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原则

2024-12-26

施肥原则(共5篇)

施肥原则 篇1

近几年,阜阳市的葡萄生产发展较快,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 600 hm2,较2010年扩大4倍。近日,笔者对全市的葡萄种植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种植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经济效益相差很大,好的葡萄园收入可达15万元/hm2以上,这部分约占总面积的1/4,而3/4的葡萄园效益较低,甚至亏损。分析效益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施肥上存在很多失误,为了解决许多果农不知道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问题,根据葡萄需肥、吸肥特点,制定了施肥原则和施肥方案。

1 葡萄需肥及吸肥特点

葡萄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既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也需要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理论上计算,每生产1 000 kg葡萄果实,需纯N 6.0 kg、P2O53.0 kg、K2O 8.4 k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6∶1.4。葡萄对磷的需求量比其他多数果树树种高,对钾的需求量超过对氮和磷的需求量。葡萄吸收氮素在开花前后激增,浆果成熟后期减少,采收后,对氮的吸收又再度增加;葡萄吸收磷素的主要时期在浆果成熟期以前,成熟期间,枝蔓中的磷素向果实中大量运转;葡萄在整个生长期都需要钾素,成熟期吸收钾素最多;花期前后对硼素的需求量最大,对氯离子较敏感;葡萄采前1个月喷施钙肥对提高果实采后品质、延长贮藏期有明显的效果。

2 施肥原则

葡萄施肥要根据葡萄需肥、吸肥特点和阜阳市的土壤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施肥。

2.1 大量元素氮、磷、钾均衡施入

按照实际需要和葡萄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均衡施肥。葡萄是高钾植物,钾肥的施用量要相对大些。

2.2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有机肥的肥效长,营养全面,并且还能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结构。多施有机肥尽可能使阜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5%以上[1,2]。

2.3 基肥和追肥不可替代

基肥在全年施肥中最重要,秋施基肥可将营养贮藏于葡萄树体内,为第2年发芽、长叶、长蔓、开花积累养分,如树体营养差,第2年再多追肥也无济于事。

2.4 注重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葡萄对中微量元素镁、钙、硼、锌敏感,特别对硼十分敏感,缺硼极易造成落果和大小粒现象,花前和花期喷硼可以提高产量。因此,在葡萄生产上一定要重视镁肥、钙肥、硼肥、锌肥的使用。

2.5 根部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

叶面喷肥吸收快、用量少,省工、作用大。一般每次喷药时加钾上佳600倍液,可明显提高产量。

3 施肥方案

3.1 基肥

秋施基肥是葡萄全年施肥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以腐熟的有机肥(厩肥、堆肥等农家肥)为主,加入一些速效性化肥,如磷肥或复合肥等。有机肥最好选用腐熟的羊粪,其次是牛粪,再其次是猪粪,不能用鸡粪,因鸡粪容易使土壤盐渍化。腐熟农家肥时一定要加入生物菌肥。丰产稳产园,通常施腐熟的有机肥75 t/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硼砂7.5~15.0 kg/hm2和硫酸锌15 kg/hm2。可采用开沟埋施,篱架葡萄只要沿着种植沟的任意一侧在枝梢外的行间,用机械挖深50 cm、宽50 cm的条状沟,肥料施入沟内,灌水后上面覆土即可。每年挖施肥沟的位置逐年外扩。由于葡萄根系生长和枝条生长有同向性,所以篱架葡萄和棚架葡萄挖沟位置有所不同,棚架葡萄是要在树体前方架面下挖沟[3,4]。

3.2 追肥

在葡萄生长期进行追施速效性化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追肥采用挖浅沟或肥水一体化施入。成龄葡萄园一般每年追肥5次,分为催芽肥、花前肥、膨果肥、转色肥和采后肥。

