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2024-07-24

大班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精选13篇)

大班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篇1

我们班有一个很懂事的小男孩,名叫王志浩,平时爱学习,懂礼貌不说,还是个非常细心善于观察的孩子。

刚刚开学,我们老师和孩子都比较上火,所以嗓子总是不好,尤其是我,嗓子一直好不了,整天含着“金嗓子”,这几天还咳嗽起来,吃了很多药还是不好,说话一多就咳嗽不停了。这不,今天上音乐课,要带孩子们唱,话说多了,咳嗽就止不住了,喝了口水,最后还咳嗽吐了,所有的孩子都看着我,有的小声的在嘀咕,“老师怎么了?还有的孩子劝其他小朋友不要说话了,老师都吐了,老师生病了.......”咳嗽了一会儿,喝了口水,我才缓过气来,这时候,王志浩说了句话把我逗笑了,“老师,你昨天就咳嗽吐了,今天怎么还咳嗽吐了啊,你怎么也不去看看病啊?真是的,怎么这么大人了,还总是生病啊,好几天了都好不了?”

孩子的一句话,说的我是又感动又欣慰,作为老师,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同已经很不容易,还能得到孩子的关心,真的很让我欣慰。浩浩,老师谢谢你的关心!你真是个善解人意、懂事的好孩子!

大班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篇2

然而, 研究显示, 7人左右的群体在采取行动时效率最高, 个体在小群体中表现更好;最有效的团队规模不超过十人。所以, 无论是运用团体辅导式还是突出活动体验式的教学, 在人数较少、教学时间较充分的条件下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目前我国学校的教学单元多以大班存在。“视野与文化”研究推算,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覆盖范围不超过25名学生, 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小于10人, 视觉纵深小于10排, 综合推算, 50-100人即可称为大班。人数多, 无疑很难有效完成活动任务。况且, 在大班条件下, 教师们最常用、最习惯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4], 于是, 在班级学生人数多、课时不充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境下, 很难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感受、体验与分享, 教学问题表现为:1.老师无暇顾及多数个体, 课堂纪律难以掌控;2.不少学生无法实质性参与活动, 只能当观众或听众;3.自我探索时, 难以与周围人建立起信任感, 人际互动减少;4. 活动和体验往往随堂进行, 没有时间充分地分享讨论, 活动形式大于内容;5. 活动与体验的主题多来自于教师的假设和构思, 教学案例和情境创设都是教师主导的, 难以切实反映学生的需要, 有教师自说自话的倾向;6.由于课时有限, 理论点拨不足, 学生的感受难以深化为感悟, 只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不利于学生实现心理自助。

本研究在大班条件下创立学生工作坊, 将学生分成小的团队, 并以这些团队为听课与活动主体, 自主设置学习与活动的问题、解决问题、展现解决问题的成果, 以体现学生的需要, 锻炼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 让更多学生受益。

一、学生工作坊的可行性与主要工作

工作坊 (workshop) , 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 源于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实践教学模式, 诞生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 (StaatlicheBauhaus, 1919-1937) 。王雪华 (2011) 认为, “工作坊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 通常由10~20名成员组成一个小团体, 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持人为核心, 成员在其指导之下, 通过活动、讲座、短时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组织模式”。黄越 (2011) 认为, 工作坊是由数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 且让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 并一起讨论如何推动方案的执行, 甚至可以实际行动, 这种“聚会”与“一系列的过程”, 就是工作坊的活动内容。可见, 工作坊教学趋向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国外将工作坊用于各层次教学中, 并形成清晰的实施体系。如学生的“读写训练工作坊”分成两部分:10~15分钟的小课程和30分钟的工作坊实践。小课程部分侧重于理论, 结构如下:引出联系点→提出教学点→呈现示范点→鼓励参与点→布置任务点。工作坊实践部分是学生们操作实践任务, 教师则在课堂上巡视, 个别交谈、个别辅导。最后, 教师用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为例与学生们进行简短的分享, 工作坊教学结束。我国学者也尝试把它用于教师培训、英语教学、音乐教育、市场营销、心理培训中。

1.学生工作坊的可行性

如上所述, 工作坊教学通常是在一个课堂上既完成理论教学又实现工作坊操作, 但这在大班条件下很难实施。本研究创新其为学生工作坊教学, 即以学生工作坊为平台进行教学, 同时理论教学与工作坊活动相对独立进行。学生工作坊教学被界定为既是一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讨论、实践操作、分享体验的学习小组, 又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它是空间概念 (教室或相应活动场所) 、组织机构 (学习小组) 和教学过程 (工作坊活动的准备与展示) 的综合体。

