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2024-10-12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共8篇)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篇1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中共中方县委常委、副县长 胡诗军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县工业经济局、县工业园和相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县工业园调研。通过听取汇报、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掌握了园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就县级工业园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工业园基本情况

中方县工业园始建于2003年10月,设园区管委会,内设办公室、综合办、协调办,由县工业经济局、泸阳办事处等单位抽调10名工作人员组建而成。县工业园以S223省道为中轴,北起花桥镇车坪村,南至泸阳镇阳塘村,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下坪乡长冲垅,已建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企业16家,企业总资产达6亿元。目前园区已完成可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压覆矿产及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并已通过省环保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正在申报省级工业园。

二、县工业园建设取得的成效 中方县工业园建立5年多来,按照“建园区、突支柱、提质量、上规模、增效益”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园区管理服务,呈现出了良好发展势态。通过引导企业合理集聚与促进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不但有效提高了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而且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工业园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完成总长2公里的园区1#、2#公路建设,开通了移动通讯基站和电信宽带,两座100千伏安、550千伏安变电站以及三条1万伏高压供电线已投入使用,设计能力日供水2600吨的水厂开始供水,管委会办公楼落成使用。截至2008年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园区初具规模。

2、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近几年来,园区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先后引进了欧劲果业、喜湘聚食品、金天锰业、五溪米业、恒宇炉料、健力家具、安成耐火材料、中奥新兴化工等规模企业,其中金大地投资3亿元正在实施循环经济项目。成功引进香港安泰矿业白云石深加工等项目。截止2008年底,县工业园累计引进各类资金7亿元,占全县同期招商引资总额的42.5%。

3、提高发展质量,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08年,园区规模企业达16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户数的50%;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38亿元,实现增加值4.98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73%、77%。据财政部门测算,园区企业为2008年财政增长35%贡献了13个百分点,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4、增强带动能力,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园区引进了五溪米业、欧劲果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促进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发展。近年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共发展农产品基地20多万亩,惠及农户2万多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也为周边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统计,园区工业企业每年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新增工资性收入近1亿元。同时,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县工业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起点较低,园区发展定位不准。由于诸多原因,园区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性规划,影响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是产业发展定位不准。没有立足中方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对适宜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造成园区产业重点不突出。同时,由于具体操作过程中,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园区现有建材企业12家,其中水泥企业1家,建陶企业8家,耐火材料企业3家;另外还有冶金企业2家,化工企业1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少。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前期园区企业定址多是“飞籽成林”方式,没有划定产业分区,造成不同企业混杂而建,产业之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三是建设规划衔接不够。目前园区已初步完成总规、详规和土地利用、道路建设、给排水建设规划,但园区规划与园区产业、园区规划与园区企业、园区规划与邻近小城镇规划、生产设施与服务设施衔接不够,发展方向不太明确、发展思路不太清晰、发展合力没有形成。

2、管理体制不顺,园区职能发挥不畅。园区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负责园区建设的派出机构,代表县委、县政府行使对工业园开发建设的管理职能。由于园区管委会是作为临时性协调服务机构设置,有定位但定位不准确,有职责但职责不明确、有权利但权利不明晰,特别是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不到位,不仅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受到影响,也难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园区长远发展,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3、投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据初步概算,园区完成“五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通讯、通邮和平整土地)约需资金3亿元。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虽已投入了1500余万元,但与规划目标相距甚远,而且全部为政府投入,没有企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土地经营收益部分也没有直接用于园区滚动发展。这种投资建设方式,直接影响了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造成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一方面,园区没有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企业均需临时征地建设,前期建设任务较重、建设周期较长,延误了企业发展时机。另一方面,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问题大多只能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解决,缺乏统筹合理的方案,重复建设、无序建设难以避免。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园区排给水系统严重滞后,由于园区内没有大的河流,工业生产用水只能靠2口90米的深水井,日出水量仅2000多吨,只能基本保证当前园区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园区用水量将大幅上升,水资源将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园区没有相应的排水系统和废水、污水处理系统,废水、污水处于自然排放状态,污水排放量达1500多吨,造成园区部分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4、服务意识不强,投资环境有待优化。个别部门大局观念不强,部门利益至上,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拖沓、乱检查、乱收费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少数部门执法缺乏灵活性,到园区企业检查随意性大,企业疲于应付。园区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影响企业正常施工。园区企业与周边村民的土地、排污纠纷时有发生,影响投资环境。

四、加快工业园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方实际,当前重点要理顺工业园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壮大园区发展平台,切实将中方县工业园打造成为体制新、机制活、功能全、环境美、服务优、发展快的省级现代化产业园区。

1、强化规划引导,推动科学布局。要强化规划管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并以规划为指导,加快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要科学定位产业。加大规划导向力度,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立足中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科学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支持工业园区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引进配套企业,加速产业裂变,延伸产业链。既要招商引资也要招商选资,鼓励发展节水型工业,限制引进高耗水工业项目,引导高耗水工业向水源丰富的牌楼工业小区转移。要完善功能配套。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使园区与小城镇的发展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要突出县工业园的中心地位,将周边乡镇作为园区的生产基地、生活服务区来规划,重点发展订单农业、商业服务业。

