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

2024-05-09

施肥(精选11篇)

施肥 篇1

测土施肥、科学施肥工作总结

根据县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乌鲁却勒镇从2007年10月份开始,就计划组织安排了2008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严密组织、科学规划

在2007年的10月份,镇政府召开测土施肥工作动员会议,布暑了2008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中拟定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测土配方施肥领导小组。方案还拟定了在全镇的25个村的耕地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对采集土样也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扩大培训规模、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的科技培训工作灵活多样化,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对技术骨干的培训,特请来了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来讲解,培训的内容有土壤肥力分析,平衡施肥,地力评估;讲解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以及土样采集、标签的填写、土样的保管、风干及注意事项;利用乡村科技大集进行技术培训,发放宣传单;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为他们讲解肥料的鉴别、化肥的科学使用等技术。在今年的科技培训工作中,举办各种培训班32次,共培训技术骨干200多人,培训农民达15000多人。订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民培训》等教材,结合科技入户,将教材与宣传单一起发放给农民,还利用广播等宣传媒体,利用赶科普大集在农民中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这项技术,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的实效

在我镇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仅减少了农业投入,经济收入也得到了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也体现在了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这些实效的产生充分的体现了这项技术推广的价值,也说明了推广这项技术的工作人员切合实际地把全部的精力、技术投入到了基层,以农户为家,身先士卒,起到了以科技带领农民致富的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1、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我镇某些村还存在一些死角,有些农民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质疑,以后我们将加大宣传方面的力度与广度,做到人人皆知,使这项工作在以后能够更顺利的开展。

2、明年我们将扩大示范面积,将示范园作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推广、培训和经验交流的基地。

施肥 篇2

1.1土壤

供试土壤分别为中潴灰鳝泥田、中潴鳝泥田,土壤养分未测。

1.2供试品种

早稻:嘉早312、贺优早27。晚稻:软粘。

1.3试验设计与实施

1.3.1标准及运筹:按产500kg/667m2,稻谷单产水平准,基、蘖、穗、粒四肥按5221分配处理。

1.3.2设计:早稻蘖肥栽后7天、10天、13、16天、19天五个处理;晚稻栽后5天、8天、11天、14天、17天五个处理;两次重复。

1.3.3早、晚籼稻“三控”肥料总量为:45%三元素复合肥25kg,尿素13.5kg,氯化钾肥5.5kg。肥料运筹原则,基肥:45%三元素复合肥25kg结合耙田一次施入,蘖肥:栽秧后7、10、13、16、19天各追施尿素5.5kg,钾肥2.15kg;穗肥:栽后30~35天追施尿素5.5kg,钾肥2.15kg;粒肥:抽穗5%时补施尿素2.75kg,钾肥1.1kg;晚粳稻“三控”肥料总量为:45%三元素复合肥25kg,尿素17.5kg,氯化钾肥7.3kg。肥料运筹原则,基肥:45%三元素复合肥25kg结合耙田一次施入,蘖肥:栽秧后5、8、11、14、17天各追施尿素5.5kg,钾肥2.15kg;穗肥:栽后30-35天追施尿素5.5kg,钾肥2.15kg;粒肥:抽穗5%时补施尿素2.75kg,钾肥1.1kg。

1.3.4小区面积与基本苗,第一点小区长10m,宽8m,计80m2,折合2万蔸/667m2(353秧盘7盘成秧率97.5%),两次重复;第二点小区长10m75行,宽6m24行,计60m2,折合2万蔸/667m2,两次重复。区间薄膜做埂。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实产验收、取样考种。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产量排序显示,早稻“三控”施肥在同量不同期及其他栽培管理水平等同条件下,仍以移栽后13天、晚稻以栽后8天施肥单产最高,稳居第一。主要表现‘穗和粒’提高。

3小结

综上表明,早稻始蘖出现期是栽后15天、高峰苗32天、蘖穗接近期15~20天,可见早稻追肥过早或过迟,都不科学。过早施肥,会因气温低肥料释放慢,早稻处在返青活棵期,需肥能力处于微弱期,加上占当季总量50%的基肥尚未消耗,足以满足早稻分蘖始期需要,如果急忙追肥损耗大、流失多、利用少。而过迟追肥,也因迟施肥导致肥料供需脱节,后期氮肥过旺,出现水稻后期生理过旺;晚稻出现始蘖期,在栽后5天、高峰苗21天、蘖穗接近期18天。过早施肥会因夏季高温,肥料高温蒸发损失。过迟施肥,又因肥料供需断节,后期氮量过旺,出现后期生理过旺,招惹病虫带来不利。

4结论

早晚稻理想施肥期:早稻栽后第一次最适追肥时期,还是以栽后13~16天,最早在移栽10天以后;晚稻第一次最适追肥时期,宜栽后8~11天,最早在移栽8天以后。

摘要:三控施肥技术对于“控氮、控苗、控病”效果颇为显著。但针对当前水稻在习惯追施头道肥和除草与追肥适期存在一念之差。为此,提出了不同季别与精准施肥时期研究,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适合当地生产环境资源条件下的早晚稻理想施肥时期,早稻应以抛移栽后13~16天;晚稻为抛移栽后8~11天较为理想。这为科学把握水稻追施头道肥与除草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技术支撑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棉花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对比试验 篇3

【关键词】棉花;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对比试验

1试验目的

根据精河县棉农施肥习惯及近几年我县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通过土壤肥料专家根据土壤供肥情况提出的肥料配方,经过田间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我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 试验设计

2.1供试作物

棉花,品种为81-3。

2.2 供试肥料:

2.2.1 常规施肥

基肥:有机肥40kg∕667㎡,磷酸二铵25kg∕667㎡,硫酸钾5kg∕667㎡。

追肥:总计追施尿素40kg∕667㎡,分5次追施,第一次追8kg∕667㎡,第二次追10kg∕667㎡,第三次追10kg∕667㎡,第四次追8kg∕667㎡,第五次追4kg∕667㎡。

