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朝荣精神汇报(共9篇)
学习文朝荣精神汇报 篇1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做好合医工作
青山苗族乡合医办 班朝凤
从县委到乡党委发起的向文朝荣同志学习的活动,让我获益颇多。全县从上至下,无论是县级民主生活会还是乡里的民主生活会均对文朝荣同志的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学习研讨。就连我们例行的干部职工会也在每周进行学习,领导带头让我们剖析自己的“四风”问题,向文朝荣同志看齐。这些举措不仅仅是一场场会议,或者一场场活动,更是一次次对我心灵的洗礼。
作为青山合医办的负责人,我想说的很多。虽然平时看起来工作没有其他部门的软件资料那么繁复复杂,可是却是每天面对群众的窗口部门。想起赵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要自觉加强学习研究,抓好贯彻落实,把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顿时觉得自己落后了。我其实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都力求做到最好。无论是打字还是文档设臵,我都会亲自动手,因为学习会让自己越来越精神。可是看到赵克志书记的这句话,我心里产生了些许愧疚。
我的办公桌上有许多学习书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红军过息烽》等等,都是我领回来要自习研读的。可结果是,书是看到,笔记是做的,内容却不甚了解。因为自己的懒惰,只是将书中的一些字句摘抄到笔记上,并没有用心去研读,因此对书中所说的精神也没有深刻体会。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是目前必须改掉的坏习惯,不能当学习上的马虎鬼。
央视新闻上说了文朝荣的事迹,他带领群众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把这个历史上曾经积贫积弱的小山村,告别贫困,由此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没有带领群众做好什么,可我也是为群众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老支书文朝荣不辞劳苦,种树,致富;他走了,可他的足音回荡在全国人民的心间,是我们贵州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也要积极向他学习,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合医业务工作,真诚服务,让文朝荣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挥洒青山。
学习文朝荣有感 篇2
近段时间以来,全省(甚至全国)都掀起了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活动,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老一辈基层领导干部勤恳干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通过学习,很受影响。
一、感悟文朝荣事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对文朝荣同志的生评简历来看,他出生在海雀村,成长在海雀村,最后为了海雀村的发展奉献了一身。官至村支书,官不大,但为官一任造福了一方,他的精神影响深远。他带领当地的人民群众不等、不靠、不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寻找和创造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发展道路,使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他的事迹发扬了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的精神。展示了一种不甘落后、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展示了一种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展示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展示了一种对发展经济、改变面貌、脱贫致富的执著追求;展示了一种造福子孙、着眼长远、打牢基础的为民情怀。
二、对照反思
学习焦裕禄、文朝荣体会 篇3
在街上看到一条横幅,“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通过观看焦裕禄电影和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了解了焦裕禄精神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在国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带头超额完成800多亩华山松的种植。
学习他们的精神,就要心中有百姓,牢记党的宗旨。只有心中装有群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解放思想、求真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两袖清风、廉洁自律、廉政为公、勤政为民的精神,只有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才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我们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坚持慎独慎微,自觉防腐拒变,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不怕困难、不惧风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和文朝荣精神的重要内容。学习他们精神就是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
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有感 2 篇4
--青龙教育办公室、王丽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当接到中共德江县教育局党组发《关于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后,我们立即召开学习会议,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文朝荣先进事迹材料,并将先进事迹材料复印发到每一个职工手中,认真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现我谈一点个人的感想。
