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高尚道德思想(精选7篇)
游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高尚道德思想 篇1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游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高尚道德思想
清明假和朋友怀着无限怀念和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桃花垠周总理纪念馆,瞻仰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也是来到淮安读书第一次出来玩。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踏入“周恩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红遒劲的匾名,由邓小平总理亲自提写,竖刻在大门入口处的巨石门柱上。馆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大理石地面和汉白玉围栏环绕在水波粼粼的湖畔上,湖水清澈荡漾。
随着人群,我和朋友沿石梯拾级而上,走进竖立在广场中央的纪念馆和西花厅。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周总理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展厅里陈列了周总理生前用过的物品:沙发、茶几、迎宾屏、挂屏、画、地毯,碗柜,工作照等等。
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
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
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专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而建,供广大的周恩来先生崇拜者拜祭。希望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
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
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当我和朋友看到总理的遗物陈列在馆内,不约而同的看着对方,不难想象总理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已成为人民公仆的典范。人民深深地怀念他、崇敬他,就在于他那堪称楷模的公仆实践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民。伟大的公仆实践源于光辉的公仆思想,这一思想在新世纪依然闪烁着无限的光芒。对于亿万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那么热爱周恩来,周恩来之所以在人民心中有那么光辉的形象,是由于在国内国外的伟大人物中,看着馆里陈列的照片和资料,昏暗的灯光给
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周恩来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出生入死,鞠躬尽瘁,信仰坚定,百折不挠,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一共担任政府副主席二十六年,他呕心沥血,为规划祖国发展的蓝图,他深谋远虑,为关心国家的建设,他是全党的楷模,光耀千秋。这样一位伟人离世的时候,举国哀悼,他在外交上做出的杰出贡献,以至于联合国也为他降半旗致哀。他曾提出“民族政策”,曾提出与印度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曾访问亚、非、拉十四个国家,他的伟大无比可拟。
不难想象总理的精神,就其高尚品德而言,周恩来可以说是千古一人。周恩来公仆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一最高原则;二是绝对服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笃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唯物史观,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四是深刻认知人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这一客观事实。
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廉政,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滥用、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他认为:“假公济私、贪污诈骗、任用私人、欺压群众,这些旧官僚机关的恶习,在我们国家机关里是完全不允许的。”周恩来关于如何廉政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廉身,即在生活方面要廉洁,不搞特殊。二是廉职,即身在岗位,要想到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格守职责,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不能以职务权力谋取私利。三是廉于社会,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优。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领导干部必须谦虚,向人民群众学习。他认为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你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你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周恩来认为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不能凭主观想象办事,要实事求是。二要把握“度”,度就是要适中、合理,办事要冷静、沉思、求实。总之,作为国家的领导于部,要负责任,要做到“临事而惧”、“慎始慎终”。
当然,谦虚谨慎不是要你不干事,不务政。相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勤政,通过勤政,可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岗位上行政化和经常化。这是周恩来公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干任何事都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旧例,要去发现新事物和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禁使我想起当代的人民公仆如何才能保证用权为民,不滥用权力、谨慎用权呢?