2.2.2 配方施肥

基肥:尿素10kg∕667㎡,磷酸二铵18kg∕667㎡,硫酸钾10kg∕667㎡,硫酸锌2kg∕667㎡。

追肥:总计追尿素30kg/667㎡,分二次追,每次追15kg∕667㎡。

空白区不施肥。

2.3 试验处理面积

2.3.1 空白区

小区宽6.9m,长15m,面积为105㎡。

2.3.2 常规区

小区宽6.9m,长45m,面积305㎡。

2.3.3 配方区

小区宽6.9m,长30m,面积为206㎡。

3 试验实施

3.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精河县茫丁乡小庄子村张贺家的棉田。土壤质地:壤土,其中播前土壤有机质为16.76g/kg,碱解氮101.3mg/kg,速效磷14.33mg/kg,速效钾200mg/kg,前茬为棉花。收获后土壤有机质为17.19g/gk,碱解氮84.66mg/kg,速效磷9.6mg/kg, 速效钾209mg/kg。

3.2 试验准备与田间管理

4月21日按田间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地区划分为:空白区、常规区及配肥区,常规区及配肥区撒施肥料,然后犁地,4月22日播种。空白区、配肥区、常规施肥区播种、灌水、中耕除草等都在一天内完成。一共进行3次中耕,6次浇水。

施肥: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常规施肥区6月22日浇头水前追尿素8kg/667㎡。7月5日浇第二次水时追尿素10kg/667㎡,7月18日浇第三次水时追尿素10kg/667㎡,7月30日第四次追尿素8kg/667㎡, 8月9日浇第五次水时追尿素4kg/667㎡。配方施肥区分别于6月21日及7月18日分两次追尿素,每667㎡15kg。

化控:由于空白区棉花长势比较弱,叶色浅绿。整个生育期只在浇头水前化控一次,常规施肥区及配方施肥区化空次数及每次缩节胺用量都是一致的。

4 生育期观察

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平均每周对空白区、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区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为在每个处理内选择2个点,每个点选择长势长相相对均匀的连续10株作长期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株高日生长量高1cm,常规施肥较空白区株高日生长量高1.2cm;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茎粗日生长量增粗0.004cm,常规施肥较空白区茎粗日生长量增粗0.002cm。

从表中可以看出: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株高日生长量高1.5cm,常规施肥较空白区株高日生长量高1.27cm;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茎粗日生长量增粗0.046cm,常规施肥叫空白区茎粗日生长量增粗0.092cm;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蕾数增加1个,常规施肥较空白区蕾数增加1个。

从表中可以看出: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株高日生长量高1。26cm,常规施肥较空白区株高日生长量高1。35cm;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莖粗日生长量增粗0.411cm,常规施肥较空白区茎粗日生长量增粗0.06cm;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铃数增加1个,常规施肥较空白区铃数增加1.5个。

5 产量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单株铃数增加0.3个,单铃重增加0.2g,籽棉产量增加14.5kg,增产率为10.7%;配方施肥比空白区单株铃数增加1.0个,单铃重增加1.0g,籽棉产量增加60.86kg,增产率为67.9%;常规施肥较空白区单株铃数增加0.7个、籽棉产量增加46.36kg,增产率为51.8%。

6 经济效益分析

肥料效益分析:尿素75.2元,磷酸二胺86.4元,硫酸钾19.8元,硫酸锌7元,配方施肥肥料总投入188.4元/667㎡;尿素56.4元、磷酸二胺120元、硫酸钾15元、有机肥120元,常规施肥肥料总投入311.4元/667㎡。

配方施肥区比空白区增加经济效益为501.6元/667㎡。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加收益为298元/667㎡。

投产比:配方施肥区投入肥料成本为188.4元/667㎡,其他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为368.8元/667㎡,棉花产值为1790元/667㎡,投产比为1:3.2.

常规施肥区投入肥料成本为311.4元/667㎡,其他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为368.8元/667㎡,棉花产值为1615元/667㎡,投产比为1:2.3.

7 结论

在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而化肥价格之年上升的情况下,施用配方施肥对提高产量并保持和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配方施肥能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园林树木施肥技术 篇4

一、土壤施肥

土壤施肥是大树人工施肥的主要方式,有机肥和多数无机肥(化肥)用土壤施肥的方式。土壤施肥应施人土表层以下,这样利于根系的吸收,也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有些化肥是易挥发性的;不埋入土中,损失很大。如碳酸氢铵,撒在地表面,土壤越干旱损失越大。硫酸铵试验,施入土表层以下1厘米、2厘米、3厘米,比施在土层表面减少的损失分别为36%、52%和60%。土壤施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环状(轮状)施肥。环状沟应开于树冠外缘投影下,施肥量大时沟可挖宽挖深一些。施肥后及时覆土。适于幼树,太密植的树不宜用。

2、放射沟(辐射状)施肥。由树冠下向外开沟,里面一端起自树冠外缘投影下稍内,外面一端延伸到树冠外缘投影以外。沟的条数4~8条,宽与深由肥料多少而定。施肥后覆土。这种施肥方法伤根少,能促进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太密植的树也不宜用。第二年施肥时,沟的位置应错开。

3、全圃施肥。先把肥料全园铺撒开,用耧耙与土混合或翻人土中。生草条件下,把肥撒在草上即可。全圃施肥后配合灌溉,效率高。这种方法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密植树。

4、条沟施肥。苗圃树行间顺行向开沟,可开多条,随开沟随施肥,及时覆土。此法便于机械或畜力作业。国外许多苗圃用此法施肥,效率高,但要求果园地面平坦,条沟作业与流水方便。

