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2024-07-17

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精选5篇)

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篇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6 开国大典

汝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我中华”这一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可读性较强。课文通过开国大典的进行,向我们重现当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本文的另一大特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学目标:

1、认识“渠、钮、帜、聂”4个生字,会写“防、耸、旗”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通过场面描写的学习,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词,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渠、钮、帜、聂”4个生字,会写“防、耸、旗”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感情的方法,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2、谈话引入: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全世界都将目光聚集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板书:开国大典

3、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过渡:同学们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字词的宝库,来考察一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1、认读词语

旗杆 擎(qíng)着

电钮(niǔ)旗帜

检阅

司令 缓缓 瞻仰 城防部队 高高耸起 徐(xú)徐上升 排山倒海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2、理解词语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擎着:往上托、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

学生多种形式读,红色字体部分批注在书上。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2)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进行了哪些场面描写? 板书:会场布置 典礼仪式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典礼仪式重点描写了:毛主席宣告 升国旗 读公告

四、多种形式分层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通过场面描写的学习,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1、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进行了哪些场面描写?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1-4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

学法指导:(出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多,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用“读了________这句话,我从_______这几个词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说话。(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学生自由说。

(2)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3)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第5-15自然段,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在这众多场面描写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大典开始的仪式的场面和阅兵式。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学生自由说。如: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可看出兵种多。

“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队伍的雄伟威严。“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小组讨论,反馈,适时点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说明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说明这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学生背诵该段。D、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晚上九点半”说明典礼时间持续得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举着灯笼、火把的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6)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最能表达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心情,说一说。

小结:(播放课件)是啊,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正是这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国歌无数次地响起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才拯救了生死关头的中华民族。这怎能不激动人心?怎能不让我们热血沸腾?再读第七自然段。

三、回顾学习,总结写法

1、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

2、运用一个个场面描写,写出开国大典壮观的场面及人们激动、振奋的心情。

3、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详写大典开始的仪式的场面和阅兵式。)

四、活学活用,快乐写作

回忆自己参与的一个劳动场景,把自己看到的或感受到的动人场面详细、生动地描述下来,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性。

学生自由写作,指读,点评。板书设计:

6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

盛大 举行典礼

——

隆重 阅兵式

——

威武 群众游行 —— 壮观

无比激动

无比自豪

无比喜悦

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篇2

1.学习生字“典”“瞻”等。

2.训练速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7自然段。

3.自主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热爱新中国, 热爱毛主席, 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读写迁移,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关键的语句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2.学习场面描写的一般特点 (点面结合, 突出气氛, 层次清晰) 。

【教学过程】

一、读题, 解题

(一) 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开国大典》。

(二) 理解“开国”“大典”。

“典”是本课的生字, 记得我们在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里曾经介绍过这个“典”字, 它和什么字有关系? (册) “典”像把一册册书放在桌上。 (教师范写) 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布局要匀称、合理。这个“典”字本意是指重要的文献或典籍, 在这里的意思是典礼, “开国大典”是指为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盛大隆重的典礼。

二、速读课文, 理清条理

(一) 训练速读。

1.指导速读。我们现在是高年级了, 要学习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文章, 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所以现在我们来做个小练习——速读。其实速读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现在, 请把你的眼球放轻松, 转动眼球。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发现你看的面变大了。你要想速读, 重要的就是眼球转动的速度要快, 最关键的是注意力要集中, 边看还要边很快地思考。

2.下面咱们来训练。给大家一分钟, 看看大家能获取多少信息。 (学生自由速读一分钟, 教师边巡视边计时。)

(二) 检查速读, 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1.第一遍看完了, 读懂了什么? (出示阅读菜单: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

2.根据《阅读菜单》, 理清文章条理, 提炼场面描写要注意“条理清晰”。

(1) 出示选择题, 让学生再读课文, 选择文章正确的写作顺序。

(2) 根据学生的回答, 绘出文章顺序的“思维导图”, 并让学生读出, 用“人眼摄像机”拍下。

(3) 总结:读描写场面要注意理清条理, 写类似的文章要注意写作的顺序。 (板书:理清条理)

三、自读自悟, 重点学习“典礼中”部分

(一) 学生自读课文, 批注感悟。

1.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最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课文的第5耀10自然段。速读是为了理解大意, 但重要的段落我们还要“回视”, 慢慢品味。

