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4-07-16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重点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难点

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1.识字写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教师要注意指导读准“姿势”一词。“烈、述、忧”等生字,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形声字构字特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比如,教学“忧”字时,可出示“优、犹”等熟字帮助正音,并通过比较偏旁,理解“忧”的意思与心情有关。本课的多音字“落”和“调”,可以根据字义、借助词语语境辨析读音。

本课要写的字,可归类指导书写。第一类:左右结构。“投”“调”“摇”要写得左窄右宽;“默”字左边的“黑”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第二类:上下结构。“晃”“烈”要写得上窄下宽;“勇”要写得上下等宽。第三类:左中右结构。“班”左边部分“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中间部分竖撇起笔要高于“王”,压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有力。

2.语言感召,唤起情感体验。

在《掌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应绘声绘色地描摹场景,或生动传神地再现情境,或情真意切地传递情思,或声情并茂地渲染气氛,令学生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3.情境再现,产生情感共鸣。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近情、生情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掌声”的意思。

(2)搜集有关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的资料。

(3)搜集作者董保纲的简介。

(4)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带着“英子在掌声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感情和性格变化。

一、问疑揭示,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生自由说。

师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起去认识她。(教师板书:掌声)

2.“掌”是一个形声字,能送给别人掌声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所以“掌”的上面是变形的“尚”;“掌”跟“手”有关系,所以下面是“手”。

助学资料:

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默默:不说话;不出声。

骤然:突然;忽然。

情绪: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文中指英子激动的心理状态。

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

忧郁:忧伤愁闷。

鼓励:激发;勉励。

引导学生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很多,比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情景、做动作等。

设计意图:

从问题入手,与学生一起研究关于掌声的话题。让学生对掌声里的含义有初步的体会,再由掌声的话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课件出示:

形声字记忆:列——烈、术——述

熟字带生字:优——忧、兄——况、真——镇

(3)学习多音字:落(là

lào

luò)

调(diào

tiáo)

课件出示:

1.他因为小时候生病落(lào)下了腿脚不便的毛病,走路总会落(luò)后于别人,但他做事从不丢三落(là)四。

2.同学之间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o)查原因,然后再进行调(tiáo)解。

5.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掌、晃、烈、勇

默、轮、投、调、摇、腿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上下结构:掌、晃、烈、勇

左中右结构:班

左右结构:默、轮、投、调、摇、腿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投、调、摇”要写得左窄右宽;“默”字左边的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轮”右部是“仑”,不是“仓”。上下结构的字“晃、烈”要写得上窄下宽;“勇”要写得上下等宽,第四笔没有钩。左中右结构的字“班”左边部分“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中间部分竖撇起笔高于“王”,压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有力。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7.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得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设计意图:

把识字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这样他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识记生字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的读音,同时注重写字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播放贝多芬钢琴曲《月光》大约1分钟)同学们边听边想并思考: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小组交流)

残疾女孩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们初步感受掌声的意义,用音乐营造氛围,使学生们初步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3.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受到病魔的侵扰,导致腿脚落下了残疾。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英子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当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送给她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二、前后对照,感受英子的变化。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1.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2.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课文主要写的是英子。英子给我留下了自卑、忧郁、孤单、沉默的印象。

(板书:自卑忧郁)

2.是什么原因让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生:英子因为腿脚的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以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以前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她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4.那时的英子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________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英子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英子的心情读出来。评读。让我们一起走近忧郁的英子,齐读第1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怜的英子呀!她几乎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幸好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使她变得活泼、开朗了,让我们来看看开朗的英子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2、3自然段,品读第一次掌声。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想想现在的英子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她此刻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_______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生: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默默地想:老师和同学看见我走路的样子一定会笑我的。

2.落下残疾的英子感到自卑、紧张、害怕,突然轮到她上台讲故事,她又是怎样做的呢?

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1)“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

(2)学生齐读文段,师指导朗读。

3.在万般无奈和无比痛苦之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课件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让英子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5.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两次)

6.谁能读读描写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的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从哪里能看出这掌声出乎英子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出乎英子的意料)

(2)同学们,如果英子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们会怎么做?

