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雷锋纪念馆有感(精选12篇)
游雷锋纪念馆有感 篇1
参观杭州雷锋纪念馆心得体会
沙泰屹
在这个新学期,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积极分子。每到三月,人们便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雷锋。
这个周末,我们系党支部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游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精神。雷锋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人物,但大多只是知道他的一些好人好事,而对于雷锋精神,实在是知之甚少,这次活动在这方面给了很大震撼。来到雷锋纪念馆,馆长热情的接待了我,积极和我们互动,加深了我们对雷锋的了解。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五好战士。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对自己他一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活上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
接下来,馆长向我们介绍了雷锋的三样宝贝:推子,手电筒,防冻霜。这些颠覆了我们心中的雷锋的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雷锋。推子是雷锋为了方便给深山里的战友理发,特地从城里买来的,他还为此学习了理发,这是他乐于助人的集中体现。但雷锋并不仅仅是我想象的中的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同样对学习抱有很大热情,每晚,他都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毛主席语录》。与此同时,雷锋还是一个十分注意仪表的同志,这点也许谁都没想到。我之前认为爱美算不上什么美德,是不正经的事儿,但这其实是我的狭隘,雷锋认为作为一个好战士,要精神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这点深深触动了我。看看每天和我一起上课的男同学,一个个都灰头土脸,头发油油腻腻,几天都不洗,极其不注意个人卫生,试想,连个人卫生都搞不好,怎么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呢?此时,我的心目中,与其说雷锋是一个好榜样,不如说他是一个全民偶像。与此同时,雷锋并不是一个只会做好事、只会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他还有极具口才的人,雷锋的身高只有1.57米,这是无法参军的,但雷锋就是达到了他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口才,成功加入的部队,成为了一名战士,并于同一年成为了党员。用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雷锋绝对是一个成功的人。虽然只有22年的生命,但雷锋却缔造了一个神话,在那样一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雷锋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全中国的人民所知晓,赞美、学习。
几十年来,许许多多的榜样、模范,曾一个又一个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树立起来,或短暂或长久,成为人们学习、模仿、怀疑、抛弃的对象;但没有一个像雷锋那样深刻地被注入这个社会,每一届国家领导人都会给雷锋题词。关于雷锋的先进事迹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被教育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超过了一个榜样的地位,他的个人魅力更加全面,更令人感觉亲切,而不是仅仅是令人感叹,赞美,他像是邻家的大哥哥,每个人不自觉的就会被他整体的人格魅力吸引,跟上他的步伐,学习、模仿他做的好事。
雷锋精神很博大,它无法解释,它更像一种人格魅力,只能让人亲身体会,体会到的人绝对会被它深深吸引。它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它体现在人际关系、职业态度和志愿行为这几个方面。它为我们的社会开创了一代新风,它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党建资讯网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而有人担心和怀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锋精神还能与我们同行吗?事实上,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温总理最近就多次提到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且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不仅在四十年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在我的心目中,雷锋精神是一种的人格魅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无私奉献,尽善尽美。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向雷锋那么伟大,都能把破袜子补了又补,每次都能不在乎病痛,但是我们至少不能忘记雷锋精神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做一个积极向上,争取上进的人。一个党员只要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可以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
