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文化

2024-10-12

中方文化(共7篇)

中方文化 篇1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和圆两种基本图形作为研究对象, 从对比两种图形的图形特点出发, 通过探究两种图形中典型的能够体现图形阶级特点的几何性质, 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 列举出了方和圆两种图形代表的阶级统治的意志, 并阐述了两种图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阶级特点。

关键词:方,圆,阶级性,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斥了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图案, 其各自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着自己的涵义。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过“所有形状都应该是有内容的形式”, 这句话意在说明形与意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1]。方和圆这两种基本的图形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在自觉不自觉中就沾染了社会的气息, 具有了复杂而深刻的涵义, 图形本身随着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有了其特殊的属性, 反映在阶级社会中, 就具有了一定的阶级属性。

作为图形本身, 在最初选择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或者其专属使用权时有其偶然性, 然而其背后的必然性是更值得我们探讨。

一、方与圆的图形特征

图形在最初始使用于各种方式和场合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图形的几何特性来决定的, 在社会发展的逐渐演化过程中, 人们通过这些特性来体现自己身份地位的与众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出现了图形的阶级性。

那么作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方与圆的阶级性, 笔者从下面三个方与圆的几何特性来分析方与圆的阶级性:

1. 方与圆在组成单元方面的差异比较

通过图1可以了解到, 从方与圆的组成单元来看, 无论是任何方形, 都可以由若干小的方形组成。而对于圆来说, 圆与圆之间的排列永远是有罅隙的, 也绝不可能完整的组成一个大圆。

上述比较, 对于方和圆在图形本身的特点上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对于方来说, 一个个体永远可以由若干其他同等个体组成;对于圆来说, 其存在就是一个唯一, 不存在被其他个体同等组成的情况。

如果将这种现象与社会群体联系起来, 相对于方形来说, 圆形在其形态上的这种特点传达出一种孤傲的意味, 这似乎与通常所认为的圆是融合的意味有些差异。而相反方给人的心理感受通常是坚硬方正, 在此却表现出极大地联合的特征, 引人深思。

2. 方与圆在作为单元组成整体时的差异比较

倘若圆与方作为组成单元, 聚合成一个整体, 就如图3所示那样:圆作为组成单元, 这个集体所呈现出的状态极不稳定, 每个元素之间很难保持平衡, 元素之间的间隙永远也没办法弥合, 就仿佛是它们之间有着几乎无法调合的矛盾, 这样的集体随时面临着崩塌的危险。

相比之下, 方作为组成单元相互之间就要融洽很多, 每个元素之间都相互紧密贴合, 彼此之间没有间隙, 表现在整体上也是十分稳定的。

可见, 如果方与圆作为组成单元时, 相互之间的差异非常之大,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方与圆的社会性的与众不同:方比圆显得更为合群, 集体的感觉更强烈。

3. 方与圆在方向性上的差异比较

“简单的曲线实际上是通过不断从两端施加压力, 改变了直线的方向而形成的……它的主要张力在于弧 (第三种张力, 反对并压倒其他两种张力) ……虽然它可能减弱了冲击性, 但它本身却潜藏着更大的韧力[2]”。

通过上述描述, 圆作为曲线的自我圆满, 弧的本身就充满了法线方向的张力:或以圆心为终点向内收缩, 或以圆心为起点向外扩张[3]。这种形式的力量本身就充满了唯我独尊的意味。另外, 圆上没有起点与终点之说, 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圆的起点或者是终点, 这又体现了一种公平、平等的意味。

对于方来说, 其四条边均为直线, 所表现出来的线的力量是沿着直线的基本张力[4]。这就使得方有很明显的秩序和等级的色彩。

二、方与圆的阶级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人自古就对方与圆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方与圆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对典型符号, 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 有着其独特的象征性和艺术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和“圆”之所以能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观是分不开的。“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民众对于未知的广袤宇宙和现实世界的一种朴素而直观的认识。然而这个哲学思想和朴素的宇宙观本身就含有浓重的等级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是高高在上的至尊之所在;地则代表着普罗众生。

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方和圆作为社会活动中频繁出现的符号其中所含有的阶级意味并不完全单纯是由“天圆地方”这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所造成的, 图形本身所具有的几何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阶级统治的需要才将这种看似偶然的现象变成了历史的必然。

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在社会活动中强调尊卑贵贱, 长幼有序, 等级分明, 等级制度森严。作为统治着, 不容许自己的统治地位被其他人染指, 而又要求被统治阶级有明确的秩序和组织性, 这种需求恰巧与方和圆的某些几何特性不谋而合, 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体现。

除了明代的月牙桌, 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桌子在清中后期之前基本是方形的。中国人利用圆形来设计桌子很可能是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这样的桌子大量的出现在清中后期。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本身就带有明确的图形选择的意味,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作为具有卓越创造力的中国古代工匠绝不可能丝毫没有察觉到桌子形状的其他形态的可能性, 最大的可能就是制度本身或者说根深蒂固的文化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方形有明确的方向性, 能够明确传达出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 而圆桌无始无终, 每个点都没有差异, 这个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不能被认同的。同样还有典型的中国传统住宅——四合院。

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 方形建筑非常普遍, 在这其中北京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四合院的等级划分明确、森严。“四合院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法思想。[5]”传统宗法在宗族内部严格区分尊卑, 讲求长幼有序。宗法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家族的形式也就反映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四合院也体现了先民们的思想意识, 而这种意识, “正是建立在对矩形的感受和认真的基础上[6]”。在进行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人们的主观意愿, 也包含了人们对于矩形的几何特性的认识, 从而诞生一个由人为控制的结果, 这个结果一方面是由于方形本身的特点, 另一方面则是先民为了适应实际社会文化的需求。这种需求则是由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形态选择主要表现在为封建统治服务, 反应封建政治需要的某些目的[7]”。矩形本身的几何特点决定了其纵横有度, 泾渭分明, 有明确的方向和秩序, 并且利于划分和团结, 笔者认为正是出于这种图形的心理暗示, 作为体现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意志和权力展现的形态, 方形也就责无旁贷了。