我认为除了国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外,严于律己是一个重要方面,还需要人们公仆学习总理严于律己的精神。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思想主要可概括为党性和德性两个方面。要做到严于律己,按照周恩来的思想和实践,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恢弘的气
度,要慎独,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勇于严格要求自己。
同一切优秀思想一样,周恩来的公仆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树。这个源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公仆观;这个根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公仆群体与优良传统作风。中华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其中的“民本”思想无不深探地影响着周恩来。
周恩来用以自喻或喻人的这四种动物——孺子牛、毛驴、蜜蜂、春蚕,虽然形态各异、性格不同,但它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大公无私、牺牲奉献、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精神却是一致的。这不正是周恩来自己高尚人格的生动体现和光辉写照吗?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他既是革命家的典范,也是普通人的典范。他一生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谦虚谨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献出一切,却从不要求丝毫报答和点滴特权。他生不争权争利,死不争名争位。他最后的请求和唯一的愿望,只是悄悄地、不留痕迹地把自己的骨灰,撒播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
在历史如此悠久的中国,有如此优秀的中华民族,绝不会让如此高尚的周恩来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失传。我相信,几百年后人们提起周恩来,就会像我们现在提起诸葛亮并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那样,把周恩来作为我们民族高尚精神的化身。周恩来精神必将在我国世世代代相传,对此我坚信不移。
参观完后,心中一阵莫名的感动,似乎以前所立下去被弃于脑后的志向,在哪一瞬间又回来了,也许我成为不了像周总理一样的伟人,但我可以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跻身在淮中这所好学校,应该好好的学习,有了文化知识才能有所作为。周总理的成功还告诉我们成功的前提是立志,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了奋斗拼搏的方向,人生从而也就失去了方向,从何谈到成功?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是立志后的奋斗,很多人在有了理想之后,依旧是那么的过,没有一点改变,行为上没有付出更多的汗水,又怎能期待结果上会有更多的回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没有行 为上的付出就不可能会获得成功。年少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周总理为人谦虚礼让,不失君子风度。
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志气,还要学习他的精神品质。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和振兴中华的信念并没有消失,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建设国家的重任,将由我们这一代人 扛起,让我们将“恩来”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我们要继承周总理的遗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游周恩来纪念馆 篇2
班级 七(13)姓名 陈研日期得分
“把所有的生命献给世界,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熟悉的旋律。您的辉辉普照四面八方,您的事迹世代传扬,您的伟大精神和业绩如永恒挺立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还没到纪念馆,远远地我就看见了外形像过去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古老的牛车棚——主馆,这蕴含着周恩来是一生为人民的孺子牛。再把视野放大,你会看见清澈的湖面包围着纪念馆和环湖四周的绿地,一阵风吹来,湖面便漾起阵阵涟漪,走过一条林荫小道,便来到了主馆前,顿时给人一种肃穆之感,抬头仰望门楣上“周恩来纪念馆”六个流金大字闪闪发光。这是邓小平所题写的。仔细观察,主馆的门柜和前面的拱门所构成的“周”字,心中油然生起对纪念馆设计者精巧的艺术构思的赞叹之情。沿正门到二楼有一段台阶,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台阶一共是51级,这蕴含着周恩来在51风时开始担任新中国政务院总理的职务。来到二楼,我看到了一尊周恩来的汉白玉雕像,雕像高
4.7米,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周恩来坐姿雕像。再仔细观察雕塑,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端坐在我的面前。仰起头端详他的眼睛,深邃而烔烔有神,好像在思索着怎样建设起富强的中华。
我最喜欢的是铜像广场,在广场正中央,周恩来总理铜销售量矗立着,这尊铜像总高度为7.8米,寓意着周恩来总理度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江泽民主席所题写的。铜像中,周恩来总理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是周恩来总理与农民交谈时的习惯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周恩来总理的平易近人,亲切随和,与农民没有一点隔阂一处。
“不用多问,不用多想,真情的多真,爱有多深„„”这熟悉的旋律再度在我耳畔回响。周恩来总理与我们同在,与人民同在,与祖国同在!
周恩来总理 篇3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周恩来各时期图片一(14张)
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1973年,他重返延安时,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1975年,大手术之后,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逝世前,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 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深知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他把增强党的团结、反对个人主义提到“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事业都具有决定意义”的高度,特别告诫:因为我们党是胜利的党、执政的党,尤其要警惕种种破坏和危害党的团结的行为。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特别是要在高级领导同志中间加强集体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保证我们党的团结”。他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有利于
党的团结的话和事就说、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和事就不说、不做,讲党性不徇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个人荣辱置于身外。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堪称楷模。
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他一贯倡导实际工作者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单靠多读几本马列主义的书是不行的,问题在于实践”。他善于把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有超人的大智大勇,处变不惊,善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善于应对险象环生的局面,又能够极为周密和细致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干劲要大,步子要稳,既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先进水平,又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他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考虑问题时总是力求在分析、综合、比较上多下功夫,主张“一切当从多方考虑,经过集体商决而后行”。正因为如此,在组织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创造性地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深得毛泽东同志的倚重。
周恩来各时期图片二(16张)
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周恩来同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功劳越大,他越是虚怀若谷。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认为做工作“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他认为“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他善于启发和倾听不同意见,即使是普通干部或群众讲的意见都认真考虑。他说:“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每个同志的聪明才智,自己却从来不居功、不诿过。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真诚同各界人士广泛交往,从不以领导者自居。他经常说:“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周恩来同志以其谦虚谨慎、广纳善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风范,赢得了党内外由衷的信赖和爱戴,是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最好榜样。
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毕生 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
周总理珍藏彩色画册(20张)治操守和优良作风。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经常进行反思,自觉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总结、自我考察、自我完善,从不文过饰非。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说:“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
高尚。”“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恩来“斗酒”胡宗南
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首领——第八战区副司令胡宗南为周恩来洗尘。胡宗南吩咐黄埔六期以上三十余名将官偕夫人出席酒会,把周恩来灌醉。
招待会在小雁塔举行,邓颖超因身体不适未能出席。胡宗南想灌醉周恩来的打算被在胡部工作的共产党员熊向晖悄悄告诉了周恩来。
酒会由胡宗南的政治部主任王超凡主持,王在祝酒辞的结尾时说:
“在座的黄埔同志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的光临,请周先生和我们一起,为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的身体健康,先干头一杯。”
周恩来举起酒杯,微笑着说:
“王主任提到了全国抗战,我很欣赏。全国抗战的基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了表示国共合作抗日的诚意,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愿意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各位都是国民党员,也请各位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
胡宗南闻听此言愣住了,王超凡和其他作陪者也都不知所措。周恩来举目四顾,继续微笑着说:
“看来各位有为难之处,我不强人所难,这杯酒就免了吧!”