回到现实中,我不禁感到现在社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感觉到了雷锋精神的流失。学雷锋着实让我们变成了一种便当式的纪念活动,每年3月,就会集中出现大批人学雷锋、做好事,这导致经常出现重复做好事、画蛇添足的现象,很多活动变成了走过场,还在们越来越难以领会到真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被简单成了乐于助人,做好事,实际上,雷锋精神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中,从整理个人卫生到认真工作,钻研学问,锻炼身体,关心同志,它无处不在。
作为大学生,现在正是培养我们雷锋精神的黄金时期内,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我们,比较容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到优秀的时代精神。为了学习雷锋精神,我们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刻苦学习,利用好在校时间,刻苦学习,努力做好学问,培养自己认真钻研的精神,将来到了工作岗位上,更要干一行,钻一行,努力做出成就。然而,我知道,要想真正达到雷锋那种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是十分不易的,但我会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尽量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学雷锋”活动。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铜;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摘自《雷锋日记》1962.3
游龙州起义纪念馆有感 篇2
在今年春夏之交,我陪同广西师范大学的导师重游了龙州起义纪念馆,心灵又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
龙州起义纪念馆坐落在龙州县城东面,从龙州起义纪念广场往里走,穿过一片滴翠的木棉树,我们就来到了纪念馆前。这是一座三層楼房,从上空俯看,整座楼房呈五角星形状。纪念馆正门上方,镌刻着仿邓小平字体的“龙州起义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显得庄严而肃穆。
拾级走上馆前台阶,步入纪念馆门厅,一位文质彬彬的讲解员向我们走来,给我们介绍纪念馆的展览情况和龙州起义的战斗历程。纪念馆共分三层,一、二楼为陈列厅,共展出文物400多件,图片、图表800多张,场景5处。展览共分为风起左江、赤色怒潮、小平莅桂、南宁兵变、初占左江、平定叛乱、龙州起义、反帝风暴、剿匪征战、龙州血战、一纵苦战、迎接解放等22个专题。这些专题,详细介绍了龙州起义的历史背景、红八军光辉的战斗历程……
1929年1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何世昌等人来到龙州,秘密部署龙州起义事宜。1930年2月1日,一面铁锤镰刀红旗在龙州新填地广场徐徐升起。左江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胜利诞生!
左江,沸腾了;龙州,起义了!
一面面红色的战旗如同天上的红霞映红了整个龙州大地;一声声响亮的战斗口号恰似春雷隆隆回荡在高山深谷。龙州人民欢欣雀跃,青壮年男女个个摩拳擦掌,踊跃参加红八军。正如当年流传下来的那首歌谣一样:“红棉盛开万山中,千朵万朵迎老同,壮人心向红八军,好比红棉向阳红。红棉盛开万山中,千朵万朵赠英雄,壮人紧跟共产党,好比红棉沐春风。”
我们走在纪念馆展厅里,看到了红八军指战员当年佩带过的帽徽与红领巾,龙州起义时使用的驳壳枪、步枪、轻机枪、迫击炮,红军战士用过的印刷机、油灯等文物。
在“龙州血战”专题中,“铁桥之战”的场景让大家久久停住了脚步。那残垣断壁、残留的血迹、燃焦的物品和散落一地的弹壳和手榴弹,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血与火的岁月:
1930年3月20日,正当红八军主力分赴各地打游击时,桂系反动军阀获悉龙州城防薄弱,随即集中优势兵力近5000多人突袭龙州。此时,龙州军民正在新填地广场为何建南烈士举行追悼大会,而驻守龙州的红八军第二纵队及左江赤卫大队仅有1000多人。我军猝不及防,军长俞作豫率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血战。在敌人的重兵合围下,龙州铁桥成为了退往凭祥一带的惟一通道。敌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从三路进攻龙州县城,并派重兵猛攻铁桥头,企图切断红八军的退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八军一纵队政治部主任严敏率领400多名勇士死守桥头掩护军部转移。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临危不惧,顽强作战。夜色中,一股狡猾的敌人悄无声息地在上游乘小船过了河,而且直扑南桥头,守在北桥头的红八军战士顿时陷入了被前后包围的危险中。但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始终坚守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坚守到剩下最后一个人。激战了一天一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400多名革命战士成功掩护了军部转移,全部壮烈牺牲。
