,这就是连连告退。(出示词语卡:连连告退)。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板书:终于跑掉
(二)感受小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过渡:巨人长得身强力壮,都没有上天,那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上天呢?(交流:因为小蚂蚁有信心;因为小蚂蚁一步一步去爬了。)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蚂蚁有信心?自读7-13自然段,找依据。汇报交流:
看来,同学们火眼金睛,都找出来啦!瞧!1.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谁来当当小蚂蚁,读读这句话。(抽生读,师评价,在评价中,训练学生读得充满自信。)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到天上去的!再瞧!2.我能行!创设情境:小蚂蚁,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树太高了,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你的身体那么小,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这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那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对着全班同学)小蚂蚁们,你能行吗?(生答我能行)这就是充满自信,(出示词语卡:充满自信)让我们充满自信地读读这个词吧。
小蚂蚁不仅充满自信,它也开始行动了。3.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
(1)老爷爷看见了,劝告它:小蚂蚁,身材魁伟的巨人都跑掉了,你还是放弃吧!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2)巨人看见了,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小蚂蚁坚定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3)飘浮的云儿看见了,说: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你能爬上去吗?小蚂蚁充满自信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配乐,创设情境)小结:我仿佛看见了很多小蚂蚁顺着树干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天上。杨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成为充满自信、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小蚂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更接近成功!一起加油吧!
三、布置作业
学习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们是怎么对待、处理困难的呢?请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写在日记本上。温暖小提示:可以先跟好朋友说一说,交流讨论,会说就会写,说完整话,写通顺句。
四、板书设计
巨人 身材魁伟 连连告退 终于跑掉
上天的蚂蚁
蚂蚁 很小很小 充满自信 不停地爬
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对执教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研读、赏读课文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实现目标,靠得不是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体会树的高,这是条件。再让学生对比巨人和蚂蚁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还通过白胡子爷爷对两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读、思、感悟文本,从而体会出努力的含义。
此外,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读中感悟文意,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感受到蚂蚁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在读中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情怀。
【《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与反思09-20
蚂蚁做操教学课件08-02
做操教学反思06-14
室内课《做操好处多》教学反思07-19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08-26
小班《小鸟学做操》教案09-11
做操幼儿园小班教案09-14
逻辑狗教案一起来做操10-19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小蚂蚁过河》及教学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