二、根外施肥

包括枝干涂抹或喷施、枝干注射、叶面喷施。生产上以叶面喷施的方法最常用。

小麦各个时期施肥技术 篇5

一、小麦施肥口诀

种地用肥有学问,小麦施肥掌握准。定产测土施底肥,普用土壤调理剂。氮磷钾比要协调,平衡施肥产量高。底肥施足必深耕,上虚下实打根基。底墒要足保全苗,拌种防病要记牢。小麦返青要化控,拔节之前追尿素。扬花前后巧防病,补喷微肥夺丰收。黄淮流域地偏碱,选肥种类稍偏酸。氮磷两元配成肥,应施旱薄中肥地。掺钾配成三元肥,可施高产水浇地。控释肥料价虽贵,小麦玉米都适宜。对比之下见高低,还是选用配方肥。土壤缺啥补充啥,力争主动莫迟疑。一年之计在于春,选对肥料属第一。足墒下种能增产,根据墒情来浇灌。送水选在麦灌浆,看天看地莫迟延。底墒水在犁地前,趁墒播种最方便。作物起垄来播种,迂旱沟浇可节源。水肥相济最关键,亩产吨粮好实现。

二、你了解小麦吗?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种植范围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国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麦。下面介绍下冬小麦化肥使用技术。

冬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株总含量的77.6%。

冬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冬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一是从分蘖到越冬,一是从拔节到孕穗,后面的高峰远远大于前面的高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对产量6188千克/公顷的冬小麦植株分析结果,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占20%,钾占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48%,磷67%,钾65%。籽粒形成以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因此,在小麦苗期应有足够的氮和适量的磷、钾营养。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1)基肥

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 30-75吨的基础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麦区配施氮、钾或氮、磷、钾化肥。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氢铵225-300千克。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迫肥。肥力中等的地块,可以将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氢铵375-60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则将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 150-255千克或碳酸氢铵450-750千克。在肥力低又无灌溉水条件的地块,通常将氮肥全部用作基肥。一般在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仟克的麦田,应增施磷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50-750千克。

基肥,最好将磷与农家肥混合或堆沤后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用小麦的吸收。土壤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应增施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75-150千克。盐碱地最好施硫酸钾,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5毫克 /千克时,可隔年施用锌肥,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左右。(2)种肥

小麦播种时,还可以将少量化肥作种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均有良好作用。小麦种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贫瘠土壤和晚播麦田上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种肥可用尿素每公顷30-45千克,或硫酸铵每公顷75千克左右和过磷酸钙75-150千克。种子和化肥最好分别播施。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3)追肥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现分别叙述如下:

①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简称“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粪尿。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丘陵旱薄地和养分分解慢的泥田、湿田等低产土壤,旱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②越冬期追肥:也叫“腊肥”,南方和长江流域都有重施腊肥习惯。腊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三类苗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以促进长根分蘖,长成壮苗,促使三类苗迅速转化、升级。对于北方冬麦区,播种较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分蘖初期没有追肥的,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对于施过苗肥的可以不施“腊肥”。

③返青期追肥: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应深施6厘米以上为宜。对于基肥充足、冬前蘖壮蘖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

④拔节期追肥:拔节肥是在冬小麦分蘖高峰后施用,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

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叶色黑绿,叶片肥宽柔软,向下披垂,分蘖很多,有郁蔽现象。对这类苗不宜追施氮肥,且应控制浇水。

壮苗:叶形如驴耳朵,叶较长而色青绿,叶尖微斜,分蘖适中。对这类麦苗可施少量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75-150千克,氯化钾45-75千克,并配合浇水。

弱苗:叶形如马耳朵,叶色黄绿,叶片狭小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对这类麦苗应多施速效性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⑤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顷施75-150千克硫酸酸铵或45-75千克尿素。⑥后期施肥:小麦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1%~2%浓度的尿素,每公顷喷溶液7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公顷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升。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地方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黄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到一定作用。

据科学实验证明,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60%的氮、70%的磷、70%的钾都直接来自土壤。多年来,由于偏施、单施、重施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严重,保水、保肥、透气性极差,土壤中有益生物菌群大量减少,使土壤中离子产生拮抗,因此植株生长营养不良,病虫危害和植物生理病害逐年加重,农作物产量普遍偏低。

施肥 篇6

一、农民原有施肥习惯

1. 有机肥施用情况

长期以来, 本地农民种地有使用有机肥的习惯。2005年通过对全县393户农户、393块田地调查, 在各个季节的作物上, 农户均使用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量在700~1100kg/亩之间, 平均为904kg/亩。有机肥来源以秸秆还田、堆沤肥料和圈肥为主, 秸秆还田占有机肥用量的70%以上;其次为堆沤肥料, 占有机肥用量的20%左右;第三为家禽圈肥, 只占有机肥用量的8%左右;最后为沼液、沼渣和饼肥等其他肥料, 仅占有机肥料的2%左右。

2. 无机肥施用情况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 长期使用商品无机肥料。2005年通过对全县393户农户、393块土地、786种作物的调查,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机肥普遍存在着重视氮、磷肥使用, 轻视钾肥、忽视微肥的施肥习惯。氮肥以碳酸氢铵为主, 尿素为辅, 磷肥以过磷酸钙为主。在各种作物中, 氮肥使用最多的作物为玉米, 施用纯氮10.8~18.4kg/亩, 平均为15.4kg/亩;氮肥使用相对较少的作物为小麦, 施用纯氮10.7~13.1kg/亩, 平均为11.1kg/亩;磷肥施用最多的作物为油菜, 施用五氧化二磷57.2kg/亩, 使用较少的作物为水稻, 施用五氧化二磷53.6kg/亩。在施用方式上, 氮肥主要作为底肥和追肥使用, 以撒施和穴施为主;磷肥一般全部作为底肥施用, 以撒施为主;同时油菜和小麦上有使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的习惯, 在调查的393户、786个作物中, 采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的有479种作物, 占60.9%, 施用数量0.4~1.0kg/亩, 平均为0.6kg/亩。