2、理顺管理体制,明晰园区职能。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利益格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提升园区规格。参照省级产业园区管委会标准,将县工业园管委会按副处级机构配置,在工业园设立党工委和管委会并合署办公,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园区内的经济、社会事业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要整合部门职能。按照“委托授权,备案监督”原则,县直相关部门对管委会委托授权,不能委托授权的在园区设立派出机构,赋予园区管委会部门管理职能,让园区“封闭管理、独立运行”。

3、改革融资体制,破解资金瓶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建立银行与工业园区、区内企业经常性的协商联系机制,积极探索资产抵押、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方式,争取商业银行信贷支持,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拓宽投融资渠道,除已有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以外,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筹集。一方面园区管委会可成立中方县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公司资金来源可与银行协调寻求金大地材料等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担保,或以园区土地做抵押,以建投公司名义向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贷款,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并与土地转让收入和政府返还财政收入相结合,实现“市场开发,滚动发展”。也可以注入优质资本。如采取行政划拔土地1000亩作建投公司的资本金,公司以土地转让收益投入园区建设。或以土地入股与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商合作,由建投公司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实行投资商成片开发。管委会在园区内建立划片开发小区,然后将小区承包给有实力的投资商投资开发,采取“我定政策,你包开发;你赚钱,我收税”的开发模式,搞好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基本建设。

4、出台鼓励政策,扶持园区建设。要出台财政扶持政策,每年在工业发展资金中切块20%作为工业园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从经营城市土地收益净结余中按10%安排工业园建设资金;县政府核定工业园区企业税收基数,每年超基数税收部分县本级财政收入的70%用于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全额返还给工业园,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和落实生产性项目出口退税、湘西地区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外商投资等优惠政策。要出台投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到工业园区发展。新入园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当年入库税金比上年新增地方所得的80%由县级财政按收支两条线原则安排给管委会,再由管委会安排支持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高科技成果项目入园转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县级财政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项目用地按最低优惠价格供应。对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投资强度在80万元/亩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要出台减免规费政策。入园企业的各种规费和中介服务收费一律按收费标准的低限的30%收取。要完善土地经营政策。建立用地保障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确保园区发展用地需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明确园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每亩不得低于80万元,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对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建设内容不符的,要收回土地使用权。对逾期不开发建设或土地闲置满两年的,依法予以收回。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政策。即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开发标准厂房租赁给企业,每年按收益分享一定的红利,这也是重庆市批准为统筹城乡综改实验区实施的一种“以土地换社保”的模式。

5、扩大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利用中博会、珠洽会、湘商大会等平台进行项目推介,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不断改进招商方式,大力发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企业并购等多种招商形式,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对招商引资成效突出的,各级政府应予以表彰。要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不适宜发展工业的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到“飞地”安置项目,并享受园区税收优惠的同等待遇。

6、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软环境作为硬任务来抓,以软补硬,打造中方环境品牌。改善政务环境,实行领导联系项目制、首问责任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跟踪服务制、检查收费备案制、规费统收分拨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将协调服务园区建设纳入相关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园区周边乡镇的考核内容,由园区管委会组织考核。凡涉及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审批、审核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对必须进行的例行检查和收费,实行备案管理和派员参加。除计划确定的检查和特殊情况(如计生追逃、消防安检等)外,平时不得随意到园区对企业进行检查。加强对产业园区收费的监管,严格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收取的行政性费用,实行统收分拨。着力整治企业(项目)周边社会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阻工、强揽工程恶性事件。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篇2

中方县农业局党组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我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农业局各支部积极开展活动,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业绩突出。今年全县完成粮食播面33.18万亩,总产实现12.92万吨,产值达3.5亿元。春收油菜14.04万亩,亩产达93.4公斤;总产达1.31万吨,产值达0.65亿元。今冬种油料播种面积14.07万亩。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7万亩,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其中优质水果已达7万余亩,新增葡萄面积4000亩。主要优质水果柑桔、紫秋葡萄、金秋梨、杨梅等均已通过湖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二、素质得到提高、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局各支部围绕落实“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通过压担子,领导重视带头“联”;摸底子,深入调研谋划“联”;找法子,科学规划推动“联”;迈步子,创新机制夯实“联”,拓展“四子并举”活动;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水准。各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先锋模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支部班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局机关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以《实施纲要》为重点的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加强了制度建设、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意见建议征询会、民主决策等措施,保证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到位,不断的增强了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开展 “察民情、解民忧、促民生”活动。各党支部把开展党员下基层实践活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载体,组织机关党员与基层群众开展帮带共建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促民生,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4名领导班子成员还分别与铜鼎乡蛮田村、赤岩湾、桐木村、罗家冲4个村党支部结成联系帮扶对子,开展为期3年的联系帮扶活动,结对党员干部已深入联系村80多人次,发放种养技能资料4000份,提供农业咨询200多人次,同时还加大物资资金扶持:向每个联系村送去助农资金5000元;向120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爱心化肥”8吨等等。

