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朝荣 王钢

2024-10-15

学习文朝荣 王钢(共8篇)

学习文朝荣 王钢 篇1

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服务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的。文朝荣同志是贵州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也是现阶段学习活动的一面镜子。

文朝荣同志生前曾任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2月11日,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海雀村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交界处,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是贵州省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是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文朝荣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带领群众求生存、求发展,斗荒山、战贫困,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争优创先。文朝荣同志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文朝荣同志对于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以焦裕禄、文朝荣为榜样和标杆,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尤其要深入学习和实践文朝荣同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坚定献身于党的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以文朝荣同志为镜,深入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查摆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我们党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文朝荣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文朝荣同志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文朝荣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农村党员干部的优良传统和朴实作风,彰显了当代农村党员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他的事迹感动一直着海雀村人民,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精神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学习他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努力查找自身差距,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认真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的事业奋斗。

“你是公仆,身上却凝聚着民族魂;你是大树,身后却成长着大森林……”这首歌正是对像焦裕禄、文朝荣这样一批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心系百姓、勤政为民的先锋模范形象的英雄赞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把文朝荣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

2015-7-17

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有感 篇2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当接到向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后,我认真学习了文朝荣先进事迹材料,现谈一点个人的感想。

文朝荣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带领群众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求生存、求发展、求跨越,斗荒山、战贫困,书写了战天斗地的精彩传奇,历练了绝不向贫困折腰的奋斗精神。文朝荣精神是教材,也是镜子,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并努力去践行。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不是笔下生辉,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事迹,体现了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我们应认真学习和领会,要把学习弘扬文朝荣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真学、细照、笃行。要把文朝荣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检查,查摆我们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以身作则、下基层接地气,将弘扬文朝荣精神与践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心中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

——兴义市国土资源局刘兴福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他用20多年的拼搏坚守和不懈奋斗,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堪称村支书的楷模。他身上展示出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造福子孙的精神,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1-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理解: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更加懂得:没有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贵州不可能实现后发赶超。只要信仰在、精神在,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需要按照总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解决好“四风”问题,用推进改革、加速发展、改善民生的成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贵州基础薄弱、条件艰苦,要像文朝荣一样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区多得多的努力。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作为一名国土系统的普通党员干部,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一学他不畏困难,不向贫穷低头的坚强品质,勤勤恳恳做事、任劳任怨付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岗位职责,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自勉自

学习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心得体会 篇4

潘 磊

5月8日下午,我校党支部书记成联兴老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海雀村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出,文朝荣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和实验区精神一直闪烁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他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海雀村风沙比较大,如果不与风沙作斗争,那么海雀村的人民将活不下去,于是他带领海雀村人民盖土墙房来抵挡。同时争取了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最后他超额完成了栽种800多亩华山松。他的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海雀村人民,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着海雀村人民,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要学习他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

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足发展具体体现。

学习文朝荣 王钢 篇5

━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我不禁想起热潮中的海雀愚公文朝荣。文朝荣,小学三年级文凭,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离任后,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他的功不可没,现已扬名天下。

一、“苦甲天下”的过去山寒水冷、荒山秃岭、人贫地瘠……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海雀村是苗族、彝族聚居地,坐落在海拔2300米的高寒山区,山大、山多,土层薄,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曾是海雀人为求生存而野蛮毁林开荒的真实写照。那时,村民们只能从这瘦瘠破碎的土地里刨食。为了生存,村民们大力垦荒,致使800来人的海雀村耕地曾达1.68万亩,森林面积不到5%,山头变成了光秃秃的“和尚坡”。使原本就不肥沃的土壤更加贫瘠。粮食产量出现“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惨状。“杈杈房”成了他们唯一的住所。所谓“杈杈房”,就是用两根一人多高的树杈,钉在地上,然后在树杈中间搭一根木材,构成了整个房屋的骨架。文朝荣家也是这种杈杈房,这种房子让他和家人受了不少苦头。晴天一起风,漫天黄沙,村子就变成了“沙海”;一到雨天,满地泥淖,村子就变成了“泥潭”。

二、农民辛苦把树种,“和尚坡”上建“银行”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在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中,村民开始连饭都吃不饱,甚至出现全家断炊。作为全村的带头人文朝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琢磨思考,文朝荣意识到海雀村贫困的根源在于毁林开荒。只要山上有树,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植树造林。文朝荣下定决心,动员村