杜鹃啼血,红霞似火。红八军战士们的光辉形象,永远像江畔的虎头山一样耸立在人民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龙州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1978年,龙州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铁桥之战”,碑文是“敌师突窜袭龙州,严敏率兵狙桥头。鲜血染红丽江水,英雄伟绩万古留。”1985年,原红八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吴西也赋诗一首:“铁桥鏖战震天罡,鲜血群英洒左江,滋润木棉根底壮,春来红艳满南疆。”今天,古老的龙州铁桥头,依然屹立在秀丽的左江边。它讲述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见证了红八军和左江赤卫队当年血洒春秋的英勇和壮烈。
“革命胜利的果实,是烈士们的鲜血凝成的。红八军和人民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1962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龙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红八军军部旧址先后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革命先烈的鲜血没有白流,在当年英雄们洒下鲜血的土地上,如今已屹立起了一座崭新的龙州城。今天的龙州,城镇化、工业化飞速发展,经济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边关和谐稳定,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好景象。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龙州起义纪念馆。我想,我们回顾过去,缅怀英烈,争当先锋,正是为了牢记先辈沉甸甸的重托,挑起先辈未尽的大业,高高擎起富民兴边的大旗!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奔流不息的左江水可以做证,绵延南疆的大小连城可以做证,龙州人民将在党的领导下,凭着接力开拓者的勇敢和坚毅,步履坚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重彩谱写富裕文明和谐龙州的新篇章!
游红军长征纪念馆有感 篇3
八年十班 李宇
说实话,就在去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我的心情很活动,也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
离纪念馆还有十分钟路程左右的时候,车停下了,我们开始打着校旗徒步向纪念馆走去。朱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紧接着富丽堂皇的建筑也随之入眼。纪念馆的最中心是表铜色的主题雕塑,这痤造型雄奇特的雕塑就是“中心基点,胜利指针”,它从我国古代的日晷作为主题雕塑造型的基本元素,日晷内圆面凸雕红军长征会师的欢乐场面,整个造型象一个充满张力的圆环,围合天地之气,凝聚长征精神。
主题雕塑,简单又寓义深远,雄伟又独具特点,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独具匠心,充分表现了红军那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和界石铺在长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毛主席旧居内陈列的椅子、铜灯、电话机、坑桌等等,每一样都是因年代的久远而变得破旧,没有光泽,但是,即使是这样,有一点也永远改变不了,那就是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记录着毛主席日夜操劳,兢兢业业为革命奉献,为人民奉献的精神。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的浮雕象栩栩如生,从他们饱经困苦的脸上呈现出沉年岁月里的沧桑战争,他们每一位都是救世主,都是巾帼英雄,都是中华人民的代表,他们的爱国精神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像金子般耀眼,闪射着光芒。
参观完这些代表着中华人民荣誉的建筑后,我静静的坐在红色记忆长廊,沉默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早已汹涌澎湃,脑海中浮现出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险阻的景象,心里下定决心: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游长征纪念馆感想 篇4
五年二班(学生):张浩浩
一群群起伏的黄土山,帘下坐卧着雄伟的一片建筑群,对,这就是曾经的革命先烈们曾经下榻过的地方-----界石铺红军纪念馆!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趁着国庆假日的闲暇,兴高采烈的来到了这个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旅游圣地,曾几何时,我才隐隐约约的想起了看过的书,关于长征时那些伟人的伟大历程!
1934年十月,他们这些革命伟人们,战略性的走上了智慧性的“逃跑”----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传遍了征途中各个山谷川河,曾几何时,处处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处处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大渡河,独具天险的泸定桥,插入云霄的娄山关,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红军们经过了破斧沉舟般的斯杀后,才到了颇微消停的西北,在革命领袖们正确战略领导下,也许经过了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河流,才聚集到此,界石铺!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哪会有欣欣向荣,走向富强的今天?
