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2024-07-19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精选8篇)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篇1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一切为运动员服务”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打造水院体育强势”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人虽然变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变!新年,新人,新的挑战。我们将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水院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到底!

体育部今年将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为水院争光。体育部全体人员坚信:我们一定会在原有成绩上基础上提高一个台阶!因为我们坚信我们有实力,我们坚信我们永远是最棒的!学生会所有的工作我们体育部都能够积极去参与,所有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会积极的去协商解决,我们一定会展现给水院的所有成员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体育部。

本部门具体计划如下:

一、“迎新”杯:体育部会做好一切关于迎新杯的比赛工作:在两系中做好篮球赛进行的工作。为“迎新”杯做好充分准备。重要的一点是:储备人才,为学院体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注水院所有的比赛的具体时间,并在及时张贴出海报宣传,以供我院学生得知比赛时间,每场安排两到三个人去比赛现场值班以便为队员提供后勤服务。并且开展人文关怀,使队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赛,;力争获得预想的好成绩!

二、在近期开展一次团委学生会和各个及各协会联合举办的体育活动。

三、在下学期我部将会配合做好迎接新生入校工作,同时还会在

新生中传播有关体育知识,增强同学们的体育意识,提高我院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引导我院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举办一些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水平,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感情交流。

四、下学期体育部在新生接待工作结束后,会尽快安排院运动会的举办,为运动员训练赢得更多宝贵时间。院运会主要面向12、13年级学生,既为加强各年级、各班级之间的竞争和团结精神,也为我院参加学校运动会展开一次大练兵,12、13级主要以自愿参加为主,原院运动员必须参加,13级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

五、备战校运会:备战学校运动会,这是每年体育部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不过我相信我们大家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我们会聘请优秀负责的教练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激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出色的完成运动员的训练以及保障后勤工作,为我院能取得好成绩(保二争一)而奋战到底。

我部仍然会尽早的组织的队员的训练工作,做好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我们一定会密切关注本次比赛,同时协同各年级委搞好本次的比赛工作。

六、体育部还会积极开展一些创新型的活动。并且我部成员也会积极乐意的帮助其他部门开展一切工作。

以上为体育部大体的工作计划,更多细节有待完善!

院体育部

2013年6月7日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篇2

江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下发后, 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 (皖发[2008]12号) , 明确了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提出了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的一系列措施, 对完善青少年体育的保障机制、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的工作格局作出了明确要求;制订了《安徽省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规范》, 统一和规范了全省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 要求各中小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在下午课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阳光体育实施得好, 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学生, 普及和开展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共识, 使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二是坚持依法治教, 重视制度建设。成立阳光体育领导机构, 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主抓, 并建立了一整套阳光体育活动、评估制度。三是在硬件改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此外, 还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 提高其运动能力。

但是, 阳光体育工作发展还不平衡, 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少数地方和学校, 体育仍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还有些学校,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体育课程也开不齐、开不足。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和学校的领导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措施不得力。他们认识不到体育更重要的是培养精神品质, 包括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等等。二是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在有些老城区的学校, 学生活动场地如同一个小天井, 生均活动面积小。农村学校校园很大, 但是有地没场, 有的场地则器材年久失修。有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陈旧、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具体的评价与监督措施, 还有些学校的场地器材根本不适合学生。新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规格标准已颁布四年, 但落实情况不太好, 边远地区一些小学使用的依然是成人规格的篮球架。在以后的督导检查中, 器材是否达标应该作为一个专项指标, 专项督导检查只看宏观是没有用的, 要看真正用到学生身上的东西。目前的情况是虽然场地设备标准有了, 但是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四是学生、家长体育锻炼意识不到位, 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出来玩玩, 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

《中国教师》:近年来你们省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上主要做了哪些创新?学生是否越来越喜欢体育课了?是否都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江玲:实施新课标之后, 全国中小学的体育课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课程的理念比较新,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注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其体育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的各环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体育教学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二是体育课在内容上的着眼点不只是原有的竞技体育项目, 一些能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游戏和培养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活动, 在经过加工改造后, 也能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课改以来, 一线教师积极开发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课程资源, 对自然地理资源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进行了深入开发。例如, 亳州市除了把五禽戏引入课堂, 还把五禽戏作为课外健身的一部分, 具体的做法是, “晨颂《弟子规》, 午做广播操, 晚练五禽戏”。通过挖掘传统文化, 既开展了阳光体育, 又让孩子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的课程资源给体育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与生机, 改变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 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另外, 我省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积极引进垒球、网球、棒球等新型体育项目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如淮北实验小学通过网络招募了一位日本教师福满笃申先生到校担任棒球队教练, 福满教师免费为该校提供了20多套棒球用具, 包括球棒、球和手套。该校把棒球作为校本课程, 在全校普遍开设, 还常年组织该项目的课余训练。2009年组队参加全国小学生比赛, 获得了亚军, 而且是三年级的学生对阵五六年级的学生。