民种树。刚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饭都没得吃,还种什么树?文朝荣一家一户做工作、讲道理,得到大家的支持。终于1987年冬天,文朝荣带领村民们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轰轰烈烈的植树“革命”。

在文朝荣的带领下,经过3个冬天的苦战,他们完成了30多个山坡的种树任务,植树12000亩。文朝荣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在接下来的10年,他一直带领村民分批次坚持种树。植树造林让海雀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海雀林场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1995年,海雀—这个曾以生态环境差而闻名全国的村竟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荣誉称号。

三、一代新人换旧人,荒山长出绿树林。

初夏的海雀,早已经满眼翠绿,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郁郁葱葱、一望无尽。山下,是错落有致的新民居,白墙、青瓦,整个村庄就如同一块光洁温润的玉石,镶嵌在绿意盎然的林海当中。

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带领全村人宁愿苦干实干、不愿苦等苦熬,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带头改变传统生育观念,让群众从愚昧走向文明;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家庭再怎么困难也要帮助群众。是他挖掉贫困落后、石漠化、官僚主义“三座大山”,是他把一穷二白的“特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并创造了“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海雀精神。他是贵州人的骄傲,更是我们举国人民的骄傲。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员,文朝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我们真抓实干、争先创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职工,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永远用愚公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牢记“权为生所用,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的教学理念。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古达苗族彝族乡中心小学

教 师:王 华

学习文朝荣 王钢 篇6

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通知》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都要向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努力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学习他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昂扬锐气;学习他们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道德情操,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清廉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锋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深学、细照、笃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历史、人民的业绩。

《通知》指出,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教育实践活动出真功、见实效。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等4名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向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于海河,男,汉族,辽宁康平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宝清县富山乡中心校校长、乡纪委书记,龙头乡副乡长,尖山子乡党委副书记,七星泡镇镇长、党委书记,龙头镇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县政协副主席兼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等职务;先后被评为双鸭山市劳动模范、十佳公仆、农村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因坚持工作致阑尾炎病情恶化,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1岁。2014年6月,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于海河一生视群众为亲人。农民把海河当兄弟,有困难就找海河。在宝清,提起于海河,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哪里,都会把爱心带到哪里。他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帮农民脱贫致富。

于海河真诚对待农民,农民也真心爱戴于海河。

于海河去世后,在搜集整理他事迹的时候,有人说:“于海河的事迹太感人了,但不知道能不能树得住?”这时,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忽然拍着桌子说:“焦裕禄树得住,于海河就树得住!”

于海河一生视事业为生命。从乡镇到农业局,从政协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他到哪里任职,哪里的工作就走在前列,就会和谐稳定。他先后工作过多个乡镇,每个乡镇都由后进变成先进。领导把他当战友,有难题总是找海河。县委、县政府总是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打头的”和“救火队长”。

于海河在宝清农业战线工作了3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232个村屯,先后为宝清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宝清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县。

于海河一生视清廉为根本。他曾长期担任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职务虽然不是很高,权力却不算小,每年由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多以亿计。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会算计”,从不乱花单位的一分钱,从不照顾亲友一个项目。于海河同志病逝后,大家才知道他妻子毛淑香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但他从来没有跟别人诉过一句苦,从没有为个人的事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他的父母去世,丧事都只是家人料理的,他的同事和朋友无一人知晓。今年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朱海涛带着县几大班子领导去看望于海河的家属,他家房子只有50多平米,摆设也很简单。他爱人告诉我们,海河生前经常说,能住上楼房,他就已经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了。

于海河日志

2012-11-4 足以

最近几天,有朋友说到政协做副主席没意思,言下之意没有农业局长“实惠”。我在想,只要能保证一日三餐能吃饱,有衣穿,有房住,还图什么呢?想一想过去,已经太幸福了!况且,不至于连馒头、大碴子粥、葱叶、一块豆腐,外加大酱,都吃不上吧,温饱有余,足以!

2010-4-28 我祈祷

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 篇7

7月14日,我区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海雀村原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观看完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他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一遍绿色,让人们没有饭吃到小康,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他却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我们永远也用不完的,他的经验将被我们学习借鉴,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学习文朝荣 王钢 篇8

2014年6月9日晚上19点,我认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于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我始终把“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这条红线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组织全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和实验区精神一直闪烁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他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

是他,让海雀村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是他,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

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人民的好支书如今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上一篇:六月的西湖作文下一篇:亿万富翁的成功秘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