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2024-11-09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共10篇)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1

幼儿园大班生活案例-幼儿园大班观

察案例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汤阴县瓦岗乡中心幼儿园

王晓芳

我们班有一个叫李厚翔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李厚翔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

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李厚翔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李厚翔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李厚翔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李厚翔。”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李厚翔说道:“李厚翔,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李厚翔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

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李厚翔,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李厚翔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李厚翔“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李厚翔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李厚翔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

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李厚翔,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李厚翔”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李厚翔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李厚翔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李厚翔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李厚翔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李厚翔的消极

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李厚翔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李厚翔,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李厚翔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李厚翔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李厚翔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李厚翔的特点

从李厚翔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李厚翔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李厚翔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李厚翔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李厚翔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李厚翔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李厚翔的举动,同时对于李厚翔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李厚翔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李厚翔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对于李厚翔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李厚翔,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

教师要有耐心,李厚翔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李厚翔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李厚翔,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李厚翔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李厚翔

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李厚翔,在李厚翔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李厚翔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

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幼儿园大班家园案例

家园案例:

特别的爱给与特别的他

一、案例现象

罗成小朋友是我班这中途新来的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黝黑的肤色,矮小的个头给人一种胆小,腼腆的感觉。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离园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跑出进教室,把爸爸妈妈扔在身后;自由活动时他会在教室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有时还会装在兜里带回去;户外活动时,他总是喜欢和小朋友追逐打闹„„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我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报纸乱涂乱画,有时还会画在桌子上甚至手上。

观察三:罗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

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知道”。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由于罗成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进入大班,加上对幼儿园环境的不熟悉,所以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积木弄坏,带回去。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严,并且缺少沟通。由于罗成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将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这样 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罗成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马思婷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画画的时候,孩子绘画能力差,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罗成对小汽车、手枪等玩具特别感兴趣,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准备了许多有关这样的图画,让他学着画,他十分感兴趣。每次我都将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另外,自由幼儿园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罗成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

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户外活动中,把他带在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小朋友的活动,一些运动器械的名称,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

两个月来,罗成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能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勾画,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这些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平时的细心与关注,更离不开家园共育。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案例

年龄:大班

发生背景:上数学课做练习后请孩子们交流答案。

案例过程:

小朋友们都认真地完成练习题,我说:“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答案。”大家都积极地举手。激动的孩子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见。还有的孩子边举手边把答案报了出来。于是我

请他来说说他的答案。有些孩子仍举着小手,有些孩子发现老师没请他,可惜地放下了手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了起来。

案例分析:

大班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看到他们积极踊跃发言时我都忍不住想给每个孩子回答的机会,但是毕竟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的,那么如何才能在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下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地乐趣呢?

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明确谁能够发言。

当我看见小朋友们自己站起来把答案说出来时,我就会说:“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哦!”这样的话能够让孩子明白在上课时想要发言就必须得要举手,不举手就不可以发言。

其次,我觉得老师要规范举手的方式。

举手并不是随便爱怎么举就怎么

举。当我发现有孩子因为迫不及待而站起来时,我会提醒他们:“老师喜欢这样举手的孩子哦!”并且做出一个标准的举手动作,让孩子明确光举手还不行,还得好好地举。

最后,我觉得老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们爱说这是好事,但需要让他们在懂得倾听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是一种基本的礼貌。我们的孩子不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还不高,一旦他们“闲”下来,那么嘴巴就管不好了,所以老师要让孩子有事可做。我会让孩子听好起来回答问题的同伴的回答,在答完后我就会问:“你们同意吗?”“做对的举手!表扬最对的小朋友”如果孩子认真听了就会给出一个反馈,这样我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孩子做对了吗?对其作出评价。幼儿园大班生活案例

五月个案

来自家长们的提醒

邱艳

案例: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早上入园时常听到有些家长说:“老师,让我们家宝贝多喝点水。”其实,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更何况现在天气热了,我们也增加了让孩子喝水的次数了。由于家长们的时常提醒,我就更仔细地观察孩子们喝水的情况:我发现有的孩子每次喝水只倒一点点,一两口就喝完了;有的孩子虽然倒了大半杯,可是只喝了几口就把水全倒掉了,当然也有喝得比较好的。我发现基本上孩子们都喜欢倒水,但喝水却被他们忽略了。

反思:

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虽然根据天气我们适当的增加孩子喝水的次数了,虽然我们口头上常常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资源,可是每次孩子真正喝了多少水却被我忽略了。于是,每次喝水时我都站在边上观察,尽量提醒孩子全

部喝完,并再次强调“喝多少,倒多少,全部喝完不浪费。”

同时,我还利用班级中的植物角,提醒孩子们自己喝水时,别忘了给小植物们也喝点水,来提高幼儿喝水的兴趣。当然,这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在旁边指导,可不能让植物喝得太多了。这里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及时补充水份,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适量的水。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好了很多。大多数幼儿都能喝多少倒多少,不爱喝水的孩子也慢慢地主动喝水了。我想发现问题后仔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越来越好。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2