隔了一会儿,十多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夫人举杯走向周恩来。其中一位说:
“我们虽没进过黄埔军校,但都知道周先生在黄埔军校倡导‘黄埔精神’。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我们每人向周先生敬一杯。”
周恩来微微一笑,风趣地说:
“各位夫人很漂亮,这位夫人的讲话更漂亮。我想问:我倡导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谁答得对,我就同谁干杯。”
此言一出,众夫人张口结舌。
胡宗南忙说:“今天只叙旧谊,不谈政治。”
周恩来转向那些夫人说:“我们还是谈点别的吧。”他同她们寒暄几句后把她们送回原座。
稍后,十几位将军排成一行向周恩来走来,领头的说:
“当年我们都是黄埔学生,您是我们的政治部主任,同我们有师生之谊。作为****,我们每人敬老师一杯。”
周恩来说:“胡副司令长官讲,今天不谈政治。这位将军刚才提到我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不能不谈政治,请问胡副司令长官,这杯酒该不该喝?”
胡宗南说:“他们是军人,没有政治头脑,酒让他们喝,算是罚酒。”
不久,又一批夫人走来。有一位看着讲稿说:“我们久仰周夫人,想不到她因身体不适没能光临。我们各敬周夫人一杯酒,表示对她的敬意,祝她健康,并祝她顺利回到延安。我请周先生代周夫人分别和我们干一杯。周先生一向尊重妇女,一定会尊重我们的请求。”
周恩来严肃地说:“这位夫人提到延安,我要顺便说几句,前几年,延安人民连小米都吃不上,经过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日子比过去好,但仍然很艰难。如果让邓颖超喝这样的好酒,她会于心不安的。我尊重妇女,也尊重邓颖超同志的心情。请各位喝酒,我代她喝茶,我们彼此都尊重。”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
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一次记者招待会,周恩来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捷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下面这些答问都不是提前准备好的,也是事先难以预料到的。周总理不仅回答得巧妙,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是对方刚说完,马上就回答。没有过硬的素质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
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1945年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代表对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一官员恼羞成怒地对我方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周恩来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
——这位国民党官员说“对牛弹琴”意思是贬低共产党谈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来原话奉还,还是这四个字,只是在“对”字后停顿了一下,变成两个断句,把国民党官员的言论比作“牛
弹琴”,你说绝不绝?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曾向周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周总理听后哈哈一笑说:“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听后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周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周恩来总理的“烤鸭外交” 篇4
周总理设宴帅府园全聚德
根据解密档案记载:1960年1月27日,周总理宴请缅甸总理奈温;1960年3月21日,宴请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等,吃的都是烤鸭宴。
1月27日,正值中国农历庚子年除夕,中午12点半,周恩来总理在帅府园全聚德烤鸭店宴请奈温一行,中方参加人员有陈毅副总理、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等,缅方参加的还有缅甸驻华大使叫温,一共34人。而此次宴请的背景非同寻常。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不少邻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而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利用这一点大造声势,“中国威胁论”等荒谬言论喧嚣一时。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新中国与缅甸存在未划定边界的问题,双方就此开展过多次会谈。本着愿意同缅甸睦邻友好地解决边界问题的真诚愿望,中国领导人摆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态度。
奈温总理是访华次数最多的缅甸领导人,一生共12次访华。1958年,奈温出任缅甸内阁看守总理,并奉命组织大选选出新总理。1960年对中国的访问,是他第二次,也是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访华。此前,中缅双方已就边界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但由于缅甸国内的原因,边界问题未能获得最终解决。按计划,1960年2月将举行大选,奈温以他特有的果断,决定在他看守政府任期内解决这一问题。
1960年1月24日至29日,奈温来华商讨边界问题。1月27日,正值中国农历庚子年除夕,双方的谈判已接近尾声,对于协定和条约的大部分内容已基本达成一致。
总理的宴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宴请被选择在帅府园烤鸭店举行,它是1959年10月1日开业的,作为全聚德开的第二家分店,称为东号。这是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在这里请外宾吃饭。现将开放档案中记录的当天菜谱转录如下:
四冷盘:卤翅膀、糟鸭片、鸭肝片、拌鸭掌
热菜:鸭四宝、炸胗肝、爆鸭心
烤鸭、鸭架白菜汤、蒸蛋糕、蜜汁梨、鲜果
有关宴请活动的详细情况,开放档案中并没有记录,但根据事后的情况来看,这次宴请显然是一次水到渠成的“烤鸭外交”活动。
