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总结数学

2024-08-19

教研室总结数学(共13篇)

教研室总结数学 篇1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8年春季最新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7年春季最新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35分钟”课堂的教学研究、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现就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围绕校“35分钟课堂”和教师课题的开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及自我学习一些教育教学书籍刊物,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努力促使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每月按时完成了“教育综述”和“我最得意的一节课”摘抄500字。

2、结合每学期两篇教育教学随笔加强教学反思。认真撰写案例、“最得意的一节课”并组织参加区案例、“最得意的一节课”的评比。李朝品的《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记两节“认识人民币”听课有感》获区案例评比三等奖。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1、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

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围绕市、区“数学与生活”学生作品征集竞赛这一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区级每个班都有收获,市级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李朝品和刘芳老师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

3、积极组织全体三四年级学生参加校“数学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丰富了

学生的数学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三、大力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利用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材研读与学习、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讨论研究反思。提高认识与处理水平。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2、以“随堂听课”为契机,加强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师认真钻研每课教材,深入分析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对数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

先后有黄腊香的《三角形的分类》、陈道年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邓树清的《千米和吨的复习》。

3、结合交流老师黄腊香的汇报课暨城区小学联谊课《倍数和因数》,展示和促进了老师们的教学研究。

4、课题研究: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于‘核心问题’的市、区联动小学数学教学研活动

②黄腊香老师的市级个人课题“小

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获得立项;

ƒ章志勤老师的区级个人课题“小学数学隐性失分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获得立项。

④课题组成员李朝品参加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和区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运算失误归因及提高运算能力的研究》的开题和研究工作。

⑤课题组成员刘芳参加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开题研究工作。

5、李朝品老师参加第八届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在校领导和组内教师的关心帮助下经过笔试、材料、课堂教学层层考核终于顺利的过关完成了比赛并获得了“区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2017最新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017最新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6、“师徒结对”工作。在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以“师徒结对”为契机与平

台,认真开展了“师徒帮扶”工作。师徒双方以真诚、真心、用心进行“做人”“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互动学习研讨活动。

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教研室总结数学 篇2

一、调查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初中生的阅读时间偏少, 阅读方法欠妥。通过调查, 了解到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大至如下: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目的来看, 大部分学生喜欢自然科学, 喜欢数学智力趣题的仅占5.81%。认为通过阅读能了解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开阔视野的占86.63%, 说明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对数学阅读的目的认识是十分明确的。

大多数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无计划, 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大多不会圈点字句逐字理解, 将省略步骤补充完整。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华罗庚先生说:“学习的过程就是薄书读厚、厚书读薄的过程。”“薄书读厚”就是逐字理解, 将省略步骤补充完整;“厚书读薄”就是整理归纳, 对知识进行提炼。大多数学生偶尔阅读数学读物, 基本不读的占11.63%, 这说明他们大多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但缺乏主动进行数学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时间20分钟至1小时的仅占5.81%, 41.28%的学生几乎没有阅读数学课外书的时间, 仅5.23%的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时间在1小时以上。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在数量上主要集中在1至2本, 还有13.37%的学生没有课外读物, 说明学生数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通过调查发现,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语文、英语、政史等文科才需要阅读。65.70%的学生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有一定帮助。多数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仍然是被动的, 学习缺乏主动性。

调查发现, 学生对数学语言中关键词句如概念、数学符号、术语、图像转换、文字转换等理解不到位, 思维转换慢, 从而影响到学习质量。所以,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 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影响数学阅读的因素

1.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课业负担过重, 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 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 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 “题海”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空余时间。

2. 缺乏必要的指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数学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而, “没有书籍来源”是影响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电视、网络、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

3. 教师不重视课外数学阅读。

由于升学竞争日益激烈, 学校注重升学率, 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 只看“成绩”。有些教师认为辅导学生阅读课外书, 其效果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来得明显。这就造成课本上每一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无人问津, 更谈不上进行课外阅读了。

