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孩子睡觉的故事(精选7篇)
哄孩子睡觉的故事 篇1
在远古年代,神秘的巴塔哥尼亚地区住着泰乌尔切和波亚斯两个部落。
它们分别盘踞在这个地区,每个部落各有一部分人在瓦皮湖畔定居。
波亚斯部落的酋长有个女儿,名叫梅丹。她长得漂亮,品行又好。她父亲把她许给了本部落的一个小伙子,他的勇敢、坚强和果断是远近都闻名的。
可是,泰乌尔切部落的两个年轻人都想娶这个漂亮的印第安姑娘。他们百般献殷勤,一味追求这个姑娘。
湖上经常举行庆祝活动。每逢这时节,年轻人都要到湖边来。梅丹很想参加这些水上喜庆活动。尽管她心里非常想去,但她不能迈出家门,因为她害怕遇上未婚大的两位竞争者。这位酋长的女儿只好呆在家里,盘算着还有多少日子要成婚。
泰乌尔切的两个小伙子决心可大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去问巫婆,谁该娶酋长的女儿。巫婆是个印第安妇人,她的魔法十分灵验。
巫婆的个子又矮又小。听她的声音还以为她是个小姑娘呢,其实她是个老太婆。她住在一间勉强能直起腰的小茅屋里。两个小伙子没法一起走进这奇异的地方,只好轮流去见巫婆,说出各自的要求。老巫婆觉得很难决定这两个竞争者究竟谁该娶那个姑娘。她对他俩分别说了同样的话。她说:
“你是水孩子,你游泳游得很好,去听听湖神的意见吧。只有他知道这事的结局。去吧,到湖神那儿去碰碰运气吧!他会告诉你结果的。”
巫婆要求这两位年轻人照她的意见去办。她要他们去唤醒沉睡的湖神。
两个小伙子带着巫婆的嘱咐又上路了。他们彼此谈了巫婆对自己的嘱咐。年长的小伙子说:
“既然我们俩追求的是同一个姑娘,湖神怎能使我们俩都满意呢?”
年轻的一个想了想,喃喃他说。
哄孩子睡觉的故事 篇2
一、讲讲“你”的故事, 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这里的“你”指的是犯了错误, 或出现某种不良倾向的学生。在德育工作中, 反思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当学生犯了错误, 或出现某种不良倾向时, 教师讲讲他自己的某个故事, 往往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打开记忆的闸门, 在反思中找到存在的不足, 或因愧疚而警醒, 或因激动而感奋, 或因震惊而顿悟。
我班的小凡同学待人稳重大方, 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 学习成绩一向很不错, 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可最近恬静的她变得轻率起来, 开始注重穿衣打扮, 看得出她不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 有时在课堂上, 还能发现她偷偷地和旁边的男同学递眼色、开玩笑。这天,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我觉得特心痛, 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学生怎变得这么快?望了她许久, 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凡, 你读三年级时, 我就认识了你, 可以说老师是看着你长大的, 一直以来, 老师都很欣赏你。记得有一次聊天, 你告诉我, 在课余时间你参加了英语、书法、美术、写作等辅导班, 我惊讶地问:“学这么多, 累吗?”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你却自豪地回答:“不累, 都是我自己愿意学的。我要当全能的女科学家。”小凡, 我为你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而感动, 我更佩服你勤学苦练的毅力。还有一次, 我身体不好, 让同学们自习。作为班长的你, 自觉地带领同学们学习, 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去也能听到……
聪明的她可能早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 她满脸通红, 低着头, 眼泪夺眶而出, 哽咽着说:“老师, 您别说了, 我知道错了。”
后来, 小凡果然又拿出了以前的干劲, 不仅严格要求自己, 而且还能热情主动地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
二、说说“我”的故事, 在榜样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榜样的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 与学生交往最多的是教师、家长和同学, 由此可见, 教师、家长和同学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 要特别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 与其长篇大论地说教, 不如跟他们说说“我”———教师本人的故事, 一定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提高教师的魅力, 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 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归根结底, 一是孩子们缺乏锻炼, 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孩子们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缺少一种精神动力。在“我的理想”主题班会上, 我声情并茂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1991年毕业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当我兴冲冲地到校报到时, 展现在我眼前的学校没有围墙, 没有操场, 只有七间低矮破旧的小平房“一”字排开。刹那间, 失望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我甚至怨天尤人。但过后冷静一想, 怨恨绝不是好办法, “化悲痛为力量”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于是我干得更起劲了。我常常睁大眼睛做着这样的“梦”:宽敞的教室里, 我跟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吸引了成千上万专家、老师们的眼光, 最后我用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工作环境……