郑碧波等将工作坊模式用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效果良好。本研究与郑碧波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1. 学生工作坊活动的设计者和主持人是受教学生, 而非任课教师, 突出了问题来自学生、解决方案来自学生、获益回归学生, 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水平。2.学生工作坊教学的重点是工作坊建构、活动演练及活动展示, 这本身就是学生进行体验和提升能力的过程, 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隐性教学作用。3.学生工作坊的主要“工作”在课外, 课堂呈现的是浓缩了的工作成果, 以体现学生的心理面貌, 这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心理感悟能力与课外活动时间, 学生工作坊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尤其适宜初中以上的学生。

2.学生工作坊的主要内容

第一, 成立学生工作坊。按照教师的建议, 学生们根据个人兴趣或所存在的心理困惑, 自主组合成6-12人的团队, 教师可酌情协调各坊人员, 尽可能使各坊男女比例相当、目标一致, 并发放工作坊成长记录袋。

第二, 确立学生工作坊主题。学生工作坊成立后, 各坊成员参考任课教师所列专题菜单, 并可自行添加, 确定本工作坊活动主题。供学生参考的工作坊主题有:“抗挫耐压工作坊”、“人际交往工作坊”、“我的情绪工作坊”、“青春之惑工作坊”、“珍爱生命工作坊”、“正能量工作坊”、“快乐学生工作坊”等等。

第三, 进行学生工作坊课外“工作”。根据所选主题, 每个学生工作坊选取现实生活或自身出现的典型心理案例, 进行课外资料查阅、调研、讨论, 并转化为可以呈现的视听“作品”, 比如多媒体课件讲述、调研报告、心理剧等。工作期间, 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与反馈。

第四, 展示学生工作坊工作成果。课外工作后, 每个学生工作坊再回到课堂上, 将所准备的“作品”成果进行展示, 并带动全班其它工作坊成员参与、体验与操作, 实现课堂互动, 完成教学过程。

第五, 反思学生工作坊工作。坊主对当天的展示与互动活动进行反馈, 之后, 各位坊员完成书面成长报告, 内容包括个人在工作坊中的角色、任务、投入、感悟、成长、遗憾和建议。坊主完成工作坊小结, 总结从工作坊成立到实现目标各阶段的工作、困惑及解决方案。

二、学生工作坊教学的主要步骤

学生工作坊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 学生工作坊教学导入 (课堂) 。第一次授课, 教师进行学生工作坊教学的介绍与动员, 便于学生理解与配合。之后, 学生自愿结合, 形成学生工作坊, 进行组织建设。同时, 根据教师提供的工作坊活动菜单选择或自拟工作坊主题, 为课外工作坊活动做准备。

第二, 专题理论教学 (课堂) 。学生工作坊团队建构完成后, 各坊成员集中而坐, 以教师为主导在大班中进行理论讲述, 学生则主要以个体存在的形式完成课堂上的听课、讨论、体验等教学内容。专题授课内容可以包括自我认知与完善、人际交往、应对压力、情绪管理、性的困惑、学业发展与规划等。

第三, 学生工作坊活动 (课外) 。每一个理论教学后, 在坊主的带领下, 坊内成员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编写剧本、编排多媒体、表演排练等过程, 完成工作坊活动内容, 教师进行课外指导。

第四, 学生工作坊“作品”验收 (课堂) 。各工作坊将课外“工作”的“作品”展示出来, 引导和带动课堂。展示的环节可分为:问题的提出→情景再现→现场互动→教师点评→工作坊反馈。展示的手段可以综合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情景剧、辩论等方式, 也可以进行团体辅导, 其它各坊学生要倾听、共情与表达。

第五, 学生工作坊服务 (课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甚至在课程结束后, 学生仍然可以以学生工作坊为团队进行课外活动, 用心理学知识服务校园, 实现学以致用。

第六, 学生工作坊总结与评价 (课堂与课外) 。结课时, 坊员填写课程收获及个人成长报告, 坊主完成工作总结。

其中第四个步骤———学生工作坊“作品”验收是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检验, 也体现了他们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还是教师发现问题、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的契机。在此过程中, 还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进行个体咨询。所以, 这个亮相在学生工作坊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 也是整个工作坊教学的关键。

三、学生工作坊教学评述

学生工作坊教学的思路与王海英等所调研的最佳教学———诱导式教学一致, 但又没有局限于课堂内, 而是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它浓缩了团体辅导的暖身活动、创设情境、自我探索、团体内部互动诸环节, 将分享、领悟与促成行动放在课外;将展示、点评与升华留给了课堂, 联接了课堂内外, 也联接了理论与实践。学生工作坊教学先以学科理论为线索, 再以学生体验与自主活动为载体, 将学生的问题与生活融入到理论的普遍性中, 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融合。学生工作坊的运用,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深受学生喜爱, 尤其是“作品”验收环节, 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学习智慧与参与乐趣, 还使课堂成为一个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