1月28日,周恩来总理与奈温总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上签了字。至此,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友好解决。《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中缅边界问题的合理解决,是运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此类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中国愿意同邻国睦邻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以及周恩来总理超凡的人格魅力给奈温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他与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7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访问缅甸时,已担任总统的奈温破格给予了最高礼遇,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在欢迎宴会的讲话中,一谈到周总理,奈温不禁潸然泪下,有十来分钟低头不语。此情此景,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是后话了。
中缅边界问题签订协定后不久,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于1960年3月访问中国,两国首脑开始就中尼边界问题进行会谈。1960年3月21日双方签订了边界问题协定。原计划当天中午周恩来总理在帅府园全聚德宴请柯伊拉腊首相,但最后是由陈毅副总理出面宴请,周总理出席。
开放档案中记载的那天便宴的菜谱为:
冷菜:拌鸭掌、糟鸭片、酱鸭膀、卤什件
热菜:扒鲜蘑龙须、炸胗肝、烩鸭四宝、油爆鸭心
烤鸭、鸭架白菜汤、冰糖菠萝橘子
这次访问后,1960年4月26日,周恩来总理同陈毅副总理访问尼泊尔,此后双方的交往不断,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边界条约、边界议定书、贸易协定、文化合作议定书等一系列友好条约。
周总理生前27次以烤鸭飨外国宾朋
据全聚德统计,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先后27次到全聚德宴请外宾。总理第一次到全聚德是出席由彭真市长宴请以威廉·西罗基总理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的便宴。1957年3月27日晚8时,周恩来总理准时来到了前门的全聚德。当时,全聚德还是早年的布局,楼上14间雅座,每间雅座9平方米,只能摆放一张大圆桌,显得很拥挤。
据全聚德的工作人员回忆,每次宴请,周恩来总理都要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烤鸭和制作烤鸭的厨师。当看见厨师用娴熟的刀法快速地削下一片片鸭肉,转瞬间整只鸭子只剩下一个骨架时,外宾们无不发出阵阵赞叹声。客人还应邀参观店面后面的加工现场,看到一个炉头通红的砖砌烤炉,挂着正在烤的鸭子,厨师手拿铁叉,间歇地用叉子把悬挂着的鸭子轮流转换位置或方向。实情实景,使外宾对中国精妙的饮食文化有了真切的体会。客人们往往会问起“全聚德”字号是什么意思,周总理便告诉他们,“全即全而无缺,聚为聚而不散,德指仁德至上”,这是至今为止对“全聚德”三字最为经典的解释。席间,周总理还会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在新旧时期的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享誉中外。在旧社会,全聚德深受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之苦,几乎濒临绝境;新中国,党和政府惠予扶持而获得新生。通过总理的介绍,来宾们在吃烤鸭的同时,很自然地对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感性认识。
“全聚德”原名叫“德聚全”,是一位山西人在北平前门外肉市胡同开的一家干鲜果品店,由于生意不好,最终倒闭。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经营生鸡生鸭生意的河北冀县人杨全仁买下此店铺,开始经营烤鸭。杨全仁改店铺名为“全聚德”,并请秀才钱子龙书写了牌匾。“全”正含着他的名字,“聚德”取“聚拢德行”之意。有意思的是,牌匾上的“德”字故意少写了一横。原来那时杨全仁杨掌柜已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人。“德”字为15划,少一划,暗含着14人要同心协力,重视商德;另一层意思是告诫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解放后,全聚德进行了公私合营,老店迸发了新的活力。经过大家细致研究,用鸭子通身的材料,做成整桌筵席,定名为“全鸭席”,以突出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全鸭席”菜肴的配制,大致是以两只烤鸭作为主要菜品,另外佐以卤什件、白糟鸭片、拌鸭掌、酱鸭膀等四道凉菜;油爆鸭心(或火燎鸭心)、烩四宝、炸鸭肝、炒鸭肠等四道炒菜,最后一道是鸭架汤。
胡志明想吃北京鸭卓别林不吃美国鸭
有两件关于烤鸭的小事,更是生动地体现出周恩来总理对努力维护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同国际友人友好交往的高度重视。
据前外交官李家忠(时任驻越南大使王幼平的翻译)回忆,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病情逐渐加重,中共中央派出医疗组前往河内救治。1969年初,胡志明主席的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医疗组回国休假。周恩来总理详细听取了医疗组关于治疗情况的汇报,当得知胡志明主席想吃北京烤鸭时,当即指示:一只烤鸭不够,要送两只。烤制烤鸭这件事在北京办起来很简单,但在炎热的夏季把烤好的鸭子送到河内,则有相当的难度。为此,周总理亲自把外贸部副部长李强找来,研究解决方法。在有关专家的努力下,成功地解决了冷冻保鲜问题,将烤鸭运到了河内。胡志明主席的秘书武期至今还珍藏着当年盛甜面酱的陶瓷小罐,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另一件事发生在日内瓦。1954年国际联盟会议召开,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代表团经柏林抵达日内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时在日内瓦召开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国际会议,如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世界电讯组织理事会、世界劳工局会议等。中国代表团除了参加日内瓦会议外还利用一切机会与各界人士,特别是著名人士积极交往,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外交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在瑞士定居的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