3.2.1 催芽肥。

催芽肥可以促进萌芽整齐,增大花序,使枝条生长健壮,增强树势,从而提高产量。催芽肥一般在萌芽前15 d施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全年的10%~15%,此时最好不开沟施肥,以免引起伤流,将肥料溶于水中,进行冲施,一般冲施养田养根15桶/hm2+比阿米优15瓶/hm2+尿素75~120 kg/hm2。

3.2.2 花前肥。

葡萄萌芽后15~20 d施花前肥,可以增强树势,预防花序退化,提高弱树的挂果率。对于土壤肥水充足、树势过旺的品种及巨峰等落果严重的品种,花前不要施氮肥,可施磷酸二氢钾75 kg/hm2。对树势中庸、较弱的果园,如有滴灌条件,可滴灌特大量元素水溶肥料(20-20-20+TE)75~120 kg/hm2;没有滴灌条件,可在距植株40~50 cm处拉沟施肥,沟深10~15 cm,一般施葡萄专用螯合肥225 kg/hm2+磷酸二氢钾45 kg/hm2[5]。

3.2.3 膨果肥。在谢花后,幼果黄豆粒大小时施膨果肥,可促进幼果迅速膨大,增加树体钾含量,利于后期果实增糖着色。追施中氮、低磷、高钾的复合肥。在有滴灌条件的葡萄园,可每隔10~15 d滴灌1次以色列溉特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共3次(第1次是在保果后,施溉特75 kg/hm2,第2次是在膨果后,施90~120 kg/hm2,第3次施75 kg/hm2)。在没有滴灌条件的葡萄园,施葡萄专用螯合肥375 kg/hm2,每隔15 d施1次,连续施2次,采用两边拉条状沟施肥。

3.2.4 转色肥。

转色肥在果实封穗后至转色前施入,此期施肥应以高磷、高钾肥为主,搭配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可提高转色率,增加果实含糖量,果实果粉多、色泽艳,延长贮运期。从果实软化前3~5 d开始,一般冲施葡萄专用转色肥75~120 kg/hm2+蓝月钙15瓶/hm2,每隔7~10 d冲施1次,连续施2次。

3.2.5 采后肥。

葡萄结果后消耗体内大量营养,采果后需及时增施补肥,恢复树势,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养分积累。冲施中氮、高磷、高钾的复合肥150 kg/hm2,并结合叶面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10 d喷1次,喷2~3次。晚熟品种应和基肥一起施入

3.3 根外追肥

采用叶面喷施液体肥料,能迅速供给葡萄生长所需的养分,对提高品质和产量效果显著。一般在花前及盛花期,喷施0.3%尿素+0.3%硼砂溶液750 kg/hm2,提高坐果率;幼果膨大期,对氮肥充足的葡萄园,可喷3%过磷酸钙浸出液750 kg/hm2,隔10 d左右再喷1~2次;如果缺氮,可加入0.2%的尿素。此期喷叶面肥可以提高叶片光合效能,促进幼果膨大;在硬核期以后,一般用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每7 d左右喷洒1次,连喷2~3次,可以加快成熟,提高浆果糖分含量。

参考文献

[1]孙权,王静芳,王素芳,等.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叶片养分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7(4):455-459.

[2]吴代东,覃柳燕,邹瑜,等.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野酿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1):96-100.

[3]李海峰,王瑞华,韩琛,等.新疆葡萄平衡施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方园艺,2013(4):185-188.

[4]程杰山,蒋爱丽,奚晓军,等.不同施肥量对‘巨玫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5):167-171.

[5]钟帅,郭春会,鲁春燕,等.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11):104-109.