三、思考与建议

我们认为要改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 就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首先, 学校要转变观念,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这样的大环境下, 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 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其次, 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一本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 如华罗庚、苏步青等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 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 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再次, 改变评价机制。要改变“唯成绩论”的单一的评价标准, 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最后, 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数学课外阅读,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使他们自觉阅读, 乐于阅读, 这样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平就会得到较快的提高。

四、措施与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 是通过学习、反省来主动建构的。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 是数学阅读的内驱动力。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以教材为载体,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2. 加强指导, 掌握阅读方法。

要想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光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 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 都得益于阅读教学这个环节, 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信心的养成。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 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 阅读能力存在着差异, 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 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数学阅读的经验, 无疑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 加强内部语言转化, 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语言包含:文字、数学符号、图形、术语、公式、图表及数学模式、结构等。数学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意的频繁转换, 来实现对问题的理解领会。数学阅读重在实现“内部言语转化”, 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如著名的“七桥问题”就是抽象为“一笔画问题”方为人们理解和解决。

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研意识 篇3

我认为,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设计者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设计者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设计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在教案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天天坚持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好文章。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引起老师们的讨论与争议,在争议的过程中各种观点将会发生碰撞,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此时,你不要回避,应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发表你的见解,让人家反驳,通过一番辩论之后,有时候观点得到了统一,但有很多时候观点不能得到统一,这表明所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千万不要放弃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应该静下心来全方位地分析各种观点的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不是符合逻辑,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杂志,再综合众家之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符合事实,理由充足的结论,并给出合理的论证,最后整理成文,寄给相关的杂志社,这种有价值的文章最容易发表,于是,你的研究成果就产生了。

教研室总结数学 篇4

数学教材教法教研室2007年秋季学期在学院、数学系领导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回顾如下:

一、认真学习大学及学院的各种教学文件,积极为我校“课堂教学年”开展作出贡献,初步确立本教研室特色,根据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研格局初步形成。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程序,明确了教师的责任和行为规范,树立起良好的学术风气。教师间形成了协作氛围,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共同进步提高的做法蔚然成风。教研室活动有计划,有准备,活动中有记录。

二、本教研室两名教师在一年里圆满完成了《中学数学解题研究》、《中学数学教材分析》、《高考考点分析》三门合计188学时的课程,备课、授课认真、负责,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尤其在《高考考点分析》授课时,由于这门课是新开设的选修课,任课教师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他们将来的从教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年是佳木斯大学的“课堂教学年”本教研室两位教师不仅积极参加大学、学院组织的各种听课及培训,还顺利完成了对理学院教师有关 “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的两次培训,使自己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

三、配合大学、学院及系里安排完成04级106人实习指导、检查工作,同时在实习结束后在系主任的领导下成功的举办了“实习总结报告会”,为05级学生的实习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本教研室的毕秀芝老师被评为大学的优秀实习教师。

数学教材教法教研室

数学组教研总结 篇5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胡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工作要求与目标,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五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各年级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3、一学期来教研组共检查了备课3次,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4、一学期中全组教师每人听课13节以上,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

5、各年级段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平时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推出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

三、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益。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4、建立并逐渐完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广大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对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特长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本学期我们还在一、二年级尝试实施了数学学科新的评价体系,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数学教研总结 篇6

一、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期初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七认真”规范,规范教师的“七认真”工作。每月对教师的作业、备课进行检查,并侧重于检查“后进生”的作业情况。作业、备课的检查做到有重点、有反馈、有复查,从而提高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的质量,为教师上好课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根据学校组织的期中能力竞赛,教研组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围绕典型问题组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一课三磨落到实处

本学期,教研组分低、高两个年段安排了4次教研活动,低年段以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和实施”为目的,由陈洁老师执教了“认识角”、周娇娇老师执教了“分数初步认识”;高年段以研究“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目的,由王娟老师执教了“确定位置”、钮涛涛老师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组内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教研组内同事在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群策群力,发言积极,共同探讨教学中发现的题目,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着实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通过本学期的活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本学期,不管是期中调研还是期末调研,我们实验校区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稳中有升的良好局面。在本学期进行的期中学科质量调研中,下列6名教师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年级前列,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奖:郝建芳、赵芳芳、陈洁、王桂芬、张建红、钮涛涛。

