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镇级方案(精选6篇)
乡村振兴战略镇级方案 篇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xx发【20xx】1号“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11家;
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家,引进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其中流转800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
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1105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
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
900户;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
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近年来,随着堰东村、周岗村、公庄村等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
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
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5万元;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镇级方案 篇2
为落实省“十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2年,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十百千万”工程、“两茶一菜”四化工程、“食尚、道地食材”品牌工程进展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一)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
抓牢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融入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片区建设,推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加强耕地保护利用。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三)提升种业发展质量。
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重点培育弱筋小麦、水稻、油菜、花生、食用菌等优势农作物以及发展油茶、茶叶、花木、林果、畜牧、设施农业等急需优良品种,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打造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三、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
稳定生猪存栏,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挂牌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二)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推进优质小麦、茶叶、水产品、花生、中药材、林果、蔬菜、花木、食用菌、草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三)链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围绕茶叶、油茶、弱筋小麦、优质水稻、水产、畜禽、中药材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科学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全产业链条,培育超百亿元的重点县。(四)加强载体建设。
统筹农业农村发展载体平台建设,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叠加效益。坚持“一县一业”“-镇一特”“一村一品”,到2025年60%以上的县培育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创建3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振兴战略镇级方案 篇3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xx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把更多资源配置向农村区域进行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我市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伊滨新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计划,围绕战略规划、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绿化、基础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美化亮化、农民增收、精准脱贫等10项工程,推进全区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村区域群众能够享受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改革成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落实党管农村的相关法规,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凝聚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规划引领、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注重实效、有序推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工作任务
(一)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
1.科学编制全区总体规划。围绕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和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科学编制《伊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各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脉络清晰,实现全面系统有序推进,2018年6月份完成论证起草工作。
2.指导三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结合镇村的产业、村居、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指导各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明确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依据遵循,2018年12月底完成规划工作。
3.扎实制定行业三年行动计划,区直各行业部门要按照上下贯通、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本行业2018—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落实具体措施,建立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4月底基本建成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5月建成目标台账,6月将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报市相关部门备案。
(二)基层党的建设工程
1.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一是坚持和落实“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从中重点培养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作用大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条件,明确党支部书记人选德才标准,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通过村级组织换届,进一步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优先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三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2.建强农村“两委”班子。一是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党员群众公认、积极干事创业的要求,推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二是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三是统筹考虑村“两委”班子人选组成,选好配强村委会主任,结合实际推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四是强化农村干部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目标方向,做到奖优罚劣。完善罢免、辞职、职务终止等程序,依法落实不合格村委会成员退出机制。五是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动计划,按每村3—7名建立村干部后备人选库。
3.抓好村级阵地提升。完成全部村(社区)阵地提升和“三新”讲习所建设,使基层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4.强化农村党员培训管理。一是全面梳理党员信息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无遗漏。二是继续实施党员双十积分评星管理,将党员积分和评定等次纳入党员档案,切实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三是出台全区党员培训方案,完成全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以及全体党员轮训,提升基层党员能力素质。四是依规依纪抓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五是形成伊滨区镇村党员干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镇村干部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5.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加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制定《伊滨区便民服务统一化建设实施方案》,各镇选出1-2个有条件村(社区)建立“爱心超市”“老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惠民工程。二是结合我区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一批先进党员事迹,选树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加大典型选树力度,按照“三有三带”富民强村好支书标准,推选一批“富民强村好支书”,真正让典型把事迹讲出来,正气树起来,士气鼓起来。