烤烟栽培应把握好施肥时期和原则 篇2

①厩肥、堆肥的施用时期。厩肥、堆肥的特点是养分分解慢,要使养分分解释放特点与烟株需求相一致,只有提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使养分提早分解释放。一般黏性土壤可结合冬耕施入,砂性土壤可结合春耕施入。

②饼肥的施用时期。饼肥是一种速效性有机肥料,由于在烟田施用时往往经过粉碎,甚至腐熟,养分分解释放较快,烟株吸收利用率也较高,粉碎得越细,养分分解释放就越快,因此一般用作基肥在起垄时施入土壤。

③化肥的施用时期。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时期应灵活掌握,对保肥能力强、质地黏重的土壤,全部肥料可作基肥于移栽前一次施入;对保肥能力差的砂土地或肥力过低的地块,由于后劲小,后期易脱肥,宜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2. 施肥原则 最新研究表明,烟草最佳施肥方法是将撒施、条施和穴施相结合的分层施肥法,即堆肥、厩肥多用于烟田撒施,可结合冬耕进行,肥料分布在20厘米左右耕层内;饼肥可作为速效肥与复合肥等化肥一齐在起垄时开沟条施;磷肥可随粗肥撒施于田间,也可与饼肥混合条施。在具体施用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①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含氮量占到总氮量的30%~40%,每亩施豆饼20%~30%、土杂肥800~1000千克,饼肥要提前粉碎发酵并加拌農药,土杂肥要充分腐熟晒干,并要砸碎、筛匀。

②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合理搭配。硝态氮肥能够直接被烟草吸收利用,所以是烟草栽培最好的氮肥。但为了降低施肥成本,在烟田施肥中,硝态氮占总氮量的比例应根据土壤质地而定,一般砂质土占20%~30%,壤质土占34%~40%,黏质土占40%~50%。

③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全部的有机肥料和70%~80%的化肥作基肥施入,剩余20%~30%的化肥作提苗肥在移栽时施入,或在移栽后20天内追施。

④调配微肥。在缺锌缺硼地块,应隔年适量施用锌、硼肥,在基肥中每亩掺施硫酸锌1千克、硼砂0.5千克。

⑤根外追肥。烟叶生长进入旺盛期后,若出现脱肥现象,可进行叶面追肥,喷施1~2次500~600倍的绿芬威2号,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用金必生、保得生物肥等叶面肥来调节营养。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新城东兴市场西区77号 邮编:277200)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及其技术 篇3

1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

1.1 必需元素不可替代律

营养元素作用专一, 不可代替。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大体上讲有16种, 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氮大量元素中氮、磷、钾, 通称为肥料三要素。这16种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同等重要, 而且作用专一, 相互间是不可代替的, 即元素同等重要不可代替规律。

1.2 养分归还学说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土壤提供各种营养元素, 每年作物收获后就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元素。就会造成这些元素在土壤中贫乏, 如不及时补充会造成土壤中养分衰竭。因此, 及时足量补充养分是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 只有将有机肥与无肥机配合施用才能达到养分平衡。

1.3 最小养分定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 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1]。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最小养分的增减而变化。在施肥实践中应掌握:一是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 而不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二是最小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代替, 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再多, 也不能提高产量;三是最小养分是变化的, 它随作物产量水平和化肥供应数量而变;四是最小养分不是单一作用, 也必须与改善影响作物生育的其他营养元素共同作用。

1.4 报酬递减律

在一定土地或土壤中的投入劳力和资金后, 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到的报酬随着投入劳力和投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即随着投入量增加而报酬增加, 达到一定值后, 其继续增加的投资不再增加报酬, 反而减少报酬, 这就是报酬递减律, 因此在施肥量上, 不是越多越好, 应适量。不能单一求高产量而求高效益, 需在施肥技术上求得相对最高产量, 而绝对最高效益。

2 合理施肥技术

在生产中建议农民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品种确定合理施肥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时期。

2.1 选择肥料种类

总的原则以农肥为主, 以化肥为辅, 推广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 在化肥品种上以多元式三元复混肥为主、单质化肥为辅。在元素含量上以钾元素含量高的为佳。一是复 (混) 肥。以氮、磷、钾三元素复 (混) 肥或多元素复 (混) 肥为佳。含量以氮、磷、钾比例17-17-17、15-15-17肥种为宜。二是氮肥。应选择中性或有机肥, 禁用或少用氯化铵, 这种化肥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对特殊忌氯作物有毒害作用, 如马铃薯、红薯、葡萄等。三是生物有机肥。目前推广应用的生物有机肥保绿丰、生物钾, 施用后不仅高产, 而且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四是应用配方肥。根据土壤的检测结果、种植品种、目标产量等因素, 合理选择配方肥[2]。