因为有了梦想, 我不再失落, 不再徘徊。从此, 一有时间, 我就会搬把椅子, 主动虚心地听老教师的课。我订阅了许许多多的教学刊物, 如饥似渴地汲取别人的宝贵经验, 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每上完课, 我都会认真地进行反思, 哪里做得好, 哪里尚需要改进。寒来暑往, 从不言弃。有一次, 刚学会使用电脑的我为了完成一篇小文章, 摸索着写到凌晨两三点, 迷迷糊糊地站起来, 忽然记起关电脑时忘了保存, 一查, 哪里还有我的文章。又气恼又伤心的我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敲击着键盘直到天亮。
转眼到了2001年, 发生的事情竟与我的梦境惊人相似。在一间宽大的教室里, 坐满了人, 我与一群孩子尽情地演绎着精彩, 最后, 我顺利地通过了招聘考试。
孩子们, 在这里我要用我的故事告诉你们:只要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 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我的故事刚说完, 教室里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个个小脸激动得红扑扑的, 眼里满是对老师的佩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当场表示:他们以有这样的老师为荣, 要以老师为榜样, 乐观地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永不退缩。
三、谈谈“他”的故事, 在比较中找到存在的差距
“他”是个很宽的范围, 既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 还可以是书刊、影视作品中的人。借助于“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言行与故事中“他”的言行进行对比、加以借鉴,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 让学生在津津有味聆听故事的同时, 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 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主动地思考, 从而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
如, 当今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 即使我们竭尽全力, 声嘶力竭, 也是不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的, 而如果借助故事, 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一次,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西部的青海省, 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 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 就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 包括喂牲口, 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 牲畜也一样, 渴啊!终于有一天, 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 挣脱了缰绳, 强行闯入了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车来了, 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 迅速地冲上公路, 沉默地立在车前, 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 也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 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 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 最后造成了堵车, 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 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 可老牛都不为所动。
后来, 牛的主人寻来了, 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 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 染红了鞭子, 老牛的凄厉哞叫,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 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 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 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 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 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 而是对着夕阳, 仰天长哞, 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 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 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 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 静默中, 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 在一片寂静无语中, 它们掉转头, 慢慢往家走去。
讲到这里, 我发现孩子们惊讶得张大嘴巴, 半天合不拢。我趁热打铁, 说道:“老牛为了自己的孩子, 表现得是何等悲壮、伟大啊!我们哪一个人不曾沐浴在母爱的春雨中, 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母亲亲切的目光中成长的?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相信每个同学都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哄孩子睡觉别大幅度摇晃 篇3
