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街道乡村振兴

2024-07-21

乡街道乡村振兴(精选11篇)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1

乡村街道振兴工作总结

——聚力乡村振兴 建设富美强村

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亩。近年来,xx村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统筹引领作用,以支部“1+3”为载体,积极借助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村集体收入由无到有、由弱变强,xxxx年实现村集体收入xx万元,村民人均收入x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先后荣获xx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省美丽宜居村庄、xx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xx市蔬菜标准示范园、xx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支部引领作用

支部引领谋发展。xxxx年,该村在外优秀人才xx在群众推荐和党委邀请下,回乡代理村级事务。上任后,在镇村商议、群众同意的基础上,xx发挥自己从事蔬菜运输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浅水藕种植致富增收。在党支部“一加三”引领下,该村申请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xx万元,先期建成xx亩“白莲藕种植试验田”,当年就实现亩均增收过万元。为实现规模效益,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xxx余亩,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立体种养产业,逐步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建强班子带队伍。xx村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村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分工机制,用现代理念规划村级发展。投资xxx万元建设了一处面向党员、面向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学习教育、谈心交流、服务群众搭建了一个综合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六讲”立村风、“六评”树正气、“六帮”解民忧、“六兴”乐民生活动,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建立“村干部—党员—农户”包联服务群众网格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3-4名党员,并与所联系党员包联服务24户家庭,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共产党员户亮身份、做承诺,实施党员干部街区负责制、党员责任田,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服务。

凝心聚力助增收。xx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并建立了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流转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红、打工增收等方式,保障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坚持产业带动,多措并举,实施扶贫济困,累计帮助本村贫困户6户10人脱贫,没有让一户群众掉队。同时,还认领帮扶了沙埠村、乔家村等周边村的4户贫困户,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帮扶直至脱贫。与此同时,该村按照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帮助带动9个贫困村脱贫,与xx市贫困村相公庄街道腰庄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帮助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带动腰庄村脱贫致富。

二、聚力打造农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xx村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端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壮大特色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大“一产”。开发整治xx干渠南北土地资源,打造贯穿园区的樱花大道;白莲藕基地发展鱼藕立体循环种养,果园基地发展野兔、金蝉、乌鸡等林下养殖经济,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瓜果,实现四季农业全覆盖。

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二产”。建设白莲藕、苹果和核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荷叶茶、藕粉、莲藕酒、果汁等农副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推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农村淘宝店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营销网络。

依托一产二产,完善旅游功能,做优“三产”。结合高铁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春华秋实、紫藤花下、生态长廊、农村大舞台等特色景观带,进一步美化了村内环境;开发了荷花摄影、水上乐园、动物喂养和产品加工体验等旅游项目,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50万元。

三、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助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xx村始终坚持人才先行战略,积极引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

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xx回乡担任xx村支部书记,不到五年,带领群众建设白莲藕基地,发展果园立体种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业综合体,由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猛增到53万元。在他的鼓舞下,xx村有5名在外人才先后回到村里加入创业队伍,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引进外来人才合作创业。通过优秀人才培训,xx与“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峰结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两人在xx村联合办起了“云耕心田”家庭农场,让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己种植、采摘,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田间美味,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又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使xx的产业形态更加丰富。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实施“四个一”计划,即:培养1名后备村官、1名致富带头人、1名实用人才、1名新型职业农民。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对本村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共培育果树栽培、白莲藕种植、家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能手32人,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好公婆”、“ 好儿媳”、“ 星级文明户”、“ 四德榜”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这些“凡人善举”的带动下,村民争当四德表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大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提升,确保了乡村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该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人越来越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xx村投资100余万元,积极完善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凉亭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貌的新型村落。以“生活富、庭院美、家风好”为主题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引导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庭院整治清理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家“室有书香、院有花香、人有精气神、户户竞出彩”。

弘扬传统乡村文化。xx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把乡愁旅游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荷香生态园和林下养殖经济基地,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与桃花山沃泰龙山瓷、华家红色记忆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相结合,形成传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组团发展,使周边群众和外来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秉承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新农村

