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

2024-05-15

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共7篇)

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 篇1

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

2014年12月16日,我们苏州市2014年军转干部前往淮安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驸马巷7号的周恩来故居进行参观。这里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生活、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二个春秋,也是在这里,他渐渐萌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整个建筑皆是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的平房,具有着明清时期苏北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的地方——读书房。在这里,周总理接受了他一生中最初的基本知识。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和万氏十二姑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陈设简陋的小小亭子间仍可寻得陈氏博学的蛛丝马迹。在这位博学多才又忧国忧民的母亲的悉心抚养与教导下,年幼的周总理开始了他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也正是在这位母亲的影响下,周总理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陈氏居处的对面便是乳母蒋江氏的住所。蒋江氏虽然是穷苦人家出身,但她对周总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理曾自己说过,许多作风与说话方式等都与这位母亲相似。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目不识丁的女性,为了支持周恩来总理北上读书,不顾家境贫寒,为总理借高利贷凑够路费。这种无私的爱令人感动,也正是在这种浓浓的无私的爱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周恩来总理才能拥有乐观的心态与博爱的胸怀。

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总理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的周总理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有着革命的热情与远见。这正是因为周恩来总理的五位母亲为他的成长付出的心血。在正确的思想教育与坚实的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才能确立伟大志向,进而为人民做出贡献。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许无法经历周恩来总理所经历过的种种磨砺,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端正思想态度,夯实文化基础,为国家之发展需要时刻做好准备。

周恩来总理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就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见原淮安县委负责同志。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为了鼓励淮安人民,他在去北京的一位领导同志的笔记本上写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965年周恩来总理带头移风易俗,指示亲属将祖坟深埋。在深埋的过程中损失了部分青苗,周总理为此还寄给生产队七十元钱作为补偿。

接着,我们来到了周总理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周总理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特别是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这件事,更是让我们感到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许多人默默地凝视,思绪万千,他们说:周恩来总理呕心沥血一生,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驻我们心中。周总理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大家的心灵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一位中华伟人的光辉写照,他为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通过这次参观见血,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这些军转干部从事地方工作甘为公仆的思想认识和爱国热情。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以一代伟人为榜样和典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华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扎实工作,无私奉献。

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有感 篇2

星期六,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淮安参观周总理纪念馆。

到了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的铜像,我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到了纪念馆,看到纪念馆里那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总理平时用过的一些物品,有毛毯、衣服、鞋等等。

我们知道,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这一使命周爷爷他们老一辈人已经完成,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了祖国的腾飞而好好学习,努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观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的体会 篇3

关于参观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的体会

和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武建英

为了加深广大党员对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解,增强党员意识,丰富活动形式,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3月1日,县委组织副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一次“特殊党课”教育活动,参观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步入展厅,一步一步前行,听着解说员的讲解,展厅里陈列的物品已显的陈旧,照片也被岁月染的泛黄,还有被时光打磨的锈迹斑驳的金属器物。这一切向我们进述了乌兰夫的`光荣一生,从出生、求学、入党、参加革命到建设内蒙古直至逝世。他的一生像一幅画卷真实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展示乌老穿过衣服的展台前,那些衣服一看就知道已经换洗过无数次了,而且有的袖口和衣服都已磨破了。可想他们当时的生活是如何艰苦,也可以看出乌老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而展现他在革命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一幅幅照片,更是让我肃然起敬,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都无一例外的让我对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震撼。在他的生命生涯中,他的丰功伟绩会永远照耀世世代代,照亮我们后人前进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生活。

解读乌老一生的光荣事迹。他为内蒙古革命与建设献出了毕生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光荣业绩。1946年5月1日,他亲自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政府的诞生。他在内蒙古工作近二十年,在他的主持下,内蒙古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当时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在当时的农牧业、工业与外事中都做出了贡献。乌兰夫同志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献身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由衷爱戴。我们要永远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忘记艰苦奋斗精神。

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 篇4

在周总理诞辰113周年之际,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关于周总理的相关纪录片。看完之后我内心感慨良多,也深为周总理的人格品质所折服感动。

新时代有新的挑战。新的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大学生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复兴中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肩负这样的使命而感到片自豪,同时也该感到责任的重大。,扩宽视野,将周总理曾教导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策献力。“面壁十年图破壁,难图蹈海亦英雄”周总理的伟大抱负与报效祖国的志向如今依然令我肃然起敬。在哪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三重压迫下,周总理尚且立志报国,并历经坎坷与磨难,最终加速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在中国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长在日益强大的祖国庇护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图强,不立志报国,不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努力呢?

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来没有自己,在他的生命中,只有他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这是责任,是义务。是这颗伟大的心,这高尚的灵魂筑就了完美。虽然我们并没有与这样的伟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我们无法感受到在那样的烽火岁月中的惊心动魄,无法体味到那样的艰苦挣扎,但我们又是如此的幸运,我们能够享受到由老一辈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安定生活,可以从回忆中去接近那高尚、完美的灵魂。现代的生活太安逸了,诱惑将我们包围着,也许会在这大潮中沉沦,浮沉中迷失了自我,这时他以及如他一般的人就是心中的明灯,指引道德路的前方。能净化人心,洗涤灵魂。