五、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争当先进。局机关和支部47名在职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工作,从学习、组织纪律、承担的工作等方面,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优秀党员。公开承诺书47份,补充增加公开承诺事项13项,公开承诺事项151项,已兑现132项。建立公开承诺制度1个。

六、自查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自查,还存在逐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还不够,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为继续搞好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

三是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剖析不深刻、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水平还不高等问题。

四是机关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

七、下一步努力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不断巩固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与工作能力。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轮训、自学等制度,坚持用“创先争优”活动精神武装干部头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党员干部对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转化,使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的自觉需求。

二是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以巩固宗旨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扭转权力意识为核心,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坚持以服务发展大局为根本出发点,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工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篇3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6月份,县政协组织力量就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着重围绕我县工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问题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参考。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情况

近几年,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着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全县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县目前已建设有池河、古堰两个工业园区。其中,池河工业园区于2009年由省上批复设立;古堰工业园区于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07年更名为石泉县古堰丝绸工业园区。两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在地理位臵上紧贴316国道阳安铁路和十天、西汉高速,处于重庆、成都、武汉“一日经济圈”和西安、汉中、安康“半日经济圈”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截至2009年底,两个工业园区入园工业企业126户,规模工业企业14家。据统计,2009年两个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5亿元,工业增加值2.64亿元,营业收入8.82亿元,上交税金2098万元。园区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我县在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依托产业抓规划。我县两个工业园区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及潜力,论证分析,编制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规划。其中,池河工业园区以实施“一园多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有电力能源区、生物药业区、新型建材区和蚕桑产业区。古堰工业园区主要打造以蚕桑制种、茧丝绸加工为龙头,建材、绿色食品、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协调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加快建设抓基础。经几年来的持续建设,两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05万元,目前,园区路、水、电、通讯设施等正在逐步建设,园区主干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工程和供排水渠工程,改造电网25公里,计划争取今年内完成两个工业园区专用电主线架设工程,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同时,古堰工业园区已完成了园区核心区域400亩土地征迁工作;池河工业园区规划区域内征迁工作正在进行,已完成顺风工业小区231亩土地征用协议签订工作。

(三)创新方式筹资金。为确保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园区管委会不断创新思路,千方百计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如池河工业园区通过“盘资产、找贷款、捆项目、争扶持、招客商”等措施,现已成功运作资金500万元,捆绑3个项目,并招引一客商合作投资建园,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古堰工业园区通过捆绑项目、争取扶持、加大投入,较好地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多措并举抓项目。我县两个工业园区通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池河工业园区先后引进江兴医化、永红丝业、桑葚醋饮、华林建材、池河农科园等重点项目;古堰工业园区先后引进天新丝绸、天成丝业、秦峰水泥、凯莎家纺、云峰畜牧冷藏等重点企业落户园区,成为园区发展的龙头企业,增强了工业园区凝聚产业、带动发展的示范效应。

(五)加强管理抓服务。为推进两个园区建设,县上从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入手,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管委会主任的“石泉县池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石泉县古堰丝绸工业园区管委会”。池河镇、城关镇分别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常年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大了相关部门协调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园区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园区管委会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升了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聚集力。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回顾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目前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建设起点低、管理跟不上、招商引资难、投入严重不足等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起点低。一是规划起点低。目前,两个工业园区虽然做了规划,但对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资金筹措、土地利用、服务配套和环境保护等深层问题论证不够,规划起点低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建设标准低。目前园区建设仅做了一些前期工程,工业专用路、电、水、通讯等设施布局建设不到位,园区的人居、服务、产业功能区等划分不明确。可以说两个工业园区还只是雏形,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亟待加强。三是园区用地难。一方面征地成本高,目前园区规划区内征地每亩需12—13万元,客商认为地价高。同时,由于园区征地没有一次到位,往往是企业想落户哪里就到哪里征地,而地价却在不断攀升,前后地价不一致,被征地户心理不平衡,“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客观造成征地难。另一方面入园企业还存在“圈大建小”占用土地及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二)产业聚集程度不高。目前,两个园区尚未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立园”产业。尤其在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下,“捡进篮子都是菜”的做法,对签约的项目把关不严,一些入园企业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致使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不强、特色不鲜明、层次低。同时入园企业还存在混建、杂居的现象,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发挥。

(三)招商引资难。尽管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工作措施狠抓招商引资。但因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招引的企业入园数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特别是由于近几年以资源性为主的招商高峰期已过,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势头明显减弱,截止6月底,两个园区招商仅签约5家。