田园花草齐,白鹭东西飞,荷香池满溢,野兔丛间戏。xx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整修、污水管道铺设、排水沟整治、苗木花卉栽植;组织全村农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而且粪渣还能就近用于农业观光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房,大力倡导群众实施垃圾分类,有力促进了绿色、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今年,xx村以高铁片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围绕“春华秋实”这一主题,建设了生态长廊、平湖秋月、紫藤花下、乡村大舞台等具有乡土特色的代表性风景点,打造了以生态农场、莲藕种植、草莓采摘、户外拓展为亮点的特色农业观赏区、生态农业体验区,既满足了发展种养产业的需要,又彰显了鸡犬相闻的农家情趣,进一步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2

在21世纪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里, 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 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 人们渴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旅游放松自己的心情, 而乡村凭借舒适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点以及轻松的节奏备受人们的喜爱, 正是因为如此, 乡村旅游得以迅速发展, 农家乐、农业采摘、颇具特色的农业服务以及独特的人文景点观望等都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项目。但是, 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不断推出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服务。由此可见,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探讨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乡村旅游不仅仅可以让人们体现到来自乡村的独特乐趣, 给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良好场所, 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

中所周至, 农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就必须要有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的结构, 而乡村旅游恰恰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中, 种植业为主, 养殖业和畜牧业以及农产品的加工为辅,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农业经济, 但是上述这些往往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而且科技性也不强, 为此特别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 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

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农作物的供需关系, 同时对于农村一些诸如道路、运输等硬件设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等, 由此可见, 凭借乡村旅游的这些独特的优势, 恰恰可以很好地优化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事实上, 这种优化与促进是星湖的, 因为这些产业的增长和加强反过来也能帮助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 乡村旅游与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加工业、贸易、以及餐饮业这些产业都能对乡村旅游有很大帮助, 同时乡村旅游也能拉动这些产业快速增长, 从而实现联动效应。

2. 乡村旅游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出现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可以让更多的村民找到合适的工作, 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进一步缩小城市和乡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与此同时, 由于乡村旅游的火热, 也拉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经济增长,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农业经济的策略分析

要想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 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 实现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及旅游的产业链, 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以旅游者为核心, 以全面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实际需求为主要目的将旅游者最关注的目的定义为链核, 其他一些如农产品、自然景光、服务质量等相关产业为链条, 提供给旅游者以一整套的服务整体, 帮助旅游者完成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和游览。

简单地说, 就是以自然景光为产业链的链核, 将旅行社、饭店、住宿、当地特产等行业链接成一个旅游链提供给旅行者。而通过加强旅游产业链的作用就是在于将这些链条上的资源强化, 比如产业链上的饭店就需要主打城市里吃不到的当地特色食物;农业链就需要以价格低、无污染的农业产品来吸引旅游者、土特产就需要在质量上和便携性上做文章;当这些产业链条都得以加强时, 就会极大的刺激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付出消费, 从而达到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各个行业协调发展的目的,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着更高、更强、更广的方向发展。

2. 进一步深化城乡旅游合作, 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进一步深化城乡之间的旅游合作, 就是要尽可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优势的互补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下特别流行的城市的名片效应, 就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 乡村的旅游虽然颇具特色, 但是在经营的理念、经营的意识以及信息化的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通过城乡之间的旅游合作, 可以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在上述诸多方面的不足, 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效用。

3. 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 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乡村旅游而言, 最为核心的部分当然要数自然风光了。换句话说, 自然风光是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 如果这个载体一旦遭受了破坏, 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 我们一定要有效保护这种自然风光, 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此, 笔者认为在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的开发与保护, 切忌不可过度开发, 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近些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之快。但是, 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的是, 只有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发展, 才能持续发挥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经济的良好推动作用。如果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 而过度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话, 势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仅仅会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 也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改善, 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最为基本的满足, 而是更加注重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质, 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也正是因为如此, 乡村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着积极的贡献。如何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不断谋求新的增长点, 进而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 文章以“发展乡村旅游, 振兴农业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经济,思考

参考文献

[1]赵承华.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 2007, (3) :28-29.