开展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 篇7

首先, 教研活动必须以人为本, 不仅要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 而且要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有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毫无疑问, 教研活动正是教师集体经验总结、问题反馈、集思广益的良好平台, 而经常的, 正常的开展教研活动, 老师们就可以互通信息, 加深感情, 建立团队协作精神, 形成合力, 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 在对外交流的教研活动中, 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可以使整个学校整体得以发展和提高。

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的教研活动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 成了一项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已, 活动流于形式, 教师们也没有积极性。

下面, 根据本人的一点认识, 简单谈谈我们怎样才能让教研活动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下的想法只进行了几个学期的实践, 可能有不足甚至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 边实践边总结, 不断提高和完善。

在教研活动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目的不明

活动选定的研讨主题过于空泛, 落不到实处, 没有具体的针对性, 结果是导致参与者要么不是泛泛而谈, 就是无话可谈, 活动自然谈不上有效性。解决办法:李校长和我深入到教学第一线, 每学期进行两次大型的听评课活动, 和教师们一起去观察、调查, 寻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就问题谈问题, 认真研究, 发现问题的实质, 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二、教师积极性不高, 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参加

以前, 提到教研活动, 很多老师会说“我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 还搞什么教研啊”、“我们又不是专家, 搞不了啊”等等, 这一方面是教师认识不够, 但最终的根源在于:我们以往的教研活动没有时效性和实用性, 导致老师们“不感兴趣”。解决办法:要让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兴趣”, 一是教研活动必须对教师的成长有帮助, 教师感到参加一次活动, 让自己有所收获, 得到提升;二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只有“有用”“实用”, 才能让教师们及基地参与到教研的整个过程中,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三、对主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我们的讨论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问题的讨论还在进行中, 就因为某人一句题外话或一个幽默而偏离了讨论的中心, 或者是跳到了下一个主题, 导致研究不够深入, 没有达到“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效果。解决办法:教研活动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学术讨论会, 我们牢牢地把握好研讨的主题, 善于捕捉教师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点”, 对发言好的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 引导教师们围绕主题不断深入, 层层剥离, 呈现出问题的核心, 并集中大家的智慧, 找到解决的办法。

四、有始无终

也许有的问题并不是大家在一次活动中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对于一时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往往就不了了之。

解决办法:对于悬而未决的问题, 每次我都回去及时地通过查资料、与教师交流等多种途径, 尽快找到突破口, 在下一次活动中提出来让大家继续研究, 直到最终形成妥善的解决方案为止。

五、“研”与“教”脱节

我们以往的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 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 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谈不上有效性和实用性。

解决办法:每次的教研活动结束后, 我们都要再一次地走进老师的课堂, 针对上次出现的问题看一看解决了没有, 从而做到边实践、边总结, 再实践再总结, 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 教研活动是一项为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要“研以致用”, 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合理安排, 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 力争取取得实效, 才能得到教师们的支持, 也才有生命力。

教研活动的有效, 光靠学校领导重视支持和教研组长的一己之力还不行。还必须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 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活动的主人, 真正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 能从活动中得到启迪和收获, 能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解永良.高效课堂——数学教研永恒的追求——记一次数学主题教研活动[J].中学数学月刊.2010 (06)

通过数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专业发展;教研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发展为要。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理念,实施教研兴校

首先,确立教研兴校战略。近年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结合数学教师队伍实际,确定了教研兴教战略,旨在通过数学教研活动,既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困惑,又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目标。