教学效果显示, 学生工作坊教学具有如下特色。第一, 化整为零。每个大班形成若干个小的工作坊单位, 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第二, 组织稳定。每个工作坊人员相对固定, 有自己的坊名、主题、坊主及角色分工, 增加了学生的责任心与坊内的人际互动。第三, 行动统一。每个工作坊成员上课时集中而坐、共同讨论, 既节省了考勤时间又增加了彼此的亲密感, 下课后统一活动, 共同准备工作坊活动, 利于工作坊目标的完成。第四, 过程评价。每个工作坊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记录整个团队和个人在工作中的任务、贡献及成长, 引导坊员对学习和活动过程的投入。第五, 课堂延伸。为了完成工作坊主题, 各工作坊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 增加了彼此的交往, 还可以以工作坊为团队, 进行校园心理服务, 引导坊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扩展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第六, 师生共赢。各工作坊在课外准备时, 要与老师协商, 将活动的内容反馈给老师, 这样也为老师做理论点评留有了思考时间, 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第七, “作品”展示。各工作坊都有一次在课堂上将活动作品进行展示的机会, 带动课堂教学,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优势所在, 在大班中创立学生工作坊教学,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它的双主体性上。双主体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参与”和“发展”, 这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灵魂, 也是连结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其次, 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工作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框架, 以专题为学习单元, 以学生真实生活为教学素材, 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知情意等心理过程的综合。再次, 借助与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性。工作坊注重通过学生经验的获得与重构来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但又能显示出个体差异, 既有预防性又有发展性, 它融合了学科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授课方式, 既有显性课程明确的陈述性知识与体验式活动, 也有隐性课程的环境熏陶与人际感染。这种模式不仅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 也比团队辅导式课程及活动课程更加整合与开放。

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优势, 然而在大班教学下, 学生参与机会少、体验浅、主动性不足。本研究以学生工作坊为平台, 将大班学生化整为零, 并通过学生工作坊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 突破了教学的时空观, 突显了教学的双主体作用, 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活动, 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大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工作坊,双主体性

参考文献

[1]王海英, 成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20) .

大班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篇3

一、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促进教育公平

自2004年秋季起,我们县从小学3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但师资状况、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社会效益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相距甚远。部分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有些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不少“懂点英语”的语文、数学或思品、社会、体育教师都正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根据教育调研抽查考试,满分为100分的小学英语试题,县城小学平均分两极差17.8分,个别农村小学英语成绩更差。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在小学三四年级已提早出现,开设小学英语课程,虽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但是城镇与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极不均衡。为此,为顺利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能促进教育公平,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了积极的尝试。1.统一认识,重视科研教学。学校积极宣传开设小学英语课的重要性,并要求学校领导要关注小学英语教学,着力解决一些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教学光盘等,为英语教学创设条件。以重点课题《小学英语大班额分层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为依托,以全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重点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2.抓好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采取选聘专职英语教师,岗前培训,评聘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培训英语教师;3.开展活动,促进质量提高。举行授课、说课和评课竞赛,进行备教材教法研讨、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从而提高师资水平。

二、利用大班额教学优势,努力创建和谐课堂

现在小学英语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困惑教师的主要问题:一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组织教学活动。有的班级人数是七十几个,甚至多达八十几,在这样的班级里要想上好一节课是非常难的;二是教室空间相对狭小,教学中全班学生活动起来时教室里空间太小,不利于活动组织;三是学生人数多教师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要想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教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又不可能去辅导那么多学生完成活动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克服大班额教学的弊端,去努力创建和谐课堂呢?1.反思研究大班额教学,沉着应对大班额教学,上课立刻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抓住课堂前五分钟,用打招呼的语言、唱英文歌曲或英语歌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大班额教学中,应发挥大班额教学的优势,并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大班额英语课堂成为学习的“大擂台”。 如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四个或八个小组,比比哪个组的纪律好,哪个组的学习好,给每个获胜小组得红花,或记分值。下课后,评选出“英语之星”。

三、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层层发展,公平学习,均衡发展

为了改观小学英语大班额班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采取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可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能真正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公平学习,并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一探讨。分层教学的预设策略: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心理特质等非智力因素及潜在水平进行分层,大致可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 A层:学习基础差,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B层: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基础一般,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教师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基本功扎实,能主动学习,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再把这三种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教师不公布分层结果,仅做到心中有数。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区别施教,最终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训练策略:编制合理的训练程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尖子”类的A层学生主要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中间”类的B层学生主要以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尾巴”类的C层学生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优等生吃好、中间生吃饱、差等生不落伍,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分层教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平等的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育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题《小学英语大班额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的提出,使我们在基层工作的普通小学英语教师,尽可能通过适当的做法在可能的范围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的公平教育,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班教育随笔 篇4

小朋友的世界总是独特的、充满趣味的,他们天真可爱,常常“语出惊人”,让人忍俊不禁。

老师你好“变态”

