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试验(共12篇)
施肥试验 篇1
黄瓜是南北地区常见的蔬菜,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游离氨基酸、单糖和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防酒精中毒、降血糖、减肥强体、健脑安神等作用,如今已作为保健植物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多年来黄瓜施肥种类、施肥习惯和施肥方法未能摆脱常规的一套,产量一直徘徊在112.5t/hm2左右。为了打破这个局面,笔者自2008年开始进行了大棚黄瓜不同化肥种类及施肥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42%肽能氮,由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土壤活化调理剂,南京活地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2009年改用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活土免耕肥;46%尿素,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阳分厂生产;硅钾镁肥,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生产;45%三元复合肥,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过磷酸钙,宜昌禾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0%硫酸钾,山东青上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供试黄瓜:津优2号(F1),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培育。
1.2 试验设计
处理1:整地时施入土壤活化调理剂600kg/hm2、硅钾镁肥4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作基肥,之后每采收1~2次(5~7d),结合浇水前追施肽能氮120kg/hm2;处理2:整地时施入土壤活化调理剂750kg/hm2,定植时每穴施肽能氮3kg+硅钾镁肥40kg+过磷酸钙25kg+复混肥20g,施后先混土后移栽,之后每采收1~2次(5~7d),结合浇水前追施肽能氮90kg/hm2。以常规施肥作对照(CK):整地时施入750kg/hm2复合肥作基肥,定植后随浇水追施尿素60kg/hm2,根瓜采收前追施过磷酸钙300kg/hm2、硫酸钾150kg/hm2,之后每采收1~2次(5~7d),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0kg/hm2。处理1、2均为改良施肥,重复4次,共计12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m2。
1.3 调查记载
1.3.1 结果始期。
以有50%植株出现幼果时为标准;上市期:以有30%以上果实达到长25cm以上、直径5cm以上为标准。采收期:指从第1次采收到拉秧前1次采收;采收次数:采收期间所采摘次数。
1.3.2 产量计算。
每采收1次每区分别称重记载;叶面积计算:按调查时可见叶片数,采用描纸法剪裁称重折算,计算公式:叶面积=叶片描纸剪裁重量/1cm2纸重。
1.3.3 病害调查及病指计算。
病害调查,每周日早上露水未干时普遍调查1次,有发病中心出现时,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立杆定点50株,改3d查1次。
霜霉病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全叶片1/4以下;2级为病斑占1/4~1/2;3级为病斑占1/2~3/4;4级为病斑占3/4以上。
炭疽病分级标准:0级为全叶无病;1级为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1%~5%;2级为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20%;3级为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1%~40%;4级为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41%以上。
枯萎病分级标准:0级为叶片不枯萎,维管束无黄色化;1级为叶片稍枯萎,维管束有10%以下变黄色;2级为叶片枯萎较重,维管束有11%~40%变黄色;3级为叶片全部枯萎,维管束有41%~70%变黄色;4级为叶片全枯萎,维管束有70%以上变黄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黄瓜秧蔓叶片生长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改良施肥处理1、2,结果节位短,结果提前,生长势强,总节位数增加20.1%~25.2%,秧蔓粗32.2%~41.0%,叶片多15.5%~20.8%,叶面积大31.0%~40.5%。因此,可提前上市,且结瓜多。
2.2 不同处理对黄瓜病害的抑制作用
由于土壤调理剂成分中,不但含有有机质、氨基酸、氮、磷、钾、硼、锌、九大有益菌群,还含有土壤调理因子、生根促长因子、营养增效因子和植物复活剂、酶制剂等,对黄瓜有一定的抑病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在整个生育期,病毒病发病株率可减轻52.6%~63.4%,抑病效果达72.0%~85.3%;炭疽病病株率可减较65.9%~75.8%,抑病效果达64.7%~78.4%;枯萎病病株率可减轻82.8%~88.5%,抑病效果达84.6%~92.3%。对霜霉病、角斑病等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常规施肥区防治病虫害用药22次,而两个改量施肥处理仅用药8~10次。
2.3 不同处理对黄瓜结果上市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2个改良施肥区结果期比常规施肥区提前2~4d,上市期提前7~9d,拉秧期推迟21~25d,收摘次数多12~15次。处理1、2产量分别为190.28t/hm2、198.87t/hm2,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58.7%、65.9%,创出当地种植产量的历史最高水平。
经统计运算,处理间F值1 883.1大于F0.01值10.9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重复间F值0.46小于F0.05值4.76,无明显差异。通过SSR法测定,处理2与常规施肥、处理1间,处理1与常规施肥间,在0.01水平上达极显著水平。所获数据变异系数为1.9%,所得值小于变异系数允许值15%,数据基本可信。
3 小结
通过改常规施肥为肽化氮、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矿物质多元素肥,不仅改良了土壤,减较了病害,还使产量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今后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以为黄瓜的施肥高产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裕岭, 马玉乾, 左其寿.秋延后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06 (1) :21-22.
[2]胡学礼, 耿正文, 何建安, 等.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 :41-42.
[3]张晓颖.春季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7) :31-32.
[4]赵建民.黄瓜施肥新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7 (3) :32.
[5]薛世柱.打瓜膜下滴灌试验与效益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3) :47-48.
[6]刘灵芝.张丽清, 张晓涛, 等.黄瓜滴灌施肥技术应用效果[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5) :68.
施肥试验 篇2
进行了甘蔗覆盖滴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覃塘区大岭乡金沙试验点覆盖滴灌比滴灌增收原料蔗30.75t/hm2,增产33.7%;独山试验点覆盖滴灌处理比滴灌处理增产14.70t/hm2,增产15.3%,可大面积推广甘蔗覆盖滴灌技术.