有谁能像他一样,在学生时代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为名利所束缚,不为功名所困扰,这样的豪言壮语决非是一个青年的狂妄自大,而是一份深深的爱国热忱,使他愿意挑起千斤的重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放弃个人的利益,漠视个人得失。只是期望救万民于水火。他,心怀天下。这样的气度,这样的忠诚,成就了他伟大的梦想,激励他不断的学习奋斗,不断的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及至。即使是在革命的艰难时刻,他都不曾放弃,只要永不言弃,生命就会延长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于是,在硝烟弥漫的日子中,他的生命是梦想与激情碰撞,德行与智慧增长的黄金岁月。

有谁能像他一样,身兼要职却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手握重权却始终乐于清贫。他高效做事,却低调做人。他是为人民而生,为新中国的成长而活。他不会享受,并不是他不会享受;他不知休息,并不是他不需要休息。只是,他手中的事情太多太多,他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在面对强大帝国的威胁时,他言语从容、神态自若,决不示弱,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在与弱小国家的交往中,他态度随和,谦恭有礼,展现出大国风范。他运用智慧在无形的战场上捍卫祖国的尊严,他的气度也为祖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哪怕是在生命的尽头,病痛的折磨仍没使他放下肩头的重担,他坚持在病房里开会,交代工作,处理事务,整个国家依旧在运作,即使是最后,他也只是轻轻的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没有从前洪亮的声音,但依然坚定从容,感动人心。当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这个国家也充满了阴霾,人们裹着寒风,十里长街送总理。他真心的付出,换来的不仅是人们心中的景仰与爱戴,还留下了一个个故事影响了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一生。

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了半旗,当时,许多国家代表提出了异议,认为给一位总理如此大的荣耀不可理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只做了个简短的解释:“他是一个拥有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子女。他是一个拥有众多财富的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他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你们的国家领导人有谁能像他一样,那么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也将为他降半旗。”在短暂沉默后,爆发了一阵持久的掌声。这位感动了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赢得了世界的肯定与赞赏。

我们为总理的忠诚、仁义、宽厚所折服,在他远离我们身边的时候,也许,我们扣击灵魂的大门,审视心灵深处,会发现他和他的精神其实就存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活动材料 篇5

活动安排

标题:传承总理精神,我们继续前行

活动目的:通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总理的一生,了解他崇高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其中的精髓所在,全方面的学习总理精神。活动时间和地点:3月15日一天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 主题: 承翔宇鸿志,创辉煌明天 人员:全班同学

流程:15日晨8点整,全班同学在学校大门口集中,集体乘车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步行前往周恩来故居进行参观活动,参观结束之后,全体同学乘车回校。

活动稿件:继“忆总理故事演讲会”活动之后,计科系08(4)班全体同学在班委的组织带领下,于3月15日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进行参观。此行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从而感知总理的崇高人格,深层次的学习总理精神。

早晨8点整,同学们准时在校门口集合,踏上了前往纪念馆的路。第一个目的地是周恩来纪念馆,踏入纪念馆后,雄伟的大理石主馆便深深的震撼了我们,这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抬头仰望,不觉为之惊叹,似乎那就是总理的精神理念所在。由主馆为开始,之后我们还参观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景点。附馆中陈列的有关总理的图片、资料将总理的生平事迹一一记录,从那些资料中我们感触总理无私奉献的一生。甘做人民的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又前往周恩来故居进行了参观。那表示我们将更接近总理,走在故居,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总理曾经生活在此的的场景。。。

周总理,他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我们也将会不断努力,为祖国的不断强盛出一份力。“承翔宇鸿志,创辉煌明天” 活动总结:

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 篇6

**日,在**党校的组织下,此次参加培训的党务工作者集体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和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接受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在故居和纪念地,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介绍周恩来总理光辉一生的图片,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周总理这位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伟大政治家的远大抱负,他的伟大人格、高尚情操,以及为党为人民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务工作者的心灵。他自参加革命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在纪念地中我们看到了周总理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品,它们还完好存放着,件件物品都是艰苦朴素作风的生动教材,总理简朴的生活方式是他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再想想现在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铺张浪费现象也蔚然成风。如今在勤俭朴素奉为终身哲学的周总理塑像前,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周总理胸怀宽广,与群众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发扬。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奔波,冒着白色恐怖与腥风血雨宣传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无畏的精神,使人敬佩。总理没有儿女,但全中国的晚辈都是他的儿女。解放后,他拖着病躯为全中国的事业奋发图强,为了中国的振兴他呕心沥血,操碎了心。周总理也是一位高风亮节,心存大志的伟人。他不仅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崛起做一番贡献,更养成了温和待人的良好品质,胸怀天下,胸怀大爱。周总理一生都在实践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政,鞠躬尽瘁。周总理为了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富强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甚至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他全身心地投入国家建设,忘我工作,这样的始终如一,受到世人敬佩。

参观周总理纪念碑活动申请书 篇7

十一活动申请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在无数伟大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建国后,又有无数新中国的领导者、建设者,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奋斗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其中之一,建国后,周总理可以说日理万机,为国家建设发展日夜操劳,他还在百忙之中,亲自来到石河子,接见慰问当时的知青,石河子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10月1日来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光荣传统,教育我班团员青年,我2010级农水4班准备于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开展瞻仰周总理纪念碑、参观周总理纪念馆“主题团日”活动,特此向水建院团委、老师提出申请,希望予以批准,并给予指导。

申请机构:2010级农水4班团支部

上一篇:小学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下一篇:各种各样的蔬菜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