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

2024-08-10

开国第一(通用11篇)

开国第一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典”“瞻”等。

2.训练速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7自然段。

3.自主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热爱新中国, 热爱毛主席, 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读写迁移,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关键的语句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2.学习场面描写的一般特点 (点面结合, 突出气氛, 层次清晰) 。

【教学过程】

一、读题, 解题

(一) 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开国大典》。

(二) 理解“开国”“大典”。

“典”是本课的生字, 记得我们在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里曾经介绍过这个“典”字, 它和什么字有关系? (册) “典”像把一册册书放在桌上。 (教师范写) 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布局要匀称、合理。这个“典”字本意是指重要的文献或典籍, 在这里的意思是典礼, “开国大典”是指为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盛大隆重的典礼。

二、速读课文, 理清条理

(一) 训练速读。

1.指导速读。我们现在是高年级了, 要学习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文章, 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所以现在我们来做个小练习——速读。其实速读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现在, 请把你的眼球放轻松, 转动眼球。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发现你看的面变大了。你要想速读, 重要的就是眼球转动的速度要快, 最关键的是注意力要集中, 边看还要边很快地思考。

2.下面咱们来训练。给大家一分钟, 看看大家能获取多少信息。 (学生自由速读一分钟, 教师边巡视边计时。)

(二) 检查速读, 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1.第一遍看完了, 读懂了什么? (出示阅读菜单: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

2.根据《阅读菜单》, 理清文章条理, 提炼场面描写要注意“条理清晰”。

(1) 出示选择题, 让学生再读课文, 选择文章正确的写作顺序。

(2) 根据学生的回答, 绘出文章顺序的“思维导图”, 并让学生读出, 用“人眼摄像机”拍下。

(3) 总结:读描写场面要注意理清条理, 写类似的文章要注意写作的顺序。 (板书:理清条理)

三、自读自悟, 重点学习“典礼中”部分

(一) 学生自读课文, 批注感悟。

1.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最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课文的第5耀10自然段。速读是为了理解大意, 但重要的段落我们还要“回视”, 慢慢品味。

2.请大家自由地读这几个自然段。读书应该要留下读书的痕迹。你们要边读边圈点勾画, 在旁边批注, 看看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读, 开始, 不赶时间慢慢地读。

(二) 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批注的关键词。

让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批注或画的词语。把叙述体会内容的词语和对写法感悟的词语做简单的区域划分。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自学收获, 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相机随文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让学生寻找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难理解的句子, 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1.通过朗读五个带“一齐”的句子, 体会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 以及激动的心情, 学习庄严热烈的场面描写。

A.你有一双慧眼, 发现了一个重复出现的词“一齐”, 说说自己的体会。

B.请找出这五句带“一齐”的句子, 说说自己的批注。

C.联系学过的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文章说说自己了解的毛主席, 通过想象三十万人不约而同的反应, 谈自己的感受, 归纳。 (板书:点面结合)

2.通过让学生用鼓掌再现三句出现“掌声”的句子, 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感受现场热烈、激动的场面气氛。

A.教师读句子, 请全体学生来表现不同的掌声, 理解文章句子的含义。

B.让学生说自己的批注, 理解比喻的写法, 感受场面的热烈。

C.朗读再现, 积累语言。

D.适时归纳写法。 (板书:突出气氛)

3.学习第7自然段:“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同学们, 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成立了, 成立了!为什么老师在这里连说了三个“成立了”?仿佛这声音在——回荡。更重要的是它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宣告传遍了北京, 整座北京城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了, 传到了上海, 传到了新疆……传到全国各地, 人民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了。 (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B.朗读, 想象体会情感。

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旧中国人们的生活。 (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背井离乡……)

C.句式训练:师生互动练说:“当_________的人, 听到这庄严的宣告, 他一定_________!”

D.反复朗读感悟并熟读成诵。

4.通过学习“升国旗”部分, 学习新词“瞻仰”,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中“升国旗”的各个场面, 进一步理解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A.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多么神圣, 多么伟大!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谁来说说自己在这句话旁的批注?

C.“瞻仰”就是你说的抬头看吗?注意字形, 是“目”字旁。

D.同学们, 在什么地方会升起五星红旗?在什么时候会升起五星红旗?

(点击课件后指着句式训练题) “当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厅里升起的时候, 表明——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有地位了。”

“当在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升起来时, 表明——中国人强大了, 不再是东亚病夫了。”

“当我国的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挥动五星红旗时, 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 我国已跻身世界前列。”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我们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板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E.再读句子, 读出自豪。

5.鼓励学生自学, 批注。

这个 (指着一位学生写的“反复”) 是我们这位同学的专利。他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更重要的是他对文章的写法有了理解。其实, 批注是我们的再创造。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很爱读书, 他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在字旁做批注。现在有一些出版社还把他的批注编成了书, 因为这是他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才华的体现。所以大家也要像刚才好多同学那样, 爱读书, 爱批注, 留下我们学习的痕迹。

四、读写迁移, 当堂练说

(一) 通过板书, 总结全文。

同学们, 今天我们通过自读自悟, 学习了《开国大典》的重要段落, 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们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以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了解到了描写场面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晰、点面结合、突出气氛。

(二) 练说《清晨的礼赞》, 学习有意地观察与表达。

1.我们学校每周一也有升旗仪式, 我们能否也去仔细地观察体验呢?

2.下周一的升旗仪式后我建议同学们写一个片段——《清晨的礼赞》。 (点击课件后指着屏幕) 也学着这样描写一个场面:

“星期一的清晨, ……

我来到学校, 看到校园……

广播响起来了, 全校的同学一齐……

校长宣布……, 全场一齐……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老师同学一齐……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我仿佛……我仿佛……”

(学生小组一人一句地练说, 教师指导说通顺, 说完整。)

【评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落实学生的语文实践是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 陈老师倡导的“不教之教”教学观正是基于落实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提出来的。如何有效落实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呢?陈老师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很好的示范。

一、目标靶向, 体现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点

本课教学设计, 陈老师关注三个基本点, 即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基点和课标学段要求的重点。从教材特点看, 本课课文篇幅长, 是学习场面描写的很好范例;从学生基础看, 理清长篇课文的脉络是难点, 有序、有意地观察与表达是弱点;从课标学段要求看, 快速默读、浏览获取信息, 把握文章表达顺序, 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等是本学段的学习重点。陈老师有机整合基本点的主要元素,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直接的、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感受。

例如: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立意和情感基调, 教师设计了“读题”的语文实践;为了让学生迅速把握长篇幅课文的主要信息, 教师设计了快速默读、浏览的语文实践;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长篇幅文章的脉络及表达的顺序, 教师设计了“阅读菜单”的辅助性阅读实践;为了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体验、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教师设计了学生批注式慢读、细读的语文实践。陈老师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意识, 让学生在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以达到“不教之教”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实施, 关注动态生成的思维跃动

如果说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在为落实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做精心谋划的话, 那么陈老师的课堂则是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施展的舞台了。

片段一:陈老师先是利用学生已获取的信息组织学生填写第一个“阅读菜单”;接着要求学生再用一分钟浏览课文, 完成第二个“阅读菜单”;然后要求学生回读第5耀10自然段, 完成第三个“阅读菜单”;最后将三个“阅读菜单”的信息整合为课文脉络图, 由学生逐行念脉络图。

分析:陈老师用“阅读菜单”辅助阅读的方式, 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长篇幅文章的脉络, 教学方法简约、平实、方便、有效。“阅读菜单”能提示学生有意识地阅读, 其生成点具有多元性,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还有利于把长文读短、把短文读长等等。

教学启示:资料导读能节省课堂问答时间, 有效促进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

片段二:陈老师先让学生确定课文最重要的部分——“典礼中”, 接着让学生慢读、细读这部分句段, 要求边读边想边批注。陈老师还在巡视中不时示意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批注的关键词。学生认真阅读、批注, 多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批注。之后, 陈老师组织交流,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批注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获得交流分享的信息后还让学生再次阅读相关词句, 感受相关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

分析:本片段教学中陈老师安排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其一, 让学生慢读、细读“典礼中”的段落,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自然状态下独立阅读, 在阅读中获得体验与发现并作批注, 这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生成点;其二, 让学生交流与分享阅读批注和对有关词句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带着分享的信息再次阅读相关词句或语段, 学生在这种感受性阅读的实践中又会形成新的生成点。

教学启示:自然状态下的自读自悟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互动交流可让学生获得新信息;获取信息状态下的阅读实践能进一步提升自身语文水平。陈老师不仅关注学生自读自悟的生成点, 而且能利用这些生成点让学生获取新的生成点, 这又是“不教之教”的奇特功效。

三、价值延伸, 确定自主探究的着力点

学生自觉自我的语文实践具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基于个体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然状态下学习的语文实践, 主要追求体验与发现;第二是个体在获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性学习的语文实践, 主要追求相关语言的感受与积累;第三是个体在目标导向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语文实践, 主要追求语文知识向语感、能力的转化。以上第一层面的语文实践是基础, 第二、三层面的语文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课教学, 陈老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感悟、积累等方面的能力, 而且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升旗仪式的场面, 让学生尝试抓重点、抓特点进行有序表达, 使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凭借、有意识、有想法, 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达到了其倡导的“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

开国第一 篇2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 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

预习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破题导入

师:孩子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放假七天,大家猜这是为什么呢?