文朝荣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带领群众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求生存、求发展、求跨越,斗荒山、战贫困,书写了战天斗地的精彩传奇,历练了绝不向贫困折腰的奋斗精神。文朝荣精神是教材,也是镜子,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并努力去践行。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不是笔下生辉,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事迹,体现了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我们应认真学习和领会,要把学习弘扬文朝荣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真学、细照、笃行。要把文朝荣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检查,查摆我们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以身作则、下基层接地气,将弘扬文朝荣精神与践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心中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学什么,怎么学,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深思。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了习总书记在兰考的讲话精神,学习刘云山、赵克志等领导讲话精神,着力增强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自觉性。文朝荣同志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敬重,关键在于一个“干”字,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以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腔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让荒山绿了,人民的生活好了。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要将他的精神“学以致用”,着力在“干”字上下工夫,在“群众服务”上下工夫。
活动中,我们切实以“三个自觉”即“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三个到位”即“学习安排到位、学习对象到位、督促检查到位”为标准,确立了学习制度,每天坚持自学一小时政治学习,按学习计划全体职工准时参加,人人不定时间下学校督促检查。政治上随时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头脑,行动上和群众联系在一起,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满意。通过认真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改进。在很多方面明显有了转变,如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办事能力增强了,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帮助学校解难题、办难事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我始终坚信共产党员,不论职务多高,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权,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才受群众拥护和爱戴。我承诺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文朝荣精神、焦裕禄精神为镜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贡献。
学习文朝荣精神汇报 篇5
——单位******* 姓名 *******
一个贫穷山区的农村干部,把他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人民。以他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改变了海雀村贫穷的面貌;以他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种植出万亩森林;以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他的创新精神,让我受益匪,感触颇深。
我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出。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文朝荣同志按照党的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做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时代特征,他是干部的榜样,人民的标杆。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
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学习文朝荣精神汇报 篇6
报
第29期
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采编
2014年8月22日
以先进典型为镜
做营运服务标兵
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巴士一汽一分公司党支部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锋模范为镜,促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精心组织,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赤胆忠诚的政治品质。公司党委下发活动通知后,一分公司党支部积极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向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分公司党支部将四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打印成册,分发到各个党小组,要求每个党员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在8月份党小组学习中交流心得体会。分公司所属全体党员对学习他们的事迹热情高涨,许多党员在之前就已经对他们有所了解,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全中国,触动极大。