三是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既注重研究教法又注重研究学法, 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前的体育教学比较刻板, 方法基本上是讲解示范、练习, 再讲解示范、再练习。而现在的课堂教学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新方法。有些适合学生自己做的就直接把它变成游戏, 变成一些学生可以延伸的东西来做, 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先探究、讨论, 然后教师再把技术的关键点教给学生。这样一来, 学生也变成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课堂活跃了, 教学效果好了, 学生更喜欢体育课了。

我们去视导的时候经常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是教哪个学科的, 最不喜欢的教师是教哪个学科的。课改以前的调研结果多次出现最不喜欢的学科教师是体育教师。课改以来, 多次的视导和调研结果表明, 越来越多的学生最喜欢体育课也最喜欢体育教师, 在十几位教师中体育教师基本上能排到前三位。

体育课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运动参与, 但教师素质不一样, 孩子的参与度是不一样的。不过不管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好是坏, 总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 参与度比较低, 所以这些孩子就会不大喜欢体育教师。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取决于组织者的理念, 如果是秉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一个理念, 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组织课外活动, 学生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总之, 在学校组织课外活动的理念上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中国教师》:可不可以按年龄段分别谈一下当前体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您采取了哪些对策?

江玲:我觉得年轻教师比较有闯劲, 加上年富力强, 其教学能够较好地体现课标的精神, 比较受学生欢迎。中年教师也有自己的优势, 主要是经验较丰富, 动作巩固得比较好。但是有少数中年教师评上职称以后就不大努力了, 还有的评上职称之后兼任了总务、政教或保卫工作, 从此不再潜心改进体育教学。这不是他们不够敬业, 也不能说体育教学没有意义, 有时候真的是太艰难。老教师虽然在动作上没有优势了, 但他们大都爱岗敬业。因为他感觉自己快退了, 反而会更加努力, 所以课可能上得更出彩, 更受学生喜欢。有的老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的问题。工作3至5年的年轻教师也有职业倦怠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感到新鲜, 想把课上好, 也肯于向老教师取经, 但他努力到一定程度, 看到这个专业就是这个现状的时候, 就可能不再专注于教学, 甚至会跳槽。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对缓解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具有缓冲作用。一般教师毕业后工作3至5年是个坎, 所以我们就坚持组织他们参加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教学研讨、申报科研课题等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活动, 例如基本功大赛是3年一届, 一直坚持得很好。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使他们感到有了奔头。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 就相对稳定了, 所以教研员要有责任感, 要不断地外塑形象, 内练功夫, 像一个领头雁一样尽到自己的责任, 带好这支队伍。

《中国教师》:您前面所说的3年一次的基本功大赛是全员性的还是局部抽查?从中总结出了哪些先进经验?

江玲:我们发文的初衷就是要求全省体育教师卷地毯式地参加, 并经学校、县、地市的层层选拔, 而组织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让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有的地市能够按照要求来做, 只要是50或4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 都需参加进来, 但少数地市还是无法做到全员参与。地市的基本功大赛虽然不像省级比赛那么严格, 但还是对教师们提出了很高要求, 及格过关, 不及格补考。从历届比赛结果来看, 认真组织辖区教师基本功比赛并经过层层选拔推荐选手的地市, 省级比赛成绩明显优于没有通过选拔直接推荐选手的地市。

我省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已经举办了三届。1998年我省教研活动刚起步, 通过最初的调研工作发现, 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必须要巩固和加强, 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 在全省各地市的大力支持下, 在一线体育教师的踊跃参与下, 我省于1999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省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 2001年举办了第二届。在优质课评选、公开课、教学计划评选及视导活动的展示课上, 出现的共同问题就是这些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轰轰烈烈, 非常活跃, 结束部分也很精彩, 但在教学的关键环节——“基本部分”却缺乏手段和方法。据此, 我省组织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精彩片段评选, 所报片段要求去除准备及结束部分的内容, 只报基本部分, 包括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 以及教学情景设计, 即中学课25分钟、小学课20分钟的内容。2004年, 全国组织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录像课评选, 我省推荐的课程中有两节课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展示 (全国共有30节体育课参加展示) 。

遗憾的是我们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课上得非常好, 但学校不支持也没有条件制作录像课, 造成了对优秀体育教师的埋没。

《中国教师》: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体育教师会受到歧视, 您是如何为你省体育教师争取均等的专业发展机会的?