[2]荣聘.浅谈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4) :243.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3

夏铸九:区域不均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纳入全球经济之后都市化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结构性趋势下,广大乡村地区的首要课题是地方产业的振兴与地方社会的活力与自主性如何确立。面对地产资本、旅游投资与游客进入,地方能在规划上,由战略定位、保护与保育规划、到负责任的旅游,以至于草根小区营造上预做准备,可以将破坏减低,为乡村地方谋福祉。

海峡旅游:对于一个乡村而言,什么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

夏铸九:规划的目标、规划的内容、执行的手段必须讲究,首先,认识地方村落的真实问题,从而,站在地方的立场出谋献策,以及,针对地方文化的活化保存与地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未雨稠缪,而非放任造成不可逆转破坏。

海峡旅游:“乡村营造”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乡村营造?

夏铸九:乡村营造的理想是有自主性的草根小区与有自主性的农民的诞生,他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真实需要,有自觉与自我组织能力的地方小区是乡村营造的条件,他们不但是自在的农民,而且是自为的农民。期待地方政府的角色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对地方小区开放而包容,过程宜平等对话,对地方发展则避免短视,避免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至于专业者则为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而不符合地方水土、移植套用则是专业大忌,反客为主的专业者是装了半瓶子水的专家。尤其期待发挥“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乡村营造,造就21世纪网络社会才可能发生的,结合电子商务与有机农业生产、深度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旅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峡旅游:旅游被很多人看作是乡村在农业之外的重要新兴产业,您怎么看?

夏铸九:旅游无疑是有巨大市场的新兴产业,旅游产品提供与消费者的条件俱足,但是,大众旅游若是不经规划与引导,很容易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大众旅游本身经常造成“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高峰期间游客过多,人车船拥堵,廉价仿制地方特产一扫而空,留下遍地垃圾,不但旅游本身质量难以提升,旅游者自己不满意,对地方的冲击也是灾难。要经过有地方自主性的旅游规划与地方小区的营造,才能转往深度的文化与生态旅游,或是养生旅游,以及朝向负责任的旅游,才能形成旅游者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既使地方受惠,旅游者也获得身心的满足。

海峡旅游:乡村要发展需要采用什么有效的产业模式?

夏铸九:使乡村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入人的因素,地方的参与者具备自主性经营的能力,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产业模型。譬如说,养生产业中的养生旅游,地方首先要有懂得禅修养生之道的大和尚、大师父或是道长,然后,塑造适当的地方与时间,规范参与修习者,这是一种可以参考的个案。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观点。)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4

一、基层干部成长空间受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工作多、任务重,但在体制上存在成长瓶颈,个人上升空间有限,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而言,本地基层干部无论多么优秀,大多也止步于“正科”,晋升空间有限,严重挫伤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干部进出渠道不畅。一方面基层干部进入渠道固化,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二是上级部门下派干部到村(居)挂职锻炼。面向社会招考的大多不了解农村工作的复杂性,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下派到基层挂职的一般任期只有1-2年,客观来讲很难在农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针对已在职基层干部,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无法给每个基层干部真实、准确的评价,如何淘汰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的基层干部是个难题。

基层对策:

一、完善基层干部激励考核机制,打通“能上能下”通道。引用和重视群众评价机制,客观反映基层干部个人工作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干部合理使用起来,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因工作失职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及时进行依法依规依纪处理,营造一种风清气正、能上能下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加强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培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街道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源,对接专家、学者,定期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质内涵,理清工作思路。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从基层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现实问题开展培训,切实提高街道基层干部的岗位履职能力。

意见建议:

一、多渠道录用基层干部。建议省委出台相应政策,给街镇在用人招人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自主招考本地区的农业种植能手、市场推广能手;定向培养本地生源优先,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干部后备队伍,打造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农村地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拓宽基层干部晋升渠道。一是针对村(居)干部,建议向担任村(居)“两委”职务满5年,年龄不超过35岁的优秀年轻基层干部,定向招考事业编,转变身份但不调整岗位;二是针对村(居)书记及街道正科岗位上工作满3年的“自聘”干部,建议从中遴选部分优秀人员提拔为街镇领导干部。

三、近一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上级部门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基层挂职锻炼,一定程度上确实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能起到推动作用,但是任期过短难免给基层干部群众造成“走过场的”不良印象。建议省委考虑,到基层挂职尤其是到村(居)任“第一书记”的干部,原则上挂职时间不低于3年,踏踏实实融入基层,了解基层,为基层做一点事情。