首先,了解摇晃孩子的危害在哪。婴幼儿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而头部的重量要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因此摇晃很容易导致颈部受到扭伤。当父母摇晃孩子或将其高高抛起时,容易导致体内血液不时的冲击大脑引起脑部暂时性充血。当长时间重复动作时,会引起脑损伤,将导致孩子厌食、嗜睡等症状。此外,孩子处于摇晃状态时会引起局部性贫血,表现出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呕吐、昏厥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智力下降、运动障碍等大脑实质性损伤。
大幅度摇晃对孩子不利,但是轻轻地摇动,避免一些对孩子不利的动作,还是可以用摇晃这一招哄哄孩子。轻摇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好颈部,抱着孩子时应当用手撑住其颈部。如果使用摇篮时注意要轻轻地摇晃,同时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待在摇篮中,也不要长时间同一频率摇晃摇篮。
在同幼儿玩耍时,要避免一些危险的动作,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慰他、不要将其抛在空中或床上、避免快速旋转等。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安慰宝宝哭闹、哄宝宝睡觉等,摒弃摇晃宝宝的方式。
( 湖南省儿童医院 刘婷 邮编:361000)
哄孩子睡觉的小故事 篇4
博尔科公爵是莱舍克·比亚维公爵和格日米斯瓦娃公爵夫人的儿子。公主名叫金,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女儿。
公主住在隔山隔水的遥远的地方,住在蔚蓝色的多瑙河畔的美丽而富有的国度里。那儿生长着庄稼和甜蜜的葡萄,用这种葡萄做出世界知名的葡萄酒。匈牙利的土地里蕴藏着黄金、白银、珍贵的岩盐,比从海水里熬出来的盐更白,它给各种菜看增添滋味。
寒冷的冬夜,外面月光下一切都被冰雪覆盖,而在宫殿里,在宽敞的房中正炉火熊熊。壁炉前面,博尔科公爵坐在一张铺了熊皮的懈树木矮凳上,望着红色的火焰。离他不远的地方,两位尊贵的夫人坐在雕花靠背的舒适的椅子上。她们身穿拖地长裙,头上罩着柔软的白纱巾,纱巾披到肩头,像框子似地围住她们的面庞。她们的额头上戴着纤细的、黄金镂刻的发箍,发箍上还饰有晶莹的珍珠和蓝宝石。这些发箍是最著名的金银首饰匠人的手艺。
为了表明两位贵妇人的王家身份,她们手上戴有同样美丽的戒指,而且两双手都在忙碌着。她们之中,一个在纺细毛线,另一个正在绣花。两位贵妇人各自在忙自己的活计,都没说话。还是博尔科公爵的姐姐,黑眼睛的莎罗美公爵小姐首先开了口。她来看望母亲格日米斯瓦娃公爵夫人,也是为了向她介绍匈牙利公主,谈谈她的美丽、善良和聪慧。
年轻的公爵低垂着眼睑听她们谈话。他羞于向姐姐提出什么问题。
公爵夫人瞥了女儿一眼,点了点头,低声说:
“那就是说,亲爱的莎罗美,你认为,应该派遣了解匈牙利宫廷骑士习俗的大臣去向公主求婚?”
哄孩子睡觉温馨故事 篇5
一天,“糖糖猪”放学回到家,看见桌上放着一大盘糖,伸手就去抓,不料被猪妈妈一把夺下。猪妈妈对它说:“孩子,你吃糖可以,但是吃过之后一定要刷牙。”“好的,妈妈,我保证吃完后马上就去刷牙”,““糖糖猪”极不情愿地嚷道。
到了晚上,妈妈叫“糖糖猪”刷牙,可“糖糖猪”却说:“我不要嘛!我要让糖果的香味留在我的嘴巴里,陪我进入甜甜的梦香!”猪妈妈拿它没办法,只能让“糖糖猪”不刷牙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糖糖猪”的牙齿突然疼了起来,疼得它嗷嗷直叫。猪妈妈只能带它去医院里去看,狐狸医生让“糖糖猪”张大嘴巴,细心地看了疼的那颗牙齿变成了黑的,医生给牙齿上涂了点药,又给它配了一些吃的药,还对它讲:“以后尽量少吃一些糖,吃过之后一定要刷牙,如果继续这样,以后还会更疼的,牙齿还会被虫蛀光的!”
“糖糖猪”连连点头答应,并说:“疼死我了,我以后再也不吃那么多糖了,如果吃了,也一定记得刷牙的”。
哄孩子睡觉的短篇童话故事 篇6
再过几天就是公主的生日了,公主的愿望就是得到一条像玫瑰花一样漂亮的裙子,国王为了满足公主的愿望,召集了全城的裁缝,可是依然做不出像花朵一样的裙子。
公主几乎放弃了这个希望,玫瑰花的精灵们知道了这件事,决定送给善良的公主一条玫瑰裙子,它们奉献出自己的花瓣,经过精灵们的魔法,成为了一条最漂亮的玫瑰裙子。
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 篇7
一、巧妙引入, 营造故事氛围
给幼儿讲故事, 让他们喜欢听, 选择故事是关键, 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的故事, 幼儿才会喜欢听。选择完故事后, 如何起好开头,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更是我们要花费心思的。
小班幼儿受父母宠爱, 不肯好好吃饭, 还经常生病, 于是, 我为他们选择了色彩鲜艳的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一开始, 我并不急于讲, 而是让他们观察封面: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毛毛虫?显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把他们的视线拉住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答。在大家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将他们带入故事中:为什么毛毛虫会长得这样大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封面的观察非常适合小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 他们急于知道究竟为什么毛毛虫能长得那么大, 于是, 他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下去, 从一颗小小的卵到大大的毛毛虫, 再到最后化蛹成蝶的过程, 在听与看的双重冲击下, 幼儿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应该多吃饭, 才能长得又高又大。
大班幼儿思维活泼, 跳跃性比较大, 听故事的目的性比较明确。针对此特点给他们讲故事时, 我特别注意问题的设置, 如故事《聪明的乌龟》, 刚开始时我以谈话的口吻抛出疑问:有一只乌龟, 为了救小青蛙, 被狐狸给抓住了, 最后它会得救吗?请幼儿来讨论、猜测, 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接着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自己去听———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乌龟究竟是怎么得救的?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吧!这样幼儿听故事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听得自然认真!