江玲:我省也有体育教师受歧视的现象, 最突出的

2011年10月下半月版15

表现是在绩效工资这一块。在我省的体育教研员工作会议上和教研活动中, 常有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 大多数教研员都说在绩效工资问题上, 不只是体育教师, 还有艺术教师都吃了亏。当教师提出此类问题时, 我们的回答是, “要求学校要依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 合理解决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

有些体育教师的绩效还是挺不错的, 因为他们还担当着班主任的工作, 而且做得非常好。有一个省示范性高中的体育教师刚毕业不久就被学校聘为班主任, 消息传出之后全体家长对此意见都很大, 认为她是学体育的不可能称职, 于是写联名信要求更换班主任。校长找这位教师谈, 转述了家长的观点并表达了学校希望换班主任的意见。不肯服输的她向校长做了保证, 约定3年之后见成效。结果3年过去后, 她带的那个班成绩最好。现在她当哪个班的班主任, 学生就争着要去她的班级。诸如此类的事例我们都会通过教研渠道广泛宣传, 让体育教师开阔思路。

在省级课题立项时,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多方争取为一线教师的课题立项, 并在立项后给予指导, 参与研究, 提供服务, 包括文献资料、相关课题相关材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等方面。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 我们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历年的优质课评选中都有明文规定, 必须有农村学校的课。在推荐录像课参加全国评选时, 同等质量下, 我们会优先选送农村的课。因为农村教师在缺少资源、缺乏机会的情况下, 依然能把课上好, 说明他主观上特别努力。2008年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我们就报了一堂农村教师的课, 他的课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并被推荐为现场观摩展示课。没想到校长认为这对学校没什么益处, 不同意派该教师去大连上公开课。我们找了当地的教育局长, 教育局当即表态同意拨付差旅费, 为教师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支持。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 我们除了“走出去, 请进来”, 每两年也会组织一次面向全省的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此外, 我省很重视课程开发类的优质课, 比如韵律操、五禽戏、滚铁环的录像课都曾向全国推荐并都获得了一等奖。如2008年我们推荐的韵律操课, 教师设计得非常用心, 教学设计也别具一格, 她把基本的活动能力提炼出来, 再把它串编起来就变成了韵律操, 整个授课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非常有活力。

总之, 只要是对教师发展有利的事情, 我们都会积极想办法, 而且想尽一切办法, 尽量让他们参加。例如课程改革以后小学阶段没有教材, 小学体育教师就没有机会参加课改培训, 鉴于此, 我们在中学课程改革发展研讨等活动中, 把小学教师也带了进来, 让他们参加培训学习。还有2007年年底, 我们为全省小学体育教师争取到一次培训机会, 培训在淮北举行, 本来会议的规模是260人左右, 结果到会教师多达360多名, 但我们还是克服困难, 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

每次搞教研活动, 我们都会精心谋划, 既包括评选、比赛活动, 如体育教师科研论文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录像课评选、精彩片段评选、教学设计评选, 也包括各种观摩学习、知名专家教授讲座等, 用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开启教师智慧, 拓展教师的工作思路, 为我省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师》:随着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 学校体育开始走向保守, 凡是有可能出现意外的课程一律砍掉, 学生由此失去了体验丰富体育课程的乐趣, 失去了培养勇敢、顽强等优良意志品质的机会。对此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江玲: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单杠、双杠在多数的学校里已经不见了, 小学体育活动常用的联合器械、肋木、平梯现在也已很少见。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场地限制。学校场地小, 学生数量多, 没有适合做这些活动的专门区域, 客观上不便管理。另外, 也有学校领导不重视、怕麻烦的因素。其实, 这些健身器械的使用对促进学生生长发育,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只要使用措施得当, 组织有力, 学生掌握安全可靠的技术要领, 基本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建议在专项督导工作中, 一定要把学生锻炼场地器材的配备、使用情况作为重要检查内容, 并针对检查督导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整改后需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备查, 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中国教师》:你们地市一级的教研员工作开展得如何?

江玲:我省教育学会有体育专业委员会, 各地市也都设有专业委员会。各市教研员都是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同时也是各市教研活动的领头人, 他们都比较努力, 但教研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本身缺乏培训机会。

各市每学期开学都要召开教研工作会议, 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研讨、讲座、公开课和各种评选活动。每年除参加省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外, 还安排教研员参加旨在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特色化、个性化的各种全国性教研活动。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必须要经常组织活动, 不做活动, 教师就没有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应该说我们组织的每一届教学观摩展示, 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非常值得肯定。但开展大型活动存在问题, 主要是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现在有关部门对活动收费限制很严, 体育学科没有教材, 没有赞助单位, 主办方只给少量的经费, 难以维持活动所需, 这也是下一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篇3

摘 要 當前,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高职院体育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基本体育行为的分析,提出了逐步消除高职院体育弱势群体的策略,从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完善体育评价标准、丰富体育项目选择展开具体论述,为新时期高职院体育教学均衡性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 体育弱势群体 评价标准