普通党员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党性修养淡化。目前,各村(居)基层党支部60岁以上党员占比在50%以上,农村党员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同时,老年党员由于身体、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年轻党员流动性较大,无法参加组织生活,导致部分党员教育缺失,存在党性观念不够强、宗旨意识不够牢的问题。

二、党员处理缺乏畅通的途径。进口窄、质量低、出口不畅一直是农村发展和管理党员面临的棘手问题。一方面,一部分不合格党员的处理举措尚不明确,滞留党内,极有可能影响甚至是败坏了党的形象。另一方面,现有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办法举措较少,取得的效果也极为有限,存在“一刀切”的弊端,缺乏更加完善的机制。

三、党建工作要求与基层党组织资源不匹配。大多基层党组织除上级财政有限的支持外无固定收入来源,开展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导致党建工作有被逐步边缘化的倾向。此外,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资源严重不足,农村党员关心的创业就业、致富项目信息、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因师资力量的缺乏常常无法开展,凸显出了当前党员教育的短板。基层对策:

一、注重从生产工作一线、从“两新”组织、从文化程度较高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依托村(居)、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进行“孵化式”培养,不断提高锤炼他们的党性修养,为党组织培养输送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党性修养过硬的新鲜血液。

二、在严把党员入口关的基础上,通过入党宣誓、戴党徽、示范岗、公开承诺等多种突显“仪式感”的形式亮身份,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同时,打造符合实际、展现特色的党建阵地,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提升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创新学习教育模式、加强党性修养。一是利用党员微课堂、党建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党员的在线学、实时学。二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既帮助其持续参与组织生活,也让其感受到组织对其的关心与照顾。三是采取外出实境学习、沟通交流的方式,给党员更加直观的红色熏陶,树立更为牢固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意见建议:

一、探索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不避讳谈党员“退出”问题,要严格以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为依据,准确把握政策原则,完善处置程序,严肃、慎重地开展不合格党员的评判处置工作,坚决把不合格党员清除出去。

乡村振兴标语乡村振兴标语 篇5

2、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3、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4、改水改厕改不良习惯,林绿地绿有绿色心情。

5、邻里和睦心情舒畅,村院整洁身体健康。

6、美好乡村怎么建,要由群众说了算。

7、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8、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共享美好人生。

9、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振兴街道办事双节文件 篇6

关于做好2010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

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村、各部门、各企业:

2010年中秋、国庆即将来临,为认真贯彻落实茌平县安委会关于转发聊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聊安委办发[2010]24号)的文件精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广大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国庆中秋佳节,为庆祝建国六十一周年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现就切实做好2010年国庆、中秋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对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要进行周密部署,切实落实节日期间各项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各单位、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履职到位。

二、要突出重点,加强监管,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要认真履行安全职责,针对中秋、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的特点,突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格监督。结合当地和行业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及时督促、指导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企业领导要深入现场和一线,深入车间、班组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对查出的隐患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狠抓落实。各级政府要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问题较多、安全状况较差的地区和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开展检查督查。

三、认真做好应急措施工作

各部门、各企业要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中秋、国庆期间应急预案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反应快速、指挥得力、处置及时、科学施救、救援有效。一旦发生事故,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地报告有关部门或领导,单位领导要立即组织力量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

四、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双节”期间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要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全面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其他紧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处理工作,确保事故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严格落实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领导机构、指挥机构,落实应急救援物资、队伍及通讯和交通工具,保证发生突发事件后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及时、救援有效。

主题词:“双节”安全生产通知

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办公室2010年9月22发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7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xx年年全区基层党组织党费收缴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赤松组发12号)文件要求,街道党工委责成专人对2003、xx年两年党费收缴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费收缴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

从我街道党费收缴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看,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够重视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实施专人负责,能够严格按有关规定收缴,使党费收缴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振兴街道党费收缴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二、党费收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收缴党费不够及时、主动。

部分离退休党员回归社区后组织观念淡薄,不及时参加活动,不及时缴纳党费,一些有固定收入的离退休党员不足额缴纳党费,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党费缴纳管理工作,整改报告《振兴街道党费收缴管理工作自查报告》。另外一些下岗职工党员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更不愿意缴纳党费。一些流动党员外出务工,不能按时交纳党费。