2.2 确定施肥时期

对农作物施肥应适时、因需而施, 使肥料效应期与作物需肥期相吻合, 才能达到经济、高产、高效[3]。作物一生有2个需肥重要时期。一是需肥临界期。这个时期对营养要求在数量上并不是绝对多, 但敏感, 一旦不能满足其需求则造成生理伤害, 以后再施肥也不能补救, 如玉米需肥临界期在三叶期, 此期根系不发达, 功能不全, 吸收营养半径小, 不能利用土壤深层养分, 可以通过施无机肥方式补充, 主要方式就是随种施用口肥, 品种以多元复合肥加生物有机肥混施为宜。二是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时期, 不论在对营养的需求量上, 还是元素种类上, 都是最高的, 此期也是肥料发挥效益最大时期, 其在农事作业上是田间追肥适宜期, 这个时期分作物不同而不同。玉米需肥高峰期 (适宜追肥期) 为可见叶11~12片, 追施尿素类化肥应提前7 d, 在9片叶为宜。高粱需肥高峰期为可见叶10~11片。花生、大豆需肥高峰期 (适宜追肥期) 均为初花期, 即田间植株5%开花。

2.3 确定施肥量

施肥量应以高产、高效、经济为原则[4]。根据当地不同作物、产量目标、土壤肥力现状、现有化肥类型、化肥利用率现状, 对主要作物施肥量提出以下数据以供参考。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一是底肥。施复合肥150~225 kg/hm2+生物有机肥15 kg/hm2为宜。二是追肥。以含氮46%尿素为标准。玉米施尿素300 kg/hm2, 高粱施尿素225 kg/hm2, 大豆施尿素150 kg/hm2, 花生施尿素180 kg/hm2。在追施氮素化肥中加10%~15%复合肥混合追施效果更佳。

2.4 选择适宜施肥方法

依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特征, 科学地施肥, 并采用有效的施肥方法[5], 如铵态氮肥应注意防止氨的挥发损失, 以深施为好;硝态氮肥应注意养分的渗淋, 不宜用于水田;速效磷肥要尽量集中施用, 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酸溶性磷肥 (如磷矿粉) 和碱性磷肥 (如钙镁磷肥) 则宜用于酸性土壤和吸磷能力较强的作物上。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教育司.农业基础知识[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

[2]张石城.科学合理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刘子凡, 黄洁.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4]陈伦寿, 陆景陵.合理施肥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水稻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 篇4

1、需肥特点

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两个养分吸收高峰, 但是单季稻与双季稻有所不同。单季稻生育期较长, 两个吸肥高峰间隔分明, 是追肥的关键;双季稻生育期较短, 两个吸肥高峰趋于重叠, 因此施肥重心较单季稻提前, 但施肥量却相对较少。

对缺锌敏感, 易患“缩苗病”。缺锌土壤多为石灰性水稻土、滨海盐土区水稻土和低洼沼泽区水稻土, 其中尤以冬麦茬稻和早稻更易缺乏;过量施用磷肥也会诱导缺锌。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磷肥可以防止缺锌;锌肥作基肥土施或叶面喷施可以矫正缺锌。

水稻是吸收硅最多的作物。硅能促进水稻呼吸和根系生长,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健壮茎秆, 增强抗倒、抗病能力, 对高产水稻尤其要适当增施钾肥和硅肥。