当前,高职院体育教学暴露出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其中体育弱势群体的出现和扩大化严重制约了新时期高职院体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直接挑战,更是影响高职院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障碍。而高职院体育教学存在的忽视体育弱势群体的现象,更是体育弱势群体逐渐远离体育活动圈的重要推手。因此,高职院应该从根本上重视体育弱势群体教育工作,为他们获得和“正常”学生同等的体育权利创造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智力体力的均衡发展。

一、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分析

(一)体育弱势群体选择锻炼项目特征分析

体育弱势群体的“弱势”首先表现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他们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随意选择运动项目,只能从自身身体条件出发针对新的选择锻炼项目。“慢跑”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最青睐的体育项目,乒乓球和跳绳也是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这类体育项目既能起到身体锻炼作用,同时运动量不大。而对于运动量和要求身体对抗较为激烈的足球和篮球项目,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并不经常参与[1]。总之,对技战术要求不严格、对场地要求不苛刻同时运动量适中的体育项目更容易被体育弱势群体接受。但同时,也有部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选择其它运动项目,诸如太极拳和瑜伽等,反映出当前高职院体育课程设置的不足。

(二)体育弱势群体锻炼时间和频率特征分析

对于高职院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而言,他们每周投入到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坚持一周至少5次的课余体育锻炼,仅仅一半的学生能够保持每周至少1次的课余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只在每周的体育课上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非常有限,一般为30分钟到60分钟,因此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是比较低的,这进一步造成了他们身体素质的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教学对策

(一)解决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

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大部分缺乏对体育活动的正确认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喜欢体育活动,应该列为高职院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文化观,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锻炼其体魄,提升其意志,增强其自信,提高其能力,将体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实现体育和学业的和谐共存[2]。此外,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消除他们对体育错误的认识和偏见,在形成运动习惯的基础上体验运动乐趣,以正确的体育观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因材施教,完善体育评价标准

高职院体育弱势群体的“弱势”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体能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部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具有耐力较差的特点,进行1000米跑测试时,可以合理降低达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而对其学习过程予以重视和肯定,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体型特殊的学生,组织他们多参加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循序渐进,提高体育兴趣。对体育弱势群体积极倾注师爱,从心理上关心他们,从动作上呵护他们,从标准上照顾他们,促进师生互动,推进师生情感交流。总之,对于不同特征的弱势群体,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针对性评价标准,帮助他们努力达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建立体育活动的自信心。

(三)提高内容多样性,丰富项目选择

随着“健康第一”思想地位的确定,学校体育在健全学生体质方面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对于体育弱势群体,他们也希望通过体育学习获得运动营养、急救、养生以及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3]。当前,由于高职院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多数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片面性,难以满足学生日趋多元化的选课需求,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很难选到适合自身的项目。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或者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更应该在内容上面体现出多样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考虑体育弱势群体锻炼需求,充实一些运动量较小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和太极拳等,同时合理增设介绍体育营养、运动安全、急救康复以及锻炼方法方面的课程,从根本上丰富体育内容多样性。

三、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作为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体育弱势群体也呈现扩大化趋势。体育弱势群体不仅暴露出体育教育的弊端,也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和医学问题的集中体现。因此,高职院应该充分重视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给予体育弱势群体享受体育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完善体育评价标准、丰富体育项目选择,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消除体育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 张言卓,庹新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弱势群体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2).

[2] 曲丽萍,崔俊杰.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成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0).

院体育部学期总结 篇4

在系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广大同学大力支持与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体育部完成了学期初的工作计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对本学期本届学生会体育部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日常工作

1.日常工作一周三次“早操”院大查,我们在查操后会总结各系的出勤率,做相对应的措施。

2.按时召开体育部内部例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部门活动

在这学期四月份我们“体育部”承办院篮球比赛,此次活动活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好的团结全系师生,增强我系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体质。

在这几场比赛中,经过多场对决,队员们在场上顽强拼搏,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把永不言弃的精神贯穿了比赛的始终,克服了赛程紧密等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中,我部所有成员合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我部的工作。成员在组织同学参赛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身修养、增强了个人素质,锻炼了自我能力,努力服务于同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三、部门配合“ 团结是一种精神支柱”,学生会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是校学生会内部,还是院系学生会和校学生会之间,都需要协作和配合。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其他部本学期组织的几次大型活动中,总是能看到我们部门人员忙碌的身影,在活动中,大家彼此帮助,增进了友谊。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我想我们的活动不会那样顺利成功的举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意部门之间的交流与配合,把团队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

由于我们部里的工作较多,且每项活动持续的时间较长,希望人员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让我们工作、学习两不误。加强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加强部门间的了解,增强协作意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所有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学期工作看法

对于这学期的工作,我们部门成员都尽力做到更好,大家的感情也更深一步,与其他部门不断的交流,互帮互助,融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获得了很多,体会了很多,感受这为大家服务的快乐。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继续发挥出我部的团结、积极、向上、活泼的精神,从我们体育部中,带出生科,带出野芷湖。