生:我们也会鼓掌。

(3)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课件出示:

我想对英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英子,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

生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4)英子一定能听懂你们的掌声!谢谢你们的掌声!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5)当英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

英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_____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去笑对生活的!

7.谁再来读一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8.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三)品读第二次掌声。

1.课件出示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课件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多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以掌声音频。

2.第二次掌声响起时,同学们又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赞赏,有同学们的表扬,有同学们的鼓励……)

3.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时,英子内心是多么的——(感激)

课件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指名读。

(2)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__________。

(原来我也是很棒的!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4.但是英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鞠躬)

5.你能读出英子内心的感激吗?指名读,评读。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默读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对比一下,看看英子的变化。

(2)你觉得英子的变化仅仅只是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跳舞吗?你认为她还有什么变化?谁来补充?(生自由说一说)

(3)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英子呢?(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开朗)

(4)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读读第4自然段吧!

(5)读到这儿大家心中一定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英子的来信)

2.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中英子来信的内容。

课件出示: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指名读。

(2)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是什么?

(“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有了直面生活中的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走进英子的内心。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教学策略:“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激发了学生真实情感的体现。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同学们,掌声倾注给英子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关心、同情、爱护、帮助、鼓励、支持,这使身处困境的英子由此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走向了幸福之路。掌声的力量真大呀!其实,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搜集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讲给同学听。如:张海迪等。

设计意图:

掌声其实代表着“爱”。教学的最后,抓住掌声,进行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进生活,把爱化为行动。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残疾女孩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本课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成功之处: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来品读。品读中,我不断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在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呢?”让学生走入文本,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和关爱,感悟两次掌声的内涵。再如:在体会英子被同学们的掌声感动时,我又创设情境:“无数话语在心头涌动,此时的英子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身临其境地说,体会英子的感激之情。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关心和关爱。我努力让学生在这次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教师应注意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1.联系生活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借助图片链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2.授之以渔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口语交际教学,旨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

3.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课堂上必须充分创设学生在话题建构之后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情境,小组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1.多媒体课件。

2.校园生活照片。

3.学生提前搜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课题。

1.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执勤大队长帮助小学生把自行车摆整齐的图片、小学生乱倒垃圾的图片等。

2.同学们,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值得我们学习,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小事”。(板书:身边的“小事”)

设计意图:

借图片将生活的场景搬进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小事的回忆,激活事件发生时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欲望,给学生搭建一个积极的口语交际平台,为后面聚焦具体场景、表达看法埋下伏笔。

二、直击画面,表达看法。

(一)课件出示(课本97页插图,提出看图要求)。

1.看完图后,说说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如果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

2.先小组内交流,再由组长汇总,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一幅图片(左上):

(1)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走在前面的同学,打开门后,让后边的人先走,最后再自己把门关上。)

(2)谈谈你的感受。

生1: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令身边的人感到很温暖。

生2:事情虽小,但是让人敬佩,是文明的行为。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二幅图片(右上):

(1)说说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小事?

(出门遛狗时,主人自觉带上铲子和方便袋及时把狗狗的粪便清理干净。)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狗主人的行为非常文明,这样做,我们的环境就保持整洁了。

①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课件出示: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手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随手关掉水龙头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语言文明

爱护小动物

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

(3)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不仅会让别人感到温暖和爱,还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4)有的小事,就像一盏灯,给我们指明方向;有的小事,就像一面镜子,给我们警醒。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传递正能量。说说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讲文明、受人尊重的人。

生1: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生2: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

(三)不文明的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三幅图片(左下):

(1)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不文明的行为?(大家排队乘公交车,一个戴红帽子的人,却插队挤上了公交车。)

(2)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生1:这个人太不文明了,别人辛辛苦苦等了半天,他不用等就上车了,太气人了!