一、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绘画特点

大班幼儿绘画共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蝌蚪”造型的人物画像,大多数幼儿用圆形代表头部,四肢和躯干并未作出明确区分,或者用线条、三角形组合象征性地画出四肢,类似“头—脚”造型的人物在幼儿绘画中非常多见,形似蝌蚪,故被称之为“蝌蚪人”。二是以暖色为主要的绘画颜色,即使是男孩在绘画时也倾向于彩虹般鲜艳的色彩,最受幼儿喜爱的两种颜色是红和蓝,其次是绿,如果幼儿绘画出现大量黑色,则反映出幼儿悲观、消极情绪。在幼儿的绘画语言中,黑色代表着“不喜欢”。三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绘画,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主观的,折射在绘画中,在构图时通常会把自己画在中心位置,身旁是与幼儿亲近的家人、朋友。如果把自己画在中间偏上或者偏下,则代表着幼儿的自卑。

二、幼儿园大班儿童绘画的心理解析

大班幼儿的绘画特点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性格、认知水平,整体构图与配色有许多共性,绘画色彩是明亮、鲜艳的,绘画作品给人的感觉既温暖又快乐,反映了幼儿世界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正是由于幼儿绘画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对这些共性进行分析,找出幼儿绘画构图、色彩的与众不同之处,可及时发现幼儿的某些不良心理。

1. 压力与不满情绪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和中班、小班不同,他们已经不再盲目听从成年人的要求,更愿意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来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由于年龄、能力、经验不足,幼儿面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往往无法自己处理,同时又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只能将不满情绪藏在心里,成为自己的“内在冲突”。幼儿园大班对学习的要求较高,会带给孩子一些压力。曾有调查显示,超过31的大班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自己的不满与压力,非常典型的特点是色彩浓重、构图凌乱,有许多“×”号和棱角凌厉突出的图形,由此可见幼儿内心复杂,多种情绪积蓄在心中相互冲突。

2. 焦虑

焦虑实际上是一种对未知事物过度紧张不安的情绪,事情还没有发生,幼儿就已经不知所措,心中有明显的烦躁、忐忑,甚至是恐惧感。幼儿园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有时也会让孩子产生不安与猜测,同时幼儿的表达能力不足,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有接近25的大班幼儿将自己的焦虑通过画笔表达,比如,在我们熟知的“蝌蚪人”造型中,有的孩子把自己画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却没有明显地区分出哪是四肢,哪是身体,只是用几条和圆形极不协调的、很细的直线来代表身体四肢,给人的感觉是头重脚轻,随时有可能栽倒。整幅图画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圆点和凌乱的栅栏似的线条,表明幼儿不擅长表达,性格内向,封闭自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焦虑情绪的孩子大部分是初到一个新的幼儿园,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老师应该让其他小朋友多和新来的幼儿交流,一起做游戏,用友爱、热情的态度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使其能尽快融入新的集体。

3. 性别概念

国内幼儿园教学中,目前尚未开展独立、完善的性别教育,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营养过剩”的现象非常普遍,生理成熟的年龄越来越低,幼儿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但因为性别教育并没有在幼儿园教学中普及,很多幼儿虽然知道男女之分,知道自己的性别,但是对自己身体的某些隐私部位并不明确,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儿童正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阶段,因为对性别的好奇,女孩偷看男孩上厕所,或是男孩偷看女孩上厕所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会把“偷看”的情节画出来,还有的幼儿在自画像中画出自己的性器官,这都说明幼儿对“性”的好奇,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针对幼儿的性教育相对落后,已经无法与幼儿的生理成长相适应。为了给幼儿健康的性观念,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老师,都应该开诚布公地解答幼儿提出的有关性别的问题。

儿童喜欢绘画,因为画笔可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分析大班幼儿绘画特点,发现幼儿的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幼儿的心理成长,幼儿才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摘要:和幼儿园中班、小班不同的是,大班儿童即将跨入小学,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幼儿园对大班儿童的行为规范要求相对严格,儿童一时无法适应,难免产生抵触心理。绘画能够反映出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分析孩子的绘画构图、用色等特点,可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内心,矫正不良心态,保证儿童茁壮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绘画特点,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许舒敏.大班幼儿对同龄幼儿绘画作品理解初探[J].黑河学院学报,2013(3):70-73.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区域活动 教师

引言

學前教育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确立的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头兵,区域活动的开展也应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确立活动目标,合理的布置活动场地,科学投放活动材料,以幼儿自身的活动意愿和活动能力为基准,让幼儿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与探索。区域活动是一种灵活的幼儿教育形式,它能够充分顾及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幼儿的特长,因此区域活动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要想使幼儿的区域活动有效进行,就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能够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快乐成长。幼儿在区域中偷快的游戏,凭着自身的喜好与需求,追求着自己的愉悦与满足,他们的个性挣脱了束缚,想象与创造活跃了起来。