四位同志的先进事迹,鲜明地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深刻彰显了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和内涵,他们是全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学习榜样。
交流讨论,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
在交流讨论中,许多同志都争相发言,说出了他们深深的感动和学习的心得体会。55路党小组长宗根宝说:学习了他们的事迹我深受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他们坚定的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来自于他们心系群众,为群众奋笔疾书,不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决不罢休;来自于他们忘我的工作;来自于他们甘于清贫;来自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到点点滴滴的坚守。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他们不愧为弘扬“赶考”精神的优秀代表。
巴士集团“优秀党员”周亚伟同志说:我是一名普通党员,是一名普通的一线驾驶员,虽然去年被评为集团优秀党员,但学习了他们的事迹,让我看到了我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他们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切实抓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好职责,用细致和用心服务乘客,把党员的承诺奉献给党和公交事业。
付诸行动,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一分公司党支部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加强对四位同志的学习,同时也将他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贯彻到营运工作中。
首先,干部带头,每天坚持早晨现场管理,做到与职工们工作在一起。关心职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遇到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职工有困难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力争做到困难不累计,矛盾不激化,职工心态好,工作热情高。
其次,党员表率,在日常工作中,分公司的党员不计较辛苦,车队有困难,缺班次,党员顶上。带头执行车辆安全检查工作、车厢内“一程一检”和离车拔钥匙等基本规范操作。行驶中,不急不燥,遵章守法,安全行车,温馨服务,真真正正的在行动中向四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也在平凡中彰显了我们公交党员自己的风采。
最后,带动群众共同进步,分公司党员在休息时间向职工讲述这四位优秀党员的事迹,将他们的精神传播给所有职工,并弘扬在工作中向他们学习,自己表率的前提下,帮助其他驾驶员共同进步:碰到忘记安检的立刻提醒,帮助他们捅车、清洁,使他们感受到党员的先进,党组织的温暖。
文朝荣报告文学 篇7
见到彝族老支书文朝荣。一张黝黑脸膛刀刻斧凿,一双凛然威目正气逼人。一座雕像。一尊雄魂。与各族人民化为一体。凝立。眺望。沉思。诉说。老人与历史—— 苦在前头
云雾缭绕,奇峰连绵,山路弯弯,深谷流泉,风光如画……
开窗见美景,出门临高峰。其实,很多自然美景后面都隐藏着历史的愁容:贫困与艰难。‚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石头山,羊肠道,浅表土,漏水地,小块田,存不下的雨水哗哗流进深不可测的地下溶洞。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贵州的历史:穷!几千年来秦皇汉武、夜郎君主、土司酋长,无论怎样的英雄,都没能拔掉贵州大地盘根错节的穷根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到这里的时候,一户农家分得六块田,绵绵细雨中,女儿和父亲兴冲冲上山数田,女孩扔下斗笠,用手指点着,数来数去却只有五块。另一块呢?父亲笑眯眯地说,在你的斗笠下面呢。女孩哭了。这是一个传说,却从侧面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苦和穷。
何人何时能拔掉贵州的穷根子,成了穿越千年的历史悲问。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这份渗透辛酸和血汗的考卷放到了所有共产党人面前。正如穿着补丁棉裤的毛泽东在进京前夜所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这是一场‚大考‛。
曾经,苦与穷、泪与血,造就了烈火怒潮般的革命贵州。
文朝荣小时听老辈人讲过,被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红军路经这里时,死伤累累,疲惫不堪,一声‚打土豪分田地‛却喊亮了穷人的天!乌蒙山下,赤水河畔,乡亲们世代传唱着一支悲伤的歌谣:‚买上一尺遮羞布,肩膀要当脚板磨!‛如今红军来了,他们的歌一夜之间变了:‚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儿上战场……‛贵州数万名各族儿女呼号着参加了红军,仅毕节地区就有五千多人入伍。新中国成立后,毕节没出一个将军——他们大都战死了,活下来的没几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贵州出兵六十五万多人,他们穿短裤、踏草鞋、戴斗笠、背大刀,冒着漫天风雪远征到上海、武汉、南京,直至缅甸,死拼到底。日本鬼子曾惊呼,在淞沪战场上,中国的‚草鞋军‛把上海变成了‚血肉磨坊‛。
战争,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巨大牺牲证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那时的共产党人,每人都懂得这个大真理。所以,他们制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律……
文朝荣记得,毕节解放不久,身穿军装的工作队进了赫章县 的海雀村,一个大胡子老八路笑呵呵地告诉他,娃儿,我们在邻村办了个小学,你可以去读书识字了。他急哭了,用彝语说,我家没钱啊!
不要钱!
于是,这个十多岁的光脚娃爬山越岭,在油灯下读了三年小学。因为生产队急需记工员,他不得不终止了学业。请记住,从共和国草创之初到改革开放中期的数十年间,贵州山村绝大多数学生娃都是光脚走进校门、走出校门的。‚流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无论我们走出大山多远,娃儿赤脚翻山的苦,父母拿不出学费的泪,破麻布裹着的课本,还有父老乡亲期待的目光,都不能忘,忘记就是背叛!
