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2024-09-09

郭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精选4篇)

郭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篇1

郭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进展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市级“百村千幢”重点工程郭村古村落保护项目位于焦村镇郭村村,涉及8个村民组,240余户,800余人,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古村落与218省道的接线公路;

2、停车场;

3、桥坦阁广场的修缮及周王庙古戏台的恢复;

4、古村落内部道路水系以及照明,垃圾池等设施配套和废弃宅基地的利用;

5、村内河道的整治;

6、代表性房屋的保护性收购及修缮;

7、新村安置点及古村落保护的修编;

8、供电电信的网线改造;

9、古村主街道的立面改造及现代建筑的改徽。项目共需征地17.17亩,整体拆迁1户,收购修缮房屋5栋,改造房屋6栋,项目实施共涉及文广新局、住建委、规划局、水利局、交通局、土地局、农委、财政局、林业局、供电局、电信局、焦村镇等12家单位。

二、项目进展情况

1、自6月22日区政府在焦村镇召开古村落保护工作现场会以来,焦村镇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相关工作,明确主要领导亲自负责该项目,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按现场会研究事项狠抓工作落实,2、配合文广新局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先后二十余次协助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赴现场勘察设计,沟通想法,不断完善规划设计,充实建设内容。

3、完成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积极与征地拆迁收购所涉及的农户接触,做好前期的思想宣传和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桥阁坦广场1200平方米征用,300米沿河步道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S218接线路、水塘及城门楼处的征地拆迁以及 5户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民居丈量、摸底,完成了林添寿户房屋保护性收购。共完成土地征用面积11.72亩,房屋及附属物拆迁面积731.572平方米,共发放补偿金额548363.89元。

4、通过村组干部会议和走访群众等方式开展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理解支持,配合参与到该项目建设当中,为项目的真正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5、统一镇村干部思想,确保项目实施时全力推进,按全市统一的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并完善相关工作档案,按现场观摩会的要求进行准备。

6、截止目前,区交通局已完成入村旅游道路路基沙砾石填方;区文广新局观音阁修复已接近尾声,桥阁坦广场场地平整已完成,正在进行排水系统施工,石板铺设也已着手进行,预计月底可完工;区水利局沿河步道石板铺设、桥梁及拦水板正在施工中;区住建委目前正着手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村庄内环境整治及入口城门楼修复方案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区供电公司已完成桥阁坦广场、村庄入口处电力杆线及变压器迁移,区电信局电信杆线下地改造已基本完成。

古村落保护 社会实践报告讲解 篇2

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于2015年2月18日-2015年2月20日走访甘肃省兰州市河口村,以主题为“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展开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前言: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我国的自然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濒临瓦解。所以,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

一、河口村基本情况 村落名称:河口村 所属省份:甘肃省 所属市县:兰州市西固区 所属乡镇:河口乡 行成年代:元代以前

传统建筑:民居 传统商业 祠堂 驿站 防御 非遗名称:铁芯子制作技艺

二、河口村详细信息

(一)悠久历史

河口乡河口村位于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村庄沿河而建,风景优美。河口村人文资源丰富,现存有古民居40处,200多间,祠堂两座,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古城池庄河堡遗址等。河口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是兰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其商贾码头、战略要塞、交通枢纽的遗迹、也留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至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前河口为羌戎之地,自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派大将军霍去病统兵西征,兵众从新城津渡河(考证即现在的咸水村、岗镇村),由此,河口在西汉元狩二年要纳入汉帝国版图,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河口属枝阳县所辖。由于河口地处

中原的农耕文化与西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出于对羌戎的防御需要,唐代在此地修建庄河堡,史称广武,元代称庄浪河堡,明清时称庄河堡。黄河和庄浪河在此交汇,创造了特有的河流文化,是古渡又是古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口村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和枢纽之地,也是古唐蕃道(古甘青道)、甘新道的要冲。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在繁华的商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南、北、西三条主街,街面店铺林立,街头商贾云集,沿街店铺以杂货为主,还有一些烟坊、磨坊、油坊等早期的手工业作坊,其中的主 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随意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考究的用料、精美的雕刻,都让我过目难忘。村里人指点着说,这里以前是码头仓库,这是河口海关,这是磨坊、酒坊、烟坊,这是义学„„院内的梁柱上刻着形态丰富的各式图案,每个图案都有含义。比如老鼠吃葡萄寓意多子多孙,莲花象征着纯洁,松柏表示长寿等。