2.请大家自由地读这几个自然段。读书应该要留下读书的痕迹。你们要边读边圈点勾画, 在旁边批注, 看看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读, 开始, 不赶时间慢慢地读。

(二) 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批注的关键词。

让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批注或画的词语。把叙述体会内容的词语和对写法感悟的词语做简单的区域划分。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自学收获, 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相机随文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让学生寻找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难理解的句子, 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1.通过朗读五个带“一齐”的句子, 体会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 以及激动的心情, 学习庄严热烈的场面描写。

A.你有一双慧眼, 发现了一个重复出现的词“一齐”, 说说自己的体会。

B.请找出这五句带“一齐”的句子, 说说自己的批注。

C.联系学过的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文章说说自己了解的毛主席, 通过想象三十万人不约而同的反应, 谈自己的感受, 归纳。 (板书:点面结合)

2.通过让学生用鼓掌再现三句出现“掌声”的句子, 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感受现场热烈、激动的场面气氛。

A.教师读句子, 请全体学生来表现不同的掌声, 理解文章句子的含义。

B.让学生说自己的批注, 理解比喻的写法, 感受场面的热烈。

C.朗读再现, 积累语言。

D.适时归纳写法。 (板书:突出气氛)

3.学习第7自然段:“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同学们, 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成立了, 成立了!为什么老师在这里连说了三个“成立了”?仿佛这声音在——回荡。更重要的是它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宣告传遍了北京, 整座北京城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了, 传到了上海, 传到了新疆……传到全国各地, 人民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了。 (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B.朗读, 想象体会情感。

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旧中国人们的生活。 (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背井离乡……)

C.句式训练:师生互动练说:“当_________的人, 听到这庄严的宣告, 他一定_________!”

D.反复朗读感悟并熟读成诵。

4.通过学习“升国旗”部分, 学习新词“瞻仰”,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中“升国旗”的各个场面, 进一步理解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A.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多么神圣, 多么伟大!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谁来说说自己在这句话旁的批注?

C.“瞻仰”就是你说的抬头看吗?注意字形, 是“目”字旁。

D.同学们, 在什么地方会升起五星红旗?在什么时候会升起五星红旗?

(点击课件后指着句式训练题) “当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厅里升起的时候, 表明——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有地位了。”

“当在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升起来时, 表明——中国人强大了, 不再是东亚病夫了。”

“当我国的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挥动五星红旗时, 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 我国已跻身世界前列。”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我们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板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E.再读句子, 读出自豪。

5.鼓励学生自学, 批注。

这个 (指着一位学生写的“反复”) 是我们这位同学的专利。他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更重要的是他对文章的写法有了理解。其实, 批注是我们的再创造。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很爱读书, 他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在字旁做批注。现在有一些出版社还把他的批注编成了书, 因为这是他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才华的体现。所以大家也要像刚才好多同学那样, 爱读书, 爱批注, 留下我们学习的痕迹。

四、读写迁移, 当堂练说

(一) 通过板书, 总结全文。

同学们, 今天我们通过自读自悟, 学习了《开国大典》的重要段落, 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们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以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了解到了描写场面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晰、点面结合、突出气氛。

(二) 练说《清晨的礼赞》, 学习有意地观察与表达。

1.我们学校每周一也有升旗仪式, 我们能否也去仔细地观察体验呢?

2.下周一的升旗仪式后我建议同学们写一个片段——《清晨的礼赞》。 (点击课件后指着屏幕) 也学着这样描写一个场面:

“星期一的清晨, ……

我来到学校, 看到校园……

广播响起来了, 全校的同学一齐……

校长宣布……, 全场一齐……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老师同学一齐……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我仿佛……我仿佛……”

(学生小组一人一句地练说, 教师指导说通顺, 说完整。)

【评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落实学生的语文实践是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 陈老师倡导的“不教之教”教学观正是基于落实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提出来的。如何有效落实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呢?陈老师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很好的示范。

一、目标靶向, 体现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点

本课教学设计, 陈老师关注三个基本点, 即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基点和课标学段要求的重点。从教材特点看, 本课课文篇幅长, 是学习场面描写的很好范例;从学生基础看, 理清长篇课文的脉络是难点, 有序、有意地观察与表达是弱点;从课标学段要求看, 快速默读、浏览获取信息, 把握文章表达顺序, 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等是本学段的学习重点。陈老师有机整合基本点的主要元素,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直接的、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感受。