亲子游这天,我为了能够更方便做事,把框架眼镜换成了隐形眼镜。在孩子们面前还没有带过隐形眼镜,这一次的突然举措,让大家多少都有点不适应。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变化,还是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有的夸张的质疑“哇!老师你怎么不带眼镜啦?”有的带着一丝担心,“老师,你是不是忘记带眼镜啦,你还看的清楚吗?”正在我给大家一一回应的时候,嘉豪小朋友和奶奶一起进门,刚跟我打完招呼就指着我惊奇的大叫:“老师,你好变态啊!”这一大声让我成为了焦点,教室里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齐刷刷看向我,随后就是哄堂大笑,我尴尬的问他为什么说我变态,他倒是若无其事的说:“你以前是戴眼镜的,今天没有戴,变了个样子,就是变态啊!”原来如此,这也太会理解字面意思了。

为蚕宝宝取名

班级里来了一批一龄蚕宝宝,为了促使幼儿去观察和照顾,就请幼儿自己带一个小盒子作为蚕宝宝的家,带盒子的幼儿可以领养一条蚕宝宝并为其取名。阳阳拿着他的盒子和领养的蚕宝宝走过来请我给写上名字,我向平时一样拿起笔准备等他说了就写,他说了个“不渴”,一下子我没听明白,再请他说了一遍,还是不知道他要写哪两个字,就让他解释一下,他说:“我发现蚕宝宝就吃桑叶,不喝水,可能他不会渴吧,所以叫它不渴。”我恍然大悟,心生感慨,孩子真的天生就是诗人。

白衣服幽灵

大班教育随笔 篇5

小业这才站起来去洗手准备吃馒头,旁边的几位也陆陆续续的跟上了。等他们吃完,我又问他们:“这天的馒头味道怎样样”他们都笑了“很好吃,我全都吃掉了。”

大班的孩子似乎越来越有主见,对食物也开始挑挑拣拣,经常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分析其原因,也许是为了特立独行,让自己看起来不一样,这样就能得到老师更多地关注。也许是在家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可能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也可能是家长放任自流造成的。第三种原因可能是爱学样,看到别人能够这样,那我也这样,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

基于以上分析的可能原因,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细致观察幼儿平时的饮食,询问其挑食的原因;其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状况,从而分析其挑食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那么就要与家长沟通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转变自身的挑食观念,躬亲示范。如果是家长放任自流的原因造成的,那就要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幼儿挑食的严重后果。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原因,那么就要耐心、细致的引导幼儿,一方面用生动搞笑的语言赞美食物,勾起幼儿的食欲,另一方面让他们明白老师会平等的对待每位幼儿,只有表现的好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不是靠树立坏榜样获得关注,从而帮忙他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教育随笔7:让孩子亲近人群

学期初刚接手了一个可爱女生,小名笑笑。初入幼儿园的孩子不适应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不免有些哭闹,但孩子适应潜力都极强,短短一周就不再做无畏的取闹。

我们的笑笑就有些与众不同了,为什么呢?笑笑是我班最小的孩子,年龄两周岁半。开始我们以为她会哭闹不休,然而孩子表现却让我们大大吃惊。送园不哭,在别的孩子哭闹时她只是好奇的看看这个望望那个。我和另一老师好奇就逗她,点她名字,在玩玩具的笑笑理都不理咱一下,好像叫的根本就不是她。当时我就想:这孩子平时可能与外界接触太少,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包括谈话)。初入园好奇心强,只顾着玩,还没弄懂上幼儿园是怎样回事呢?弄不好过几天,好奇心过了就会哭的比一般孩子都要凶。

果不其然,两周后当别的孩子都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时,笑笑小朋友才开始表现反抗。送园时竭斯底里的哭,情绪稳定下来玩一阵,到了午睡又开始哭哭啼啼。这时的孩子才刚刚明白过来上学是怎样一回事。

入园时哭闹,我就接手抱着哄她,但是笑笑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只顾着哭。直到坐在我的膝头哭够了,自己才慢慢下来又自顾去玩耍。户外活动时,有个教师看到她很开爱要抱抱她,她是死活不肯(不喜欢与人亲近)。到了午睡时间,笑笑的新一轮哭闹又开始了,不肯上床。此时的我们很难与孩子沟通。在几天的努力后,孩子慢慢只认我一人哄、抱,表现出“认人”的倾向。又过了一周,她才慢慢有所适应,好像是刚刚学会与人交流。孩子慢慢会成长,会适应生活变化。但是由孩子的表现我们又不免深思:这种现象能不能不免?