卓别林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自不必说,作为国际和平人士,他在1953年刚刚获得国际和平奖金,声望和影响正旺。6月3日,在卓别林住地举行颁发和平奖金仪式,当时有几名中国记者到场采访。卓别林对中国记者的到来非常高兴,说很想看中国电影,特别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当得知卓别林的上述想法之后,周恩来总理特意派外交部交际处王倬如处长与卓别林取得联系。考虑到卓别林艺术大师的身份,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和艺术的浓厚兴趣,代表团给他安排了一个电影专场,放映了中国电影舞台艺术片《梁祝哀史》(即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完影片后,卓别林表示非常感谢,夸奖主演范瑞娟的表演十分出色,还说自己对中国唱片和茅台酒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事物很感兴趣,并当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表示,很希望能有机会见见周总理。
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也为了满足卓别林的迫切愿望,7月18日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在花山别墅宴请卓别林和夫人,王炳南等作陪。当时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正在捷克参加一个电影节活动,周恩来总理特意让王炳南给我驻捷克使馆发电报,将范瑞娟请来参加活动。周恩来总理的细致安排令卓别林非常感动。
在宴会上,卓别林品尝到了特地为他准备的茅台酒和北京烤鸭。当招待员把烤鸭端上来的时候,卓别林说:“我这个人对鸭有特殊的感情,我所塑造的流浪汉夏洛尔,他走路时令人捧腹的姿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姿态中得到的启发。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就不吃鸭肉了。不过,这次是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子。”卓别林幽默的表述让大家感到非常愉快。周恩来对卓别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为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伟大战士,是维护人类和平、友爱、文化进步的坚强卫士。并表示,从卓别林拍的电影和塑造的众多角色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呼吁人类友爱、世界和平的声音。听了周恩来的话,卓别林非常感动,他也对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周恩来的卓越才能表示衷心的钦佩。
周恩来总理曾指出,“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是我们外交的两翼”。著名的“乒乓外交”就是通过体育交流促进国家关系解冻的一个范例。此外,被人们称道的还有“熊猫外交”、“茅台外交”的说法,但笔者认为,这些“某某外交”是“文化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多渠道、多领域的交往,同世界各地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争取做到“朋友遍天下”是周恩来总理一贯追求的目标。
摘自《档案春秋》唐军/文
周恩来周总理的名言警句 篇5
1、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2、要得到人家尊重,首先要尊重人家。
3、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4、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5、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
6、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7、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8、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9、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10、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1、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12、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13、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14、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15、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16、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17、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18、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20、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应该更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21、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常
22、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 /4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学习周恩来——总理离我们并不远 篇6
——总理距离我们并不远
一、导入(约3分钟)
这两天,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一种感受。我们都在被周恩来总理,和他们那一代革命家所感动,那么,这样的感动,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影响呢?是震撼后的振奋?是压力下的醒悟?或者仅仅是感动?