1大班幼儿区域活动

大班幼儿处在一个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的转折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小班、中班的幼儿有明显的不同。大班的幼儿逐渐养成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的情感发展趋于稳定,有意性逐渐增长;自己能够独立处理很多事物,劳动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与他人配合完成活动的意识不断积累;懂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 动作更加灵活,能够较好的控制事物;喜欢学习,乐于提问,内心充满无穷的探索和求知的愿望;幵始逐渐能够了解周围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事物加以概括和分类;他们能够生动、形象、有感情的描述事物;具有极高的阅读兴趣;想要创造的想法十分强烈;角色游戏的进行逐渐完整;他们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指的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结合教师的指导,为大班幼儿建造活动场地,大班幼儿能够在这个活动场地中选取各种材料,凭借大班幼儿的自身兴趣来选择活动内容。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是主动的活动。简而言之,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就是通过区域中的教育来积累大班幼儿的经验,使大班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2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空间运用不合理

教师虽然注重空间与材料的运用,但是没有对空间和材料的运用进行更深一步的思量。区域活动的环境有时无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无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教师布置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区域环境的美观,只注重外观的华丽,却没有思考幼儿的真正需要,有些布置往往只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是幼儿所不需要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区域的活动材料摆放的过于高或是过于低,不利于幼儿的取放,有的教师甚至简单的认为区域多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比材料少好。虽然教师将区域布置得色彩斑斓,但幼儿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往往只是盲目的玩耍,不清楚区域活动的任务,虽然幼儿在区域中玩得很开心,但是幼儿的收获却不能与区域活动的目的划等号。区域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也与大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活动的进行,难以促进大班幼儿的发展。

2.2区域活动时间不充裕

虽然幼儿园制定了区域活动的时间表,但是不是每一天的区域活动都按照时间表上的进行,而且幼儿园大班有一小半的幼儿都需要上“兴趣班”,这些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更加无法保证。也有的幼儿园大多都设有活动区域,但是没有设定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有的幼儿园虽然设定了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但是活动时间多是在幼儿吃饭前后。幼儿的活动时间过短,没有超过半小时,使幼儿的活动很不尽兴。幼儿教师相对于区域活动,更看重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开展,这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在幼儿园当中只是日常活动的小环节。

2.3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方式失当

教师投放的材料应当是能够鼓励幼儿大胆的动手操作,积极的动脑思考的材料。而有的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无法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无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天才,致使幼儿无法完成活动目标,无法帮助幼儿形成成就感与自信心。比如在科学区的一次认识月亮圆缺的活动,教师只是将月亮圆缺的挂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观察,这就使幼儿觉得看完挂图后就无所事事,而且幼儿也未必会完全理解挂图的内容。教师应当制作一些幼儿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来让幼儿自行探索,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此外,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在有些方面并没有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在图书区,教师将小沙发、小垫子放在地上供幼儿坐在上面阅读。但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身高与年龄特征,应当提供给大班幼儿桌椅,教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适合幼儿的身体发展,也为将来的入学打好基础。

2.4教师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缺乏有效观察

教师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缺乏有效观察。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表演区,正在进行“小模特”的表演活动。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完活动规则后,孩子们开始自己利用各种材料做成的服装、装饰品来打扮自己,然后跟着正在单曲循环的配乐进行表演。但不久之后,孩子们似乎厌倦了这个活动,孩子们开始把身上的装饰品取下来追打着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小模特”活动开展之前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规则,但是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后就对幼儿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活动变得混乱。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能做到有始有终。

3结束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于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合理运用区域活动的空间,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提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他们所应当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的任务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适当的延长区域活动的时间,毕竟大班幼儿的想象力需要时间充分延展;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鼓励幼儿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进行新活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导刊,2006(10):11-13.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篇4

在吃完午饭后大部分小朋友在安静的阅读书本,这时,听到了几个小女孩吵架的声音,老师便走了过去,是珂珂、雅涵、岚岚在争执,老师问:“发生了什么事情?”雅涵:“珂珂背地里她叫岚岚不和我做朋友,但是老师说过的,大家都是好朋友的,而且我也没做错什么啊。”老师说:“你们此刻已经长大了,有自己交朋友的想法,老师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自己看看怎样解决好吗?”这是珂珂就哭了,岚岚见状也哭了。

时间到了下午,小朋友在吃午点,珂珂又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发生了矛盾,老师看见了,但是没有过去干预,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了事情。在离园的时候老师将珂珂这天在园的表现悄悄告诉了妈妈,让她回家留意珂珂的情绪。

晚上珂珂妈妈回到家就悄悄给我打电话了,说珂珂回到家就抱着爸爸哭诉在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和她做朋友,她没有朋友了。

案例分析:

经过了和珂珂妈妈的电话沟通,将在幼儿园这几天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妈妈说了,妈妈就回忆周末的时候的一件事情,珂珂和一个从小一齐长大的姐姐发生了矛盾,姐姐已经上小学了,用小学的方式去处理和珂珂的感情,就教唆另外一个好朋友不和珂珂做朋友,一向到分开回家都没有和好,当天下午回到家珂珂就哭得稀里哗啦,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一向在很悲哀的和爸爸妈妈述说自己没有朋友了,一来幼儿园就会接连的出现刚才案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珂珂是一个懂事的小朋友,对朋友都比较重感情,情商较高,此刻是已经满了六岁,对于这种感情上的处理都会比较的重视,有自己的交友方式,在对于姐姐的事情对她的伤害个性大,她就模仿姐姐的方式去留住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就去挑唆岚岚不和雅涵玩。

措施方法:

幼儿案例分析大班 篇5

观察资料:

新学期本班制定来幼儿园就填写入区表后,为一些早到的幼儿供给了更宽广的区域选择空间,并把结构区当成必选区,让每组的幼儿按天轮流建构。其中,家鑫是每一天最早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开始,他每次都很进取的填下自我的号数,异常是在星期三,轮到他那组玩结构,家鑫更是扮演了负责人的主角,提醒着每位组员填在结构区的位置上。

但最近发现家鑫都没在区域表内填写了,起初我以为他忘了,经常提醒他去填,可之后觉得他是故意不填的,区域活动开始后,家鑫就在每一区附近晃荡着,异常是在最喜欢的的结构区,他经常忍不住参与进去指手画脚的当起了拼插小教师。我又一次提醒他:“今日不是第三组玩结构的,你去填写其他区的吧!”家鑫低着头,走到区域表面前磨蹭了一会,又走开了,当我发现他出此刻美工、数学、动手区后,问道:“家鑫,你选择的是哪个区?玩了些什么?”他跑开了,我找了找区域表,还是没看到他填写下自我的号数。

分析与反思:

新表格及新制度的制定,幼儿进取的填写入区表,能提前计划自我想玩的区域活动,并与该区的幼儿交流经验与玩法。该幼儿起初能担当必须的职责,遵守所制定的规则。由于教师对必选区的限制,使该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与热衷得不到满足,所以不填入区表,在活动中他还间接的参与到其他喜欢的区域活动中。所以,教师应做到:

1、帮忙幼儿肃立坚定的信念,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本事与兴趣,引导幼儿选择其中一种活动。

2、鼓励表扬幼儿的活动,除了看到幼儿本身的优势外,在其他区域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提高。

3、供给更多吸引幼儿活动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6

篇一: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图画》案例分析

语言:《秋天的颜色画》案例分析

一、活动背景:

带孩子们去农田边秋游后,孩子们回来谈论最多的就是“我看见苹果、玉米长熟了”、“我去看到了萝卜??”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声,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散文浮现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也感受一下秋天的神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呢?因此,我结合教材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开展活动。

二、活动分析:

语言散文《秋天的颜色》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看图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用绘画和讲述的形式表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在开展《秋天的颜色》这个活动时,先在前两天的晨谈活动中将秋天的景色及庆丰收的习俗同幼儿一起讨论,使他们对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开展活动先做了必要的准备。

一开始我出示熊猫手偶,引起幼儿兴趣。我请个别幼儿把看到的画说一说,:“哪些小动物来画的?”幼儿说出小动物,我就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我又问:“熊猫老师要求小动物画什么景色的图画?”幼儿说出后我就出示词卡,并带领幼儿认读词汇。在每一幅作品上,幼儿都能够尝试用好听完整的话讲述出来,经过老师的提炼后,完整性更强了,在讲述中用到了“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多的提高。虽然幼儿回答的都比较好,但缺乏幼儿的主动性,如活动一开始先出示教学挂图,请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有哪些小动物?画了哪些秋天的图画?让幼儿自由看图讲述。幼儿就能随着在自己的思维讲述,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在接下来环节中,我每问一个问题,幼儿边说我就边出示准备好的图、词卡,一一对应,并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几个词汇。然后我请大家完整听一边散文内容。再边看图边跟着老师学习重点词汇,又通过角色扮演,增加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小朋友一起欣赏秋天其他的景色,再画出秋天的景色。

这次活动我事先准备好了图卡和词卡,这样有利于幼儿在丰富词汇方面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具,加强其掌握效果。整节课幼儿学习兴趣比较高,而且能掌握散文中秋天的主要特征。

三、活动中的反思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我就借助这篇散文进行欣赏教学,并在欣赏散文后迁移幼儿的经验,通过幻灯片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景,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得生成特征。

1.看、听、说、想、做相结合

整个活动过程是运用故事情节展开,始终围绕“秋天的图画”这跟主线进行教学。在活动中,我采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 做、想一想的方法引导进行教学。“看一看”就是引导孩子去欣赏、去发现美丽的画面;“听一听”就是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说一说”就是把自己的发现通过孩子的讲述,满足孩子想说的愿望;;“想一想”就是扩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思维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一做”就是引导孩子非语言性的话用肢体语言来呈现给大家,满足孩子表演的欲望。2.图片提示法