二是存在跨季度、跨xx上缴党费情况。

三是人均缴纳党费数较上xx有所降低。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费收缴工作不够重视。

对党员的教育力度不够大,致使一些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等组织观念淡化,给收缴党费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造成个别基层党组织收缴党费不够及时、主动,存在跨季度上缴情况。

二是跨xx缴纳党费和下岗职工党员的增加造成人均缴纳党费数下降。

xx年年办事处组建时,各项工作均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健全,没有把把制度落到实处,致使xx年年98

6元党费在xx年年才上缴到区委党费专户。xx年xx区委党费专户上体现的党费总额是381

5.8元,人均缴纳党费数20.63元。381

5.8元包括xx年年党费98

6元,xx年年党费282

9.2元,实际上xx年年人均缴纳党费数为1

5.3元.但xx年年人均缴纳党费为1

2元,仍比xx年年有所下降。原因之一:

由于二轻、经贸、供销系统的45名下岗职工党员和10名复员军人转入社区党组织,每人每月仅交纳0.2元党费,原因之二:

一些有固定收入的离退休党员由于我们不掌握其工资收入情况,仅根据其认缴情况收缴。

中共赤峰市松山区振兴街道工作委员会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8

XXX

(20X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这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改革引领“先行先试”的行动举措,是打造“美丽奉节”乡村版的启动仪式。我们看了现场,听了汇报,有触动就要步步为营,有想法就要紧锣密鼓,这个会就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方向、只争朝夕,把大幕拉开,把战鼓擂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站在时代的新高度,我们对这段话应该从四个角度来把握:第一,从新时代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来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且排在七个重大战略第四位。表明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第二,从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把握。总书记反复教导我们: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

富。告诫我们: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这些思想的结晶。第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比起来把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也提出二十字总要求,后二十字要求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这些新的表述、新的概念,反映出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是一种实践的升华。第四,紧密联系我县三农工作实践来把握。这些年,我们夯基础、兴产业、抓脱贫,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曾经普遍存在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正成为历史,城乡差距在缩小,特色在凸显,一种“返璞归真”的理想状态正在路上,城乡同等价值已经上演,农业农村正在走向现代化。依稀可见的是,新村民、新业态、新模式、新生活、新面貌。这说明,乡村振兴对于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

站在时代的新高度,我们对二十字总要求应该有五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二,“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我们生态建设的重点、绿色发展的基础。第三,“乡风文明”是农耕文明复兴,也是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要载体。第四,“治理有效”是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更是有效解决我们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

治失灵问题的“一剂良方”。第五,“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们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总体来说,这二十字总要求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前段时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上,良智副书记语重心长地讲,乡村振兴战略没有老路可走,没有经验可循,要紧紧围绕中央要求,结合实际抓好先行先试,闯出路子就是特色、就是亮点,就是创新、就是经验。而且特别告诉奉节,要先行先试。结合奉节实际,我们要抢先一步抓机遇,快人一招见行动。这里,我从“八个找得到”来谈几点意见。

一、让产业找得到效益。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当前,我县传统种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尚未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业企业存活率低。我们要实现靠山吃山,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效益,就要精耕细作,全面开启“四精”模式。在精准发展上,要紧紧围绕“4+3+X”特色效益农业体系,精准发展人均1亩高效农业。对产业基础薄弱的地方,要着眼“培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产业基础好的地方,要着眼“培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把“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让单向的“种得好”转变为双向“卖得出、卖得好”。在精心管护上,要让那些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人摆脱土地的束缚,让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留在土地上,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要强化技术服务,让所有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去“办公”,用良种、良法、良策,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在精细加工上,(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3家,加工环节和牵引作用发挥微弱),要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延长产品链。在精品营销上,要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建立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快发展直营直销,推动农产品进展会、进超市,推广“会员制”销售、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二、让资本找得到平台。当前,大量的人口和资金仍然从农村向城镇单向流动,农村土地大量撂荒(我县撂荒面积达14.93万亩,占总耕地12.15%),而城市资本因农村土地资源难以流动,导致宝贵的资本大量沉淀,难以进入农村。十九大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30年,这为盘活农村资产和城市资本双向互动提供了政策支撑,要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同时,(据调查,我县农村集体资产建设用地中现有闲置、废弃地4416.8亩;房屋、土地、林地产权虚置,无法形成财产性收入;农村大量房屋孤置,如鹤峰乡4567户农房中就有“空房”485户),针对农村闲置资产,要以“两出两进”为抓手,让农民从农村走出来,让农产品从农村走出来,吸引城市资本进农村,鼓励城市居民进农村。资本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管住规