例如: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立意和情感基调, 教师设计了“读题”的语文实践;为了让学生迅速把握长篇幅课文的主要信息, 教师设计了快速默读、浏览的语文实践;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长篇幅文章的脉络及表达的顺序, 教师设计了“阅读菜单”的辅助性阅读实践;为了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体验、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教师设计了学生批注式慢读、细读的语文实践。陈老师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意识, 让学生在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以达到“不教之教”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实施, 关注动态生成的思维跃动

如果说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在为落实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做精心谋划的话, 那么陈老师的课堂则是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施展的舞台了。

片段一:陈老师先是利用学生已获取的信息组织学生填写第一个“阅读菜单”;接着要求学生再用一分钟浏览课文, 完成第二个“阅读菜单”;然后要求学生回读第5耀10自然段, 完成第三个“阅读菜单”;最后将三个“阅读菜单”的信息整合为课文脉络图, 由学生逐行念脉络图。

分析:陈老师用“阅读菜单”辅助阅读的方式, 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长篇幅文章的脉络, 教学方法简约、平实、方便、有效。“阅读菜单”能提示学生有意识地阅读, 其生成点具有多元性,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还有利于把长文读短、把短文读长等等。

教学启示:资料导读能节省课堂问答时间, 有效促进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

片段二:陈老师先让学生确定课文最重要的部分——“典礼中”, 接着让学生慢读、细读这部分句段, 要求边读边想边批注。陈老师还在巡视中不时示意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批注的关键词。学生认真阅读、批注, 多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批注。之后, 陈老师组织交流,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批注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获得交流分享的信息后还让学生再次阅读相关词句, 感受相关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

分析:本片段教学中陈老师安排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其一, 让学生慢读、细读“典礼中”的段落,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自然状态下独立阅读, 在阅读中获得体验与发现并作批注, 这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生成点;其二, 让学生交流与分享阅读批注和对有关词句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带着分享的信息再次阅读相关词句或语段, 学生在这种感受性阅读的实践中又会形成新的生成点。

教学启示:自然状态下的自读自悟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互动交流可让学生获得新信息;获取信息状态下的阅读实践能进一步提升自身语文水平。陈老师不仅关注学生自读自悟的生成点, 而且能利用这些生成点让学生获取新的生成点, 这又是“不教之教”的奇特功效。

三、价值延伸, 确定自主探究的着力点

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具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基于个体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然状态下学习的语文实践, 主要追求体验与发现;第二是个体在获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性学习的语文实践, 主要追求相关语言的感受与积累;第三是个体在目标导向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语文实践, 主要追求语文知识向语感、能力的转化。以上第一层面的语文实践是基础, 第二、三层面的语文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篇3

fanger_4506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理解含义教深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读一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出示影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面?(出示图片)

2,谈一谈:

看过影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想法,请各小组讨论,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来,比比看,哪一组讲得最好?哪组同学最聪明?

3,找一找:

1)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请找出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谈出对句子的理解。(出示句子)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怎么理解?没“站”起来之前是什么样子的?谁领导我们“站”起来的?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么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c“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怎么理解?“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何意?

4,再谈一谈: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能抓住文章中心。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影片,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内容,再深入谈谈你的看法。

5,背一背: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教案 篇4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郑重举行的仪式)“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

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 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谁来读?

3、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4、研读第五自然段。

(1)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朗读句子的过程中相机理解“一齐”。)

(2)他强调了“排山倒海”,强调了“一齐”。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

(3)人们为什么会这样?

(4)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5)想读的同学一齐读!

5、研读第七自然段。

(1)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3)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相机指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读法。)

(4)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5)你们的激情感染了我,使我情不自禁也想读,听张老师读。听出不同了吗?哪一句更好?(相机指导学生感受“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6)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7)“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8)你读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感觉你的朗读里还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我们理解了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时,一定会对这声宣告有更深的理解。(指名读这两句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9)放CAI。激情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带着这份理解,谁再来读这句宣告?(指名读。)

(10)接读第七自然段。

(11)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放CAI)(12)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6、研读第八自然段。

(1)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指名读)

(2)还是“一齐”。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会怎样做?