生2:如果我在场,我一定阻止他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太自私了!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四幅图片(右下):

(1)说说图上的内容。(一名游客在房屋的外墙上乱涂乱画,还有一名游客爬到树上拍照。)

(2)谈谈你的看法。

生1:这种随意跑到大树上拍照的行为太不文明了,不光会损坏大树,还很危险,一旦出现意外,害人害己,后悔都来不及。

生2:旅游时,在墙上留下字迹,是非常自私、不文明的行为,留下字迹,美好的景物会变得面目全非。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小组长做好记录。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一要注意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二要记住别人说的主要信息;三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四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五是汇总时,每个同学的看法都不要遗漏。

(3)汇总如下。

课件出示: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在墙上涂鸦、乱闯红绿灯、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语言不文明、故意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不珍惜粮食、踩踏禁行绿地……

(4)小结: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素养,是被大家厌恶的行为,轻则要受到谴责,重则会给社会、他人或自己造成灾祸,害人又害己。

设计意图:

首先,我们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书上的四幅插图,上面两幅图讲述了同学们身边不

文明的小事,而下面两幅图则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更加生动了。

三、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1.同学们,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文明、美丽的心,那么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令人温暖的言行,请你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一颗“爱心”,表达出文明礼貌、携手前进的心意。

2.向自己的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进行实践的延伸,意在将这份口头表达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文明礼貌的快乐,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学更有意义。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成功之处: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注意用简要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不足之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比较少。

教学建议: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3

1.能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

3.在认识各种招牌时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并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5.爱上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重点

强化识字与积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与古诗。

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

1.字词句运用。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可让学生观察汉字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由两部分构成:上、下两部分和左、右两部分,形成上下结构的字和左右结构的字,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按字的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二是“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课文第3课和课文第5课学过的表方位时间,让学生了解方位词“东、西、南、北”,帮助学生借助太阳辨别方向。

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儿歌的韵味,加强朗读的技能训练。

2.展示台。

“展示台”提供了5幅插图,列举生活中常见的5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识字的成果。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在活动中巩固识字,加深记忆。要拓展识字空间,拓宽识字渠道,加强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同时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与平台,不断扩大识字成果,如:认班上同学的姓氏字,认广告、路牌上的字,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书报杂志上的字等。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强化课内外识字相结合。

3.日积月累。

古诗的内容节选自《古朗月行》。积累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元素。“积累”是对语言材料的储存,“迁移运用”的前提是积累与内化。积累语言,积累好词佳句的途径是多读,多背,多实践。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日积月累,丰富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会把汉字分成上下、左右两部分。

2.通过“读一读,背一背”分清方向。

3.学习在生活中识字。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游乐园吗?今天,教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上课伊始,教师便用极具诱惑力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欢快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一)字词句运用:连一连。

1.教师出示生字卡:“星”和“地”。

2.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构成上找规律:“星”是上下结构,“地”是左右结构。

3.教师总结:在我们学过的汉字中有些是上下结构,有些是左右结构。

4.课件出示:

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思考:为什么将带“星”字的苹果装入写有“花”的果篮里?为什么将带“地”字的苹果装入写有“清”的果篮里?

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前后桌讨论得出结论:这是按汉字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进行分类的。

然后,让学生尝试连线,教师点击课件完成连线。

5.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

6.拓展:汉字还有哪些结构?

举例说一说,如:“可”“边”是半包围结构;“下”“个”是独体结构;“国”是全包围结构。

通过游戏将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边玩边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学生玩得快乐,学得轻松,既延长了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过渡:小朋友们,分完了苹果我们继续往前走。呀,坏了,我们迷路了,我只知道要向东走,你知道哪边是东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这首儿歌能告诉我们怎样去辨别方向。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要求:边读边圈出表示方位的字。

4.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提示学生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5.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字音。

6.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7.请同学们再读这首儿歌,要求:找一找方向相反的字。

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课件出示:相对的方位词。

前——后

左——右

东——西

南——北

8.情境表演。

(1)请全班同学面向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东方,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南)。

(2)请一名同学做导航员,一边读儿歌,一边指示方向。

9.游戏巩固。

(1)介绍一下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2)教师说口令,同学们按照口令要求做动作:举起你的左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

(3)创设情境:现在你知道我们该往哪儿走了吗?