海雀村是苗族和彝族的聚居村,文朝荣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第一个文化人,第一个会说普通话,第一个识文断字,第一个读红头文件,第一个铁心跟共产党走的人。距离赫章县城近百公里、藏在大山窝里的海雀村曾被称为‚苦甲天下‛,全村海拔两千三百米以上,长年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坡田薄土,包谷只长半米高,结一个小棒子,村民戏称田鼠也要跪下才能啃到。一年四季,家家户户一季包谷三季野菜,许多人家连盐巴都买不起。男人们衣衫褴褛,女人们的裙子烂成了麻条。霜雪满天的冬季,四面透亮的‚杈杈房‛(窝棚)里,乡亲们钻草铺、盖秧被,和牲畜们挤在一起睡,为的是老黄牛的呼吸可以带来些微微的暖意。六十二岁的村民王学芳告诉我,他十三四岁还没穿过裤子,那年月‚山上只要没毒的都找来吃,大便像小便一样稀‛,‚一袋炒面、十个鸡蛋就可娶回一个媳妇‛。
政府发一次救济粮或衣物,海雀村就得大哭一场。村民要,干部也要,‚狼多肉少,分不下去啊!‛村委会上,火爆脾气的文朝荣说,这是救命粮,不能搞平均,不能撒芝麻盐儿,‚救命粮一定要给那些最穷最饿的人吃‛。他铁青着脸,逼着干部让。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好些人家都有四五个娃,最多的有九个。谁家都吃不饱,谁都让不起,村干部蹲地大哭。文朝荣吼道:‚我带头!咱别忘了,红军打仗时干部冲在前头,现在干部要苦在前头!‛苗族老奶奶安美珍家几个月不见粮食粒儿了,锅里只有一点野菜,而且发了霉。文朝荣来了,‚砰‛的一声把一袋包谷放到地上——那是他让出来的救济粮。老奶奶活过来了,活到今天,九十三岁了,瘦小、结实、驼背,像半截老树根。去年家里杀了两头四百多斤的猪。就这样,文朝荣吼了四次‚干部要苦在前头‛,喊了四次‚我带头‛,先后让了四次救济粮,让得老婆哭孩子叫,让出一个皮包骨的铮铮硬汉,让出一个响当当的共产党员,让出一个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村支部书记。这件事上了当年的《人民日报》。
千年穷困,十年浩劫,一穷二白的贵州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各级干部们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海雀村成了全县有名的填不满的‚大深坑‛,政府愁,干部怕,路途远,村民多年没看到干部的身影了。1984年,数月的大旱和低温让毕节地区的饥荒愈发严重。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走访了几个县后,又来到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沉痛地对他说:‚我领你去看看村民的穷日子吧,我这个支书干得不好,不争气啊!‛两人转了三个村组、十一家村民。这里的赤贫和饥饿让刘子富深感震惊,一篇报道急电中央:
贵州省赫章县各族农民中已有一万两千零一户、六万三千零六十一人断炊或即将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四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三个月的盐,四个人只有三个碗,已经断粮五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全家五口人,断粮五个月了。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一下就惊呆了,大娘衣不蔽体,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一走动就暴露无遗。见有客人来,大娘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难为情地低下头。
……记者在海雀村一连走了九家,没发现一家有食油、有米饭的,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屋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由于吃得差、吃不饱,体力不支,一天只能干半天活。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外逃,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
数天后,即1985年6月4日,刊有这篇报道的《国内动态清样》放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写字台上。这位出生在穷困陕北的老革命家、红区创始人之一,一定读得很激动也很沉重。老人做出如下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批文电传贵州。1985年7月24日,刚刚就任省委书记几天的胡锦涛指示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紧急调拨大批粮食和救援物资,星夜兼程运进毕节各县。海雀村欢声如雷,那里的炊烟有史以来第一次变得如此饱满、温馨,飘散着米面包谷的袅袅香味。同时,胡锦涛亲自赶往赫章县等地,走访了许多村寨。看到那里到处是秃山野岭,土地贫瘠,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他的心情十分沉重,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干部群众的意见。结论是明确和严峻的:靠救济解决不了贫困,让山绿起来,让土肥起来,让水 留下来,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大计。这是一个悄悄的重大的启程:科学发展观思想就这样在毕节大地上起步了。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旨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工程——‚毕节试验区‛宣告成立。
贵州,终于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进程。老人与时代—— 走在前头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迅速传遍贵州大地,老支书文朝荣的心里像打开了一扇门,霍地亮了!1986年春节前的一天,他在村干部会上提出,要发动村民上山义务种树。大家怀疑老支书的脑壳儿进水了,周围几座大山全是光秃秃的‚和尚坡‛,都绿化了要干几辈子啊!文朝荣说,我们的山本来是绿的,为什么现在成了秃山?为什么我们的田亩越来越薄?粮产越来越低?为什么我们穷得穿不上裤子?因为我们世世代代把树砍光了当柴烧,再这样下去,子孙后代连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村民代表会上阻力更大,许多人七嘴八舌叫,不行!山上有我们很多地,粮都没得吃,种树能填饱肚子吗?
文朝荣说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才能喂牲口,有牲口才有肥,有肥才有粮。我们必须豁出去,坡地本来打不了多少粮,干脆种树!