作 者:陆架光 廖勇 张艳 谢燕芳 作者单位:陆架光(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农广分校,广西贵港,537100)
廖勇(贵港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张艳(贵港市种子站)
谢燕芳(贵港市推广站)
辽宁西部玉米施肥配方跟踪试验 篇3
【关键词】玉米;肥料;施肥配方;试验
1 供试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供试肥料
辽河牌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6%),硫酸钾(K2O:50%),翠龙玉米配方肥(N:16%,P2O5:16%,K2O:16%),氮钾追肥(N:32%, K2O:8%)农民常規复合肥(N:15%,P2O5:15%,K2O:15%)。
1.2 供试土壤
棕壤土,养分状况如下(常规检测)。
1.3 供试作物
玉米,品种分别为东单90、盛单218、新东单11。
1.4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分别为缸窑岭镇大窝铺村、黄土坎乡管家沟村、黄土坎乡下松村、黄土坎乡高屯村以及暖池塘镇曹屯村,地力水平为中等或较高,为我地区典型地力水平。
1.5 试验处理
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施肥模式为基肥加追肥,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
处理Ⅰ:2008~2010年为空白对照,2011、2013年为习惯施肥处理,以复合肥25kg/667㎡为底肥,以尿素35kg/667㎡为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
处理Ⅱ:省站配方(N:11.7,P2O5:6.4,K2O:6.0),其中底肥为1/3尿素、全部磷肥和全部钾肥,剩余的2/3尿素做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
处理Ⅲ:2008~2010年为习惯施肥处理(同2011、2013年处理Ⅰ);2011、2013年为翠龙配方肥组合,以翠龙配方肥30kg/667㎡为底肥,其中2011年以氮钾追肥25kg/667㎡为追肥,2013年以尿素20kg/667㎡+硫酸钾5kg/667㎡为追肥,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
1.6 试验管理
小区地势平坦、肥力一致,有专人管理,各小区管理水平一致。于4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追肥。玉米于完熟后采样测产,采用小区实测估产法,样品带回实验室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改善的影响
2.2 不同的处理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表3 2008~2010年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及产值平均值
表4 2011、2013年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及产值平均值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对照处理相比,省站配方玉米产量最高,2008~2010年平均667m2产699.7kg,与空白对照相比667m2平均增产26.9%,增效121.6元;与习惯施肥相比,667m2平均增产57.8kg,平均增产9%,667m2平均增效43.1元。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省站配方与翠龙配方肥处理相差不大,省站667m2平均增产85.2kg,增收160.3元;翠龙配方肥组合667㎡平均增产54.2kg,增收142.7元。
3 结论与讨论
(1)省站配方(N:11.7,P2O5:6.4,K2O:6.0)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收优势,与习惯施肥相比,667m2平均增产57.8kg,平均增产9%,667m2平均增效43.1元。翠龙配方肥组合与省站配方增产增收效果有一致性,无明显差异。
棉花施肥试验初报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星子县蛟塘芦花塘社区王才水责任田, 面积约0.1 hm2, 属棉—油双熟双高产, 土壤肥力中等, 为马肝土田。土壤理化性质:p H值5.8、有机质2.538%、全氮0.124%、碱解氮135.5 mg/hm2、有效磷17.8 mg/hm2、速效钾119.5 mg/hm2。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选用江西省棉科所研制的棉花专用配方肥, 尿素为九江石化公司生产, 磷肥为赣北磷肥厂生产。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48”, 由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方法为基础,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按施肥时期不同共设计4个处理, 处理1:施2次肥, 即苗肥、花铃肥;处理2:施3次肥, 即苗肥、蕾肥、花铃肥;处理3:施4次肥, 即苗肥、蕾肥、花铃肥、桃肥;CK为常规施肥, 共施5次肥, 即苗肥、蕾肥、花铃肥、桃肥、盖顶肥, 其中苗肥、蕾肥、花铃肥3次为深施, 桃肥、盖顶肥2次为撒施。3次重复, 共12个小区, 小区面积为50 m2, 随机区组排列, 四周设1 m左右的保护行。定植规格为等距双行畦, 行距为85 cm, 株距为70 cm。
1.4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苗钵育苗移栽, 栽植密度为1.68万株/hm2。移栽时钵底施基肥7.5 kg, 以后按试验方案分别施肥。试验田施土杂肥7 500 kg/hm2、纯N 303.75 kg/hm2、P2O5144 kg/hm2, KCl 252 kg/hm2, 即棉花专用配方肥1 200 kg/hm2、尿素112.5kg/hm2、磷肥300 kg/hm2。棉花4月21日播种育苗, 5月18日移栽, 5月29日补缺保全苗, 9月6日第1次捡花, 11月26日结束。试验田其他田管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均一致。分捡、分晒、分藏、分小区过称计算籽棉产量[1,2,3,4]。
1.5 田间记载项目
记载播种期、移栽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始絮期及进行伏前桃、伏桃、秋桃“三桃”调查、并计算小区籽棉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棉花籽棉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处理1、2分别比CK减产40、20 kg/hm2, 表明棉花生产分次施肥有利于棉花均衡生长, 提高棉花产量。同时, 说明星子县按当地习惯根据棉花生长发育分次施肥是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处理3比CK多收籽棉80kg/hm2, 说明当地习惯施肥法还存在改进与提高的空间。
2.2 不同处理对棉花经济效益的影响
籽棉按当年市场价6.00元/kg, 棉田施肥用工, 按每小区施1次肥用工6元计算, 不同施肥处理棉花经济效益见表1。可以看出, 各处理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经方差分析, F值为4.46, 大于F0.05的4.07, 达到显著水平, 属于内在优势差异, 处理2与CK相比达到显著水平, 处理1与CK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不同施肥方法对棉花的农艺性状不会产生明显差异, 但长势长相差异较大, 如处理2前期生长偏旺, 处理1、2后期均显现早衰。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在控制氮磷钾总量的前提下, 按棉花生育时期适当减少施肥次数, 采取集中施肥方法, 对棉花生长发育、籽棉产量均不产生明显的差异, 但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用工, 减轻劳动强度, 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
摘要:进行棉花不同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的试验, 结果表明:按棉花生育时期适当减少施肥次数, 采取集中施肥方法, 对棉花生长发育、籽棉产量均不产生明显的差异, 但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用工, 减轻劳动强度, 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棉花,施肥,江西星子
参考文献
[1]王秀萍, 张国新, 鲁雪林.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水改旱棉花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9) :5726-5727.