6.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结合全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沟域经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压实党委责任,扎实做好市级、区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工作。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10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三是区镇两级出台集体经济管理办法,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加强对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监督,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1.学校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内确保每个镇有2-3所寄宿制学校。二是进行中小学校厕所改造。三是加大投入,对教学楼、餐厅综合楼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2.社会保障一是做好城乡低保调标核算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完成提标资金发放。二是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两次低保核查,将符合的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家庭条件改善不再符合的人员及家庭及时清退。三是制定敬老院提升改造方案,推动农村敬老院“收养型”向“护理型”转变,对敬老院进行社会化改革探索。四是完成政府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改造各镇养老院,新建若干个农村养老幸福院。五是每年3月底前完成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工作。
3.健康乡村一是加大对各镇卫生院硬件设施投入,提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二是完成所有村(社区)集体卫生室的达标提升改造,实现医护人员达标配置及招聘考核。三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不低于90%;基本公共卫生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四是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全覆盖,配送率达到95%以上。五是继续实施增补叶酸项目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六是谋划建设区级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中心、疾控中心。
4.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持续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三年内确保每镇建成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四)生态绿化修复整治工程
1.国土绿化全区域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的国土绿化行动方案,不断提高我区的乡村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道路、村庄和庭院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和绿化效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在全区实施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廊道景观化,中心城区园林化,乡村田园化五大战略,加强管护,确保实效。
实现造林即是造景,造福,造富,绿化即是美化、文化、产业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区域内绿化任务。
2.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一是持续推进河长制。落实我区伊河、洛河、伊东渠、沙河、酒流沟水库河长制。二是编制我区“一河一策”方案,推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开展沿河村庄整治。完成伊洛河沿岸诸葛镇西马、杨堂和佃庄镇后石罢、东马庄(丁家屯)4个村提升整治任务。四是投入300万元,完成伊东渠黑臭水体整治。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五)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农村电网
(1)加大电网建设项目属地管理力度,积极做好电网基建项目属地协调工作。确保500千伏洛阳东变电站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110千伏佃庄变电站建设工程投入运行。
(2)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确保220千伏洛阳东到飞跃变(伊新东)输电工程,110千伏西区1变电站、西区2变电站、东区变电站、伊洛路变电站、万安山变电站以及庞村变电站前期可研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农村电网项目储备及改造力度,对10千伏李西线主干线及王沟支、雷村支等5条分支和佃关线主干线绝缘化改造,改造架空线路9.2千米,电缆长度0.3千米,改造杆塔156根,加装柱上开关11台等;完成辖区内100个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更换工作;完成对苏沟、西里南、苇园村、陈沟村等28个台区改造。同时完成伊滨区农网改造整体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完成伊滨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
2.农村公路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拟建设项目64个,建设里程120余公里,概算总投资8个亿。其中,外联通道和县(区)公路项目14个40余公里,万安山区域道路和乡村道路35个60余公里,通组通户村内道路15个20余公里。
3.旅游提升树立全区旅游一盘棋思想,完善设施抓管理,促品质整体提升。一是持续推进万安山山顶公园亲子乐园、天湖、薰衣草庄园、郁金香花海、倒盏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等旅游项目提升工程,完善智慧旅游、旅游标识导示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通过积极努力,在薰衣草庄园评为4A级景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郁金香花海获批4A级景区。二是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1、进一步完善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由区文化旅游局、公安、消防、安监、质监、食药监局、交巡警大队等部门各司其职,镇级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联合执法,每年组织联合执法不少于4次,切实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2、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落实旅游投诉的受理、处理及转办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快速妥善处置,使旅游投诉满意率达到100%,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开展以“活力伊滨、诚信出游”为主题的诚信进景区活动,通过文明宣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努力形成旅游者文明出行、旅游企业诚实守信、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至诚的文明新风尚。
4.饮水安全一是通过调查摸底,对供水现状进行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采取管网延伸、水源改扩建、水质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率。二是落实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管理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效运转。
5.农村信息化实现106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六)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垃圾收集一是遵循灵活、方便的原则制定出台详细的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研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户收集到组、组收集到村、村收集到镇”的垃圾收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垃圾的储存总量、外运总量,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我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三是按照辐射上要灵活,建设上要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0-15座,基本实现区域内垃圾有序收集转运。
2.农村旱厕改造打造村镇公共活动区域公厕10分钟服务圈,已建成的公厕全部投入使用,抓好每年每镇3-5个户用旱厕改造示范村建设工作
3.农村危房改造
4.农村污水处理
(1)全面完成城乡统筹区域镇、村污水管网规划设计工作。
(2)启动寇店镇镇区现有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庞村镇镇区污水管网建设、联通庞村污水处理厂,佃庄镇镇区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建设等工程。
(3)完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污水治理收集设施建设,力争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
5.爱国卫生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5%以上,对健康社区建设的满意度达90%以上。
6.畜禽粪污治理在我区禁养区以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种养一体,生态养殖,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模式,开展粪污治理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8%以上,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82%以上,实现畜禽养殖粪污生产清洁化。
7.秸秆综合利用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人等从事秸秆收集、打捆、储运,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创造条件,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从源头上消除焚烧隐患,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模式生态化。
8.农村面源污染逐步建立“财政扶持,行政推广,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
9.绿色控害积极探索“植保+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技术服务,市场介入,企业参与,植保技术推广机制,在全区全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药化肥投入品减量化。
(七)乡风文明培育工程
1.文明创建继续开展道德讲堂,结合十九大及其他特色载体在全区开展精品道德讲堂活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关爱特殊群体老人·一对一帮扶”活动,持续帮扶“空巢”、“失独”、“三无”老人。