有村民站起来大喊,我们的女人裙子都烂成麻条了,让她们光屁股上山啊?
文朝荣说,亏你还是个爷们儿呢!把你的裤子给女人穿,你找块麻布围上就行了!
村民们哄地笑炸了场。
几天后,无论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无论骂娘的还是抹眼泪的,个个破衣烂褂,草鞋斗笠,都让文朝荣轰上了山。那些亲手把自家地刨了的村民,像死了亲人一样跪在地头直掉泪。但不管怎样,哭归哭骂归骂,许多年来文朝荣一直铁骨铮铮,苦在前头,办事公道,大家都服他,信任他。上山时,文朝荣走在前头,老伴和三个大孩子跟在后面,小女儿扔在家里托付给老人,常饿得哇哇哭喊爹妈。工地上,有老大娘饿昏了,有男人累倒了,有孩子冻哭了,有很多人动摇了,文朝荣黑着脸教训干部:‚天大的难,地大的难,干部带头就不难!‛可眼看村民累成这样,他能不心疼吗?文朝荣风风火火跑下山,把家里的一点点存粮倒空了,把二女儿文正巧准备坐月子的一百多个鸡蛋‚偷‛来了,又跑到区政府含泪要救济要支援:‚要是山上饿死累死一个,我这辈子都活得不安宁啊!‛区政府很感动,吃的穿的都送来了,村民们举着锹镐,用苗语、彝4 语、汉语,一起跳脚高喊‚区长万岁!‛这时候,文朝荣默默站在一边,默默抹着眼泪。我们的父老乡亲,多知道感恩啊!
山高路陡,天天饿着肚子爬山谁都扛不住。为节省体力,春寒之夜,村民们经常围着篝火,盖着烂衣,睡在星星底下草窝里。连续四年,衣裙越来越破了,胡须越来越长了,三个春节大年夜,村民们都是在山上过的,喝的是山沟水,吃的是洋芋(马铃薯)、包谷菜团子。苗族、彝族的青年男女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太阳出来照半坡,哥和妹来栽树多。哥在前面挖坑坑,妹在后面盖窝窝。‛那热闹景象,仿佛一个来自夜郎国的古老部落凯旋,出现在当世……
海雀村史无前例的‚栽树运动‛(当时还没有‚退耕还林‛的说法和政策),就这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轰轰烈烈地坚持下来了。这是全省第一个自发、自觉、自费的‚村办绿化运动‛,应入贵州史记。1986年,海雀村造林八百亩。接下来的三个大冬天,有经验也有自育的树苗了,又展开更大规模的造林大会战。经统计,四年间海雀村共造林一万三千四百亩。进入新世纪,国家制定了退耕还林优惠政策,村民们能得到补贴粮款,积极性更高了。十多年拼下来,周围几座石山秃岭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绿化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均拥有林木十五亩,全村每年享受退耕还林补贴二十四点八万元,林业价值达四千多万元,人均五万多元。这是村民义务造林得到的‚意外横财‛。
还有一件大事,记挂在老支书的心头:计划生育。他痛切地体会到,村民极度贫困,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也是人多地少形成的。村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形成一代代的恶性循环。他大会小会、苦口婆心搞动员,可村民们怕‚开肠破肚‛,吓得一听计生人员到村就满山遍野躲,好多孩子都是‚超生游击队‛在山洞密林中的‚运动战‛中横空出世的——出了娘腹一声哭,落地睁眼见天空。
千年习俗,乡野痼症,少造人比多种树还难。老支书知道,这项国策要执行到底,干部必须走在前头。他动员只有一个男娃的大儿子文正全率先节育,给全村树个榜样,小两口哭了几次躲了几次。老支书说:‚我是村支书,说话连你都不听,哪个还愿意执行?‛文正全和媳妇揩干眼泪,领回了全村第一个‚独生子女证‛。从夜郎国到共和国,这是海雀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很震撼。后来文朝荣的二儿子文正友生了一男一女,也节育了。
老支书有底气了,脚板咚咚响,到了有两个女儿的苗民王兴全家。
你要是再生个男娃,亲不亲爱不爱?他问。
自家的儿,能不爱吗?王兴全抽着烟闷头说,他知道老支书上门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文朝荣拎起他家的小半袋包谷糠粒儿说,再生个娃儿,就给他吃这个?你爹妈生了你兄弟姐妹七八个,哪个过好了?哪个能养老?你爹最后是饿着肚子走的,后事是我给办的。娃多嘴多,越多越穷,这个道理你应该想得通。一通话说得王兴全心服口服,节育了。