“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可见中国人对于服饰的重视程度。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 文武百官的官服最能体现封建的等级制度。清代的补服制度非常严格, 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不得逾越。雍正三年年羹尧被定的罪刑中就包括一项:“非其人, 不得服其服, 顺礼也。”原因是因为年羹尧的儿子擅自穿了四团龙补服。清朝的补服制度是由明代发展而来, 补子的形状和图案代表其官阶和身份地位。皇子、宗王、贝勒、贝子等用圆形补子, 其他文武百官则用方形补子。在这个例子中, 方和圆所代表的等级差异就非常的明确了。作为皇室宗族, 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 这种惟我独尊受万人朝拜的地位不容任何形式的侵犯。而圆形所具有的向外的力量正表达了这一点, 圆只能独处, 而且也无法分割。这种形式的出现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这是先民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意识, 也是封建等级社会为了宣扬和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些手段, 图案选择本身是有意而为之, 而不只是简单的文化传承, 图形本身的几何属性带给人的感受也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方和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符号, 深深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 汲取养分, 孕育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此同时, 其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也深受封建阶级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方与圆的图形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其社会文化影响本身具有了明确的阶级性, 代表着统治阶级的统治意愿, 另一方面, 方和圆作为两种基本图形, 其本身所具有的几何属性在这场符号的大筛选中, 慢慢沉淀出自己独特的韵味。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 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3][4][俄]瓦西里·康定斯基.[M].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罗世平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5][6][7]熊逸越.论四合院建筑造物的指导思想及造物成因.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中方文化 篇2

一、中西方价值观念冲突与影响

1. 价值取向之论。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 决定了两者在处理义与利关系的问题上采取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 中国价值取向重义, 而西方价值取向重利, 主要特征是一切从利益出发, 重利轻义的思想始终占居统治地位。近年来, 由于受西方功利性道德规范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接受西方文化习俗的磨蚀, 我国外语类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标准正在发生悄然变化, 以对利益的谋求为行为手段和终极目标的道德规范逐渐被视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基础, 这种视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与行为已经偏离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

2. 价值标准之评。

整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之说是中西方价值观念系统中价值标准的主要区别, 中国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和整体本位;而西方价值观则从人的个体本位出发, 突出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然理性, 人的价值被归结为人的自我价值。中国外语类大学生在接触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及价值过程中易受到所谓“个人本位”的西方价值观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袭和影响而改变自己应有的立场, 造成极端个人主义的自我膨胀和社会道德生活的无序。

3. 民族精神之议。

民族精神被视为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 它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感的重要依托, 爱国报国、天下为公、崇尚和平、民族团结和民族振兴等民众价值取向向来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核心内涵。在西方社会, 民众价值取向渊薮于宗教情怀, 宗教被视为提供精神安慰、人生关怀的最高层次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争议关键的结点在于中国是否存在宗教。当代个别青年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 还有一些大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神灵的赐予上, 个人大学生在邪教组织和民间迷信中去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平衡”而不能自拔。

二、价值导向的聚焦与整肃

1. 社会上价值体系的重建与整合。

在充满文化冲突的转型时期, 我国青年学生特别是外语类大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猛烈的冲击甚至出现处于信仰缺失的情况在所难免, 为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文化机构以及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重建其价值体系, 为青年学生提供必要的精神引领和帮助, 教育者要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以独立、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归宿。另外, 思想教育不能以呆板、僵化的教育和宣传方式进行, 要赋予意识形态教育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具体的形式和内容。

2. 课堂中文化价值的调试与萃取。

作为抵制西方文化价值入侵的一方战场, 课堂上语言课程教师必须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握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文化心态以及对不同价值观念的识别能力。此外, 外语教师要在英美影视欣赏、文学、礼仪等文化传播课程中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 精选优秀影片、文学作品和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案例进行教学, 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使青年学生在文化熏陶中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人生价值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擅变整合时期, 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形成不断地自我调整和完善, 为应付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文化变迁和文化冲突, 青年学生需要改善认知方式, 以客观、灵活和健全的认知方式积极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大学生活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中转站, 现实需要大学生将来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独立处理各种问题, 这要求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现实生活和课外实践活动, 锻炼自我实践的能力, 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

三、结语

面对现代社会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冲突与博弈, 中国外语类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问题上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具备明辨是非、美丑的价值判断力。对待西方的价值观、民主观、自由观, 既不要一味地崇拜、效仿, 更不能一味排斥、否定, 拿来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民粹主义都不可取。在多样文化交织面前, 青年学生要在尊重包容中提高文化认同感, 又要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开放型文化认同模式。

摘要:中国外语类大学生在融会贯通中西方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同时需要面对两种迥异价值观念方面的分歧以及多元价值观念的冲撞, 这种价值规范差异不仅是导致跨文化交流中误解和冲突的根源,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因此, 对外语类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构思考十分必要。

关键词:文化冲突,价值观念重构,西方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桂敏, 白玫, 苏畅.中西方价值观差异透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6 (9) :11-12.

[2]李喆.价值话语下的民族精神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6 (1) :13-14.

中方文化 篇3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对出口的影响, 多年从事制冷空调海外市场的专家廖羽先生认为, 虽然海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 但是这种环境对国内外企业都是平等的, 往往恶劣的环境有利于市场洗牌, 给我们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出口受阻需求减少陡增压力

有过出口业务的企业都会感觉到, 2012年出口业务的确不如以前那么好做。一是订单明显减少, 有的企业减少在1/3, 甚至50%以上;二是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反倾销或者是提高税率的层出不穷;三是主流市场出现衰退, 特别是欧洲市场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至深, 要求不断提高, 体现在标准和服务方面。

不过廖羽认为, 从全球整个制冷空调行业来看, 海外市场还是好于国内市场。廖羽说的不错, 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2年上半年国内商用空调市场同比下滑10%以上, 家用空调同比下滑15.2%, 双双陷于负增长。海外市场虽然没有达到业内的预期, 但还是处于增长的态势, 不过只是增长幅度小于预期而已。

海外市场出现增长下滑并不在意料之外, 因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自2011年就已经开始, 不但至今没有缓解的迹象, 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况且欧洲又是全球经济的重点之一, 中国多数制冷空调企业的OEM订单都来自欧洲。欧洲经济衰退造成的需求减弱, 必然会对中国企业出口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国内经济发展到今天, 很多企业家感觉比较沉闷, 比较压抑, 觉得浑身有劲不知朝哪儿使, 有资本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于是很多长期立足国内发展的老板就开始思考, 能不能从国内市场跳到国外市场闯一闯。结果有的老板由于对国外市场不了解, 而蒙受了巨额损失。”廖羽说的这种现象很具代表性与典型性。