依山傍水,是古渡又是古道

房梁上的木雕花鸟

古朴精致的门饰

偌大的花格窗户

(二)传统建筑

河口村现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院落39处, 房屋200多间,是我国明、清时期西北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从村中心的钟楼往四个方向看,村子分为东、西、南、北四条街,方方正正,泾渭分明。从村子存在起,它的格局就像一张棋盘,留存的古民居如同棋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棋盘上。至今,依然诉说着往日的荣光。“看了河口村,便知道紫禁城什么样!”村里的老人总是这么自豪地说。村里现遗存有古名居、古祠堂、古城墙、古码头遗址、碑文石刻、古树、四街八巷、四合院、张氏祠堂、清代纱灯等历史文物,特别是占地1.25平方公里的河口老街区,作为兰州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的历史文化价值。原古庄河堡,位于现河口村, 此城东西长300多米,南北宽200多米,按照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结构的理念,筑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墙上可行人跑马、建有炮楼;城内建有东西南北四条街,东西街宽8米,南北街宽4米,街心建有钟鼓楼、卧桥,西街建有功名牌坊、普济寺和方神庙,北街建有贞节牌坊、张氏祠,东门建有张公

祠,南街建有张公祠和张氏天二三房祠,南门建有龙王庙、莲花山建有菩萨庙,东门外沿庄浪河建有三盘水磨坊。东西有各类门店20多处,设旅店、马车店10多处,普济寺前建有货运码头。城内民居多为四合院,都是明清式样的木雕板装饰,院内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结构建房,结构合理,长幼有序,很是合理。

1、传统民居

古街两侧民居主要分三类,包括古民居,旧式民居和新式民居。其中古民居多为前店后院式四合院,多为砖木、土木结构,以平房为主,装饰以民清木板雕为主。旧式民居多为建国初期建筑,为砖木、土木结构。新式民居建于近几年,多为砖混结构,主房以二层为主,辅助房屋多为一层。

古民居——多为木土结构,清式木板雕装饰

——砖木结构

旧民居

新式民居——砖混结构,二层为主

2、河口钟鼓楼

河口村(街)为了恢复河口老街的原貌,盘活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载体,于2012年,在原鼓楼的遗址上,重新修建起了鼓楼。这座新建的雕梁画栋,石鼓抱柱,古色古韵,沧桑厚重的鼓楼,成为了河口老街的一大景观。这座鼓楼,不仅恢复还原了100多年前的风貌,而且还保持了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的延续性。

古色古香的钟鼓楼

雕梁画栋,文化的传承

3、张公祠

崇祯十六年冬,李自成部将攻破兰州,末代肃王朱识宏的儿子逃到河口村,改名张献龙。为立下脚跟,张献龙拜访张家的族长,说自己要在河口买“一块牛皮地”。族长觉得一张牛皮那么大点地方无关紧要,就答应了,并立下了契约。不料,张献龙吩咐家人将牛皮裁成绳条,在河口村中心地段用牛皮绳条围了一个大圈,沿圈订上木桩为界。族长恍然大悟,却又不得不服。从此张献龙在河口村扎下了根。

这段故事,完整地记录在张公祠里。张公祠始建于清朝嘉庆三年,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前门正中书“张公祠”三个大字,左右侧门上分别有“木本”、“水源”字样,意为树有根,水有源。