全面推进106个村(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现群众参与率达70%的目标。
2.综合文化中心及书香伊滨文化惠民一是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的建设标准,完成城乡统筹区域所有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达标建设任务。二是确保每个行政村的群众每月免费观看1场公益电影、每年3场以上“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演出;培育挖掘乡村文艺人才,建立镇级特色文化文艺团队、村级业余文化文艺队伍,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成1座高标准、有创意、实用性强、有艺术氛围的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城市书房。四是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完善图书管理及运行机制,切实做到常态化开放,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五是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形成贯穿全年影响范围广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常年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3.村民自治一是制定我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方案,各镇分别选取试点进行探索,力争2020年前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二是继续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村务公开检查。
4.平安建设一是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实现我区平安和谐。二是做好村(社区)技防监控联网和主干道路监控安装工作,通过“人防+技防”切实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立社会综治保险制度。四是建立“五老”人员参与化解疑难纠纷机制,强力推进矛盾化解工作。
5.打假治假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对农村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加强巡查检查和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市场计量器具整治力度,依法打击“坑农害农”现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等“侵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提高农村商品质量,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八)美化亮化提质工程
把美丽乡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统筹考虑农村和中心城区的建筑色调、风格、元素等因素,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村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打造城乡统筹区域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2020年前,按照多元素聚集、以户带街、以街带村、以村带镇的原则,对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标准的目标。
(九)农民增收工程1.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引导村干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当成事业干,思路要清,方法要对头,做活农村集体经济,做优农村集体经济,做实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建立考评机制,压实党委责任。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2020年前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特色小镇带动一是加快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万安山运动小镇、寇店镇航空产业园和佃庄镇食品特色小镇规划报批工作。二是推进航空产业园和食品特色小镇进入市级、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3.产业基地带动整合庞村、李村、寇店三镇的钢制家具产业,将我区钢制家具产业做强做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打造智能化、绿色化钢制家具产业基地。
4.电子商务带动
(1)发挥庞村镇“淘宝村”引领作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物流快递等各项功能。
(2)推进电子商务培育工作。引导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经营模式新的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带动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3)加大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新开设网店或微店,支持本地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努力提高特色产品网络知名度。
(4)充分用好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推介特色资源、销售名优产品。
(5)加大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力度。有效整合邮政企业、快递公司、运输公司等物流资源,打通物流关节,健全物流配送网络,畅通物流配送渠道促进我区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5.旅游带动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各景区融合发展。加大伊滨区旅游整体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伊滨旅游的知名度。围绕“洛阳近郊最佳旅游目的地”宣传主题,策划推出伊滨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到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区新兴支柱产业,每年吸纳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人数在目前近10000人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6.现代农业带动以万安山“一心两翼”建设为统揽,以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万安山生态休闲旅游为带动,打造伊滨区“一心两翼五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
一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依托万安山开发建设,在诸葛、李村和寇店镇打造“一心两翼”现代产业,围绕现有沟域经济示范区、万亩林果和万安山旅游,重点发展李村耿沟、老井等村万亩林果,五龙、水泉生态林,下徐马、西山张水果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
(2)依托寇店镇舜耕园有机蔬菜、朱窑有机小米、干村食用菌,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共享农业。
(3)依托庞村镇现有牡丹种植园,重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4)依托佃庄镇明拓生态科技公司,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培育新兴职业农民,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
(5)依托佃庄镇食品产业园,在大肉制品加工的基础上发展清真食品、速冻面制品、冷饮和蔬菜加工,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
二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重点引导发展林果、牡丹、中药材、花生、杂粮、食用菌等优质经济作物种植,打造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万安山万亩林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等五大基地。(2)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3家。
(3)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有保障。
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实现106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2)创新“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超市+基地+农户”、“科技公司+基地+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3)支持农业生产、家庭养殖、家庭宾馆,小作坊加工等行业实施有效托管。
(4)依托现有的牡丹、旅游、近郊、交通、花卉苗木、沟域经济等优势,引导支持工商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动。
8.培训就业带动一是实现所有村(社区)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完善和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政策宣讲和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实现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三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四是落实省市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政策宣讲和招聘活动。
六是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民经纪人为重点,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培养一批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十)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按照着眼长远、坚持标准、规划衔接、政策扶持、措施升级、力量不减的原则,着力做好精准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提升脱贫对象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确保产业项目对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收益最大化。二是确保区镇村脱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已脱贫的1335名贫困人口一人多策、一户多策不返贫。未脱贫的263名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尽快实现脱贫。三是我区新发生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管理、及时纳入帮扶。