透过与家长交流不难看出,家长对待孩子十分用心,但用心又不到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却又忽略了孩子交际潜力的培养。平时孩子远离外界和人群根本不会与人交流,不懂得如何适应新的群体。对待学龄前儿童,我们就应让孩子多去亲近人群,懂得倾听别人谈话、懂的基本与人交流的谈话方式。

幼儿园教育随笔8:午睡的困惑

在很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其实,幼儿在幼儿园入睡困难除了他们睡眠时间、睡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外,还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的错误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睡眠能够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当人感到疲劳时,很自然就会产生睡眠的要求,但强迫孩子睡觉,往往适得其反。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学经验: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是用双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能够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就拿小班的陈佳珍小朋友来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总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会哭闹着要妈妈,我也从她家长口中明白平时午睡,她妈妈都会抱着她,陪在她身边,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只有妈妈陪着她,她才会午睡的习惯。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主动的与她沟通,每当午睡的时候我会陪在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而她就喜欢来抱着我,这时候我也会很配合的去抱着她,这样慢慢的她开始越睡越安稳也愿意睡觉了,对我也越发的亲近了。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但是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个个都能够美美的睡上一个好的午觉。

大班养成教育随笔 篇6

地上的叶子老师扫,草坪上的叶子扫不起来,就让幼儿拾一下。一次两次动员会还管用,时间长了动员会怎样变换都不管用了。还有孩子跟我动起了心思。孩子们拾树叶,我正扫着边角,丁健康拿着一把树叶过来了,

“老师,你怎么不拾,光让我们拾?”

“你没看见我用大扫帚扫吗。”

“我拾了一大把,你才扫一下,你光干轻松的活。”

“哎哟,冤枉啊,你瞧老师拿的大扫帚都比你大,你说老师干的活能轻松吗?”

“你一人扫,我们这么多人帮你你应该谢谢我们。”

“可是树上结的果子,老师吃了一个,很多很多的果子都给你们吃了呀!”

这下镇住他了。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 篇7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

常有家长拉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地对老师说:“他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我们不会有任何意见的。”时代发展至今,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的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以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促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是收效甚微的,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要对社会充满爱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应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句语言中;体现在老师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参与希望工程……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给予学生更多一点呵护、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浓浓的情意和关爱!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的爱应爱在平凡中, 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上。

教育随笔——《彼岸的教育》 篇8

一、具有创意

当我看了《彼岸的教育》中,对美国学校开学第一天的描述后,我感到惊讶极了。对于学生来说,开学总是令人兴奋的,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开学第一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怎样让大家尽快相识,怎样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怎样鼓舞学生的士气......在这方面,美国有经验的教师有不少很好的创意:1、是对还是错。2、他是谁。3、猜猜猜。4、思想家。5、目标、目标。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创意添加。有些创意的着眼点很微小,但却大大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教师和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氛围。在加入小创意后,那些我们日常教学中很看重的有一定意义的日子,如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期的第一课,乃至一学年最后一天,都通过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为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来进行教学承接,在轻松的氛围中迎送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创意作为点睛之笔,使学生领悟到教与学的乐趣,而要完成树人的重任,还要依靠教师的内功和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使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大创意!

二、为了孩子

本书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英国威灵顿公学的校长所说的话。他说:“我们对学术课程过于重视,丢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因而在威灵顿公学,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三、关爱教师

教师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嗓子。教师在工作中几乎时刻都要使用嗓子,但是我们大多没有接受有关嗓音保健的培训。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的威廉姆斯先生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这个比喻是何等的精妙!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是幸福的,在上岗前,他们就学会了如何做到用嗓卫生,如何识别用嗓过度等,这无疑是他们未来职业幸福的通行证。这样的嗓音培训值得叫好,睿智的同仁们,请你也做嗓音保健的践行者吧,这样你的声音将更有魅力!

大班一日常规教育随笔 篇9

大家知道,孩子们特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里面的动画人物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孩子们的这一特点促成了我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那一天的午餐是西葫芦鸡蛋汤和一肉菜,有些孩子面对西葫芦鸡蛋汤眉头紧皱,只看不吃,看来不合口味。任凭我和值班老师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动勺。就在我们无计可施之时,电视屏幕上的葫芦娃动画形象让我忽生一计。“哎呀,这可是“葫芦娃鸡蛋汤”,真好吃!吃了葫芦娃鸡蛋汤就像葫芦娃一样勇敢、有本领”。我边说边大口的吃,边吃还边咂嘴。说:“我变成葫芦娃了!多有劲!看我战胜妖怪”。其他喜欢吃的孩子一听也来劲了,兴奋的说:“我吃了葫芦娃鸡蛋汤就变成一娃”,“我变成五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打动了那些不吃的孩子,他们也开始大口的吃着,并争论着自己变成几娃,会吐水,会喷火······此时我也大口的吃着,并神秘的说自己希望变成金刚葫芦娃那样有本领。经过这一鼓动,今天的西葫芦鸡蛋汤一点也没剩,吃了个精光。

大班教师五月教育随笔 篇10

然后说了句“请开始吧”。小朋友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的很开心。

一会儿,姗姗来告状:“老师,胜胜把兔子耳朵拽下来了。”我走近一看,果然如此。胜胜赶忙说:“我不是故意的,是丹丹不给我玩。”丹丹也不示弱:“是我先拿到的,他也想玩就抢我的。”听到这儿我明白了。于是抓住这次玩具损坏的`教育契机,组织班内的幼儿一起讨论,小朋友之间应如何友好相处,应怎样管理好班里的玩具,当好玩具“小管家”,让他们纷纷动脑子想办法。