生:国庆节放假!

师: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吗?

生:1949年!

师:对!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而又激动之情来学习《开国大典》

开国:新创立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同学们,你们了解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

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理清思路是学习课文的钥匙和抓手,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典礼之前: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

第二部分:典礼之时: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

第三部分:典礼之后:

第()自然段

三、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很明确的,请按照老师的提示并结合文章题目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四、品读感悟

师:这场隆重而又盛大的典礼令我们激动自豪,更令我们鼓舞振奋,请大家带着这些美美的心情细细品读感悟课文!

(一)、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在文中相应的段落处作出批注。

(二)、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本段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请用横线画出,并作批注。

(三)、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大典的主体仪式场面,按顺序排序。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四)、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写出自己的感悟。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____和____。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____两个排,接着

、______、_______、。当____ 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__,飞过天空。

(六)、请用波浪线划出阅兵式场面中群众表现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七)、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小组交流,批注感悟)

五、写法赏析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本文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把你感受最深的场面描写读给同桌听。

六、质疑问难

课文中还有哪些你不明白的地方。用符号标出来,和同桌交流讨论。

天香三千年 开国第一酒 篇3

一生英华铸茅台

在白酒的国度里,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被誉为国酒茅台的“酒魂”,他将一世的情怀寄托于茅台。从事酿酒这个事业,似乎是一种神秘力量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季克良的一生,又似乎是季克良在生活中潜滋暗长的人生选择。不管是注定还是选择,这个事业是适合季克良自己的。茅台酒传统工艺神奇的研究天地,造就了一代酿酒大师。

季克良,1939年4月24日出生于江苏南通通州市,1964年,风华正茂的他来到茅台镇,从此便与茅台酒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茅台酒厂向“全国第二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议”递交了由季克良草拟的一篇论文——《我们是如何勾兑酒的》。这篇论文在中国白酒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论文所反映的贵州茅台酒的“精心勾兑”科学工艺,掀起了白酒勾兑热,推动了酒类生产的发展,为稳定提高酒的质量找到了一把灵验的钥匙。

为了使茅台酒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发扬,并日臻完善,季克良深入生产第一线,拜能者为师,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1974年,他提出了提高茅台酒质量的九条经验,不仅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还有不少见解独到的创新。1979年11月,季克良又提出了《提高酱香酒质量的十条措施》,这是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创新的成果,使茅台酒生产工艺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季克良也由此荣获了许多荣誉和桂冠:1990年获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1992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光荣称号。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被中国酒文化研究会评为“中国酿酒企业最有贡献的人”;被第五十届国际统计协会授予“首批中国经营管理大师”称号;1999年1月获贵州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省管专家称号;1999年4月获贵州省国有企业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称号;全国第四届、第五届评酒委员,中国白酒协会常务理事。

岁月留痕,季克良在茅台“正果修成”。《白酒的杂味》、《茅台酒的电导与老熟》、《茅台酒风味及其工艺特点》等论文逐一破解了上苍赐甘露的“天机”。

赤水河畔的茅台传奇

距离贵州省仁怀市城西13公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小镇。小镇四周青山围抱,曲折盘旋的赤水河淌过其间,这就是茅台镇。“只有茅台镇才能产出茅台酒”这样的传奇故事早已被人们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以后,茅台集团一直希望能异地生产,以此形成产量的迅猛增长,为此多次将百里之外的遵义市郊作为试验田,携手科研机构和专家联合攻关,却均以失败告终。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告诉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茅台镇拥有独一无二的微生物环境。

以水文环境为例,赤水河每年有半年以上都是混沌污浊,但到了投料时间却清澈甘洌。根据专家化验,用赤水河水酿成的茅台酒中含有上千种微生物,有九百多种香气成分。这些成分给茅台酒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潜在的竞争对手无法推出同质的产品,但另一方面却制约了茅台酒产量的增加,使其产量从1951年的75吨增加到2003年的1万吨,用了整整半个世纪之久。

据季克良介绍,茅台酒从生产到销售需要5年左右时间,生产出的原酒需要先存放3年左右,之后取出勾兑再存放一段时间方能灌装出厂。如果缩短时间,会让茅台失去其特有的甘甜醇厚味道。而较长的酿造周期,则使茅台集团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相对迟缓,而反应速度常常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为克服这种环境和周期的限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季克良宣称,茅台将刮起产量风暴:茅台集团已在茅台镇的国家原产地保护区内征地近2000亩,令其可以启动“第二个1万吨”茅台酒工程。公司计划从2004年开始,以每年新增约1000吨的速度提高产量,到2010年左右,实现年产量2万吨的新目标。

白酒王国里的“健康茅台”

2005年,“中国安全健康消费高层论坛”在北京落下帷幕,130多位全国地市级以上消费者协会会长及知名企业家围绕安全健康消费的主题进行讨论,随着大会的结束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然而,季克良在会上关于国酒健康诉求的演讲不仅引起了参会者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了白酒消费理念及市场的震荡。

在当前公众将“饮酒伤肝”当做常识的背景下,季克良提出的“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消费理念,不啻是对大众消费习惯和传统科学的挑战。季克良说:“研究发现,茅台酒含有对人体有益健康的乙酸、乳酸和酚类化合物等物质,适量饮用有益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

季克良还说,按传统医学理论,一次过量酗酒或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有害,每天饮酒80~150克持续10年以上,可导致肝脏病变直至肝硬化。但遵义医学院曾经对茅台酒厂每天饮用茅台酒150克以上、饮酒10年以上的236位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肝脏检查,发现只有一位职工因为患肝炎后在恢复期继续饮酒而导致肝脏出现问题,其他职工一切正常。1993年5月28日,新华社发表了《国酒茅台新发现,天天饮用不伤肝》的文章,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肝病专家、贵阳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明亮教授的注意。程教授经研究发现茅台酒含有能抗疲劳、抗病毒及抗衰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能诱导肝脏产生抑制肝纤维化的金属硫蛋白,从而为茅台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言及“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消费理念,季克良坦言,这不仅是从技术、功能和市场层面解读茅台,而且是国酒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和时代诉求。他说,欧洲在推介自己的啤酒和葡萄酒时可以众口一词,说啤酒是“液体面包”,说葡萄酒能软化心血管,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说出茅台有益健康的事实?他说,茅台酒是中国白酒中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原产地保护于一体的食品,对人类的健康关怀是国酒人追求的目标。

神秘茅台的高贵品质到底根源何处?是得天独厚的地缘酿酒环境?是物华天宝的绿色酿酒原料?还是传统工艺和科技创新的结晶?千古茅台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解密茅台将是求索不休的科学之旅。

季克良说,解密国酒茅台的神秘性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科学探索,为支持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茅台集团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国酒茅台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以推动国内外专家学者揭开国酒茅台神秘面纱的科研探索深入进行,“殷切希望一切愿意研究茅台发展的专家学者、智士仁人去破解茅台酒的千古之谜。”

国酒的桂冠熠熠生辉

如此闭塞的茅台镇生产出的酒为何被誉为国酒,国酒是谁定义出来的?季克良为我们解答说,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茅台镇时,喝了茅台酒,又用茅台酒为伤员疗伤,使不少红军战士的伤病治愈。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宴上,就用茅台酒作为国宴酒,此后茅台酒就有了“国酒”的美誉。

茅台酒在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几代国家领导人心目中,国酒的地位永恒不变,它是一种民族情绪的添加剂。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拳拳赤子心和爱国情的表达。对于这一切,季克良内心最清楚,因为他当年就是带着周总理的使命来到茅台镇的。