海外市场不同地区差异明显

对于海外市场存在的不平衡, 廖羽先生观点非常明确:“中东、北非、拉美的销售明显好于其他地区;欧洲市场, 尤其是西欧市场处于持续下滑通道, 这与其经济持续低迷有直接关系。”

廖羽先生对海外市场的不景气, 有他自己的判断。他认为, 欧洲市场这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经济出了问题,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 欧洲经济在短期内很难走出泥潭, 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中东、非洲和拉美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 这几年一直保持较大的需求增长态势。拉美, 尤其是巴西这几年空调的需求增长特别旺盛。2014年的世界杯和2016年的奥运会将在巴西举行, 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巨大, 带动了家电、建材等产品的需求, 对商用空调的需求也非常巨大。”廖羽非常看好南美市场。其实, 中东、西亚原本也是极具需求潜力的区域, 但是由于伊朗受制裁、叙利亚爆发内战, 地缘政治的动乱给这一区域蒙上了阴影, 正常需求受到了极大限制。

廖羽还谈到, 拉美市场虽然需求旺盛, 但也有不可忽视的隐忧。他说:“从2011年开始, 拉美各国的反倾销措施就层出不穷, 比如阿根廷一直对我国的家电征收反倾销税, 巴西从2011年7月开始, 空调的进口关税从17%提高到35%, 我们的出口已变得非常困难。”不过他认为中国很多企业的应对还是比较得法, “比如一些企业在拉美国家的市场销售, 主要通过在当地合资建厂的方式来避开关税和贸易壁垒。”

积极应对4大策略破解难题

海外市场形势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应对的办法。廖羽以长期从事制冷空调海外业务的专业眼光, 概括出除了产品之外的4大应对策略:

(1) 选择合适的经销商, 进行精心培育和引导, 尤其对于一些战略合作伙伴, 要进行深度合作, 利益共享, 才能牢牢绑定经销商, 否则, 经销商“有奶便是娘”, 很容易背叛, 从而破坏你的营销网络基础。简言之, 要想办法提高他的背叛成本。格力在国内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2)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在国外建立自己的“桥头堡”, 这既是立足点, 又是品牌宣传的阵地, 还是争取投资所在国优惠政策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售后服务也大有好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本土化战略。

(3) 最终一定要过度到自主品牌出口。从最初想进入国外市场到最终希望精耕细作, 必须考虑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变, 最终实现以自有品牌为主, 当今所有优秀的企业均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家电行业LG、SAMSUNG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现在他们完全经营自己的品牌。国内的海尔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虽然这条路非常艰难曲折, 但世界品牌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简言之, 坚持自有品牌为主, 可以减少对经销商的依赖, 但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4)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一是西欧市场不要花太大精力, 那样会得不偿失。整个欧盟, 德国的经济相对最好, 但也独木难支;二是重点去研究中东、非洲和拉美的市场。不仅需求相对稳定, 而且后劲十足;三是以商用产品为主的厂家, 由于涉及工程项目, 除了做好工程投标外, 售后服务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这方面要下足功夫;四是要充分了解各国的消费情态, 对症下药。如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炒得火热, 但在国外这几年的促销中, 效果并不明显, 销量始终有限;五是解决好产品的能效和认证问题, 国外这几年特别关注此问题。

适销对路竞争胜负在于产品

很多人说到核心竞争力, 都把焦点放在管理、渠道、市场, 恰恰忽视了产品。对此廖羽认为, 适销对路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目前, 同类型的产品, 国内供应商众多, 产品日趋同质化, 所以突出自己产品独特的卖点很重要。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强, 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能够做到, 就是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廖羽以他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我2年前去法国、卢森堡出差时, 在酒吧发现一种产品‘分酒器’, 主要是解决红酒和其他洋酒饮用保鲜的问题, 该产品采用食用氮气保鲜, 效果很好。当地的客户告诉我4支装的分酒器在德国的麦德龙超市卖1 000欧元, 但实际成本不到200美元。目前国内已有个别厂家开始生产, 但价格要2万多元。我们找项目, 就应该找类似这样的产品项目, 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产品有个性, 有差异化, 有可观的利润空间的。市场有时候就是创造出来的, 苹果的流行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廖羽的意思很明白, 就是制冷空调产品, 在海外市场也必须要有差异化优势, 能够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中方文化 篇4

关键词:方木,方钢管,模板施工方案

0前言

目前, 建筑施工在模板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方木用量巨大, 有限的森林资源正在逐渐减少, 虽然各国都在尽量减少木材的使用, 但是在一些工程中仍然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 方木由通常的4m长逐渐变短, 工程结束后, 施工现场短方木堆积成山, 弃之可惜、留之又难有大用。在当前国家下令封山育林的情况下, 木材供应会越来越紧张, 价格也将会有所提高。在模板安装过程中使用方钢管代替方木使用, 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降低施工成本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根据厦门海翼0592项目实际情况研究了方钢管代替方木施工的可行性及现场实际的实施情况。

1 工程概况

厦门海翼0592项目, 总建筑面积108 807.02 m2, 地下室面积14 958.39 m2, 由5栋3234层的纯剪结构高层和4栋2~4层框架多层楼房组成, 每栋高层标准层的建筑面积约为400 m2, 多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9 999.69 m2。

2 方木用量计算

用估算法计算每m2模板方木 (50×100) 用量V为:

本项目方木用量:

3 替换的可能性

材料力学性能比较见表1~3。

(1) 抗弯强度。由上表可知:f (方钢管) ﹥f (方木) , 方钢管的抗弯性能具备替换条件。

(2) 抗剪强度。由上表可知:ζ (方钢管) ﹥ζ (方木) , 方钢管的抗剪性能具备替换条件。

(3) 挠度。

由上表可知:方木的EI值比方钢管的EI值要大, 故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方钢管的挠度要比方木的挠度要小。

综上所述, 方钢管的抗弯、抗剪和挠度均比方木的要好, 在力学性能完全具备替代的条件。

4 现场替换的具体做法

原来柱的模板构造示意图见图1。

现替换的构造示意图见图2。

原来剪力墙模板构造示意图见图3。

现替换的构造做法示意图见图4。

原来梁板模板安装示意图见图5。

现替换做法示意图见图6。

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方案的主要功能是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和结构尺寸的准确, 为此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以保证方案的有效全面实现, 通常称其为“保证措施”。保证安全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内容广泛, 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措施, 尤其是技术措施它不是独立于模板支架设计方案之外的一种“单独”措施。因此一定要根据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 结合周边的生产环境条件, 依据规范标准要求, 围绕施工方案中的安全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加以明确。