五、工作不足

经历了一段混乱后,体育部的工作终于走上了常轨。在这一段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积极地进行部内建设。明确例会制度,明确请假制度,不断端正工作态度,强化学生干部思想。以往,体育部的成员都将体育部当作一个活动部门,认为只要多办一些体育活动就可以,但是,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建设,大家都意识到做为院学生会体育部,不是只有办活动那么简单,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体育部是一个学生体育活动的管理与监控部门,而不是一个活动中心。相信我们的进步,可以为以后的活动的开展铺平一些道路。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仍然积极的相应学校的号召,精心挑选人才

参加学校里面的各项体育活动。他们也在各自的比赛衷曲的了优秀的成绩。总之,本学期体育部的工作重心是部内建设,部门内部成员思想水平提高建设,通过努力,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即使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离高素质的部门还有一定的差距。毕竟,体育部成员工作经验都还不够丰富,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一定能取的更大的进步。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篇5

第一条:在确保学校大型活动及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实行对外开放。

第二条:公共课部是我校体育运动场馆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我校体育运动场馆的日常管理和经营管理,具体工作由公共课部下属的体育教研室负责。

第三条:学校各部门和个人在使用场馆的过程中,都有保证场馆安全、保持环境卫生和维护各项活动秩序的义务。

第四条:体育场馆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禁止在墙面、地面及体育设施随意刻画、涂写。禁止带宠物、穿高跟鞋、钉鞋进入场馆。禁止攀越围栏进入场地、任何车辆不得驶入体育场馆内。

第五条:参与场馆活动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体育场馆管理规定。凡违反规定人员,予以批评教育,照价赔偿损失,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六条:为了加强管理,同时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服务,除公共课部安排的各类正常占用体育场馆的活动和免费向教工开放时间段外,其他活动一律按规定收取费用。学校、协作单位、特邀贵宾临时使用场馆的各类活动,经学校领导和公共课部负责人同意可以减收或免收场地租用费。

第七条:按照学校社会服务的相关规定,收取的各种费用一律上缴财务处。

第八条:体育场馆开放对象和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2:30—4:30;晚上7:00——9:00

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一、三、六晚上向全校教职员工开放。

收费开放时间:周二、四、五晚上,周六白天、周日全天向校内外开放。

第九条:收费标准:

场馆对校外运动团体收费标准:体育馆全天800元;运动场全天1000元。

学校教职工:乒乓球场地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人,羽毛球场地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片;

校外人员:乒乓球场地使用费为 20元∕小时/人,羽毛球场地使用费为 25元∕小时/片。

第十条:学校教工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室內体育馆教职工入馆活动证》卡参加,未办卡教职工应于9月30日前到公共课部登记,附带5元钱办证工本费和近期一寸照一张,由公共课部统一办理,原办老卡继续有效(背后活动时间段作废)。参加活动人员自备器材,若无器材可向场地管理人员租借,标准另定。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3年9月10日起执行,解释权属于公共课部。

公共课部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 篇6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1

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为提高我科院内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我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一门诊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医生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护士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2。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

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

七、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八、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完成上报。

九、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院感办指导下,医务处、护理部的共同监督下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20医院感染相关工作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医院感染学习

1、按照院感办要求和规定主要学习《医院感染应知应会100问》, 每季度进行学习一次理论知识,并做好记录,强化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储备能力。

2、落实新入职员工的医院感染岗前培训。

3、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 :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二、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工作内容

1、按照院感规定加强清洁工具的监督和使用工作;

2、加强医生按照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

进行临床合理使用;

3、督促和强化工作人员操作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和流动水洗手的依从性;

4、强化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工作;并保存存根备查。

5、加强消毒液的使用和监测工作;每日进行浸泡体温计酒精的更换工作;

6、按照院感要求进一步规范一人一单一带的使用;

7、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的细菌培养、手培养和物体表面培养,紫外线灯管的

监测和维护工作;

8、加强一下性耗材的管理,按照失效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使用,避免浪费

现象发生;

9、加强做心电图面棉球、心电图机导联线、血压计袖带的消毒工作;

10、加强监区的消毒工作,避免发生所内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1、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监管场所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三、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1、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2、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四、每月小组会议和质控

1、每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探讨本月工作重点和上个月存在问题进行应对对策。

2、每月按照院感办规定进行月底质控,存在问题如实反应并记录,书写整改措施。

五、针对20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整改

针对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判,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个新台阶。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3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所以,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个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的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个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密闭,包装袋有标识,出科有登记,专人回收有签字,送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放置。