(四)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在建园初期,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主要以政府财政和项目资金为主。而县级财政的自身可用财力很小,资金来源渠道少,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对入园企业用地采用政府划拨“低地价”等优惠政策,使得政府投资回收期较长,园区自身缺乏“造血”功能等,制约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入园企业贷款融资难。由于入园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之企业入驻建设由于先期投资量较大,且无法利用土地使用权获得抵押贷款等因素,后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入园企业的建设投产。目前,因融资问题影响生产经营的入园企业占到40%左右。

(五)管理跟不上。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目前,虽成立有园区管委会,但没有固定的人员专门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同时,两个园区在建设管理上均存在主体不明确、责权不清晰、机制不健全、办公无场地,影响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服务不力。尽管对入园企业有代办手续的承诺与做法,但仍存在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入园企业承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承诺无法兑现,影响和制约园区的发展。三是人才匮乏。目前两个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都是由乡镇、部门临时抽调的干部组成,善管理、懂经营、精策划、会招商、具有市场化资本运作能力的高素质园区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三、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力匮乏,比较优势不足,建设工业园区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机制、扎实推进。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定位。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园区的建设发展关乎我县经济社会的率先突破发展。二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中去把握。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四个集中、四个突破”,其核心在于工业的突破发展,“工业强县”才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园区是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聚集生产要素、推进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主要载体,工业园区就是“工业强县”的重要标志。三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去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是链接城乡的最佳载体,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抓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强则石泉强的道理,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城市新区,将起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把我县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筑巢引凤”聚商区、产业链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民创业活跃区。

(二)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园区建设首要前提和招商引资的必备条件,当前必须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完备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是高起点抓规划。科学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县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产业重点,高起点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园区规划要以建成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筑巢引凤”聚商区、产业链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民创业活跃区目标定位。在规划全局上要将两个工业园区纳入川道新型经济区统筹规划,在较大空间上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规划系统上要将园区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分类布局产业和生产行业,科学划分功能区和人居、服务区。使我县两个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良性发展的空间布局。二是高标准抓建设。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坚决杜绝“规划跟着建设走、建设跟着企业行”现象发生。尽力避免在建设中产业类型不同的企业混建、企业生产区与人居服务区杂居的情况出现,对于历史存在的也要逐步采取能征则征、能迁则迁,使园区布局合理、功能科学。特别是园区的土地、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一次规划、分步到位,首要的是把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好。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要讲究品位,无论是道路铺设,还是厂房安排,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都要体现园区的风格、特色和文化。三是高要求抓配套。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个城市新区,园区建设既要满足入园企业生产、生活要求,还要配套商贸、金融、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即使当前没有能力建设,也要先行规划、逐步建设,以方便园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园区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设工业园区目的是“筑巢引凤”、聚集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工业基地、实现突破发展,达到这一目的的核心就在于招商引资,没有一批企业入园,没有一批大项目支撑,园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在目前园区刚刚起步、政府财力有限、当地企业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配套项目都依赖于招商引资。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放在园区发展的首位,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无中生有、广结商缘,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二是要把招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强、产业聚集度高,一个大项目本身就能支撑一个园区,形成一条产业链。因此,要在毫不放松招引一批中小企业入园的同时,更应把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放在突出位臵。当前要千方百计促使陕药集团、池河火电厂、丝绸服装及工艺品等项目的落地建设。三是要把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关键。衡量园区建设水平,评价园区工作成效,主要看招商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成投产,不仅要看重项目的落地开工,更要看重项目的建设水平。因此,要真正建立起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为主的考核机制。尤其对重大项目建设,要专门组织精干高效务实的工作班子,帮助企业解决从项目开工到建设投产的各种困难,不仅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还要不断有新的发展。建好一个项目,就是树好一个形象,给投资者以信心,扩大影响,以商招商,使招商引资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进一步创新园区建设发展机制。

园区建设起步要靠行政推动,做大做强必须靠机制创新。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园区运行机制与融资模式。园区运行机制应由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园区应组建一个企业化的公司,这既是开发建设的主体,又是投融资的平台,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经济实体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二要建立园区管理机制。一是政府管理机制。县上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主体、地位、职能和权责,抽调专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园区“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简化企业入园手续,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让园区的优质服务成为招商引资的优势。二是实行自主经营机制。园区要根据管理办法实行自主经营、封闭管理,禁止随意干涉园区开发建设和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做法,体现园区特性。园区要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创新自主经营的机制和模式,实现园区的良性发展。三是用地约束机制与退出机制。要按规定实行划拨“低地价”及招、拍、挂制度,明确项目用地各项指标;同时要加强监督,对“圈大建小、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要建立退园机制。三要建立园区用人机制。要选调起点较高、结构合理、能干成事的人才,实行科学的考评和奖励制度,重用能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园区建设管理队伍。四要建立解决园区失地农民生存发展机制。要深入研究建立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的问题。对于园区失地农民的安臵,应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失地农民征地拆迁补偿安臵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可以对园区失地农民总体农转非,同等享受城镇医疗、养老和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建立技能培训和就业机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鼓励扶持创业,千方百计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等实际问题,使园区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希望,推进园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篇4