5 安全质量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要点

“技术措施”是保证目标实现的物质手段。有些人对技术措施的内容把握不准, 不知从何下手。

(1) 从施工方案本身的需要 (即薄弱环节或重要部位) 出发去思考:任何一个施工方案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重要部位, 针对这些环节和部位就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搭设在超过设计荷载的楼面上时就要有加固措施, 高跨比较大的支架就要有与周边结构的拉结措施等。又例如有的施工现场受条件限制要在支撑架下开设施工通道, 此时模板支架就要在开洞处采取技术措施等。

(2) 从房屋结构的特殊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工程中房屋结构有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留置后浇带要到结构封顶, 后浇带处的模板不能拆除, 就要在搭设支撑系统时采取措施, 使后浇带处的模板与其它部分的模板能在拆除时分离, 保证其他部分的模板拆除后, 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系统不松动等。

(3) 从支模架周边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例如该工程支模架离周边建筑户外电线路很近, 存在安全隐患, 负责人就立即采取防护措施等。

(4) 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作业和管理人员一般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缺乏经验, 而新技术和新材料一般都有一些特殊要求, 因此必须有相应措施和检测要求。如模板工程中方钢管代替方木施工方案, 作业工人一般不太了解, 那就要把搭设方法和检查验收要求进行培训等。

其他如作业保障条件 (人员临空作业、人员上下设施等) 的措施;安全施工用电措施;混凝土浇筑的控制措施 (明确混凝土浇筑的顺序, 采用合理的浇捣作业方式) ;高大支模架的变形监测措施等。技术措施不能一一列举, 关键是“满足规范标准、符合工程实际、结合施工方案、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简要明确”。反对用规范的一般性要求代替技术措施。

在该工程建设中, 组织措施是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 抓住以下五个环节进行管理要点设计: (1) 职能与责任的落实: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 人员持证上岗, 重点是落实交底、过程检查与验收、必要的监测等人员责任; (2) 方案的交底:明确如何保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3) 原材料的验收:确定材料的验收批、验收的方法, 对不合格材料的处理; (4) 作业过程的控制:对人员的管理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复核、检查和整改; (5) 模板支架的验收:模板及支架的验收是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保证模板支架验收程序的实现, 一定要有制度性的措施。模板支架的验收一定要按省《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进行, 验收应有监理人员参加。

6 结束语

本工程的模板工程按照现行规范、标准、规定等进行支架设计与验算。在施工过程多次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目前现场混凝土质量及观感均达到设计要求。由于方钢管基本不存在损耗, 减少了方木在本工程中的损耗, 本工程预计节约方木损耗496 m3,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为行业方钢管替代方木提供了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

参考文献

[3]JGJ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4]JGJ231-201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S].

艾芜作品中方言詈骂语初探 篇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是一位富有特色的川籍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带有浓浓的“川味”。通过对《艾芜全集》的系统梳理,笔者发现仅四川方言词汇就有6500余条。对艾芜作品中四川方言特别是成都方言词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出成都方言在作者本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 与现目前的四川方言作一对比,便可看出四川方言的演变情况。方言是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言语、思想等交流的工具。它能够反映这一人群的心理、文化状况。

而方言中的詈骂语是口语交际中的特殊部分,是人们特定情况下心理特征的反映。在艾芜作品中,人物间的对话包含大量的四川方言詈骂语汇,笔者将《艾芜文集》作了系统整理,其中有关詈骂的词条就有520余条。笔者发现这些语汇有些虽然粗俗甚至肮脏,但这恰恰是四川方言的鲜活“血液”,是四川人民最淳朴的言语表达方式,能够鲜明反映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能够看出艾芜在文学创作时对四川方言的熟练应用以及对人物语言的理性处理。

关于“詈骂语”,学界还没有作出明确统一的定义 , 说法多样。“詈骂语”俗称骂人语,同时也可以骂除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以及事物。“詈”是“骂”的文言词语,“詈”即“骂”的意思。《汉语大字典》中,“骂”释义为 :“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在周荣的《汉语骂詈语研究》中,“詈骂语”又被称为骂詈语,是指语言中规约性的、侮辱性的粗野或恶意的话。[1]2《< 歧路灯 > 詈骂语研究》中对“詈骂语”的定义为“粗鄙、粗野的词语表达方式,或者粗鲁、亵渎的言语表现形式,目的是宣泄使用者的一种强烈情感”[2]。通过这些有关“詈骂语”的定义可以看出,詈骂语的特点是具有约定性,在一定范围被群体所认可 ;同时又以粗野、不洁不雅的言语来宣泄某种强烈情感。方言詈骂语形式分为词汇、短语等。通过对艾芜作品中的詈骂语整理发现,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谚语、熟语。有的甚至还运用了形象的修辞手法等等。下面笔者将会对艾芜作品中的方言詈骂语汇作具体的分类, 并探讨其体现的价值意义。

二、艾芜作品中方言詈骂语的分类

通过整理与分析,将艾芜作品中的詈骂语分为八类,具体如下 :

第一类,将人无生命化、物体化。艾芜作品中将詈骂对象什物化常见的事物大致有 :东西、草包、骨头、老古板、尿罐罐、颤铃子、饭桶、兜兜、棒棒等。表示贬低对方或者蔑视对方等。例如 :

(1)老总些不歇手地打,一面还恶狠狠地骂 :“你球日聋了。昨天老师傅不是教过你么?”有的又拿脚踢,一面又骂 : “你这【家伙】,看来就不是好【东西】,故意装聋卖哑 !”

艾芜,《艾芜文集》第6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 月,第 207 页。

(2)叫做三哥的那个汉子,已经拿索子捆好他的手颈子了,攘他一下,带着嘲弄的口气骂道 :“【草包】,不要讲了, 看你这害怕样儿,你也不够格。……你既知道他们是【贼骨头】,还跟他们一块做啥呢 ?”

艾芜,《艾芜文集》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49页。

(3)蔡美玉有点生气地说 :“她是个【老古板,】你出来到街上走走,她就看不顺眼,还说我有点野。老师,你看我哪里野嘛 ? 在城墙上走走,也算野吗 ?”