其次,坚持以规划为前提。针对教师实际,找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制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其中包括远期中期和近期规划,每个教师也相应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以此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再次,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数学教学实践实际,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选题,分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团队研修与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会带着问题开展数学教学教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教研的有效性,更容易获得成功。最后,以活动为载体。数学教研活动是实现教研兴校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发现差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例如,笔者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之中特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研工作之中的重要性。在一些教研会议之中,有关管理者专门抽出时间仔细讲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的工作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就课程改革的推进状况和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等各个方面听取一线教师们的意见,同时表达校领导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意见。同时,在教研会议的过程之中会进一步分析学校的教师情况,明确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师资力量进行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实行。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和相关管理者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解决好计划制订和计划实行过程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些校领导经常会要求教师在会上就自己在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谈想法,同时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学校还会帮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同时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执行规划。为了确保教师能够保证自己专业发展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学校会专门安排人员对教师的计划制订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监督审核人员会及时地指出并给出自己的建议。教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师的独立性,又能够保证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寻求帮助的地方。同时通过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教研的质量。一些学校要求教研小组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检查,定期汇总整理学生学习的新情况、学生在学习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最理想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教研活动才能够真正做到从实践之中来,到实践之中去,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完美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的教研活动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小组沟通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们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同时教师交流的内容也会有所拓展,长期坚持,教学质量也可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另外,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为“看得见的成绩”,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期的时间安排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在听课环节上,不仅教师能够听课,学校管理者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听课,由学生来给教师的课评分。另外学校也会组织两个或多个班级进行比赛,激发班级学生们的好胜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使命感。除此以外,露天开放式的教学也可给教师们更大的展示空间和舞台,教师们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开展教学研修,发挥教研作用

教研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更应是团队行动。因此,作为数学教研组,通过实施团队研修,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能够集思广益,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达到最佳效果。

1.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长的作用。教研组长可以由教师共同推荐,也可以由学校任命安排,其人选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感召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教研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另外教研组长也要做好榜样和模范作用。榜样和模范作用可以对组员的积极性和动力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时候甚至可以对团队的整体实力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2.实施好团队研修。学校可以周、月、半学期、学期和年度等为时间单位,召开教研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由教研组收集整理汇总,最终确定几个最为主要的问题作为总课题,然后分解成几个子课题,进行时间段分解和任务分配。一周结束后,教研组进行沟通,交流进度,及时提出意见,调整教学措施。此外团队领导者也要注意处理好团队之中的关系,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对团队的教研效率和教研质量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为以后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3.实施微型课题,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年级教研组确定的总课题,每个教师将自己感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子课题,然后将此课题纳入到团队研修的规划中去,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譬如针对学生对数学兴趣不够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研究,摸清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将拟实施的对策逐步付诸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写教后记、教学反思等方式,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整,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并升华到理论层面,形成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校领导要帮助教师们树立对微型课题的正确认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微型课题。微课题的研究成果要不断地在实践之中检验和修改,这样可以确保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就必须具备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数学教学素养理论发展工程。学校应加大投入,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数学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如开展数学教师课题成果展示、数学论文投稿和评选、数学理论讲座等活动。此外,还可拓展理论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倡导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阅读数学教育教学报刊书籍、登陆数学网站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数学理论素养。

二是实施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工程。采用“名师教学”工程,通过名师教学风采展示、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数学教师座谈交流等方式,推荐一批数学名师,发挥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教学比赛、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让广大数学教师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教研带来的快乐和实际效果,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教研工作。

总之,教研兴校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之一,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站在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冬琳.积极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42.

[2]张群.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陶菊彩.以校本教研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137-140.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小学数学教研总结 篇9

新学期伊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回顾一下上学期的工作经历简单梳理一下本期的工作思路很有必要。