在分析散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图片让孩子一目了然,方便孩子理解、记忆散文内容,在分析散文时,我一方面让孩子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另一方面将相应的小图片按散文内容的顺序展示在绒板上,这样就帮助孩子梳理欣赏内容及获得的信息。这种形式符合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特点。孩子看着图就能朗读整篇散文,体现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特征。

3.情境体验法

为了让孩子感受秋天意境美,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动静交替的环节,如:让孩子去欣赏小动物的图画,让孩子学树叶象蝴蝶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样子。在游戏中孩子进一步了解散文优美的意境和内容,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散文的中心内容。

4.经验提升法

在活动的最后,我借助多媒体的作用,让孩子欣赏秋天美丽的风景。在这里,通过老师精练的语言,和语言的提示,与孩子间的互动。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想象讲述。篇二:幼儿园大班《秋天的图画》教案

秋天的图画

活动目标

1、让幼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并感知秋天收获的喜悦。

2、3、活动准备

1、图画贴纸、小猴子(图片)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问

1、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2、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3、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你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在这个季节成熟的吗?

你们想知道在小动物们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动物园的熊猫老师正在给小动物们上画画课,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它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二、讲授新知

1、我们看看今天是哪四位小动物在上画画课呢?。(出示课件图片:)

2、熊猫老师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有好多小朋友来看你们上画画课了,现在就请你

们把自己看到的秋天画出来告诉小朋友们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

都画了什么吗?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出示课件:按顺序)

(1)、看看这是谁画的?(小猴子)

(2)、它画的是什么?(花果山)

(3)、花果山里都有什么水果?(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子、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

(4)我们再看看这是谁画的?(松鼠)

(5)它画的是什么?(树林)

(6)树林里都有什么树?(梧桐树和枫树)它们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和红色)

(7)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

(8)下面这幅是谁画的?(小猫)(9)它画的是什么?(田野)

(10)田野里有什么?(金黄的稻谷、红彤彤的高粱)

(11)最后一幅是谁画的呢?(小白兔)

(12)它画的是什么?(花园)

(13)花园里有什么?(美丽的花朵)

4、看了4位小动物画的画,你知道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了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很甜蜜的季节,因为它有香甜可口的水果和稻谷、高粱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和收获;秋天是一个很美丽的季节,因为它有美丽的花园,像雪花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枫叶和梧桐叶。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

5、休息、游戏

6、小动物们画了这么美丽的画给小朋友们看,接下来小动物们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它们说:我们给自己画用一段话写出来了,看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通过这些考验。

7、要求:请小朋友观察右边的图片,跟着老师起做左边的题目

8、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填好的句子读两遍。

9、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了小动物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知道了秋天是一个很甜蜜很美丽的季节,还通过了小动物们给我们的考验,你们高兴吗?

10、、请小朋友自己把贴纸贴在语言练习册P4——5空白处。篇三:大班语言:秋天的图画

大班语言:秋天的图画

大班语言:秋天的图画

活动目标:

1.看图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用绘画和讲述的形式表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3.能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述,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熊猫手偶一个。与幼儿欣赏秋天景色的图片。

2.幼儿人手一张纸,人手一盒油画棒(水彩笔)。

3.教学挂图:《秋天的图画》。ppt《秋天的图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熊猫手偶,引出话题。

1.教师出示熊猫手偶,播放PPT行赏秋景:小朋友好!我是熊猫老师。熊猫老师带着小动物要去秋游了,我们也跟着一起去吧。

2.教师:上图画课了,熊猫老师要求小动物们画出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色。请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会画些什么图画?请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画出了哪些秋天的图画?

(二)幼儿自由观察画面,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1.教师出示ppt第二页,让幼儿猜想4个小动物画的秋天的图画的内容。

2.教师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并要求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

(三)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讲述经验,帮助幼儿有序地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1.教师:熊猫老师要求小动物画什么景色的图画?

2.教师:小猴画得是什么?有哪些果子?是什么颜色的?馋不馋?有的小朋友口水都流出来了。

3.教师:小松鼠画得是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是小叶子风吹来一起像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吧。

4.教师:小兔子画得是什么?菊花是什么颜色的?你们来表演菊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这就是千姿百态。

5.教师:小花猫画得是什么?有哪些农作物?是什么颜色的?

6.教师:熊猫老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图画,会说些什么呢?