看着一张张伟大领袖们的塑像,看着他们曾经用过的枪炮,看着他们曾经住过的简陋的房屋,心里莫名的浮现出既心酸又澎湃的心情,是啊,他们多伟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游后感想 篇5
-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 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南京,一座繁华的六朝古都,曾经是古代君王都向往的城市。可是,谁又想得到,在这座繁华的古都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抹不去的历史,那一页页沧桑的过去仿佛在呻吟着、痛苦着„„
这次学校的夏令营是去南京旅游,在每个景点中,我最期待的就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一看。在我倚着车窗看风景时,眼里映入了几座雕塑——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痛哭着;老人为炸死的男孩闭上他的双眼;少女紧抓住零碎的衣裳,哭着、喊着„„一幕幕,为我展现了1937年时“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场景,看得我不禁湿了眼眶,那是一幕幕多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呀!
之后,我们进入了馆内,之前在路上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已经不复存在,随之取代的,是一种紧张、恐惧的氛围。我踏着一级级阴暗的阶梯,周围伴随的不是明亮的灯光,而是几盏微弱的烛光,还有一阵阵低沉的音乐随之传来„„走完了阶梯,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映出的一张张笑脸和名字,那就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无辜的中国人民啊!那一张张贴在墙上的新闻,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大屠杀的惨烈场景——“日本人把杀中国人当成一种乐趣”、“日本人活体解剖中国人”、“日本人进行杀中国人比赛”„„这一系列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刺入我的心里,这些屈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墙上还有一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当时的惨景:几个日本军官手持留着鲜血的长刀,嘴露奸笑地觊觎那些等待死亡的中国人;一些中国人丝毫没想抵抗,只是咬着下唇,眼中饱含着泪水,低着头看着这片泛着鲜血的土地;一些已经被屠杀的中国人民,再也没有能力支撑住躯体了,倒在这片土地上含恨长眠„„在这幅画下还有一个展区,展区中躺着一大片的尸骨,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示在我的面前,经历了将近75年,他们已经失去了血肉,只留下这些骸骨„„但这些不仅仅只是骸骨,我觉得它还代表着灵魂,中国人的灵魂!周围走过的人,有的害怕地闭上了眼,不敢看就悄悄走开;有的人轻轻叹了口气,就默默离开了;有的带着愤怒并窃窃私语地走开了„„
到了纪念馆的“解放展区”,只见几只和平鸽飞在蓝天之上,上面写着: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一年一年,中国正在进步,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正在强大着!在走出纪念馆之前,我在捐款箱投了一些钱,仅仅是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我对这些亡者的慰籍和尊敬,更代表着我对中国历史的痛惜和对那些侵华者的憎恨!
游九华山谒无瑕大师金身有感 篇6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来时欢喜去时悲,枉在人间走一回。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披却紫袈裟。
朕乃西方一纳子,如何落在帝王家。
叹僧家,真清净,最可夸,离红尘。
受了戒,削了发,为了生死去出家。
任逍遥,自在耍,亦无妻儿连累咱。
住高楼,并大厦,吃的油盐酱醋茶。
讽经咒,诵法华,朝夕礼拜佛菩萨。
游名山,谒梵刹,恰似罗汉过中华。
悟无为,参妙法,物外风光实潇洒。
堂堂相貌天生下,文武官员不及他。
關津渡口无阻碍,然何贪染不出家。
若出家,心花发,九祖生天真不假。
出家妙意实难思,古哲多知求出离。
渴饮饿餐清素味,寒披暑著褐褛衣。
五湖四海为尊客,云堂佛殿任君栖。
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劫种菩提。
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
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静无烦恼。
终日贪,何时了,只恨家中财帛少。
分明傀儡线牵捍,线断之时身跌倒。
无常到,莫大小,不用金银不用宝。
不分贵溅与王侯,年年多少埋芳草。
看看红日落西山,不觉鸡鸣天又晓。
急回头,莫说早,三岁孩童亦得老。
才高八斗富千箱,孽障随身何时了。
劝世人,回头好,持斋念佛终身宝。
看来名利一场空,不如回头念佛好。
他们是真人肉身,从圆寂到现在,已经有330年和53年,眼睛一直是睁开的,并无任何人工防护处理,也没有玻璃罩。与活人并无差别,每年头发与指甲还会长,泰国国王每年亲自给肉身阿罗汉剪头发和修指甲。
特别是龙波术大师,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是活着的,面色红润,眼睛炯炯发光,好像能看穿你的心灵深处。就像一位活着的高僧一直在那里打坐呢。非常震撼,感叹佛力不可思议!
