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2024-10-11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共10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篇1

我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之前在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做业务员。,因为母亲生病,我放弃20万元年薪的工作回到老家松林村,种植银耳和食用菌。,我成立了黔江区义相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 农户基地”的产业生产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实行集中经营、抱团发展。,我创办的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种植银耳2万袋,纯收入70余万元,带动当地建卡贫困户增收2500至3000元。我觉得,年轻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有可为,大有奔头!当看到周围群众也跟着富起来,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么多年在乡村,一直有个问题在心中萦绕,那就是如何发挥松林村的固有优势,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这几年在农村的深切体会。我所在的邻鄂镇松林村海拔1100余米,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冬天寒冷,实施机械化耕作的难度高,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我看来,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是当前高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前段时间,我有幸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列席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当听到会上提出“生态振兴要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我倍感鼓舞和振奋。

接下来,我想在发展立体效益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如将玉米、高山马铃薯与冬桃进行套种,同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实现“一块土地、多次收益”。依托高山气候发展菊花种植和特色食用菌产业,利用农户废弃的稻草、玉米芯、玉米秆,按循环农业的现代化方式生产食用菌并利用烘干脱水生产菊花茶,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用。突出生态绿色特色,以“康养”市场作为产品的主攻方向,打造“容仙”生态产品品牌。着手打造1000亩菊花基地,建设集赏菊花、饮菊花茶、吃农家菜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立体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发展要依靠乡亲,发展成果要惠及乡亲。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让我和乡亲们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参考 篇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二、学习先进滕头村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学习先进余村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三

一、到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二、聆听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三、现场感受特色鲜明的美丽村镇建设,让我的视觉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让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启发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篇3

一、到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二、聆听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三、现场感受特色鲜明的美丽村镇建设,让我的视觉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让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启发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

——“回归”让乡村振兴

2018年4月11日至4月22日,我很荣幸参加我县今年的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这是我入编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三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二、学习先进滕头村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学习先进余村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四

2019年3月13日至3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镇组织部组织的青阳镇村(社区)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第一期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聆听了“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与科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分析)”、“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现场教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行政诉讼法修订对基层组织管理的影响与应对”等课程学习;实地参观了华西村、新桥镇绿园社区、青阳镇毓秀园党建展厅。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训结束后,仍回味悠长,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感触颇深,体会深刻。

一、更新了理念,优化了思维,完善了知识结构。学习和培训,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日趋快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工作开展中,我们应当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珍惜在基层一线的工作机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新时代,是我们的机遇;新担当,是我们的使命;新作为,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交代”。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应激发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岗位视为责任,将责任视为担当,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或培训等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否做好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对人民负责的问题,只有努力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认真履行好职责。当前世界的瞬息万变,科技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能手。

以上只是我此次培训学习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基于本次培训班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会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

(一)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贯穿以人为本,协调好与教职工的关系,维稳职工队伍,促进xx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保持良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良好的工作心态与工作业绩成正比关系,拥有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自然就会上升。每个人都要学会调整心态,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要敢于面对,勇于克服,这样工作,才会轻松和投入。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如何,决定了工作效率。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让知识武装大脑,充实生活,这样我们才不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

(四)相互沟通、团结协作。

要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互相意识。我们应该学会克服不足,学会大胆工作,学会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学会用学习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锻炼,保持充沛的精力。

一个好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身心,十足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总是给人阳光、朝气的感受。一次登山活动给了我必须坚持锻炼身体的决心,也让我明白好的身体才能干出好的工作。

总之,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对指导我今后的工作意义很大,我会将这次培训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让工作变得轻松,使自己更加自信。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五

近期,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主办的浙江大学——金湖县领导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洗

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紫金港校区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浙江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把握脉搏、实战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充电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安华,系统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到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是对小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应该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小城市培育、乡镇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从城乡生态旅游与休闲农家乐产生的背景、理念、案例介绍,增强了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中国城市政府招商网会长周开疆教授,让我们对全域旅游有了全面、整体的认识,也学到了旅游招商的新模式、新方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黄浏英,通过千岛湖、安吉等鲜活案例,慷慨激昂、如数家珍的演讲,大家听的带劲。