左右侧门上分别有“木本”、“水源”字样,意为树有根,水有源。

4、砖雕门楼

清式雕刻的门楼显得古朴大方

5、居民门楼

每家每户的门楼各不相同

(三)生活民俗

1、河口纱灯

从清朝中期开始河口村随着商贸兴旺发达,就盛行灯会。河口花灯会上有三种彩灯,一种是六角彩灯,一种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质框灯,还有一种是用楠木制作的纱灯。楠木做的纱灯四面纱绢上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这种灯可装可拆,保存方便。河口也不是年年挂灯,父老乡亲们要根据年景的好坏来决定。挂灯之前,程序相当的严谨。要选会长,以便主持其事。到了挂灯的年份,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忙碌了,先是在街道上栽灯杆,拉线,搭建牌楼,每隔丈许即设一灯架,这时并不挂灯。正式挂灯到正月初八以后了,每架挂三盏灯,两边挂纱灯,中间挂彩灯。在挂灯的同时,还要给周围的村镇“发牌”(送请柬。

观灯之夜,人们要转灯,这是民间的一种讲究,据说转灯后可以消灾避祸,一年平安幸福。这其中,尤以西门外普济寺内的“菩提灯”最为独特。当这个外

形像极了菩提树,并由400余盏小立灯共同组成的“菩提灯”一起点燃时,下面 有人缓缓推动旋转,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火塔,无数的灯芯子缓缓落下,绚丽多彩,十分壮观。此时,大佛寺和东城门楼上,也各有一棵“铁树”,在铁树的叶子上置一铜制的立灯,全树燃灯108盏。这个数字也颇有讲究,包括一年有四季,有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等。

村民家保存完好的楠木制作的纱灯,四面纱绢上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

热闹的灯会

2、铁芯子制作技艺

铁芯子是皋兰流传广的一种汉族民俗文艺活动。

皋兰的铁芯子是在清朝时期由华北地区来凉州经商的人传入的,主要活动在城市。其特点是设计奇巧惊险,是高层次的活动形式。把十二三岁的男女小孩装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铁支架上,铁支架不外露,而是隐藏在戏装下面,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支架根端固定在平台上。铁芯子表达了汉族皋兰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传统民俗——铁芯子表演,是村里每年的大戏

3、新年传统

贴对联,请门神,是家家户户的新年传统

4、姓氏

河口人九成以上都姓张。但是,当地人却分得很清楚,有姓张的张氏,还有姓朱的张氏。而这姓朱的张氏却是皇族,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后人。

(四)村落变迁

“街呈十字店重重,昔日繁华尚有容。水陆码头衰去后,商家后代尽从农。”柳祥麟的一首《古堡商街》,写的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村的变迁。河口村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健全,有一座水厂 村民自来水入户,排水为明沟排水,无污水处

理设施。沿街设垃圾站点,日产日清,统一由村委会拉运到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街巷主要可以分为:主要街道、次级街巷、入户巷道等三类。主要街巷以开放式为主,有太阳能照明路灯,为沥青或水泥路,街道自然蜿蜒,视线良好,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为日常村民活动的主要区域;次级街巷也多为开放式的土路;入户巷道为尽端式,空间尺度较为狭窄。三类街巷总体延续了河口村传统街巷的空间布局。用地划分较为明确且功能集中,不同

性质用地之间干扰较小。居住用地整体保持了一致的传统风貌,体型及色彩基本延续了传统状态,现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院落无论从技术、艺术、历史研究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河口村历史地段的绿地系统结构较为明显,分为院内和院外两部分,院内以居民自主规划的花坛、藤架、树池为主。院外自然随机生长的灌木和乔木,广泛分布于各街巷,以黄河岸边居多。

1958年,除民宅、祠堂外,其他建筑全部拆除。由于历史久远,居民保护意识不强,对原有院落居民进行了翻建,政府保护力度不大,保护资金投入少,剩余的民宅、祠堂保存一般,还存在逐渐毁损的危险。

2013年,河口村恢复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列入兰州市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创新区项目,村上集资300万元恢复性整修了道路、古码头和黄河堤岸,西固区政府投资300万元修缮了濒危古民居。