刚开始接手行政工作有些不太适应,各项临时性工作让人猝不及防,繁杂琐碎有时让人理不清头绪,我不禁问自己:“难道这就是常规?”有疑惑的时候就请教有经验的同事,得到了不少帮助,但难免也有做的不当的时候,比如说沟通协调不到位,方法欠佳。所以新学期我会抱着继续学习的态度虚心向同事领导请教,不断学习工作方法,争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学籍工作千头万绪,开学前两个月是最为忙绿的阶段,我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学生的转入转出工作,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争取不出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本学期业务要更加熟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导处一员和数学教研组长,虽然资历尚浅经验不足,摸着石头过河也不忘学习反思、取长补短。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我考虑与教师积分挂钩,使教研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本学期尝试集体备课,利用大家的智慧碰撞增进对课堂的认识,不断探索共同提高;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大家共同撰写学科课程纲要,使我们的`教学不光经验化更要专业化,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也要促进教师的教,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的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块资料留存及保管是我的分内之事,为了改善以前资料留存不甚合理、使用不太方便、较费人费力的情况,我会重新进行资料规整,及时合理留存,充分考虑使用最大化,并与学校云盘保持同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小学数学科组教研总结 篇10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忙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开学第一周,科组就动员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忙、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同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如大胆让新入职的张小凤老师担任开放日执教老师,通过锻炼,该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4、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多数老师都能自制教学课件,熟练操作。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云课堂的使用。教师们能利用网络技术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和课改新动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优化教学,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都贴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单元测试把关、期中各年级班级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期末班级能统一抓好复习,查漏补缺,迎接全区期末抽测考试。

3、一学期来,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手写教案,并能及时写好个人补充和教后反思。

三、加强教学研究,扎实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1、本学期在教研室和教导处组织安排下,教师用心参与各项教研活动。XXX组织了一次“《把握学科内涵,探究数学本质》的一课研究讲座”;组织了一次“一师一优课动员会”;XXX、XX两位老师参加了区“一课研究论文评比”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XXX的论文《一课研究之<比的应用>》在区教研活动中宣读获得好评,XXX老师的论文获得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2、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议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多名教师承担了校内公开课,分别是:XXX、XXX、XXX、XXX、XXX、XXX,大家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过程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等等。大家对各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用心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并实施“有效教学”。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理解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开展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学习与研究课改的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总结、论文等。

4、建立并逐渐完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广大教师的课改用心性。对学生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特长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研室总结数学 篇11

关键词:组团教研;教研品质;引领;评价;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07-2

一、问题的提出

白云区实施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后,全区分7个片镇教育指导中心(学片),对学校进行分区域管理。笔者所在的教育指导中心管辖6个街道的38所小学,基于对本学片部分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存在较大隐忧的思考,我通过调查、访谈等渠道,对本学片小学数学教研的现状进行剖析:部分民办小学师资不稳定导致师资培养缺乏系统性;部分公办小规模学校的数学教师跨级教学对教材的把握不准;部分公办小学教师编制紧张实行一二年级语文数学“包班”教师导致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优秀师资主要集中部分公办学校和优质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开展扎实、规范,数学教学质量较优质稳定;而质量薄弱学校的教师教研意识薄弱,片教研活动参与率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未能很好落实。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是导致片内的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为突破片内数学区域性教研的局限,提升教研品质,促进学片内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笔者从整合教学团队资源入手,策划学片内“龙头”数学科组与邻近兄弟学校联校组团教研模式,开展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二、“组团”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1.试点“组团”,实践检验

对于学片内“组团教研”的实施,笔者作为区域教研的核心领头人,立足本学片实际,根据学片数学科中心组长在A小学的情况,先选取了以A小学为“龙头”科组与B小学、C小学为“组团教研”的试点,由A小学的教研组长作组长,负责教研的组织实施。学期初,由组长与联校教研的另几位学校科组长一起根据组团的几所学校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研究确定“组团教研”的主题、形式,进行每月一次的三校一体的联校教研。如第一次的“组团教研”,这几所学校的数学科组在确定主题时,征集老师们的教学困惑,很多老师提出:实施新课标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领域的课型教学如何把握?需关注落实哪些数学素养?因此在首次试点组团教研,确定“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主题教研,以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同课异构的思路进行。三所学校在集中教研之前,根据每次教研的任务要求必须在校内进行科组的教研。由于这个教研主题是新教材的难点,很有研讨的意义,每一次的联校教研,老师们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围绕主题探究谈教学困惑,谈教法学法新思路,谈设计亮点,谈改进意见,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首次系列完整“组团教研”的专题研讨的实践,笔者是全程参与,真正体验了此种打破校际壁垒的教研模式给老师们带来的改变,不仅让教师参与教研、投身教研,并且让老师们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享受教研!