艾芜,《艾芜文集》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408页。

(4)老板娘一面拆一面喃喃地骂 :“什么官呀 ! 鬼官, 烟堂官,【尿罐罐】,不要脸,黑心肺,没良心,吃你的肥鸡, 给你气闷 !”

艾芜,《艾芜文集》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282页

第二类,将詈骂对象动物化、禽兽化。“爬、滚”等与动物相关的行为动词也包括在内。

艾芜作品中将人比作的动物有 :狗、猪、牛、乌龟、兔子、黄鼠狼等,其中有关狗和乌龟的詈骂语出现频率最高。除表达詈骂义之外,有时也表达亲切、戏谑之义。例如

(1)“怕么 ? 老弟,”老朱恢复了他打趣的心情,“你还是回家去作条【吃屎狗】好了。”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7页。

(2)一屋的人禁不住笑了起来。李兴刚才为他的一串罗嗦话,气硬了脖子,到这时也不得不狞恶地咧开嘴巴,跟着切断阿三的话,说道 :“不要假痴假呆,你这【猪头三】,闲话少说,出十元 !”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89页。

(3)如果老朱抬客走在前面,一不小心踢着路上突出的鹅卵石,身子簸子几簸,马上使后面走着的老何,受了不舒服的影响,破口就骂 :“走足不带眼睛,你这条【笨牛】!”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2页。

(4)喝醉了的老马反过手来就给老头子一掌。顺手又抓起桌上切菜的刀一扬,恶声恶气地叫道 :“着 ! 你这【老乌龟】!”

艾芜,《艾芜文集》第3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304页。

第三类,将詈骂的对象鬼神化,妖魔化。这类詈骂语在艾芜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中出现频率较多。大致有“讨债鬼”“短命鬼”“调皮鬼”“荒唐鬼”“泡毛鬼”“阎王老爷”等, 内容多样。

(1)老头子拉在儿子的手头,还掉过头来骂了一声 :“就是她这个【老鬼婆】,一个人吵着要看戏哪 !”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53页。

(2)“【讨债鬼】,你还嚷饿呀 ! 看老子今天不把你卖了 ?我跟弟弟洗了,我就拖你去卖的,你这磨人的东西 !”

艾芜,《艾芜文集》第3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44页。

(3)“呀,天杀的,你糊涂了,把牛拉到这里闯祸,【短命鬼】,挨刀的 !”

艾芜,《艾芜文集》第3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271页。

(4)滚开吧,你这【阴谈鬼】!”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65页。

第四类,与种族相关的詈骂语汇,其中包含骂人家族血统不纯正的词汇。常见词汇有“老子”“婊婆”“舅子”“儿子”“孙子”“兵大爷”“老先人”“龟儿子”“祸胎子”“叫花子命”“狗杂种”。这类词汇较为粗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本观念。[3]例如

“这【杂种】! 才拍他一下,就喊打痛了……真是【婊婆】一样,嫩皮嫩骨的 !”

艾芜,《艾芜文集》第3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336页。

(1)龙老板便作威作福地骂了起来 :你们想做啥 ? 你们想做啥……操你个【舅子】!”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71页。

(2)火落里立即发出了尖利的骂声 :两个老祖宗,【老先人】,你们又要惹我打屁股了 !”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411页。

(3)哪个【龟儿子】才吹牛皮 !”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8页。

第五类诅咒灾祸或者与死亡有关的詈骂语。艾芜作品中的有“挺尸”“披麻带孝”“端灵牌”“祖先牌位供得高”“背时”“短命的”“砍脑壳的”“挨刀的““霉不醒”

(1)去你妈的,我还没有死,你就咒我,你忙着要【披麻带孝】哪,我倒看不起你这样的家伙来【端灵牌】!”说完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简直震人耳朵。

艾芜,《艾芜文集》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531页。

(2)汪四麻子独自一个人站在屋门前,呆了一阵,才恨恨地骂道 :“真是【背堆时】了 ! 人家碰的鬼一个,我们总是一串串的 !”

艾芜,《艾芜文集》第6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05页。

(3)老三朝前颠了几颠,几乎碰倒了卖面的摊子。正在煽火炉的小伙计,把扇子一扬,笑着骂道 :“【补死万多人罗】! 脱去你的鬼皮吧,连小鬼都压不住,还当啥子鬼王 !”

艾芜,《艾芜文集》第3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286页。

第六类以排泄物骂人。常见词汇有“马尿水”“尿话”“尿罐罐”“放屁”“屁的”“吐屎”。这类词往往是粗鲁不雅的。

(1)刘老九一面走,一面讥笑地说 :“明知碰见了老虎, 还偏要睡在老虎身边,你简直【蠢得屙牛屎】!”

艾芜,《艾芜文集》第6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221页。

(2)老女兵笑着骂道 :“龟儿子东西,你还要揍,看有【屁的人】来招呼你 !”

艾芜,《艾芜文集》第9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75页。

(3)混蛋东西,你在【吐屎】哪 ! 看我不斫掉你的头。”

艾芜,《艾芜文集》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583页。

第七类以性器官或性行为骂人。这类词汇、短语是最为粗鲁粗俗的詈骂。例如 :

(1)说你个【卵子】去了 ! 难道上头没有王法 ? 对方大声嘲弄地骂,一面蹲在松树底下的影子,也在站立起来,“我们不要老鸦等死狗了,还是去找找他吧 !”

艾芜,《艾芜文集》第9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293页。

(2)他禁不住发火发气地说 :“找到找着了 ! 娘卖【麻X】, 那都是人干的么 ?”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754页。

(3)“啥子法 !【鸡巴卵毛头发】!”