[2]王连平, 王汉荣, 茹水江, 等.芦笋田杂草及地膜覆盖除草作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126-128.
[3]张双凤, 张爱民, 赵钢勇.棉花黄枯萎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及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9, 24 (12) :229-232.
施肥试验 篇5
摘 要:通过开展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特别是土壤孔隙度、速效钾;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增产增收。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与未施用腐熟剂相比,增产93.60 kg/hm2,增0.9个百分点,且肥料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减施15%钾肥减产393.30kg/hm2,减4.3个百分点;秸秆还田减施30%钾肥减产486.90kg/hm2,减5.1个百分点;但钾肥利用率有所提高。与无秸秆还田比,秸秆还田减施15%钾肥增产160.65kg/hm2,增1.8个百分点;秸秆还田减施30%钾肥增产67.05kg/hm2,增0.8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均有提高。
关键词:秸秆还田;减量施肥;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吸收量
中图分类号 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71-03
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的使用效果,探索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条件下化肥减施模式,研究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方法,为水稻绿色增产和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此次安排在贵池区秋江街道万宝村,土种为灰泥田,土壤养分中等偏上,其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37.8g/kkg、碱解氮262mg/kg、速效磷26.2mg/kg、速效钾83mg/kg、pH5.5。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对照);处理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不加腐熟剂自然腐解;处理3:常规施肥+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4:常规施肥减钾15%+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5:常规施肥减钾30%+秸秆还田+腐熟剂。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移栽密度30cm×18cm,18.6万穴/hm2。试验田要求排灌通畅,田间有独立的进排水沟,周围无建筑物和高大树木,交通便捷。区组间小埂用农膜覆盖,农膜埋至犁底层。秸秆量及肥料运筹见表1。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率与成穗率的影响 从表2可知,分蘖率和成穗率均以处理3最高,分别为600%和59%。分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成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5>处理4。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可知,株高、有效穗处理间差异不大;穗长处理3最长,比其他处理长1.6~3.8cm;穗实粒数处理3最高,比其他处理多21.2-81粒,由多到少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处理5;结实率处理3最高,比其他处理高3~5个百分点,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千粒重处理3最大,比其他处理重1.3~2g,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知,实产处理3最高,比其他处理增产93.6~553.95kg/hm2,增1~6.2??百分点,其他处理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处理3分别比处理2、4、5、1增产93.6、393.3、486.9、553.95kg/hm2,增幅分别为1、4.3、5.4、6.2个百分点;处理2分别比处理4、5、1增产299.7、393.3、460.35kg/hm2,增幅分别为3.3、4.4、5.2个百分点;处理4分别比处理5、1增产93.6、160.65kg/hm2,增幅分别为1.04、1.8个百分点;处理5比处理1增产67.05kg/hm2,增幅为0.75个百分点。经方差分析,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表5)。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6可知,纯收益以处理3最高,为24568.6元/hm2,比其他处理增收116.10~1395.90kg/hm2,增幅0.5%~5.7%,其他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
2.5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从表7可知,秸秆还田比无秸秆还田土壤容重降低0.12g/cm3,有机质增加0.13g/kg,碱解氮增加0.25mg/kg,速效磷增加0.55mg/kg,速效钾增加31.8mg/kg,pH增加0.28。
2.6 不同处理对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分别采用半微量开氏法(NY/T 53-1987)、分光光度法(NY/T 88-1988)、火焰光度法(LY/T 1254-1999),测定结果详见表8。根据表8的数据,分别计算出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和每hm2养分吸收总量,详见表9。由表9可知:秸秆还田的氮磷钾养分平均吸收总量分别为288.75、39.30、274.05kg/hm2,分别比无秸秆还田增12.90、1.95、43.05 kg/hm2;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平均吸收总量分别为290.10、39.90、282.30kg/hm2,分别比无未施用腐熟剂增5.10、2.85、32.85kg/hm2;秸秆还田减施化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平均吸收总量分别为286.95、39.90、280.80kg/hm2,分别较全量施肥减9.45、0.30、4.50kg/hm2。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高,肥料利用率相应提高。结论与讨论
(1)秸秆还田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特别是土壤孔隙度、速效钾。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增产增收。
(2)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与未施用腐熟剂比,增产93.30kg/hm2,增0.9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与全量施肥比,减施15%钾肥减产393.30kg/hm2,减4.3个百分点;减施30%钾肥减产486.90kg/hm2,减5.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有所提高。与无秸秆还田比,减施15%钾肥增产160.65kg/hm2,增1.8个百分点;减施30%钾肥增产67.05kg/hm2,增0.8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大棚瓠瓜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篇6
关键词:瓠瓜;平衡施肥;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55-02