海雀村几个村寨很分散,分坡隔谷。那以后,文朝荣夜夜提着马灯挨家做思想工作,有人劝他用村委备的手电筒,他说,电池四角钱一对呢,一个来回就用完了,舍不得啊。
中国改革办了两件最伟大的事情:物质生产由‚计划性‛转为‚市场化‛,人口生产由‚市场化‛转为‚计划性‛。从多造林到少造人,老支书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头,起了表率作用。新世纪以来,海雀村没发生一例政策外生育,这在少数民族村落,是开了一代新风。
——‚地膜覆盖‛‚定向移栽‛等多项科技种田的技术和种子引进来了,老支书带头试种示范,包谷亩产从两百斤蹿升到五百斤。全村二百零八户人家开始了杀猪过年的好日子……
——1985年,村小学的杈杈房快塌了,五个读书娃又变成放牛娃。老支书卖了家里的牛,带头捐款捐物,动员全村翻盖了新小学,木板当课桌,石头当坐凳,交不上学费的村里垫付,不送娃娃读书的罚款。2009年,海雀村开天辟地出了两位大学生王光全、王光祥,全村像过盛大节日,载歌载舞敲锣打鼓,一直送到山路口……
——海雀村地处高坡,人畜饮水要从深谷挑上来,一条扁担、一个猪槽子,从秦皇汉武时候一直用到21世纪。老支书带人上山到处钻洞找泉,胶鞋磨破了两三双,骨头磕碰得鲜血横流。终于,一条管线飞流直下三千尺,家家吃上了‚自来水‛……
如此尘封千年的艰难环境,仅靠老百姓的肩膀硬扛是扛不动、搬不走的,需要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需要党的群众路线和干部的脚步真正打通‚最后一里路‛。许多年来,来自省、市和中央的滚滚暖流不断涌向毕节试验区,涌向海雀村。在中央统战部的部署下,远在北京的台盟中央对口帮扶海雀村,十多年来,他们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八百多万元,把这个古老村寨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花园村‛。粉墙乌瓦,花树成行,文化中心,超市商铺,还有小学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如花朵一般的孩子们……
老人与海—— 干在前头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说,说的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老渔夫,在大海风暴里与一条巨大马林鱼搏斗不休,当6 他终于把鱼拖回码头时,这条大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一副骨架。老渔夫所获无几,他的奋斗精神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大海的风浪与考验成就了那位坚忍不拔的老渔夫;大山的险峻与磨砺成就了贵州的彝族老支书文朝荣。
老支书有不离身的三件宝:镰刀、背篓、笔记本。2000年,五十九岁的老支书退休离任,又当选了‚名誉支书‛,按国家规定不拿村干的津贴了。可老人依然还像在任上,天天拎着镰刀,背上背篓,揣上小本子,四处爬山巡看他最心爱的华山松、马尾松林子,检查三个护林员的工作。每天两次,来回数十里,‚出门天不亮,回家月亮上‛。在村里遇上什么事儿了,还要说几句,吼几声。村民都把他当‚老革命‛一样敬着爱着,说话都听,听了都办。有趣的是,老支书教育人的水平日见提高,发火骂人则是改了再犯,犯了再改,而且只用苗话和彝话——普通话一向是用来开会的——骂也听着亲切。
2013年春,劳苦一生的老支书病倒了,前列腺癌,动了手术。眼瞅着身体越来越弱了,老人家要求家人扶着他上山再看一次林子。走不动了,儿子便背起他。蓝天丽日下,漫山坡的林海青翠苍郁,花草芬芳,松香扑鼻,斑斓的翠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老人动情地抚摸着一棵棵高大笔挺的华山松,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以后你们要护好这片林子啊,‛他对身边的村干部和儿子说,‚这是全村老百姓的心血汗水,也是子孙后代的传家宝啊,我死了也会惦记的……‛说着,老人泣不成声,泪水纵横。
那是他心中一片永远的绿海,老人与海,永不分离!