二、测土配方施肥增产增收成效显著

1. 粮食产量显著增加

2009年对全县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抽样调查发现, 4种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式:水稻增产73kg/亩, 增幅14.15%;玉米增产61kg/亩, 增幅12.03%;小麦增产32kg/亩, 增幅11.49%;油菜增产34kg/亩, 增幅20.61%。

2. 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2009年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推广24.4万亩, 增收节支98.69元/亩, 共增收节支2 408.4万元;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推广7.3万亩, 增收节支74.93元/亩, 共增收节支546.99万元;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推广7.0万亩, 增收节支92.18元/亩, 共增收节支645.26万元;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推广6.9万亩, 增收节支115.81元/亩, 共增收节支804.88万元。累计增收节支达4405.53万元。

三、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对农户施肥习惯的影响

1. 改变了农民施肥观念有机肥施

用量逐渐增加, 特别是秸秆还田水平大幅度提高;均衡施肥观念逐渐形成, 改变了传统的重氮、磷, 轻视钾肥, 忽视微肥的施肥习惯。配方肥逐渐被农民认可, 2009年我县配方肥销售量达到26 200t, 占全县总肥料用量的23%。

2. 农作物施肥结构更趋合理根据

典型施肥情况调查, 习惯施用氮肥量 (折纯) 在10.8kg/亩以上, 玉米用量更大, 超过16kg/亩, 磷肥 (折纯) 施用量在6kg/亩以上, 即无论什么农作物, 用普通过磷酸钙均为50kg/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纯氮控制在8.0~11.0kg/亩, 五氧化二磷控制在2.0~5.0kg/亩, 同时增加了钾肥用量, 增添了微量元素肥料。

3. 选用肥料品种更科学原来氮肥

基本选用碳酸氢铵和尿素, 以碳酸氢铵为主, 磷肥基本选用普通过磷酸钙, 极少使用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施用配方肥比例不断上升。

4. 施肥方式更趋科学

长期以来农民形成了“看苗施肥”的习惯, 根本不按肥料特性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需肥特点科学施肥, 农民不论任何作物都认为施用碳铵和磷肥就解决问题。在施用方式上磷肥全作底肥撒施于田间, 而氮肥施作底肥比例较小, 主要用于追肥。在追肥施用时完全根据田间作物长势决定施肥次数和肥料用量, 如果作物田间长势较弱, 色泽偏淡, 就认为是作物缺肥, 往往造成施肥次数过多, 氮肥用量过大。这样既不利于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提高, 而且造成大量浪费, 甚至造成后期徒长, 病虫害严重发生。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不但各种营养元素平衡施用, 而且根据不同肥料特性采用不同施肥方法, 氮肥一般70%作为底肥施用, 30%作为追肥施用, 同时注重在作物需肥临界期及时施用;磷肥根据其特性, 与有机肥相结合, 采取集中施用和全程施用的施肥方法。

施肥 篇7

一、设施茄子栽培普遍存在的施肥问题

1. 有机肥施用种类单一,腐熟不完全 目前设施蔬菜施用的有机肥仍以传统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牛、鸡粪和农户家庭人畜粪尿简单堆混为主,施肥品种单一;同时,受积肥用工成本上涨、设施不健全、环境卫生状况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限制,施用的有机肥普遍存在堆沤不充分现象,往往为土传病害发生埋下隐患。

2. 盲目选用化肥,肥料配比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遍存在误解,调查中有人认为施用复合(混)肥就是测土施肥,任意加大施肥量就能获得高产;施用三元复合肥盲目追求等养分、高含量等,忽视了不同蔬菜种类的需肥特性、某一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配比,以及特殊环境下的施肥应对策略,造成肥料浪费、土壤盐碱化加剧和施肥效益不高。

3. 施肥观念守旧,施肥技术不过关 由于目前复合(混)肥市场品种多、乱、杂,新优施肥技术设备一次性投入高,加之农户墨守传统施肥经验等,造成长效、优质肥料施用面积不足,新优施肥技术推广进展慢,生产过程中施肥时期、施肥量调控不当以及施肥方法不到位等,均容易导致作物营养供求失衡,引发肥害,肥料投入产出率不高。

二、设施茄子高效施肥技术

1. 增加有机肥品种,自制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①提倡施用沼液、沼渣。沼液、沼渣是沼气厌氧发酵后的液体和固体残留物,速、缓效养分兼备,臭味小,有害病源残存量少,施用安全肥效好。

②推荐选用商品有机肥。经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消除了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包括有机酸、肽类以及氮、磷、钾在内的多种营养元素。目前市场上的商品有机肥包括:多肽生物有机肥、阿维菌素有机肥,以及天然、生物发酵鸡牛粪颗粒制品等。

③自制有机肥需充分发酵后使用。采取高温堆肥法,堆内不宜掺土,发酵产生的高温能杀死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方法是:将原肥与作物秸秆(铡成10厘米左右长)按比例加水(含水量60%),夏季宜多、冬季宜少,堆高、宽各1.5~2米,长不限,并在堆外覆盖5厘米厚的细土,堆上要打孔通气,每隔20天翻堆1次,当堆肥表层产生菌丝状白毛时进入嫌气发酵阶段,这时要将肥堆压实,用泥土密封,防止氮肥损失。一般夏季堆肥约需1.5个月,冬季大约4个月即可腐熟。