2.以点带面,培养“团长”

所谓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为了更好搭建本区域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平台,发挥各校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笔者认为偌大的区域教研,让教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组建更多的小团队,以小团队成就大团队。为此,从培养“团长”做起。

以A小学为“龙头”科组与B小学、C小学的试点“组团教研”初现成效,笔者把握契机,发挥本区域学科相对优质的学校作用,从中选拔教学水平较高、教研组织能力较强的学校数学科组长作为本区域后续全面开展组团教研的“团长”。笔者在培养未来“团长”的策略安排上,主要安排他们全程参与试点“组团教研”的教研,进行体验式培训。从学期“组团教研”主题确定、教研方案的拟定、集中教研等方面对“团长”进行引领,让未来“团长”对“组团教研”操作流程和组织方式有一个感性认识。过程中集思广益,让他们发表对此教研模式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组团教研”方式方法的完善。

3.合理“分组”,整合资源

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更多的互动交流和研讨来提升,本学片试点“组团教研”得到了有力验证,检验了开展数学组团教研的可行性,笔者进而策划在学片内全面铺开此模式。基于本学片管辖的38所小学的办学性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和地域分布广的现状,笔者在构思区域学校分组组团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将本区域学校分为9组,每组4~5所学校。每一组安排一个教研常规扎实的学校科组作为“龙头”科组,该学校科组长为组长,出于从引领帮扶的角度考虑学校分组:对于小规模学校数学教师每年级只有一位老师,而且跨级教学,长期教研活动难以开展或流于形式的情况,笔者则安排邻近规模较大,教学管理较好,教师队伍建设较好,教研活动有一定质量的公办学校作“龙头”引领,目的是搭建平台,让几所小规模学校的数学老师改变单打独斗的教研格局,分享优质学校的教研资源,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促小规模学校形成良好的教研规范;对于数学师资编制紧缺存在一二年级语文数学“包班”几所的公办学校,安排一所数学师资水平较好的学校作为“龙头”,以优质学校各年级数学教师为引领,与包班的教师集体备课,研读教材,课例研讨等,目的是帮助这些临时数学教师解决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问题,为高年级数学学习打基础;对于外来务工子弟小学生源相对较差,师资不稳定的现状,安排师资稳定、教研常规扎实的优质小区配套小学作为“龙头”科组,目的是分享优质民办学校的教研资源,为薄弱民办学校作示范,帮助其建立形成良好的教研常规。

组团的几所学校还分别组建数学科联校教研Q群,利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的自主教研,交流教研的难点热点问题,群里的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在教学研讨中担起了解惑的重要角色,几所学校校内的教学研究成果在群里建立起共享文件库。此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4.科学评价,助力成长

发挥评价在教师发展中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是笔者在提高区域教研品质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学校科组“组团”,是笔者促进区域内学校科组建设、促进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了给此项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笔者在制定本学片优秀数学科组评比方案时,设想把“组团教研”的成效作为科组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设置“共同策划、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共同发展”等评价内容,对“组团”的几所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进行纵向的质量跟踪,以进步指标捆绑评价这几所学校,按照“组团”的几所学校的进步幅度评出片的一二三等奖,在科组评比中给予相应的加分。以评价促进学片内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使科组建设经验得到推广,促进教研薄弱学校建立良性运行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常规,在科组建设中共同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实施过程中预设问题与对策

在试点“组团教研”实践中,笔者发现怎样调动老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可能需要进行思考;老师们听课和评课的目的性不强,不能抓住关键点和重点,设想在后续的听课中设计好问题、要求,让老师带着任务听课、评课,让研讨落到实处。