教育随笔:由“砍树”所想 篇11

慢慢从沉思中走出,去审视眼前的三十多个可爱的孩子,由于我的提前“预知”,是否也在决定着“可塑幼苗”的“厄运”,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叫蒋尚华的孩子身上,他的家是“残缺”的,一个离异家庭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残缺”的爱,他跟随着父亲生活,由于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致使蒋尚华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不仅影响自己,还扰得前后左右不得安宁,下课时常打人、罵人,顽劣得很。看到他,想起他以前的种种,回味一下那个故事,“我要让这个小树苗充满活力,茁壮成长。”这个想法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下课了,我和学生像往常一样分享玩耍的乐趣,这时我看到在一旁呆呆望着我们的小华,从他眼中我读到了那份想融入大集体的渴望,我毫不迟疑,请他过来加入我们的“老鹰抓小鸡”的队伍,从惊奇的兴奋的一刹那,他和我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上课铃声响了,他那恋恋不舍地归队久久不能让我忘怀,上课时,我又请他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的正确回答,整节课下来,他有10分钟的时间认真听课,这与以前的他比较进步很大。下课了,我找他谈心,谈他的父母,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为他换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委同桌,以督促他上课的纪律和学习,慢慢地从一节课能认真听10分多钟到一节课都能紧跟上课的进度,他下课依旧向我谈着他的收获,慢慢的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了,还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了,以前的“恶习”也慢慢在他身上一去不复返了,这慢慢转化的过程,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及时给他的父母送上了“喜报”,夸赞他的进步,父母的惊喜溢于言表,感谢之词多多,在我的心中感慨也多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几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又怎能苛求我们的学生尽善尽美呢?但是,我们作他们的师长,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去不断地塑造他们、改变他们,清除假恶丑的东西,让真善美在他们的身上闪光。

孩子是可塑的,无论在何时,用一颗包容的心爱护他们,呵护他们,让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吧!

浅谈大班进行礼仪教育活动的策略 篇12

“习惯成自然”是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至理名言, 从这句流传了千百年的名言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遥远的古代还是现代文明社会, 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大班进行礼仪教育中发现的问题

(1) 我们在进行大班礼仪教育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或者由于家庭溺爱, 自私自利、讨厌劳动、不团结伙伴、不愿意跟长辈打招呼等等, 这些情况令人担忧。如果幼儿园也不强化礼仪教育, 这些恶习会像瘟疫一样继续恶化、蔓延。为此我将大班礼仪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2) 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中容易忽视的环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观察发现, 教师只在有限的课堂中进行礼仪教育, 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日常活动中处处蕴藏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 礼仪教育不容忽视, 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 对幼儿及时进行礼仪教育, 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每个活动环节中, 并巧妙的运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一个孩子两个样”, 这是我们在幼儿园常常发现的礼仪教育问题, 在幼儿园是一个勤劳、懂事、讲礼貌的好孩子, 在家是一个娇气、霸道、骂人不听话的孩子。现在的孩子由于都是独生女, 不好的习惯家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还小, 长大了就懂了”, 马马虎虎就算了, 这样极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大班进行礼仪教育的策略

2.1 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大班礼仪教育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讲文明懂礼貌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幼儿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 所以我们的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抓起, 作为幼儿教师, 要设计出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礼仪教育活动。

(1) 计划性的设计大班孩子喜欢的礼仪教育活动。教师利用幼儿园一日教学设计, 将大班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大班教育活动中, 教师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班级孩子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 向大班幼儿实施礼仪教育, 以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为中心, 从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 内容、目标应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由近到远的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安排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内容, 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多方面的礼仪教育内容, 使幼儿园礼仪教育模式综合化, 使大班孩子在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中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教师巧妙的把礼仪教育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如: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等, 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在一日活动中得到培养。通过《我的好妈妈》《对不起, 没关系!》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相处交往的一般礼仪;又如通过《小熊过桥》《水管哭了》等故事活动使幼儿之间懂得了要互相谦让, 要学会关心爱护环境等。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故事等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 让幼儿成为了幼儿园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活动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能够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使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具有社会发展性。

(2) 有计划的创造提供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大班幼儿礼仪教育。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更是孩子一日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 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在伙伴之间生活当中的使用, 还让孩子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交往的空间, 幼儿可自愿参与, 自由选择, 自主活动, 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 容易交流沟通。如孩子扮演“理发师”“医生”等角色, 培养幼儿为别人服务, 提高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孩子们通过情景表演, 获得了情感体验, 教师帮助孩子复习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 让孩子运用到游戏中, 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达成很好的礼仪教育效果。又如:开展“帮助别人真快乐!”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叠被子等, 通过自己的体验使大班孩子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大班礼仪教育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幼儿在情感上很快产生了共鸣, 使大班孩子通过游戏活动学习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学习合作谦让等行为, 从而促进大班幼儿礼仪教育。