产业鲜明、活力迸发的特色镇村,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特而强”。“特”是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强”是指三年投入30~50亿,培育“单打冠军”。二是形态“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按3A级景区以上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三是功能“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四是机制“新而活”。“新”就是小镇采取“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不搞“审批制”。“活”就是小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互动交流,让我们获得了一次启发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篇4

乡村振兴战略是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篇5

法律对于涉及到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各项要素,如集体经济的发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种业的高质量发展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法可依。

第三十七条写道,“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各方面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法律鼓励各方面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也是更好的“集民智”,倾听群众的意见,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对于生产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和资源化的利用,农村住房建设的绿色环保等改善人居环境的举措也是法律着重强调的。

无论是本土人才的培育或是城市人才的下乡,亦或是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真的是汇集各类专业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第二十八条中还写道,“一些机构组织要为各类人才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真正的从细处从小处去落实振兴工作。农村发展确实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力量的“一池春水”。

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篇6

认真贯彻落实“保持过渡期总体政策稳定”和“四个不摘”要求,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抓实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资产两个基础,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

二、目标任务

坚决守住“不发生一例返贫致贫”底线,确保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逐步补齐“双基”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三、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作用,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动态清零;全年组织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专项排查不少于4次、专题调研2次,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平稳有序推进相关机制衔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二)进一步做好动态监测和帮扶。一是充分发挥4774名网格员的作用,建立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处置能力;二是依托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和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会同相关部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础信息进行汇总梳理,逐步建立完善全县农村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三是强化部门配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手段,每季度开展1次监测对象信息比对和数据核查工作;四是加大“防贫保”宣传,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增强参保对象抵御风险的能力,为防范返贫致贫加筑一道“保护墙”;五是强化帮扶工作。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督促各帮扶联系人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全年上户不少于4次。坚持广泛动员、多方聚力,以“万企兴万村”、消费帮扶行动为主抓手,扎实推动社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三)进一步强化产业和就业。将产业就业帮扶作为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的主抓手,强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持续增强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加大县级衔接补助资金投入,确保预算内资金投入较上年增长不低于10%,产业类项目投入不低于总衔接资金的60%;二是选准选优衔接资金项目。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对2022年299个入库项目进行全面筛选和论证,并根据衔接资金规模优中选优一批项目予以批复实施;三是加强衔接资金项目建设调度推进。项目批复后,每月会同财政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深入项目现场开展抽查调度,确保所有项目按期完工验收、资金及时支付到位。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抓好项目库建设。对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进行调整优化和充实,加强入库项目评审和论证,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和可操作性;五是继续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政策宣传,确保符合条件、有贷款需求的应贷尽贷,全年新增信贷较增长10%以上;六是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常态化开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监测,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点对点”岗位对接服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促进脱贫人口稳就业、稳增收,确保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进一步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建成21个省级、8个市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五清一改”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农村“_”,完成农村改厕4000户,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加大“双基”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五)进一步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对各地已确权登记扶贫资产(-)开展实地核查,对资产运维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资产账实相符、管理规范、发挥效益。对20衔接补助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建立台账,落实管护责任,并制定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开展收益分配,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无劳动能力脱贫户补助、公益事业建设及管护和巩固产业发展等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篇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民风民俗、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甘南是藏王故里,临潭是拔河之乡。众所周知藏区幅员辽阔,有着无尽的草山资源。牛羊满山的情景是人们心底对藏区最深的了解,随着甘南州在全省率先实施环境卫生革命战略以来,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了。今后我们本地的土特产将成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代名词,我们卖的就不仅仅特产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藏区文化,让每一个来甘南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个人心得体会 篇8

乡村振兴,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希望农村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势在必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篇9

我发现世界并不仅仅只有眼里的那三寸风景,在更多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我没见过的东西。在这里有很多会发光的人,他们坚韧向上的力量、从心底流露出的勤劳善良,感染着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心存理想,就像带队的李老师说的一样,用信念和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己所能为家乡、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同时获得内心的充盈与成长。

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调研,我认为对于我们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价值引导作用。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自身感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调研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社会实践是我们青年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从而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用实践夯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心得七篇 篇10