学生结合儿歌内容,根据课件中太阳的位置介绍“东南西北”。

10.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说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1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为我们服务的方位词。

预设:火车北站,汽车南站,海南,东北三省等。

12.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预设:北斗七星勺柄指向北方;大树树冠浓密一面为南;蚂蚁的洞穴大都朝南……

13.齐声背诵儿歌,整体回顾。

通过学习形式的不断变换,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儿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动脑、动口、动手,读文识字,辨别方向。

三、创设情境,生活识字。

1.课件出示“展示台”的情境图。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乡镇的一条街道上,你知道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2.学生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3.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教师。同桌互相读一读。

4.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5.开火车游戏:要求学生说出在什么地方认识了什么字。

预设:

我从公交站牌上认识了rén

mín

lù人

路。

我在电影院认识了diàn

yǐnɡ

yuàn电

院。

我在卫生院认识了wèi

shēnɡ

yuàn

院。

我从小卖部认识了xiǎo

mài

部。

我从报刊亭认识了bào

kān

tínɡ

亭。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自读、同桌互助、请教教师的过程中主动识字,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四、拓展延伸,强化识字。

说一说:你还在课外认识了哪些字?

我还从食品包装袋上认识了“面包”二字。

我还从药品盒上认识了“感冒”二字。

……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拓展识字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字的习惯。

第2课时

1.读背古诗《古朗月行》,初步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特点。

2.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一、情景导入。

晴朗的夜空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看到这样的美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大家想听吗?

二、吟诵古诗。

1.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关注“青”“镜”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4.同桌合作读。

5.学生领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6.结合书中插图,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2)视频课件播放:圆圆的月亮慢慢出现,月亮中倒映着亭台楼阁,青云在天空中飘动。

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

想一想,月亮还像什么呢?

7.指导朗读。

【译文】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1)结合图画读古诗。

(2)给古诗划分节奏。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配乐诵读。

9.练习背诵古诗。

(1)同桌合作背一背。

(2)指名背诵。

形象、直观的表象是理解古诗的桥梁,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创设了丰富、生动的动画画面,既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把图文结合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三、和大人一起读。

1.又到了语文乐园中的动物园了,里面的小动物们都在快活地游玩呢!它们是怎么游玩的呢?让我们走进这首儿歌,齐读儿歌题目“谁会飞”。

2.学生尝试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纠正字音。

4.这首儿歌节奏明快,咱们一边拍手一边读吧,想一想:儿歌里写了几种动物?它们分别是什么?(鸟、马和鱼)

5.表演读。让我们学着它们的样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吧。

6.文本对答(引导学生感受儿歌一问一答的语言形式)。

它们都是怎么活动的呢?我来问,你来答。

师生之间、同桌之间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合作朗读。

7.想象对答(引导学生仿编儿歌,说说其他动物的活动方式,感受这种言语形式的有趣)。

预设:

(1)师:除了鸟儿,还有什么动物会飞?

生:蜂儿会飞……

师:蜂儿怎样飞?

生:嗡嗡嗡嗡采蜜飞。

(2)师:谁会爬?

生:虫儿会爬。

师:虫儿怎样爬?

生:扭扭身子爬呀爬;一拱一拱往前爬;弓着身子慢慢爬……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畅游了语文乐园,收获真不少。我们在语文乐园中,一边做游戏,一边学语文知识。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汉字。让我们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吧!

《语文园地六》编排设计的内容较为丰富,既关注了字词句的训练,也关注了积累和阅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汉字,学习语文,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今天的课堂上,为了将枯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本课教学尤为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设计以畅游语文乐园这一线索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今天的课堂上,既关注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语文园地六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了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遵循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的特点,孩子们喜爱读读、唱唱、画画、演演、说说等活动,让他们表演课文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之门,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从而快乐地参与学习。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如:“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就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是学生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2种笔画。

1.字词教学。

图示记字法:教师提供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让学生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

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书写生字:“东、西”是独体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1次学习古诗,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准备有关江南风景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一、谜语先行,进入画面。

1.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想看看吗?这种小动物有些害羞,藏在谜语里呢,你能把它请出来吗?

