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安全理念 做安全把关人

2024-11-02

践行安全理念 做安全把关人(通用2篇)

践行安全理念 做安全把关人 篇1

践行安全理念 做安全把关人

——记十一矿机电安装队电工孙士刚

十一矿机电安装队电工孙士刚在工作中认真践行“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理念。不但自己搞好安全,还积极排查隐患,督促工友搞好安全。今年以来,由于他安全责任落实好,现场敢说敢管,尽职尽责,连续三个季度被矿评为“安全之星”。

班前查隐患

参加工作20多年的孙士刚认为:安全隐患是事故的根源,及时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是预防各类事故的有效方法。因此,他进入施工地点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工作地点是不是存在安全隐患,然后才开始工作。

10月份,该队负责的戊9-0-16100机巷、戊组运煤斜巷机电安装设备多、作业战线长,孙士刚每次到达工作场地总是先检查作业环境,对自己能处理的隐患主动处理,一个人处理不了的,他及时要求班组整改处理。10月17日早班,孙士刚在戊组斜巷调整电缆,发现该巷道40T溜子与皮带机搭接高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就立即向班长进行了汇报。随后,他和班组职工一起按规定高度重新吊挂了机头后才去干自己的活。

班中反“三违”

“维护皮带看似轻活,但必须得操心,皮带一旦跑偏,将会撕皮带,特别是皮带机头转动滚筒较多,如果一处滚筒不同心,将会造成严重事故。”孙士刚常这样提醒同事。11月20日,孙士刚等人负责在己16-17-22101机巷维护调试皮带。进班后,孙士刚从皮带机尾检查到机头,没有发现问题。皮带开启后,他又巡回检查,看皮带、调托辊,当行至皮带机头,发现非行人侧皮带跑偏,立即向司机发出停车信号。“孙师傅,那碍啥哩?不就偏了一点,没有出滚筒,不碍事。”皮带司机不以为然的说。“偏一点也不行!”孙士刚说着便把开关打至零位上锁。“你看住开关,我去调调”。孙志刚迅速对皮带进行了调整,短短的5分钟,皮带正常转动起来。

班后传授安全知识

孙士刚参加工作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知识。工作之余,他无私地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他人,对青工更是悉心教授。

10月份的一天,刚参加工作的青工李远辉工作之余带着满腹疑问向孙师傅请教:“孙师傅,有一次在井下,安全检查人员问我井下检修电气设备的作业程序,他说我答的不对„„”,孙士刚耐心地听完小李的一番话后,语重心长地给小李讲,检修电气设备一定要按照的《安全规程》规定程序,井下不能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检修前必须把电源断开,检查瓦斯,瓦斯浓度低于1%时,再用同等电压的验电笔验电,确认无电后才能放电,然后接好接地线,才能检修„„紧接着又给小李讲了一些事故教训,帮小李解开了疑团。

王付伟 张东杰

姜德建:新药安全把关人 篇2

姜德建无疑是成功的,但成绩的背后当然不仅仅是“运气不错”,用姜德建自己的话来说,这样的成功要归功于自己的选择和勇气。

“我从来都不是学霸。”姜德建认为自己是个标准的中等生,对于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他笑言:“我运气好。”

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天资聪颖,姜德建说起了在中南大学医学院读本科时的“惨淡”:专业课门门擦边,最差的是英语,本科5年的前4年,满分一百分的英语一直在40分左右徘徊。到了大五,因为学校规定英语不过四级不能毕业,姜德建才急了。

运气在这种时候可帮不上忙。为了顺利毕业,姜德建开始“猛攻”英语,方法很简单——背英语词典。早上一睁眼就背,上专业课也背,从早背到晚,整整背了一学期——姜德建把这段经历总结为“开启疯狂英语模式”。

正是隐藏在运气背后的这些假以疯狂之名的努力,让姜德建在2000年本科毕业后,顺利考取中南大学药学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2003年4月,正在攻读博士的姜德建前往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留学,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的研究工作。2005年9月,姜德建结束了在意大利的求学,面临着是继续留在国外,工作起薪15000元人民币;或回国内高校做研究,拿千余元基本月薪的选择。

两难之际,姜德建回想起自己出国时正值国内非典高峰期,刚到意大利就被隔离了半个月,在国外切身感受了外国人对中国医药卫生能力的质疑。

“想到这,当即决定回国为国内的新药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姜德建很庆幸当初的决定,“当年的海归很少,我回国留校从事药理学研究后,机会特别多,成长得也快。”

在中南大学药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姜德建在该院院长李元建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地研究了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出了以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及其代谢酶系统为靶点开发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新思路。先后在J Mol Cell Cardiol、Atherosclerosis、J Physio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

2006年,年仅27岁的姜德建获得了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奖,两年后,姜德建又获“第二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殊荣,均是当时这两项药理学领域大奖的全国最年轻获奖者。姜德建笑言:“我大概也算是同行眼中的少年成名了。”

在高校主要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离真正的药物开发和产业化有一定距离,这与姜德建的理想有很大差距。因此,2009年,姜德建在学术之路蒸蒸日上时,再次做了一个让师友亲朋难以理解的选择:离开高校,加入正在筹建中的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现在中心所在的位置当时还是块一穷二白的黄泥巴地,所有人都不看好我的选择。”时过境迁后,姜德建感慨道:“人生最艰难的就是抉择。而抉择的勇气来源于长远的视野。”姜德建认为自己的选择并非年轻人的一时意气,而是基于对行业需求和趋势的了解及把握。

彼时,生物医药产业已被湖南省政府定位为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但在新药的研发产业链上一直欠缺非常重要的一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该环节直接关系到新药能否进入临床和上市。因此,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建设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有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姜德建开始着手进行中心的筹建和运行。

实验室的建设完全从零开始,没有科研团队,没有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不知如何运行。作为中心主任的姜德建只能从硬件建设、组建团队开始,然后奔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实验室进行学习取经,最后进行模拟运行。经过两年的筹备后,实验室迎来了GLP认证。为了顺利通过认证,姜德建需要確认实验室的每个环节、每个项目都准确无误。姜德建回忆道:“临检前一周,我几乎没有睡觉,一是没时间,二是整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根本睡不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11月,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GLP认证,成为湖南省唯一通过该认证的实验室,为湖南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补上了最后一环。而时年32岁的姜德建也成为全国50余家GLP实验室中最年轻的机构负责人。随后,中心先后获批为“国家新药孵化基地”、“中药验方湖南省工程中心”。

比起在高校中更重科研的身份,如今,姜德建还要挑起团队领导人和管理者的重任。对此,姜德建自有一套管理哲学: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干,要耐心,要允许年轻人有失误。

中心药理毒理部项目负责人马丽对这点深有感触。2014年,中心购买了一批高端实验传感器,由于团队之前从未用过这款仪器,马丽在没有做模拟实验的情况下直接采用该传感器做动物临床实验,结果一上午就用坏了四个传感器,损失了近十万元。

这让当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马丽很是沮丧不安,然而让她意外的是,姜德建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并没有一味苛责她,而是在中心的全体例会上带头反思实验室仪器操作培训制度的不完善。事后,姜德建在中心制定了重大新型设备使用前的操作培训和模拟实验制度,并鼓励马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放手重新实验。

也正是这种开明的管理方式,让中心在短短数年内迅速聚集了一批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到今年初,中心团队由最开始的5个人发展到80余人,先后完成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200余项,主持新药开发10余项。

上一篇:put的短语表示张贴下一篇:滚齿机工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