(3) 有计划地为大班幼儿树立礼仪教育榜样。幼儿年龄小, 可塑性大, 模仿性强;因此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在幼儿园里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行为为准则, 在幼儿中树立榜样。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 孩子们往往是玩具玩了之后不知道收拾, 使得玩具到处都是, 即使有的小朋友看见地上有玩具, 也当没看见一样, 置之不理;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不应该板起面孔把孩子批评一遍, 而是首先老师自己带头动手把地上玩具捡起来, 请幼儿帮忙一起把活动区收拾干净, 让孩子们看到干净整齐的活动区, 相信我们播下的良好种子一定会获得丰收果实。果然如此, 当每次有玩具掉在地上时, 就有幼儿马上开始和教师收拾整理, 他们的这种坏习惯就改变了许多, 大多数小朋友就不再随地乱扔玩具了, 玩好后知道把玩具送回去, 教师再及时的对孩子进行表扬, 加上大班幼儿自尊心强会很主动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拾起来了,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老师再辅之以说理引导、表扬与教育相结合的手段, 使孩子明白要爱惜玩具, 明白老师收拾时的辛苦, 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并让他们懂得小朋友应互相谦让, 让这些好的行为习惯都贯穿于其中, 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我们常听家长说:“孩子在家爱模仿老师上课, 模仿老师说话呢!”的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播下良好的种子, 就会得到美的品德的收获。

如果一位老师天天在对小朋友说:“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可这位老师拿起一张废纸就扔到地上, 那么, 既使这位老师讲干了口水, 还是会有许多小朋友乱扔东西;反之则不然, 如果你处处以身作则, 孩子们便会跟着老师学习和模仿很多良好的习惯。

2.2 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进行大班礼仪教育

(1) 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大班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大班孩子情感丰富, 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为他们创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机会, 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适时正确引导。如早晨入园时的晨间接待, 老师们都会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Good morning!”的问候, 盥洗时不让水龙头“掉眼泪”, 就餐时有礼貌的一句“小朋友请用餐”, 户外活动下楼梯时“请慢走”, 离园时一个个有礼貌的“good bye kiss!”动作, 每天循环往复影响着孩子, 也感染了家长。幼儿学习基本的礼仪姿态, 礼仪教育内容还要涉及家庭, 如轻开关门、把好吃的与家人分享, 尊重长辈等基本礼仪;教师抓住一日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 并细化礼仪教育在幼儿每一天的生活各环节中。大班孩子从而能养成每天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问好、道别等习惯, 知道了与人交往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管是排队做操, 还是游戏的选择, 知道相互的谦让、合作, 孩子们学会了友好地交往。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使大班幼儿形成了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2) 抓住各个节日活动对大班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它融入自然社会环境中, 教育者可充分利用各个节日活动开展适合大班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进行大班礼仪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让幼儿走进社会活动, 培养孩子爱祖国、爱家乡、尊老爱幼等健康情感, 并鼓励大班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母亲节”中, 邀请妈妈一起参加“红花送妈妈”的亲子活动, 教师在节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 并让孩子制作简单的红花送妈妈, 学习给妈妈送上祝福, 我们从礼貌教育 (招呼妈妈) 、分享教育 (礼物送妈妈) 、行为习惯培养 (整理物品)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给妈妈送上祝福的话) 等等, 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又如“国庆节”是培养孩子从小爱祖国的良好契机, 我们教大班孩子认识中国地图, 在网上下载好地图放在电视上让孩子们看, 带孩子们认识我们的首都“北京”, 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南通”, 再让家长利用国庆节带孩子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等, 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情感。

2.3 注重家园共同教育, 促进大班幼儿礼仪教育

国外权威的儿童教育家经过长期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行为比言语要重要得多。俗话说, 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可以说, 现在孩子的好坏就是家长好坏的反映, 家长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教育好自己, 做好自己。家长采用身教影响孩子, 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表率, 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人格成长最先、最有力的塑造者,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就是手中的画笔, 孩子的这张白纸上画得好坏, 其父母起到了相当重要位置, 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和家长, 有一双眼睛看着你、模仿着你。因此注重家园共育, 促进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我们老师要和家长经常联系, 让家长明白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在学校, 见到老师或同学, 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同学好”, 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 要微笑着向别人说“谢谢”等等。请家长积极配合班级礼仪教育活动, 引导孩子关心他人, 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级制定礼仪培养目标, 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 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明白“孩子是自己的镜子”, 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尊敬长辈是中国传统美德,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 每天早晨起来家长就向家中的老人请安问好, 孩子自然也会学习尊重爷爷奶奶, 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家长和别人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 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园也会和教师、小伙伴热情、有礼貌。请家长平时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 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礼仪教育必须与家庭共同进步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4 正确评价幼儿行为, 促进大班幼儿礼仪教育