课件出示谜语:

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

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是“鱼”。

2.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师: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旅游比较仓促,没有看够的同学还有机会,赶紧到诗歌里去瞧瞧,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江南的?

谜语激趣导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紧跟着课件展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让孩子们对接下来的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二、借助拼音,进入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并给予评价。

3.听教师示范读。

过渡:想要读得准确、流利,我们还要做什么呢?那就是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成为好朋友。

4.请大家再读诗歌,注意要将课文后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5.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生字。

6.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教师课件出示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7.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生字,教师随机正音。

8.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学习“莲”,认识草字头,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如:草、菜、花。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三、结合图片,走入江南。

1.课件出示采莲的图片。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指名读,齐读。

2.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莲叶/何田田

请生示范读,提醒停顿。

3.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4.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师范读,生跟读。

古诗要想体会的深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朗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生字指导,书写练习。

1.课件出示生字:可、东。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东”的第三笔是竖钩。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东:第二笔为撇折,竖钩要挺直,正好落在竖中线,但与第一笔横不能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

4.学生互评。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写一两个字也可以。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也训练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学习生字“西”和新笔画“竖弯”。

2.熟读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一、复习巩固,再赏江南。

1.课件出示会认字,抽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江南可采莲

鱼东西北

2.听写生字“可、东”。

3.对照课件纠正。

4.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下面教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5.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简简单单的课前复习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复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细读全诗,感受美景。

1.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全诗,齐读。

3.江南美,美在荷叶。瞧,(课件出示女孩采莲图)这里的荷叶真多,我们一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指名读。

(2)师相机评价,这里的荷叶可真多,我们可以说“莲叶何田田”。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3)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4.江南美,还美在鱼儿,这里的鱼儿很调皮、很活泼,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又游到北。大家知道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是怎样的吗?

教师在黑板上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让学生直观地认知方位。

5.鱼儿可真多,这一条条的鱼儿游来游去,让江南更美了。齐读全诗,通过你们的朗读,读出江南的美。

6.学生齐读课文。

7.大家读得真好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课文中描绘的江南的美景,尝试着背诵课文吧。教师引背,学生接背。

学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朗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课文。

三、生字指导,升华主题。

1.出示生字“西”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竖弯。教师指导书写新笔画竖弯: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写。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与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兼美的文章,如果过多分析就会破坏美感。用音乐、图画、言语渲染和创设与文章相谐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弘扬个性,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二、激活生活体验。

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转化成内涵丰富的语言,但这还需要教师去提醒,去激活。一旦激活了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产生了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思,激发创造性的语言。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5

1.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注音声音响亮、清楚,并能引起话题。

2.认真倾听同学讲话,增加对同学的了解。

3.勇敢自信地与同学交朋友,感受交朋友的快乐。

4.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

重、难点

1.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

2.认真倾听同学讲话,增加对同学的了解。〖FL)〗

1.创设情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创设交流话题:你喜欢交朋友吗?为什么?你有哪些好朋友?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打开话题,乐于交流,知道交流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结果。

2.师生模拟在线。当学生打开话题后,创设师生、生生真正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流利、清楚地表达,并且学会“看着对方的眼睛”,懂得基本的交际礼仪。

3.借助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借助课件内容和音乐来渲染气氛,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激励学生交际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制作小兔和兔妈妈的头饰。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图片,激发说话欲望。

1.活跃气氛:同学们,教师课下抓拍了一些照片,仔细看,你们认识吗?能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班上几位学生的照片)

预设:学生会非常激动,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会有点不好意思,看到其他同学时会大声喊名字。

2.做好铺垫:大家真棒,开学以来认识了这么多的同学。谁能告诉教师,你有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引导学生说话。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交际活动,一起来交更多的朋友,好不好?

用身边熟悉的同学的照片来引入本次口语交际,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生活入手,唤醒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为更好地交际做好铺垫。

二、创设交际情境,学习交际。

1.(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交上朋友的吗?