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是人们夏季餐桌常见的佳肴之一[1]。瓠瓜的营养特性为:需肥量大,吸钾量高,钼要求多,喜肥但不耐肥;苗期需氮较多,对磷、钾的吸收相对较少;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对磷、钾的吸收量猛增,而氮的吸收量略减。根据蔬菜的营养特性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对于蔬菜的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此,笔者开展了大棚瓠瓜平衡施肥试验研究,为大棚瓠瓜均衡施肥技术在安徽省沿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台湾巨龙F1,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点 芜湖县能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桥镇蔬菜基地。
1.3 试验土壤 供试土壤理化性状如下:pH值5.0~6.0,弱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9.0g/kg;全氮平均含量為1.60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5.0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65.0mg/kg;有效锌平均含量为2.00mg/kg;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35mg/kg;有效锰平均含量为15.00mg/kg。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大量元素氮肥肥力中等偏下,磷、钾肥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锌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硼和有效锰缺乏。
1.4 试验肥料 45%硫基BB肥:阿波罗连云港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尿素: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硫酸钾(俄罗斯进口):连云港市兴达农资有限公司生产;磷酸二氢钾:山东鼎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硼砂、硫酸锌、硫酸锰:安徽思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无害化处理的干鸡粪:芜湖县都益养鸡专业合作社提供;大有生物有机肥:内蒙古大有生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5 试验方法 瓠瓜播种时间为2015年6月12日,2015年7月2日定植;行距80cm,株距60cm,每667m2栽植1 500株;7月23日始收,产量统计截止到8月22日结束。试验各小区瓠瓜的环境调节、水分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管理。
1.5.1 试验设计 根据基础土壤养分含量和瓠瓜的估计产量,进行氮、磷、钾、锰、锌、硼和有机肥等养分施肥[3-4]。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处理1、2、3为平衡施肥,处理4为习惯施肥(对照组),每个处理3次重复。具体施肥处理设计如下:处理1:N-P-K-Mn-R=15-10-10-0.5-50(kg/667m2);处理2:N-P-K-B-Mn=10-10-15-0.5-1.0-1.0(kg/667m2);处理3:N-P-K-Zn-B=15-10-15-0.2-0.5-1.0(kg/667m2);处理4(习惯施肥):N-P-K-R=24-21-23-90(kg/667m2)。试验各小区面积根据生产地情况,将一个生产大棚的土地分为3段,每段为一个小区,随机排列。
1.5.2 肥料施用方法
1.5.2.1 处理1 每667m2施腐熟有机堆肥2 0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kg)、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40.0kg、硫酸钾5.0kg、硫酸锰1.0kg、腐熟菜籽饼100.0kg作基肥。追肥共分3次进行,第1次在第一个瓠瓜坐住后,追施一次促蔓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2.0kg、磷酸二氢钾4.0kg;以后每次间隔7~10d,追施一次促瓜肥,促瓜肥追施2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钾3.0k。
1.5.2.2 处理2 每667m2施腐熟有机堆肥2 0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kg),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40.0kg、硫酸钾5.0kg、硼砂1.0kg、硫酸锰1.0kg作基肥。追肥分3次进行,第1次在第一个瓠瓜坐住后,追施一次促蔓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2.0kg、磷酸二氢钾6.0kg;以后每次间隔7~10d,追施一次促瓜肥,促瓜肥追施2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钾3.0kg。
1.5.2.3 处理3 每667m2施腐熟有机堆肥2 0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kg)、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40.0kg、尿素5.0kg、硫酸钾5.0kg、硼砂1.0kg、硫酸锌1.0kg作基肥。追肥分3次进行,第1次在第一个瓠瓜坐住后,追施一次促蔓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4.0kg、磷酸二氢钾6.0kg;以后每次间隔7~10d,追施一次促瓜肥,促瓜肥追施2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5.0kg,硫酸钾3.0kg。
1.5.2.4 处理4 每667m2施45%硫基BB肥(N∶P∶K为15∶15∶15)50.0kg、腐熟菜籽饼90.0kg、经无害化处理的干鸡粪(含垫料)1 200.0kg作基肥。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追肥在幼瓜膨大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10.0kg;第2次在开始采收后,结合浇水每667m2再追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15.0k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分析 不同施肥配方间瓠瓜产量差异较大,3个配方处理瓠瓜的产量均比习惯施肥的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产幅度为5.4%~11.51%;其中,处理3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为11.51%,其次是处理2,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319kg/667m2(表1)。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且均衡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2)。
2.2 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综合肥料成本最高,平均施肥成本为741.0元/667m2;其次是处理1,平均施肥成本为376.6元/667m2;成本最低的是处理2,平均施肥成本仅为267.6元/667m2。4个处理中,性价比最高的为处理2,产投比为31∶1,其次是处理3,产投比为29.5∶1。
3 结论
与传统习惯施肥相比,配方均衡施肥可大幅度提高设施瓠瓜产量和经济效益。试验中设置的3个均衡施肥试验中,处理2的经济效益最佳,平均施肥成本267.6元/667m2,产投比31∶1,瓠瓜产量4 152kg/667m2,比对照增产8.32%,增收882元/667m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处理2为最佳大棚瓠瓜均衡施肥方案。
参考文献
[1]吕家龙.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5-187.
[2]王正银.作物施肥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52-259.
[3]房保亚,李小云,杨福荣,等.瓠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4(3):86,61.