2. 测土并根据目标产量确定化肥施用方案 首先要进行土样测定,这是制订茄子施肥方案的依据。施肥前应按照棋盘式、“S”形多点采测0~30厘米耕层混合样,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和pH值。其次,根据茄子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目标产量按平均单产法计算,以本地茄子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温室茄子可达1.6万千克/亩,大棚茄子为0.5万千克/亩,按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吸收纯氮3.42千克、五氧化二磷0.95千克、氧化钾4.4千克的需肥规律,再结合土壤供肥量、试验肥料利用率、有机肥提供养分以及大田施肥反应,计算出温室栽培亩需纯氮35.9千克、五氧化二磷8.5千克、氧化钾29千克,大棚栽培亩需纯氮27.2千克、五氧化二磷7.5千克、氧化钾21千克。再次是制订施肥方案。购肥时可优先选用汉枫、金正大、丰喜等知名品牌的缓控释肥,冲施肥应选用纯度高、水溶性好、养分全且配比合理的专用品种,三元复合肥应选择高氮、低磷、高钾型。定植前,底肥结合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7000千克或沼渣3000~5000千克,底施化肥用量比例为25%;追肥应少量多次,时期分别在门茄瞪眼、门茄收获、对茄膨大、四门斗以及八面风开花发育等,一般温室栽培追肥5~7次、大棚栽培追肥3~5次,首次追肥亩用尿素10千克+三元复合肥15千克,以后每次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如选用缓释肥应相应调整追肥次数和用量。

三、设施茄子施肥须考虑的其他因素

1. 土壤酸碱度 以设施茄子为代表的设施蔬菜产量高、施肥量大,长期施肥耕层土壤养分累积易导致土壤盐渍化,而蔬菜普遍适生于偏酸性的土壤,因此,掌控好土壤pH值,有利于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和提质增效。生产中简易测试可采取“石蕊试纸比色法”。调节碱性土壤可通过增施有机肥、选用生理酸性肥料(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铵等),或每亩用石膏30~40千克作为基肥,结合整地施入改良土壤。

2. 叶面喷肥 与根际施肥相比,叶面喷肥能迅速补充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尿素、磷酸二氧钾、沼液等普遍用于蔬菜叶面喷肥,以苗期、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弱,出现缺素症,或土壤环境影响根系吸收时喷施效果好。喷施浓度:温室茄子喷施尿素浓度为0.2%~0.3%,露地茄子为0.5%~1.5%;沼液滤清过渣,茄子生长前期稀释2~3倍后喷施,生长中后期稀释1倍喷施,亩用50~100千克稀释液,每隔7~10天喷1次。

3. 补施CO2气肥 设施蔬菜以生长前期施用CO2效果最好。茄子应在对茄进入膨大期后补施CO2气肥,结果前期施用容易引起植株旺长。施肥浓度晴天为1000毫克/千克、阴天为500毫克/千克;一般日出后30分钟左右,采用断续释放法,即每释放15分钟,间隔20分钟,每天释放2小时,棚室放风前30分钟停止。

桃树高产的施肥技术 篇8

一、巧施基肥:秋施比春施好,早秋施比晚秋和冬季施好。早秋地温高,切断根系有利愈合生长,根部吸收养分积累多,基肥分解中又提高了地温,贮存营养,减少冻害发生,尤其这向年春寒桃树受冻严重与施肥有很大关系。还可减少花后严重落果。连年施要比隔年施肥好,满足营养,避免大小年发生。按照上面讲的标准,加上各种损耗,吸收亩产2500公斤桃,需纯氮17-20公斤,磷10-14公斤,钾30-39公斤。建议施用大三元有机无机生物肥,此肥多种有益微生物菌和有机质20%,氮25%,做基肥需亩施大三元120-160公斤,按亩栽密度不等,株施可用量1.5-4公斤。

二、追肥:在一年生长周年中,分期追肥少不了。

(一)花后追肥:花后一周,有利提高座果率及新梢生长、株施大三元肥1-1.5公斤。

(二)硬核期追肥:供应胚的发育,促成早硬核化,有利新梢老化积累花芽形成需要的养分。以磷、钾为主,可用硅钙镁钾肥或硫酸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可株施1.5-3公斤。

(三)采前追肥:提高果实品质,增进果实长大,提高含糖量和着色度。以大三元生物肥或硫酸钾为主,株施大三元1-2公斤或硫酸钾肥1-1.5公斤。

(四)采后追肥:尤其中、晚品种,要恢复树势,增加体内营养,为来年丰产打基础。以大三元有机无机生物肥为主,株施1.5-2公斤。

追肥以产量和树势灵活掌握,但一年追肥不低于2-3次。

三、根外喷肥:肥肥少、见效快,可选用果友氨基酸或乳酸钙400-600倍液,可直接供给桃树所需的蛋白质和有机营养,增强果实硬度和耐贮性。

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材料 篇9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包括三个过程:一是对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状况,这就是测土;二是根据种植作物的目标产量,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状况,计算出需要的各种肥料及用量,这就是配方;三是把所需的各种肥料进行合理安排,做基肥、种肥和追肥及施用比例和施用技术,这就是施肥。三者关系为:测土是基础,配方是产前的计划,施肥是生产过程的实践。三个环节中最主要的是施肥,最具特色的是测土。

二、为什么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的农民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这是因为农作物不同,其养分要求也不同,施用单一肥料没有施用配合肥料效果好;不同类型的土壤施肥量也不一样。肥料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用过多,既浪费肥料,又增加成本、降低产量减少收益。而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在农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中,氮、磷、钾对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高低影响很大,所以称为作物营养的三要素。但是,不同作物对养分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大蒜、马铃薯等作物为了促进地下块根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的积累合成,对钾需要量较大;大豆等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因为磷能促进根瘤的生长繁殖,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而叶类蔬菜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任何作物都大。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作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体内只占干物重的万分之一,但若缺少同样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例如:玉米缺锌会出现“白苗症”,棉花缺硼会造成“花而不实”等。不同作物对不同微量元素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作物配合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

有机肥与化肥的相互作用。有机肥是含有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在培肥改土方面有着化肥不可代替的作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促进生长,而且有机肥进入土壤后经过分解与合成,形成土壤有机胶体,它与土壤无机胶体复合促使在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化肥用量也可相应减少。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每年化肥利用率平均仅为30%,氮肥为20%~45%,磷肥为10%~25%,钾肥为25%~45%。导致化肥利用率偏低原因很多,但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合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合理的确定施肥量和肥料中各营养元素比例,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第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提高品质,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