7.教师:教师带领幼儿逐一讨论讲述,并逐一丰富幼儿的词汇,如“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

(四)教师完整地讲述画面,并带领幼儿一起讲述。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7

1.能用多种材质各异的纸设计制作漂亮、新颖的“衣服”,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3.增进幼儿对服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力。

4.活动中能适应多种角色的扮演。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纸张。

2.手工制作的“服装”范例3件 (不同材质、不同款式) :上衣、裤子、裙子。

3.服装制作工具:透明胶、固体胶、剪刀、彩带等。

4.磁带、录音机、录像等。

活动过程设计:

1.观看录像中叔叔阿姨表演的时装秀, 引起幼儿争当“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愿望。

2.“小小设计师”学习制作服装的方法、步骤。

(1) 认识各种纸, 并了解其特性、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

(2) 欣赏老师制作的几件成衣, 分析、讨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 总结制作方法、步骤。

3.“小小设计师”们设计自己认为最酷、最靓的衣服, 准备参加设计大赛评比。

(1) “设计师”选择制作材料。

(2) 使用工具适当剪裁、粘贴制作衣服, 并进行装饰。

4.“小小设计师”们分别试穿自己或他人设计的衣服, 进行时装表演。

5.设计师们将自己的名片分发给喜爱自己设计的观众 (听课老师) , 并邀请他们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进行表演。

6.评出最漂亮的服装设计作品。

(1) 幼儿互评。

(2) 观众老师评比。

(3) 为获奖的设计师颁发奖杯。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8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本问卷调査,随机抽取宿州市5所幼儿园的300名大班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因在实际操作中,直接把问卷发放给家长有些困难,调査采取委托老师把问卷发放给家长,家长把填好的问卷再交给老师。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为256份,回收率为85.3%,剔除17份未完全作答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共239份,合格率为79.7%。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家长对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度。

从图1可见,20.9%(50人)的家长觉得大班幼儿的家庭数学教育非常重要,有71.1%的家长认为重要,6.3%(15人)的家长对幼儿家庭数学教育的认识不确定,仅有4人认为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可见,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大班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还是重要的。有60%大班幼儿家长表示只是偶尔在家与孩子开展数学活动,另有37.9%的家长表示经常与孩子在家开展数学活动,有5位家长从不与孩子在家开展数学活动,占调查人数2.1%。以上数据说明,虽然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中的数学教育是重要的,但是常与孩子在家开展数学活动的家长还是只占少数。

2.家长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把握度。

由调查可知:家长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参差不齐,对幼儿数学学习特点把握度较好的(非常了解)较少,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26%(3人),而比较了解的也只有16.7%,略有了解的所占比重较大,约占到60.3%(144人),很不了解的有21.8%(52人)。说明现在家长大部分对于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了解得不够。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家长对于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认识度和了解度也不够,只有12%的家长对学习内容非常了解或较了解,其他家长不知该如何去引导幼儿学习,对内容把握度很差。

3.家庭教育资源及教学方法的开发度。

从图3可知:家长对于家庭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学资源的认识度都明显高于其实际的使用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玩具的认识最为充分,65%的家长认为在数学教育方面玩具是可用的教学资源,但实际使用度仅占50%;在实际使用中,对数学教材利用最充分,实际使用度达到58%,大多数家长主要通过家庭作业完成这一过程。在教学方法上,有69%的家长多采用口头回答或书写的方式,通过做游戏启发式的教学相对较少。

4.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家园合作的表现度。

图4主要分析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期望度,从图中可看出,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期望与幼儿合作交流共同开发幼儿数学兴趣,其中非常迫切的占12%,比较迫切的占41%;表示一般的占42%,虽然不强烈要求,但也不排斥;不太迫切和非常不迫切的较少,仅占到5%左右,说明现在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而对于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家长基本能采纳幼儿园制定的计划。

三、大班幼儿家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家长现在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都比较关注,重视程度较高,但由于家长本身认识的差异,在教学方法、家园合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家庭数学学习的特点把握度偏低。家长对教育学习特点的把握是合理高效提出学习任务的基本前提,在调查中显示80%以上的家长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特点不太了解。这一方面是家长不了解幼儿本身成长发展的特点,不知道在这一阶段幼儿主要应该学习什么东西,导致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另外,要把握学习特点还应重视个体发展特点和差异,不同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认识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这一点家长应该最清楚。

多数家长对教学内容了解得不够。由上述调查可见,多数家长不太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对内容广度的认识不够,有些家长只知道让孩子进行数学加减运算,其实这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多方面训练,如图形认识、简单推理、发现事物等,主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就是对内容的深度了解不够,给幼儿出一些不合适的数学问题,太简单不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太难家长又会埋怨孩子不会。所以,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培养幼儿数学思维逻辑非常重要。

家长对数学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开发较欠缺。从调查中显示,多数家长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书籍进行数学教育,而对于其他生活情景教育和游戏教育不多。其实家长应该创设生活情景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感觉到处处有数学,培养其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幼儿最容易最愿意接受的。

有些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表现不积极。研究显示,虽然多数家长对于家园合作期望很高,但是实际行动欠主动,主要由于多数家长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缺乏自信,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认为老师很权威,自己能做的就是嘱咐老师多照顾孩子;但是现在的幼儿教育还是以集体教育为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教育,家长虽然重视度较高,但是其对幼儿数学的学习特点、学习内容、教育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笔者就幼儿数学教育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科学准确地引导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二,家长要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特点,对其内容有正确认识,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第三,家长要多进行生活情景教育,这种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生活中学习;第四,家长应主动与幼儿园配合交流,学习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大班案例分析幼儿园 篇9

根据本班幼儿不爱护树木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树,了解树木对人类的贡献。

2、情意目标

通过幼儿了解树木的作用后,激发幼儿对树木的爱护意识。

3、技能目标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树木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图片、树叶若干、小树实物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老师扮演小树和小朋友互相打招呼。

2.教师提问: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你们猜猜我长大了做什么呀?