教师对大班幼儿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 是大班礼仪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的鼓励表扬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 《纲要》指出:“评价应当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 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教师在礼仪教育活动中采取正确的评价幼儿行为, 积极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价值观, 使幼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求。例如一次科学活动, 孩子回答“废旧报纸怎么处理”时, ××回答“废旧报纸不能乱扔‘不环保’, 要扔到可回收垃圾箱里。”教师的评价:“××回答得真好, 并说了两个个非常好的词‘环保’‘可回收’, 我们来给她鼓鼓掌吧。”××听了以后很自豪地坐下了。我们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根据大班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 通过讨论对与错, 说一说、演一演, 从老师评价过渡到小朋友评价, 建立大班幼儿对礼仪方面的认知, 逐渐提高了大班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适当的评价不仅起到督促的作用, 同时能激励大班幼儿对礼仪的学习。

对孩子来说,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受益终身。要想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就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工作, 制定礼仪教育计划、设计孩子喜欢的礼仪教育活动, 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更需要孩子的实践行动, 重视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评价。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进行礼仪教育, 把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活动的始终, 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为大班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是对人行为的约束, 人与人生活在社会里, 都要注重仪表形象, 养成文明习惯, 礼仪教育告诉我们要怎么做, 不要怎么做。如果你见到老师不理睬, 到朋友家做客不敲门直接闯入, 没经过别人同意就打开别人的包裹等等, 你不懂礼仪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 所以掌握礼仪, 融洽人际关系, 这是我们所有人一生学习中的一门必修课。幼儿期是智力早期开发的最佳期, 更是培养良好习惯, 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大班,礼仪教育,反思

参考文献

[1]冯秋燕.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措施.中国教师, 2011 (S1) .

[2]陈蓉娟.让礼仪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海西教育网论坛, 2011.11.

[3]俞淼.浅谈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华章, 2008 (10) .

[4]李珂珂.浅谈大班礼仪教育.青岛学前教育网, 2009.9.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9.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13

面对航熙的辩白,我突然领悟:上午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悠悠的故事》,故事中的悠悠老爱说脏话,妈妈没办法就想了一个点子,规定家里人要是谁说脏话就打谁的嘴巴。规定后,爸爸被妈妈打了嘴巴,妈妈被悠悠打了嘴巴,只有悠悠没被打嘴巴。故事中问小朋友:为什么悠悠没被打嘴巴?孩子们都知道,悠悠没有说脏话呀!

讲完故事,我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像悠悠一样不说脏话了,要是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看来航熙记住了我的话了,听到一飞说脏话当然就打她嘴巴了。面对情况我首先肯定了航熙的做法,又告诉一飞今后不说脏了。接着说:“谁说脏话打他嘴巴是对的,但要轻轻打,不能打重了,我们是用打嘴巴提醒小朋友说脏话是不对的,不能真打。记住了吗?孩子们!”“知道了!老师!”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太片面,往往一句玩笑话,在孩子心里也是圣旨。因此,提醒老师们教育孩子时,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到它的利弊,才不会被孩子们误解。( 区域活动时,航熙和一飞正在认真的建构机器人。“老师,老师,航熙打我的嘴巴了!”一飞说完委屈的哭了起来。“怎么了,航熙?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走过去了解着情况。“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玩玩具要谦让,不能争抢,是吧航熙・・・・・・”“老师,我们没有争抢玩具!”一直没有理我的航熙突然停下搭建,盛气凌然的打断了我的谈话。“是吗,那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说来听听!”我被航熙的样子逗乐了。“一飞说脏话了,我就打他的嘴巴了。”航熙一脸的正义感。我一脸的迷惑:“说脏话就打人家的嘴巴吗?”我有点生气了。“老师说,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悠悠也这么做的。”

面对航熙的辩白,我突然领悟:上午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悠悠的故事》,故事中的悠悠老爱说脏话,妈妈没办法就想了一个点子,规定家里人要是谁说脏话就打谁的嘴巴。规定后,爸爸被妈妈打了嘴巴,妈妈被悠悠打了嘴巴,只有悠悠没被打嘴巴。故事中问小朋友:为什么悠悠没被打嘴巴?孩子们都知道,悠悠没有说脏话呀!

讲完故事,我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像悠悠一样不说脏话了,要是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看来航熙记住了我的话了,听到一飞说脏话当然就打她嘴巴了。面对情况我首先肯定了航熙的做法,又告诉一飞今后不说脏了。接着说:“谁说脏话打他嘴巴是对的,但要轻轻打,不能打重了,我们是用打嘴巴提醒小朋友说脏话是不对的,不能真打。记住了吗?孩子们!”“知道了!老师!”

上一篇:初中生活日记优秀下一篇:采掘接替计划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