五、工作保障(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清晰。(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要成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着力报道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补。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保障。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计划谋划项目的建设,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好互动关系,加快推进农村建设、环境改善各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4
陕西省委书记 胡和平
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命”。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陕西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广西安市高陵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互联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篇5
最近,“针不戳”一词火了。该词因谐音“真不错”,深受广大网友喜爱,一时间成为“流行词”,被广泛用于认可、满意、点赞的场合。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想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获得群众“针不戳”的评价,就要“一日三念”反求诸己。
一念为党谋而不忠乎?当好“领头雁”,引领乡村从“散沙”到“聚合”。
“天下大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_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当前,一些村级党组织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整体不高、软弱涣散、组织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也导致农民群众缺乏“主心骨”,干部群众的力量不能有效汇聚。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争当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以广泛团结各方力量,汇聚成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团旺火”,从而不断攻下一个个“火焰山”和“腊子口”。
二念为民忧而不切乎?当好“急先锋”,助力乡村从“死水”变“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只有振兴产业,才能打通“源头活水”。_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当前,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成为困扰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立足地方实际,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等产业,譬如香菇、茶叶种植,虾蟹养殖,农家乐等,这样就能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从而搅动乡村“一池春水”,让农民“生活有奔头”,能够通过自身劳动增收致富,“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腰杆子”真正硬起来。
三念为道计而不远乎?当好“压舱石”,推动乡村从“空心”向“实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_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他们或在城市务工,或在城市安家立业,导致农村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的留守者,农村“空心化”较为严重。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气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充电提升,努力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村“土专家”,不断淬炼过硬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能干大事、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这样,才能推动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让乡村人气更旺,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广袤的乡村大地才能真正焕发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 调研报告 篇6
一、正兴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正兴村位于邵阳县下花桥镇东部,东临和平村,南界五峰铺镇双和村,西接大观村,北连又新村,距镇政府4公里、县城34公里,是一般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典型丘陵山地,平均海拔350米,全村行政区域面积为3000亩,即大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2亩(水田1152亩,土地500亩),山林面积1000亩,山塘面积186亩,房屋建筑面积2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大约3余万元。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530户,2052人;党员47人,预备党员2人;村支两委干部6人,6名同志都很年轻,6人中年级最大的是1976年出生,最小的1996年出生,平均年龄只有36岁多一点,村支部书记郭芳其同志年龄也只有30岁。主要姓氏有黎、蒋、郭、昌、金、赵等姓,全部是汉族,没有少数民族。全村总人口530户,2052人,常年居住在村里的共计180户,600余人,在外地居住生活打工1400余人。全村面积不大,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薄弱,公共服务设明显改观,村民生活水平通过精准扶贫已有较大改善,村民住房主要是砖混结构和土砖房。山林主要种植油茶,村民和村集体共计已经种植1000余亩;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土壤主要种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田土通过整顿基本消除荒芜现象。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63人,异地搬迁扶贫18户,其中村内集中安置13户,镇集中安置4户,县城安置1户。五保户14人,享受低保31户45人,其中低保兜底4户8人。2020年底整村脱贫摘帽。
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率达百分之百,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500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村主干道及部分通组道路的硬化公路,出行比较方便。很多老百姓家门口打了压把井,村内修建了一座自来水厂,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饮用自来水到组到户,但自来水水质感官性状较差,特别是洪水季节不适合饮用,枯水季节没有水饮用,村民有意见,水费收缴困难。居民用电全部是高压照明用电,电力设施做了更新。通讯网络基本建成,但有时信号不强或不稳定;宽带网络已经建设完工,全村人民都可以连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
村落宜居。村交通便利,村民出行购物方便,村内设卫生室1个,方便群众就医,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距学校、幼儿园2公里,村民孩子上学方便快捷。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解决环境脏、乱、差改善村居环境和生活环境,按照建设宜居农村要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社会和谐的标准,通村路、通组路硬化路面平整与外界交通通畅,出行方便,道路两边进行植树绿化,村道卫生状况良好,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乡风文明。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尚,强化宣传,让文明之风在农村广泛传播,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涌现“文明家庭”“和谐农家”户数増加,让文明之花在农村盛开,大部分组邻里之间相处融洽。
村级治理有序。村支两委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各项工作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召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落实各项工作的实施。制定了村规民约制度,选出保洁员4名,建立清洁队为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为打造宜居村寨,全村重点落实“"绿化”、“净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同时我村积极推进“改厕”工作,现已改造完成200多户,在推动宜居乡村过程中实施网络化管理机制,网络员积极开展宜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理念。村内无“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发生率低。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集体经济种植200余油茶,油茶要到明年才能出产,还成立了盛民种养合作社和村办榨油坊、木炭生产加工厂已对外承包每年大约有2万多元租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约3万余元,今明两年计划再种植200亩。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养殖收入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以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达到10500元。全村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村内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措施到位,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大部分的土地,土质较好,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红薯、萝卜等农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同时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的种植经济作物有油茶、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红薯、萝卜等作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也成为种植业之后的又一个主导产业,养鱼、养猪、养鸡、养鸭、养牛散养业得到较好发展,成为农户经济收入的另一个来源。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部分农户水田对外进行承包。水稻产量年年增长,水稻从87年的每亩25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750-9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600元,增加到现在的10500元。全村90%的户有手机,电视拥有率达100%。村庄建设有了巨大的变化,村民多数房屋宽敞整齐,但也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土砖房里,存在安全隐患。村主干道和通组路已经硬化,一改过去的脏乱差、出行难的问题,总的来讲,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正兴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正兴村民风淳朴,绝大多数村民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大部分人各自都在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县扶贫工作队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单纯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乡村振兴前提条件基本具备。