艾芜,《艾芜文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4页。

第八类表现对丑恶的厌恶的詈骂词。这类又具体可分为 :

1、与恶劣品质有关,如 :

嘴风不正 :扯谎撩白、臭嘴、多嘴狗、皮子发痒、嚼舌子、嚼牙巴、嘴毒、嘴痒

行为不端 :扒灰老、歹毒、死脾赖活

多心眼 :鬼画桃符

小气吝啬 :吝家子

无德 :没良心的、砍脑壳的

2、与能力低下有关。如 :孱头、笨牛、哈里哈气、猪头三、蠢得屙牛屎

3、与性格脾气有关。如 :鸡婆、霸道、恶声恶气、狠声拌气、鬼精鬼怪、鬼精灵、鬼里鬼气

三、价值意义

尽管艾芜作品中的詈骂语粗鄙、不雅,难以登上“台面”, 但“科研之下,不分洁否”[1]1。詈骂行为不可提倡,但探讨詈骂语却很有价值意义。其一体现在 :詈骂语是民族语言的组成部分,而艾芜作品中詈骂语更是四川方言的独特体现,许多詈骂词汇仅在四川范围内使用。对作品中为数较多的詈骂语进行分析可为四川方言詈骂语研究开辟新的空间, 增加我们对四川方言的了解,同时也扩大了词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二 :艾芜作品中的詈骂语具有工具、情感、文学描述等功能,对其进行探讨可帮助我们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蕴涵。更可深入到作品中了解人物情感及其价值观念。其三 :艾芜作品中的詈骂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地区的人文生活,是研究四川民俗的重要材料,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詈骂语汇了解四川人的民俗文化。詈骂语是艾芜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对其探究的过程也是深入作者内心、了解作者语言写作特色及其写作意图的过程,这也是笔者仍需努力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荣.汉语詈骂语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2000

[2]申利歌.《歧路灯》詈骂语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2013.10

中方文化 篇6

《教训》讲述的是一次发生在夏天某下午的一个故事。文章主人公之一的西尔维娅为叙述者。莫尔小姐 (Miss Moore) 是一位黑人大学毕业生, 她利用假期来到黑人聚居区为黑人孩子上课, 她受到家长的欢迎, 但却受到孩子们的嘲弄, 因为她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平静生活。一天, 莫尔小姐给孩子们上一堂算术课, 她带领孩子们来到位于纽约最繁华的商业街第五大道上的一家豪华的玩具店, 那些商品的价格之高远远超出了孩子们的想象。莫尔小姐希望通过上这一课, 让黑孩子们看看贫民窟以外的白人世界, 让他们意识到黑人与白人经济地位的极其不平等, 以激发他们起来反抗和改变现实。这一课注定成为黑人孩子人生中永难忘怀的一课。西尔维娅用独具特色的非裔美国英语口吻叙述整个下午发生的事。深入研究班巴拉文学作品中非裔美国英语的使用对检验边缘文学、殖民文学中方言表现的特点及其功能极为重要。

1《教训》中方言表现语言特征分析

1.1 语音特点

从语音层面讲, 短篇故事《教训》中, 班巴拉更多地使用截词和缩略词。通过有意识的融入这些非正式的非裔美国英语, 作者明确地重塑了青少年的非正式话语。如“kinda” (“kind of”) , “outta” (“out of”) 和“wanna” (“want to”) 等。另一缩略词代表是would同其他词的缩写。例如, “long, d, ”“somebody, d, ”和“thousand'd”。另外, 文中某些词也存在用鼻音/n/代替/ŋ/的情况。像动词“screamin, ”“goin, ”和“watchin”等, 也有一些名词“somethin”和“nuthin”。这些词在文中不仅只出现一次, 而是重复使用。此外, 文中也出现了某些词末尾辅音被删除, 如用“Ole”代替“old”, “seem, ”代替“seems”等。以上所描述的某些词的语音特点都只涉及末尾辅音的删除和替换, 然而稳重还有一些词涉及字首音素的删除, 这些词通常是以元音字母开始。如“ (ex) cept, ”“ (e) specially”和“ (a) shamed”.最后, 从文中这些青少年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省略副词标志-ly。如“spread out gradual”, 此结构动-副搭配显而易见, 添加ly被认为会是一种累赘。还有西尔维娅的某次谈话中说到“we talk about his mama something ferocious”, 这里“ferocious”代替了ferociously。可以理解为, ferocious并不是ferociously的缩略形式或被其代替, 而是ferocious作为形容词来修饰口语式的、不明确的something。以上所有的这些缩略词, 截词形式几乎遍布整篇文章, 表现了非裔美国英语方言在口语上的特殊形式。

1.2 词汇特征

首先短篇故事《教训中》充满禁忌语, 它表现了班巴拉一心要在青少年身上寻求的非正式话语模式。例如, 作为叙述者之一的西尔维娅说到“sorry-ass horse”, 说黑人妇女“black as hell”, 说“boring-ass”的活动以及“dumb shit foolishness”。这些词语都在第一段可以找到。“Damn”“shit”“ass”和“hell”这些词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虽然这些词并不完全局限于非裔美国英语或属于其典型特征, 但是它使非裔美国青少年局限于生活在经济相对弱势的都市环境中, 在那里, 人们允许这些禁忌词的使用。而除开这个地方外的其他地区, 这些语言是被认为不恰当的, 人们不会使用。另外, 文中也出现了俚语和习语。例如, 当Miss Moore试图使孩子们注意他们生活区域的贫困时, 西尔维娅变得很不高兴。这时她说道, “And then she gets to the part about we all poor and live in the slums, which I don't feature.” (89) .其中“feature”一词为俚语, 意为“明白, 理解”.当孩子们随着Miss Moore到达曼哈顿市中心时, 他们在车里“check out[...]Fifth Avenue” (89) 。其中俚语“check out”意思是“仔细观察;注意”。在玩具店内, Miss Moore和孩子们谈到望远镜时, 评价其道望远镜能使人们看清那些“invisible to the naked eye”。孩子们对老师提及的人的裸露反应强烈, 这时西尔维娅称孩子们是在“rolling” (90) , 这个俚语是用来表达孩子们听到老师所说的裸露之后那种狂笑的反应。

1.3 句法特征

从句法上看, 班巴拉在短篇故事《教训》中一个典型特征是时态的运用。从文中可以发现多处省略动词时态标记-s, -d的句子。如she know damn well, 此句省略时态标记-s。班巴拉的作品中省略时态标记作引人注目的是动词say的运用。在《教训》中也不例外, 使用了大量的say。短篇故事教训含有大量西尔维娅与其他小伙伴的对话, 因此say用于文中多处。例如:“I'm stalling to figure out the tip and Sugar say give him a dime” (89) 。这种引用形式使时态成为未标记的形态。标准美国英语者在进行对话时会更倾向于说“Sugar says”表达一般现在时或“Sugar said”表示过去时态。