茅台酒经历了岁月长河的陈酿与洗礼,对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发扬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著名品牌文化专家舒淳曾说,茅台酒是深具影响的民族品牌之一,是世界人民感知中国的文化符号。从茅台品牌的发展轨迹上可以看出,茅台酒史就是一部“国运兴,国酒兴,国酒茅台与祖国共命运”的不断求真务实的创业史。可以说,茅台对于中国人民,既是物质上的玉液琼浆,也是精神上的盖世琼浆。

国酒至尊,质量为本

贵为国酒的茅台,如何保持国酒的地位经久不衰?又如何使国酒的桂冠熠熠生辉?季克良一语中的:质量为本。

据季克良介绍,历史上,茅台酒的质量控制长期沿用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与现代科技结合,“破译”关键工序“密码”,消除神秘感,使之从自然升华为自觉,成了茅台酒质量管理逐渐深化的主线与鲜明特色。茅台集团两次派出工作组,提炼出茅台酒传统工艺的14项操作要点。上世纪80年代中期,茅台酒的生产标准被制定出来,从根本上保证了茅台酒质量的稳定提高。随后,茅台开全国白酒行业先河,推广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逐渐形成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评制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茅台集团一方面从美、日等国引进先进的质谱、色谱检测仪器,另一方面相继通过了ISO9000(2000新版)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等一系列国际、国内认证,“长期陈酿”与“精心勾兑”这两项保证茅台酒质量的关键环节,均跨入了微机处理时代。

包装质量也得到改进。在对包装全程检测的同时,茅台集团对重要产品甚至会实行全数检测。迄今,茅台集团成为我国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原产地域保护及非物质遗产为一体的酒类企业,先后14次荣获国际金奖,在国内名酒评比中更是历届称雄,夺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消费者最满意的产品等荣誉,大大提升了在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能力。

着眼于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国酒茅台更是最大限度地拓展质量工作的外延与内涵,努力将质量管理由生产领域延伸到对消费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领域,创出与产品质量同样一流的服务质量。

2003年11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2001年开始设立的全国质量管理奖一年一评,2003年该奖项的评审,更等同采用被全球企业界公认为质量管理“珠峰”的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管理奖”模式标准,国酒茅台首次获提名即告成功,标志着茅台集团已初步建立起世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向世界先进管理水平又迈进了一步。

与“传媒”同行,留香世界

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活动的回忆 篇4

1949年, 是不平凡的一年。古老的北平云开日升, 焕发了青春。每一个角落, 每一条大街小巷, 到处都洋溢着欢庆胜利的喜悦。早在这一年的7月底, 我就听说, 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 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同志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并拟定了开国大典的三大项目,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三是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 我天天盼着开国大典能早日到来, 终于在9月23日听到了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庆祝活动这一消息的正式传达。当时中央办公厅的秘书处、机要处、行政处等都还在香山, 中央办公厅参加庆祝活动的同志, 都由行政处的副处长罗道让同志负责组织和管理。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是我国亿万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 届时要组织声势浩大的有三十万人参加的庆祝游行活动。但也是非常辛苦的, 可能要站十几个小时, 所以有病的和身体虚弱的同志, 就不要参加了。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我们还在香山的一个大广场上排练了几天。在排练过程中, 罗道让同志说, 我们要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来参加这次庆祝活动, 要遵守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我们都是在毛主席、党中央身边工作的人, 更要起表率作用。着装一律穿进北平前在西柏坡时发的蓝色卡几服, 鞋、袜到时发新的。

10月1日终于到来了。这天早晨六点半钟, 参加庆祝活动的人都汇集在香山东门里, 七时整, 一声令下, 我们兴高采烈地上了大卡车, 从香山徐徐向东驶去。一路上歌声不断,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高楼大厦平地起……”等, 歌声嘹亮, 此起彼伏, 飘向了四面八方。卡车途经玉泉山、颐和园, 不知不觉就到达了整队步行的目的地—复兴门地段。中午, 机关炊事员给我们送来馒头、咸菜和开水。虽然简单, 但因为高兴, 我们吃起来, 还是津津有味的。下午一点, 开始集合整队, 于是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 高唱着革命歌曲, 向天安门广场行进。经过一个小时的步行, 我们于下午两点钟准时到达了天安门广场指定的区域。我们所站的位置, 是在金水桥以南旗杆以北的中心地段。广场上的队伍都是面朝北, 南北纵向排列, 整队时我个子比较小, 站在了最前面。领队讲了注意事项以后, 宣布休息。当时, 天安门广场还是解放时的样子, 两侧有东西三座门和牌楼, 广场呈南北走向, 两侧有大红墙相立。为了迎接这盛大的庆典, 它和天安门城楼一样, 都已焕然一新。

这时, 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 成千上万的工人、机关干部、学生、农民和解放军都汇集到这古老而著名的广场上。红旗招展, 鲜花簇放, 整个天安门广场, 成为红的海洋、花的海洋, 欢歌笑语时时不断, 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之情。

屈指算来,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历经风雨沧桑, 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 已不再是封建王朝、帝王将相的象征, 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侵略、反封建, 争民主、争自由, 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政治大舞台。

这时再向天安门城楼上望去, 啊, 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上, 红底黄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的横幅, 已经高高地悬挂在上面, 八盏巨大的宫灯, 挂在城楼的屋檐下, 格外引人注目;八面红旗在城楼上迎风招展, 成为革命胜利的象征。城楼中间最大的门洞的顶端, 高悬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像左右两边等距离对称挂着两个横幅标语, 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在天安门城楼前东西两侧, 各搭起一座观礼台, 观礼台上已站满了观礼人员。来前曾听说观礼台是专为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各界代表, 以及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外国朋友和外宾观礼而临时修建的。看到这些, 我不禁心潮澎湃, 对周围的同志们说, 今天我们共同的心声是,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 英勇奋斗, 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越的斗争, 终于打败了蒋介石, 推翻了三座大山, 使亿万人民站起来了, 翻身做主了, 我们能不高兴吗?能不激动吗?多少人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特别是那些经过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老战士们, 更是激动不已, 有的甚至泪流满面。那是兴奋的泪花, 也是告别旧世界, 迎接新中国的泪花。流吧, 流吧, 有泪就尽情地流吧。这时, 广场上又响起“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解放区的天, 是明朗的天”等雄壮的歌声, 冲上了整个北平的上空。整个城市沸腾了!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 整个广场的人们, 还有北平的人们, 都在急切地等待着那庄严时刻的到来。下午两点一刻, 命令整队的哨声响了, 一两分钟之后, 队伍就整顿好了, 广场几万人, 都向着天安门城楼瞭望, 等待着那最庄严的宣告。

下午两点三刻, 广场军乐团奏起了《东方红》的乐曲, 这是毛主席来了。我隐隐约约地看到, 在天安门城楼上, 陆陆续续出现了我熟悉的毛主席、朱总司令, 以及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林伯渠、高岗、彭真等中央领导同志和我曾经见过的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等著名民主人士的身影。这时广场上的喇叭里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顿时广场上万众欢腾, 掌声和“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 响彻广场和万里长空。

下午三时整, 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主持大会的林伯渠同志宣布大会开始, 毛主席以洪亮而带有浓厚的湖南口音, 庄严宣告:“同胞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声音震动了全中国, 也震动了全世界。

在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乐声中, 毛主席亲自开动电钮。这时天安门广场上, 徐徐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我目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 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百多年来我国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所换来的, 我们绝不能忘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的人们。忘记过去, 就是背叛。正当我往下想的时候, 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只听在广场的东南方传来一阵阵的礼炮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我在一响一响地数着, 数着数着还是忘了。这时有几位同志异口同声地说:“我数对了, 二十八响。”这隆隆的炮声, 响了二十八响, 它像报春的惊雷, 回荡在天安门广场, 回荡在祖国的大地和天空。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经历了二十八年的流血奋斗, 今天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

接着, “阅兵式开始!”天安门广场的喇叭里传来了林伯渠同志的声音。这时朱德总司令身着戎装, 走下天安门城楼, 乘敞篷汽车通过金水桥, 由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同志陪同, 由西向东缓缓驶去, 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和老百姓》、《保卫胜利成果》等乐曲声中, 检阅了受阅的三军部队。当朱总司令向指战员问好时, 指战员响亮地回答:“祝总司令健康!”