其实,这样的感动,我们也并不算太陌生吧?我们一定知道不少周恩来总理、或是其他崇高者的感人事迹,也曾经一次次被这样的故事触动,有一些想法吧?然而,却在其后的若干天里,渐渐地好像淡忘了、淡出了,忘记了我们的一些感动和想法,会是这样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在走近了周恩来,在理解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之后,不能做出对自己的更大的改变,而学有所获呢?
之前,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同志,大家都觉得我们是真的应该学周恩来他们那一代人、学我们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但总觉得有一些东西在阻止着我们去学。
有的人说我愿意做,我愿意学习周恩来,也愿意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但是周围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不行,我怕别人会觉得我是在作秀、是另类。甚至有时我自己都觉得怪怪的。他认为,没有一个氛围能让他去做。
有的人会说是时代不同了,那是个特殊的时代,是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市场经济,现在大家都讲个人利益,哪怕只是让一点点利,做一点点小的牺牲,都很难。那我又为什么要为他人做奉献、做牺牲?他觉得这样做,自己得不到好处。
也有人说上级领导没带头。领导有更高的职位,拿着更多的工资,拥有更大的权力,他自己还没做好,凭什么光指挥别人去做?甚至他自己还是个贪官呢!这样的领导,让我们失去了信心。我们即使做了,也只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什么作用?他觉得领导应该先带头做起。
当然也有人说其实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体制机制让我们很为
难。很多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制衡。在领导不力、机制不行的情况下,我们做效果不大。这是认为制度机制如果好了,就好办了。
除了这些,我们也会觉得,其实我们很渺小、我们很平凡,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么高尚,周恩来他不要说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了,他的各个方面都是非常高尚的,我们再努力能做到多少?我们只是平凡的人,没法做到那么高尚。
上面这些是不是说的太多了,但这些都是我们一次次跟学员接触、交流时大家提到的。大家都感到,说是学伟人,但实际上最后只是看了看、听了听,走个形式,回去后还是会被一些搭不上界东西包围着。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就让这些障碍阻止我们去学周恩来,阻止我们做出选择,阻止我们再往前进一步?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这样的障碍可以成为理由,是不是我们身边就不会出现一些先进的人、先进的事了?那我们身边有没有先进的人或先进的事呢?
我想说说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张发善、唐真亚等人的事迹。这是我身边的一件真人真事。那么,大家身边有没有人也做出过这样的事,让大家感动的?我们能不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我们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事,跨越了各种障碍,把自己的学习落实到了行动中?(想一件别人的或者自己的事情,这些事情,你觉得是跨越障碍的,觉得是做的好做的对,要把事情的具体情况交代清楚,要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事例。)
二、讨论(约1.5小时)
*讨论题目: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事,跨越了障碍,把自己的学习落到行动中?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身边是真的有人做出了一些事,跨越了障碍的。
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就想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讨论之前,教师如果担心学员不知道从哪里讨论,可以先举身边例子,例如张善发老人在柳树湾种树,唐真亚尽职尽守,或为了帮助留守儿童组织暑期教学的普通干部。
(1、在淮安市区有个地方叫柳树湾,那是一个风景美丽,空气