划、放开市场,守住底线、多元供给,以资源为新郎、资本为新娘,让“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参与农产品策划、包装、运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参与美丽村庄建设;要让“市民下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比如租赁房屋、土地、果树等),刺激农村消费,倒逼农村文明程度提升,通过人员流动、资源互换,释放出农村发展巨大空间,让市民下乡有盼头、能人回乡有劲头、企业兴乡有干头、农民挣钱有奔头。

三、让村庄找得到韵味。这些年,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对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要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我们的村庄”品牌。首要是呵护乡村环境。总书记要求,要大力推动“厕所革命”。我们要从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做起,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完善农村“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山地森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镇园林化等绿化工程,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群众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房”等建设,“水要户户连通,电要稳定贯通,路要条条畅通,讯要高速互通”,对农房加强修缮改造,真正达到“山上苍松翠滴、村内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古风神韵成趣”。关键是健全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

公共服务沉下农村,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让农村更像“农村”,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四、让活动找得到场所。如今,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需要“有办事、有交流、有学习、有娱乐”的场所。要让办事有场所,加快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功能,发挥功效,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要让交流有场所,针对农村老弱病残群体,探索建设流动幸福院,按行走里程不超过1.5公里标准,建立群众交流服务站,配套活动室、休息室、亲情联动室、爱心饭堂“三室一堂”,对留守儿童“亲情关怀、爱心助长”,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目前,平安乡正在试点,下一步完善后全面推开)。要让娱乐有场所,建设一批村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广泛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娱生活(现在农村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就是打牌,这都是因为没有娱乐场所、没有组织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娱活动)。要让学习有场所,现在我们每一个村都有图书室,要给予足够的开放时间,倡导读书、学习,开办农民讲习所,引导农民更新知识和观念,真正达到“不同的场所,同样的认真,一样的心声;不同的身份,同样的关切,一样的感动”。

五、让群众找得到组织。过去,大家都知道“有困难找组织”。当前,在小农经济面对大市场冲击的情况下,农村的生产生活各自为阵,找不到依靠留不了人,有的群众在需要帮助时,不知道找组织,或找不到组织,这不能怪群众。我们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基层组织“典型引领”、基层党员“先锋引领”和基层治理“创新引领”,让支部找到道路,让集体找到思路,让党员找到门路,让群众找到出路,让产品找到销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三大组织,确保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得到组织。成立村民自治组织,重点解决社会事务有人管的问题(比如各村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公益项目管理、产业发展、社会事务管理等协会组织,配合村委会开展相关组织宣传引导监督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重点解决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效益、组织说话有人听的问题(选好致富带头人)。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有威望的能人作用,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上入企入社,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有人帮的问题。通过1+3的组织体系建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职的人专心做事,让群众更有依靠、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

六、让基层找得到认同。多年来,我县群众满意度持续垫底,主要在于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群众工作方法跟不上,群众对干部不信任,没有找到认同感,这是我们社会治理留下的历史“欠账”。我们要扭转这个局面,必须从两个方面着力。要抓好“四公”,以公开、公正、公平、公信取信于民。公开,要重点抓好公开的广度和精度(广度就是落实一封公开信、一个公开栏、一份便民服务手册、一张监督举报卡、一套自

办广播和一个微信群,要家喻户晓;精度就是公开内容不能大口号、坨坨账,必须老百姓看得懂、真明白);公平,要重点抓好两委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做到以公平正己、以公理服人;公正,要重点抓好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坚决杜绝优亲厚友,让干部的公道正派成为群众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公信,要重点抓好公权公用,推行干部下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把公权力用到群众心坎上。要抓好“四治”,建设自治、法治、德治、善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构建“自治”新格局,探索“功能型党组织+自治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治理机制,实现“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群众能做的交给群众去做”;要培育“法治”新观念,发挥民警、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要营造“德治”新风尚,深化“六项专项治理”,提振群众精神,改变群众习惯,培育淳朴民风;要围绕“善治”新目标,力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共同构成乡村善治格局,让群众找得到认同感。