接着, 朱总司令重新登上天安门城楼, 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后, 分列式检阅开始了。

走在三军队伍最前边的是代表最年轻军种的海军水兵方队, 他们身着崭新的水兵服, 年龄在十八九岁之间, 在“八一”军旗的前导下, 雄赳赳、气昂昂地由东向西行进, 当这支英姿勃勃的队伍通过天安门时, 群众的欢呼声, 好似大海澎湃的怒涛, 一浪高过一浪。迎风飞舞的红旗, 欢呼跳跃的人群, 涌起阵阵波涛, 真是壮观极了。

紧跟海军方队之后的是多兵种的陆军代表队。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步兵方队, 他们穿着一色崭新的军服, 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 踏着《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节奏, 过来了。后面跟着的是坦克、装甲兵、炮兵和骑兵方队。在《军队进行曲》和《坦克进行曲》的伴奏声中, 炮兵师和战车的队伍, 也相继开过来了。广场上顿时爆发阵阵的欢呼声, 在战车师行进中, 人民空军的飞机, 以三机和双机编队, 一批又一批地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广场上人群中帽子、手巾、报纸、纸花漫天飞舞, 有人跳跃, 有人高呼, 万人仰望, 天上地下, 浑为一体, 非常壮观。

当空军的机影在天安门上空还未完全消失的时候, 在高昂激越的《骑兵进行曲》声中骑兵师的队伍过来了, 近两千匹战马, 以六路纵队前进, 广场上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我们看到各个梯队的装束整齐划一, 军马的毛色或全红, 或全白, 或全黑, 骑兵们身着草绿色军服, 握枪挎刀, 威风凛凛, 煞是好看。当时我看得非常入神, 好像我也和骑手一样, 骑马挎枪, 精神抖擞地向前进。这时, 有人突然拍了我一下, 说:“你愣什么啊, 快看群众游行的队伍来了。”我这才回过神来。走在前面的是工人队伍, 他们高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走来了。走到广场中央, 工人们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工人阶级万岁!”。后面是农民队伍, 他们高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向广场中间走来。接着是机关人员、学生……, 广场上歌声、口号声连成一片。每个通过天安门的人, 走近城楼时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 眼睛瞪得大大的, 都想清清楚楚地看到毛主席, 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许多人在城楼下驻足不前, 想多看两眼, 直到后边的人跟上来了, 才恋恋不舍地向前走……

这时我才意识到, 我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下的人们比参加游行的人幸运多了, 我们随时可以看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游行队伍中,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灯笼, 远远望去像过年耍龙灯一样, 非常好看。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的灯笼, 也照得通明, 五彩缤纷的火焰, 腾空而起。此时此刻, 人们都沉浸在这盛大庆典的欢乐之中。游行的队伍从天安门过完了, 当广场上的军乐队奏着欢快的进行曲向金水桥走去时, 站在广场上的几万多群众, 高举鲜花、红旗和灯笼, 高呼着“毛主席万岁, 万万岁!”的口号, 涌向了金水桥, 掀起了开国庆典的又一个高潮。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城楼上由东走到西, 又由西走到东, 微笑着频频向群众招手, 毛主席还不断用他那湖南口音, 向城楼下的群众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城楼下的群众, 都用最大的声音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欢呼声, 一浪高过一浪, 城楼上下, 互相呼应, 场面非常感人, 我们都含着泪花, 久久不能平静。大会结束时, 已是晚上九点半多了, 但我们的心情仍兴奋不已。

散场后, 我们整队迈着整齐的步伐, 向复兴门外乘车地点行进, 沿途仍有不少群众围观。我们乘大卡车往香山走时, 路上仍能看到三三两两的群众往回走, 我们坐在车上也没有一丝倦意, 仍说笑不停。待到香山宿舍时, 已是午夜了, 但仍余兴未尽, 久久不能入睡……

此次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活动, 成为我一生中最幸福的回忆。

开国大典试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选手,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开国大典》,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都掌握了吗?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开始听写生词: 请同学们互相交换听写本,对照大屏幕看一看你都写正确了吗?看到同学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就知道大家都写对了,老师为大家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三、新授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新中国成立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典礼盛况。请看大屏幕 观看录像。

看完录像,你感受到了什么?开国大典的场面非常壮观。老师,请大家当一回小记者,用你们的眼睛当摄像机,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请你捕捉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精彩场面,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式去学习,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讨论。谁先来汇报?

1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具体是:会场情况、典礼盛况、盛大阅兵式、群众游行。2组:其中重点写了典礼盛况、盛大阅兵式,这两个场面。哪个小组想来补充?

哦,你找到的是典礼盛况: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3组:七段: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用“庄严”和“雄伟”来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这一宣告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个传到也说明了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

4组:从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里可以感受到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的欢喜,无比激动的心情。

同学们,你们感悟到可真深刻,那么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悟表达出来?读的真棒,老师也被你的朗读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好吗?

小记者们还有哪些场面,打动了你?哦,你找到的是广场上的群众在观看阅兵式的热烈场面。

“欢呼”和“鼓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情感。

谁还有补充?你从“喊哑”“拍麻”等词语体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后的激动心情。

当所有人看到我们国家的军队是如此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群众用欢呼和掌声来表达群众对军队的热爱之情。

你能读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思想感情吗?你多大,真是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热烈的场面之中了。

四、主题学习

1, 孩子们,就在举国上下为开国大典而激动兴奋的时候,美国侵略军却在济州岛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杀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语文主题阅读《鲜血换来的升旗仪式》。

孩子们,请根据大屏幕上的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并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把国旗升起,这诠释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不衰的国魂,我们继续走进第二篇主题阅读《中国魂》,快速的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体会。

五、总结 这三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向我们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完这三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六、推荐阅读

开国第一 篇6

【关键词】乌泰 科右前旗 卖地放荒 吴俊升

1912年初,内蒙古科右前旗郡王乌泰公开响应外蒙,宣布独立,并且进行大规模武装叛乱。民国政府断然组织军队进行平叛,这次成功平叛被誉为“中华民国开国以来的第一件体面之事”。

1881年,21岁的乌泰出任科右前旗的第十二世郡王兼哲里木盟(今内蒙古通辽市)副盟长。乌泰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采取非法卖地放荒的方法聚敛钱财。所谓卖地放荒,就是将无人垦种放牧的荒地草场卖给外来流民,任其自由开垦。开始,乌泰征收开荒农户的地租每户二三十两银子,后来竟增至每户两个元宝,而当时每个元宝的价值约合白银五十两。这些银子都滚滚流入了乌泰的个人钱袋。

乌泰的卖地放荒政策,遭到清政府的强烈反对。按清朝《理藩院则例》和《户部则例》等有关条款的规定,未经朝廷允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放土地,否则依法治罪。但乌泰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而继续招垦。1900年,清政府正式下旨,革去乌泰的哲里木盟副盟长的职务,致使他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恶化起来。

而此时,早已对中国满蒙地区垂涎三尺、急欲为其扩张侵略寻找代理人的沙俄,不断对乌泰进行诱惑。因被撤销副盟长之职而懊恼沮丧的乌泰仿佛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头扑进了沙俄的怀抱。

1904年4月和6月,乌泰从华俄道胜银行分两次共获得20万卢布的贷款,条件是以该旗土地、矿产和牲畜为抵押。1906年10月,乌泰又以“旗界山林作抵”,从俄国东清铁路公司秘密借得一年期贷款9万卢布。借款到期后,乌泰却无法偿还,俄国东清铁路公司向清政府提出交涉。于是,乌泰私自向外国借款的秘密暴露,一时成为中俄两国之间的外交事件。

清政府为了巩固国家主权,决定由国家替乌泰垫还外债,以根绝俄国人的阴谋诡计。随后,乌泰与清政府的大清银行签订了为期10年的40万两(后改为30万两)借款合同,用以偿还清政府代为偿还的俄债等借款。但此后,科右前旗的收租权、采矿权和出卖荒地的价款,均为大清银行提留还债。乌泰本人及王府上下,每年除乌泰的1500两的俸银外,另给2000两白银作为日用。乌泰虽然表面上承认这样的条件,实际却对财政权力被剥夺,以及因此产生的经济拮据,内心充满怨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沙俄的指使策动下,以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乘国内政局动荡之机,悍然宣布独立,成立所谓“蒙古国”,并向内蒙古各旗宣示,号召归顺。身处困境的乌泰认为这是摆脱逆境千载难逢的时机,1912年初,他决定响应外蒙的呼唤,宣布独立,公开叛乱。