清新,有着成片成片的树林河边滩地。是广大市民休闲、消暑、郊游的好去处。柳树湾这个地名的由来与一位退休老同志有着不解之缘。士气是这样的,20多年前,有一位退休老人叫张善发,他发现当时还是一片河滩地的(现在的柳树湾)这个地方,这里的滩涂黄土朝天,非常凄凉。他觉得让地荒着,水土流失严重,太可惜了。于是萌发了要在滩上种树的想法。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家人很反对,觉得老人的想法既不实际也不可能实现。但老人坚持要种,河滩地最适合种柳树了,他就一棵一棵地种,一年一年地种,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种了5万多株树苗。就这样,小树长成了大树,大树连成了柳树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景区并以老人种植的柳树命民为柳树湾。现在,每逢休息日人们都会来这里休闲观光。后来有人问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老人就说:“我觉得地荒着太可惜了!”老人的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也让我觉得崇高就在身边。
2、唐真亚,是洪泽县老子山镇的邮递员。在水上投递,和陆地不一样,一方面渔民们的地点不固定,另一方面,湖面的情况也多变。但唐真亚作为一名邮递员,他15年如一日地为渔民群众投递报刊邮件,帮渔民念信写信,捎这个东西带那个东西,经常为渔民们解决一些困难。他被渔民亲切地称为“大湖鸿雁”。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投递员成了名人,很多人都担心唐真亚不会再继续干这个了,但他却说:“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这是我对自己立下的承诺和誓言!”唐真亚只是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但他却始终尽职尽责,也坚持下去,这点让我感动。
3、我在前几天也听人说起了他朋友的一件事。他说遇见了他的一个朋友,见朋友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就问这位朋友:“天这么热,你穿长袖不热吗?”这位朋友就说:“在外面跑来跑去,穿短袖更晒。”他就问:“你忙什么呀?”这位朋友说,他看不少外来打工人的孩子,放了暑假就在马路边玩,十分的危险,他就想着,能不能把这些孩子都组织起来,找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过一个安全的暑假。所以他就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都不同意,都不信任他,他就一家家地去说,去做工作,最终大家都同意了。然后他还忙着张罗地点,找老师。就这样在大夏天跑来跑去,把事情给办好了。我说的这个人,他只是我们机关里的一位很
普通的工作人员。如果他不做这件事,相信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但他却看到了群众的困难,为群众着想,哪怕自己受累、受误解,都不怕。他的这种吃亏精神让我感动。
#讨论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个人准备,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内交流,第三个环节是大班交流。
首先,每个人用五分钟时间准备,想一件别人的或者自己的事情,这些事情,你觉得他们是跨越障碍的,觉得他做的好或做的对,要想事情的具体过程,为什么选择这个人、这个事。
(思考结束后,询问。)想到的举手,感谢他们。没想到的举手,感谢他们的真诚,可以参加讨论。还有人没举手,为什么没举手?是不是不知道自己想到的事情算不算跨越了障碍?没关系,没想到,没举手都过会我们可以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再慢慢想。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步骤,进行小组内交流。每个人把自己想到的事情说给你组内的其他人听,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事、这些人,他们哪里感动了你,有什么让你觉得,他是跨越了障碍的。
期间,教师每组都听一听。(小组讨论结束后。)
刚才大家每个组都交流的很热烈。很多刚才没有举手的同学,也都说出了自己想到的事。还有的人,好像还想说。不要紧,我们可以留着课后再说。接下来,我们请每个组推选3名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故事。
*注意事项:
1、要依靠班委会,每个组派教学助理,坐在组长旁边。
2、教学助理要让学员面向大家讲。
3、听故事的时候,太长要打断他,帮他整理,说出关键词;
4、适当追问细节,为什么这个让他感动。*遇到没讨论时:
1、你们怎么不凑一块?
2、你们说完了吗?
3、如果不确定,那我们等会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看看。
三、总结
我们的发言结束了,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有那么多人做出了那么多让我们感动的事。如果从世俗的眼光看,可能有人觉得
他们是吃亏了。是不是?