根区土壤有特殊的氧化—还原层。水稻长期生长在淹水条件下, 土层分为靠近水体的氧化层 (耕作层上部几毫米到1厘米处) 和下面的还原层。还原层缺氧, 如果施用硝态氮肥, 除了随水渗失外, 还会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气态氮逸失。因此要不用或慎用硝态氮肥。

营养诊断不宜采用硝态氮测试法。水稻生长在淹水条件下, 吸收的氮在转化前, 主要以铵态氮存在于体内, 所以植株养分速测主要采用叶绿素比色法, 而不是测定其硝酸盐含量;在淹水条件下, 土壤有效氮也多以铵态氮存在, 也不宜通过硝态氮速测进行营养诊断。

水田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与旱田不同。在淹水条件下, 磷肥和铁、锰等养分的有效性高于旱田, 有时甚至会因锰含量过高而产生毒害。因此旱田改为水田后磷肥可适当少施, 铁、锰等缺乏也得到缓解;而水田改为旱田后需适当增加施磷量, 并注意铁、锰等元素的缺乏问题。

对水分管控有特殊要求。水分是水稻植株的物质组成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通过水的蒸腾作用可调节植株体温、改善生长环境, 防止低温冻害和抑制杂草生长。“灌水拔高儿, 落干长根儿”生动说明了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对水稻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2、施肥原则

1) 提高施肥技术。提倡结合整地, 增施有机肥, 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控制氮肥总量, 将氮肥重心后移, 适当降低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比例, 以减少前期无效分蘖和防止后期脱肥;适当增施钾肥, 提倡基肥、追肥分施;倡导“以水带氮”施肥技术, 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要通过合理施用氮、钾、硅肥和合理密植、水层管理等综合措施, 防治水稻倒伏和提高抗病能力;在酸性土稻田可酌情施用适量石灰。

2) 科学管控水分。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水的敏感性和需要量不同, 要因时制宜管控好。秧苗期要保持浅水层或土壤湿润, 遇到大风降温时要灌水保苗;在插秧和返青期需要有稳定的温湿条件, 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水层, 以便于整地时“以水找平”和插秧后扶苗、缓苗;缓苗后随着分蘖的增加, 要通过适当地排水晒田, 抑制无效分蘖和促进根系下扎;幼穗分化期和抽穗开花期对缺水敏感, 要使水稻处于土壤湿润和浅水层的交替状态; 灌浆结实期要求既不积水又不过早断水, 可采用间歇勤灌的方法, 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的交替状态。这样做既有利于植株养分向籽粒汇聚, 又可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收获前5~10天断水, 以便于茬口安排和田间作业。

盐碱地水田的合理耕作及施肥原则 篇5

一、盐碱地合理耕作的原则

首先是要翻耕, 要保证翻耕上来的土壤在耙地前能熟化、能把施入培肥改良物质混拌均匀;要逐步的深耕, 逐步的打破土壤碱化层,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在生产初期要连年翻耕, 视土壤情况在后期可以间隔3年左右进行一次, 逐步实行翻耕、旋耕、原茬压耙的轮换形式, 节水也节省工时等。

二、耕作的时间

当土壤耕层含水量降到25%以下, 耕垡不起粘条时, 即可进行。翻耕尽量秋天进行, 旋耕可以在春季进行;主张秋天进行耕作, 特别是翻耕。

三、当前水田整地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地区连年用五铧犁翻地, 出现开闭垡, 造成平地困难。

2.连年的旋耕造成耕层过浅, 只有10厘米左右。

3.春天进行耕作, 使晒垡时间过短, 土壤不易风化分解、养分不易释放、盐碱不易排出。而且春耕时间紧, 影响耕地质量及泡田、插秧等农时。

四、盐碱地水田秋耕地 (主要指翻地) 的好处

1.可以逐步地打破犁底层, 增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增强通水透气性。

2.改变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状态所产生的还原性有毒物质。

3.稻田含有的碱性物质, 经过土壤耕作, 促进脱盐碱、转化土壤的理化性质, 从而保证水稻高产、优质的土壤环境。

4.残茬杂草翻到土壤里腐烂后,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了地力, 同时翻压杂草, 冻死残留虫卵, 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 从而起到防病灭虫作用;秋整地还能冻晒耕垡, 风干耕层,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加速土壤分解, 切断土壤毛细管, 控制返盐。