8月20日,乌泰在葛根庙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独立”,并将欺骗胁迫而来的3000多人分为三路:中路命锡勒图喇嘛为元帅,由王府出发,直取洮南(今吉林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为元帅,从葛根庙(今科右前旗草根庙镇)出发,进攻靖安(今吉林白城),右路以嘎钦喇嘛为统领,夹攻洮南。

就在乌泰蠢蠢欲动之时,奉天省都督赵尔巽就及时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在奉天(沈阳)设军事统帅部,命奉天后路巡防队统领吴俊升速率所部驰赴洮南前线,黑龙江都督宋小赚率兵警戒嫩江沿岸并夹击科右后旗,吉林都督陈昭常从伯都出兵截击沙俄可能派出的援军。

8月23日,奉天后路巡防队统领吴俊升率领的援军与乌泰叛军的中路统领锡勒图喇嘛在洮南城下展开激战。乌泰的叛军大都是未受过正规训练的乌合之众,所用的只是些猎枪和小炮。相比之下,吴俊升的军队不仅训练有素,富有战斗经验,而且枪炮精良。经过数天的战斗,乌泰叛军伤亡惨重,渐渐力不能支,开始后退。吴俊升边战边追,先后激战10余次,攻克被叛军占领的嘎喜喇嘛庙、白虎店、靖安、瓦房等城镇。到9月12日,叛军全部龟缩到了葛根庙。

9月12日傍晚,吴俊升率所部5营追至葛根庙。葛根庙是科右前旗地位最高的喇嘛葛根的本庙,不仅墙垣高厚,而且集中了叛军精锐,防守坚固。吴俊升部虽历战数日,但勇气百倍,愈战愈勇。他们在附近山顶上架起大炮,向庙内轰击,管带曹俊奋不顾身,率先登上高墙。乌泰等只得趁夜半时分突围,向北逃往索伦山中。

乌泰不久被俄国人从索伦山中救出并逃往外蒙的首府库伦,后任库伦政府的“刑部副大臣”。但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1915年,中俄蒙两国三方签订条约,外蒙取消独立,实行自治。民国政府宣布对以前宣布独立及举兵叛乱者“既往不咎”。

1915年10月28日,乌泰和他的儿子一起到达北京,表示“悔过”,受到袁世凯的接见,后来被聘为总统府的二等军事顾问,并被赐予官邸一座。1920年4月,乌泰在北京病逝。

开国第一 篇7

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纪念石家庄市解放65周年, 2012年11月11日, 由石家庄市档案局 (馆) 主办, 河北省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协办的《纪念石家庄解放65周年“开国第一城”红色档案文献展》在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隆重开幕。石家庄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凯、市政协副主席曹社会出席了开幕仪式。

石家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7年至1949年, 石家庄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7年11月12日, 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夺取大城市的创例”;解放后的石家庄成为我党城市工作的试验田, 为我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样本;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和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为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实践经验;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 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 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 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 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新中国的财政、金融、新闻、教育、文化等事业也都是从石家庄起步。石家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展览内容分为“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中央试验田”、“华北人民政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四部分, 见证了石家庄———“开国第一城”的历史贡献和辉煌岁月, 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意义。展品中石家庄解放初期的政府文件、布告等珍贵档案和历史图片, 大多为首次公开面世;市档案馆还特邀省会收藏家展出了他们收藏的《晋察冀画报》 (解放石家庄专号) 、《人民日报》创刊号、《石家庄首届人代会汇刊》、《中国土地法大纲》等红色文献珍品。

开国第一 篇8

课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按照时序叙述事件, 条理清楚。课文先写典礼之前会场布置情况;接着写典礼主体部分, 即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按动电钮升起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然后写盛大的阅兵式;最后写首都群众游行。二是抓住场面描写盛况, 重点突出。全文以“开国大典”为轴心, 笔墨触及由晨至晚近十六个小时, 着重写了群众赶赴广场、升旗礼炮轰鸣、部队接受检阅、夜晚群众游行等场面, 抓住人物活动进行描述, 使人常常感受到开国大典盛况空前, 举国上下欢欣鼓舞。根据课文特点、单元导读提示要求, 本文的教学应以引导想象为主线、以激发情感为主旨, 着力让学生借助想象进入情境, 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一、借助媒体, 回望历史, 在想象中酝酿情感

提起开国大典, 我们都会心潮澎湃, 油然而生感动之情;然而, 儿童对开国大典及相关背景的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思想情感都有直接影响。因此, 教学本课不必急于去具体感知课文语言文字, 而应首先引入与“开国大典”相关的若干史料, 让学生在了解相关史实中酝酿情感, 引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引入的方法是:课前精心筛选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忍欺受辱、奋起抗敌、争取自由、获得解放的若干重要历史“镜头”, 制作成音画媒体, 上课伊始向学生播放, 教师随着画面推进作画外解说, 学生通过画面、视频、音乐以及教师的同步解说, 穿越时光隧道, 酝酿真切情感。音画史料呈现完毕, 教师顺势带出课文, 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审清题意, 充满激情地朗读课题, 由此步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想象中激活情感

本文篇幅较长, 精读深究环节不能面面俱到、字字研读, 所以整体感知尤显重要。教学可以这样展开:先让学生文从句顺通读全文, 在此基础上发现课文叙述顺序, 把握课文讲述的核心事件, 抓住全文描写的几个主要场面, 理清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 同时形成自己的总体感受。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并点拨。然后了解以下效果反馈——

1. 了解字词学习情况。

“擎”“钮”“瞻”“聂”“党”“擎”等须正确认读;“典”“副”“委”“协”“宾”“泽”“奏”“诞”“瞻”“拂”“骑”“嗓”“党”等须正确书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须正确读写。

2. 了解内容把握情况。

本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 先叙述会前情况, 包括与会人员、会场布置及群众入场等;接着叙述大典盛况, 包括宣告成立、升旗鸣炮、宣布公告等;然后叙述阅兵仪式;最后叙述群众游行。文中有着明显的时间提示词, 恰好提示了开国大典全程的几个主要场面。

3. 了解总体感受情况。

在比较完整地了解开国大典全貌、理清全文叙事的主线后, 可引导学生借助对课文的整体了解展开想象, 形成轮廓式表象, 并走进情境初步感受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之情, 对共和国缔造者们无比敬仰、无比热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 重点品味, 在想象中体验情感

本文场景众多, 篇幅较长, 不宜逐句逐段讲读和处处展开讨论, 而应抓住重点场面, 引导精读, 发挥想象, 启迪思维, 体验情感, 享受审美乐趣。

1. 教师启发引导的过程。

(1) 读出有关语句———“同学们, 最令你感动的场面 (语句) 是什么?”

(2) 描述想象情境———“读了这句 (段) 话, 你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3) 发表内心感受———“置身这样的场景, 你感受到什么?心情怎样?”

(4) 练习感情朗读———“是啊!这样的情境, 怎能不让人万分激动 (万分自豪) 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激动 (自豪) 吗?”

2. 教师重点关注的语句。

(1) “群众到场”:“人的海洋”、“像海上的波浪”———写出到场人数之多, 感受开国大典场面之盛大;“六点钟”、“清早”、“一……就直奔”、“五更”、“摸着黑”、“步行”———写出群众参与心情之切, 热情之高, 感受开国大典鼓舞人心, 人民群众无比兴奋, 无比激动。

(2) “主席宣告”:“爆发”、“排山倒海”、“三十万人”——写出领袖出现万人瞩目, 众望所归, 感受领袖的伟人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敬仰、热爱;“这……这……”、“一齐……一齐……”、“传到……传到……传到……”———三个“传到”构成排比, 两个“一齐”前呼后应, 写出首都群众欢庆情形, 感受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3) “升旗鸣炮”:“徐徐”、“一齐”、“一齐”、“瞻仰”、“站立起来”———写出升旗之神圣, 群众神情之庄重, 感受人民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对摆脱奴役、获得自由的激动与自豪;“54门”、“28响”、“肃静”、“雷鸣般”———写出54个民族亲如兄弟、28年岁月峥嵘, 感受各族人民携手同心的喜人情景及走向自由的无比幸福与自豪!