(3)你们也不约而同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这是为什么?

(4)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59岁的生日。在这59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放CAI)

(6)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来,孩子们,拿起笔,把最使你激动的那一个场面写下来吧!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一方面描写主要人物,一方面描写群众反应。(交流写话)

(7)无数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1、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生读板书)

2、下一节课,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②招聘解说员。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副、委、协、宾、擎”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会场的布置中感悟大典的盛大隆重。教学难点: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l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l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

会前 典礼 阅兵

游行 一齐 激动自豪

掌声 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6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教学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 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 “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理解“瞻仰”一词。

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②招聘解说员。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副、委、协、宾、擎”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会场的布置中感悟大典的盛大隆重。教学难点: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l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l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十、板书设计:(第一课时)26

开国大典

会前 典礼 阅兵

游行 一齐 掌声 激动自豪

十一、设计说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对《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以含“一齐”的句子为点,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读书方法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情,解读课题”。在谈话中,通过了解北京,把北京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激发热爱首都的情感,进行情感铺垫;二是帮助了解课题。解读课题,通过字斟句酌,感受文字的奇妙,并学到读书时品读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开国大典》这篇课文3000多字,按照课标要求的每分钟默读300字的速度就要十分钟。怎么办?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为此,我们设计了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熟悉文句。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读熟课文,划出描写群众群众反应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时勾勾画画,写旁注的习惯。检查预习,掌握学生读文情况,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第三个环节是“抓住‘一齐’,品读‘典礼’”。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部分。我抓住重点词语“一齐”,品味“一齐”含着的丰富情感,养成学生字斟句酌的习惯。品味词语的方式还是借助于朗读,在朗读中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感悟写法,也通过朗读表达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挖掘读写结合的因素,让学生想象画面,训练表达。因为本文距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风采,我们借助视频,感受毛泽东高大的形象、雄伟的声音;也借助视频,了解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情感铺垫。此外,我还把掌声的描写提炼出来进行对比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人们的激动,也感受作者表达的灵活多样。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课文。通过对第三个环节中感受掌声部分的激情表达,总结本课时的读书方法,进而运用于下课时的学习。

总之,本堂课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抓住文字进行语言训练,尽量体现语文的味道,尽量让学生得到方法的指导,尽量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开国大典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会前情况,还记得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吗?

(出示图1,会场:人的海洋)

对,这些群众和来宾们是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的,现在,典礼开始了,假如你们是记者,请你们也随这些群众一起去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并抓拍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吧!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2、汇报抓拍的镜头:

师板书:

1、庄严宣告

2、升旗鸣炮

大典中

3、宣读公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4、阅兵式

5、群众游行 ◆

3、学习镜头二:庄严宣告(6、7)

谁宣告?宣告什么?

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①看图,听毛主席宣告的录音

师:大家听到没有,这宣告怎么样?(庄严)这声音怎么样?(雄伟)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哪句话?

生:毛主席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得在场的群众怎样? 生: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

师: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还怎样?

生: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②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你能理解广场上的人们为何欢呼吗?(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祖国将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所以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4、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环节)(13、1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大家先看看这些图片 ①受检部队有哪些?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人民空军)

理解1:“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②群众怎样?

(欢呼、鼓掌,把手都拍麻了。表达了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理解2:“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群众会这么激动、兴奋和喜悦?

(看到自己国家拥有这么威武雄壮的军队而感到自豪,以及对军队的赞美。)③指导朗读12、13自然段。(自豪、扬眉吐气的语气)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小组合作学习

5、镜头二:升旗鸣炮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体会热爱国旗、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6、镜头三:宣读公告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了一阵热烈的欢呼。”说明群众热爱领袖、热爱共产党。

7、镜头五(典礼的最后一个镜头):群众游行

①从群众游行这个镜头你感受到什么?(大家无比喜悦的心情)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欢呼)

②师生分角色对话欢呼的语句。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6课 陈海燕 2013/12/112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都是抓住场面来描写,大典中这个部分就一共写了5个场面。通过学习比较,同学们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大典前 群众入场

1、庄严宣告

2、升旗鸣炮 国

大典中

3、宣读公告 大

4、阅兵式 典

5、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教案 篇5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上一篇:十一国庆节心得体会下一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译文 杨万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