下一阶段的“组团教研”全面铺开,笔者觉得以上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会在其他组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另外还可能会出现部分学校不重视,没有督促老师按时参加。因此在全面启动之前有必要进行动员会议,让学校行政层面理解明确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支持鼓励学校科组与兄弟学校科组结盟提升。活动策划者在组织过程中非常重要,每学期初,必须要组织各组长集中交流工作心得,结合各组收集的教学困惑研究开展教研的主题,制定方案,力求让每次的教研主题、活动组织能够真正帮助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实现“要我教研”到“我要教研”的突破。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整合区域性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前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教研室总结数学 篇12

一、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 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 我们的校本教研模式首先强调“学为先”。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 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例如, 我们在教研的时候, 经常向数学老师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各种报刊资料目录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书籍等。通过学习,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转变教学观念。

二、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推力

“诊”, 即像医生会诊病例一样, 诊断教育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我们把教研活动变作“会诊室”, 辨难解疑, 解决需要研讨、交流、辩论的问题。无论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或新教师, 根据自己存在的困惑, 提出问题或设想, 都可以借助“会诊室”, 开展群体合作式的教研。

我们利用集体教研时间, 规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由中心发言人提出每次在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然后通过集体讨论, 得出统一的意见。通过教研会诊, 增强了教研氛围, 促进了教师参与教研, 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为了调控教学,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开展了“诊断式教学考查”。不定期对一些重点单元进行测试, 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 找差距,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 及时查漏补缺。如一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考查, 二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表内乘法口诀”进行考查。通过这样的诊断教学, 拉近了班级差距,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青年教师就如璞玉, 如一把未开锋的刀, 只要用心打磨, 璞玉就能焕发光彩, 钝刀也能成为利刃。“磨课”这种教研形式, 突出的就是教学历练。在教研活动中, 让他们“磨”设计, 磨的是理念, “磨”课堂, 磨的是技能。“磨课”强调同伴参与, 突出一个“练”字, 而且还是反复地练, 才能达到效果。

“磨”是在教师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做主角的机会, 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精品课, 就像璞玉一样, 经过雕琢都可以成为良器。这种“临床式”的历练, 其价值不仅仅能让教师上出精品课, “磨”的经历更是一笔财富, 对于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是以最好为终极目标, 体验成长、体验成功才是闪光的东西。

四、思———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窍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效果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反思, 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和修正的过程, 更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 构建“学·诊·磨·思”校本教研模式, 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它将给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我们就着手对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开展的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和研究, 总结出“学·诊·磨·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学”, 重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重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诊”, 重在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磨”, 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历练, 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技能上得到培养;“思”, 重在教学得失反思, 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上得到提升和拓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2016秋季数学教研总结 篇13

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以来,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使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认真做好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质量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深刻吸取教训。

3、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更好的督促教师的教学。每学期初、期末对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作业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都能严格按要求进行。

4、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本学期完成了计划的13节课例研究课,编写了教研活动三次,教师每人按时完成听课16节以上,并及时评课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以积极的评价与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的教师队伍

1、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学习资料,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增强集体意识,更好的服务教学。

2、继续开展了《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的领会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3、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主要以探讨有效的集体备课为主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及进行集体听评课活动,使教研活动活跃在校园中。

三、立足校本,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内部优势,继续开展好校本课程建设。

2、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力量。努力探索集体备课,注重群策群力,弘扬集体智慧。

3、结合新一轮教师岗位培训,配合素养提升活动的工作。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本学期我组各位教师除了经常阅读有关的专业资料和网络资料外,还组织8位教师到石阡第一小学参加铜仁市数学课观摩学习,2位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学习了新的教学技术,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五、今后工作设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积极适应今后教研工作的要求,我们拟在新的学年里再接再厉,积极创新,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好

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以集体备课为方向,探索有效的备课机制。

3、以听评课为平台,在交流中促进教师成长。

上一篇:学习高尔夫作文下一篇:医学技术系学生的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