(4) “阅兵仪式”:“列成方阵”、“齐步”、“一字形”、“横列前进”、“整整齐齐”、“一色红马”、“一色白马”、“五马并进”、“完全一致”、“排成人字”———写出受检部队军容整肃, 感受人民军队如钢铁长城, 中华民族不可欺辱;“首先”、“招手”、“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写出群众与领袖心灵相通, 感受人民军队深受热爱, 人民深感自豪;“不断地”、“不断地”、“高潮”、“高潮”、“喊哑了”、“拍麻了”———写出群众观看阅兵无比欢喜, 感受他们无比自豪之情。

(5) “群众游行”:“全都”、“五颜六色”、“结成彩”、“一片红”——写出烟花、灯火交相辉映, 感受喜庆场面之盛大;群众“擎着”、“舞着”、“高呼”、“……万岁”、毛主席“探着”、“挥手”、“高呼”、“……万岁”———写出群众与主席言语相应、情意相融, 感受人民爱戴领袖、领袖热爱人民之情, 感受领袖的伟人风采;“洪流”、“流去”、“光明充满……”———写出游行队伍出场情形, 感受中华民族从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此永远摆脱黑暗, 前程光明灿烂。

四、赏读课文, 自由发挥, 在想象中升华情感

精读阶段, 学生着重是通过咀嚼和品味重要字词来领会课文思想感情的, 这仅是以言传情, 而不是由情生情;仅是“点”的知觉, 而不是“面”的感染;仅是借助认知去把握语言文字的情感, 而不是通过体验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 这一环节教师须着力引导学生融情入文, 进行欣赏性的朗读, 借以将“知”的感悟转化为“情”的体验, 将“点”上激起的情感浪花汇集为“面”上面的情感溪流, 也借以将隐含于文字里的无声情感转化为言语中的有声情感, 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熏陶。

建议这样展开教学:

首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全文, 将精读时的所感所悟注入语言文字, 并伴随诵读进行连贯的情境想象, 在脑海里缀成开国大典全程的连续画面, 从而把场景与文字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筛选最令自己感动又最让自己喜欢的语段, 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练习朗读, 努力达到声情并茂;同时特别提示学生将第七自然段作为重点练习感情朗读并能背诵的语段。

其次, 让学生主动争取朗读展示, 老师根据课堂反应, 随机指名个别朗读, 将事先准备的、对应于相关语段的幻灯媒体或视频媒体, 与学生的朗读匹配着进行同步播放;第七自然段作为本课重点语段之一, 指名多位学生对比朗读, 随时穿插评点、范读等, 在各具个性的欣赏性感情朗读中, 把开国大典之盛大隆重、群众心情之激动、自豪充分表现出来。

开国第一 篇9

“以柔道治天下”是刘秀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建武十七年十月, 刘秀在其家乡章陵设宴, 其时宗室诸母因畅饮而情绪振奋, 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 与人不款曲, 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刘秀闻其言, 大笑曰“:吾理天下, 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刘秀将他的治国思想概括为“柔道”, 是以儒家德治仁政为主, 杂以道家。他曾经对此作过比较详细的说明:“《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 弱能制强’。柔者德也, 刚者贼也, 弱者仁之助也, 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 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 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 乐身者不久而亡……” (《后汉书·臧宫传》) 据《后汉书》注解, 《黄石公记》“即张良于下邳圯所见老父出一编书者” (《后汉书·臧宫传》) 。而“柔弱胜刚强”则是《老子》道家之论。刘秀“用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以柔保身

刘秀早年起兵, 力孤势弱, 最初与王凤、陈牧的新市、平林军联合。由于“军中分财物不均, 众恨, 欲反攻诸刘”。刘秀急忙“敛宗人所得物, 悉以与之, 众乃悦” (《后汉书·光武帝纪》) , 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对此, 手下士兵很是不满, 欲另投他人, 秀曰“:今若破敌, 珍宝万倍, 大功可成;如为所败, 首领无馀, 何财物之有。” (《资治通鉴》) 方让众人平息。后依附于更始政权。昆阳一战, 刘秀和哥哥刘绩带兵以寡克众, 威名大振。刘绩被更始帝刘玄任命为大司徒, 这引起一些人的妒忌, 更始帝身边的李轶、朱鲔等佞臣曾经想唆使更始帝导演范增在鸿门宴上要项庄舞剑刺杀刘绩, 刘绩躲过了这次一劫难后, 更始帝又拿刘绩的爱将刘稷开刀, 刘绩看到更始帝要杀自己的爱将当然会力争。李轶、朱鲔纵容更始帝借机把刘绩一起杀了。这时刘秀在父城听说了这件事, 他没有选择刘绩的强硬态度同更始帝对着干, 而是连忙从父城赶到起义军当时的京都宛城“谢罪”“, 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 又不敢为伯升 (刘绩) 服丧, 饮食言笑如平常” (《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秀回到宛城谢罪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 对哥哥的部属前来安慰, 他不同这些好友私下交谈, 也不提昆阳大捷自己立的战功, 而是专说哥哥抗命的不对, 自己应该承担责任。这还不算, 他甚至于连丧服都不穿, 和平常一样谈笑风生, 终于逃过了杀身之祸。这种做法与其说是涵养、肚量, 不如说是外示柔弱, 内以自保的韬晦之术。更始帝在这位族弟的表现面前惭愧了, 不仅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 还封他为武信侯。

二、以柔服人

要战胜对手, 不能只用强硬的办法, 还要用柔软的办法, 软硬两手交替使用, 才能达到取胜的目的。刘秀在战争期间从不滥杀无辜。刘秀初至河北, 邓禹就向他建议“:方今海内肴乱, 人思明君, 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 在德薄厚, 不以大小。” (《后汉书·邓禹传》) 刘秀闻言大悦, 遂以体恤百姓约束部下。他们“师行有纪”“, 持军整齐, 秋毫无犯” (《后汉书·邓禹传》) , 故而深得民心。王常说“:夫民所怨者, 天所去也;民所思者, 天所兴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 上合天意, 功乃可成。” (《后汉书·王常传》) 从某种意义而言, 这一认识实为刘秀君臣的共识。邓禹曾自言“:吾将百万之众, 未尝妄杀一人。” (《后汉书·和熹邓后传》) 不滥杀是刘秀集团挫败群雄, 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 在收编铜马起义军将士时是最有说服力的。铜马起义军归降刘秀集团后, 刘秀很是高兴, 当众“封其渠帅为列侯”, 然而刘秀手下的亲信对起义军不放心, 怕他们不同心, 处处提防。铜马义军的将士也是惴惴不安, 以为得不到信任怕被杀。面对这种局面, 刘秀竟只身一人骑马来到铜马军营, 陪同他们一起操练。铜马将士很受感动, 说“:肖王 (刘秀) 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们, 我们怎能不为他效命呢?”[2]35铜马义军受到刘秀如此信任, 都亲切地称他为“铜马帝”。25 年, 刘秀称帝。但收服各路起义军的任务很是繁重, 他继续贯彻以柔服人的思想, 收编了一支又一支起义军队伍。刘秀在攻取驻守洛阳的李轶、朱鲔等起义队伍时, 就是运用这一思想的典型范例。当时盘驻洛阳的李轶、朱鲔拥兵三十万, 他们是各路义军中实力最强的, 凭借城池坚固的洛阳城与刘秀集团抗拒。对李轶、朱鲔二人, 刘秀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 李轶极为顽固, 刘秀于是先用离间计, 让朱鲔刺杀了李轶, 后又派重臣劝说朱鲔投降。但朱鲔因参与过谋杀刘秀哥哥的事, 害怕刘秀复仇, 犹豫不决。刘秀知道后, 立即派人告诉他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朱鲔若能投降, 不仅决不加诛, 还会保其现在的爵位, 并对河盟誓, 决不食言。朱鲔投降后, 刘秀果然亲为解缚, 以礼相待。