葡萄最佳施肥试验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汉阴县城关镇长窖村四年生葡萄园内。试验地地势平坦, 土壤肥力一致, p H值5.9, 含有机质19.8 g/kg、速效氮129 mg/kg、速效磷19.9 mg/kg、速效钾139.9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葡萄品种为巨峰。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 设氮、磷、钾3个因素, 0、1、2、3 4个水平, 共计14个处理。其中, 0水平为不施肥, 1水平=2水平×0.5, 3水平=2水平×1.5。各水平施肥量见表1, 各处理组合见表2。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85 m2, 18株葡萄, 四周设有保护行。试验肥料采取穴施, 按催芽肥占20% (以N、P2O5为主) 、膨果肥占50% (N、P2O5、K2O全施) 、着色肥占15% (以K2O为主) 、采果肥占15% (以N为主) 施用[1,2]。
(kg/hm2)
1.4 调查方法
果实成熟后, 每个小区随机摘取10个果穗, 每个果穗随机摘取10个果粒计100粒称重, 统计小区产量[3,4]。同时观察其外观性状并测定相关指标, 用手持折光仪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用酸碱中和法测可滴定酸。通过观察色泽和果粉状况, 反映果实外观品质[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葡萄产量的影响
试验中各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增产幅度在8.9%~58.2%。增产幅度依次为:处理6>处理7>处理11>处理10>处理9>处理5>处理3>处理12=处理14>处理13>处理8>处理4>处理2>处理1 (表2) 。
2.2 不同处理对葡萄外观品质的影响
处理6的果粒着色为紫色至紫红色, 呈现出巨峰品种的固有色泽, 而且果粉厚, 果粉布展面广, 卖相好, 商品性佳。其他处理果粒着色和果粉状况均有差异 (表3) 。
2.3 不同处理对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
果实内在品质是衡量果品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主要指标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固酸比等。各处理固酸比大小依次为:处理6>处理7>处理10>处理11>处理3>处理5>处理14>处理13>处理12>处理2=处理9>处理4>处理8 (表3) 。
2.4 不同处理对葡萄植株生长的影响
氮、磷、钾施用充足, 葡萄树体发梢势强, 叶片大、厚、绒毛多, 叶片绿或浓绿, 节粗壮, 长势好, 落花落果较集中, 畸形果、不良果少, 落叶迟, 枝条后熟正常, 发病轻。
3 结论与讨论
巨峰葡萄在生产上合理的施肥标准是施纯N 225.0kg/hm2、P2O5180.0 kg/hm2、K2O 270.0 kg/hm2, 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缺素情况下, 氮不足产量下降幅度大, 果色果粉差, 糖分低;磷不足明显影响葡萄的生殖生长, 导致葡萄糖分低, 酸含量高;钾不足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 糖分水平下降, 而且酸含量明显提高, 固酸比小, 内在品质变差, 果实口感差。过量施肥情况下, 氮过量不利于糖分的提高和果实着色, 而且易造成养分流失和生产成本提高;磷过量并没有得到充分被吸收, 还可抑制氮的吸收, 虽然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 但产投比降低;钾过量虽然果实品质较好, 但抑制葡萄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而且生产成本增加。
参考文献
[1]刘义平.葡萄“3414”肥料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7) :121-123, 126.
[2]桂熙娟, 陶涛.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支撑——访国家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博士[J].中国农资, 2005 (9) :42-43.
[3]周权锁, 全思懋, 李辉信, 等.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7) :90-92, 133.
[4]刘德江, 董自红, 阿依提·古丽, 等.全球红葡萄配方施肥试验初探[J].新疆农业科学, 2001 (3) :157-158.
[5]谢海霞, 何帅, 侯振安.全球红葡萄氮素营养及氮肥施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 (32) :15804-15806.
胡麻配方施肥校正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陈湾村进行。试验田属胡麻种植区, 土壤为黑垆土, 肥力中等。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14.00 g/kg, 全氮含量0.52 g/kg, 水解氮含量48.80 mg/kg, 有效磷含量10.1 mg/kg, 速效钾含量171 mg/kg。前茬为麦茬地。
1.2 供试作物
供试品种为宁亚10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即处理1:施待开发配方肥 (8-6-0) 600 kg/hm2, 4月1日作种肥全部施入;处理2:施腐植酸配方肥46[10 (20-7-9) ]600 kg/hm2, 4月1日作种肥全部施入;处理3:习惯施肥区, 施磷酸二铵﹙宁夏﹚150 kg/hm2, 4月1日将磷肥全部作种肥施入, 现蕾期追施尿素75 kg/hm2;处理4:施无机配方肥 (10.0-7.5-4.0) 600 kg/hm2, 4月1日作种肥全部施入。不设重复, 随机排列, 设有保护行。各小区作田埂隔开, 用塑料薄膜覆盖包裹, 防止漏水串灌[3,4]。各小区面积为200 m2。试验于4月1日播种, 8月12、18日成熟收割。灌溉4次, 锄草4次, 防治病虫害1次[5,6]。
1.4 调查项目及收获方法
割前10 d进行田间取样和室内考种。室内考种的项目包括株高、粒重等。按小区收获, 先收获小区两边各50 cm的区域, 计产的小区收获面积为185.25 m2 (19.5 m×9.5 m) 。根据小区产量计算折合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胡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施用不同配方肥对胡麻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较小, 无机肥配方肥、习惯施肥处理生育期均为134 d, 较待开发配方肥、腐殖酸配配方肥处理提早6 d, 由田间观测记载可知, 腐植酸配方肥区禾草生长稳健, 长势旺盛, 特别是后期落色好, 成熟整齐, 病虫害发生轻;待开发配方肥区, 禾苗生长较弱, 叶色偏黄, 成熟早, 有早衰现象;习惯施肥区、无机施肥区植株生长嫩绿, 叶片较大, 田间荫蔽, 后期贪青, 病虫害有一定发生。
2.2 不同处理对胡麻产量构成因素及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不同处理对胡麻的产量构成及性状均有一定影响, 各处理出苗率均为100%;腐植酸配方肥区胡麻的株高、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均最高, 分别为57 cm、10个、9.0 g。
2.3 不同处理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胡麻施用腐植酸肥料时产量最高, 达2 000.0 kg/hm2, 其次分别为无机配方肥、待开发配方肥、习惯施肥处理, 产量分别为1 813.8、1 797.6、1 699.9 kg/hm2。腐植酸配方处理的产值最高, 达12 000.0元/hm2;无机配方肥产值居第2位, 为10 882.8元//hm2。
注:胡麻按6.0元/kg计。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耕层养分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各处理对土壤0~20 cm耕层养分有一定影响。对收后各处理养分平均值与播前相比, 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分别下降2.22 g/kg、16.75 mg/kg, 全氮、有效磷变化较小。随着胡麻产量的增加, 各种养分利用率不断提高, 使相应的土壤耕层养分随之下降。
注:处理1、2、3、4土壤养分是指收获后测定的含量。
2.5 不同处理的投入成本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 腐植酸肥处理的纯收入、产投比最高, 分别为8 550.0元/hm2、3.5∶1, 其次为待开发配方肥、无机配方肥、习惯施肥处理, 纯收入分别为7 515.6、6 862.8、6 329.4元/hm2。
3结论与讨论
从效益比较看出, 该试验推荐的施肥量都可应用于实行生产, 但以施用腐植酸肥料的产投比最高, 平均产量也相对较高, 建议在下一年推荐施用。
参考文献
[1]陆万芳, 郭平毅.48%氟乐灵与肥料混合基施对胡麻的影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 2007 (8) :88.