句法层面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多重否定的使用。西尔维娅在很多谈话场合都涉及多重否定的使用。例如, 她抱怨Miss Moore道, “She don, t never let up” (88) , 当其他孩子打赌猜测出租车仪器表运行公里时, 他描述这种行为道, “when Flyboy can't hold his breath no more” (89) 。然后她还声称自己“I have never ever been shy about doing nothing or going nowhere” (93) .除了西尔维娅, 文中Big Butt, 塞尔威亚的朋友之一甚至用到三重否定。如“And I don, t get no home work neither” (91) .多重否定在非裔美国英语和美国南方本土方言中通常涉及倒装或否定助词的前移。这种情况在主人公西尔维娅话语中变现极为明显。她生其他小朋友气, 因为“Don't nobody want to go for my plan” (89) 。她不能理解老师Miss Moore, 因为“don't none of us know what kind of pie she talking about” (95) .西尔维娅甚至以“But ain't nobody gonna beat me at nuthin” (96) 结束了整个故事。

句中存在省略连词, 介词和系动词be。西尔维娅一次谈话中说道“I decide_he don, t need it_bad as I do” (89) .此句同时省略了that和as这两个连词。另外词组"just to get_all broke up, ”中, 代词it也被省略掉, 这是因为根据上下文已经可以看出提及的是“玩具船”。西尔维娅后面的又一次谈话中说道“Got as much right to go in as anybody” (93) .这句话中, 省略主语“I”, 但主语“I”是隐含在上句话中, 确保了此句意思的完成表达。文中还出现介词省略例子, 如“this lady moved_on_our block”;“we all moved North the same time;”“we shove her out_the pack”;“still have plenty_money” (87, 87, 95, 96) , 这些句子省略介词“in”“to”“at”“of”“和“of”, 但是这些介词的省略也没有影响句子意思的传达。省略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系动词be的省略, 如“Miss Moore_crazy or lyin one”;he too little (91, 92) .这两个句子都是省略了形容词前的系动词be。

2《教训》中方言表现特点功能分析

首先, 禁忌语的使用是对美国主流社会语言和社会规范的潜在挑战。日常会话中使用禁忌语存在这样一个关系:被人孤立的, 不被接受的话语显现了说话者边缘话角色。同时, 显现说话者对主流文化的挑战。文中西尔维娅并不是一个消极爱顺从的人, 她拒绝修改自己的说话方式, 说话用词。她的言语激烈、具有攻击性并带有自己的风格。禁忌语的使用也反映了处于标准美国文化范围外的美国黑人的言语自由, 这种自由对于西尔维娅来说是权力的代表。俚语和习语的使用反映了西尔维娅的身份特点, 提醒读者西尔维娅是黑人并以黑人文化而自豪。

其次, 缩写词的运用表明非裔美国英语在用词上的精炼、简洁。虽然文中西尔维娅和她的伙伴的说话方式与标准美语者完全不同, 但是这样的一种“反语言”完全表达了她们所要表达的东西, 并没有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理解。相应地, 文中所有截词都没有影响句子或词语意思的表达, 截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效率。此外, 文中时态标记的零表达也表现了这一用词功能。作者没有使用任何时态标记但又使文章清楚表达, 这对标准美语时态标记构成了挑战。西尔维娅所讲述的故事交织在过去和现在, 但文中没有过去-d和现在三人称单数-s的标记。时态围绕盘旋在过去和现在之间, 但文中只有现在时态, 这就表明主人公西尔维娅希望读者依据自己的时间思考, 尽管有些事儿, 有些经历已经永远过去了但还是如同发生在现在一样。作者通过这种时态标记的省略展现了她独特的叙事风格。

最后, 省略连词、人称代词和系动词be也是为了使语言简明、清楚。文中很多句子省略了系动词be, 但是读者还是可以从这些话语中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真实活动, 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和交流的生动画面。西尔维娅多重否定的使用是为了强调, 也是她对学校教训的藐视和其自信的表现。

3 结论

短篇故事《教训》, 一方面通过语言探索生活体验, 另一方面又通过生活体验检验语言的力量。作者班巴拉在文中通过边缘化的语言来检验处于边缘社会人对边缘化的反应与妥协。她在文中所使用的非裔美国英语, 尽管历来不被人们接受, 但反映了叙述者西尔维娅有着丰富的非裔美国叙事特点。文中使用的非裔美国英语的每一个特点都显现了文章主人公完全独特的生活体验:黑人、城市少女并且生长在动荡的20世纪中叶。生活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的西尔维娅, 在所属边缘情况下勇敢生存。她总是像那些过分强硬反对她的语言的以及社会的文化唯我论者进行挑战。对于Miss Moore强加于她身上的东西以及成年期的自我约束已不再使她选择沉默, 而是选择自由表达, 自由谈吐。作者班巴拉通过西尔维娅这种批判性的叙事声音完美地展现了非裔美国英语的力量。因此纵观全文, 作者班巴拉的这种方言表现特点不仅给文章增添浓重的地方色彩, 揭示社会价值意义, 而且也反映作者的社会追求和艺术追求。

摘要:该文从边缘角度解析托尼·班巴拉短篇故事《教训》中所使用方言的类型, 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分析了该方言的语言学特征, 揭示其功能。运用该方言不仅给文章增添浓重的地方色彩, 揭示社会价值意义, 而且也反应作者的社会追求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教训》,方言特点及功能,边缘

参考文献

[1]Bambara, Toni Cade.The Lesson.Gorilla, My Love[M].NewYork:Random House, 1972.85-96.

[2]Heller, Janet Ruth.Toni Cade Bambara&apos;s Use of Afriean Ameriean Vernacular English in&apos;The Lesson[J].Style.2003 (3) :79-93.

[3]Zeigler, Mary B, Viktor Osinubi.Theorizing the Posteoloniality of Afriean Ameriean English[J].Journal of Blaek Studies, 2002 (5) :588-609.