2014年2月11日,七十三岁的彝族老支书文朝荣与世长辞,全村失声恸哭,天也哭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安葬的日子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周围几个村子的数千名老百姓都赶来了。大家强烈要求,每村出八个人,一村抬一程,都送送敬爱的老支书。跟在后面的人群排起了绕山过谷的长队,泪水哭声洒了一路。九十三岁的苗族老奶奶安美珍走不了远道了,在路口拦住灵柩,老泪纵横说:‚老支书,你累了一生,这回好好歇吧……‛
风雨兼程数十年,一个彝族老农民,一个村支书,面对困难‚苦在前头‛,勇于改革‚走在前头‛,投身建设‚干在前头‛。文朝荣在人民心里走成一个路标,站成一尊雕像,活成一座丰碑!中组部追授文朝荣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专程到海雀村考察,高度评价了文朝荣的事迹和贡献,省委号召全省干部‚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文朝荣一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伟大精神,如今已成为全省干部和四千多万各族人民心中长久回荡、铿锵有力的座右铭。
其实,文朝荣的精神代表的就是‚贵州精神‛。贵州很穷,贵州又很富——这里的人民具有超乎寻常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这里的‚文朝荣‛不止一个,而是千百个。
——大方县红岩洞寨地处高山坡,下河提水有五百米深。苗族村支书杨明旭号召全村上山开凿悬崖,把山头泉水引进村,村民们热烈响应,呼啦啦上了工地。没想到一次爆破死了三个人,所有村民都打退堂鼓了。杨明旭不吭声,每天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悬崖上,继续凿,那孤独的锤声叮当叮当响彻山谷,敲击着村寨的心扉,十天、二十天、两个多月过去了,终于有村民忍不住了,哭着嗓子喊,老支书是为我们好!不能让老支书一个人干,不怕死的跟我来!历时整整五年,水渠凿通了,杨明旭将第一瓢水,含泪洒在牺牲的三个村民的坟头上……
——胡索文,一个老农民,年轻时家里困难,没有蒸饭家什,他跑到林子里偷伐了一棵小杉树,挨了公社批斗,他不得不亡命天涯。第二年回到村里,老婆跑了,地也没了。胡索文只好在山林里开了一块荒地度日。这时候,他想起了那棵小杉树,觉得很痛苦很内疚,决定‚种树还债‛。三十年过去了,胡索文独居山里,从壮小伙儿变成弯腰老人,整整种了四百多亩杉树林。临终前,他把全部林地捐给了国有林场,说‚这是我欠国家的……‛
——杨文学,行走在贵阳的‚背篓‛,靠卖力气挣了十三万多元,回到家乡打算建新房。老父亲说,咱村出山路不通,你还是给大家修条路吧。修了半截没钱了,杨文学又背上背篓,村里二三十位青壮年齐刷刷站出来说:‚我们跟你一起去背!‛这支‚背篓军‛悲壮地踏上了征途,杨文学和村民们‚背条大路回家乡‛的壮举轰动了贵州也感动了贵州……
——青年农民李进进城打工,靠勤劳和诚信当了小包工头,攒了五十万元。想到小时读书难,他想为家乡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可父母还住着茅草房,他问父母,这笔钱为老人家盖新房还是捐建小学?父母说,我们才五十多岁,还能干活儿,给村里孩子们建小学吧。五十万元全捐了,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昂然崛起……
在贵州,这样的人物和故事不胜枚举,他们都是‚文朝荣‛,都是高山上的一棵松,大地上的一面旗。他们的胸怀像大海一样辽阔广大。他们的决战意志像大海一样涌动不息。他们用汗水足迹,在大山里书写着‚老人与海‛的壮丽人生。
2014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听取了贵州代表团的讨论发言。之后,他重温了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1985年的批示,并动情地说,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那里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干部一定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才能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动摇、不可阻挡的必由之路。在贵州,老支书文朝荣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精神,正在激励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向着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呼啸猛进;在中国,海雀村变为‚花园村‛的壮丽史诗,将更大规模地书写下去。
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报道观后感 篇8
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小沟小学薛永祥
2014年6月8日晚,我认真收看了CCTV1“新闻联播”节目以及随后的“焦点访谈”播出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后。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文朝荣同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造福子孙的崇高精神的内涵。文老支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为民着想的一生,是与毕节实验区精神一直闪烁的一生,是党的基层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当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是50年前的“焦裕禄”精神在毕节试验区的再现。他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文朝荣同志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
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
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 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
是他,让海雀村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是他,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