篇一

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地体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步伐,成就喜人,感触良多。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想起了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奠定他后来指导革命实现战略调整的思想根源;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发端的。而作为学者,费孝通先生撰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的经典著作,尤以描写中国农村的《乡土中国》最为有名,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观点,仍然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费孝通先生调查研究的农村,是解放前的农村,现在的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但其实,静下心来观察,其实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仍然强大,在某些领域,可以说实质并没有变。

《乡土中国》中有个主要的观点——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是多余的。文字是人与人传情达意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虽然说我们现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在大部分农村,仍然是相对安定的熟人社会,乡土中国的味道仍然很浓。大家沟通联系的方式,仍然是日常的语言,风俗中的社交。文字的力量,在这里仍然是很有限的。

这让我想起在苏区学习中,看到的许多红军宣传画和宣传标语,无不生动形象、直白易懂,很接地气。但按照乡土社会的理论,如果只停留在绘画和文字上,我们党和红军的思想,就很难有效传达到农民中,就很难得到他们的重视和认同。这里面的功劳,首先要放在我们的宣传队上。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就特别重视宣传队的建设,他们深入细致、进村入户去宣传解释,并编出民谣、排出节目,吸引老百姓。同时,我们的官兵,也以身作则,主动热情地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毛泽东同志帮挖水井,朱德同志帮收水稻,扛粮挑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党的理念和作风。这样一来,虚实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了党的宗旨,实现了党的意图。

相比之下,新时代我们党的宣传手段、宣传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鲜艳醒目的标语,制作精美的壁画,报纸、电视、手机,全方位、立体式的轰炸。但从老百姓的反应来看,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有点像翻拍的《西游记》、《红楼梦》,虽然特技特效进化了,但是却打动不了人心。

究其原因,我看也可以从乡土中国的特点和党的历史传统中体会一二。一是我们的干部,有没有如革命时期的宣传队那样,带着热心带着感情,把党的思想和政策,用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去传递解释给他们听;二是我们的干部,有没有率先垂范,与老百姓一道去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从中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如果没有这样去身体力行,我们的好政策,可能就只停留在纸上、墙上,停留在领导的视察调研里,停留在典型学习的样板中,却进不了老百姓的心、入不了老百姓的脑,最终一阵风吹过,一地鸡毛,过阵子换个口号换个牌子,行礼如仪,再来一遍。问题没有实质解决,贻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看着宣传栏上红灿灿的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如诗画卷如在眼前。但,实现它,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却也令人心有戒惧。

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温党的历史、重新聆听乡土中国的深沉回响,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务实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来推动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实践,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和全体中国人的伟大梦想而努力。

篇二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水,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既是乡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乡村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

一是要夯实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水利益问题,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水利保障。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小流域的治理和小型水库、水塘的除险加固,补齐农村水利防灾减灾的短板,不断增强农业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打好碧水保卫战。农村生态宜居,关键在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海草的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称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渔港、乡村小流域、河塘清淤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消除村庄黑臭水体。建立农村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河道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确保河道清洁畅通。在石底村和上洞村,基本在没有看到黑臭的水体和成片的垃圾,村容村貌比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有了较大的改观。两个村都实现了通自来水,但仍需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饮水质量。

三是深度挖掘水文化,突显南粤特色的乡风文明。“择水而居”即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的天性,丽江、大理、周庄、宏村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因水而兴,体现中华民族人水和谐的文明历史。要深入挖掘反映我省农村地区治水的文化遗产和灌溉工程等古水利工程遗产,加强我省古遗产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水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加强江河文化创作,充分彰显特色水文化,突出具有南粤特色的水文化作品。在石底村就发现了一个“一泉润三县”的故事,在清朝初年,在罗定发现了一个天然的泉眼,并修建渠道分了三个出口分罗定、郁南、云浮三地,并于1954年签订了保护和分水的公约,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和谐共生的良好民风。要以水为纽带,结合特色小城镇休闲旅游建设,推进农村水文化景观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清水河塘、生态河塘、景观河塘、可游泳的河塘,实现一村一景,提升乡村水韵。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才刚刚起步,推进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水的自然承载能力和生态优势,促进农业兴旺、农村生态、农民富裕,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共享生态文明带来的红利,就会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就能早一天实现。