在村委会的门口竖立村落的规划图

政府全力打造,希望河口古村成为陇上民俗一条街(五 变迁的村落,永恒的问题

1、居民走访

在走访河口村的过程中,河口村的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和村民的对话中,他们的对外来游客的热情和对村子未来的期许是内心油然而发的。我从村民们了解到,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村落的流逝,并已投资建设全新的河口村,重树河口文化。但是,望眼望去,村子街道旁几乎都是崭新的新民居建筑,村里的古民居寥寥可数,村民们对于政府的翻新工作也是痛惜却无奈的态度。“政府要翻新旧居,建设河口古村旅游文化景区,老人们也无话可说。毕竟,一方面是村子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一方面,古宅确实摇摇可危,谁不想住上新房子呢?”一位村里的年轻人这样告诉我。根据和他的交谈中,我更了解到,如今村子里居住的大多为老年人,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几乎是一年才回来一次,所以对村子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原本以地为生的生活也都不复存在了,现在村里的人几乎都是在外做生意

谋生。老年人或许对村子有着巨大的热爱,但对于流逝的文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商业利益也是无可奈何。

2、发展问题

经过一天对于河口村的走访调查,我发现这个崭新与古朴共存的村落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村落的消逝步伐或许是在政府的关注和建设中减缓了脚步,但是,政府对于村落的规划有可能会渐渐走向商业化的方向。在建设中或许缺少与村子真正的主人——村民的沟通。重修重建是出于重现村落全貌的好意,但或许过度一意孤行地以新换旧,会让真正有岁月意义的文化消失于崭新的现代文明中。

3、理性思考——我的建议

保护古村落的意义就是留住消逝的中华文明,如果村落对原有传统的古民居大肆拆改,古村落的价值就受到影响,可能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保护意义。在我看来,村落的新建设是一种适当折中的方式。一定要让传统村落居民保持原始的、陈旧的、已成过去式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并不可取,也不符合人们始终都在向往更美好生活的本性,更不能剥夺农村居民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虽然传统村落有文物建筑,但并不是所有的古民居都是文物。政府可以拿出一种特色民居的标准设计方案,农民按照这种特色翻建自己的新居,改善生活条件,应该享受政府补贴。这样既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又使传统村落的风貌得以传承。

适当、沟通、并存,这是我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认为保护传统村落的关键词。也希望在往后的建设中,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平衡,让我们中国大地上一个个古朴的村落再次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中国传统村落网——河口村

林地保护规划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篇3

通过参加5月底市局组织的全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调度会,场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林场林地保护规划编制小组。人员方面,由*****总工程师任组长,组员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年轻人员担当,共13人。材料设备方面,及时按照规划编制要求,配备了各种测量仪器及工具,新购买高配置笔记本电脑2台、台式机2台、MAPGIS软件两套。整个工作做到了人手充足、工具齐全、设备先进,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成立小组后,首先安排调查人员学习了操作细则,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经过一周左右的学习培训,调查人员掌握了技术要领。在6月12日,全体调查人员分3组,分别对***营林区等全场**大营林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现场绘制了第一手技术资料。7月15日,调查人员完成了所有外业调查工作,并着手进行地图转绘、调查卡片统计汇总等工作。7月21日,安排两名人员参加了市局组织的相关制图软件的培训,并在7月28日再次参加了在****林业局的软件培训,通过两次的培训和课后的自学,调查人员基本掌握了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能够较为熟练的按照要求进行图件制作。

郭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自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严格依照《义务教育法》办学,使我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县学校建设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各项管理不断规范,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教育呈现全面持续快速的上升趋势,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一是实行“两率”指标责任制,将入学率、巩固率指标纳入学校校长目标考评,学校也将入学率、巩固率指标纳入教师考核,形成“层层抓,人人抓“的责任落实机制;二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三是加强学籍管理控辍措施,定期审核学籍和在校学生数,确保学生进出有序、休复合理、严防因转出、休学带来的隐形流失和辍学。四是严格落实进城务工、外来经商、军人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照顾政策,确保其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资源,接受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县普九各项指标均保持在国颁标准以上。2011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41952人,在校人数41952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54%,初中适龄人数14923人,在校14923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15%。、普通高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不断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完成了实验中学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东乡一中扩建工程。加