几十年前,龙波术大师是修泰国小乘佛法的,后来遇到大乘的高僧,授以净土法门。龙波术大师在最后一年专修念佛求生净土,并发愿:他要睁着眼睛看着这个娑婆世界,他要睁着眼睛往生极乐世界,给后人留下这个肉身,让人对佛法生起信心,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末学的师父生前跟龙波术大师很熟,现在香港在世的一位高僧(末学师父的师兄弟)也认识这位龙波术大师,对他的生前事迹很清楚。
中国有很多肉身菩萨,也是不可思议。但眼睛一直睁着的肉身,好像没有听说过,不知有没有?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游叶挺纪念馆500字作文 篇7
早上,老师要带我们去叶挺纪念馆。我们排着长长的整齐的队伍从学校出发了。踏过天桥,穿过山洞……我们终于到了叶挺纪念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叶挺将军被关押的地方。屋子矮矮的,黑黢黢的。里面的家具很简陋:只有一张很简陋的床,一张破桌子,几把要散架的椅子。墙角还摆放着一些农具。
当年,叶挺被关在这儿,他的夫人李秀文、儿子叶新华、女儿叶杨梅都曾住这儿。当时周围的人知道被关押的是叶挺将军后,都纷纷来到这里,和他一起谈心。他经常教人们识字。看这样一位友好的将军,人们更加羡慕他了。
登上几十级台阶,我们来到了叶挺墓前。两旁长着高大青葱的柏树。他们在风中一动不动,仿佛也在向叶挺将军默哀。我们默哀后,全体同学诵读了叶挺的`《囚歌》。在诗歌内容中,我们感受到了叶挺将军那视死如归的精神。
走下台阶,我们来到展览厅,我们看见了生挺生前用过的许多物品:挖锄、水壶……看着这一切,我们仿佛看见了叶挺将军为了帮助周围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在那荒山野岭辛苦劳作的情形:他正在骄阳下,在杂草丛中,挥汗如雨……
参观雷锋纪念馆有感 篇8
树新风
——参观雷锋纪念馆有感
1点左右,到达了雷锋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理石上雕刻的雷锋日记。
他在日记中写到“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的劳动,永远谦虚的人”,“一滴水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尤其是他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他那螺丝钉的精神,对待工作充满热情。雷锋日记中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对于雷锋的精神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纪念馆详细听取了解说员对雷锋各个时期的介绍,同时观看了雷锋的日记原稿,雷锋的日用品。其中包括他那补了又补不舍得扔掉的袜子和衣服,一边反思,当今社会依然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有一句闪光的语言——“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那里闪光。这种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精神,正是雷锋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的形象概括和革命人生观的生动体现。雷锋能够甘当革命的螺丝钉,是与他把自己的前途置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之中分不开的。他深知,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党,离开了人民,离开了社会主义事业,将一事无成。他在日记中这样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行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同许许多多平凡、具体的工作相联系的。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甘当革命螺丝钉的实干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处处做到增产节约,发扬我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是雷锋的座右铭。在他看来,不能认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力气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我国还存在许多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一切都要做长期的打算,注意节约。正是从这种思想认识出发,雷锋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觉为国分忧,乐于奉献。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基础薄弱,实现现代化需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就更需要我们自觉地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光大。
雷峰,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名字,他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我们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智慧和力量;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同自己业务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周恩来纪念馆游策划书4 篇9
周恩来纪念馆游策划书
学习恩来精神,争创恩来班。
二、活动目的:
增强我们对周总理的了解,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们更加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作为学生我们外出活动的机会还是有限的,而这次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通过此次参观,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同时更好的学习他的精神。
三、活动背景:
作为淮安的一名学生,我们对这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淮安的楚州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参观的好机会,所以我们在这次的周末组织了这次活动。我们应该深刻了解周总理的精神,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了解周总理一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四、活动对象:
物联网1121班全体人员。
五、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14日
六、活动地点:
周恩来纪念馆
七、活动流程:
1、相关人员提前去周恩来纪念馆踩点,熟悉相关路线。
2、活动当天上午8:00在学校门口集合,所有同学坐22路公交车到金马广场,后坐8路公交车,然后在周恩来纪念馆站台下。
3、到达目的地后,在馆内自由参观至中午12点。
4、中午大家一起吃饭,吃完饭后,然后集合原路返回学校。
八、活动经费:
来回车费每人自己解决,午饭1800元由班费支付。
九、注意事项:
1、在去周恩来纪念馆的路上,要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
2、注意交通,保证自身安全。
3、在馆内,做到文明参观。
4、如有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班委。
周恩来纪念馆游总结
1、活动效果: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还是成功的。首先班级大部分人参与其中;其次,这次活动也达到了我们举办该次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让我们加深了对周总理的了解,让我们对他的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心灵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多了份前进的动力,立志为祖国的建设进一份力!
2、活动教训:
(1)各组负责人之间配合不大默契,导致集合时间过长。
(2)同学们参观过程中太过喧哗,公共意识较不强。
3、活动经验:
(1)做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比如本次活动就需要先去了解路线从而确定合适的公交乘坐方案。
(2)要做好宣传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
(3)活动前要强调好纪律问题,从而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
4、活动照片:
我们整装待发!出发!
游孙思邈纪念馆作文_高中作文 篇10
孙思邈,一位用一生诠释了“大医精诚”,用一世践行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德典范,一生悬壶济世,一世德艺双馨,不仅留下了造福后世的医药典籍,更是树立了以德修身、以德养性的精神典范。作为药王故里的铜川,“孙思邈”不再只是一位著名的医者,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每个铜川儿女引以为傲的精神向导。20xx年10月9日,孙思邈纪念馆正式开馆,我迫不及待地去一探究竟。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隐居之地,故以其“药王”之称而得名。进入药王山景区,五山连绵,扑朔迷离,似乎别有一番仙境之意。山门西侧,傲然挺立着一座慈祥老人的雕像,左手持杖,右手紧握《千金方》,手杖上的药葫芦彰显了他朴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这里就是孙思邈纪念馆。纪念馆背靠药王山而建,“品”字形的`总体布局,开阔的广场,傲然挺立的雕像,以药匣子为外墙装饰的馆舍,以中医药著作名为点缀的石板路,每一处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汇合,每一点都融入了孙思邈的内在精神和一生的非凡经历。这种物质与文化的呼应表达,匠心独运的建筑设计,传达着药王一生的功绩与荣耀,更呈现给人一种具有深层次文化感知的空间环境。
纪念馆分两层,序厅、孙思邈专区、中医药文化专区、中医养身文化专区四个展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了孙思邈的一生。进入馆舍,风声、鸟声、溪水声、竹叶拂动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纱幔上“大医精诚”四个字,随风而动。漫步在一幅幅巨大的纱幔中,抬头望着顶部仿真岩上的壁画,从中可以看出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让人感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过序厅,便进入整个纪念馆的核心区域――孙思邈纪念区。精美的版画,诉说了孙思邈一生的成就与贡献;简明的沙盘,描绘了“药王”一世游历的漫漫长路;铜质的书本,彰显了“孙十常”对后世的巨大贡献;巍峨的石碑,展示了“妙应真人”独到的养生妙法。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药王”形象,怎能不让铜川儿女为之骄傲、为之惊叹。