篇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对“三农”问题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重大部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农村”到“乡村”、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变化的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的呈现。

10月24日,我们到云浮市云安区,现场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了云安区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贯通路网、打造中心、治理污水、美化环境、发展产业、树立新风”整体规划和工作开展情况,到该区白石镇石底村和石城镇上洞村等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地学习考察以美丽宜居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情况。学习归来,对乡村振兴有几点粗浅体会。

一、乡村振兴:党建为引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七个”坚持。其中,第一个要坚持的就是党管农村工作。在云安区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党建文化氛围,石底村建有党建文化公园,上洞村建有党建文化墙、党员承诺践诺树,村里随处可见的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星级家庭。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云安区石城镇委创新性地将机关党支部与服务平台合为一体,实现了党政工作的高度融合,真正发挥了党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建为引领,通过实施县区-乡镇-村党建引领振兴责任制,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和年轻党员的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统一起来。

二、乡村振兴:产业为支撑

经济不发展不足以谈乡村振兴。总书记昨天在广东清远调研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走现代高校农业的路子。产业兴旺了,农村才能有发展,农民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同的乡村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长处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潜力板”。云安区已经有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的布局。在这一布局下,我们看到石底村着力发展发财树种植,上洞村重点发展南药种植,只要力度更大、措施更精准,久久为功,一定能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在产业发展中,还要注意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上洞村我们参观了村集体经济项目秀珍菇种植基地,该基地的诞生和投入生产结束了该村近40年来无集体经济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不复存在。其实,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同时也为乡村互助合作关系重建奠定重要基础。

三、乡村振兴:人才为关键

谁来振兴乡村?关键在人。在学习考察中,我们看到乡村干部正以极高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但是农村人才缺失、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仍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就业、农村年轻人口外流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加大引才集智的力度,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优秀干部到乡村工作,给予利好政策吸引优质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培养农村本土的干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发挥本土干部在乡村熟人社会中的治理优势,培育一批农业“能工巧匠”。

此外,要改善乡村环境,以美丽宜居为理念,营造乡村文化,让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做到留人留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篇四

党中央和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推进“三农”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要全面找准阻碍乡村振兴的短板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强,农业生产效益总体偏低;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农业科技人才极度缺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集中连片土地规模流转成功率不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没有形成支撑农村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三、要深刻理清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产业兴旺作为重点,把生态宜居作为关键,把乡风文明作为保障,把治理有效作为基础,把生活富裕作为根本,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又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既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最重要的是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最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2017年6月,国家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决定从2017年起在广东、云南等6个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汕尾市陆河县被列入首期试点改革单位。目前,陆河县农综改革各项试点措施正有条不紊扎实推进中,尤其是水唇镇螺洞村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中率先迈出步伐,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全县逐步推广实施,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创新了资金拨付方式。水唇镇螺洞村以村民理事会、农村股份公司等主体实施农村项目建设,简化手续、缩短流程,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合计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迅速完成螺洞村溪心公园、楹联长廊、螺洞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比以往项目从申报到实施节约了半年时间,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创新融资发展渠道。水唇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灵活统筹财政资金(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将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金入股企业,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带动集体增收农户脱贫致富,其中螺洞村整合资金150万元入股世外梅园景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

三是创新村级股份制改革。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农民成为当地建设的建设者、决策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全体村民以土地、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盈亏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保证每年享有不低于8%入股股金分红回报率。2017年,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给螺洞村140个股民发放分红 50多万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1.11元,跟上一年相比翻了一番。积极引导村民将闲置土地流转,推动以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土地流转改革。2018年梅花节前螺洞旱水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流转20亩土地打造了溪心公园旅游景点,带动了旅游收入增长,螺洞旱水各受益农户40户75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533元,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增收。作为全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先锋队与试验区,螺洞村通过成立村级股份公司发展旅游,辐射带动各类经营主体的兴起与发展,2017年仅螺洞村就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村内已有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等旅游辐射带动行业遍地开花。2018年1月的梅花节期间,螺洞世外梅园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日均人流量达10000人次,梅花节1个月内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当地农副产品零售总额达60多万元,借助乡村旅游,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要全面落实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