[2]高鸿飞.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 2010 (6) :36-66.
[3]高鸿飞.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 2010 (6) :53-54.
[4]李成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21) :41-42.
[5]屈海琴.胡麻不同施钾量试验结果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13) :31-32.
施肥试验 篇9
关键词:3414试验,水稻,产量,配方施肥,安徽铜陵
为了改变西联乡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习惯, 满足单季中稻对氮、磷、钾肥料的有效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环境, 获得高产、稳产, 2010年根据铜陵县推广中心的安排, 在中稻田里进行“3414”施肥试验, 以确定铜陵县主要土壤类型的各个施肥单元在中稻上的N、P、K施肥配比, 为中稻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西联乡兴桥村, 供试田块面积840 m2, 土壤为水稻土田, 地力均匀,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1.2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地优151。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 设氮、磷、钾3个因素, 0、1、2、3 4个水平, 共14个处理, 3次重复, 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小区面积20 m2 (2.5 m×8.0 m) , 田边没有保护行, 每个小区作埂用塑料薄膜隔离, 防止串肥, 移栽密度20.01万穴/hm2, 不同处理小区主要经济性状及穗粒结构于收割前7日调查, 每个小区随机取5穴, 各小区收割后单打、单晒、单收, 称量各小区实际产量。
(kg)
1.4 试验过程
于4月12日播种, 移栽期为6月1日。5月28日施基肥, 6月10日施返青分蘖肥, 7月22日施孕穗肥, 8月5日施抽穗肥。试验小区各项操作一致, 试验田灌溉、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同大田正常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 不同处理生育期差异不明显。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产量以处理1最低, 为3 997.5 kg/hm2, 其次为处理2, 为4 245.0 kg/hm2, 处理10产量最高, 为6 495.0kg/hm2, 其中产量在5 250.0 kg/hm2以上的有处理6、处理9、处理10、处理11、处理12、处理13、处理14。N、P、K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都极显著, 但影响程度不同。随着N、P、K肥量的增加, 特别是N、K肥施用量的提高, 水稻产量显著增加, 但N、P、K的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水稻产量又会随之降低[3,4]。在该试验中, 水稻对N、K肥比较敏感, 不施N的处理2和不施K的处理8产量都很低。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 随着N肥使用量的增加, 水稻有效穗有增加的趋势[5,6], 处理10有效穗最高, 而不施N的处理1、2有效穗最低, 而处理3、处理12、处理13少施N肥, 有效穗相对较低。另外, 钾能明显增加单穗结实率, 但对穗总粒数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裕军, 邱玉秀, 何露, 等.中低产田杂交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21-122, 124.
[2]王琴.水稻3414田间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3) :60-61.
[3]王强.水稻3414肥料试验效应初探[J].农技服务, 2009 (2) :73.
[4]廖佳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3) :213-218.
[5]孙艳.2008年水稻3414完全试验[J].农业与技术, 2008, 28 (6) :35-39.
水稻精确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选择夹砂土, 在丰产方上, 交通较方便, 排灌能力强的新港村二组某农户责任田中, 前茬为小麦, 产量6 750kg/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均为无机肥, 不施用有机肥 (包括农作物秸秆) , 其中氮肥品种为尿素 (纯N 46%) , 磷肥为普钙 (P2O512%以上) , 钾肥为进口氯化钾 (K2O 60%) 。试验田统一用人工移栽, 基本苗75万株/hm2左右。各小区严格按试验方案施肥, 除施肥外其他田间培管措施均一致[1,2,3]。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分别为:无肥处理 (FO) 、无氮处理 (NO) 、无磷处理 (PO) 、无钾处理 (KO) , 以上4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 m2;精确施肥处理 (Fj) , 面积66.7 m2;常规施肥处理 (Nc) , 面积66.7 m2以上。不设重复, 具体施肥方案见表1。各小区单独设立进水口、出水口, 实行单灌单排, 小区间筑田埂高30 cm, 并用塑料膜包裹, 互不漫灌, 做到不串水渗肥。
(kg)
注:Nc为农民习惯施肥。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2012年水稻移栽普遍迟于往年, 加之栽后2个多月的气温一直在20~30℃排徊, 分蘖高峰期近20 d的时间遭连续阴雨天气, 多次大到暴雨对水稻中前期生长很不利[4,5,6]。因此, 2012年分蘖高峰迟于往年, 除处理FO、NO分蘖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外, 其他4个处理的分蘖高峰都出现在8月上旬。
2.1 水稻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 对于2012年的气候来说, 水稻绿色叶片各处理间在水稻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主茎绿叶叶片关系不大, 但在孕穗期需要养分配比得当, 肥水调和, 则绿色叶片就多, 另外钾素含量对其影响也较明显。在高肥力土壤中, 水稻生长发育前中期养分对植株高矮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但到水稻发育后期氮素对水稻植株高矮的影响较明显, 其次钾素也有一定影响。
2.2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由表3可知, 在水稻发育前中期受气候的影响, 分蘖成穗率普遍有所下降, 但氮钾配比得当, 成穗率就高, 氮素过量成穗率也有所下降。