七、让致富找得到门路。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我县通过三年的脱贫攻坚,农村居民收入基本实现越线达标,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差距,需要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帮助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提升致富本领、找到致富门路。门路一: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现在是今天打零工,明天没着落)要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每户有一个技能人、就业

人;就近转移农民,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门路二: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引进和改良品种,推动规模化发展,提高质量,增加农业直接效益;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培养拳头品牌,畅通市场,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多次收益。门路三: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收入低主要是财产性收入低)要以创业促生财,主要抓好提供创业补贴和服务,实现创业增收;要以土地改革促生财,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出让增收;要以农房改造促生财,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改造农房发展“房东经济”,实现房租增收;要以股息促生财,发展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增收;要以余钱促生财,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财产性收入。门路四:着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要用足农业补贴政策,扩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良法补助、种粮大户补贴试点等农业补贴的受益面;要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

八、让乡愁找得到归属。乡愁植根于广阔无垠的田野间、绵延于依山傍水的村庄里、浓缩于祖辈相传的老屋中。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乡村的记忆不再清晰,乡愁的丝线逐渐淡去。既然现在的乡村是城镇化建设之后的乡村,已不同于过去的乡村,也无法回到过去的乡村,那么我们要严格按照大保护、大传承、大发展的要求,在振兴后的乡村找到原有乡村的印迹和味道,而不仅仅是复制和还原。乡村的回忆就是利用好乡村特有的优势,让美景成为一种追求,让美德成为一种传承,让美味成为一种生活,让美好成为一种感觉。要塑造生态美景,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核心,保护好传统村落,修复好生态环境,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村建设成为家园、花园、果园、乐园,有意识的留有空间,保留传统农耕文化(比如:一块牛耕地,两块栽秧田,让来到农村的人能像总书记到井冈山神山村一样,能夯一把、镐两锄,这本身也是一种美景),让更多的人能够融入农村记忆之中。要传承乡土美德,把本土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弘扬开来,实现“德”润万家;要深入挖掘本土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民间艺术、观念信仰等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每个人感受到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推介乡间美味,乡间本味是城市缺少的那份亲切,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乡间夔府菜、夔府小吃、杜甫烤鱼、李白诗酒等食物遗产,做绝做响“三峡第一桌”,恢复传统工艺做法,给予乡间小技艺、小加工、小厨房定向扶持,让乡间美味回味一生。要留恋乡村美好,乡村的记忆是美好的,是每个人的情感寄托,是一个人的感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美丽乡村,要唤得起儿时美好的记忆,或是“小桥、流水、人家”,或是村口老树、村中古泉、村里老屋,或是那些锈迹斑斑的农耕用具,等等,都能触及到刻骨乡愁、铭心乡谣;要唤得起友好和

谐的记忆,听到的仍然是远亲不如近邻,看到的仍然是家庭其乐融融,感受到的仍然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程要系统推进,系统地思考、系统地谋划、系统地实施。我们要牢牢把握“理念是核心、生态是命脉、产业是基础、改革是引领、党政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机制是保障”的思路,弹好钢琴,下好围棋。乡村振兴不能等,得靠干,干与不干在战略,干好干坏在战术。

一要锁定目标。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二十字”总要求和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找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短板、瓶颈、弱项,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推动村村有新貌、村村有新业、村村有新人,最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要统筹规划。要对全域乡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规划、系统设计,以中心村、空心村、撤并村作为基本单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重要景点、重要农业点、村镇居民点空间体系,把规划落实到每一寸土地上,打造风貌美丽和谐统一的特色村庄。

三要先行先试。要以南岸沿江一片、北岸平安示范片为牵引,确定不同类型村,先行先试,点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进、线上开发,进而带动全部乡村共同振兴。