2、医疗废物转移单由专职人员填写,并保存存根备查。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4

1、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的建设;减负增效,避免形式化、虚假式的院感表格及记录等;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加强院科两级院感管理与医院感染三级网络管理,充分发挥院感科职能,督导科室管理人员树立“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意识和“院感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多学科、多部门沟通、协作,力求建立多部门合作、联动机制。

2、专职人员参与教育与培训;针对性地对院感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管理人员及院感员进行院感风险防控培训,消除院感高风险隐患,杜绝医院感染暴发;加强科室管理人员、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等院感知识技能培训,以在科室发挥督导和引领作用;院感办每次培训后,为科室提供电子版课件,并在院感群发布,方便科室组织学习与参考。

3、加强上报和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筛查力度,减少院感漏报病例,提高医生对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细化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与质量控制指标,使我院的院感管理质量指标均达国家卫计委院感质量指标要求;查找、分析院感暴发高危风险科室或院感重点科室开展院感暴发处置演练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观摩。确保全院全年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加强院感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通过院感风险评估,及时查找出可能导致院感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防控;按照国家感染质量控制中心要求,继续开展20xx现患率调查,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4、继续开展全院耐药菌监测,定期向全院公布院感发生数据;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5、院感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院感防控要求,院感相关数据无法提取或不吻合,部分数据还需科室上报及人工统计,距很多三甲医院的院感信息系统存在差距,需更新和完善,拟增补相关预警功能。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5

为加强我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依据国家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不断修订、完善我院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措施、流程等。

二、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本院感科组织全院培训至少4次(每季度一次)。本全院重点培训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等;各科室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培训计划,提高全体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三、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开展医院感染的全院综合性监测。

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临床科室医师填写报告卡,按规定的时限和途径上报院感科。

院感科对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确认、核实,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联合相关科室制定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

2、年内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四、加强对呼吸道、导尿管相关尿路、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各临床科室自查相关制度与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院感科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进行督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建议。

五、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

配置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手卫生培训,并考核。

院感科、科室定期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改进。

六、加强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医院隔离、无菌技术操作等工作的监管和指导。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有效切断外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最大限度的降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引起的医院感染。

七、开展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天一次,应用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进行快速简易测试。

戊二醛:每周一次,采用戊二醛浓度测试纸进行快速监测。

2、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每月一次,开展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3、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每包均进行监测,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监测,包内放化学指示卡监测。

4、紫外线灯管消毒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

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应用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测试。

八、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的监测。

每月对手术室、检验科、口腔科、内镜室、临床科室等重点部门进行常规监测,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九、做好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管与指导工作。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放置,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严禁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转让、买卖。

医疗废物贮存及时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做好医疗废物登记。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等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十、做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给予登记、报告、评估、预防处理。

十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质量的考核与控制。

院感科制定各科室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依据此标准,对各科室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进行考核,做到基础、环节与终末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提高、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院感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各部位的医院感染工作质量进行一次考评,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有关科室反馈,限期整改,并再次检查、督导,直至改正。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6

一、健全科室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科室控感管理小组职责,认真履职,督导科室工作人员在诊疗操作中对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1、科室控感小组在组长领导下,健全科室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科室控感小组建立会议制度,每季度一次协调、有关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若遇到问题应随时召开会议,充分发挥控感小组的作用。

3、科室控感小组要及时监控各个易感染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我科室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室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照医院感染标准,实行有效的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按感染管理科的反馈信息,认真改进。

2、消毒灭菌

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监测,对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治疗室内空气,监护室内空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

随机抽样监测。

3、配合好医院开展医院感染和耐药率监测

三、加强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1、手术室,①所有工作人员应衣帽整齐穿手术衣、戴口罩、换鞋入内,并减少人员流动,参观者应限制人数。②所有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特殊感染手术只能在感染手术间实施,术后按原则进行隔离和终末处理。

2、加强对急诊就诊病人的管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及儿童或特殊感染者应按照隔离原则单间放置或分类放置。

四、加强对我科室程勇的留置管道患者,如气管插管患者、留置尿管患者的管理。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医务人员的防护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我科室职业暴露的特点,向医院要求为我科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重点是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其次是出现职业暴露时的处理原则及流程。

七、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组织科室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八、抗菌药物管理

1、严格掌握适应症。

2、合理施治。

附则:

根据我科特点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遵守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如遇突发公共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按要求负责科室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3、督促科室医护及实习生、进修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4、对所有病人实行标准预防,有特殊感染病人有隔离措施;

5、各班每天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更换污染被服及床单,避免床单位不洁有血渍,扫床毛巾及擦拭床头柜毛巾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洗待干备用;

6、处置室每日中午10-5负责开启紫外线灯管照射1小时,特殊感染随时消毒病做好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两次(周二、周五)用75%酒精擦拭,照射强度每半年好监测并记录,累计1000小时再次监测。