结实率高低与气候有关联, 该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一直到水稻收获温度都在30℃左右。因此, 除Fo和No成穗数少, 千粒重高外, 各处理结实率都较高。只要养分配比得当, 千粒重就重, 但每穗粒数多少与单位面积穗数多少和养分调和也有关。
2.3 产量与效益
由表4可知, Fj处理的产量为10 120.5 kg/hm2, 其产值、纯收入最高, 分别达到20 241.0、17 628.0元/hm2, 较不施肥处理Fo增收8 439.60元/hm2。可见通过对水稻精确施肥试验, 可节省能源, 控制污染, 实现水稻产量最大化, 除品种外, 要夺取水稻高产, 配产用肥、科学施肥是关键。
注:水稻价格2元/kg。
3 结论与讨论
2012年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比较特殊, 在这种情况下, 从苗情动态观察、产量结构看, 精确施肥能达到高产稳产、灾年不减收的目的。
氮素肥料在整个肥料品种中占主导地位, 缺氮就不能调动其他肥料品种的作用;但氮素过量也不利, 如常规施肥区,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 (8月初) 苗数增加过快, 群体数量过大, 导致主茎绿叶数下降, 最终千粒重降低。
钾素肥料在水稻生长发育中重于大量元素的磷素肥料, 在水稻群体发育到一定程度时, 水稻缺钾一是主茎功能叶绿叶数少, 二是植株基部节间长, 三是每穗粒数少, 千粒重低。如常规处理钾素用量偏少, 就出现上述情况。
综上所述, 要夺取水稻稳产、高产、高效益, 对水稻用肥要科学, 实施配方用肥, 掌握配方用肥技术, 简化用肥程序, 杜绝盲目用肥。
参考文献
[1]凌启鸿, 张洪程, 戴其根, 等.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2) :2457-2467.
[2]姚月明, 蔡玉生, 许学前, 等.水稻科学高效安全施肥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0 (5) :7-11.
[3]高辉, 冯加根, 张洪程, 等.江苏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198-201.
[4]凌启鸿.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5]汪仁, 安景文, 邢月华.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 2004 (8) :36-37.
水稻氮、磷、钾不同施肥比例试验 篇11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施肥比例
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涝洲镇广发村邵树权水田地,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pH值为7.5,土质肥沃。采用本地相同的农艺措施管理。 3月20日育苗,5月14日插秧。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试验方法
试验5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个小区,处理1到处理5的每个小区面积各为144m2、325 m2、118m2、90m2、70m2,每小区采用直接对比。
2.2 试验肥料
掺混肥,总养分含量为46%,N、P、K各含量为18%、12%、16%。
2.3 试验处理
共设5个处理和1个对照
(1)处理1:天源2011,插秧规格33×17面积(144m2),毎667m2施46%参混肥30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5kg穗肥(底肥6.5kg掺混肥;蘖肥硫酸铵4.3kg;穗肥硫酸钾1.1kg)。
(2)处理2:天源2011,插秧规格33×17面积(325m2),667m2施46%参混肥30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10kg穗肥(底肥14.6kg掺混肥;蘖肥硫酸铵9.75kg;穗肥硫酸钾4.9kg)。
(3)处理3:天源2011,插秧规格33×17面积(118m2),667m2施46%参混肥26.5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5kg穗肥(底肥4.7kg掺混肥;蘖肥硫酸铵3.55kg;穗肥硫酸钾0.9kg)。
(4)处理4:天源2011,插秧规格33×17面积(90m2),667m2施46%参混肥26.5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10kg穗肥(底肥3.6kg掺混肥;蘖肥硫酸铵2.7kg;穗肥硫酸钾1.35kg)。
(5)处理5:天源2011,插秧规格33×17面积(70m2),667m2施46%参混肥33kg、3.5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底肥3.5kg掺混肥;蘖肥硫酸铵2.1kg;)。
(6)对照6(ck):天源2011,插秧规格33×17 面积(30m2)不施底肥。
3 田间测产
4 结论
处理1~处理5在物候期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水稻返青期(5月20日)、水稻分蘖期(6月15日)、水稻抽穗期(7月25日)、水稻成熟期(8月25日~9月23日)上,处理1~处理5较ck提前5~10d左右。从分蘖进程上看,各处理与ck在分蘖上不同,ck的分蘖力上明显减少;表1中(处理1)30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5kg穗肥与(处理2)30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10kg穗肥,对比产量差为652-629=23kg, 肥料上硫酸钾(处理2)多施5kg;(处理3)26.5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5kg穗肥与(处理4)26.5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10kg穗肥,对比产量差为551-484=67kg,肥料上硫酸钾(处理4)多施5kg;处理1底肥30kg与处理3底肥26.5kg,其他肥料一样,底肥之差3.5kg产量上差为629-484=145kg;(处理2)底肥30kg与(处理4)底肥26.5kg,其他肥料一样,底肥之差3.5kg,产量上差652-551=101kg;(处理5)33.35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与(处理1)30kg底肥+硫酸铵20kg分蘖肥+硫酸钾5kg穗肥在底肥差3.35kg,按照总养分含量46%,N、P、K各含量为18%、12%、16%计算:6.7×16%=0.536kg,处理1硫酸钾5kg×50%=2.5kg,纯钾1.964kg,也就是说在底肥纯钾肥少2kg的情况下,产量上处理5好于处理1,可见底肥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处理1至处理5与ck对照中能够看出肥料的作用,可以看出处理5好于处理2、处理1,更好于处理4、处理3,此肥料试验将提高以后水稻种植施肥纯量定量标准,为水稻合理施肥上更加合理、提高水稻单产和推动水稻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以及为水稻稳产、高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葵杂7号施肥试验 篇12