二、精彩演绎, 诠释故事内容
有了良好的开始, 中间故事的讲述则是重中之重, 讲故事时, 需要老师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 掌握故事情节和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讲述中运用必要的手势, 夸张的动作、表情, 生动的语气、语调, 最重要的是要与幼儿互动, 眼神自然而然地与幼儿交汇, 帮助幼儿融进故事, 这样幼儿自然会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 更喜欢听故事了。
如绘本故事《嘿, 站住》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老鼠妈妈的孩子不见了, 她找啊找啊, 先是爬上了一座高山……又翻过了另一座大山。他把整个森林都找了个遍, 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森林那么大, 小鼠又那么小, 鼠妈妈好伤心, 她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小鼠了!突然, 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黑猩猩冲她大声喊道:“嘿, 站住!”这时, 我故意停下来, 引导幼儿猜测:黑猩猩想要做什么?鼠妈妈面对黑猩猩的大嘴巴时又会怎么做呢?顿时幼儿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 他们完全陷在故事中, 气氛紧张急了, 他们着急地想知道下文, 我却故意慢腾腾地接着往下讲, 讲到鼠妈妈尖叫的语句时, 我又故意讲得快速而又慌张。夸张的语气, 生动的表情, 幼儿完全被吸引住了, 大家都在为鼠妈妈焦急, 由于语句重复的关系, 在后面讲到鼠妈妈的尖叫时, 我甚至放慢速度引导幼儿参与进来, 尝试讲述———“猩猩, 猩猩!有个黑猩猩在追杀我!救命啊!救命啊!他会抓住我不放的!他会把我撕得粉碎的!他会把我剁成肉酱的!他会把我吃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幼儿很自然地从听故事过渡到参与故事讲述当中, 听得高兴, 讲得有趣。使得单纯的讲故事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而更生动。
三、适时收尾, 分享故事情感
讲故事要讲究抑扬顿挫, 追随幼儿的表情, 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与他们有效互动, 才能让他们喜欢听故事。而一个故事的结束常常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那么如何让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一直绵延不断地持续下去呢?我觉得结尾部分特别重要。
再以绘本《嘿, 站住》为例, 故事讲到鼠妈妈筋疲力尽地站在北极的冰原上准备听天由命的时候, 黑猩猩越来越近了, 我特意放慢了语速, 甚至还稍稍停顿了一下: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同时, 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 有的吓得睁大了眼睛, 有的皱着眉头, 有的握紧了拳头, 捂住了嘴巴……我神秘地翻开了黑猩猩手捧小老鼠的画面———原来, 黑猩猩一路追击老鼠妈妈, 只不过是想把她的孩子还给她。我看到孩子们笑了, 于是, 我趁机把故事结尾讲了, 孩子们乐成一团。故事把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 那种久违后的重逢, 那种惶恐后的惊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朋友们听得是酣畅淋漓, 如释重负, 而这个时候的黑猩猩, 看起来是那么温柔。故事的结尾把我们带到一个很美的境界, 试想一下, 黑猩猩带着老鼠母子一起回家的旅程, 该是多么轻松愉悦啊!试想一下, 孩子们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时会是多么地真心啊!再试想一下, 有了这么美的故事渲染, 小朋友想听故事的心情会不会更急切一些呢?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 都会开花结果, 不仅影响他的一生, 也决定他的一生。
【哄孩子睡觉的故事】推荐阅读:
哄老婆睡觉的故事05-16
适合孩子晚上睡觉听的童话故事09-10
哄宝宝睡觉的睡前故事06-27
哄孩子的儿童睡前故事09-12
哄小孩子睡前简短童话故事06-08
哄女孩子开心的情话10-20
胎儿睡觉前小故事app内容06-29
哄小孩利器 六一就送孩子的儿童节祝福10-20
浪漫恋语情话短信-哄女孩子开心的爱情话语05-19
哄女孩子的幽默爱情短信-晚上陪你去赏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