3.幼儿交流回答

二、认识树木的作用

1.播放ppt图片,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请幼儿观察,比较认识树木对人类的贡献。

①树木茂密的山和光秃秃的山的图片

②泥石流的图片和树根固定泥土的图片

③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有树木的沙漠的图片

④城市的一角图片

2.七嘴八舌

观察图片后,让幼儿互相交流并举手用语言表达树木的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说明。

3.教师小结树木的作用,引导幼儿爱护树木。

三、游戏:贴树叶

教师出示一幅没有树叶的大树,请幼儿给大树穿衣服。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棵小树,把树木的作用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案例:大树和小花 篇10

一、主题说明: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进入学习情境的,而不是照单全收地接受客观事物的映象。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想契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机械地塞给幼儿。

这一主题的意图及脉络正是在上述理念影响下确定、构建的。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并不勾画春天的树木、花草、气候的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树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给自己的树朋友制作“身份证”,细致入微的观察芽苞苞的色泽、质地、形状。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花瓣儿鱼”的美妙遐想中,为“不高兴发芽的树”着急,为“去年的树”哀伤,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嫩芽、新叶的生长,他们像花瓣儿那样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的精神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惊喜地发现:树和花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来源,是自己须臾不可离开的伙伴。

进入这样一个学习环境,树和花是迷人的。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获得了发展。

二、环境和创设:

1、在幼儿园户外种植有各种不同的树木和花卉,便于幼儿寻找树朋友,观察大大小小的树和花。

2、在活动室的一个墙面上,师幼共同制作、布置“大大小小的树”和“树的朋友”。

3、在自然角中摆放一些花卉,供幼儿观看。另辟一角,放置各组种的花,便于小组成员观看、照料。

4、布置“我的树朋友”专栏,幼儿将自己的树朋友画下来,并布置其中。

5、提供关于树和花的.书籍。

6、在一张大的硬纸板上印上“由树木和花制成的东西”字样,教师随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在图表上。

三、家园共育:

1、在接送途中,到公园里去的路上或者在绿化带附近散步时,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观看花草树木,亲近花草树木。

2、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动手种植一盆花,观看花的生长变化,并记录、表述花的生长变化。

3、协助孩子做好“树的朋友”的调查,用多种方式了解树的朋友,如:查书、上网、看电视等。

4、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树朋友”,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植树,让小树苗伴随孩子成长。

5、把拾来的花瓣捣烂,同孩子一起印染手绢等物品。

6、我们来种花不同的花瓣我家种植的花各种各样的花和树说说悄悄话制作柳条柳树木制品展览各种各样的木制品会开花的树叶子像扇子的树身上会长毛的树给树制作身份证照顾树朋友找认树朋友有趣的树叶不同的树树的外观树的用途户外观察我的树朋友大树、、、小花大树和小花请孩子找出家中所有木料做成的东西,说说哪个房间的木制品最多。

四、主题网络图:

五、主题相关活动:

1、户外观察树5、不高兴发芽的树2、我的树朋友6、拼小树3、树朋友的身份证7、花儿开放了4、芽苞苞8、花儿真美丽(一)、(二)9、花瓣儿“鱼”10、我们来种花11、去年的树12、唱个树的歌13、盼盼的树朋友14、树真好15、花儿多美丽(数学)六、活动实录:

实录一:户外观察树春天已在不知不觉中来临:阳光越来越温暖,风景越来越美丽,红的花、绿的树、垂柳依依的柳树姑娘……就这么诱惑着我们老师以及每一位孩子想要去亲近春天!拥抱春天!

不知不觉,我们的学习也进入了《大树和小花》的主题活动中,这是一个能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去学习、去探索的主题活动。很多活动需要孩子们在户外完成,或观察、或记录、或比较。

今天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户外“小树林”里,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户外探索活动。

到户外之前,我就把今天的任务交代清楚:找一棵树,仔细观察,发现它的一些秘密。并且要找一棵自己最喜欢的树做“好朋友”,孩子们的情绪都很积极。

来到户外,孩子们的观察力让我吃惊,在我提了一些简单要求后,孩子们就四散开了,他们有的三人一组,有的四人一组,也有的单独行动,围着树:或摸摸、或抱抱、或拉近叶子凑到鼻子底下闻一闻……更有的会跑来跑去寻找不同的树作比较。

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知道孩子们通过努力已经发现了树的好多秘密: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有的树叶很大,有的树叶很小;有的树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树摸上去很毛糙;有的树树干只有一根、有的树树干好多;有的树很高,有的树很矮……分析:

这是一次成功的观察,很适合现在的中班孩子,处于中班期的孩子,他们的观察力在不断地提高与发展,也能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观察活动中,通过努力能够很容易地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中,因此也需要老师及时提供这样的探索机会,让他们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得以实践和发展,我发现班内孩子由于经常给他们提供了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他们的能力确实发展了,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技能和方法。接下来的即兴绘画“我的树朋友”,更证实了这样的学习是适合孩子们的,不要提示语,也无须示范,孩子们都将自己对树的感知画在了纸上,一棵棵特征明显而又与众不同的“树朋友”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小主题环境“我的树朋友”也因此而“诞生”了!