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
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人民的好支书如今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像文朝荣同志那样,就是要
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地当好学生的公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竭尽全力地培养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知识基础,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学习文建明同志情况汇报 篇9
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期间,我镇高度重视向文建明同志学习的活动开展,掀起了**镇学习文建明工作法的热潮,通过学习,结合**实际,总结、提炼出了符合**未来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一)抢先学习。在全国掀起学习文建明工作法
热潮时,便引起了**镇领导班子的重视,组织专人迅速收集、印制《文建明工作法》100余份,《文建明先进事迹》200余份,并分别发至每一位镇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驻镇企事业单位干部手中,号召全镇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向文建明同志学习。
(二)深入宣传。在收悉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共广安市为组织部<关于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深入看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华委组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后,**镇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下令组织办工作人员迅速提炼、印制《文建明工作法》200余份,《文建明先进事迹》300余份,要求各驻村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大力《文建明工作法》和《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扩大宣传学习面。
(三)重点学习。**镇抢抓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日程,利用6月6日点名会时间和6月10日政治学习时间,在换届前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学习一次,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一次;在党委换届工作结束后,于6月17日政治学习时间,再次组织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并要求全体参学人员在集中学习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二、学习成效
**镇通过组织镇、村干部职工向文建明同志学习,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要求各参学人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始终坚持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在集中学习中,发动全体参学人员为**镇未来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构筑了**镇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总结出了符合我镇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法。
(一)通过学习出思路。充分运用 “两下”工作法,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带领各驻村干部对全镇11个村(社区)进入走访入户、实地考察,为**镇“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撰写收集材料。通过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以上集中学习讨论,经镇党政联席会议反复研究、论证,科学绘制**镇“一心、一区、一带、三基地”的“十二五”发展蓝图,着力塑造“六个队伍”(即:创新队伍、敢拼队伍、奉献队伍、担责队伍、诚信队伍、廉洁队伍),倾力创建“六个**”(即:务实**、开放**、秀美**、富裕**、和谐**、先锋**)。
(二)通过学习出方法。充分运用 “三制”工作法,制定了符合我镇经济发展的“点、线、块、面”工作法。“点”:即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蔬菜基地、蚕桑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物流集散中心、水上观光带、休闲娱乐中心等9个工作重点;“线”:即由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这3个工作重点构成工业发展线,由蔬菜基地、蚕桑基地、畜禽养殖基地这3个工作重点构成农业发展线,由物流集散中心、水上观光带、休闲娱乐中心这3个工作重点构成三产发展线;“块”:即由工业发展线、农业发展线、三产发展线构成一块投资洼地;“面”即:由工业发展线接轨市工业园区发展,由农业发展线接轨市农业园区发展。用“跳出**,发展**”的思路,形成以服务市工业园区发展促进**工业发展,以主动衔接市农业园区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以沿江地域优势促进**三产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层面。
【学习文朝荣精神汇报】推荐阅读:
学习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心得体会06-09
学习文朝荣 王钢10-15
学习文朝荣心得体会06-10
文朝荣观后感05-27
文朝荣心得体会10-11
观文朝荣事迹有感09-29
观文朝荣老支书先进事迹有感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