[4]文培红.试析小说《教训》的叙事视角与话语模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12-17

冲压自动化的对中方法比较 篇7

冲压自动化就是由工业机器人或机械手来代替人工,将板料在各个工艺段之间进行传递。主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分为线前、线中、线尾。线前包括拆垛、清洗、涂油、对中和上料;线中包括自动传输;线尾包括下料、检验和装箱。其中R代表机器人或机械手,P代表压力机。

以机器人自动化为例,对中就是为了能让机器人每次都能将板料送入固定的位置。板料生产过程如图2所示,整线由4台压力机组成。一张板料在经过了4道工序之后(冲压),最终形成了一个零件,如汽车的门板、侧围等。因此,板料在每台压机的模具上,必须有一个精确的固定位置(±2mm)。板料料垛的精度最高只能做到±5mm,再加上板料在皮带机上传输时的位置偏差,无法实现其在模具上±2mm的精度要求。所以,在板料进入第一台压机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对中的步骤,使第一台上料机器人每次都能在同一个位置抓取板料。由于机器人的精度可达±0.5mm,因此对中一次之后,后续的工艺中,机器人抓取板料无需再进行对中。

2 对中的不同方法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运用在冲压自动化的对中方式主要有重力对中、机械对中和视觉对中。从制作价格、效率和柔性上分析,这3种对中方式各有利弊。

2.1 重力对中

重力对中就是利用板料本身的自重进行对中,如图3所示。重力对中台的台面有2个(上下、左右)倾斜的角度。当一张板料到达该对中台上后,自重导致板料会随着台面的倾斜,“掉落”到一个死角里,而且每次相同的板料都会落到一个相同的位置。机器人则每次都会在同一个位置对板料进行抓取,从而实现了精度控制。

按板料的种类和尺寸大小,重力对中台分有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通过移动式的插销进行手动调整,使对中台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板料。在重力对中台的下方,安装有一个传感器,当板料到达对中台上后,会触发该传感器,经过延时后,机器人自动运行到预先设定好的固定位置,抓取板料。

2.2 机械对中

机械对中是通过对板料“夹紧”的方式实现对板料位置精度的控制。如图4所示,当板料到达机械对中台后,板料会触发安装在对中台底部的一个传感器,表明板料已经就位,此时,对中台两侧的气缸首先动作,从左右方向进行收紧,使板料在左右位置对中,之后,对中台后侧的气缸向前推板料,使板料在前后位置上对中,从而实现整个板料的位置控制。

机械对中台上的气缸必须使用同步气缸,而且是可进行位置编程的伺服气缸。因为,气缸必须同步,才能保证在左右夹紧时,板料处于左右气缸的中心;根据不同的板料,气缸夹紧的位置必须不同。所以,气缸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停止,伺服控制是为了保证其精度,编码控制是为了保证其位置。当气缸动作结束后,气缸会回到其初始位置,并通知机器人,此时,机器人会运行到之前预先设定的固定位置,对板料进行抓取,完成对中过程。

2.3 视觉对中

视觉对中是通过对板料进行照相,然后对该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位置确定,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由于冲压板总是紧贴在传送带上,而传送带是一个固定平面,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视觉系统上的二维定位问题:平面平移和绕垂直方向的旋转。以机器人的基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一个或多个摄像头(根据需要而定)垂直安装并分别经过标定。一个新的冲压板来时,通过机器人示教出合适的抓取姿态,定义并存储该冲压板的零位置。同时视觉系统为该冲压板定义一个工件坐标系,并计算出冲压板上的各个固有标记点在该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外部送来的工件型号,选择相应的检测计划。通过一个或多个摄像头分别搜索识别出该冲压板引入时定义的各个固有特征标记点,即可计算出其相对于示教位置的偏差矢量:

机器人根据视觉系统所提供的偏差矢量,结合之前的工件坐标系进行矩阵变换计算,得到一个新的工件坐标系。然后根据新的工件坐标系对板料进行抓取,从而实现对中。不同的板料需要预先进行工件坐标系的设置。

3 3种对中方式的比较

3.1 成本

重力对中在成本上最低,因为其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对中台和一些插销。机械对中最为昂贵,除了一个基本的对中台之外,还需要若干个伺服编码气缸以及机械的拉杆。板材种类越多,需要用到的气缸就越多,其造价就越昂贵。视觉对中相对适中,除了类似的对中台之外,只额外增加了一套照相系统,包括2、3个照相头,一台PC机以及一套图像处理软件。随着软硬件的发展,视觉系统的成本会降低。

3.2 效率

效率也就是对中所需要的时间。重力对中需要2s左右的等待时间,确保板料已经落到位,而且不再运动。机械对中需要的时间则更长,伺服气缸的运动和回位,大致需要消耗3~4s。视觉对中是最快的,尤其是目前的PC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运行这一套图像处理软件所需要的时间不到1s。

3.3 柔性

柔性就是对中系统对板料的“要求”,要求越少,则柔性越高。如果遇到非几何规则板料(比如激光切割板,其板料的边缘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对于重力对中系统,该类板料每次落到的位置不确定,最终使定位精度偏差范围过大。机械对中系统需要依靠编码气缸的夹紧,板料种类越多,夹紧位置越多,而可安装气缸的数量受对中台空间位置的约束,导致新的板料来了,旧的板料必须放弃。视觉对中系统对板料的要求几乎为零。不管板料的形状、种类如何,只要预先对该板料进行图像设置,之后只需把当前板料与该板料的预设图像进行比对,就能得到该板料的工件新坐标。除此之外,如果有双件工艺,即每次需要同时抓取2件独立的板料放入模具,则只有视觉系统才能实现。因此,从柔性角度来说,视觉对中系统的柔性是最高的。

4 结语

随着冲压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冲压线的速度越来越快,处理的板料越来越多,要求对中系统的效率和柔性不断提高。重力对中与机械对中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视觉对中系统才是最佳的对中方式。

摘要:在冲压制造工艺过程中,板料上下料的搬运一般由人工操作。要用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人工操作,对板料进行对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目前3种主要的对中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当前的自动化技术,寻找出最佳的对中方式。

关键词:冲压自动化,对中,工业机器人

参考文献

[1]舒方武.VMT视觉定位解决方案[M].2010

[2]殷际英,何广平.关节型机器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颜发根,丁少华,陈乐.基于PC的机器视觉系统[J].机器视觉,2004,(7)

[4]邾继贵,李艳军,叶声华,等.单摄像机虚拟立体视觉测量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05,7

[5]熊有伦.机器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6]钟玉琢,乔秉新,李树青.机器人视觉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7]张铁,谢存禧.机器人学(第一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8]吴广玉,姜复兴.机器人工程导论(第一版)[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9]熊有伦,丁汉,刘恩沧.机器人学(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上一篇:语言新词下一篇:企业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