为认真做好我校实验室建设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找出差距、明确方向,确保我校今年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顺利通过验收,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认真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建设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地,我校领导对实验室的建设十分重视。成立竹园中学实验室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定军

副组长:李定东 张伟(小)

成员:陈孝勇 付鑫 章正松 张伟(大)薛世方 陈江(女)陈世艳

实验室工作已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分管领导,定期研究指导实验室工作。物理实验室由薛世方老师兼管,化学实验室由陈江(女)老师兼管,生物实验室由陈世艳老师兼管。

二、实验室建设

我校有规范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间,各实验室面积约56平方米;仪器室三间,各室面积约24平方米。

实验室电到位。教学仪器按照农村初级中学标准配备配齐配足,达到四人一组,学生分组实验时能做到人人动手,满足了学生做实验的要求。仪器橱柜能满足仪器的存放。室内有名人名言,不断鼓励学

生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演示率、实验率达到100%,不断地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之逐渐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实验室管理

我校实验室仪器和物品存放科学合理,做到“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仪器编号能与教育部统一编号相符,仪器设备能处于可使用状态,完好率达95%。

实验室建有各项制度,并分类进室上墙。有总帐、分类帐、明细账。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准备无误,橱窗有卡,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帐、卡、物相符率达100%。实验室和仪器室近三年内无重大事故。已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有关资料(如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借还登记簿,仪器报损报废登记簿等)。

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规划、配备标准和装备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配备仪器设备,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等帐册管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欠规范。近几年通过普及义务教育,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管理工作跟不上配备速度。

2、由于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三位实验管理员都是兼职,课程负担重,工作上顾此失彼,在实验室管理上存在不到位现象。

3、部分仪器、教具是批次采购,质量较差,在使用时精确度不高。

五、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一切工作的成败都与管理有密切关系。要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首先要根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实验规律、经济规律和分工协作规律等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组织实验教学。不能只凭经验、凭记忆、凭感觉,要靠科学靠数据来管理。

2、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细致、长期和艰巨的工作,由于我校起步晚,经验少,肯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整改,争取实验室工作再上新台阶,认真迎接省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顺利验收。

大方县竹园中学

2014年5月28日

大方县竹园中学

实验仪器设备

自 查 报 告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5

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全面详细地了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编制情况

⑴《剑河县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已于2月16日经州级专家组评审通过,目前正在装订中,将于近期出成果。⑵完成对屯州工业聚集区和南明工业聚集区地形测绘工作,并编制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技术规划,现正在测评之中,力争在今年7月底完成评审。⑶岑松片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落实格尼国际咨询机构-广州市格力咨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编制,当前已出初稿,初稿正在进行审核中,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详细规划设计。⑷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省级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办发电[2011]98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贵州省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剑河县屯州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与黔东5县一起上报省人民政府,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图纸绘制、土地利用方案及选址意见书,现正在装订成文本向省级申报。

2、园区建设情况

剑河县工业园区2004年开始建设建设第一期工程屯州工业园区以来,县政府经过银行贷款和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方式先后投资

3917万元收储土地362亩和修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五通一坪”工作,目前有12家企业落户在园区内。以后打算:一是在土地收储方面,今后两年内,县政府在自筹资金0.5亿元的基础上,由剑河县国资公司担保,再向银行贷款2.5亿元,共计3亿元用于收储工业园区规划内2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今年又申报了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工程、剑河县屯州服务中心项目以及工业区亮化、绿化等基础投资项目工程;三是在项目建设和工业技术改进、项目续建方面,完成绿野活性炭厂、剑白香猪厂、老蔡牛肉有限公司、欧泰林化厂等企业的技改和续建工作,天利达鞋业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竣工,现已投产使用,兴旺鞋业正在建设中,目前机械设备都已经购齐,等待厂房竣工,将于10月份投产;四是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申报材料都已经向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上报,正等待审批以便实施。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设施跟不上,项目落地难。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在原屯州工业园区362亩土地上建设道路硬化、供排水、供电、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但都还没有搞好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而这部分土地已被落户企业用完。再加上园区将扩建到2平方公里(近期发展目标),而扩建部分的土地收储难上加难。2011年以来,我县引进产业项目11家,只有兴旺鞋业一家企业落地园区,别的都在等待或观望能否有土地落户。

2、企业个数少,生产规模小,经济总量不高。我县除去规模以上企业后,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上500万元的只有剑景水电开发公司、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厂等7家,而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剑河县供电局、剑河县忠信建材公司、剑河县昌兴木业公司等3家,因而我县经济总量跟不上。

3、园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由于没有单独建制的工业区管委会(目前由工信办兼管)和独立的办公场所,缺乏行政调控能力,造成工业园区无法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快捷的园区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园区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程序复杂,手续报批“一站式”办理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二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招商引资机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进产业项目少、措施不力,全社会、全方位、经常性的工业招商引资氛围还没形成。