7、急主班对科室各种抢救仪器与监护仪每日清洁消毒,使用后应及时进行表面清洗消毒,各种管道、消化瓶等均应规范进行消毒。

8、9-4每日负责换药室处置室的保洁,包括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打扫及换药碗浸泡桶的清洁等。

9、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流行趋势时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10、各种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两前三后),接触血液、体液等操作前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卫生洗手,提高手的依从性和正确率;

11、各班人员按照科室内容负责各室的卫生及医疗

垃圾的分类及管理。督促清洁工及当班人员按时发现及时整改。对急救区各室空气培养、物表、医护人员手、消毒液每季监测并做好分析记录;

12、8—4班负责治疗室的保洁,包括用后的体温计,止血带及时送消,干燥备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1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并做好科室护士医院感染管理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14、病区走廊、厕所、办公室、治疗室、处置室拖布管理,标识清楚,专区专用,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7

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控制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篇7

1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概念

1 . 1体育教学的概念

在《体育大辞典》当中,对体育教学下的定义为:体育教学是达成某种体育任务或目标的基本渠道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根据大纲或计划实施的教育过程,具有目的性、组织性以及计划性[1]。以向参与者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以及技术,提升身体素质,且对参与者的道德意识进行培养的一种任务。

1 .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在《体育大辞典》中的概念是:实现体育任务或目的的一种基本渠道。指的就是运动员在教练员和多学科人员的相互配合之下,为全面提升其专项运动成绩与竞技水平,进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学过程[2]。运动训练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身体训练、智力与心理训练、战术与技术训练、思想意志训练等等。

2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异同点

2 . 1相同之处

在形式与内容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互相联系。在内容上,两者均是以一些相关的体育学科(社会学科、生物力学以及体育运动科学等等)作为基础。在指导思想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另外,在对运动器材与场地的要求上,两者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且均是利用成绩对学生体育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判断。

2 . 2异同之处

2.2.1特点方面

运动训练是对运动员展开专项训练的一种活动,其最为主要目的是在专项运动的竞赛上获得良好的运动成绩,亦或者是赢得竞赛的胜利,运动训练具备专门性;而体育教学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展开教学活动的,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2.2任务与目的

对学生展开体育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专项运动水平,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身心全面成长。而运动训练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与水平,使其获得良好的成绩,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术。

3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3 . 1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当中所涵盖的运动训练内容,并未将运动训练的真正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并未真正达到意义上的融合与协调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依旧强调体育教学的目的、方法、任务以及评价的基础作用,即使这和运动训练存在一定的相似,但是并未真正领会运动训练的教学手段,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3]。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较好的发挥互相促进,进而最终实现追求身体健康的目标。虽然两者隶属于不同的范畴当中,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但是两者追求健康人体的目标是基本相同的。所谓的健康人体指的就是人各项系统综合功能的进一步改善与提升,其是通过运动来实现提升人体功能、改善人体素质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就必须借助运动训练的力量。所以,从生理原理的方面来讲,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者是相连的,体育教学能够借助运动训练的有关内容,来处理体育教学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3 . 2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3.2.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否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在某种层面上受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4]。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引进各个方面的体育教师,进而加强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一名高职体育教师,应当树立全面培养人才的意识,清楚意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方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应当从教育高度上,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与道德情感;与时俱进, 不断充实自身的体育教学知识,及时掌握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与教学改革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教学技能,利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教学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来服务于广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高职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提升体育教师的待遇;第二,鼓励体育教师多出成果,建立合理地体育教师职后再教育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转变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差的现状,大力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教学水平。

3.2.2改进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体质,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并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选择。首先,教学内容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健身的思想。其次,结合高职生好奇心、求知欲较为强烈的特点,学校在开设一些传统体育项目 (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之外,还应当开设带有时尚性、娱乐性,且贴近生活的体育项目,例如手球、保龄球、门球、台球、高尔夫球、攀岩以及野外求生等等。这种较为时尚的体育项目,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十分符合学生对竞技体育的需求。再次,学校应当充分结合专业设置的现状、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形势等情况,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饭店管理专业中,设置形体课程,进而对学生的仪态与形体展开训练。

3.2.3优化体育教学手段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极为注重,而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致使一些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但是却讨厌上体育课。所以,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手段,倡导学习探讨,且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第一,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强调“点”与“面”有机融合,以选拔田径队为例,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对全院学生的身体素质展开测试,然后选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试训队员,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与此同时,这些被选中的学生又担任班级体育骨干,辅助教师的工作,使其在班级工作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与价值。第二,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应该将体育教学的竞技性与趣味性充分展现出来。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程,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体育课缺乏趣味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可以适度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语