实录二:我和树朋友讲悄悄话孩子们又在进行第二次的户外观察了,这一次孩子们都很有目的性,几乎都找到了上次“认领”的树朋友旁,围着自己的树朋友仔细地观察着,我发现杨佳怡小朋友把自己的耳朵贴在树上,脸上一付很陶醉的表情,我就走过去:“嗨,你在干吗?”“老师,我在听树朋友说话。”“是吗?那你听到了树朋友在说什么了?”“她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啊?”“啊,那太好了!”我意识到这是个挺不错的想法,可以借“和树朋友说话”来增进孩子和树木的关系啊,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爱树木的情感,于是我就对其他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听到树朋友在对你说什么了吗?”听我这么一问,所有的孩子都把自己的小耳朵紧紧地贴在树干上,认真地听树朋友“讲话”,还不时地跑来告诉我,和树朋友说了些什么,那些话语真的很天真,也很温馨,看得出是出自孩子的真心和真情。

胡曾浩:“树朋友问我,你的家在哪里啊?”

季雨纯:“树朋友问我,幼儿园在哪里啊?我悄悄地告诉它:我的幼儿园在这里。”

郭一开:“树朋友告诉我,今天我生日,我就说祝你生日快乐!”

殷雯倩:“树朋友问我你在哪里玩啊?我就说我在这里玩。”

朱勰:“树朋友问我,你回家的路在哪里?我就告诉它在向阳村。”

贡晓飞:“我的树朋友说:我年纪大了,我就告诉它,祝你身体健康!”

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和树朋友交流了什么,发言非常积极。看得出孩子们是真正投入到了和树朋友“说话”的情景中。

分析:

孩子们的这种反映正符合了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他们的爱是无界限的,不管是人或事物,只要给他们创设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他们的爱心就很容易激发出来,而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会爱”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树”自然交融的温馨与快乐!周围的人、周围的景,似乎连空气也是最温馨的。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进入学习情境的,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契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机械地塞给幼儿。这样的教育才会激发孩子最大的热情和兴趣!

迎春花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春天开得最早开的花——迎春花的特点。

2、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创作,勇于尝试。

3、激发幼儿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浆糊、黄色手工纸剪成的小花、黄色皱纸、蜡笔、湿毛巾、音乐磁带、手偶、迎春花2、绘画纸及部分已画好枝条的作品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迎春花4、范画若干份,张贴在柜子上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1、师:今天来了这些多的客人老师到我们班来做客。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客人老师还特别给我们海葵班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你们开心吗?让我们向老师们问个好吧!

2、了解春天(1)现在是什么季节?上次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了春天,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儿讨论、讲述)(2)各种花儿都开了,鸟儿也开心地唱起了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树枝上也冒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春天美不美呀?你们喜欢春天吗?

3、了解迎春花(1)看看,谁来了?(出示手偶)小猴儿有个问题不明白,想请我们小朋友告诉它,你们愿意吗?

(2)春天里最早开的花儿是谁?为什么叫它迎春花?(幼儿讨论、回答)师总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迎春天开了,就好象在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所以把它叫迎春花,又叫

它“报春花”

4、观察迎春花(1)看,这是什么呀?(出示迎春花)看看,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这细细长长的是什么?(枝条)枝条是什么样子的?(细细、弯弯,象头发、小桥)它的花是什么颜色的?(黄色)没有开的小花苞象什么?(小黄豆)开了的小花象什么?(小黄鸟)它有几片小花瓣?

(2)师总结:枝条碧绿弯曲,小花是黄色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1、小朋友们,迎春花漂不漂亮呀?如果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会怎样呢?我准备做一些迎春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想请你们一起来,你们愿意吗?那先让我们来看看迎春花怎样做的吧!

2、先画细细长长、弯弯的枝条,再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画迎春花(1)画迎春花(一圈绕着一圈,越转越大),(2)将皱纸条捏在一起,放在手心搓一搓,贴上去(3)将剪好的黄色迎春花贴在枝条上二、幼儿制作1、第一组已经画好枝条,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三、相互交流、展示作品1、师:小朋友,请给你的好朋友或一旁的老师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吧!(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2、师:小朋友们,用自己制作的迎春花来装饰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美丽,好不好?(指导幼儿张贴自己的作品)儿歌:《小熊砍树》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树和树叶的主要特征及之间的亲密关系。

2.参与相应情境,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萌发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上一篇:昆虫记1000字读书笔记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