4、园区目前发展困难重重,从而无法保证园区的发展后劲。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十分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公租房、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扩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困难。二是园区近期工业园规划的土地收储和实现“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而投入仅仅依靠县财政的单一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是无法保障园区发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确保我县与州政府签订的2011年工业规模以上工业调度目标7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10个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7个工业技改、续建项目按期完成、园区行政服务平台年底投入使用等各项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完成和我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2015年达到19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2015年达到7亿元以上目标的实现,建议在巩固2010年基础的同时,急需拟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并重。一是加强与黔东循环经济管委会和相关规划资质单位的工作对接,力争在8月份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以及《黔东循环

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的评审和8月底前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工作。二是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力争屯州2平方公里工业聚集区用地指标得到报批,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大空间。三是加大对屯州工业聚集区第一期362亩已批用地的细化使用,确保2011年所有生产性、非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项目奠定基础。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纳入预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场地出租、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园区企业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于园区发展,逐步实现以园养园。二是争取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发改委、工业、建设、交通、环保、水利等项目集中申报、资金捆绑使的方式抓好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新建项目、屯州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新建项目、屯州工业规划区公租房新建项目和屯州工业规划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争取省州的支持启动南明工业集聚区至三穗—天柱高速接口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进入省州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盘子。

(三)细化招商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项目促发展。落实县乡重点项目包联和现场办公制度,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每年落地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在园区工业项目投资上,重点抓好建设鞋类、中药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木制家私和办公用品、装饰石板材、山野菜加工、白香猪系列产品加工、木制智力开发玩具生产等较为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以解决我县园区工业项目自身投入不足的瓶颈。

(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为解决我县当前工业经济指标增长泛力的问题,重点要抓好今年的续建、技

改项目,使其尽快投产,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一是加强与省州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抓好剑河县年产60万吨熟料粉磨站和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续建项目的生产许可,确保上马投产。二是继续推进年产120万双的休闲运动鞋的生产加工、年产30万件木制智能玩具的生产加工和年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新建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争取省、州技改资金和利用县级工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帮助翁萨酒厂、活性炭厂、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公司和老蔡食品公司等企业挖掘发展潜能,进行技改扩容,力争使进入园区企业都能做大做强。促进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五)优化行业,加强整合。为确保2011年州政府安排的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以上目标,将我县2010年的8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优化整合上报。整合调度分解情况为:剑河县供电局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剑河县昌兴木业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1750万元;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2050万元。

(六)将我县工业区融入全省工业区的总体规划,申报为省级工业聚集区,作为全省总盘子进行调度,以寻求在政策上得到省州优先倾斜,推动上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工业区的作用。

(七)建立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政府要根据园区规划,运用财税、土地储备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滚动式开发。二是要量入为出,适当收缩战线,制定稳妥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三是要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路子,转变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开发观念,鼓励支持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经营。四是要积极跟踪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认真做好准备,争取

国家对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支持。五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民间资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拓宽园区的融资渠道,实现园企共赢。

四、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屯州工业园区建设,并做好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收储工作。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议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有信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申报“五通一平”及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

2、确立园区管理人员及建设办公设施。屯州工业区建设以来,一是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由工信办派人轮流值班,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办公,使其许多服务跟不上;二是园区没有独立的办公室,现在仅有的一间10个平方的办公室都是租借剑河县老蔡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

3、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臵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贫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等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或财政贴息贷款。

剑河县工业信息办公室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6

一、工业园区发展的显著成效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县的重大举措后,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努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1-4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615万元;工业增加值2653万元;税收288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累计入园企业达34家,全部达产后可解决劳动力就业超过7000人。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认识园区发展的作用,组织参学人员到园区有关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园区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趋势找规律。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平台;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因园区融资体系不健全,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等原因,造成园区发展缓慢,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引入企业,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足。入园企业大项目少,实力不强,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优势,未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三)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招工难现象时有发生。入园企业大部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用工数量大,尤其在建企业全部投产后,用工集中高峰期,企业用工难和招工难等问题将逐渐凸现。

三、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园区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省级工业园区专项建设资金的政策支持;二是应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三是通过县财政注资,园区企业入股等形式成立担保公司,构筑融资平台,获取发展资金;四是增强园区的造血功能,规划商业用地用于开发建设,获取利润、发展园区;五是催收企业拖欠的土地出让金。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园区发展速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园区要严格按照总规和详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进行建设,园区规划、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出前瞻性;要尽可能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园,及时开工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行招商目标、费用、奖励全面挂钩;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园区优势,密切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有关企业的洽谈,加强与产业转出地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借助颍上温州商会平台,大力宣传园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情招商活动的开展,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限,解决优势不优的问题,应在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对落户园区的项目一律实行全程代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对项目落户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调查和服务,加强督办,确保协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对落户项目应严格实行合同管理,督促投资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动工、建设、投产,按照合同(协议)资金额投资到位。要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严格清理闲置和低效的项目。进一步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园区所有企业的招工和用工培训应全部纳入阳光工程政策,培训与企业用工实施有效对接、订单式培训;加强管理和技能培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7