三、以柔养民

刘秀深切地认识到, 要使国家长治久安, 与民休息, 才能保持社会稳定, 发展社会生产。建立政权之后, 刘秀推行轻徭薄赋、释奴婢、轻刑罚等恤民政策。刘秀“长于民间, 颇达情伪, 见稼穑艰难, 百姓病害, 至天下已定, 务用安静, 解王莽之繁密, 还汉世之轻法” (《后汉书·循吏传》) 。他在建国之初, 因“师旅未解, 用度不足”, 实行什一之税, 于建武六年 (30) 下诏“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 , 恢复景帝旧制。他曾先后七次颁行轻刑和赦罪诏令, 对于革除前朝苛法, 缓和社会冲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新朝末年的战乱中, 有许多良民百姓被掠卖为奴, 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刘秀多次诏令释免。他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3]199, 对于违抗诏令“敢拘执”者, 要受刑律惩治。如建武七年 (31) 五月诏令释奴“, 敢拘制不还, 以卖人法从事” (《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秀还颁布了一些提高奴婢地位的诏令。如建武十一年 (35) 二月诏“:其杀奴婢, 不得减罪。”六月诏“:敢炙灼奴婢, 论如律, 免所炙灼者为庶人。”十月“, 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 (《后汉书·光武帝纪》) 。这些恤民政策有利于恢复生产和减缓社会对立, 对于稳定局面和巩固政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以柔驭臣

新莽末世, 天下散乱, 人心向背是决定势力消长和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刘秀深谙此道, 他以柔驭臣, 常常示臣以宽宏和容让, 不仅能招纳四方豪杰, 壮大了军事实力, 而且能有效地化解可能发生的内部冲突, 使得君臣一心, 共谋大业。王郎是河北的强大割据势力, 刘秀浴血奋战, 终于攻破邯郸, 诛杀王郎, 在收缴的文件中, 发现自己部下与王郎“交关谤毁”的书信“数千章”。刘秀将这些书信查封“不省, 会诸将军烧之, 曰‘:令反侧子自安’”。此举深为明智, 赢得了众将士的敬佩和忠心。杀戮功臣成为开国之君巩固“家天下”的惯用手段。所谓“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便是针对这种专制时代所特有的政治悲剧的哀叹。然而, 刘秀是一个例外。统一天下之后, 刘秀继续采用柔术驭臣, 成功地实现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人事调整, 有效地防范了因忌杀功臣而可能引发的内部分裂与人心涣散, 为东汉二百年的天下建立了良好开端。作为专制帝王, 刘秀对于开国将帅并非没有防范之心, 但是他的做法与众不同。他没有因猜忌而杀戮, 而是以柔术“制御”, 防患于未然。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对立功之臣, 除个别例外, 均不委以实权, 只封赏一些虚职, “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后汉书·马武传》) 。在夺取政权的艰难历程中“, 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的骨干力量, 没有他们, 刘秀根本不可能称帝, 更不可能统治全国。但是, 他并不因此都赐以公卿之位。二十八将之中, 邓禹列于首位“, 光刑之在河北, 未知身首安寄也。邓生杖策, 深陈天人之会, 举才任使, 开拓帝王之略。当此之时, 臣主欢然, 以千载俄顷也。洎关中一败, 终身不得列于三公, 俯首顿足, 与夫列侯齐伍” (《后汉纪》卷七) 。寇恂经明行修, 名重朝廷“, 时人归其长者, 以为有宰相器” (《后汉书》卷十六《寇恂传》) , 却“晚节从容, 不得预于治体” (《后汉纪》卷十六) 。贾复是刘秀又一员爱将, 刘秀曾说“:贾君之功, 我瞬息万变知之。”但当“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时, 刘秀却不采纳, “帝欲偃干戈, 修文德, 不欲功臣拥众京师”“, 方以吏事责三公, 故功臣并不用, 是时列侯唯高密 (邓禹) 、固始 (李通) 、胶通 (贾复) 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 恩遇甚厚” (《后汉书》卷十七《贾复传》) 。二是限制功臣的封地规模, 如寇恂、邓禹、贾复等开国元勋“, 分土不过大县数四” (《后汉书·马武传》) 。一般功臣或仅一县, 使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封地规模的限制而难以扩张。刘秀通过这种方式“退功臣而进文吏”, 使开国将帅实际脱离了王朝的政治中心, 再也不能对君权构成威胁, 故而东汉的开国功臣皆能“保其福禄, 终无诛谴者” (《后汉书·马武传》) 。

摘要: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不仅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还有深邃的仁爱之柔道, 他把这种柔道融化到他的政治韬略之中, 书写了中国帝王史上“柔道”治国的闪光一页。

关键词:刘秀,“柔道”治国,仁政

参考文献

[1]崔瑞德, 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2]熊铁基, 等.中国老学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

开国第一 篇10

4月1日, 受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和锦湖轮胎 (天津) 有限公司委托, 锦湖轮胎 (中国) 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要求, 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 决定自2011年4月15日起, 召回2008年生产的批次编号为C0 2208和C0 4008、2009年生产的批次编号为C0 0509和C0 0909、2010年生产的批次编号为C02410和C0 2910以及2011年生产的批次编号为C0 0111的锦湖轮胎产品, 7批次涉及数量共计302 673条。以上轮胎产品, 均为锦湖轮胎 (天津) 有限公司生产。根据统计, 问题批次涉及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和长城3个品牌车型的整车75 000多辆。

与整车召回方式略有不同

据了解, 我国自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以来, 全部是以整车形式召回, 缺陷零部件厂商向来是不公开在召回公告中的, 而此次, 汽车零部件厂商终于走到前台。锦湖轮胎召回公告中明确表示, 受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3家整车厂委托, 实施召回。锦湖轮胎召回开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召回先河。与整车召回方式不同的是, 承担此次召回的主要是锦湖轮胎的销售中心, 整车4S店并不是主要操作者。

根据召回公告, 锦湖轮胎 (中国) 公司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轮胎进行免费更换。本次召回将通过锦湖轮胎及相关整车制造商的全国经销、售后服务网络具体实施, 相关用户可以拨打锦湖轮胎24小时客服热线400-0999-016或登录锦湖轮胎中国网站www.kumhotire.com.cn及相关整车制造商的官方网站了解本次召回的详细信息, 也可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www.aqsiq.gov.cn、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www.dpac.gov.cn、中国汽车召回网www.qiche365.org.cn查询相关信息。

4月8日, 锦湖轮胎中国网站首页左上方有个明显的红色标志, 上面写着:“重审自我开启未来。”点击图标进入, 首页是锦湖轮胎中国区董事长李汉燮4月2日致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及锦湖轮胎24小时客服热线。第2页是锦湖轮胎天津工厂部分产品召回公告。第3页是批次识别说明。第4页是检测流程图。第5页是锦湖轮胎更换轮胎及免费检测指定店。但是页面上并没有显示具体的指定店。只是写着:“我们将在4月10日之前公布锦湖轮胎免费检测指定店, 在此期间需要预约的客户请致电400-0999-016进行电话预约, 4月15日活动正式开始后我们将尽快通知您到指定店更换轮胎的时间。”第6页是扩大服务内容。锦湖轮胎表示, 将对2008年3月以后生产的轿车轮胎 (DOT 0808以后的产品) , 剩余花纹深度在1.6 mm以上的轮胎, 从4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提供免费综合安全诊断, 凡磨损率50%以下的撞击起鼓以及磨损率25%以下的接头起鼓, 虽然不是制造过程中的缺陷, 但也包含在补偿范围内。

至于为什么是2008年3月以后生产的轿车轮胎, 有专家认为, 这可能与锦湖轮胎从2008年3月起开始大批进入中国主流整车厂有关。

召回数量遭质疑

在锦湖轮胎发布声明后, 有业内人士质疑, 锦湖轮胎的召回仅仅是作秀。有人指出, 仅锦湖天津工厂的年产能就达660万条轮胎, 而涉及召回批次的年份有2008年、2009年和2010年, 3年生产的2 000万条左右的轮胎里, 掺夹过量返炼胶的问题轮胎是30万条。这30万条轮胎只占总产量的1.5%。

对此, 有关专家表示, 这一点不要担心, 所谓汽车召回是指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选择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的过程。这里所称的“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或者不符合有关汽车安全的国家标准的情形。

业内人士表示, 以往整车召回时补充召回的也大有人在, 近两年仅丰田“刹车门”就扩大召回多次, 我国也曾出现过同一款车、同一缺陷、不同批次扩大召回的案例。因此, 不用担心锦湖召回数量问题, 只要发现再有缺陷问题, 达到一定数量, 就可以继续扩大召回。

各大车企回应各不相同。

作为国内最大的轮胎供应商, 锦湖轮胎占据了约20%的市场份额。

北京现代表示, “按照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细节, 我们涉及召回的轮胎编号分别是C0 2208、C0 4008、C0 0509、C0 0909、C0 2410、C0 2910以及C0 0111, 4月15日后受影响车主可以到锦湖轮胎指定的地点或北京现代特约店更换轮胎。北京现代建议车主提前预约。”