工,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全县有残疾儿童少年389人,“三类”残疾少儿在校生63人,随班就读残疾少儿247人,全县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体艺教育和学科竞赛硕果满枝。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实施,“校园集体舞”积极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基本辅开,中小学全员锻炼氛围初步形成。高、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改革积极推进,学生身体素质稳步增强,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学生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篮球、乒乓球、接力等多项团体奖。在全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中,我县东铜学校、北港小学分别获中学组、小学组第一名。在全市第9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上,我县选送的5个节目分获各组别一等奖,东铜学校选送的节目被选送到省里参加比赛,并获得“特别奖”。仅今年,我县学生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和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就有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9人获国家级三等奖,29人获省级奖,89人获市级奖。在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技模型竞赛中,我县危瀚、熊皓琪分别荣获全省二、三等奖。

二、特色工作

在做好教育“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创新,打造东乡教育特色,扩展东乡教育亮点。

1、推进书法进课堂,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坚持秉承书法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 的通知》(东教基字[2007]07号)文件,指导全县中小学写字教学,开齐、开足、开好书法课程。今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各学校开设书法课程加强书法教育的实施意见》(东教发[2011]10号)文件,明确了各年级课程设臵要求。一是加强对书法教育进 的博大、蓝的深邃、蓝的内涵开展了“经典文化诵读”等系列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开阔、乐观的性格。二是实验小学立足实际,全力推荐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千人签名宣誓、廉洁故事比赛、廉洁教育演讲比赛等,在师生中形成了“以廉为荣”的浓厚氛围;三是糖厂小学深挖古典文化精髓,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学生顺口拈来。四是东乡三中狠抓“习惯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梦想”为出发点,广泛开展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通过“文明三中人”等评比活动,学生养成教育成效明显。五是小璜小学秉承传统书香,积极开展“书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书法教育,校长、班子成员带头练习书法,集中时间、统一地点、限定任务,使全校师生书法水平大大提高,“打造书法特色校园百人现场书法展演”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展示。六是东铜学习继续发扬艺术教育优势,将“小铜花”艺术团效应辐射到全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成功取得“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殊荣。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更新理念,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磨练,在研讨中争论,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学生搭建能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习外地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我县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子,建立了分片教研制度。今2年,金溪、崇仁等兄弟县组织校长、教师到我县珀干中学、红星中学考察学习达200多人次,本县内学习交流人数达500多人次。二是解放思想,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我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素质教育主阵地,培养学生兴趣,提

礼,形成了以主题活动强化师德,以先锋示范引领师德,以深层交流促进师德,以搭建平台践行师德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德育为先,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方法开展德育活动。以活动引领,以活动渗透,德育工作凸现新亮点。成功举办了“金色童年才艺选拔赛”、东乡县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才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邀请中国感恩第一人——佐文老师、北京感恩文件教育集团一帆老师来我县各学校演讲,全县共演讲38场次,接受感恩教育学生达6万余人。同时,与县关工委联合开展了“《育人》杯”——真实感恩故事征文暨演讲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三是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活动。在去年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基础上,我们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对师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今年先后举办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千人签名活动、廉洁书法创作邀请赛、《廉洁修身教育》读书征文比赛和廉洁修身教育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廉政教育活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办学条件上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分布广、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新增义务教育经费大幅度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已经焕然一新,但在教师素质、学校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图书馆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等方面,比城区学校还有较大差距。

2、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我县仍没有建立“教育财务核算中心”,教育核算中心由县财政统管,致使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对中小学财务、资金进行监管。

3、在教师队伍优化上,目前,我县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

人员管理办法处理,给予辞退或辞职,有效控制教师外流,杜绝有编无人在岗的现象。三是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实行教育资源整合。贯彻落实市委龚书记在11月8日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真正使管事管人相结合,以利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积极探索将教师由学校管理改为县级区域内统筹管理、定期交流,逐步建立健全教师交流管理机制。实行教育系统内部合理流动由教育局自主调配,根据存在的教师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对城乡中小学校的科学整合和合理布局等途径,教育局可更好的整合好教育资源。

3、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刚性投入到位。切实做到“三个明显增长”,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以上,要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和对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明确增加教育经费预算;财政教育支出(不包括中央财政教育专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要明显提高,2011年要达到15.1%,2012年要达到16%;用于教育的预算内基建投资明显增加,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教育项目需求。用好“三项政策”,一是按企业和个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二是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三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照扣除绿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上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下一篇: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