要探索规律和方法,注重试点质量,争取做一个成一个,一步一步向前走,形成可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是深化改革。要遵循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规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变”,开展“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改革,实现群众下山进城、安居兴业与产业上山、生态发展;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乡镇转职能、转方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分离。

五是激发活力。要善借市场之手,推动政府引导、群众参加、企业参与、资本跳舞、产业登台,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打造支柱产业,推进规模经营。要善用群众之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所盼变成我们所为,把群众所悟变成我们所获。切实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乡村振兴战略,你参与,我参与,大家都参与。

六是推动融合。乡村振兴要在全域振兴的大背景中定位、大格局中行动。要让农业成为现代产业,让农村成为美好家园,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还要立足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掘、放大、做强各自特色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产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才能有力支撑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乡街道乡村振兴 篇9

如何做好“构建智力支撑,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

我认为人才队伍最关键。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服务好乡村振兴就得有一支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队伍,如:林业部门做好天然林业和生态公益林业的治理保护以及村里植树造林绿化;文体部门指导文化娱乐广场建设,指导休闲娱乐节目制作等,活跃文化氛围;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土壤环境指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项目,如:种子品种、病虫防害等,从播种到丰收都要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畜牧兽医部门主要从家禽养殖指导农户消毒防护各类瘟疫等疾病;水务部门做好水质监测和农村污水排污处理;城建环保部门要指导村建好垃圾处理站,分类处理垃圾,做到乡村整洁、干净卫生。

一、现状

保康县是全山区县,山大地少,群众收入主要是靠发展当地经济(招商引资企业、矿产、蔬菜等产业)和外出务工,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每个村有产业、有集体收入,村民入股有红利。在农民带头人队伍中,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村都有一部分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创造了财富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产业(如:开农家乐、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劳动力收入,为政府减轻了就业压力,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以保康县城关镇小沟村和刘家坪村为例:2018年和2019年刘家坪村和小沟村纳入保康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小沟村村民罗志华在村里租地200亩,从事苗木花卉种植、经营、出售,年产值80多万元,纯收入30多万元,在基地用固定工8人,临时用工200多人;又如,村民杨祖波,开办了一家鑫华瑞玻璃装饰公司,年经营额达到2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0万元,公司安置就业5人。刘家坪村村民王智斌,中共党员,在2018年以前每年带领村劳动力30多人外出务工(从事隧道施工)每年纯收入50余万元,2019年回到村创业,成立了万紫千红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土地200多亩种植李子树,笼络农户70户,流转土地每亩500元,年付农民工工资5万多元。

在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员中,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全县各村大力发展产业,每个村必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部分有经济头脑的村民担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网络村民为合作社社员,实行年底分红,使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在市场经营者专业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人才的总量不足,人才的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等,在市场中没有影响力,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销路狭窄。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村级硬件设施薄弱,眼光不长远,缺乏长期整体规划。

(二)部分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缺乏全面认识。

觉得发展乡村振兴是党委、政府的事,主动参与意识还不够强。

(三)地域条件、发展环境等影响。

示范村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结构单一,能选择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少,没有规模,产量不高。

(四)缺乏人才支撑,后备人才不足。

在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能人带动效应不足,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市场经营宣传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影响力。

三、解决办法的途径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部门要通力合作。

如:交通、财政、林业、城建等整合资金,道路加宽、文化广场建设、绿化建设、娱乐设施建设等等,眼光放长远些,高标准规划,实用性建设。

(二)以乡镇政府为单位,组建文明乡村宣讲队。

深入到乡村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责任感、使命感,流转群众的思想观念,美丽乡村建设是美化他们的居住环境,让他们举动投入到乡村建设当中去。

(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农村专业合作社。

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企业经营管理优势和带动作用,把群众纳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共投资、共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领办或创办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示范合作社为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夯实人才基础。

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要求,建设一支善于推进农村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以产业企业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生产能手、乡村旅游人才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篇10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提升乡村振兴环境 篇11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那么提升乡村软环境就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良好的干事创业软环境。美丽清新文明的生活环境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同样,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软环境”能调动人们的工作热情、干事激情。经过脱贫攻坚战的历练,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以规范约束基层干部的作风行为,真正让一线干部放手大胆干事创业。

上一篇:与情感的散文下一篇:产品验收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