东风悦达起亚则表示, 召回的车辆涉及两款, 具体可以见锦湖的公告。长城汽车表示, 如果轮胎上有KU字样就是锦湖的产品, 目前有关这次事件的方案还在制订当中, 将主动通知受影响的车主。

一汽大众表示, 暂时还没有收到锦湖通知哪个批次和哪个车型。

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长安铃木均表示, 旗下的汽车使用的锦湖轮胎暂时不涉及召回。

洪业—清朝开国史 篇11

朝中党争仍未停息

1627年,崇祯帝以信王入继大统时,大臣们都满怀希望地谈论着明朝中兴的可能。他的前任天启皇帝死于1627年9月30日。

崇祯皇帝登基时宣布要效法尧舜,作一位圣明之君。在登基大典上,言官杨鹤竟大胆陈述了自明朝建立后军力日衰的事实,并且断言,使明朝恢复元气的唯一办法,是坚决消灭腐败现象和朝中的党争。因此,崇祯帝要想彻底扭转局面,必须首先改变大臣碌碌无为又官官相护的状况,而这种状况正是其昏庸的兄长天启皇帝(1621年至1627年在位)短暂统治的特征。

但崇祯帝不打算对中下层官僚机构进行重大改革,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级文武大臣身上。因为,这位当时的新皇上,是带着这样一种强烈信念登上皇帝宝座的,即朝中大臣几乎都不可信任,他们大多都想结成阴谋集团,同自己作对。

几年过去了,这种信念发展为偏执狂—一种靠特务及秘密警察提供的情报来获得满足的精神状态。这位皇帝使锦衣卫重显威风而成为“心腹”;并越来越依赖宦官,使东厂很快又恢复了活动。

数百名政治犯被投入监狱,北京的监狱人满为患,案牍堆积如山。1644年1月21日,皇上见死在狱中的人太多,便催令刑部加快审理。数十名将领被处死。崇祯一朝有7位总督、11位巡抚和14位各部尚书或被斩首,或死在狱中,或被迫自杀。

崇祯皇帝对朝廷党争的这种神经质的恐惧,来自对天启末年那场血腥事变的可怕回忆。当时,宦官魏忠贤与皇帝的乳母客氏互相勾结,残害了大批与东林党及其政治运动有关的官僚和士大夫。这些正直的士人,批评昏庸腐败和任人唯亲的积弊,声称要大力加强儒家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整顿吏治。为此,魏忠贤和客氏便唆使同党搜集东林党人的罪证,编成《三朝要典》。

崇祯皇帝决心结束这种残酷的党争。起初,这位新皇帝怕引起新的党争,不想调查此事。后来,一个魏忠贤的党徒向皇帝建议,同时清洗东林党和反东林党势力,从而彻底消除党争。但倪元璐—日后的户部尚书和以身殉国的英雄—极力保护东林党。结果,崇祯帝清洗了一批魏忠贤的同党,而召回了一批东林党人,并废止了《三朝要典》。

尽管施以酷刑,朝中党争仍未停息。其原因在于经阉党清洗后幸存下来的东林党人,又乘机向魏忠贤的所有同党进行报复,而不问其与魏忠贤的关系深浅如何。

士大夫的社团

中产家庭明显增加了

明朝晚期士大夫社团的出现,和1620年至1630年代的朝廷党争,反映出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膨胀,及随之而来的将官场角逐同社会运动联系起来的一种新政治格局的发展。上层社会的膨胀,在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即后來的安徽和江苏两省,表现得最为明显。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那里不仅涌现出许多富商大贾,中产家庭也明显增加了。晚明诗人王世贞曾提到“十七家大户”,其资产皆达50万两以上。

与此同时,生员和秀才的数量上升了15倍,他们也前所未有地拼命要挤入大都市上层社会的行列。15世纪后半期,明朝政府开始出卖监生资格。到16世纪,许多有钱人都有了这种“监生”头衔,因而可以参加乡试和出任下层官吏。至天启年间,许多富裕的平民还购买最低一级的童试资格,成为生员。这些新兴的下层乡绅在本地并不很受尊重,因为那里的乡绅通常都有正式功名;但在外地,尤其在城市中,他们的身份却大大高于一般平民。这些常常落榜的生员或秀才,在长江三角洲各城镇形成了新兴的引人注目的阶层。他们艳丽浮夸的衣着举止,被当时人们视为社会异常现象。谢肇浙(1567—1624)说,当时几乎所有官僚士大夫都有娈童。他们在京城外接客时,总是夸耀自己的相好是文人书生。据谢肇浙说,同性恋从晋代开始在中国出现,公元3世纪末曾盛行一时,所有士大夫都热衷此道。及至宋朝,由于道学的兴起,同性恋之风衰落了;但到明末,特别是在中国东南地区,又再次兴盛起来。福建和广东是这种风气的中心;南方官员将此风俗带到了北京,使这里的酒店也出现了许多少年男妓(小唱)。这些娈童大多来自浙江的宁波和绍兴一带,还有一部分来自山东临清,故有“北”小唱和“南”小唱之分。

对此深为反感的李乐写到:“熟闻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妇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并作诗曰: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李乐:《见闻杂记》第十卷)。

几年前,东林党人赵南星便将经济衰退与挥霍浪费联系起来,他说,这种风气约从1540年代兴起的,当时男子开始戴瓦楞骔帽,穿轻俏精美的暑袜和蒲鞋,宜兴出产的“黄草蒲鞋”尤为著名—华丽的饰服成为了政治衰微和社会堕落的表现。购买华服与戏票,或在茶馆中赌光的大量钱财,不仅助长了都市中的奢侈之风,也耗尽了这些纨袴子弟之家族的财富,从而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动。

望族

必须找到防止衰败破产的对策

异常发达的家族—世代显赫的大户或望族—必须找到防止衰败破产的对策。其中有许多做到了这一点。例如,嘉兴有90多个大户,被时人视为望族。它们都能长盛不衰,有些甚至能使其财富和声望延续八代以上。潘光旦在其开拓性研究中提出的这91个大姓,是根据他们在地方志中的出现和其他衡量其声望的标准选出的。从其在巍科(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人物中所占之比例,也可看出这些家族的声望和权势长久不衰这一事实。15世纪中叶,嘉兴府增置属县,因而很容易通过在一县占田而在另一县落籍的办法来偷漏田税。政府想阻止这种逃税现象,却被大族势力挫败了。然而,嘉兴望族的财富和权势得以数百年不衰的真正原因,是他们采取了这样一种成功的手段,即为了使自己的家族获得新的人才与财源,精心筹划同那些正在上升的暴发户通婚。在91家望族中,相互通婚的至少有280例,但其长久不衰的真正秘诀,是他们成功地将贵族文化对下层社会的排斥同他们对新近上升为中产阶级的暴发户的接纳结合了起来。

如果说宋朝是以杭州和开封等大都会为中心的时期,那么晚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这些大都会之外,又迅速发展起来一批大市镇(通常是棉花贸易中心)。从1500年到1800年,苏州、松江、常州、太仓、镇江、江宁、杭州、嘉兴和湖州地区,市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相反,整个长江流域这一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到处都有政治名士。他们具有自我认同的强烈意识,又与大众文化有横向的联结。用功能分析的术语说,明朝晚期江南潜在的社会子系统比其他地区有更大的自主性。由于姓族、官府、或许还有经济子系统是相对独立和分离的,其身份的形成就更容易、更稳定。由于他们散布各处,便需要超越家族界线和地域隔阂而走到一起。因此,士人交往聚会的传统形式—诗社、学社、书院—在这一地区便异常发达。

新书速递

《当行善统治商业》

作者: [英]理查德·布兰森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定价:48.00元

作者要传递的是:传统的商业规则已经过时了。科技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密集的人际网络。每一个商人都应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商人,还是这个地球的公民。行善不是捐钱,而是要把它设计在你的商业模式里。

《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英] 艾伦·麦克法兰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定价:49.00元

本书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的潜心研究之作。麦克法兰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作者:新垣平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定价:32.80元

本书是关于中国武侠世界的一部虚拟历史研究。以金庸武侠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为前提展开演绎,结合了政治和社会历史的研究,重述了自商朝到清末3000年间的全部中国历史。

上一篇:学案导学式下一篇:公开透明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