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共产党员,夏天都不敢穿短袖的衣服,在酷暑中张罗着打工者的孩子,就为让他们过个安全的暑假,甚至刚开始别人都不信任。还有人下水去救一个并不认识的孩子,甚至自己差一点把命都搭上了。他们好像是没得到什么,是有点吃亏的。但这种吃亏不正是崇高精神的体现吗?也正因为这种难能可贵的吃亏,才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是啊,当共产党员就是准备吃亏的!如果我们去问问刚才我们提到的人,他们会觉得是吃亏吗?实际上他们有着异于常人更高的精神境界,他们自己并不觉得是吃亏,从他们的行为、言语和真情的流露中我们会看到,他们象周总理那样在为他人的奉献中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和身心愉悦。(周总理他在人民中是那样的快乐。)
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就是要多担当,在荣誉、利益面前,共产党员就是应该让群众得到的更多。
这样的担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代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为民族作出担当,使我们的民族绵延不断五千年。而我们共产党人更是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他们不仅自己为民族为国家贡献一切,他们还依靠人民,组织人民,把看似一盘散沙的人民大众硬是拧成钢筋,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了天下,建设了一个人民共和国。身为一名这样的共产党党员,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担当这样的责任而自豪?是不是为自己传承着这样的使命而感到光荣?是不是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
学习周恩来精神,不是理论问题。人民总理爱人民,我们就要象他那样热爱人民,要象大家讲到的人一样为老百姓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实践,就能把总理精神发扬光大;学习周恩来精神,也不是能力大小的问题。学习得怎么样,和能力大小关系不大,关键看你心中有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是始终想着老百姓(要靠我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践行宗旨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才能学习的好领会的深);学习周恩来精神,更不是创新问题,不是说用多少种新形式的宣传去说教,就能使我们 的工作学习落实了,而是在于身体力行,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总理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共产党人身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从而共同去传承周总理以及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优良传统。
虽然我们之前提到有人说风气不好,但风气是可以改变的,社会环境是可以改变的。靠什么改变呢?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靠从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刚才我们讲的那么多感人事迹,大家都鼓了掌。大家觉得这就是学习周恩来吗?如果有了这样的学习,我们就迈出了第一步,对我们的作风的改进有没有作用?对我们的党员队伍建设有没有帮助?如果大家觉得这么做有用,我们就从这里做起,可不可以?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志,在群众眼里,你就是领导干部,群众在看着我们是怎样做的。共产党员在改变社会风气方面就应该走在前面,我们的行动会影响一大片。我们只有迈出第一步,从现在开始不断地做,这样我们带给大家的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当然,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做一件、几件这样的事不难,难就难在是一辈子心里都始终装着人民,坚持不懈,不断的去做,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
学恩来总理精神 篇7
金湖实小 潘利斌
今年暑假,带着孩子,我再一次参观了周总理纪念馆和周总理故居,瞻仰和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尊崇的恩来精神。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楚州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于 1988 年 3 月在周恩来故乡淮安兴建,1992 年 1 月 6 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 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 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整个建 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我们首先参观主馆,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总理做人方方正正。主馆有三层。一楼是陈列大厅,用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集中展现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楼有周恩来塑像。三楼是开放式的四面观景平台。我们直接来到了二楼,大厅是一尊总理坐像,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大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总理的坐像,沉浸在对他深深 的怀念中。副馆内是按照总理一生经历,设置的不同时期的照片、画像以及视频。这些黑白照片很让人怀旧,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起总理的戎马一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即便是在当时那样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有条有理。
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大家都很熟悉但依然为之鼓舞的话。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这是陈毅将军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周总理的精神,是道 德情操与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就是把“恩来精神”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立足本职,做一名人民满意教师。党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影响学生。因此要不断的参加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中央各项改革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各类有 益的政治活动及各类社会活动,遵纪守法,从不违反校纪校规。对待工作认真 负责,钻研业务;对待同事互相帮助,团结合作。面对得失不加计较,淡然处之。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育人为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发展; 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对我校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结合职业教育的特 点,立足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充分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力求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努力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我院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诚挚关爱,发挥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随 和而不随便、严谨而不刻板、谦逊而不保守、热情而不张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培养学生高 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指导他们健康成长。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应把教书当作一份神圣的事业来经营,为的是体现人生的价值,为人民服务。人民的满意就是对我们事业的最好肯定,社会的需要,就是 对我们价值的最大认可。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更应把“做人民满意教师”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工作中不断践行恩来精神。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职 校生。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道受业解惑”,同时也影响着学 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习、实践“恩来精神”,更要传承发扬“恩来精神”,引领学生学习恩来精神的实质。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行动中体现“恩来精神”,为学生做出榜样。
我们要学习恩来忠于人民的精神,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以人为本、终生教育的观念,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以严谨细致的作风 做好本职工作。学习恩来终身学习的精神,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求学于同行,求学于学生,求学于实践。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新 知识结构,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学习恩来严于自律的精神,做师德表率。严格遵守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学 生的人格、自尊。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赢得学生与家长的满意。为人师表,力争做师德表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恩来精神不会变。
【游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高尚道德思想】推荐阅读:
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和纪念馆有感05-15
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参07-14
周恩来诞辰纪念活动08-23
致周恩来总理06-15
周恩来总理的资料07-01
参观石河子总理纪念馆06-03
游雷锋纪念馆有感10-19
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感受07-06
周恩来演讲11-13
周恩来一生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