2.学生自由读图思考,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思考的结果。

3.交流:插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交上朋友的?(他们都喜欢踢毽子。)

哦,原来有共同爱好的两个人可以成为好朋友。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大家先来看一看。(播放图片:图片内容有两名同学一起读书的,有同学一起画画的,有同学一起跳绳的,有同学一起撑伞回家的。)

播放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说出图上的人在一起做什么。

4.激疑: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怎样交到朋友呢?

预设:主动向他人做自我介绍;与他人一起学习、做作业;主动帮助他人等等。

5.说得真不错。说了这么多,下面就请同学间模仿课文插图,相互间交个好朋友吧。

6.学生自由模仿表演,老师相机指导。

三、演练互动,学会交际。

1.想一想:你想和谁交朋友?走到他(她)的面前时,你该怎么说呢?

2.自由练习说话。教师相机指导,帮助打开话题,组织语言,把话讲清楚。

3.全班交流:找两组学生上台表演交朋友的过程。教师相机指导交际礼仪和规则:(课件出示)

1.上台要落落大方。

2.站在台上要自然,不要有小动作,也不要东张西望。

3.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4.说话要清楚、流利。

4.请一组学生再次上台表演,其他学生仔细看,并予以评价。

5.通过刚才三组同学的表演,大家一定知道该如何交朋友了吧?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走到他(她)人面前,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一会儿我们再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你们交朋友的过程。

6.学生离开座位,来到自己想结交的朋友面前,相互交流,表达交友欲望。

7.介绍新朋友:请新结交的一对朋友上台,向全班同学互相介绍对方。其他同学随机提问,增进了解。

情境中交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设计多层次的交际环境,引领学生模拟交友情境,现场表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中多次进行交流实践,真切去体会交流的过程,享受交流的快乐。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积极创设人人参与的交流氛围,使得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交际能力,懂得交际的规则和礼仪,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四、布置作业。

1.课间和新朋友一起玩。

2.和邻居小朋友交朋友。

学以致用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充分利用交际的环境引领学生主动地自信地去结交好朋友。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4.能找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难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并能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小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孩子们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在课本里我们结识了,不懂就要问的孙中山,认识了机智勇敢的司马光,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那这位伟人你认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反馈课前预习情况,出列宁图片和简介学生了解相关信息。)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小故事一灰雀,板书课题—— 26.灰雀(指导“雀”的书写  雀上面是小的变形,下面是隹,隹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再来和它打声招呼26——灰雀。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好长句子的停顿,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句子里藏着本课的生字,想读好可不容易。(自由小声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课件出示四个句子: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提示脯读二声,拍着小胸脯齐读,观察字的特点:都带月字旁,形声字,在古代月大多是肉的变形,与身体器官有关,来我们一起找找。师做动作,生读出相应部位

胳膊

脚)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婉转的鸟鸣 相机解释词义。)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提示仰的读音后鼻音  做仰望动作)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找近义词理解 也许)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本课的词语较多,看谁能读的字正腔圆。

指名读,挑战度,男女比赛读。

列宁    郊外   养病  胸脯   跳动    婉转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可惜    诚实

6.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不着急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圈一圈。)

生反馈:“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想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思考: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里,发生了什么事?

(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出示填空——可是学情而定,学生概括不好时,可出示填空提示。

有一年冬天,列宁()

一天,一只()的灰雀,列宁遇见了(),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师: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呢?(同桌互说,指名说)

像这样我们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就能完整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梳理文本。细度感悟

1.看老师今天把灰雀带来了。课件出示灰雀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生反馈:活泼 可爱……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划下来。

指名读 课件出示灰雀图片(课件一直停留,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这三只灰雀用课文的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就是——

生:惹人喜爱

师:这么美丽的灰雀,相信你肯定喜欢请你来读。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灰雀在我眼前跳跃,请你再来读一读。

多么婉转的歌唱啊,老师也想读一读。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谁能不爱呢。(师生配乐读)

2.列宁也很喜欢这三只灰雀,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有关句子划下来。

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词语能表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你找出来没有?

(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仰望”突出喜爱)

师: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师: 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有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和小男孩发生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用波浪线划下列宁说的话,横线划下男孩说的话。

女同学,你们读列宁的话,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

师: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女生读)

师:灰雀不见了,列宁心里很……

生:着急。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再试着读一读,列宁还会怎么样?