第三,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占种植业生产投入的50%以上,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成本和品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的控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种肥料的比例,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测土配方施肥经济效益明显

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表现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具体表现在:

1、调肥增产。不增加化肥投资,只调整氮、磷、钾等肥料比例,即起到增产增收作用。

2、减肥增产。在高肥高产地块,通过减少肥料用量而达到增产或节本效果。

3、增肥增产。例如我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发现有些地区土壤缺钾,施用钾肥,其农作物增产15%~23%。

另外,测土配方施肥还可以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防治病害,对于有限肥源合理分配等有很大作用。

五、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内容

测土是在对土壤做出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肥用量,按方配肥。

从广义上讲,应当包括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在这里可以打一个比喻,补充土壤养分、施用农家肥比为“食补”,施用化肥比为“药补”。人们常说“食补好于药补”,因为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不仅能补充土壤中含量不足的氮、磷、钾三大元素,又可以补充各种中、微量元素。实践证明,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

六、测土配方施肥与传统施肥有什么区别

传统施肥是以肥料三要素为基础实施的施肥措施。它只是一种定型的施肥方法,它的缺点是具有一定的施肥盲目性,是造成土壤恶化的元凶。

测土配方施肥是将土壤、肥料和种植作物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取土、化验、制定配方和施肥措施,是一种定量的施肥方法。它的优点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培肥地力,并且节约施肥成本,是一种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

七、如何实现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农民掌握起来不容易,只有把该技术物化后,才能够真正实现。即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由专业部门进行测土、配方,由化肥企业按配方进行生产并供给农民,由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科学施用。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直接买配方肥,再按具体方案施用。这样,就把一项复杂的技术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项技术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八、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什么原则

一是最大与最小养分的施肥原则:不计成本盲目施肥,以施用最多的肥料获得最小的经济效益,这种现象在农村生产上是屡见不鲜的,这是由于农民没有认识到科学施肥的重要性。科学施肥是以施用最小肥料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就是补足作物最缺乏的那一种营养元素,达到科学合理施肥。二是递增与递减的施肥原则:每一单位肥料所得报酬,随着施肥量的递增报酬递减,也称报酬递减律,要克服盲目施肥的旧习惯。

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是什么

(1)测土:按目标区域每100~500亩一个样本进行取样,测定土壤氮、磷、钾、PH值、有机质含量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

(2)配方:根据种植作物类型、目标产量、土壤测试含量,对使用的肥料进行合理配比。

(3)施肥:以有机肥为基础,根据不同作物生长规律,对配方肥进行基肥、追肥、微肥的合理分配。

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测、配、产、供、施、技、物服务体系,使该技术将科研部门、肥料生产厂家和农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最大潜力。

十、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步骤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及十一项重点内容:开展野外调查、掌握耕地信息;田间试验;校正试验;土壤测试;配方设计;示范推广;宣传培训;配方加工;开展土壤动态监测,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技术创新;效果评价。

(1)采集土样。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采样的主要要求: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样深度一般为20厘米,如果作物的根系较深,可以适当增加采样深度。大田采样以100~500亩(大棚菜30-40亩)为一个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中,按“S”型选择15个样点,去掉表土覆盖物,用不锈钢取土器,按土层均匀取土。然后,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后装入布袋内,布袋要挂标签,标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人等。

(2)化验土壤。主要以五项基础化验为主,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土壤化验要准确、及时。化验取得的数据要填入化验单,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输入微机,建立土壤数据库。

(3)确定配方。配方确定由土肥技术人员完成。根据农户提供地块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及其预期产量指标,技术人员根据预期产量指标的农作物需肥量、土壤的供肥量,以及不同肥料的利用率,确定肥料配方,并将肥料配方按测试地块落实到农户,以便农户按方买肥。

(4)购肥配肥。农户根据配方选购优质肥料。

(5)科学施肥。农户按照专家建议的施肥方法、施肥时期、施肥品种、施肥数量对农作物进行施肥。用做追肥的肥料,要看天、看地、看作物,掌握追肥时机。

(6)跟踪调查,调整配方。技术人员要做好田间试验,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施肥进行调整。

十一、如何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1、按照作物需要和目标产量科学合理地搭配肥料种类和比例。

2、把握好施肥时期,提高肥料利用率。

3、采用在需要时期集中、开沟深施,科学管理。

4、水肥耦合,以肥调水。如果没有肥、水的供给保障,很难发挥作物增产的潜力。

此外通过施肥机械的改进研制和推广,实现化肥深施和长效缓施专用肥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十二、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农户地块进行采样,要在一个地块采样,面积1—10亩,为了控制采样误差,在土样采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照土样采集技术规范,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采样时间:粮食作物及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

2、采样点数量: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地块至少要均匀随机采取15个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长方形地块一般采S型布点采样,这样能较好的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力均匀或是正方形地块,可采用X型或棋盘型布点取样。采样时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4、采样深度:大田作物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菜田0—25厘米;果园0—40厘米。采样时深度要垂直,上下取土量要一致。

5、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铁锨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用铁锨采集用于分析微量元素的土样,要用竹、木铲配合,把金属污染部分去掉。

样品重要:一个混合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所采的多点土样,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捏碎混匀后摊成圆形,中间划一“+”字,然后按对角线去掉两份,如土量仍多,可按上法混匀后再次弃土,直至保留0.5—1公斤土样为止。

十三、当前我县农民在施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其结果是“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农产品质量下降;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肥料选择上不科学。目前市场上肥料品牌繁杂,良莠不齐,到底该用哪种肥料心里没底,有的是凭经验即过去某种肥料不错,所以今年施,明年还施;有的是随大流别人买什么肥料就跟着买什么肥料;有的是随风倒即买肥料的吆喝什么肥料就买什么肥料。