油葵杂交种新葵杂7号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丰产、高油类型的油葵杂交种。于1998年经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适宜在新疆南北疆各产区推广种植。2004~2007年经改良后, 其抗病性、适应性都得到显著提高。为了使良种良法配套, 2009年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进行了新葵杂7号的施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新葵杂7号 (6017A×4002R) ;新疆石化产尿素、三料磷肥;美国嘉吉产磷酸二铵。
1.2 方法
试验于2009年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进行。试验地为秋耕春灌地, 土壤为沙壤, 石砾较多, 前茬为小麦。试验采用拉丁方排列设计 (见表1) [2], 小区长10 m, 宽3 m, 5行区。4月14日春灌, 4月19日整地, 4月11日播种, 5月1日前后出苗, 于5月12日2~3对真叶时定苗。全生育期共中耕除草3次, 6月12日浇第1次水, 7月25日浇最后1次水, 全生育期共浇水4次。8月12日成熟后考株, 于8月20日收获, 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分析。
气候概况:4~5月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7月中旬、8月下旬气温较历年同期平均偏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出苗期相同, 都是23 d, 说明种肥在播种到出苗阶段尚未发挥作用。与对照相比, 处理1~3的现蕾期均有所提前, 其幅度是1~2 d;开花期延迟1~3 d, 现蕾~开花的日数延迟3~4 d;成熟期基本一致, 开花~成熟的日数缩短1~3 d, 因此, 生育期除处理2是134 d外, 其余各处理均为135 d。
2.2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 与对照相比, 处理1~3的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株高的增幅是4.4~16.0 cm, 茎粗的增幅是0.20~0.38 cm, 叶片数的增幅是2.1~3.3片。叶面积的增幅是538.81~715.14 cm2。至于葵盘直径, 处理2较对照大0.4 cm, 处理1和处理3分别比对照小0.5和0.2 cm。
2.3 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4得知, 与对照相比, 处理1~3单盘粒重均有明显增加, 增幅为16.1~26.2 g;空秕率均显著下降, 降幅达到3.4~4.0个百分点;百粒重和百粒籽仁重均有明显增加, 增幅分别是0.8~1.4 g和0.6~0.95 g;籽实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皮壳率除处理1略低于对照外, 处理2、处理3均高于对照。
2.4 产量分析
表5可见, 无论籽实产量和葵油产量, 处理1~3均明显超过对照。经方差分析得知, 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又经t测验得知, 对照的籽实产量与处理2差异极显著;与处理1和处理3间差异达显著。据新复极差测验得知, 处理1~3间无显著差异;与CK差异显著 (见表6, 表7, 表8) 。
2.5 经济效益分析
因籽实增产而增加的收入分别是:处理1为2 311.65元·hm-2, 处理2为2 757.15元·hm-2, 处理3为2 326.5元·hm-2。
因葵油增产而增加的收入分别是:处理1为1 977.8元·hm-2, 处理2为1 698.8元·hm-2, 处理3为1 329.0元·hm-2 (见表5) 。
注:籽实单价3.3元·kg-1, 油单价7.5元·kg-1。磷酸二铵3.2元·kg-1、尿素1.75元·kg-1、三料磷肥1.8元·kg-1。
注:**表示显著性达1%水平, *表示显著性达5%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新葵杂7号施肥比不施肥增产显著, 且产油量多。在施肥的3个处理中, 以处理1最优, 其产油量最高 (1 863.0 kg·hm-2) , 比对照增产16.5%, 增收金额也最多 (1 977.8元·hm-2) 。次优为处理2, 产油量为1 825.8 kg·hm-2, 比对照增产14.2%, 增收金额为1 698.8元·hm-2。再次为处理3, 其产油量为1 776.0 kg·hm-2, 比对照增产11.0%, 增收金额为1 329.0元·hm-2。
表明施用氮、磷肥能明显提高油葵单位面积籽实和油脂产量[3,4];处理1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 处理2单位面积籽实产量最高。表明在氮、磷配合施肥中相对增施磷肥油葵籽实增产显著, 同时籽实皮壳率也相应提高[5], 因此要取得高产、高油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氮、磷的配合比例。
通过一年的试验表明:取得新葵杂7号高产、高油的最佳施肥方案是:1.施肥总量为尿素225~300 kg·hm-2, 磷酸二铵195 kg·hm-2或三料磷肥225 kg·hm-2。2.施肥方法与用量:种肥用三料磷肥75 kg·hm-2, 或磷酸二铵60~120 kg·hm-2 (磷酸二铵须与种子相隔5 cm以上) , 苗期追肥氮、磷配合。蕾期追尿素150 kg·hm-2。
该试验仅是一年的结果, 由于土壤肥力不均, 特殊天气变化, 人为观察操作误差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再加上没有考虑各处理小区试验前后的肥力变化, 以及试验施肥量设置不尽科学等, 因此, 应进一步完善试验, 得出更具指导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200-255.
[2]潘家驹.作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
[3]崔良基, 王德兴.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及与产量关系研究[J].杂粮作物, 2003, 23 (2) :89-92.
[4]梁一刚, 文张生.向日葵优质高产栽培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2.
【施肥试验】推荐阅读:
桉树施肥试验研究12-01
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12-08
胡麻配方施肥校正试验12-12
小麦平衡施肥试验总结报告10-18
泸西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研究06-03
土壤施肥10-14
玉米施肥10-17
施肥特性01-15
施肥要点01-15
果树施肥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