(二)区位优势
正兴村位于邵阳县下花桥镇东部,东临和平村,南界五峰铺镇双和村,西接大观村,北连又新村,距镇政府4公里、县城34公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典型丘陵山地,地势较平坦,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种植、养殖生产条件和基础。
(三)人才优势
正兴村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高材生和许多政府官员干部,乡贤们都非常关注、关心家乡的乡村振兴建设。他们为正兴村的振兴提供了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
三、正兴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正兴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正兴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基础还很薄弱。正兴村属丘陵地区,地势海拔较低,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油茶种植虽然初具规模,但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劳动力主要是在外面从事苦劳力,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实体没有做大做强,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具体有: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羊角组至虎形组1公里水渠合家组内有800米的水渠急需修建;道路交通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矮山组机耕道2公里没有硬化,全村还有2.5公里的通组路、断头路需要硬化,需要资金;社会事业进步缓慢,文化生活单调,农民文化、教育、卫生还需投入大量资金;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垃圾分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居民生活环境需持续改善。
3、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在家劳动力年龄普遍较大,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非常少。即便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产业发展没有真正的带头人。
4、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达59.5岁,文化程度低。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多数党员带领其他村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不强;二是没有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许多工作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三是村干部待遇太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难以起好带头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建议
正兴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针对目前村党组织现状,精心设计一套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党员会议内容,召开支部委员会议,组织党员上党课。加强完善村级各项制度力度,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好村民代表,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针对党员思想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学习,并进行认真整改。同时,加强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认真落实村规民约,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真正使我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
(二)加快产业发展。
1、针对集体经济收入低的问题,搞好村属油茶基地的管理,确保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搞好榨油加工房和木炭加工房的承包及后续管理,确保承包款及时到位。同时,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后盾单位、相关部门和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里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环境好、资源好等优势做好种植养殖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
2、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继续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油茶、水稻、油菜、花生、玉米、养鱼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建立防贫返贫监测机制,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差的问题,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能够立项的要尽快立项,大力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完善自来水工程配套实施建设,保证村民用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
(四)着力改善民生。
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充分挖掘村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五)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确保村民引用水安全、清洁、卫生。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
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推进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项;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
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建设覆盖区域广,是一项投入大、期限长的系统工程。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的共建原则。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村振兴重点建设工作,健全机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高效务实的队伍,科学推进各项工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划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龙头,必须结合我村实际,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坚持“小尺度、融自然承乡愁”的原则,求精,不贪大,求好,不图快,把我村建设成一个山水人文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
(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乡容乡貌的打造能间接影响招商引资吸引力。要把垃圾、污水、绿化等基础建设作为我村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强村庄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作。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农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实现森林围村,注重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
(四)产业支撑,增收致富。继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油茶产业园区,适度推广规模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
(五)强化宣传,营造新风。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广大村民关心、关注、关爱乡村振兴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振兴重点建设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卫生公约》、《文明公约》、“六好”标准等有效手段,促进幸福美丽乡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井然有序的新村新秩序。发挥好“三讲三爱两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年画、宣传画引领好风气,引导群众形成和展现“四好”新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六)整合资金,撬动资本。实施涉农资金整合计划,用好惠农支农政策,应遵循“性质不变、用途一致”原则归类整合各部门涉农政策资金,向乡村振兴倾斜,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有限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撬动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战略镇级方案】推荐阅读:
村乡村振兴战略方案05-20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发言06-03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07-17
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08-19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意义09-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感悟09-2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报10-04
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05-11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09-24
人民日报-乡村振兴战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