三是在确定肥料用量上带有盲目性。一种作物到底需要多少肥料,许多农民不考虑,而是根据农产品价格来决定施肥量。农产品价格高时,就舍得投肥、过量投肥;价格低时,就舍不得投肥。

四是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有的农民种大蒜选择15-15-

15、16-16-16高浓度复合肥每亩三代,就极不合理,因为大蒜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不是1:1:1,而是1:0.4:0.9。

五是施用方法不当。有的不论耕作条件(耕作深浅,播种与耕作时间间隔的长短),大量施肥(特别是氮肥);有的晚茬,农民以肥补晚;有的沙壤土地集中施肥,而不是少量多餐,有的有机肥腐熟不彻底,在土壤中造成二次发酵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直接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四、不合理施肥带来的严重后果

一是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指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水分、空气、微生物等条件的能力。肥力施入土壤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耕性等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变劣,如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氮素过剩、土壤耕层变浅等,从而使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不稳定,产品品质下降。

二是土壤障碍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壤酸化。高含量的盐分通过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和营养缺乏胁迫危害植物,造成作物吸水困难,生长受阻,甚至萎蔫死亡。作物一般受毒害症状为:发芽率低,发芽后死苗。生长滞缓,节间变短,老叶僵化,新叶生长速率减慢。叶色变浓,严重时萎蔫黄化,叶缘焦枯,甚至落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是化肥的肥效和当季利用率呈下降的趋势。不合理施肥造成氮磷钾的增产作用和改善品质作用明显降低。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降为氮肥30%-35%,磷肥10-25%,钾肥40-50%。

四是施肥的环境效应令人担忧。不合理施肥造成肥料中的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产生的氮氧化合物污染大气;硝态氮流失进入地下水,污染人畜用水,影响健康。氮磷等进入河流湖泊,形成氮磷的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土壤污染加重。

五是农产品的安全性降低,品质和口感变差。大量施用氮肥导致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而人体摄取的硝酸盐70-80%来自蔬菜。许多蔬菜,如芹菜、韭菜、萝卜和莴苣等能从土壤中富集硝酸盐。硝酸盐在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具有强致癌作用。食品中一般中毒量为0.3-0.5克,致死量3克。不合理施肥也会影响农产品质量,造成品质下降,使口感、风味变差。现在农产品过剩。但是就缺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低、质量高、销路广,绿色有机农产品永远不过剩。

十五、含氯肥料对作物的敏感程度的区别有哪些

各种作物对氯的敏感程度不同。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甘薯、马铃薯、白菜、辣椒、莴笋、苋菜、苹果、葡萄、茶、西瓜等,在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等含氯化肥时,经常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例如氯过多会降低烟草的燃烧性、气味不好,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下降、品质差;降低果品的糖分,而酸度较高,使果品风味欠佳等。因此,对氯敏感作物在选择肥料时就尽量选择含硫化肥。

相反,对氯不敏感的作物,如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番茄等,在施用含氯化肥时,不但可以节约购肥成本,而且对某些作物施用效果更佳。例如棉花、大麻等纤维作物,施用氯化钾在利于增加其纤维长度和韧度;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氯化肥,效果也往往好于含硫肥料,原因是可以减少硫化氢对稻根的毒害。

十六、不合理施肥常见的现象有哪些

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于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常见现象有:

(1)施肥浅或表施。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应施于种子或植株侧下方16~26厘米处。

(2)双氯肥。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生产的复合肥称为双氯肥,含氯约30%,易烧苗,要及时浇水。盐碱地和对氯敏感的作物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对叶(茎)菜过多施用氯化钾等,不但造成蔬菜不鲜嫩、纤维多,而且使蔬菜味道变苦,口感差,效益低。尿基复合肥含氯高,缩二脲含氮也略高,易烧苗,要注意浇水和施肥深度。

(3)农作物施用化肥不当,可能造成肥害,发生烧苗、植株萎蔫等现象。例如,一次性施用化肥过多或施肥后土壤水分不足,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枯死。施氮肥过量,土壤中有大量的氨或铵离子,一方面氨挥发,遇空气中的雾滴形成碱性小水珠,灼伤作物,在叶片上产生焦枯斑点;另一方面,铵离子在旱土上易硝化,在亚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铵,气化产生二氧化氮气体会毒害作物,在作物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斑块,叶脉间逐渐变白。此外,土壤中铵态氮过多时,植物会吸收过多的氨,引起氨中毒。

(4)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不仅会对作物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施氮过量会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钼失绿;钾过多会降低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

(5)鲜人粪尿不宜直接施用于蔬菜。新鲜的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病菌、毒素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腐熟而直接施用,会污染蔬菜,易传染疾病,需要高温堆沤发酵或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用。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在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使蔬菜种子烧种或发生根腐病,不利于蔬菜种子萌芽生长。

牧草高效施肥技术 篇10

2.牧草施肥技术 牧草的施肥种类、数量、施用时期,主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不同类型牧草的需肥量来确定。

(1)基肥。基肥分两种方法施用。一是播种前结合耕翻土地时施用优质农家肥,如厩肥、堆肥或缓效性化肥,用来满足牧草整个生长期的需要,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有机肥1000 ~ 2500公斤、过磷酸钙10 ~ 20公斤或钙镁磷肥20 ~ 25公斤、氯化钾8 ~ 10公斤,耕前撒施,撒后耕翻;二是种肥,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入,以满足牧草幼苗生长的需要。种肥可施在播种沟内或穴内,盖在种子上,或用于浸种、拌种。所用肥料,无论是农家肥还是化学肥料,都不能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树木的施肥技术 篇11

1 树木的施肥时期

给树木施肥, 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树木, 选择不同种类、数量的肥料。施肥时期必须与树木的年生育时期紧密配合, 在树木生长最需要营养时施肥, 效果才最好。