院体育部工作计划 篇8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突破的空间。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并通过长时间的实习实训熟练掌握主干职业技术,侧重实际应用。学生毕业就业单位多面对大中型企业,工作性质多为技术工人。学生专业不同,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所需的体质要求不同。如何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开拓新体育教育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科学规划和构建符合高职院校规律的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体系,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东莞地区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地区。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我国而言,东莞地区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东莞地区的职业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对我院的体育师资情况、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探索具有东职院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同时研究东职院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情况,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明确发展方向。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该领域的研究对推进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沿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东地区23所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关于高校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资料,查阅国内近几年的相关论文资料、调查报告等3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

根据研究方向及内容,拟订调查提纲,走访广州、深圳高职院校相关领导9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访谈。走访广州、深圳从事体育教学的知名教授、副教授15人,通过对专家的咨询和访谈,对本论文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参考相关的理论、实践研究和初步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调查问卷》、《体育教学基本情况调查问卷》2份调査问卷,问卷分别针对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研室领导及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体育教研室领导问卷涉及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模式、现状及师资队伍、体育场馆设施等内容。高校学生问卷涉及体育课开展情况、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对体育课满意度及要求等内容。

3.东职院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完善体育课课程体系的创新特色建设

我院的体育课程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堂上娱乐身心,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为目标构建高校体育课的新型模式。应充分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身特点,设计以人为本,实用、够用,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体能及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专属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注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本着为学生职业服务的特点进行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特点和目的性,操作方面因人而异,课程设置机动灵活,兴趣和专长并重。课程延伸与对接科学合理,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评估和考核方法科学先进,注重效果与反馈影响,时时更新和调整课程编排。将体育课程延伸到课堂之外,发挥校园学生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课程设置凸显自主与规范统一相结合,内容上分为技术规定课程、兴趣自选课程和职业体能身体素质锻炼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不应盲目追求项目的可选择性,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课程。注重课程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学中快乐成长,把技术、爱好、与课程相结合,发挥体育课程应有的作用。

注重体育文化构建与体育人文环境培养,营造适宜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这种环境不应单单包括体育场馆设施等,更应该营造体育氛围。通过比赛、团体活动等方式,营造全校运动的氛围,通过体育氛围与体育人文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利用课程促进学院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课程是学生锻炼的指南针,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程设置的作用,起到促进学生锻炼、引导学生锻炼的作用。通过体育课程影响学校的体育环境,进而形成锻炼风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2完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不再简单地需要应试教育出来的莘莘学子,而是更重视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出真正的新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高校的教学目标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由简单的学习单一技术,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发展方向转变。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符合自身院情,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评价体系。评价时,应做到评价标准统一,评价方式客观。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评价,让体育考核评价成为体育课程的独立部分。授课教师负责授课,评价由专门人员进行评价,达到客观公正的效果。同时,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不但应该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而且应该是授课教师评价的指标。确实制定符合院情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力量,为了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我院校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出去学习。要有建设规划、管理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聘任到管理都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学校应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从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全面掌握体育教师的第一手资料,并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要严格程序,对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及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评价和论证,要对其教学质量严格监控,采取校系两级、以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加大检查、监督、指导的力度,并建立教师业绩考评档案。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德与才为基本内涵,具体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等内容。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要始终保持在比较前沿的、先进的水平上,因此,有计划、有针对性,不仅仅是解决学校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选择。

3.4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

我院的体育场馆基本能满足传统的体育教学需要,矛盾在与现有体育场馆往往不能满足一些新兴项目的教学需要,一些新兴项目的体育场地需要较大的投资。这就要求我院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体育课程的需要不断完善体育场地,以满足需求。同时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企业在校园投资建设场地,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

除了加大力气完善体育场地、场馆外,还应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我院校应该结合所处地区的地方特色,开始具有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应根据就业地区地方特色,开设相应特色的课程。

4.结语

4.1明确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方向。对现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灵活课程设置方式,拓宽课程口径,增强公共体育服务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4.2科学严谨地制定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构建以服务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公共体育课程培养模式的理论实践体系;本着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发展方向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建设质量与办出应用特色相适应、专业外延发展与专业内涵建设相适应,立足东莞、服务地方、面向广东的原则,争取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

4.3根据今后专业的发展规模,遵循“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2007.

[2]施良方.课程定义辨析.教育评论,1994(3).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北京:教育部,2002.

[4]张勇.中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大纲的比较与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385.

[5]韩会君,曾广平.中美日三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6]钱娅艳,等.中美德日四国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33.

[7]高慧娟.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1.

[8]毛振明.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J].学校体育,1988.3.

[9]骆颂阳,武笑玲,赵跃峰.中日高校体育课教改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14(2):09-11.

[10]黄胜.对中外高校体育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8.

[11]虞锡芳.中外高校体育的对比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2]虞锡芳,曹来凤.我国和发达国家高校体育课程模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4.

[13]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4]辛伟.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构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

[15]谭华,李勤.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体育学刊,2003.10.

上一篇:磷化铝下一篇:企业信用档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