为了搞好“如何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县工业园区组织专门班子先后=次召开园区、企业和行政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条。现将关于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年底,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万元。其中,硬化道路==条,实际通车里程==公里;建设通讯管道=.=公里;铺设供水管道===米、排水管道====米;栽植路旁绿化树木===棵;安装路灯===盏;架设高压线路==公里;建设桥梁=座、涵洞==座;建设标准厂房=万平方米。

(二)园区项目建设有了一定进展

截至====年底,园区内企业==家,在建==家、投产=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完成税收====万元,涉及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青岛入园项目==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三)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年初,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成立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局、财政局,园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行政村实行属地管理,对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同时,成立了园区派出所。

回顾园区的建设发展,有以下经验体会: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园区建设指挥部,同时,将园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掀起了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区市对园区实行包片开发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年底,共帮扶资金====万元,落地入园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三、县直部门密切配合县直各有关部门,站在振兴曹县的高度,服从大局,全力以赴支持园区建设。县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和网通公司,多方筹资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建工局积极协助园区做好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点、规划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发展局、环保局上门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及时完成了==家入园项目的注册、立项、环评等工作。

四、园区全体干部顽强拼搏

园区工作人员面对任务重、困难多,人员少的局面,一人当作三人用,一天当作三天干。去年,共为道路和项目建设征地====亩,拆迁房屋==户,迁移坟墓===座,清理树木=.=万棵,兑付补偿金===余万元;帮助客商办理项目立项、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等手续==余份,帮助客商解决临时住宿、资金贷款等困难==余件;对扰乱企业正常施工和生产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行为给予了重点打击,为入园项目创建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了==余个项目顺利落户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缺少高标准总体规划

由于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园区起步区内==%的道路无法定位、所有管网没有规划设计,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

(二)园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建设==条道路,供排水、弱电管沟(通讯、有线电视等)、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或做得很少,如:路灯只是立设了灯杆,电缆至今未埋设。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如:====年,由于雨水较大,排水管道没有配套,造成企业排水不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施工。

(三)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强度低

=、入园项目规模小。截至====年底,园区共有企业==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平均投资规模====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正和车辆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规模最小的奇源木业固定资产投资仅===万元。

=、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低。入园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强度较低的现象,如:青岛==家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亩,平均投资强度仅为==.==万元/亩。

(四)园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体制未独立。园区未建立独立的财政体制,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如:园区工作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正常办公经费没保障,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园区与县财政存在往来借款,也给以后的工作造成遗留问题,等等。

=、派出机构未设置。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县直部门还没有在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搞好服务,如: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办理,由于缺少派出机构,影响了工作效率。

=、园区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园区现有工作人员仅==人,除了完成相当于一个乡镇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每天加班加点,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一个人顶三个人干,一天当作三天用。尽管如此,有些工作仍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工作量是每个乡镇和县直部门无法相比的。

(五)园区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能积极配合,阻力非常大。

=、服务企业意识不到位。尽管园区的总体服务水平较好,但因园区工作人员较少,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企业不到位的现象,园区工作人员服务企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治安环境还不够好。存在农村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薄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差、时有盗窃案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通过赴苏北参观学习,园区一班人深受鼓舞,同时,深感压力巨大。对此,园区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服务、苦干、创新、争先”的八字园区工作精神,决心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实现园区建设新突破。

“十一五”工作目标:一年扎框架,二年成规模,三年上档次,四年大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城区。

====年工作目标: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园区自身招商=亿元,力争落地项目==个,确保完成总投入==亿元。

====年总体工作思路:搞好一个规划,健全两个体制,实现三大突破,做好四项工作,强化五项措施。

(一)搞好一个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

按照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平方公里总体发展规划,与城区发展规划搞好衔接。规划突出“一线、两片、八区”的总体思路。“一线”指以青岛大道为园区主干线,打造成园区景观大道、精品大道;“两片”指青岛大道东、西两片,东片为行政商住区,西片为工业聚集区。“八区”为行政服务、商贸中心、文教卫生、生活居住、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综合加工等八大功能区域。

(二)健全两个体制,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健全服务管理体制。尽快在园区内设立县国税、地税、土管、城建、工商、劳动、电业等部门的派出机构,抽调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和精干工作人员,进驻园区统一办公,由园区统一指挥、调度,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健全园区财政体制。尽快建立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增加园区建设发展后劲,促进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激发园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园区财政收入,推动园区快速滚动发展。