师:带着你的体会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师:男孩说——

生读“没……没看见”

.师:男孩为什么回答得吞吞吐吐呢?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师:听到这列宁似乎明白了,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那么冷的列宁怎么不担心灰雀呢!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师:列宁自言自语地又说了什么?

女生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列宁已经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为了不伤害孩子,他会用怎么的语气问孩子(亲切 还会用、温和、亲和、宽容)

师:列宁深深的打动了小男孩、感染了男孩、受到启发小男孩后,男孩肯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知道自己犯了错,所以肯定的说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想改正错误,所以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在说几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师:孩子的爱是天真的,对鸟儿来说放归自然才是真喜欢,所以小男孩肯定地说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包含着浓浓的爱,让我们在一回顾小这意味深长的对话。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师:老师旁白,我们男女生分角色再读一读对话。

师:男孩这般肯定,列宁如此相信他,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师: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生读“你好,灰雀……”一句。

师:灰雀又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问他呢?

师:咱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1:列宁不想伤男孩的自尊心,怕男孩说不出来话

师:你们都感受到了,列宁是爱男孩的,列宁对男孩的爱含着理解和呵护。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列宁看看男孩……你到哪去了)

师: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

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8

课题

天地人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接触过这些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看、读、说、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合作中突出识字重点。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识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用时: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

2.引问:你观察到图中有些什么?

3.揭题,指导读课题。

1.学生看课件欣赏图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蓝天、黄土地、人物等。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6分钟)

1.引导学生看图画,学习生字“天、地、人”。

2.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3.检查反馈,组织学生汇报。

(1)指名认读生字,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比赛。

(3)指名领读全部生字,比一比,谁学得最快。

(4)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全体同学掌握情况。

4.教师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学生仔细看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自学生字。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字“天、地、人”,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声音最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进行抢答,最先回答正确者获胜。

(3)2~3名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哪个小组就获胜。

4.做摘苹果游戏,谁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最后看谁的果子最多。

1.图文连线。

2.摘苹果。

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共能摘下()个大苹果。(备注:只有认识才能摘下哟!)

三、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10分钟)

1.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上面标有“天、地、人”的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组织学生游戏:听字取卡。

1.两人一组,比一比谁说词语、句子的速度最快。

2.学生将自己听到的生字卡片迅速拿出来,游戏结束后全部拿对者获胜。

3.组词,并写一句话。

天()

地()

人()

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是学习拼音之前,第一个识字单元。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在本课教学中,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识字,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你、我、他”3个生字。

2.生活中,正确运用“你、我、他”这三个人称,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你、我、他”。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4分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字,那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周围有哪些字是你认识的?同学们已经认识这么多字,今天老师再带领你们认识更多的字,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和老师一起学到更多的字。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自主探究“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和赞美这所民族小学”。

二、看图说话。(用时:8分钟)

1.出示图片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怎么称呼?

2.教师教学生读。

3.讲解人称代词“他”,激发兴趣。

1.看图回答问题。

2.识记生字“他”。

3.学生理解“他”。

三、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生字。

3.打开课本,学生看图自读生字。

4.教师引导学生换语境识字。

5.游戏——生字扑克牌。

6.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

1.学生认读生字。

2.自由读。

3.“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4.学生自由说。

5.学生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认读。

6.交流识记的生字的方法。

4.我会用“你、我、他”来说话。

在读书,在写字,在回答问题。

四、巩固练习。(用时:8分钟)

1.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认字的水平高。点自己书上的生字让他认,他若不认得,你就教教他,他若认得,你就给他竖起大拇指。

2.指两名同学到前边来组词,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组得最多。

3.组织学生游戏:听音取卡。

1.同桌合作,“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两名学生到前边按要求组词,规定时间内找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将自己听到的生字卡片迅速拿出来,游戏结束后全部拿对者获胜。

5.我会读。

我6.我会组词。

你()()

他()()

我()()

人()()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围绕新认识的生字,展开交流。

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教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上一篇:相聚丹小放飞梦想下一篇:2024理研会终期述职大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