5.抢农时, 缓解春耕时劳力、时间紧张状态。

秋翻也不易连年进行, 因为连年耕翻, 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不利于培肥地力, 如前所述, 一般三年耕翻一次较为适宜。

五、秋整地的质量及技术要求

1.耕耙质量

同一田块内耕深适宜, 要均匀一致, 不出墒沟, 不起高垄, 翻到头, 耕到边, 耕后田面平整, 耕垡要紧密衔接, 翻垡扣垡良好。耕后一律不耙, 以利于晒垡, 疏松土壤, 防止盐碱地闷碱 (对于沙土地最好耕后先直接旱平, 不用水耙, 这样地比较软, 以后直接插秧) 。

2.秋耕 (翻) 深度

(1) 对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老稻田, 一般耕深15~18厘米为宜, 因为一般高产水稻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5厘米的土层内, 约占总根量的90%以上, 耕深15~18厘米完全能够满足高产水稻根系发育要求。耕的过浅, 水稻根系分布浅, 灌水不及时容易发生旱害, 而且在高肥的条件下, 容易发病和倒伏;耕的过深, 由于稻田土壤上肥下瘦、上淡下咸、上熟下生, 把下边的盐碱、瘠薄、生土翻到地表, 必然影响当年生产, 轻的缓苗不良, 重的僵苗死苗。

(2) 对沙碱地、旱改水地和排水不良的低洼田, 要适当浅耕, 一般12~15厘米为宜, 因为沙碱地和旱改水地土壤细碎松散, 如耕的过深, 不容易风干熟化, 也容易造成漏水漏肥, 低洼田由于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 土壤养分不易分解释放, 而且容易窝盐窝碱, 适当浅耕能够把表土风干晒透, 以利于通气供氧、释放地力和洗净盐碱。

(3) 对重盐碱地和新开荒地, 必须浅耕, 一般耕深10~12厘米为宜。这是因为浅耕能使表层土壤风干晒透, 有利于脱净盐碱, 首先创造出10厘米左右的土壤淡化层, 保证插秧后正常缓秧, 然后通过加强灌溉管理, 不断淋洗淡化土层, 也能保证中后期水稻生长发育, 如果耕的过深, 耕层盐碱淋洗不净, 插秧后很难保苗成活。可以说浅耕是新开荒地和重盐碱地水稻保苗成活和保收增产的关键。

六、科学使用化肥原则

1.要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这是调节水稻营养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两者配合使用既考虑到速效性也注重长期性;既可以提高当季作物产量又可以防止因大量使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盐碱过重, 达到用养结合。

2.要注意施入肥料的选择。不能使用含氯肥料, 如氯化钾, 特别是重盐碱地, 以免有害离子增加。尽可能使用偏酸性、中性肥料如硫酸铵、过石、尿素、硫酸钾等。对于复合 (混肥料, 一般不含碱性物质和氯离子的都可以。

3.氮磷钾要配合使用。注意平衡施肥, 不能只重氮而少磷、钾, 适当增施磷和钾可以提高品质, 增强抵抗力。既可以提高当季产量也可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 减少肥料的损失, 使地力均衡, 利于养分的平衡吸收。在改良的过程中, 使用的化肥量要大一些, 在经过多年培育能达到稳定产量后, 可以逐步减少用量。

【施肥原则】推荐阅读:

土壤施肥10-14

玉米施肥10-17

施肥特性01-15

施肥要点01-15

果树施肥01-19

施肥控制01-20

施肥策略05-17

施肥方式05-21

施肥播种06-10

施肥机构07-13

上一篇:《动画造型基础》课程下一篇:翻转课堂中地理教学