(三)实现三大突破,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按照“大规划、大框架、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通过争取省投资公司贷款、青岛帮扶资金、全县各部门大力支援、市场化运作、土地置换、建筑公司垫付、招商引资等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主要建设八横八纵==条道路,总长==公里,硬化面积==万平方米;修建桥梁==座;栽植绿化树木=.=万棵,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安装路灯====盏。铺设路沿石==千米;设立道路标牌==个;打深水井=眼,铺设供水管道==千米,修建雨水管道==千米,修建污水管道==千米;修建弱电管道==千米,通讯、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架设高压线路==千米;建设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园区企业商务中心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及生活区工程;完成园区内三干沟、曹北河、四级河网和白花河清淤工程等十大工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平方公里路网,使==.=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七通一平”。建议县委、县政府继续向上级争取资金,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努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年,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落地项目不少于==个,总投资不低于==亿元。一是园区要突出承接好青岛帮扶项目。对==年开工建设的==个项目,上半年要全部竣工,年底全部投产运营。对今年入驻的项目积极搞好承接,在考察、办理各种手续、开工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青岛项目快速落地;二是服务好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入园项目。积极参与乡镇和县直部门入园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提供建设用地;三是确保园区自身招商项目有个新的突破。通过转变招商方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专业招商队伍,年内至少有=个项目落地,总投资=亿元。

=、软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服务环境实现新突破。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全程服务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服务热情、细致、周到,打造出园区崭新的服务形象。二是社会环境实现新突破。在园区广大群众中,开展“园区发展我致富,我与园区共兴衰”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强装强卸现象,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三是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创建“无黑恶势力、无各类霸头、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影响企业和园区发展的群体性事件”,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做好四项工作,确保园区和谐发展

=、做好土地征用工作。今年园区预计道路和项目征地====亩左右。及时兑付土地

补偿金,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好土地征用手续。

=、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设新农村的理念、模式搞好试点,进一步搞好整个园区的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好“空心村”问题,解决好违章建设问题。

=、搞好入园企业及建筑工地的管理。对现有入园企业扎口管理,不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到企业检查和收费;园区管委会与入园企业及时沟通,加强服务;对建筑工地加强施工管理、安全检查工作。

=、搞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对失地农民做好调查、统计、登记、备案,争取县政府支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为失地农民寻找出路,免费培训,优先安排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出一条“失地村”迁移的成功路子。

(五)强化五项措施,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提高干部素质。在园区工作人员中,开展集中学习、短期培训、考核评比、述职点评等活动,提高园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抓好干部作风转变。园区管委会出台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规范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针对园区艰巨繁重的任务,园区干部拿出“一当十”的工作干劲,提出了“苦干、实干、拼命干、血战====年”口号,锻造一支敢打硬仗、勇打苦仗、善打胜仗的坚强干部队伍。

=、狠抓奖惩落实。根据园区==年工作目标,园区各局室都将==年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到人。园区管委会将依据奖惩规定,真奖真罚,重奖重罚,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建设一支注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引入竞争机制。对园区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随时淘汰不胜任本职业务的工作人员。园区社会事业局,进行了人员的竞争上岗。园区招商局划分为招商一局、二局,招商工作也步入了竞争轨道,建立一支竞争向上的干部队伍。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篇8

成效情况报告

一、两保并轨工作进展情况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省关于加速毕节试验区建设步伐的决定,进一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节省开支,方便管理。大方县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2010年将除城区(大方镇)以外的各乡镇城镇居民纳入新农合管理,分步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并轨统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群众较为满意,2011年度全县试行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新农合管理,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总结大方经验,并于2012年在全市推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统筹管理(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通过近五年并轨运行,特别是2016年实行市级统筹后,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参保居民受益面不断扩大。2017年1-11月,参保城乡居民医药总费用44441.49万元(其中县外住院17881.35万元,县内住院20579.55万元,门诊5980.59万元),有1566686人次受益(其中门诊1469460人次,住院97226人次),共支付城乡居民医保资金30318.23万元(其中门诊4684.81万元,一般诊疗费941.23万元,县外住院9609.68万元,县内住院15082.51万元),其中贫困人口10584人次受益,住院总费用是4156.16万元(合规费用是3842.42万元),报销医保资金3104.29万,覆盖贫困人口10584户35184人,补偿比为74.69%(合规费用补偿比例为80.79%);大病保险累计赔付9493人次,赔付大病医保资金1723.81万元(其中精准扶贫户有2792人次受益,医药总费用为2217.24万元,报销大病医保资金344.28万元,报销比例为8.28%),医保资金使用率为75.12%,目前资金运行平稳。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参保外出务工、经商、就读、旅游等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且人员分布不均,流动无序,以至于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资金不断增长,就医真实性无法核实。

(二)监管力量薄弱,对意外伤害责任认定难度大,且不够专业。

三、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全国城乡居民医保案件异地协查机制,搭建全国网上城乡居民医保办案信息平台,或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管理中心为主导,通过现行的跨省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建立异地城乡居民医保案件协查信息交换通道,实现全国城乡居民医保案件异地协查,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人力、财力、物力,同时能确保资金支付的合规性,确保参保居民报销的合法性。

上一篇:三年级体育教案反思下一篇:卫生院党支部民主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