对汕尾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通过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破解问题、补齐短板,借鉴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开展农综改革的经验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开拓创新,以创新举措突破一些阻力与障碍,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落实。

下一步,为切实抓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围绕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四大机制进行改革,以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扎实推进股份制“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四会”运行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基层组织核心领导机制,推进“党支部+”发展模式,规范党组织领导和参与村民自治的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设立农业发展奖补资金,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合作社、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立足自然

资源优势,加大生态旅游产业、现代农业招商选资工作力度,重点打造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文旅+居住”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四是进一步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管护机制,完善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四民”理事会制度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不断美化城乡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篇五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足见对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以“五个振兴”为目标,总书记为我们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习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这支队伍在绿色的田野上耕耘现代化农业,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这支队伍以赤诚之情挖掘和延续乡村的根脉,寻找乡村中国的内生动力;这支队伍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留原始风貌基础上扮靓农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支队伍以激扬清浊的勇气教化育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航程中,广大的乡村是破浪稳行的压舱石。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雄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还在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可以发现,无论是不同内容的提出顺序还是提法都发生了变化。顺序上的变化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而提法上的变化丰富了其内涵。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方面,从原来的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性到产业体系化的跨越,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民生活方面,从原来的生活宽裕提升到生活富裕,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在生态建设方面,从原来的村容整洁提升到生态宜居,实现了从外在美向外在美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统一的转变;在管理层面,从原来的管理民主提升到治理有效,在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治理效率。特别是将“生活富裕”放在最后,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须按照“五个振兴”的战略部署,将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作,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篇六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各地,乡村振兴以及与之配套的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也成为了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地区占大多数的地方来说,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人认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目前乡村管理仍然存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情况,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应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推广。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一致的。应以此为基础,研究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结合实际深化和丰富每一个理念的内涵,建立一套涵盖农村五大建设的标准体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应该目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各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利用扶贫工作政策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机智、智力支持等条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协调推进。在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统筹考虑,让精准扶贫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性工作。三是以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等八大方面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此后,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文件,对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提出要求。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对此重视还不够,推进的力度很有限。如果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将此项工作做到位,可以说就能够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

四是遵循乡村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乡村,其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乡村和城市、乡村和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都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应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乡村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乡村发展与人、地、钱的关系等问题要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篇七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湖北省长王晓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牢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前,农村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广大农村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缺乏稳定收入,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那么,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青年”,如何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践行乡村振新战略,带领农民实现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呢?

结合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脚沾泥土,口说方言,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犹记得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街道青年志愿者在团委领导下,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队”,通过开展十九大报告系列讲座,我们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委会,用通俗的语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等重大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我们村作为全省重点贫困村,拥有光伏发电和油茶种植两大精准扶贫项目,2017年建成80亩油茶种植基地和80kv光伏发电基地,基地建成后,维护油茶生根发芽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通过听专家到村讲座,利用互联网学习施肥、除草等方式,成功将油茶成活率保持至80%以上。在荆州的村官同事谭茂林,成功在村里承包20亩农田,采用大棚技术种植广西火龙果,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村官创业创新标兵。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我们配合街道环境保护办公室做好“污染源防治”“秸秆禁烧”“打击非法采沙”“保护母亲河—滠水河”等一系列具体而微的环保宣传工作,通过挂横幅、贴宣传画、联合执法等方式,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

但在乡村实际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矛盾焦点,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少数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明明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却不愿意脱贫,村民间互相攀比,不愿自力更生;征地拆迁过程中,部分村民过于在乎眼前利益,不愿放弃自家的一寸一尺土地,硬磨软泡,希望获得更多补贴,这往往导致整个开发项目陷入僵局;享受政府补助的部分企业缺乏“造血”能力,今年接收政府10万补助,明年想让政府补助20万,他们始终在一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小打小闹,不愿意扩大经营规模,转变思路,直面市场竞争……这都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将要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新版消费证明书-POS刷卡交易证明(2017)下一篇:7月例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