进入中医药文化展区,你一定会被一件件或精美或古朴的文物吸引,“中医药发展简史”和“丝绸之路与中医药文化交流”两个主题,既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也有现代的医学常识,不仅是中医药发展的脚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印记,它带给我们来自那些古老年代的智慧与匠心,构架出一场古与今的对话。移步至二层,整面墙的流线型书架,万本医药典籍给人以视觉的震撼;胶片制成的灯具,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汇集;整洁而古朴的桌案,传递着书墨的清香;简洁而舒适的座椅,给人以温暖的遐想。
游雷锋纪念馆有感 篇11
摘要: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班主任李老师组织我们到操场上看雷锋的图片展览,图片和文字展中,雷锋先后失去了5位亲人,可他勤奋好学,爱帮助别人,他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得为人民服务中去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班主任李老师组织我们到操场上看雷锋的图片展览,图片和文字展中,雷锋先后失去了5位亲人,可他勤奋好学,爱帮助别人,他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得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些图片给我感触特深。老师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可是我几乎没有做到,雷锋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因为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而我,直到现在还没有想清楚长大到底要干什么,所以我没有目标,生活在朦胧之中。雷锋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战士,不仅是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还因为他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严格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铁一样纪律的人,才能让别人对他放心。雷锋很有爱心,他真诚待人,爱帮助人,哪像我,帮助过我得人,我才帮助他,要是没帮助过我,有了困难,我正眼也不瞧他一眼。
观雷锋有感 篇12
七年级五班 张子璇
时光匆匆,花开花落,在那记忆的深渊,是否还记得那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雷锋
说起雷锋,人们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但人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社会中
人们口中的这些“傻子”,有的人就有可能荒废他的一生,甚至独自一人躺在黄土之中,忍受
岁月带来的漫长孤寂!
雷锋生母惨死,幼小的他独自上山砍柴,竟被地主婆拿柴刀砍破了手,留下了一道,恐怕
他这一辈子也无法忘却的伤痕。这道伤痕不仅是雷锋同志内心的伤,更是中国难忘的伤痕。万
恶的旧社会,残害了多少鲜艳的祖国花朵。我们应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之中,让祖国发扬光大。
同志们都说雷锋为人太吝啬,但又有几人能明白他的艰苦,他正真,勤劳,他是中华民族孕育的最高精神的儿子,他利用自己的假日到工地做公益劳动,并留下了其他同志的名字,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他是解放军之中的解放军。
雷锋同志说,他要做一个永不生锈的革命螺丝钉。螺丝钉随极不起眼,但却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他还说,他要用尽毕生力量去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他做黄继光,他便去舞刀弄枪。人民需要他做张思德,他便去砍柴烧饭。再看看现在的青少年,简直是天壤之别,雷锋是天上的一朵云,纯洁而又善良,现在的孩子可想而知了。
22岁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却永远不朽的在人们心里欢笑。
人们为他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赞歌。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致雷锋,致自己。
读了雷锋的故事,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后悔、悲哀、惭愧,我现在想想,我远不及雷锋的万分之一,我或许永远也说不出——我愿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之中。
雷锋精神,如同一阵清风,吹走了人们记忆深处的尘埃;雷锋精神,如同一阵春雨,滋润了人们干燥的心灵;雷锋精神,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唤醒了人们爱的灵魂。
雷锋同志,你才22岁,我向你致敬,我将来会做为人民的事。我会一步步向你靠近,不求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求干些温暖人心的事。
【游雷锋纪念馆有感】推荐阅读:
雷锋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09-03
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演讲——雷锋精神永恒-教师演讲稿06-21
观《少年雷锋》有感08-28
读雷锋一书有感09-13
读《雷锋日记》有感11-07
雷锋的故事有感12-03
雷锋纪念日主题演讲稿800字07-24
年观雷锋电影有感07-02
读《雷锋故事》有感作文06-15
看影片雷锋有感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