1.1 施肥时期与树木年生育期的关系

树木在1年内要经历不同的物候期, 如根系活动、萌芽、抽梢长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每个物候期来临时, 该物候期就是树木当时的生长中心。树木内营养物质的分配, 也是以当时的生长中心为重心的。树木地上部分与根系的生长之间, 是互相交错而有节奏地进行的, 地上部分处于生长高峰时, 根系生长则相对缓慢或停滞。早春和秋季则恰恰相反, 根系生长迅速, 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这种节奏性交错式的生长方式, 可使树体内的营养集中地供给当时的生长中心, 使之充分生长。因此, 在每个物候期即春和秋末是根系的生长期, 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素, 根系才能强大, 伸入深层土壤。抽枝发叶期, 细胞分裂迅速, 叶量很快增加, 树木体量不断扩大, 此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量的氮素肥料, 建造细胞和组织。花芽分化时期, 是芽原基转向花芽或叶芽的分化关键时期, 如氮肥过多, 枝叶旺长促使叶芽形成。所以, 此时应施以磷为主的肥料, 创造花芽分化形成的条件, 为开花打下基础。开花期与结果期, 需要吸收大量的磷、钾肥, 植株才能开花鲜艳夺目, 果实充分发育。如果施肥时期不当, 肥效不大还将造成损失。根据对不同种类树木的施用速效氮肥的试验表明, 同一种肥料, 因施用时期与树木年生育节奏和养料分配中心不一致时, 则有不同的反映。如果施用的化肥不适期, 则滞退或加速树木的生长, 所以应该适期施肥。

所有的乔灌木根系, 在较低的土壤温度时即开始活动, 根系要求的温度比地上部分低, 如梨树在土温1~2℃时开始萌发新根, 早春气温开始回升, 土温升高, 温度高于气温, 在地上部分萌发之前, 根系已进入生长期。因此, 早春施肥应在根系开始生长之前进行, 才能赶上树木此时的营养物质分配中心, 使根系向深、广发展。在冬季施有机基肥, 对根系的生长极为有利。早春施速效性肥料不应过早, 以免肥料在树木根系吸收利用之前流失。

由此可见, 掌握树木生长中心的转移和养分分配的规律进行施肥, 对进一步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1.2 施肥时期与树种的关系

城市注重绿化, 园林绿地栽植的树木种类很多, 有观花、观叶、观姿态、观果的小乔木和花灌木, 以及行道树、庭荫树等, 它们对营养元素的种类要求和施用时期各不相同。行道树、庭荫树等多以观赏枝叶、树型为主, 为了春季迅速抽梢发叶, 增大体量, 在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 施用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 使其冬季熟化, 分解成可吸收利用的状态, 供春季树木生长时利用。对于高生长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木, 如油松、黑松、银杏等特别重要, 它们的枝叶生长和树冠迅速扩大期在3~6月, 此时树木需要大量的养料, 如养料不足, 当年枝叶瘦小, 影响全年的观赏效果及功能的发挥。全期生长型树木, 枝条的生长在整个生长季内持续进行, 如榆树、雪松、刺槐、悬铃木等, 休眠期施基肥, 对春季枝叶萌发生长有良好的影响, 但如春季施肥料不足, 生长期内还可用追肥形式继续促进高生长量,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春肥不足造成的影响。由此可知, 休眠期施用基肥对树木生长有良好影响, 特别对前期生长型树木的生长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行道树、庭荫树以观叶为主时, 枝叶的浓密度、叶色的浓淡至关重要, 应施用以氮为主的肥料, 在树木生长后期, 还应适当施以磷、钾肥, 促使枝条老熟, 组织木质化, 使之安全过冬。

1.3 施肥时期与肥料种类的关系

不同的肥料有不同的施用时期, 速效性肥料易被根系吸收利用, 常作追肥施用, 在植物需要吸收某元素的前几天施入为宜, 过早施入会随灌溉或雨水流失, 也易被土壤吸附固定, 形成不溶的状态, 根系难以吸收利用。有些迟效性肥料必须提前2~3个月施用, 故有机肥料一般作基肥施用, 多在树木休眠期施入。

按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种类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 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它们对植物器官生长的作用不同, 施用时期也应不同, 树木的根系生长, 要求吸收较多的磷素肥料, 在早春根系活动时和春夏之交, 树木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阶段各施入磷肥与钾肥, 保证根系的生长。

2 树木的施肥方法

2.1 土壤施肥

将肥料施入土壤中, 由根系吸收利用, 称为土壤施肥。施肥深度由根系分布层的深浅而定, 根系分布的深浅因树种而异, 深浅层不同的根系都应随树木年龄增大而逐渐加深, 肥料种类也与施肥深度有关, 因各种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情况不同, 易于移动的元素可施的浅些, 反之则多施。

土壤施肥方法有环状施肥、放射状施肥、穴施及全面施肥等。

2.1.1 环状沟施肥法

在树木的休眠期, 在树冠投影圈的外缘挖30~40cm宽的环状沟, 沟深依树种、根系分布深度及土壤质地而定, 挖沟时勿伤根系。

2.1.2 放射状沟施肥法

成年树木多用该法, 以树干为中心, 沿水平根系生长方向挖沟, 一般挖5~6条沟, 可扩大施肥面。

2.1.3 穴施法

在树冠投影圈内, 按一定距离挖穴, 肥料施入穴内, 覆土填平。

2.2 根外施肥

在施肥时, 将肥料配成溶液, 喷洒于树木的叶子和枝条上, 营养元素由气孔和皮孔进入植株, 供树木利用的方法称为根外追肥。通常在树木生长期内, 为解决某一元素的缺乏而造成营养缺乏症时, 为保花、保果而采用。

根外追肥用肥量少, 肥效发挥快, 避免土壤的吸附, 又可与农药同时喷施, 方法简单, 在干旱季节或干旱地区可以采用, 但根外施肥不能完全代替土壤施肥, 因为其不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上一篇:以连为家心得体会下一篇:会吹气球的瓶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